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完整版.docx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已经成为许多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然而,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手术创伤、手术部位的细菌感染等因素而出现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的感染,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已经成为常规的医疗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的相关问题,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目的和原则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的感染,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质量。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感染风险和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使用。

2. 掌握用药时机: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前1小时开始给药,以确保手术部位在手术过程中能够维持足够的药物浓度。

3. 合理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4. 遵循用药时间: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感染风险进行调整,通常为手术当天和术后24-48小时。

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感染风险进行选择。

常见的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包括:1.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适用于清洁手术和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性使用。

2.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适用于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性使用。

3.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适用于污染手术和复杂性手术的预防性使用。

4. 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适用于特殊类型手术的预防性使用。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感染风险进行个体化选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
进一步完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关政策和 管理制度。
开展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挑战。
研发新型抗菌药物
鼓励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创新,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的治 疗选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抗菌药物的选择
针对目标微生物
选择能够覆盖手术部位最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 位感染。
考虑药物代谢和药效学
选择在手术期间能够快速起效、代谢稳定、组织穿透力强的抗菌 药物。
考虑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
选择对常见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风险。
预防性应用的时间和剂量
01
02
03
术前预防性用药
轮换用药
为降低耐药风险,应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
0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 应用的风险与挑战
耐药性的风险
耐药性增加
01
长期、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使感染的治
疗变得更加困难。
耐药菌传播
02
医院内耐药菌的传播风险增加,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构成威胁

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难度
03
耐药菌感染的治疗更加困难,需要使用更昂贵、效果更差的药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 应用概述
定义与分类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 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和相关并发症的过 程。
根据给药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可分为预防 性应用和补救性应用。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评估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患 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手术类 型等。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 1-1 手术切口类别切口类别定义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是医生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一套指导方针。

这些原则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术后患者的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

1.患者预防感染风险评估: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通常情况下,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或氨基糖苷类药物。

对于特定手术,如心脏手术或骨科手术,可能需要选择更特殊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3.适当的给药时间和途径:在手术开始前应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抗菌药物。

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会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内给予,以确保药物在手术开始时达到有效浓度。

给药途径可以是静脉注射或口服,具体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而定。

4.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计算合理的用药剂量。

通常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为24小时。

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延长疗程。

5.术后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估:手术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红肿、脓液分泌等,可能需要进一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问题:医生应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

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来减少耐药问题的发生。

此外,医生还应定期评估手术部门的菌群耐药性情况,及时更新抗菌药物的选择。

7.教育患者和家属:医生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和家属应理解抗菌药物不是万能的治疗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转载)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预防用药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清洁手术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

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 (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给药地点:手术室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管理。

第三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严格按照医学指南和规定执行。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第五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当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第六条首选药物应当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的首选药物。

第七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手术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开始给药,确保药物在手术开始前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二)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时,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三)手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菌情况,必要时给予第三剂抗菌药物。

第八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不得超出以下范围:(一)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二)呼吸道感染: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三)泌尿系统感染: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消化系统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五)其他部位感染:根据病原菌情况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进行实时监测。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医学院附属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全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尤其是清洁手术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提高临床预防效果,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发〔2009〕3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1、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切口感染、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2、预防用药指征: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③异物植入手术(如有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手术,一般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葡菌选用药物。

预防器官-腔隙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并参考本院细菌耐药状况选用品种。

根据卫生部〔2009〕38号文的相关规定,制定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目录,希望临床积极贯彻执行。

表1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目录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1、接受清洁手术者,应在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静脉给药可在术前0.5h,肌注在术前0.5~2h),一般在手术室完成。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
膀胱镜下治疗或上尿路检 查 经直肠前列腺活检 经皮肾脏手术 开腹或腔镜手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涉及肠 道操作的泌尿外科,详见 结肠手术建议) 植入假体手术(包括人工 阴茎手术)
术前抗生素
低风险:无需预防性使用 抗生素 高风险: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 头孢唑啉 头孢唑啉
(头孢唑啉或万古霉素) +(氨曲南或庆大霉素)
如持续存在低血压,可给予肾上腺素1-5ug/kg.min (儿童0.1-1ug/kg.min)持续静脉滴注维持。
(2)补充生理盐水等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
5.抗过敏治疗:
(1)糖皮质激素:应早期静脉输入大剂量糖皮质 激素。可选用氢化可的松200mg或高剂量甲泼尼龙 (可用至30mg/kg);缓慢滴注;或静脉推注地塞 米松5-10mg;然后根据病情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维 持治疗。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手术部位
头颈部手术
未涉及粘膜,体内无植入 物
未涉及粘膜,体内有植入 物
涉及口腔、窦部或咽部粘 膜,颈部大切口,腮腺手 术,下颌骨切开复位内固 定术
术前抗生素 无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头孢唑啉 头孢曲松钠+甲硝唑
β内酰胺过敏者
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环丙沙星或 庆大霉素)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 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
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
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 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 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 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 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 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 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 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背景手术是医疗领域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了预防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增加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定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显得十分重要。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明确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以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

应用规范1.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应根据手术类型、预期感染风险、局部菌群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应优先使用窄谱抗生素,并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2. 给药时间和途径:应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时间内给予抗菌药物,并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给药。

应遵循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原则,保证药物在手术期间的有效浓度。

3. 给药持续时间: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在手术后24小时内停止抗菌药物使用。

4. 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药物积累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5. 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感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6. 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以确保规范的执行。

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积极推行相应的规范,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最终版本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最终版本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 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 其他预防措施。
18
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
➢ 时机:术前0.5-1h; ➢ 维持时间:术前1次,24h,不超过48h; ➢ 给出常见手术预防用药方案; ➢ 并给出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预防应用方案
(但循证证据不充分); ➢ 以方便临床医生和抗菌药物管理团队;
27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 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28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29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30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31
预防应用(侵入性诊疗操作)
注: 1. 操作前半小时静脉给药。 2.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
8
治疗性应用原则新旧版本比较
强调“及时留取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 部位标本)” 增加“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联合用药适应证增加
➢2.。。。以及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感染; ➢3. 。。。或病原菌含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 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支 杆菌;
9
预防性应用(非手术)
45
增加抗菌药类别
➢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 ➢ 青霉烯类:法罗培南 ➢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 甘氨酰环素类:替加环素 ➢ 环脂肽类:达托霉素 ➢ 噁唑烷酮类:利奈唑胺 ➢ 多黏菌素类:多黏菌素B、E ➢ 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46
44
2015年版的更新内容
➢增加一些抗菌药类别及/或品种; ➢更新某些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更换小标题: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改为“糖肽类”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改为“林可酰胺类” “甲硝唑和替硝唑”改为“硝基咪唑类” “抗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药”改为 “抗分 枝杆菌药”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2021/6/11
21
2021/6/11
22
南阳医专一附院原则上不预防性使用 抗菌药物的手术或操作名单
➢ 普通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 病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体表肿瘤切除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 骨科:关节镜检查手术、骨折内固定取出术、肌性斜颈矫正术、腘窝囊肿切 除术、多指切除术、并指分离术、腕管综合征切开减压术。
SSI类别(%) 切口深部 器官/腔隙
25.8
5.8
16.9
4.8
21.4
7.1
13.3
33.3
35.4
12.3
26.3
15.3
13.5
7.6
12.2
8.1
28.9
2.1
16.9
9.5
14.2
7.9
17
预防用药原则: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
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 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 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 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 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 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2004285200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482009年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38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2010年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2010111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2011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2012卫生部令第84河南省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检查评分表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办医政发2013201543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预防用药的疗程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2020119预防用药目的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 理使用
演讲人
目录
0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0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评价 0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使用原则
适应症和禁忌症
01
适应症:手术 前、手术中和 手术后使用抗 菌药物,预防 感染
02
禁忌症:对药 物过敏、肝肾 功能不全、孕 妇、哺乳期妇 女等特殊人群 慎用
患者预后和康复情况
抗菌药物使 用效果:有 效预防感染, 降低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
患者预后: 改善患者术 后恢复情况, 降低死亡率 和再住院率
康复情况: 缩短住院时 间,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抗菌药物使 用注意事项: 合理选择药 物,避免滥 用和过度使 用,防止耐 药菌产生
01
02
03Biblioteka 04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使用注意事项
给药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抗菌 药物种类确定,一般不超过7天
药物选择和联合用药
A
根据病原菌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
B
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尽量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C
联合用药时,应选择具 有协同作用的药物
D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菌药 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使用效果评价
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感染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后,患者感染率 降低
谢谢
药物经济学和成本效益分析
01
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治疗成 本与疗效的关系,评估药物的 经济价值
02
成本效益分析:比较不同药物 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选择 最优方案
0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类型、抗菌 药物种类等因素制定合理用药方 案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

三、基本原则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2.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药物特点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决定。

3.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避免滥用。

四、抗菌药物的选择1. 清洁手术:一般不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应用:(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状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状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五、用药时机和疗程1. 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开始应用,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2.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手术时间较长(>2小时)或大手术,术中可追加一次。

3.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六、用药方法1. 口服给药:适用于轻症患者,如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

2. 静脉给药:适用于重症患者,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3. 局部给药:适用于手术切口局部感染预防,如碘伏、氯己定等。

七、监测与评估1.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 术后定期评估患者感染情况,如切口愈合、体温、血象等,及时停药或调整用药。

八、培训与教育1.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合理用药意识。

(完整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病菌药物管理规定

(完整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病菌药物管理规定

(完整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病菌药物
管理规定
目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病菌药物的管理,确保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得到合理的抗菌治疗,预防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病菌药物时必须遵守本规定的要求。

药物选择和使用
1.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病菌药物,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和临床指南的建议使用。

2. 切勿随意更换或增加抗菌药物,必要时应及时与医院临床药物科协商。

3. 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使用时机
1.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前适当时间内给予,通常
为术前30-60分钟。

2. 术中应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手术持续时间和需要预防的感染类
型进行用药,尽量避免长时间应用。

3. 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根据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和
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必要时延长使用时间。

感染监测和报告
1.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手术相关感染进行监
测和报告。

2. 医务人员应及时将发现的手术相关感染情况上报给医疗机构
的感染管理部门。

提示与警示
1. 抗菌药物应合理使用,不得滥用或过度应用,以减少耐药性
产生的风险。

2. 医务人员应及时更新相关抗菌药物知识,提高合理使用的能力。

3. 对于过敏史或其他禁忌症患者,应慎重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以上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病菌药物管理规定》的完整内容,医务人员在围手术期应遵守以上规定,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术后康复。

围手术期预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doc

围手术期预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doc

围手术期预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doc一、目的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旨在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基本原则1.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a.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c.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d. 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胆道等手术,手术部位存在大量细菌,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三、药物选择1. 清洁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

2. 清洁-污染手术: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3. 污染手术: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菌药物。

四、给药方法1. 首剂:静脉给药,手术前0.5-1小时给药。

2. 维持剂量:根据手术时间、患者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给予维持剂量。

如手术时间较长,可给予术后4-6小时一次的维持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 1-1 手术切口类别切口类别定义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2. 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

3.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

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

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4. 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5. 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 MRSA 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6.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四)给药方案1. 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2. 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

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

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五)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见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附录2注:[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

[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2]手术名称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抗菌药物选择脑外科手术(清洁,无植入物)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脑外科手术(经鼻窦、鼻腔、口咽部手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脑脊液分流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脊髓手术I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或角膜移植、泪囊手术、眼穿通伤)Ⅰ、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局部应用妥布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等头颈部手术(恶性肿瘤,不经口咽部黏膜)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头颈部手术(经口咽部黏膜)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颌面外科(下颌骨折切开复位或内固定,面部整形术有移植物手术,正颌手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耳鼻喉科(复杂性鼻中隔鼻成形术,包括移植)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乳腺手术(乳腺癌、乳房成形术,有植入物如乳房重建术)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胸外科手术(食管、肺)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建、下肢手术切口涉及腹股沟、任何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心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属,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头霉素类结肠、直肠、阑尾手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或头孢曲松±[5]甲硝唑经直肠前列腺活检Ⅱ革兰阴性杆菌氟喹诺酮类[4]泌尿外科手术:进入泌尿道或经阴道的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或前列腺切除术、异体植入及取出,切开造口、支架的植入及取出)及经皮肾镜手术Ⅱ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氟喹诺酮类[4]泌尿外科手术:涉及肠道的手术Ⅱ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有假体植入的泌尿系统手术Ⅱ葡萄球菌属,革兰阴性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氨基糖苷类,或万古霉素经阴道或经腹腔子宫切除术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 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经阴道手术加用甲硝唑)[3],或头霉素类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使用举宫器)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 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头霉素类羊膜早破或剖宫产术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 组链球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人工流产-刮宫术引产术Ⅱ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链球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或多西环素会阴撕裂修补术Ⅱ、Ⅲ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皮瓣转移术(游离或带蒂)或植皮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骨内固定术、腔隙植骨术、脊柱术(应用或不用植入物、内固定物)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外固定架植入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截肢术Ⅰ、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开放骨折内固定术Ⅱ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5]甲硝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