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篇一: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填料吸收塔一、实验目的1.熟悉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和操作。
2.测定气体通过干湿填料塔的压力降,进一步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征。
3.测定填料吸收塔的吸收传质系数。
二、实验原理填料吸收塔一般要求控制回收率越高越好。
填料塔为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填料塔操作时液体从塔顶经分布器均匀喷洒至塔截面上,沿填料表面下流经塔底出口管排出,气体从支承板下方入口管进入塔内,在压力的作用下自下而上的通过填料层的空隙而由塔顶气体出口管排出。
填料层内气液两相成逆流流动,在填料表面的气液界面上进行传质,因此两相组成沿塔高边缘变化,由于液体在填料中有倾向塔壁的流动,故当填料层较高时,常将其分为若干段,在两段之间设置液体再分布装置,以利于流体的重新均匀分布。
填料的作用:1.增加气液接触面积。
满足(1)80%以上的填料润湿;(2)液体为分散相,气体为连续相。
2.增加气液接触面的流动。
满足(1)合适的气液负荷;(2)气液逆流。
三、实验步骤(1)将液体丙酮用漏斗加入到丙酮汽化器,液位高度约为液体计高度的2/3以上。
(2)关闭阀V3,向恒压槽送水,以槽内水装满而不溢出为度,关闭阀V5。
(3)启动空气压缩机,调节压缩机使包内的气体达到0.05~0.1Mpa时,打开V2,然后调节气动压力定值器,使进入系统的压力恒定在0.03Mpa。
(4)打开V4,调节空气流量(400L/H~500L/H); 打开V6,调节空气流量(5)室温大于15℃时,空气不需要加热,配制混合气体气相组成y1在12%~14%mol左右;若室内温度较低,可预热空气,使y1达到要求。
(6)要改变吸收剂温度来研究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则打开液体加热电子调节器,温度t3 (7)各仪表读数恒定5min以后,既可记录或取样分析有关数据,再按预先设计的试验方案调节有关参数。
(8)A1为取样测y1; A2为取样测y2;(9)阀V10为控制塔底液面高度,以保证有液封。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填料吸收塔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吸收过程中气相和液相的流量控制方法。
3、测定填料层的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确定泛点气速。
4、研究不同液气比下的吸收效率,确定最佳液气比。
二、实验原理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使某些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过程。
在填料吸收塔中,气液两相在填料表面充分接触,实现物质传递。
根据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液平衡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与在液相中的浓度成正比。
吸收速率取决于气液接触面积、两相的浓度差和传质系数。
填料的作用是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传质效率。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实验装置主要由填料吸收塔、风机、储液槽、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等组成。
气体从风机进入吸收塔底部,自下而上通过填料层,与从塔顶喷淋而下的吸收液逆流接触。
吸收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吸收液则流回储液槽,经循环泵再次送至塔顶喷淋。
通过调节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可以改变气液接触状况和传质效果。
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装置的密封性,确保无泄漏。
2、向储液槽中加入适量的吸收液,并启动循环泵,使吸收液在系统中循环。
3、开启风机,逐渐调节气体流量,同时观察填料层的压降和泛点现象。
4、在不同的气体流量下,测定填料层的压降,并记录相关数据。
5、固定气体流量,改变液体流量,测定不同液气比下的吸收效率。
6、实验结束后,先关闭风机,再停止循环泵,清理实验装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气体流量的测定采用转子流量计测量气体流量,记录不同时刻的读数,并计算平均值。
2、液体流量的测定使用涡轮流量计测量液体流量,同样记录数据并求平均值。
3、填料层压降的测定在不同的气体流速下,测量填料层两端的压力差,记录数据。
4、吸收效率的测定通过分析进出口气体中溶质的浓度,计算吸收效率。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并绘制相关曲线,如填料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吸收效率与液气比的关系曲线等。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填料吸收塔的实验操作,探究填料吸收塔在气液传质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填料对气液传质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其原理是通过填料的大表面积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气液传质效果。
在填料吸收塔中,气体在填料层中上升,与液体逆流相接触,从而实现气体的吸收。
三、实验步骤。
1. 将实验装置搭建完成,确保填料吸收塔处于稳定状态。
2. 将填料吸收塔内加入一定量的填料,并将试验液体注入塔底。
3. 开启气体进口阀门,使气体通过填料吸收塔,并与试验液体接触。
4. 观察气体在填料吸收塔中的传质情况,记录气体进入和出塔的流量,并测定出塔气体的成分。
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填料吸收塔的传质效果,并对填料的种类和填充量进行评价。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填料吸收塔能够有效提高气体的传质效果,填料的种类和填充量对传质效果有显著影响。
2. 在相同填充量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填料对气体的吸收效果有所差异,表面积大的填料吸收效果更好。
3. 填料吸收塔内气液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气体的吸收效果。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填料吸收塔在气液传质过程中的特点和性能,以及填料对传质效果的影响。
填料吸收塔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气体的吸收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六、实验总结。
填料吸收塔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实验平台,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填料吸收塔的工作原理和传质效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填料吸收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七、参考文献。
1. 王明,刘亮. 填料吸收塔传质特性的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8(5): 45-50.2. 李华,张三. 填料吸收塔传质效果的模拟与分析[J]. 化学工程, 2017(3): 78-82.八、致谢。
吸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塔的吸收原理和操作方法;2. 学习测定填料塔的吸收系数;3. 分析影响吸收过程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吸收是气液两相接触过程中,气体中的溶质分子被液相吸收的过程。
在填料塔中,气液两相逆流接触,溶质分子从气相转移到液相。
本实验采用理想气体吸收模型,即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与气相分压成正比,吸收过程遵循亨利定律。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填料塔(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内装填料)2. 气体发生装置(可产生一定浓度的气体)3. 气体流量计4. 温度计5. 液相流量计6. 吸收液(溶剂)7. 计时器8.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确保填料塔内填料均匀分布;2. 在气体发生装置中产生一定浓度的气体,通过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3. 在填料塔底部加入吸收液,通过液相流量计调节液相流量;4. 打开气体发生装置,记录气体流量和液相流量;5. 观察气体在填料塔中的流动情况,记录气体进出口的压力、温度等参数;6. 测定一定时间后,收集塔顶出口气体,分析气体中溶质浓度;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填料塔的吸收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条件:气体浓度C1=0.1mol/L,液相流量Q=1L/min,气体流量Qg=1L/min,填料层高度H=1m。
实验时间:T=10min气体进出口压力:P1=101.3kPa,P2=101.3kPa气体进出口温度:T1=25℃,T2=25℃气体进出口溶质浓度:C1=0.1mol/L,C2=0.05mol/L2. 吸收系数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吸收系数Kx:Kx = (C1 - C2) / (C1 Qg H) = (0.1 - 0.05) / (0.1 1 1) = 0.5mol/m²·s3. 结果分析本实验中,填料塔的吸收系数Kx为0.5 mol/m²·s。
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填料塔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
吸收系数的大小与气体浓度、液相流量、填料层高度等因素有关。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吸收实验
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 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一、 实验名称:吸收实验二、实验目的:1.学习填料塔的操作;2. 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 Y a .三、实验原理:对填料吸收塔的要求,既希望它的传质效率高,又希望它的压降低以省能耗。
但两者往往是矛盾的,故面对一台吸收塔应摸索它的适宜操作条件。
(一)、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气体通过填料层压降△P 与填料特性及气、液流量大小等有关,常通过实验测定。
若以空塔气速o u [m/s]为横坐标,单位填料层压降ZP ∆[mmH 20/m]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如图2-2-7-1所示。
当液体喷淋量L 0=0时,可知Z P ∆~o u 关系为一直线,其斜率约1.0—2,当喷淋量为L 1时,ZP ∆~o u 为一折线,若喷淋量越大,折线位置越向左移动,图中L 2>L 1。
每条折线分为三个区段,Z P ∆值较小时为恒持液区,Z P ∆~o u 关系曲线斜率与干塔的相同。
Z P ∆值为中间时叫截液区,ZP ∆~o u 曲线斜率大于2,持液区与截液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截点A 。
Z P ∆值较大时叫液泛区,吸收实验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 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 ZP ∆~o u 曲线斜率大于10,截液区与液泛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泛点B 。
在液泛区塔已无法操作。
塔的最适宜操作条件是在截点与泛点之间,此时塔效率最高。
图2-2-7-1 填料塔层的ZP ∆~o u 关系图图2-2-7-2 吸收塔物料衡算(二)、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
若气相中氨的浓度较小,则氨溶于水后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姓名院 专业 班 年 月 日 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 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
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m Ya A Y H K N ∆⋅⋅Ω⋅= (1) 式中:N A ——被吸收的氨量[kmolNH 3/h];Ω——塔的截面积[m 2]H ——填料层高度[m]∆Y m ——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K Y a ——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 3/m 3·h]被吸收氨量的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2-2-7-2):)()(2121X X L Y Y V N A -=-= (2) 式中:V ——空气的流量[kmol 空气/h]L ——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 20/h]Y 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 3/kmol 空气]Y 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 3/kmol 空气]X 1,X 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 3/kmolH 20]由式(1)和式(2)联解得:mYa Y H Y Y V K ∆⋅⋅Ω-=)(21 (3) 为求得K Y a 必须先求出Y 1、Y 2和∆Y m 之值。
填料塔吸收气体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气体实验报告气体的填料塔吸收,就像人们喝水一样,都会把它咽到肚子里去。
因为大多数的液体在蒸发时,不断地从液面上失去一些水分。
水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水被填满了塔板后,则水将被截留下来,使得水中所含有的杂质变成固体。
由于塔板只允许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而不允许其他物质进入,所以填料层内部产生的微小空隙实际上起着“筛选”作用,这个作用保证进入塔板的水的纯度足够高。
当塔内某处的微小空隙的体积达到最大值或者达到一定浓度后,塔内将充满均匀、稳定的混合气体。
这种填料塔能连续生产气体,不需要借助任何能量,也没有热损失,并且操作简单、节省动力。
填料塔的性能好坏与塔板结构、填料、流体性质和气液相平衡等条件有关。
本次实验利用自制的全玻璃塔填料,测试了四种不同气体(氢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对比吸收情况:气体的填料塔吸收,在最近几年引起越来越广泛的注意。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各类型填料。
例如,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出的柔性塔板是一种可以使微小液滴完全蒸发的填料;由美国英格索尔公司研究开发的“蜂窝状陶瓷”,是一种超级微孔填料,其比表面积是纸浆的100万倍,具有很强的耐酸碱性能;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阶梯环,适用于易燃、易爆的氢、氧、氨、氯、 CO2等气体的吸收,具有阻力小、负荷高、价廉和效率高的特点。
但由于我国填料的加工精细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仍然存在有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气液接触面较小,液膜形成困难,容易发生喷溅事故,影响塔的正常运转;耐温能力差,填料寿命短,塔阻力增大;填料支承结构的强度较弱,不适宜做成受压容器等等。
本次实验采用自制全玻璃塔填料,对 CO2、 O2、 N2、H2O 四种气体的吸收情况进行了测试。
填料塔结构如图1—2所示。
测试原理:本次实验将甲烷气体吸收到0.01m/ min 流量的水蒸汽饱和塔中。
CO2的溶解度随着压力升高而减少,由于水蒸汽在塔中的停留时间约为10s,故其饱和度约占总流量的60%左右。
填料吸收塔实验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实验报告填料吸收塔实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填料吸收塔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改变填料高度和液体流量,观察吸收塔对气体组分的吸收效果,并分析吸收效率与操作条件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填料高度和液体流量对吸收效率有显著影响,适当调整操作条件可以提高吸收效果。
1. 引言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气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接触,使气体中的组分被液体吸收。
填料作为吸收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本实验旨在探究填料高度和液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为填料吸收塔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包括填料吸收塔、气体供给系统、液体供给系统、液体收集器和分析仪器等。
实验过程中,首先调节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并记录初始值。
然后,通过改变填料高度和液体流量,分别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并记录吸收效果。
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填料高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填料高度,观察吸收效果。
结果显示,随着填料高度的增加,吸收效果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较高的填料高度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机会。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选择较高的填料高度,以提高吸收效率。
3.2 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研究了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改变了液体流量,并观察吸收效果。
结果显示,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吸收效果有所提高。
这是因为较大的液体流量能够提供更多的溶剂,增加气体组分与液体的接触机会。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液体流量,以提高吸收效果。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填料高度对吸收效果有显著影响,较高的填料高度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增加吸收效率。
- 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有一定影响,较大的液体流量能够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机会,提高吸收效率。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一、引言填料塔吸收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吸收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石油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填料塔吸收的研究,探究其吸收效果与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填料塔吸收是利用气体在填料层与液体接触的过程中,通过物理吸收和化学反应的方式将气体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到液体中。
填料塔内部填充有多种填料,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吸收效率。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一台小型填料塔吸收装置。
实验过程如下:1. 将装置中的填料塔与冷凝器连接,确保密封性。
2. 在塔底部加入待吸收的气体,调节进气流量。
3. 在塔顶部加入吸收液,调节液体流量。
4. 开启冷凝器,保持恒定温度。
5. 收集下部流出的液体,测量吸收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分别调节了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冷凝器温度,观察了吸收效果的变化。
1. 进气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进气流量,测量了吸收液中污染物的浓度。
结果显示,进气流量越大,吸收效果越好。
这是因为进气流量的增加会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吸收速度。
2. 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同样地,我们改变了液体流量,并观察了吸收效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液体流量的增加会提高吸收效果。
这是因为液体流量的增加会增大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污染物的吸收速度。
3. 冷凝器温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我们调节了冷凝器的温度,观察了吸收效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冷凝器温度的降低会提高吸收效果。
这是因为冷凝器温度的降低会使气体中的污染物更容易被液体吸收。
五、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冷凝器温度对填料塔吸收效果都有影响,进气流量和液体流量越大,吸收效果越好;冷凝器温度越低,吸收效果越好。
2. 填料塔吸收是一种高效的物理吸收方法,适用于各种气体污染物的处理。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填料塔吸收的研究,深入了解了填料塔吸收的原理与工作方式,并验证了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冷凝器温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实验6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第四组成员:王锋,郑义,刘平,吴润杰一、 实验名称填料吸收塔实验 二、 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实际操作。
2、 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3、 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内容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曲线,并用ΔP/Z —u 曲线转折点与观察现象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四、实验原理1.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有关,不同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ΔP 与空塔气速u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u , m/s123L 3L 2L 1L 0 =>>0图6-1 填料层的ΔP ~u 关系当无液体喷淋即喷淋量L0=0时,干填料的Δ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Δ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Δ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恒持液量区、载液区与液泛区。
五、实验装置和流程图6-2 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流程图1-风机、2-空气流量调节阀、3-空气转子流量计、4-空气温度、5-液封管、6-吸收液取样口、7-填料吸收塔、8-氨瓶阀门、9-氨转子流量计、10-氨流量调节阀、11-水转子流量计、12-水流量调节阀、13-U型管压差计、14-吸收瓶、15-量气管、16-水准瓶、17-氨气瓶、18-氨气温度、20-吸收液温度、21-空气进入流量计处压力实验流程示意图见图一,空气由鼓风机1送入空气转子流量计3计量,空气通过流量计处的温度由温度计4测量,空气流量由放空阀2调节,氨气由氨瓶送出,•经过氨瓶总阀8进入氨气转子流量计9计量,•氨气通过转子流量计处温度由实验时大气温度代替。
其流量由阀10调节5,然后进入空气管道与空气混合后进入吸收塔7的底部,水由自来水管经水转子流量计11,水的流量由阀12调节,然后进入塔顶。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填料塔吸收过程中的吸收效果,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填料塔的吸收性能。
二、实验原理填料塔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接触,利用两相之间的质量传递来实现气体分离或纯化的目的。
填料塔内填充有各种不同形状的填料,增加接触面积,促进气体与液体的充分混合。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填料塔、进气管、出气管、液体供应系统、温度计等。
2. 将填料塔放置在实验台上,连接好进气管和出气管。
3. 打开液体供应系统,调节液体流量,使之能够均匀覆盖填料塔内的填料。
4. 打开进气管,将待吸收气体引入填料塔内。
5. 通过温度计等仪器监测填料塔内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6.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填料塔的吸收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填料塔吸收实验的结果。
在填料塔内,气体与液体进行充分接触后,发生了物质的传递和吸收。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填料塔的吸收效率和质量传递速率等参数,从而评估填料塔的性能。
填料塔的吸收效率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吸收效率可以通过吸收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计算。
实验数据显示,在填料塔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吸收物质的浓度逐渐降低,表明填料塔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填料塔的吸收效率来评估其性能优劣。
质量传递速率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填料塔中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质速度。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填料塔的质量传递速率,并与其他填料塔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填料塔的质量传递速率与填料形状、液体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可以优化填料塔的性能,提高吸收效果。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填料塔吸收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
填料塔作为一种常用的分离设备,在化工、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填料吸收塔对水溶液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行实验研究,探究不同操作条件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原理填料吸收塔是一种用于气体-液体传质的设备,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接触,使气体中的成分被溶解到液体中。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水溶液作为液相,二氧化碳作为气相,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和填料种类等因素来探究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填料、称量试剂、准备水溶液等。
2. 将水溶液倒入填料吸收塔内,并加热至所需温度。
3. 将二氧化碳通入填料吸收塔内,并调节流量和压力。
4. 记录进出口流量计读数、温度计读数和压力计读数。
5. 持续测量并记录数据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6. 更换不同种类或大小的填料,重复以上步骤。
四、实验结果1. 不同温度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温度(℃) | 进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出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吸收效率(%)---|---|---|---25 | 5 | 2.5 | 5035 | 5 | 3.2 | 6445 | 5 | 4.0 | 80由表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填料吸收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逐渐提高。
2. 不同填料种类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填料种类 | 进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出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吸收效率(%)---|---|---|---A型填料 | 5 | 3.8 | 76B型填料 | 5 | 4.0 | 80C型填料 | 5 | 3.6 |72由表可知,不同种类的填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有一定影响,其中B型填料的吸收效率最高。
五、讨论与分析1. 温度对填料吸收塔的影响在常温下,水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较低,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逐渐提高,因此填料吸收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也随之提高。
但是当温度过高时,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产生其他物质,影响吸收效果。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
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室中的填料塔吸收装置,研究气体吸收过程中填料型号、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填料塔吸收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填料塔吸收是一种常见的气液反应过程,通过将气体通过填充固体填料的装置中,与液体进行接触和反应,实现气体的吸收。
填料塔吸收方式具有体积小、效果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在填料塔吸收过程中,气体和液体通过填料层的交替接触,气体中的溶质被液体吸收,反应产物随后被液体带走。
填料的种类和形状、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吸收效果。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填料塔吸收实验装置和相关实验材料;•清洁实验装置,确保无其他杂质。
2. 确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确定实验中使用的填料型号、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等参数。
3. 搭建实验装置•按照实验方案,搭建填料塔吸收实验装置,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4. 实验操作•打开气体源和液体源,分别调节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使其符合实验方案的要求;•将气体经过填料塔吸收装置,与液体进行接触;•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下吸收装置内的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等指标;•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吸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吸收效果数据,包括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填料型号对吸收效果有明显影响。
不同的填料型号具有不同的表面积和孔隙结构,从而影响气体和液体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所需的吸收效果选择合适的填料型号。
2.气体流量对吸收效果也有影响。
较大的气体流量会导致气体与液体接触时间不足,使得吸收效果降低。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节气体流量。
3.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填料塔的实验报告
填料塔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填料塔模型,探究不同填料高度对于物质吸附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填料高度下吸附效果的差异,分析填料高度对于吸附塔性能的影响,为填料塔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原理填料塔是一种常见的固液分离设备,利用填料材料的表面,将气体或液体中的溶解物质吸附到填料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实验中,我们采用玻璃柱作为填料塔的模型,利用填料塔的高度变化,考察填料高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 实验装置与方法3.1 实验装置- 玻璃柱:作为填料塔模型,实验中使用玻璃柱进行容积测量和填料高度调整。
- 填料:选择不同种类的填料,如活性炭、硅胶等,以模拟真实工艺中的填料。
填料形状可以是球形、环形等。
- 液相:选用模拟液相中的目标物质,如某种有机物。
- 采样瓶:用于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液体样品。
- 采样器:用于定期采取实验中液相样品。
3.2 实验方法1. 调整玻璃柱的高度,确定初始填料高度,测量并记录。
2. 将填料塔装入液相中,使液相高度超过填料高度,等待一段时间,使填料充分浸泡。
3. 开始实验,通过不同时间间隔收集液相样品。
4. 改变填料高度,重复步骤2和步骤3。
5. 将收集到的液相样品送入分析仪器,测量目标物质的浓度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不同填料高度进行了吸附实验,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液相样品的浓度变化。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1. 在初始填料高度下,填料塔开始吸附作用后,吸附速度较快,目标物质的浓度迅速下降。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速度逐渐减缓,目标物质的浓度下降缓慢。
3. 当填料高度增加时,填料表面积增加,相应的吸附剂量也增加,吸附塔的吸附性能得到了提升。
4. 填料高度的增加可以增加填料塔的处理能力,但也会增加系统的阻力,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虑。
5.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填料高度对填料塔吸附性能具有一定影响。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一、引言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填料吸收塔的性能测试,探究其在气体吸收过程中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测试不同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2. 探究液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3. 研究气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自行设计的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包括填料吸收塔、气体供应系统、液体供应系统、测量仪器等。
2. 实验方法:首先,将所需填料填充至吸收塔中,并确保填料均匀分布。
然后,调节气体和液体流量,记录吸收塔进出口气体和液体的温度、压力等参数。
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吸收效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填料进行测试,分别是A、B、C。
实验结果表明,填料A的吸收效果最好,其次是填料B,填料C效果最差。
这是因为填料A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更好的润湿性,有利于气体与液体的接触和传质。
2. 液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液体流量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吸收效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液体流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加快传质速率。
3. 气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改变了气体流量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吸收效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气体流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但过高的气体流量会导致液体无法完全覆盖填料表面,从而降低吸收效率。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填料的选择对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有重要影响,表面积大、润湿性好的填料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2. 液体流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率。
3. 气体流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吸收效率,但过高的气体流量会降低吸收效率。
六、实验改进与展望本次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以进行以下改进:1. 增加更多种类的填料进行测试,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2. 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填料吸收塔性能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等;3. 对填料吸收塔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吸收效率和节能性能。
填料塔吸收实验_2
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吸收过程的流程、设备结构,并掌握吸收操作方法。
2. 在不同空塔气速下,观察填料塔中流体力学状态。
测定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掌握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测定在一定喷淋量下水吸收氨的体积传质系数T。
4.通过实验了解ΔP—u曲线和传质系数对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理1.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而气体在通过填料层时,由于有局部阻力和摩擦阻力而产生压强降。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吸收设备的重要参数,它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
测定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为了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消耗和确定填料塔的适宜操作范围,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因此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确定最适宜操作气速的依据。
气体通过干填料(L=0)时,其压强降与空塔气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上为一直线,如图中AB线,其斜率为1.8~2。
当有液体喷淋时,在低气速时,压强降和气速间的关联线与气体通过干填料时压强降和气速间的关联线AB线几乎平行,但压降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如图中CD段。
随气速的进一步增加出现载点(图中D点),填料层持液量开始增大,压强降与空塔气速的关联线向上弯曲,斜率变大,如图中DE 段。
当气速增大到E点,填料层持液量越积越多,气体的压强几乎是垂直上升,气体以泡状通过液体,出现液泛现象,此点E称为泛点。
2.传质实验总体积传质指数Kya是单位填料体积、单位时间吸收的溶质量。
它是反应填料吸收塔性能的主要参数,是设计填料高度的重要数据。
本实验是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
混合气体中氨的浓度很低。
吸收所得的溶液浓度也不高,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可以认为服从亨利定律(即平衡在X—Y坐标系位置线)。
故可用对树皮平均浓度差法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相应的传质速率方程式为:GA =KYa·VP·ΔYm所以 KY a=GA/VPΔYm其中ΔYm =[(Y1-Ye1)-(Y2-Ye2)]/[ln(Y1-Ye1)/ (Y2-Ye2)]式中GA—单位时间内氨的吸收量[Kmol/h]Kya—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m3h]Vp—填料层体积[m3]ΔYm—气相对数平均浓度差。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引言: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填料吸收塔的性能进行测试,探究其传质效果及工艺参数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填料吸收塔的实验研究,了解其传质性能及工艺参数对吸收效率的影响,为工业生产中填料吸收塔的设计与操作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填料吸收塔是一种气液传质设备,通过气体与液体在填料层之间的接触,使气体中的溶质被液体吸收。
填料层的选择与设计是影响吸收效率的关键因素。
填料的种类、形状和密度等参数都会对传质性能产生影响。
三、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的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包括塔体、进料装置、填料层、液体收集器、气体排放装置等。
其中,填料层为实验的重点研究对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塔体、填料层和其他实验装置,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度。
2. 装填填料:按照设计要求,将填料均匀地填充到填料层中,注意保持填料层的均匀性。
3. 实验操作:将待吸收的气体通过进料装置引入填料层,同时通过液体收集器收集下来的液体,用于测定吸收效率。
4. 数据记录:实时记录吸收塔内气体的流量、浓度等参数,并记录液体收集器中液体的流量和浓度。
5. 实验结束:根据实验要求,停止气体进料,记录最后的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率。
通过对不同填料种类、填料层高度、气体流量等参数的变化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填料种类对吸收效率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填料具有不同的表面特性和孔隙结构,因此对吸收效率有较大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某种填料的吸收效率较高,适用于特定的气体吸收过程。
2. 填料层高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填料层高度的增加会增加填料与气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吸收效率。
但当填料层过厚时,也会增加气体阻力,影响气体的流动性能。
3. 气体流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气体流量的增加会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吸收效率。
吸收实验的实验报告
1. 了解填料塔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流程;2. 掌握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3. 探讨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4. 分析吸收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状况及传质速率。
二、实验原理吸收实验是研究气液两相接触过程中,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
实验采用填料塔作为吸收装置,通过改变气液流量、温度等条件,研究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如下:1. 传质速率方程:在低浓度、难溶等条件下,吸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Ga = Kxa V (Xm - X2)其中,Ga为填料塔的吸收量(kmol CO2),Kxa为体积传质系数(kmolCO2/m3·hr),V为填料层的体积(m3),Xm为填料塔的平均推动力,X2为气相出口处的溶质摩尔分率。
2. 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通过改变气液流量、温度等条件,测定填料塔的吸收量,从而计算出总体积传质系数。
三、实验器材1. 填料塔2. 气体发生器3. 气体流量计4. 液体流量计5. 温度计6. 计时器7. 计算器1. 装置准备:将填料塔、气体发生器、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等实验器材连接好,确保气液两相在填料塔内逆流接触。
2. 实验开始:开启气体发生器,调整气体流量,使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料塔。
同时,调整液体流量,使液体以一定流速进入填料塔。
3. 测量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气体进出口温度等数据。
4.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填料塔的吸收量,进而计算出总体积传质系数。
5. 改变实验条件:改变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温度等条件,重复实验步骤,观察填料对气体吸收效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气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填料塔的吸收量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气体流量增加,气液两相接触时间减少,传质效果变差。
2. 不同液体流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液体流量的增加,填料塔的吸收量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液体流量增加,液相在填料塔内的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
吸收实验报告 3
一、实验内容1、了解填料吸收装置的基本流程及设备结构;2、掌握总体积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单膜控制过程的特点;3、了解气体空塔速度和喷淋密度对总吸收系数的影响;4、了解气体流速与压降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测定规定条件下的总吸收系数;2、综合几个组的实验结果,分析操作条件对总吸收系数的影响;3、测定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三、主要设备及药品主要设备:吸收塔实验装置实验药品:0.1M的Ba(OH)2标准液,0.1M的盐酸,滴酚酞指示剂、酸式滴定管、10ml、5ml移液管,150ml锥型瓶四、实验原理1 流体力学特性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
计算填料塔的需用动力时,必须知道压降的大小。
而确定吸收塔的气、液负载量时,则必须了解液泛的规律,所以测量流体力学性能是吸收实验的一项内容。
2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而实验测定是获取吸收系数的根本途径。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尺寸与类型),吸收系数将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溶液10mL,放入三角瓶中,从塔底溶液10 用移液管吸取0.1M的Ba(OH)2mL,用胶塞塞好,并振荡。
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最后用0.1M的盐酸滴定到粉红色消失的瞬间为终点。
记录好滴定所用盐酸的体积。
按下式计算得出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溶液-V V C V C C HClHCl OH Ba OH Ba CO 222)()(22=1-⋅L m o l五:操作步骤: 六:数据处理:△P/z ~u 关系测定( L= 填料层高度Z=0.8m 塔径D=0.05m)序 号 填料层压强降(mmH2O )单位高度填料层压强降(mmH2O/m )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m3/h )空塔气速 (m/s) 1 2 3 4 5填料吸收塔传质实验数据表被吸收的气体为CO 2和空气的混合物, 吸收剂:水; 塔内径:50mm类型 吸收塔 填料种类瓷拉西环 填料层高度 (m) 0.80 CO 2转子流量计读数 (m 3/h ) CO 2转子流量计处温度 (℃) 流量计处CO 2的体积流量 (m 3/h ) 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 (m 3/h ) 水转子流量计读数 (l/h )中和CO 2用Ba(OH)2的浓度 M( mol /l ) 中和CO 2用Ba(OH)2的体积 (ml ) 滴定用盐酸的浓度 M (mol /l ) 滴定塔底吸收液用盐酸的体积 (ml ) 滴定空白液用盐酸的体积 (ml ) 样品的体积 (ml ) 塔底液相的温度 (℃)亨利常数E ×10-8 (Pa )塔底液相浓度 C A1 (kmoI /m 3 ) 空白液相浓度 C A2 (kmoI /m 3) 传质单元高度 H L ×107 【kmol/(m 3*Pa)】 y 1平衡浓度 C A1* 10-2 (kmol /m 2) y 2平衡浓度 C A2* 10-2 (kmol /m 3) 平均推动力 △C Am (kmol /m 3) 液相体积传质系数 KLa (m /s) 吸收率(1)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以干填料数据为例): 塔压降△P = 空塔气速u =()24/3600D Vπ⨯空塔气速u =()24/3600D Vπ⨯=在对数坐标纸上以u 为横标,△P /Z 为纵标作图,标绘△P /Z ~u 关系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七填料塔吸收实验实验七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和吸收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填料特性及吸收装置的基本流程。
2.熟悉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3.掌握总传质系数KYa测定方法。
4.了解空塔气速和液体喷淋密度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测定干填料及不同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的阻力降?p 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并确定液泛气速。
2.测量固定液体喷淋量下,不同气体流量时,用水吸收空气—氨混和气体中氨的体积吸收系数KYa。
三、基本原理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填料塔是一种重要的气液传质设备,其主体为圆柱形的塔体,底部有一块带孔的支撑板来支承填料,并允许气液顺利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堆和乱堆两种方式,填料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大类,如拉西环、鲍尔环、?网环都属于实体填料。
填料层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可以使液体均匀喷洒在填料上。
液体在填料中有倾向于塔壁的流动,故当填料层较高时,常将其分段,段与段之间设置液体再分布器,以利液体的重新分布。
吸收塔中填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而气体在通过填料层时,由于克服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而导致了压强降?p的产生。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吸收设备的主要参数,它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
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是为了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消耗,确定填料塔适宜操作范围以及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的测定主要是确定适宜操作气速。
在填料塔中,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干填料(L=0)时,与气体通过其它固体颗粒床层一样,气压降?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可用式?p=u1.8-2.0表示。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为一条直线,斜率为1.8-2.0。
在有液体喷淋(L?0)时,气体通过床层的压降除与气速和填料有关外,还取决于喷淋密度等因素。
在一定的喷淋密度下,当气速小时,阻力与空塔速度仍然遵守?p?u1.8-2.0这一关系。
但在同样的空塔速度下,由于填料表面有液膜存在,填料中的空隙减小,填料空隙中的实际速度增大,因此床层阻力降比无喷淋时的值高。
当气速增加到某一值时,由于上升气流与下降液体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开始阻碍液体的顺利下流,以致于填料层内的气液量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现象称为拦液现象,此点为载点,开始拦液时的空塔气速称为载点气速。
进入载液区后,当空塔气速再进一步增大,则填料层内拦液量不断增高,到达某一气速时,气、液间的摩擦力完全阻止液体向下流动,填料层的压力将急剧升高,在?p?un关系式中,n的数值可达10左右,此点称为泛点。
在不同的喷淋密度下,在双对数坐标中可得到一系列这样的折线。
随着喷淋密度的增加,填料层的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下降。
本实验以水和空气为工作介质,在一定喷淋密度下,逐步增大气速,记录填料层的压降与塔顶表压的大小,直到发生液泛为止。
2.体积吸收系数KYa的测定在吸收操作中,气体混合物和吸收剂分别从塔底和塔顶进入塔内,气液两相在塔内逆流接触,使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质溶解在吸收质中,于是塔顶主要为惰性组分,塔底为溶质与吸收剂的混合液。
反映吸收性能的主要参数是吸收系数,影响吸收系数的因素很多,其中有气体的流速、液体的喷淋密度、温度、填料的自由体积、比表面积以及气液两相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吸收系数不可能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式,工程上常对同类型的生产设备或中间试验设备进行吸收系数的实验测定。
对于相同的物料系统和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将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气。
氨气为易溶气体,操作属于气膜控制。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空塔气速增加,吸收系数相应增大。
当空塔气速达到某一值时,将会出现液泛现象,此时塔的正常操作被破坏。
所以适宜的空塔气速应控制在液泛速度之下。
本实验所用的混和气中氨气的浓度很底(?10%),吸收所得溶液浓度也不高,气液两相的平关系可以被认为服从亨利定律,相应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为:gA=KYa·Vp·?Ym(7—1)式中gA——单位时间在塔内吸收的组分量,kmol吸收质/h;KYa——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吸收质/(m3填料·h);Vp——填料层体积,m3;塔底气相浓度差(Y—Y*)的对数平均值,kmol吸收质/kmol惰性气?Ym——塔顶、体。
(1)填料层体积VpVp=π·DT2·Z/4(7—2)式中DT——塔内经,m;Z——填料层高度,m。
(2)gA由吸收塔的物料衡算求得gA=V(Y1—Y2)(7—3)式中V——空气流量,kmol/h;Y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Y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
(3)标准状态下空气的体积流量V0空T0V0?V空??p0p1p2T1T2(7—4)式中V0空——标准状态下空气的体积流量,m3/h;V空——转子流量计的指示值,m3/h;T0、p0——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温度和压强,273K、101.33kpa;T1、p1——标定状态下空气的温度和压强,293K、101.33kpa;T2、p2——操作状态下温度和压强,K、kpa。
(4)标准状态下氨气的体积流量V0nh3V0nh3?Vnh3??0空p2?p1T0??p0?0nh3T2?T1(7—5)3式中V0nh3——转子流量计的指示值,m/h;T0、p0——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温度和压强,273K、101.33kpa;T1、p1——标定状态下空气的温度和压强,T2、p2——操作状态下温度和压强,?0空——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0nh3——标准状态下氨气的密度,(5)塔底气相浓度Y1和塔顶气相浓度Y2YV0空nnh31?V?0nh3n空式中nnh3——nh3的摩尔数;n空——空气的摩尔数用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硫酸溶液分析待测气体,有nnh3=2×mh2so4×Vh2so4×10—3式中mh2so4——硫酸的摩尔浓度,mol/l;Vh2so4——硫酸溶液体积,ml。
n空?(V空?T0pp?2)/22.40T2式中V空气––—湿式气体流量计测出的空气体积,T0、p0——标准状态下的温度和压强,22.4——标准状态下一摩尔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则Y2=nnh3/n空同样塔顶气相浓度(:填料塔吸收综合实验报告)Y2也可通过取样分析来获得。
(6)平衡关系Y*?mx1?(1?m)xm=e/p式中m——相平衡常数;293K、101.33kpa;K、kpa;1.293kg/m3;0.771kg/m3。
(7—6)(7—7)(7—8)L;273K、101.33kpa;22.4L/mol。
(7—9)(7—10)(7—11)e——亨利系数,由表7-1中低浓度(5%以下)氨水的亨利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数据,用内插的方法获得,pa。
x——溶液浓度,kmol吸收质/kmol水;p——塔内混合气体总压,pa(绝压)。
p=大气压pa+塔顶表压+填料层压降/2(7—12)(7)塔底液相浓度x1,塔顶液相浓度x1当吸收剂为纯水时,塔顶x2=0,而x1?V(Y1?Y2)L(7—13)式中V——空气流量,kmol/h;L——液体喷淋量,kmol/h;Y1、Y2——塔底、塔顶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x1、x2——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kmol水。
因gA=V (Y1-Y2),故x1=gA/L(7—14)L=V水?水/m水(7—15)式中V水——水的体积流量,m3/m;?水——水的密度,kg/m3;m水——水的平均分子量,18kg/kmol。
(8)气相平均浓度差?Ym ?Ym?Y?YY?1*12?Y2*?(7—16)Y1?Y1*lnY2?Y2*式中Y1*——与x1相平衡的气相浓度,Y1*=(kmolnh3/kmol空气);Y2*——与x2相平衡的气相浓度,Y2*=(kmolnh3/kmol空气)。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1.实验流程吸收装置流程如图所示。
实验装置由填料塔、微音气泵、液氨钢瓶、转子流量计、压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流程图1.水流量计2.氨气流量计3.空气流量计4氨缓冲罐5.空气缓冲罐6.气泵7.放空阀8.计前表压9.塔顶表压10.填料层压降11.吸收塔12.吸收瓶13.湿式气体流量计39篇二:吸收实验报告吸收实验专业:环境0901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德基本构造,吸收过程的基本流程及操作。
2、掌握吸收总传质系数Kya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且平衡为直线的情况,吸收传质速率由吸收方程nA=KyaV填Δym,则只要测出nA,测出气相的出,入塔浓度,就可以计算Kya而nA=V(y1-y2)。
式中V为混合气体的流量,单位为mol/s(由转子流量计测定)y1,y2分别为进塔和出塔气相的组成(摩尔分率),用气相色谱分析得到。
液相出塔浓度由全塔物料衡算得到。
计算Δym时需要平衡数据可用丙酮的平衡溶解度算出相平衡常数m。
丙酮、空气混合气体中丙酮的极限浓度y*与空气温度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