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学》课程综述
监督学课程综述(论文)
监督学课程综述(论文)第一篇:监督学课程综述(论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论文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分校名称铜陵分校教学点名称年级名称 2015秋专业名称行政管理专课题名称《监督学》课程综述学生姓名李紫娴指导教师2017年 6月 16日目录一、内容摘要··································································································二、监督学课程综述························································································一、监督学概述…………………………………………………………………(一)监督的概念和特征…………………………………………………………(二)监督的功能················································································(三)监督的基本原则········································································二、监督学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三、学习监督学的心得体会………………………………………………………三、参考文献摘要政治学的意义上的监督就是权力的拥有者当其不便或者不能直接行使权力,而把权力委托给他人行使以后,控制后者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行使权力的制度安排和行为过程。
监督学体会——精选推荐
监督学体会篇一:监督学课程综述(论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芜湖电大)毕业论文题目监督学课程综述姓名专业学号入学时间指导老师日期摘要政治学的意义上的监督就是权力的拥有者当其不便或者不能直接行使权力,而把权力委托给他人行使以后,控制后者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行使权力的制度安排和行为过程。
监督孕育于权力的委托与受托的过程之中,是权力的拥有者、委托者与权力的受托者、行使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监督学即是监督公家公权力的学问。
其研究内容是研究国家公权力监督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制度,研究目的是指导监督实践,并在全社会建立起对公权力的监督屏蔽。
因此,高效合理的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是监督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在认真阐述监督学课程主要原理的基础上,指出了监督学的相关实际应用,并提出了个人学习监督学的深刻体会。
关键词:监督学监督权监督学应用监督学课程综述一、监督学概述(一)监督的概念和特征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监督的特征主要包括: 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一个完整、健全的监督体系,意味着各种监督主体并存,且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督功能。
在我国,执政党各级组织、各级国家立法机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各级国家审判机关、各级国家检察机关、全国各级政协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都是监督的主体,都有权对公共权力的活动实施监督。
监督学课程综述
监督学课程综述绪论监督学是研究政治领域内监督现象的一门学问。
所谓监督,意为监视与制约,监督现象是指对公共权力的控制和约束。
公共权力即国家权力,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所有国家机关,还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机构。
监督是一种政治机制,政治权力的运作机制,准确地说是一种政治权力运行的控制机制。
十六大报告中要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所说的监督,就是从调整完善政治权力运作机制的意义上提出来的。
从政治学的意义上,监督,就是权力的拥有者当其不便或者不能直接行使权力,而把权力委托给他人行使以后,控制后者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行使权力的制度安排和行为过程。
监督孕育于权力的委托与受托的过程之中,是权力的拥有者、委托者与权力的受托者、行使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监督学的具体内容(1)监督学概述:了解监督与腐败的涵义与特征。
明白监督的功能主要包含四个:校正功能、制约功能、预防功能和反馈功能。
监督的基本原则是依法监督原则、独立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分类监督原则和过程监督原则。
其中还要学习监督学的研究对象和其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其现状。
(2)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监督思想、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国外监督思想综述和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
监督理论主要有人民主权理论、议行合一理论、三权分立理论、利益多元理论、预防为主理论。
(3)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监察制度包括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特点和中国近代监察制度和当代监察制度。
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中华民国的监察制度,革命地和解放区的监察制度。
当代的则主要介绍了我国监察制度的演进,并主要以香港和澳门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为代表介绍了它们的监察特点。
(4)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国际反腐败活动包括国际间反腐败合作体系的基本架构,国际反腐败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其中前苏联人民监察委员会监督模式、瑞典监察专员监督模式、美国议会与司法监督模式等比较典型。
(5)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廉政监督的预警机制、廉政监督的防范机制和廉政监督的问责机制。
第一章监督学概述
第一章监督学概述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
也可以说是监督国家公权力的学问。
本章主要是围绕权力——公权力——权力腐败——权力监督——监督学的思路来阐述,从而说明监督学的本质及其存在价值。
第一节权力、腐败与监督一、权力(一)权力权力是获得未来任何明显利益的当前手段——托马斯·霍布斯;权力是一种能力,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拥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使另一个人或者国家做或者不做某项事情——纳内德·米达;一个人或者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者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不列颠百科全书》权力的主要特征:强制性;不对称性;价值性;相对性(单独的个人无所谓权力)。
(二)公权力公权力即公共权力,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和法定的权力,它以权力机关为载体,并以其特有的普遍权威性对全社会实施管理或者控制。
二、腐败(一)含义与特征含义:腐败是一个政治性概念,专指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或者活动。
无论腐败行为表现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滥用公权力谋求私人利益,简言之就是以权谋私。
特征:腐败作为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其特征主要有三:1)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2)腐败的方式是滥用公共权力。
3)腐败的结果是公权力最终成为摄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以权谋私,以至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腐败的根源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主要有:寻租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三种。
寻租:是指利用政府垄断、特权和管制,通过各种手段(政治、经济的、合法的、非法的)获取垄断特权以阻止资源自由流动,从而取得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也是更为高级的寻租方式则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
这类寻租行为往往涉及采用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的办法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监督学论述
1.监督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监督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1)监督主体属性方面,表现为其主体的法定性和特定性。
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
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授权监督主体,三是委托监督主体。
2)内容特征方面,监督内容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廉政与勤政的情况。
廉政情况主要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勤政情况主要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施政行为是否具有高效能。
3)形式特征方面,监督是一种“整体性”的监督活动。
所谓整体性,包含三方面:一是监督主体的整体性。
二是监督模式的整体性。
三是监督过程的整体性。
2、试述监督的特征。
监督的基本特征为:1)从监督权的渊源――委托性监督权渊源的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理论,人民主权理论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出发,提出了国家主权应当属于人民的主张,从而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权利奠定了基础。
2)从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化,决定了监督主体的多元化。
监督主体多元化的意义在于对监督权分置和违法违纪行为细分的基础上,实现对监督对象的无缝隙监督;但由于监督主体多元化,也易于出现相互牵制,监督效能降低的现象。
3)从监督客体――权力性监督客体是指监督权所指向的对象的公共管理行为。
公共管理行为的核心是公共权力,监督公共权力主要是遏制公共权力的私人性,遏制公共权力私人性异化的核心策略是分权,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以权力制约权力。
4)从监督目的――公益性公共利益是指为某个民族、国家、阶级、集团所共同享有的政治经济利益,公共利益在主体上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利益,在内容上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利益。
监督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
5)从监督内容-双重性监督的内容是指两方面内涵,即廉政监督和勤政监督。
6)从法律地位-独立性监督主体独立行使监督权,是保证监督效果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而相对独立性又取决于监督主体的领导体制问题。
相对独立性重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监督学》教学内容及重难点Microsoft Word 文档 (2)
《监督学》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第一章监督学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2、理解监督的功能和监督的分类3、掌握监督原则的基本内涵4、对腐败产生的根源有清醒的认识5、对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表现及其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内容要点第一节监督与腐败的涵义与特征一、监督的涵义和特征二、腐败的涵义和特征三、腐败产生的根源与条件第二节监督的功能一、校正功能二、制约功能三、预防功能四、反馈功能第三节监督的分类一、监督主体的分类二、监督客体的分类三、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分类四、监督形式的分类五、监督阶段的分类第四节监督的基本原则一、依法监督原则二、独立监督原则三、全面监督原则四、分类监督原则五、过程监督原则第五节监督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现状一、监督学研究的对象二、监督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我国监督学研究的现状重点难点1、重点:着重把握2、难点:腐败产生的根源分析教学建议1、从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关系层面分析监督的基本内涵2、从具体案例的视角来分析理解监督的功能,以及监督原则的运用3、从既得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腐败产生的根源第二章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教学要求1、了解中外主要监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2、理解不同监督理论对监督制度的影响以及监督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内容要点第一节监督思想一、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监督思想二、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三、国外监督思想综述四、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第二节监督理论一、人民主权理论二、议行合一理论三、三权分立理论四、利益多元理论五、预防为主理论重点难点1、重点:当代中国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2、难点:中外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的比较分析教学建议1、从历史渊源的视角理解监督思想的形成与政治制度演变的关系2、对各种监督理论的利弊进行比较分析第三章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与职权2、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内容要点第一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二、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三、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监察权四、中国古代监察法规建设五、中国古代的谏诤制度六、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第二节中国近代监察制度一、中华民国的监察制度二、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监察制度第三节当代中国监察制度一、当代中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演进二、香港特区以廉政公署为核心的监督制度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监督制度四、中国台湾地区的监察制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2、难点:中国古代监察机关领导体制的比较分析教学建议1、比较分析中国不同朝代的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借鉴意义2、通过对中国古代监察事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监察制度对政权长治久安的意义第四章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机制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监督运行体系的基本架构2、理解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的基本内涵3、了解我国监督制度完善的主要做法内容要点第一节廉政监督的运行机制一、中国廉政监督的基本架构二、中国廉政监督的基本战略三、中国廉政监督的预警机制四、中国廉政监督的防范机制五、中国廉政监督的问责机制第二节效能监督的运行机制一、中国效能型政府的构建二、中国公共决策的效能监督机制三、中国政策执行的效能监督机制四、中国政府的绩效考评机制五、中国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六、中国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度重点难点1、重点:预防为主的监督制度的构建2、难点:廉政监督机制与效能监督机制的整合四、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如何构建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2、运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还应当从那些方面完善监督制度第五章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教学要求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涵及作用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基本模式3、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与范围内容要点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概述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涵义和特征二、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基本架构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内容与方式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与内容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方式与程序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机制的完善重点难点1、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难点:中外人民代表大会在监督体系中的差异性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当前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3、从立法监督的视角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特征第六章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教学要求1、了解执政党监督在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了解党的代表大会如何行使监督权3、掌握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是如何发挥的内容要点第一节党内监督概述一、党内监督的涵义与性质二、党内监督的方式与手段三、党的监督条规建设第二节党组织的监督一、党组织监督的意义和特点二、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三、党的委员会的监督四、党委常委会的监督第三节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一、纪检机关的地位与作用二、纪检机关的监督对象与内容三、纪检机关监督权与监督方式四、违法党纪案件的查处第四节党员的监督一、党员监督的涵义与依据二、党员监督的主要方式三、党员监督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1、重点:纪检机关查办违反党纪案件的基本内容2、难点:党的代表大会与党的委员会、党的常委会的关系教学建议1、从执政党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的视角,分析完善党的监督制度的必要性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违反党纪案件的查处第七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教学要求1、了解检察机关在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2、了解职务犯罪监督的内容与基本方式3、掌握贿赂罪的认定方法内容要点第一节检察机关监督概述一、检察机关监督的概念二、检察机关监督的性质三、检察机关监督的内容和方式第二节职务犯罪的监督一、职务犯罪的概念与范围二、贪污罪的认定三、贿赂罪的认定四、挪用公款罪的认定五、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认定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认定第三节侦查监督一、侦查监督的概念二、侦查监督的主要内容与方式三、侦查监督工作的完善第四节刑事审判监督一、刑事审判监督的概念二、刑事审判监督的基本方式重点和难点1、重点:职务犯罪的认定2、难点:检察机关监督的基本程序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思考检察机关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2、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职务犯罪行为的理解3、了解检察机关抗诉权的基本内涵第八章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教学要求1、理解审判监督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3、了解职务犯罪案件的审判程序内容要点第一节审判监督概述一、审判监督的概念和特征二、审判机关监督的功能和方式第二节审级监督制度一、审级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二、二审监督制度三、再审监督制度四、死刑复核制度第三节行政诉讼制度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分类二、违法与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三、行政诉讼制度四、行政赔偿制度重点难点1、重点:违法行政行为的法律认定与行政赔偿2、难点:如何确保审判机关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教学建议1、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审判机关对违法行政行为认定的标准2、以职务犯罪案件为主线,引导学生知晓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的内在关系第九章各级政府的行政监督教学要求1、了解行政监督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2、理解行政责任的表现形式3、掌握廉政监察与效能监察的内涵与方式4、了解绩效审计的作用内容要点第一节行政监督概述一、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特征二、行政监督的对象和范围三、行政监督机关的领导体制四、行政监督对象的法律责任第二节层级监督一、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地方政府的监督二、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三、我国层级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完善第三节行政监察制度一、行政监察概述二、廉政监察制度三、执法监察制度四、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五、行政监察的法治化第四节审计监督一、审计监督制度概述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三、政府绩效审计四、审计机关与其他监督机关的关系五、审计监督的制度缺陷及其完善第五节行政复议制度一、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三、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重点和难点1、重点:如何发挥行政监察机关在反腐败与廉政建设中的职能作用2、难点:行政责任认定教学建议1、通过引导学生建构监督主体之间的结构图,增强学生对不同监督职能的理解2、通过案例分析,深刻了解行政监督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问题第十章社会民主监督教学要求:1、了解社会民主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功能2、了解政协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的基本方式3、理解新型网络监督的价值内容要点第一节社会民主监督体系的基本架构一、社会民主监督的涵义和特征二、社会民主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三、社会民主监督制度的完善第二节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一、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涵义与性质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三、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保障机制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的完善第三节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一、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意义二、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性质和地位三、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四、民主监督机制的完善第四节舆论监督一、舆论监督的概念与特征二、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三、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方法四、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第五节群众监督一、群众监督的涵义二、特约监督员制度三、信访举报监督四、控告申诉监督重点和难点1、重点:社会民主监督的功能2、难点:如何独立行使社会民主监督权教学建议1、从人大与政协的关系视角,分析社会民主监督的功能2、如何完善网络监督制度3、从信访制度的视角,分析弱势群体保护的救济制度第十一章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教学要求1、了解国际间反腐败合作体系以及存在的问题2、发达国家反腐败与监督制度的特点3、《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核心内涵内容要点第一节国际反腐败运动一、国际反腐败现状与特点的分析二、国际间反腐败合作体系的基本架构三、国际反腐败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二节国际反腐败与监督的基本模式一、前苏联人民监察委员会监督模式二、瑞典监察专员监督模式三、美国议会与司法监督模式四、日本模式五、韩国模式六、新加坡模式重点难点1、重点:国际反腐败与监督的基本模式2、难点:发达国家监督制度对我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可借鉴性的具体表现教学建议1、从立法监督与司法监督的视角,引导学生对中外监督体制的差异性进行理性分析2、从中外监督制度及其政治制度背景的差异性的视角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国际间反腐败合作的基本途径。
监督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监督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概况1、课程性质:《监督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
监督学是着重研究监督理论与监督思想、监督制度与监督机制、监督历史与监督演进、监督方式与监督方法,并揭示监督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监督学的研究涉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
监督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巩固执政党的地位,促进和发展民主政治,保障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有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关在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中职能作用,是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
监督制度的重要价值以及监督实践的客观需要,不断地推动着监督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自我丰富和自我创新;而监督学学科体系的日臻完善,又为监督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在充分了解中外监督理论、不同国家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的实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同时,从预防的视角,深刻了解政府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的制度原因及其危害性,能够从监督的视角提出完善我国廉政监督与勤政监督的政策性建议与制度构想。
使学员进一步增强廉政与勤政意识,实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具体体现为:(1)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员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监督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廉政勤政观。
(2)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员切实掌握基本的监督理论、监督模式与监督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基本问题的能力。
(3)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明辨是非,抵御腐败侵袭的防范能力,树立依法行政和高效施政的理念。
监督学课程综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监督学》课程综述作者:汪曙光分校:黄山电大专业:行政管理专科年级:2012年行政管理(春)学号:1234001408568指导老师:李淑敏答辩日期:成绩:目录前言一、《监督学》基本原理与内容二、民主监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三、学习收获或体会结语参考文献目录内容摘要《监督学》着重介绍了中外监督思想和监督理论,以及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和当代中国的监督运行机制。
分别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府行政监督、社会民主监督等具体监督方式及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等,旨在为研究和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以达到比较和对照、启发和借鉴的效果。
随后,文章论述了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的积极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其次是扩大公民参与,重塑政治运行过程;再是有利于推动政治关系和谐,最后,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识到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关在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是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监督学课程综述前言《监督学》是行政管理学专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本人将对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原理进行综述,并将它应用到我的工作实践中——此外,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还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介绍了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和监督的功能和监督的分类,明确监督与腐败的涵义和特征。
讲述了腐败产生的根源与条件从而进一步阐述监督的校正、制约、预防和反馈功能。
讲述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监督形式和监督阶段的分类方式。
讲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对中外主要监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同监督理论对监督制度的影响以及监督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
讲述中国古代与近代与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以及国外监督思想综述和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从人民主权、议行合一、三权分立、利益多元等方面讲述了监督理论。
监督学论述(已排版)
1监督主体属性方面,表现为其主体的法定性和特定性2内容特征方面,监督内容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廉政与勤政的情况3形式特征方面,监督1监督权的渊源3监督客体——权力性4监督目的——公益性5监督内容——双重性6法律最贯穿于监督的始终,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1独立、客观行使监督权的原则。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3适用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7全面3行政机关的监督。
4司法机关的监监督辅政思想政治原罪思想页。
目的,中国古代的监察机关被赋予了相当大的职权。
1弹劾权2纠举权3检查权4调查权5一定的司法权6侦破权7建议纠正政事权8谏诤君主权9考察与举荐官吏权10审计权11监领导干3政务公开制度。
4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5金融信息共享制度。
6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监测体系。
7反洗钱制度。
8党内监督的询问和质页。
2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进行监督,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最具权威的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方式是民主集中制。
4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是执政党监督的体现。
5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有助于扼制腐败的发生和蔓延。
6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有依法监督原集体行使职页。
2中央与地方松散的监督关系3选举监督、审计监督和道德监督为其监督的重要内容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从过程上可以分为监督调查研究与监督权实施。
1立法监督。
2司法监督。
3行政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是一个了解情况与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大监督分为二个阶段:1监通过人大常委会向有关机关、组织提出,也可以自行向有关机关、组织提出。
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提出,都具有监督的性质和效力。
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能,发挥监督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会内工作与会外工作。
会外工作主要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结正反方面的经验;会内工作主要是通过行使人民代表职责和权利,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
《监督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监督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加强廉政勤政建设,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监督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护国家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巩固执政党的地位,促进和发展民主政治,保障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有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故此,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关在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中职能作用,是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
监督制度的重要价值以及监督实践的客观需要,不断地推动着监督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自我丰富和自我创新;而监督学学科体系的日臻完善,又为监督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
众所周知,监督学是着重研究监督理论与监督思想、监督制度与监督机制、监督历史与监督演进、监督方式与监督方法,并揭示监督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监督学的研究涉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外监督理论、不同国家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的实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同时,从预防的视角,深刻了解政府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的制度原因及其危害性,能够从监督的视角提出完善我国廉政监督与勤政监督的政策性建议与制度构想。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廉政与勤政意识,实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监督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廉政勤政观。
第一章监督学概述
第三节 监督的分类
一、以监督主体为标准 1、人大监督。 2、党的监督。 3、检察机关的监督。 4、法院的监督。 5、行政机关的监督。层级监督、监察。 6、政协和民主党派的监督。 7、社会组织和公民的监督(社会监督)
第三节 监督的分类
二、以监督过程为标准的分类 1、事前监督。事前审查。—“预防功 能”。 2、事中监督。过程监督。—“校正功 能”。 3、事后监督。阶段性监督。兼有校正和 制约功能。例如,人大听取“一府两院”的 报告、行政机关对违纪公务员的行政处分、 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等。
第章
监督学概述
•监督什么? •为什么要监督? •怎么进行监督?
第一节 权力、腐败与监督
一、权力的含义和特征 1、什么是“权力”? 四个特征:强制性、不对称性、价值性、相对性。 2、“权力”和“权利” 3、“公权力”和“权力” (1)公权力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权力。 (2)公权力是社会中公认的权力。 (3)公权力是社会中法定的权力。 (4)公权力以权力机关为载体。 (5)公权力具有普遍性。 (6)公权力具有强制性。
第五节 监督学
一、研究对象和特点 1、对象。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对象。 2、特点。 (1)研究对象。 (2)交叉性、综合性。与政治学、行政学、法 学、社会学交叉。 (3)应用性。服务于监督实践、指导监督实践。 (4)内容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基本理论和重 要制度,监督工作一般规律;监督方法和技术。 二、监督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略)。
第四节 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监督原则:监督权力(利)、权限、 内容、程序、方法、责任都必须有法律规 定,严格执行。 二、公开监督原则。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应 通过一定方式和程序让社会知晓。 三、公正监督原则。公平、公正、平等、无 偏无私。 四、全面监督原则。无“漏监”现象。 五、全程监督原则。事前、事中、事后。
《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
《监督学》课程教学大纲《监督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监督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一)课程设置的目的加强廉政勤政建设,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监督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护国家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巩固执政党的地位,促进和发展民主政治,保障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有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故此,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关在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中职能作用,是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
监督制度的重要价值以及监督实践的客观需要,不断地推动着监督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自我丰富和自我创新;而监督学学科体系的日臻完善,又为监督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
众所周知,监督学是着重研究监督理论与监督思想、监督制度与监督机制、监督历史与监督演进、监督方式与监督方法,并揭示监督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监督学的研究涉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外监督理论、不同国家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的实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同时,从预防的视角,深刻了解政府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的制度原因及其危害性,能够从监督的视角提出完善我国廉政监督与勤政监督的政策性建议与制度构想。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廉政与勤政意识,实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监督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监督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廉政勤政观。
监督学
第 一 节
二、中国近代监督思想
1、清末政党监督思想
2、孙中山的监督思想 ——监察权独立、党政分察、 弹惩合一
第 一 节
三、中国当代监督思想
1.毛泽东
2.邓小平 3.江泽民 4.邓小平
第 一 节
四、国外监督思想综述
1、政治原罪思想
——人性原罪、权力原罪、 政治原罪 2、法治主义监督思想
重 点
关键概念
检查机关监督;职务犯罪;侦查 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审查批捕; 审查起诉;刑事审判监督;刑事 审判活动监督;刑事抗诉
第七章 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
一、审判监督概述
二、审级监督制度
三、行政诉讼制度与行政赔偿 制度
第 一 节
一、审判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审判监督 三、行政审判监督
第 二 节
党内监督;党组织的监督;党的 代表大会的监督、党的委员会的 监督、党委常务会的监督;党的 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党员监督
第六章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一、检察机关监督概述
二、职务犯罪的监督
三、侦查监督
四、刑事审判监督
第 一 节
一、检察机关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二、检察机关监督的性质 三、检察机关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四、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
重 点
关键概念
社会监督 公民监督 特约监督员制度 舆论监督
第十一章 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
一、国际反腐败运动
——现状和特点;合作体系的基本 架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二、国外一些国家的反腐败与监督 制度
第 一 节
一、国际反腐败现状与特点分析
二、国际间反腐败合作体系的基架构 三、国际反腐败立法与《联合国反腐 败公约》 四、国际反腐败运动的发展趋势
监督学教案
监督学教案开放专科辅导教师:赵建锋课程介绍 (4)第一章监督学概述 (4)教学要求 (4)内容要点 (5)重点难点 (5)教学建议 (5)课后练习 (6)参考答案: (6)第二章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 (9)教学要求 (9)内容要点 (9)重点难点 (9)教学建议 (10)课后练习 (10)参考答案 (10)第三章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 (13)教学要求 (13)内容要点 (13)重点难点 (13)教学建议 (13)课后练习 (14)参考答案 (14)第四章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17)教学要求 (17)内容要点 (17)重点难点 (18)教学建议 (18)课后练习 (18)参考答案 (19)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 (25)教学要求 (25)内容要点 (25)重点难点 (26)教学建议 (26)课后练习 (26)参考答案 (27)第六章检察机关的监督 (29)教学要求 (29)内容要点 (29)教学建议 (29)课后练习 (30)参考答案 (31)第七章人民法院的监督 (37)教学要求 (37)内容要点 (37)重点难点 (38)教学建议 (38)课后练习 (38)参考答案 (39)第八章行政机关的监督 (40)教学要求 (40)内容要点 (40)重点难点 (41)教学建议 (41)课后练习 (41)参考答案 (42)第九章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的监督 (45)教学要求 (45)内容要点 (45)重点难点 (45)教学建议 (45)课后练习 (46)参考答案 (46)第十章社会监督 (48)教学要求 (48)内容要点 (48)重点难点 (49)教学建议 (49)参考答案 (50)第十一章国际反腐败与监督制度 (52)教学要求 (52)内容要点 (52)重点难点 (53)教学建议 (53)课后练习 (53)参考答案 (54)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监督学》是以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学好课程的关键在于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去,因此该学科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监督学》课程讲义资料
《监督学》课程讲义张会刚编写文法学院二O一O年七月《监督学》课程简介《监督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教材以毛昭晖主编《监督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年版)为固定的课本,以教师授课时的文字教材、上传网络的多媒体课件为辅。
学生应在教材、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认真学习掌握课上授课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网上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资源。
《监督学》是近年行政管理学随着实践发展而产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该课程系统介绍中西方监督制度及其形成的基本环境,具体涵盖监督监督与腐败的关系、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中国监督制度的演进过程以及中国具体的监督系统构成等内容。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向学员介绍各类监督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监督理论的主要知识,并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学对于监督理论及实践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该课程在阐释监督学的同时,力求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使其了解和掌握处理日常生活中腐败、勤政、廉政等时政问题的实际情况并从中逐渐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注重培养学生面对实际管理问题所需具备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2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80%。
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分。
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在授课教师安排下完成两次课上习题,在责任教师设定的题目内完成两篇小论文。
平时考勤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指数,分值为5分,按缺勤次数扣掉相应分数。
期末考试为集中统一考核,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60分。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考试题目要符合大纲要求,既要做到全面验收,又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
第一章监督学概述本讲主要内容摘要本部分主要讲了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监督的功能和监督的分类,监督原则的基本内涵,腐败产生的根源,决策失误、不依法行政的表现及其危害。
监督学心得体会
监督学心得体会篇一:监督学课程综述范文仅供参考格式。
不许抄袭,否则直接判不及格《监督学》课程综述姓名:学校:专业:11 秋专行政学号:指导教师:目录内容摘要 (2)正文一、《监督学》的主要内容 (3)二、理论联系实际 (4)三、学习体会 (5)参考文献 (6)内容摘要《监督学》介绍了中外监督思想和监督理论,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和当代中国的监督运行机制,分别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府行政监督、社会民主监督等具体监督方式及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等,旨在为研究和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以达到比较和对照、启发和借鉴的效果。
随后,文章论述了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的积极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 其次是扩大公民参与,重塑政治运行过程;再次是有利于推动政治关系和谐。
最后,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识到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关在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是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
《监督学》课程综述一、《监督学》的主要内容腐败来源于公共权力的滥用,权力本身即倾向于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则必然产生腐败。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试图将公共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从而达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监督思想和各类监督理论,如用一种权力制约另一种权力、用公民权利限制政府权力等。
第一章、监督学概述主要谈到了权力的涵义和特征;腐败的涵义、特征与产生根源;监督的涵义和特征;监督的功能主要有:预防功能、制约功能、校正功能、救济功能;监督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给予不同的分类;监督的基本原则有:依法监督原则、公开监督原则、公正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全程监督原则还学习到了监督学的研究对象、监督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我国监督学的研究现状等等。
监督学课程综述
监督学课程综述范文仅供参考格式。
不许抄袭,否则直接判不及格《监督学》课程综述姓名:学校:蚌埠电大专业:11秋专行政学号:指导教师:目录内容摘要 (2)正文一、《监督学》的主要内容 (3)二、理论联系实际 (4)三、学习体会 (5)参考文献 (6)内容摘要《监督学》介绍了中外监督思想和监督理论,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和当代中国的监督运行机制,分别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府行政监督、社会民主监督等具体监督方式及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等,旨在为研究和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以达到比较和对照、启发和借鉴的效果。
随后,文章论述了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的积极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其次是扩大公民参与,重塑政治运行过程;再次是有利于推动政治关系和谐。
最后,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识到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关在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是构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
《监督学》课程综述一、《监督学》的主要内容腐败来源于公共权力的滥用,权力本身即倾向于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则必然产生腐败。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试图将公共权力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从而达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监督思想和各类监督理论,如用一种权力制约另一种权力、用公民权利限制政府权力等。
第一章、监督学概述主要谈到了权力的涵义和特征;腐败的涵义、特征与产生根源;监督的涵义和特征;监督的功能主要有:预防功能、制约功能、校正功能、救济功能;监督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给予不同的分类;监督的基本原则有:依法监督原则、公开监督原则、公正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全程监督原则还学习到了监督学的研究对象、监督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我国监督学的研究现状等等。
第二章、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主要谈到了监督思想包括:中国古代与近代的监督思想、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国外监督思想综述、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
《监督学》课程综述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0春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监督学》课程综述姓名: 邱丽颖学号: 1012001400153分校:河西分校专业:行政管理指导老师:李荣时间: 2010。
5目录内容摘要 (3)正文一、《监督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
.(4)二、加强监督,治理腐败。
..。
.。
.。
..。
..。
.。
.。
.。
..。
..。
...。
.。
..。
..。
....。
.。
.。
...。
.。
(6)三、学习《监督学》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
.。
.。
..。
......。
..。
.。
.。
.。
.。
.。
.。
...。
.。
(8)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内容摘要监督学是以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就其本意而言,监督学即是监督国家公权力的学问。
鉴于监督与国家公权力之间的亲密联系,本次论述将沿着权利、公权力、权利腐败、权利监督、监督学的思路加以阐述,力图说明监督学的本质及其存在价值。
监督的基本原则是监督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
与各种具体监督制度有所不同,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蕴藏与各种具体监督制度中普遍的、更高层次的监督规则,对各种具体监督制度起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因此,监督的基本原则对监督主体实施的所有监督活动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即使在监督缺乏具体法律依据时,监督的基本原则也可以监督主体提供适当的行为准则。
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五,即依法监督原则,公开监督原则、公正监督原则、全面监督原则、全程监督原则.《监督学》课程综述一、《监督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监督学是行政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本文将对这门课程的概述,思想,理论进行阐述,并将它应用到们的工作实践中去,此外学习这门课使我们深刻领会到关于监督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廉政勤政观。
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督学》课程综述
摘要
监督学是行政学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文将对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综述,并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将其知识应用到本职工作中得出了很深刻体会。
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关在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是构建我国反腐倡廉战略体系的关键所在。
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将学习到的知识理论全部应用到实践中,更好的提升自己从而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此外,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关键词:监督学;廉政;反腐败
目录
摘要 (I)
前言 (1)
一、《监督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1)
二、《监督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 (2)
三、学习《监督学》这一课程的体会 (3)
参考文献 (4)
前言
我们看一下全书的章节设置及主要内容便知《监督学》这一课程尝试从预防腐败、构建多元化政府模式和发挥多主体监督职能的三维视角,分析把握监督的功能定位,在例行分析监督现状的基础上,从多元监督的全景视角审视其内在的原因,力图揭示监督的内在规律和有效监督的实现路径,提出完善我国监督制度与机制的一些设想。
一、《监督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监督学》这门课程总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介绍了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和监督的功能和监督的分类,明确监督与腐败的涵义和特征。
讲述了腐败产生的根源与条件从而进一步阐述监督的校正、制约、预防和反馈功能。
讲述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监督形式和监督阶段的分类方式。
讲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对中外主要监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同监督理论对监督制度的影响以及监督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
讲述中国古代与近代与当代中国的监督思想,以及国外监督思想综述和中外监督思想的比较分析,从人民主权、议行合一、三权分立、利益多元等方面讲述了监督理论。
第三章中国监察制度的演进,讲述了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与职权,阐述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对中国近代监察制度从中华民国的监察制度至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监察制度以及当代中国监察制度中香港和台湾澳门地区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国外反腐败与监督制度讲述了国际反腐败运动,现状与特点的分析及国际间反腐败合作体系的基本架构。
简述了多个国家的监督模式。
第五章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机制,叙述了我国监督运行体系的基本架构,对廉政监督与效能监督的基本内涵和监督制度完善的主要做法加以讲述和说明。
从廉政监督的基本架构、基本战略、预警机制、防范机制和问责机制简述了廉政监督的运行机制。
对效能监督的运行机制加以说明。
第六章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概述讲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涵义和特征、地位和作用还有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基本架构。
对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范围、内容与方式详细说明。
第七章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对党内监督进行概述,讲述了党内监督的涵义与性质,党内监督的方式与手段以及党的监督条规建设。
对党组织监督的意义和特点。
说明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说明:纪检机关的地位与作用、纪检机关的监督对象与内容、纪检机关监督权与监督方式。
第八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简述检察机关在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对检察机关监督概述包含了检察机关监督的概念、性质以及内容和方式。
对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的概念与范围、贪污罪、贿赂罪、挪用公款罪等罪行的认定和侦查监督的主要内容与方式和监督工作的完善。
第九章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介绍了审判监督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掌握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
对审判监督的概念和特征、功能和方式的概述。
还概述了审级监督制度的理论基础、二审监督制度、再审监督制度和死刑复核制度对行政行为的概念与分类,违法与无效行政行为的认定等行政诉讼制度的讲解。
第十章各级政府的行政监督,概述了行政监督的概念和特征、对象和范围以及行政监督机关的领导体制和监督对象的法律责任。
进一步探讨层级监督的含义和层级存在的问题和制度完善对行政监察制度的概述和审计监督的制度及与其他监督机关的关系,和行政复议制度的说明。
第十一章社会民主监督:概述了社会民主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功能和协
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的基本方式。
具体讲述了社会民主监督的涵义和特征以及社会民主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还有如何完善社会民主监督制度。
二、《监督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
监督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长期以来,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是人类生活中特有的现象,一直是学者关心和研究的课题。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学术界对监督现象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
在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监督与监察工作。
学术界也在这学科上长期不断的努力,系统的编制了这一教程,学习这一们课程后我系统地了解了一些关于监督学的知识和理论。
在学习之前,只是简单地知道“监督”二字,只是把它简单的理解监视督导的意思,对其真正内涵及它的一些基本原理所告示人们的简单的道理一点都不理解。
而且并没有认识到它还是一门具有完整理论的学科,更没有从更深远的如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它,因此,学习这门课程对我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监督学这门课程后,使我全面了解了监督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了监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且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世界各国在对权力的监督与监察方面所取得的实践与理论成果,这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通过课程中学习的一些实例,我借鉴其中的经验吸取其中的教训,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员工的监督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工作中,我们都会经常的发现一些很多的贪污腐败的社会风气。
而它的对立面是廉政。
廉政在监督学中的概念是从公务人员职务行为的视角进行考虑,即法律赋予公务人员相应的职权,目的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廉政监督考量公务人员是否做到为政清廉公正,不贪不占。
反之,如果出现职权异化,将职权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则必然导致职权本身的廉洁性受到沾污,则可认定其行为是不廉政的。
贪污腐败的目的之中最主要的正是经济利益。
我国这种贪污腐败的现象只是处于一种隐性的状态,也就是处于一种暗箱操作的状态中。
这种风气产生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一政治结构的问题。
越是高层影响力就越大,但越是对高层人士权力监督制约就越不够。
二是在中国这种高度集权又不透明的财政体制下,下级的任何一个专项奖金的审批都没办法绕过上级的审批,而下级积极进行审批的目的又多半是为了满足自己荷包的需要,自然会想方设法的跑门路拉关系,于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就会形成这样的一种思想,想办事就得送钱,办事办的好不好就得看送钱送的多少,因此导致社会上腐败现象丛生,这些官员所受贿的天文数字的专款这样一层一层的被剥掉,消失在一片黑暗之中。
其三是目前的行政审批制度权限不明确、自由栽量度大,政府干预微观经济的权力过多过大,为权力换金钱的交易提供了条件。
这种行为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秩序混乱,危害性相当大。
但是社会上对这一现象却很多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人是有逃避责任追求快乐的天性的,除了少数有强烈责任感和控制欲去追求权力的人以外,其他人无论是什么何时都倾向于将自己的权利交给政府的同时放弃自己的责任,转向轻松的受众一方,旁观者一样对政府的行为品头论足、指责抱怨,被动的对政府的行为做出有限的反应;另一方面群众过于依赖警察、法院和检察机关,没有维护自己的权的意识,认为腐败是贪国家的钱而不是自己荷包里的,不采取主动参与到反腐败的斗争中来。
监督对于每一个人以及每一个单位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监督能很好的凝结下层人员对于上层人员工作的监督,增加工作人员工作的透明度。
在企业实行着实有效的监督体制,对于企业增加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出更大的利润,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以说我们都要实行自己的监督权力,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廉政气氛。
三、学习《监督学》这一课程的体会
学习了这门课程,我感到获很多。
首先掌握了很多监督学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提高了个人素质,也使思想上有了很高的觉悟。
我深刻体会到,做好一名管理人员,是自己个人在一生中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中青年骨干,作为人民公仆,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要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
大千世界,诱惑种种,稍有不慎,就会思想错位,行为出轨。
唯有管住自己,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弃侥幸,实实在在的规范修身。
通过这次学习,还理解到书上的理论知识要和实践相结合,而且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与当今社会问题相联系。
将这些理论真正的运用到工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参考文献
[1](美)罗森布鲁姆,(美)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
[2]张亮.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百题[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3]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
[4]吴丕.政治监督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