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生态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研究方案)

生态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研究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生态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研究方案)生态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研究方案)(马吉香倪雅芳)一、课题背景: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凸现的问题日趋严重:乡镇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逐年增加、畜禽粪便污染呈加剧趋势、农村及城镇生活污染日益突出、化肥和农药以及地膜污染危害加剧、农作物秸秆焚烧或废弃污染严重,加上受到知识和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生态意识淡薄,知识匮乏,相关保护事业也相对滞后,生态教育可以说知识喊喊口号而已。

为了了解现状,我们作了一项有关本区域学校生态教育现状的调查。

总的来说,目前本区域小学生态教育的现状可概括为六无,即:无生态教育意识;无生态教学计划;无生态教学师资;无生态教学活动安排;无生态教学资料;无生态教学效果。

这种状况不仅不能适应《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所提出的要求,也远远不能适应为21世纪培养出合格四有新人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伟大,任务艰巨,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育便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然而,审视我们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生态教育,我们可以发现,1 / 12我们的教育场所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主,教与学的方式是以灌输和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而把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变得可有可无。

我们所提出的生态教育是建立在我们学校近二十年的环境教育研究基础之上的,是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升级版,强调的是在城市化进程这一背景下,受教育者,也就是主体自身生成的生态意识,觉醒意识。

可以说,我们所研究的生态教育就是顺应自然,追求本真的教育。

它不仅仅停留在生态保护的层面,而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从而促进整个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教育,一种充满激情的教育,一种孕育新人的教育。

“生命视野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生命视野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生命视野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程改革迫切需要革新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追求、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课堂,倡导用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指导课堂实践。

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开始在课堂上重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致力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以“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力图建立一种令学生和谐发展、注重人性培育的新教育模式。

行动之一“构建理想课堂”在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木,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等方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但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而、持续、和谐发展的探索与追求永无止境,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需要形成可操作的实践范例。

课堂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国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在课堂生态的具体内容、对象群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呈现良好的研究态势,但己有的研究成果还缺少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建立课题组,依靠全体教师的主动参与,提出了木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生命”从生物学角度看,生命是生物体的活动能力;从哲学角度看,人的生命是意志和精神的体现。

木课题中,生命是物化和文化的有机统一。

教师生态课堂工作计划

教师生态课堂工作计划

教师生态课堂工作计划
1. 进行生态课堂教学需求分析,了解学生对生态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内容设计提供依据。

2. 确定生态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明确每次授课的主题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匹配。

3. 设计生态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 制定生态课堂学习评估方案,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多种评估方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5. 进行生态课堂教学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促进知识的深度学习。

6. 分析生态课堂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7. 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1.课题的提出1.1 背景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潮”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

内容涉及教育的宏观和微观研究,但就如刘贵华和朱小蔓所说,大家都忽视了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是否适切。

而对于学校来说,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对生态课堂中的案例进行研究对这种适切性能提供直观和可靠的支持。

1.2 国内研究现状要把个体精神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本次课程改革也强调,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幸福成长。

一些发展,主要表现为:①在教育内容上,美、英等国注重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培养他们学习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保护的技能。

②在教育方式上,重视调查研究,加强校内外结合,倡导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组织各种保护环境的活动。

③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式学习等自主的学习方式。

1.3 研究价值种范例,又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一种推动。

供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学,以学生知识、情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强调师、生、环境等要素之间的亲和性、融洽性、创造性、自主性、生态有机性,并使之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和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

2.课题的界定工薪阶层,学校师资、校舍等条件相对比较薄弱。

态因子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浓郁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课堂追求。

本课题研究中,生态课堂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课堂。

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生态课堂的理念

生态课堂的理念

生态课堂的理念
生态课堂的理念
一、生态课堂的概念
生态课堂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生态课堂的特点
1.注重实践:生态课堂不仅仅是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体验和感受。

2.关注环境:生态课堂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强调互动:生态课堂倡导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合作共赢,激发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4.培养创新:生态课堂鼓励学生成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实践中不断
探索、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施方法
1.采用“项目制”教学法:根据不同主题制定项目计划,并组织全班或小组进行研究、设计和实践。

2.开展“生态体验”活动:通过户外探险、生态观察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3.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参与社区环保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环保咨询和技术支持。

4.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实施效果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培养创新能力:生态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成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促进师生互动:生态课堂倡导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合作共赢,激发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4.加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永安路小学特色实施方案

永安路小学特色实施方案

“生态教育”特色建设实施方案永安路小学建校以来,永安路小学备受瞩目,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关心、帮助下,在集团的引领下,学校发展迅速。

在孝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校将全力拼搏,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努力提升学校品质。

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将“生态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并制定方案如下:一、学校基本情况永安路小学于2011年9月投入使用,位于美丽的胜溪湖畔。

我校的招生服务范围为汾西矿业集团永泰花园小区、驿马乡拆迁村及窑上村、铁匠巷等新农村建设新区。

学校占地36668㎡,建筑面积 14350㎡。

学校绿化面积达8760㎡,共四块绿化区域。

其中一块属作物种植区,有苹果、梨、桃、桑树等多种果树,种有红薯、土豆等作物,麦子、高粱等庄稼,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

学校是一所八轨制小学,可容纳48个教学班。

建校以来发展迅速,目前有34个教学班,1745名学生,94位公办教师,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虽然是一所新校,但得益于集团化办学,学校得以快速成长和进步,于2013年通过课改合格校验收。

学校老师年轻而富有活力,团结拼搏,敢想敢做。

几年来,在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利用方面收获不小,学校率先进行微课的学习、培训、制作和应用,取得了可喜成绩,率先在二年级开展翻转课堂实验。

2016年冬季,成功举办市局小学数学学科基地校活动,受到了一致好评。

二、“生态教育”特色的文化背景我们所指的生态教育实为教育生态学理念下的教育模式与方法。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科学术语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g))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最早提出。

它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

作为跨越教育学和生态学个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教育生态学主要借鉴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把教育放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中,研究这三种生态环境和人的生理、心理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方案通过举办各类生态文明教育系列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绿色手工制作比赛、低碳生活实践等,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惯和责任感,形成全民参与、全员育人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

4.生态文明教育成果评估。

制定生态文明教育成果评估标准,定期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改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实施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2.制定生态文明教育教材和教案。

结合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需求,编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态文明教育要求的教材和教案,为教师教学提供有力的教育工具和支持。

3.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监督机制。

建立校内生态文明教育监督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纠正。

4.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共同推进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全员育人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工作进展情况,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生态文明教育工作。

3.加强经费保障。

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障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

入学校课程体系,形成全员全程覆盖的教育模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打造绿色校园,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4.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生态公园、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环境保护宣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效果,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生态校园实施幸福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生态校园实施幸福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课题研究:《构建生态校园,实行幸福教育》课题研究实行方案一、问题旳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旳决定》中明确规定我们旳教育必须优化育人环境,构建生态环境,重视增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积极发展、个性友好、享有完整愉悦旳人生。

由此可见,在青少年中实行生态教育是学校教育旳一种价值取向。

构建一种充斥生机与活力旳生态校园是素质教育深化发展旳需要,是实现学校旳科学发展、友好发展、可持续发展旳需要。

不过目前旳学校环境存在一种冰凉、僵硬、不友好、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旳原因。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教师是心理枯竭旳高危人群之一。

教师职业在辛劳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旳心理压力。

据一所学校对68名教师进行旳问卷调查显示,34%旳教师感到“工作让我厌烦”,42%以上旳教师诉说“工作让我感到困惑”,59%以上旳教师表达“工作让我疲惫”。

南京某报对教师有过调查,教师有“七怕”: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

怕考试排在第一位。

诸多教师比学生还怕考试,由于学生一考完,评价教师旳时候就到了。

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轻易导致心理疾病旳产生,轻易缺乏教师工作旳幸福感,因此要努力从主线上变化这种局面。

本课题旳研究,是借鉴教育生态学旳基本原理,立足人与自然旳友好,人与社会与他人旳友好,人与自我旳友好三个基点,从校园生态环境(包括物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加强生态德育,追求生态课堂教学三方面入手,依托本土丰富旳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增进校园育人环境旳深入优化,提高学生旳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旳良好旳道德品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向着生态与友好不停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幸福健康成长”旳乐园,师生共享旳精神家园,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旳动力。

二、课题旳界定“生态”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它关注旳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旳互相关系,现扩展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

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

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

生态课堂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传承者,学生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而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生态环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内容。

1. 生态课程设置。

结合学科特点,将环保、生态等内容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如在语文课中进行生态环境的写作,数学课中进行环境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2. 生态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环保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3. 生态教育活动。

举办生态知识竞赛、主题讲座、生态影视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四、实施方法。

1. 教师引领。

教师作为生态课堂的引领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生态知识和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课堂的学习和实践。

2. 学生参与。

学生作为生态课堂的主体,需要积极参与到生态课堂的活动中,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3. 校园环境营造。

学校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态课堂实施条件,如建立生态园、植树绿化等。

五、实施保障。

1. 教学资源支持。

学校需要提供丰富的生态教学资源,如生态课程教材、实验器材等,以支持生态课堂的实施。

2.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生态教育水平,增强教师的生态课堂实施能力。

3. 学校管理支持。

学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生态课堂的管理和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支持,确保生态课堂的顺利实施。

六、实施效果评估。

1. 学生观念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评估生态课堂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影响。

高效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生态课堂实施方案首先,课堂设计是高效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设计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富有生态特色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生态环境保护课程中,可以设计野外考察、实地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课堂设计还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方法是高效生态课堂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意识。

最后,学生参与是高效生态课堂的重要保障。

在学生参与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综上所述,高效生态课堂实施方案的提出,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生态课堂的目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高效生态课堂的建设和发展。

小学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精选7篇)

小学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精选7篇)

小学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教育教案(精选7篇)小学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教育教案1一、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

3、认识到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减少污染,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善待自然。

4、学生了解身边都有那些种类的垃圾,通过写各种垃圾的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1、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垃圾都有哪些种类。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

三、课前准备:1、教师用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六、活动过程:一、观看录象:(看一看)春天来了,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她多姿多彩的面貌,到处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球与我们的生存紧紧相连。

1、学生观看录象。

(平整宽敞的街面,各种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瓜果皮,还会有白色垃圾闪动的身影,很大的垃圾场,随风摆动的垃圾袋。

)2、师:“看了刚才的录象,使我们感触很深!刚刚我们看到的只是身边的几种垃圾,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垃圾,真的很可怕啊!我们市是国家园林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废旧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可以吗?”生:用监控录像进行监督或者在节假日我们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去宣传环保、监督环保。

师:同学们有这种精神,老师相信我们生活的环境一定能变得越来越好。

生活垃圾无处不在,大家想知道都有哪些垃圾吗?二、统计:(算一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大家来研究研究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都有什么?学生汇报生活垃圾的种类,教师板书整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共生共荣教学模式江汉区华中里小学一、模式构建背景1学校特色视角:因为学校是国际湿地教育实验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国家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学校,所以,学校应用了生态学,发现了“教育生态学”,为此,学校汲取“教育生态学”之内涵,化作“教育生态化”之办学理念,全面贯彻于教育教学每个方面,由此思考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共生共荣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2教学改进视角:我们解决了“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问题,但还没有达到“乐教、乐学”的境界,教师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从教的幸福、为师的快乐,师生关系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音符等;课堂和外部生态系统割裂,直接造就了一个极为封闭“花盆环境”的课堂,因为封闭,维系课堂生态的纽带—信息被阻断,信息之间的交流缺失了活力,课堂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要么直接形成了看似自主却是自流,看似热闹却是吵闹,看似课改却是改课的课堂。

这些都在制约着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引起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深入思考。

3教学创新视角:用教育生态学视角看待教学生态,打开了观察教学、思考教学、改进教学新思路。

我们期待,在承认多样性、珍惜独特性、强调关系性、构成和谐性的教学生态中,让师生各展风采,各显魅力,呈现生机勃勃、美轮美奂教育美景。

4传承优秀文化视角: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老庄的关于人性的自然和自由的主张、孔子的“游于艺”、“和为贵”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思想等,给我们有益启示。

二、模式理论依据1.人本教育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强调: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

2.生命教育观: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

生命教育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

小学有关生态教育数学教案

小学有关生态教育数学教案

小学有关生态教育数学教案
目标:
1. 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 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态问题
3.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
1. 介绍生态保护的概念
2. 讨论生态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3. 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和分析生态数据
教学准备:
1. 图书、图片、视频等教具
2. 习题册和练习题
3. 计算器、尺子等工具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2. 讲解:简要介绍生态保护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生态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3. 实践:给学生提供生态数据,并要求他们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例如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测算环境污染程度等。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数学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小结:“学会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延伸活动:
1. 带学生参观生态园或者植物园,近距离感受自然之美。

2.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手工制作比赛,鼓励他们用废旧物品创意制作环保用品。

3. 完成一篇小组研究报告,探讨当地的生态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课后反思:
教师们应当深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提升教学质量。

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案

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案

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案
课时:1 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环境的概念、保护环境的意义;学生如何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生态环境(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环境中的各种元素
及其相互关系。

3. 分组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环境及他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

4. 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小文章,鼓励学生积极传播环保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将环保知识融入生活中,积极参与保护环境
的行动。

语文课堂的生态化

语文课堂的生态化

2011.NO112现在,“生态”一词活跃于各行各业。

教育行业现在也大力提倡“生态课堂”,我认为生态课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指语文课堂要去除浮化、热闹,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回归朴实、扎实,回归平淡。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绝不是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手段原始,教学效果糟糕。

而是教学理念更深层,教学更切合学生实际。

它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真实、自然的课堂,它追求的是朴素、简洁与和谐。

有的研究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具有不可重复性,二是具有动态生成性,三是具有学习过程性。

具体说,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呈现的是课堂教学的原貌,它是不完美的,不统一,甚至于不同一的,即使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班级授课也会呈现不同的教学风貌,而同一教师在同一个班的不同时段授同一篇课文情形也可能不一。

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全力呈现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会由简单走向复杂,由稚气渐趋成熟,由粗糙走向细腻,由单一走向全面。

这一过程可能是多样的、复杂的、粗糙的、不完整的、不完美的,因而它朴素简洁。

总的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生态强调的是真实、自然,追求的是和谐。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上保持课堂教学的原生态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转变观念,处理好前置性学习做老师,首先要明白,一堂扎实的语文课不是教师的作秀,也不是学生的走场,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展示。

课堂教学虽有教师的教育智慧显示,但绝不是为了教师个人才干的显现,而是突出导“学”的过程。

我们用不着藏“丑”,也“用”不着刻意扬“美”,只需让教学的动态生成过程真实地、自然地、和谐地展现即可。

为此,我认为不必追求每堂课的尽善尽美,多注意在每堂课上锻炼学生的能力,根据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随时调整自己的课堂上出来的课更有价值。

预留前置性工作。

生态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我在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方面要注意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清楚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

“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下面是中国为您准备的“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一、课题名称xx市实验小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近日,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在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中也提到:“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

”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

让我们的课堂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

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

教师的话语诗意盎然,如春风化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教师的笑容激情荡漾,似阳光和煦,温暖孩子的心房。

根据国内教育的分析,近几年来,适合学生的生态教育以及生态课堂得到了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撰写了论著和论文。

如: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版),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XX-5),罗志定《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XX-4)等。

但从以上的论著和论文来看,多是一些理论层面的研究,对具体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

这对基层园校的推广和应用带来相当的困难,为此,我校提出了“实施生态教育,打造生命憩园”这一主课题,实施系列研究。

其中“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是从生态教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并在实践操作层面作一些研究,探索出对各学科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实施策略、课堂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从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课堂考查与评估一、生态化课堂教学背景1.现实依据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遭遇困难,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担负着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使命。

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

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的辍学、失学现象。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益需要探索新策略,新方法。

因此,“中小学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

2.理论依据(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

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

“自然之教”的传统使教育尽可能地关照儿童本身,使儿童自然而然地、主动的发展。

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增添了亮色。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原则,主教育要“顺应自然”。

他强调说:“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创立“儿童中心说”,主教育应符合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个性发展。

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符合儿童的天性;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自然主义教育的观点在课程改革中再次得到重申,足见其影响深远。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本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引领的作用。

(3)教育生态学研究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一词,并列专章进行讨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研究的“生态潮”现象有增无减,近几年更为兴盛,学术界已出版关于教育生态的多部专著,多篇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

教育生态学以其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的研究,具有开拓领域、启迪思维的积极作用。

3.基本条件沙坪坝区多年来实施“目标教学研究”、“主体教育”研究、“创新学习研究”、“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等,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经验;区进修学院教研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我校开展的“提升教师创新素养”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因此,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具备现实的、可行的条件。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科学研究的经典思想、国外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成果和区域教学研究的丰富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支持。

本课题研究切入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微观层面研究生态学对于教学的具体影响和启示,在实践操作上探索生态化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课堂教学,以期通过对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拓展课堂教学研究的思路,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能力提供参照,促进课堂教学优质化。

二、课题界定1.“生态化教学”:依据生命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的观点,生态化教学顺应学生“自然生长”,适应师生生命成长需要,通过构建中小学教学平衡、协同、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然生长”与教师“助长”的有机结合的理想的教学情境。

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课堂。

2.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知道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本课题借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以所形成的教学系统为中轴,以师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小学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化课堂教学,生态化教学实践活动,追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理论假设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

教学环节之间具有“整体关联性”,各教育生态因子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生态化教学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着眼于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和生活性。

教学中主体因子的正向变化影响着教学环节和过程的优化,反之,教学中主体因子的逆向变化影响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如果能够建起生态化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促进师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贡献,而这种探索与研究是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的。

四、生态课堂目标及容1.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源动力,建构自学、自主、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长性、生成性;抓住预习指导、情境创设、目标导向、交流展示、反馈拓展等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2.师生心理因素对构建生态化课堂的影响将健康的心理融合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促使课堂上师生心理情感的和谐。

重点研究生态课堂教学健康心态的构成要素;建设宽松、平和、协调的课堂。

3.生态化课堂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两者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要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者、学习的自主者、潜能的发挥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师分享到“教学相长”的喜悦,达到互勉、互助、互进的和谐氛围。

五、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通过研究拓展教学研究的思路,对区域学校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参照,促进教学优质化。

通过研究,从教学实践中催升理性思考,丰富生态化教学的理性认识,形成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

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六、研究思路我校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立足教学的实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针对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促进师生生命成长。

提高教学效益。

七、生态课堂原则本课题的将坚持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1.实践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聚焦学校课堂教学现场,重点研究生态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的具体策略,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发展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从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重要目标。

在新的理念与传统教育经典之间理清源流,寻求融合,谋求发展。

3.本课题研究注重传统、借鉴基础上的创新,在学习、吸收、消化传统教育经典中寻找创新点,取得新突破。

研究成果力求做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

能够推广运用,在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八、课程评价方法本课题拟采用课堂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数据分析法。

1. 课堂观察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料进行研究。

2.文献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找到理论根据,丰富理性认识,提高研究质量。

3.经验总结法:我们将对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概括和组合,从而获得比较深刻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4、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5.数据分析法:围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分析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因果关系。

九、课程措施1、积极组织,形成课题管理、研究网络,组建务实、有力的研究队伍,调动主研人员、实验学校的积极性,落实研究目标和任务,针对课题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开展科学、规的研究。

2、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增强研究人员的科研实践能力。

立足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丰富理论素养,提高科研水平,推进课题研究的有序、有效进行。

3、加强资源共享、协同攻关,形成合作、互助、和谐的研究氛围。

开展学术争鸣,集思广益,促进课题研究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4、明确重点、难点、疑点,立足课堂教学,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建立保障措施,确保课题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