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_王跃生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2015年第6期第36卷N orthwest population一、引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生活组织,是最亲密的社会群体[1][2]。
家庭内部的组织方式或结构类型发生变化,会促使家庭功能以及家庭成员的关系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婚育观、养老观发生变化,当前中国的家庭结构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如何?家庭结构的变迁又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这方面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当前人口管理政策的制订,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
人口学家、社会学家一直非常关心家庭结构的发展问题。
早期的研究多是通过直接调查一个或几个小地区的家庭类型,进而对大范围的家庭结构状况加以推测[3][4]。
也有少部分学者采用历史档案汇总的方法,去研究某一时期的家庭结构特征[5]。
随着近些年全国人口普查内容的细化,尤其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数据库中包含了较为详尽的家庭成员关系方面的信息,为大范围研究家庭结构的发展特征奠定了基础。
而最新的“六普”数据还首次纳入对外籍人口的登记,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普查力度,在长表中还与时俱进地考虑到老龄化、房屋安全等问题。
因此,对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是揭示当前我国家庭结构发展特征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则主要以近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并参考既往研究中与我国家庭结构分布有关的数据,通过各家庭结构类型的纵向比较,把握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同时就家庭结构的变迁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展开讨论。
二、我国家庭结构的主要变化趋势1.家庭小型化是中国现代家庭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家庭的小型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家庭户规模大幅下降。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婚育观的转变,我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家庭户规模大幅缩减。
“五普”、“六普”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仅为1.22和1.18。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分析
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王跃生: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分析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分析王跃生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分野:华北地区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并存;东南、华南地区则以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主,复合家庭所占比例很小。
华北农村家庭结构与近代之前的传统模式具有承继关系.多代同居、兄弟合爨做法在父家长约束之下得以存在和维系;父家长去世后,兄弟多分家,大家庭解体。
东南、华南农村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主有传统因素的作用,但是当地佃农经济相对发达,乡居地主较少,大家庭生成和维系困难;而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镇附近农村,劳动力非农流动增多对大家庭的存在基础有瓦解作用,小家庭因此进一步增长。
关键词: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传统生活方式中图分类号:C91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9)01-0061~15作者简介:王跃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老年与家庭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732)家庭结构是对民众生活方式、居住偏好的直接反映,往往具有时代或时期特征。
在当代,人口普查数据和大量中小型家庭调查数据是分析家庭结构及其变动的基本资料。
而在近代之前,官方只有户、口汇总数据留存下来,借此只能计算户人口规模.难以认识家庭结构。
这种情形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后才开始有所改变,这一时期起一批中外学者到中国各地农村进行调查,其中包含了家庭、家户成员及其关系信息,为家庭结构分析提供了可能。
然而.无论当时的调查者还是后来人,对这些调查结果的探讨和解读还很不够,甚至说存在认识误区。
本文将以这些调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一些回溯性调查数据,试图对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的家庭结构状态、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探究。
一、研究说明(-)20世纪30年代前后农村家庭结构研究的意义民众居住方式深受社会、经济制度和环境的影响,还与社会发展阶段及劳动力谋生方式有关。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分析一、引言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动对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这些变动对家庭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1. 城乡差距的拉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了城乡人口结构的扭曲,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 职业结构的转变传统的农业劳动逐渐被工业与服务业取代,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从事技术和服务行业的工作,而传统的农业工作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
3. 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贫困,成为了中产阶级。
这个群体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
三、当代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表现1. 结婚观念的变化在传统观念中,结婚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推迟结婚,或者选择单身。
家庭结构的单一化和多样化成为了新常态。
2.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承担起了照料年长亲属的责任。
3. 亲子关系的变迁抚养子女的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
传统的大家庭方式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加密切。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四、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的关联1. 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家庭变迁。
城乡差距的拉大导致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家庭更加稳定。
同时,经济独立的能力也让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推迟结婚或选择单身。
2. 教育因素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当代农村三代直系家庭构成分析——兼与城市比较
当代农村三代直系家庭构成分析——兼与城市比较作者王跃生发表2009年05月11日16:00:00 文章访问量 561关键词三代直系家庭人口普查数据代际关系户主代位内容提要:从户主代位构成上看,当代农村三代直系家庭有两种主导形式:一是以第一代人为主导,一是以第二代人为主导。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超过50%的三代直系家庭以第二代人为主导,第一代人退居从属地位。
第二代人赡养和照料老人是这类家庭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缺少社会保障的农村环境中,丧偶老年妇女对家庭养老有高度的依赖,她们成为三代直系家庭产生的主要前提条件。
第一代人为主导的家庭虽不占多数,但却有逐渐升高之势;担任户主的第一代人多数尚未年老,这类家庭具有代际协作特征。
与农村相反,城市三代直系家庭则以第一代为主导,经济自立能力强使第一代人摆脱了对子女的生存依赖,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三代直系家庭是松散的,但却有助于提升代际关系质量。
这应该成为农村三代家庭的发展方向。
一、问题的提出家庭结构及其变动是家庭研究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最近几年,本人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先后通过个案汇总、区域村庄和全国层次等几种方式对中国家庭结构演变进行了探讨[①]。
通过这些研究,我发现,传统时代,复合型大家庭尽管为人们所推崇,但它很难成为多数人的家庭实践,而处于复合家庭和核心家庭之间的直系家庭、特别是三代直系家庭在民间有着比较广泛的存在。
当代社会更是如此。
1982年以来的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直系家庭比重仍在20%以上。
农村的直系家庭则表现为稳中有升,1982年为22.82%, 1990年为22.44%, 2000年为24.83%。
在直系家庭中,三代直系家庭所占比重最大。
根据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三代直系家庭稳定在16%的水平;农村则有所增长,1982年为17.52%,1990年17.57%,2000年18.99%。
在农村所有家庭类型中,三代直系家庭比例仅次于由夫妇与子女组成的标准核心家庭。
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比较_王跃生
二 、城乡家庭结构差异的具体分析 (一) 城乡不同家庭类型的主要差异
通过表 1 数据 , 我们已对城乡家庭结构差异有所了解 。 为了认识 城乡家庭结构的具体差异和特征 , 我们将家庭类型再作细分 。 表 2 :城乡家庭基本结构细分比较(N =336 753) %
家庭类型 夫妻核心家庭 标准核心家庭 缺损核心家庭 扩大核心家庭 三代直系家庭 四代及以上直系家庭 二代直系家庭 隔代直系家庭 三代及以上复合家庭 二代复合家庭 单人家庭 缺损家庭 其他 合计 市 16. 0 47. 6 5. 6 2. 2 12. 5 0. 3 1. 9 1. 5 0. 5 0. 2 10. 4 0. 7 0. 5 100. 0 镇 14. 4 48. 7 5. 8 2. 0 13. 3 0. 5 2. 0 1. 7 0. 5 0. 1 10. 0 0. 6 0. 4 100. 0 乡村 11. 4 46. 8 6. 8 1. 3 19. 0 0. 8 2. 7 2. 4 0. 4 0. 1 7. 5 0. 8 0. 1 100. 0
1 我们知道 , 中国的非农业人口 有农业人口 , 乡村中也有非农业人口 。
户籍管理相对比较严格 , 非农业人口群体中的成年人多数隶属于各种 单位管理系统之中 。 就最近二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 特别是独生子 女政策而言 , 非农业人口受到更直接的影响 。 因而 , 从农业与非农业角 度认识城乡家庭结构状态也有可取之处 。 这里我们不妨具体观察一下两种划分下家庭结构分布有何异同 。 要比较和认识城镇与乡村家庭结构的区别 , 我们首先要弄清“ 五 普” 长表数据中不同分类下的人口比例 。 根据长表数据统计 , 依据城镇 县标准 , 城市人口占 22. 1 %, 镇人口占 12. 9 %, 县人口占 65. 0 %; 按照 户口性质标准 , 农业与非农农业人口分别为 71. 8 %和 28. 2 %。 在城乡家庭基本结构中 , 核心家庭的比重最大 , 镇稍低于城市 , 乡
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_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_王跃生
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王跃生摘 要:2000年以来中国家庭结构变动主要表现为:核心家庭比例明显下降,单人户显著上升,直系家庭没有降低反而略有增加。
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有别:城市核心家庭构成缩小,单人户明显增加,直系家庭稍有降低;农村核心家庭构成降幅较大,单人户提高,直系家庭上升。
城乡二级家庭结构变动也不尽相同。
数据显示,人口流动、子女数量、人口老龄化、婚姻和住房情况对家庭结构及其变动有显著影响。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为主导的时代,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加强以家庭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建设;改进户籍制度,减少劳动者与其家庭成员的地域分割;为增进和改善家庭代际关系创造条件。
关键词:家庭结构 人口普查 社会转型 城乡差异作者王跃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当代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且2000年后社会转型特征逐渐凸显。
①作为绝大多数民众基本生存单位和载体的家庭在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关系、生存方式和家庭功能的直接体现,可显示民众的居住偏好和趋向,并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指向意义。
本文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与第五次及之前普查数据进行比较,讨论2000年以来家庭的状态、变动及其原因,探寻不同类型家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06·①笔者认为,社会转型有三项衡量指标:由农业劳动力占多数转变为以二、三产业劳动力为主;由农村居民占多数转变为城镇居民占多数;居住环境从以传统自然村落为主转变为现代市镇为主。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中国农业从业者占64.38%;2010年降至48.23%;2000年乡村人口占比63.08%,2010年减为50.22%。
就统计指标而言,2010年中国社会处于“城乡均衡”状态,“转型”初显。
居住环境上,城市化过程中一些村落或消失或被整合,但仍有不少处于扩展中。
三代直系家庭最新变动分析_以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_王跃生
第38卷第1期2014年1月人口研究Vol.38,No.1January201451PopulationResearch三代直系家庭最新变动分析———以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王跃生【内容摘要】当代中国三代直系家庭构成既有总体稳定的一面,也表现出城乡变动趋向具有差异的另一面。
城乡三代直系家庭变动具有差异的原因在于,城市独生子女长大之后,特别是结婚、生育后,并没有改变对小家庭居住方式的偏好;而农村家庭独子增多,长大后外出非农就业成为主流,结婚、生育后与父母同居共爨“获益”较多,且矛盾冲突少于多子家庭,三代直系家庭比例因此提高。
2010年城乡三代直系家庭户主构成均以中年和低龄老年人为主,此类家庭的养老功能有所削弱,2010年一半及以上的三代直系家庭没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婴幼儿在其中生活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向,中年和低龄老年人于这一家庭内帮助子代“抚幼”,提升了其助子育幼的功能。
【关键词】三代直系家庭;家庭功能;人口普查数据【作者简介】王跃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100028Changing Lineal Families with Three Generations:An Analysis of the2010Census DataWang YueshengAbstract:In contemporary China,lineal families with three generations have been a typical family formation since the early1980s.However,this trend differ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When chil-dren growing up in urban one-child families,especially after their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most of them would not change their preference for a small family.In rural areas,the number of families with only one son has increased since the early1980s.When growing up,most of those sons work outside the villages.Once getting married and bearing child,they need help from their parents for housework and childcare.Since such family arrangement is beneficial to young people,its proportion has in-creased.The majority of the householders of lineal families with three generations were in the middle and early old age in2010and their family function of supporting elderly has been weakened.More than half of the lineal families with three generations have no members aged65and above in2010.At the same time,the infant proportion of the lineal families with three generation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since the early1980s.The function of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has been enhanced in this kind of family.Keywords:Lineal Family with Three Generations,Family Function,Census DataAuthor:Wang Yuesheng isResearch Fellow,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Labor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00028Email:wangysh12@52人口研究38卷中国当代复合家庭已经缩减成个别家庭现象,三代直系家庭则成为较复杂家庭的代表形式。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_王跃生
一 、 简单说明
家庭结构分析为不少学者所关注 , 但其研究尚存在一定困难 , 主要是相关数据获取不易 。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家庭结构总体状况的了解 。 以往一些学者有的通过具体调查一个 或几个村落 、 社区的家庭类型 , 进而对区域等大范围的家庭结构状况加以把握 ① , 有的则以个 案汇总分析来间接认识历史时期的家庭结构 ② 。 这些研究提供了观察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重要
伴随着中国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 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动 , 不同类型家 庭成员的生存条件和关系方式亦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 社会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只有跟上和适 应这种变化 , 才能通过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 满足家庭及其成员的基本需求 , 从而使家庭真正 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 本文即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 , 并结合对第三 、 四次人 口普查数据的比较 , 揭示当代社会变革背景下中国家庭结构的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视角 , 但整体性分析仍受到限制 。 那么 , 能否找到一种数据并可借此较为直接地认识全国性家庭结构的状 况 就目前而言 ,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是最主要的资料途径 。 曾毅等学者曾对 1982 年第三次和 1990 年第四次人口 普查抽样数据库做过开发 ① 。 他们的分析主要着眼于家庭代际 , 但其研究对了解当时的家庭结构 状态亦有很大帮助 。 与前几次普查相比 ,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对户主之下家庭成员的分类相对全面 , 计 有户主配偶 、 子女 、 父母 、 岳父母或公婆等八类 。 这些关系类型代表了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的 基本关系 。 它为识别和分析当代家庭结构状态创造了条件 。 本文将通过开发 “ 五普” 长表 1 % 抽 样数据库 (以下简称 “长表数据”), 力求对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基本状况有所把握 。 我们将家庭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 (一) 核心家庭 。 指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 。 核心家庭可进一步分为 : 1. 夫妇核心家庭 , 指只有夫妻二人组成的家庭 。 若从与户主关系的角度表述 , 指户主与其配偶组成的家庭 。 2. 一 般核心家庭 , 或称标准核心家庭 , 指一对夫妇和其子女组成的家庭 , 或称户主与配偶及其子女 组成的家庭 。 另外一种关系形式也属标准核心家庭 , 即未婚子女为户主 , 与其父母及未婚兄弟 姐妹组成的家庭 。 因为它是核心家庭的完整形式 , 亦为最普遍的核心家庭 。 3. 缺损核心家庭 , 或称单亲家庭 , 指夫妇一方和子女组成的家庭 , 或称户主与子女组成的家庭 。 同样 , 未婚户主 与父母一方组成的家庭也是残缺核心家庭 。 4. 扩大核心家庭 , 指夫妇及子女之外加上未婚兄弟 姐妹组成的家庭 , 或称户主与配偶 、 子女及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 (二) 直系家庭 。 可细分为 :1. 二代直系家庭 , 指夫妇同一个已婚儿子及儿媳组成的家庭 , 或称户主夫妇同儿子儿媳组成的家庭 。 2. 三代直系家庭 , 指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组成 的家庭 。 从与户主关系上看 , 户主夫妇与父母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也是直系家庭 。 3. 四代直系 家庭可有多种表达 。 从普查数据的户主关系上看 , 户主夫妇与父母 、 儿子儿媳及孙子女组成的 家庭是四代直系家庭 ; 户主夫妇与父母 、 祖父母 、 曾祖父母也是四代直系家庭 。 4. 隔代直系家 庭 。 从形式上看 , 三代以上直系家庭缺中间一代可称为隔代直系家庭 。 从户主关系角度看可表 述为户主或户主夫妇同孙子女组成的家庭以及户主同祖父母或祖父母一方组成的家庭 。 以上所 述为三代隔代家庭 。 在实际生活中 , 还有四代隔代家庭 。 (三) 复合家庭 。 复合家庭是指父母和两个及以上已婚儿子及其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 在此将 其分为两类 : 1. 三代复合家庭 , 主要是父母 、 儿子儿媳和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 2. 二代复合家 庭 , 是指父母和儿子儿媳或两个以上已婚兄弟和其子侄组成的家庭 。 (四) 单人家庭 。 只有户主一人独立生活所形成的家庭 。 (五) 残缺家庭 。 可分为两类 : 1. 没有父母只有两个以上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 2. 兄弟姐 妹之外再加上其他有血缘 、 无血缘关系成员组成的家庭 。 (六) 其他 。 指户主与其他关系不明确成员组成的家庭 。 这其中有的彼此之间关系可能很密 切 , 如叔侄关系等 。 但因无从判定 , 只好将其列入其他类中 。 以上分类是建立在不同代际家庭成员血缘和婚姻关系明确的基础之上 。 可以说 , 现实生活 中 , 绝大多数家庭的成员关系比较简单 , 所构成的是不同形式的核心家庭 。 稍微复杂的是夫妇 和一个已婚儿女 ( 包括儿媳或女婿) 及其孙子女 、 外孙子女构成的直系家庭 。 因而 , 通过 “ 五
制度变迁与当代城市家庭户结构变动分析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Household Structure in Contemporary Urban China
作者: 王跃生[1,2]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350;[2]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出版物刊名: 人口研究
页码: 54-6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制度变迁;家庭户结构;当代城市
摘要:利用1982年以来的4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揭示当代不同制度环境中城市家庭户结构的状态和变动。
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占主导,城市常住人口身份具有单一性。
1982年和199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这一时期城市家庭户核心化趋向突出,职工家属迁移限制放松使单亲核心家庭占比降低,生育控制政策则使夫妇核心家庭占比提高。
1992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城市发展加速,常住人口身份逐渐多样化,福利分房向住房商品化转变。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市家庭户中核心家庭占比总水平继续处于高位,但家庭核心化趋向受到抑制。
2000年后,生育控制、社会养老保障、住房改革等制度对城市家庭户结构的深度影响开始显现,同时,城市人口身份多样性更为突出,城市家庭核心化水平虽然降低,但家庭小型化状态并未改变。
当代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分析在当代中国,社会家庭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核心家庭逐渐变得不再普遍,而大规模家庭和单身人口数量的增加成为新的趋势。
这一变化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受到经济、文化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并探讨其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社会变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强,农村人口纷纷流入城市,形成了大量的农民工群体。
这些农民工为了更好的生活,常常选择将家庭成员分散安置。
他们可能在城市打工,而将配偶和子女留在农村。
这样的跨地域分散的家庭结构使得传统的核心家庭模式不再适应现状。
经济发展也是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个人发展和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增加。
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单身生活或推迟婚姻和生育。
在过去,家庭结构的稳定主要依赖于婚姻和繁衍子女这一固定模式,但现在人们更加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家庭结构开始多样化。
社会文化的变革也对家庭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女性更加倾向于追求自己的事业和个人价值。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推迟婚姻和生育。
女性的独立经济地位也减轻了她们对于家庭的经济依赖,这促使着家庭结构的变化。
同时,人们对于婚姻观念和家庭价值观的转变,也使得传统的家庭结构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家庭结构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核心家庭的减少,家庭功能的减弱。
核心家庭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子女教育、家庭支持和照顾等。
而当核心家庭数量减少时,很多人面临着无法得到足够家庭支持的问题。
这对于弱势群体和老年人特别重要。
其次,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还表现在老龄化问题上。
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单身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独居和缺乏照料的问题日益突出。
过去,传统的核心家庭模式下,老人可以依靠子女的照料和支持度过晚年。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结构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婚姻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加开放,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等特殊家庭结构逐渐增多。
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老年人独居或与子女分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导致家庭结构多元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也影响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变动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导致家庭功能受到影响。
例如,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在教育、抚养子女方面可能面临更多困难。
另一方面,家庭矛盾增多,给社会和谐带来挑战。
比如,在遗产分配、赡养义务等方面,家庭成员之间很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
为了应对家庭结构变动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家庭成员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
这样可以增强家庭的稳定性,减少家庭矛盾。
促进家庭和睦,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相关支持,如政策倾斜、法律援助等,帮助特殊家庭结构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了解家庭结构变动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老年赡养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家庭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
最为显著的是“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出现。
这种家庭结构指的是一对夫妻同时抚养一个孩子并照顾四位老人的情况。
这种家庭结构对于老年赡养问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增大,很多年轻人无法承担赡养四位老人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他们也很难在精神上给予老人充分的关爱。
当代家庭结构区域比较分析_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_王跃生
2015年第1期(总第208期)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 &ECONOMICS No.1,2015(Tot.No.208)人口学综合当代家庭结构区域比较分析———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王跃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28)摘要:基于201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发现:2010年各省份核心家庭构成较2000年降低,但仍为最大比例的家庭类型。
城市中,不同省份位居第二位的家庭类别既有直系家庭,也有单人户。
北方省份核心家庭构成高于南方,南方省份直系家庭和单人户构成高于北方省份。
而农村中的情况则表现为北方省份核心家庭比例高于南方,直系家庭高比例省份集中于中西部,单人户南方省份多高于北方。
从更进一步细分的家庭结构看,城市家庭进一步小型化的趋势增强;多数地区农村直系家庭上升,不过其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同样存在。
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外来人口比例大的地区,老龄化水平高的地区,其夫妇二人家庭、单人户等小家庭比例相对较高。
关键词:家庭结构;地区比较;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图分类号:C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5)01-0034-15DOI :10.3969/j.issn.1000-4149.2015.01.004收稿日期:2014-06-24;修订日期:2014-10-16作者简介:王跃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amily Structure in China ’s Different Regions :Based on the 2010Census DataWANG Yuesheng(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Labor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Sciences ,Beijing 100028,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2010and 2000Census Data.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nuclear family in 2010was lower than in 2000,but was still the largest family type.In urban areas ,proportion of the immediate family ranked second in some provinces ,but the one person household was in the second in the other provinces.The proportion of the nuclear family in the northern city was higher than in the south ,meanwhile the proportion of the lineal family in the southen c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ern city.The proportion of the one person household in王跃生:当代家庭结构区域比较分析the southern c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ern city.In rural areas,the proportion of thenuclear family in the northern reg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ern region,the provinces thatlineal family occupied higher proportion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theproportion of one person household in the southern provinc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ernprovinces.Seeing from family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grade,the city family showed a trend of furtherminiaturization.The lineal family risen in most rural areas,while the family miniaturization trendcontinued.The couple family,one person household and other small families accounted for largerproportions in the areas with high per capita income,with high proportion of in-migrant population,and high aging level.Keywords:family structure;regional comparison;the2010census data家庭结构指民众居家生活单位的类型构成,对家庭关系、功能有较强揭示意义。
中国家庭的变化
中国家庭的变化篇一:中国当代家庭功能的变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任何家庭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受社会的制度规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环境和制度发生改变,20 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功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家庭生育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家庭的经济功能减弱,家庭的抚育功能也越来越弱。
今天我们就家庭的功能中的生育功能,性与情感功能的改变进行简略的分析和总结。
家庭是人类生育和繁衍的基本场所,生育仍然是中国现有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生育功能正在逐渐的减弱。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政府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所以中国家庭的生育子女数量普遍减少,生育率降低!我们来一组数据,1995年全国出生人口为2065万人,与1900相比减少了328万人,到1999年,出生人口为1909万人,与1995年相比减少了154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们人口的总出生率从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 1.8左右,降低了4个百分点,接近4亿人。
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对家庭生育功能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2.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家庭单纯的性行为与生育活动产生了分离,也使的性与情感功能增强。
据统计,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以婚龄人口的避孕使用率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了89%的水平,而且除了1994年以外为93%以外,一直维持在90%左右的水平,基本上达到了避孕使用率的最高水平。
可以说,避孕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生育功能。
3.人们观念的变化。
与西方 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流行趋势相似,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自愿不育的夫妻组成丁克家庭意为“双收入,无子女”家庭。
据上海人口情报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9-1989年上海市区的丁克家庭约占全市家庭夫妇总数的2%--3%,人数估计超过5万人。
直系组家庭:当代家庭形态和代际关系分析的视角
The Lineal Family:An Analysis of the Contemporary Family Form and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作者: 王跃生[1,2]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350;[2]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版物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
页码: 107-132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直系组家庭;代际本位;夫系;妇系;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
摘要:中国当代家庭形态的"现代"趋向显著,但亲子关系中的"传统"行为仍很浓厚,既有家庭
概念难以表达亲子"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生活实践和互动状态。
直系组家庭概念将直系存世
成员所组成的家庭、家户整合为一个新的亲属组织,把形式上分异、独立的家庭、家户有机地融入一个既"虚"又"实"的关系家庭中。
直系组家庭还是一种将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结合起来分析
当代家庭及其关系的新方法,由此可获得更为丰富的存世直系成员居住方式、代际关系信息。
借助2015年5省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调查数据,以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为考察本位,从夫系、妇系双系角度分析当代城市简约直系组家庭的特征,说明直系组家庭考察是一项可行的分析范式,是全面认识直系成员居住方式、互动水平和问题的有效途径。
直系组家庭概念不仅对家庭理论具有丰富和扩展价值,而且有较强社会实践意义。
关注我国世界转型期的家庭变动.doc
关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变动True“核心家庭”指夫妇(或夫妇一方)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夫妇二人组成的家庭亦属核心家庭;“直系家庭”为夫妇(或父母、父母一方)和一个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组成的家庭;“复合家庭”为夫妇(或父母、父母一方)与两个及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单人户”为只有户主一人独立生活所形成的家庭;“残缺家庭”是指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以上图表来自王跃生撰写的《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一文。
制图:张芳曼、李姿阅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社会转型期,人口迁移流动空前活跃,低生育水平长期维持,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
社会转型直接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并在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等方面表现出来。
目前,我国家庭特征和结构既有适应社会转型、成员关系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一面,也有与新形势不相适应、家庭功能和代际关系削弱的一面。
关注家庭新变动,解决其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人口工作的重要内容。
社会转型带来家庭新变动我国城乡家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形成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局面。
在社会转型的影响下,近年来城乡家庭呈现一些新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夫妇二人家庭和单人户大幅增长,家庭“一代化”特征凸显。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2010年全国城市夫妇家庭和城市单人户占比达到21.03%和17.03%(1982年分别只有5.71%和9.21%)。
这一变动与长期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劳动年龄人口迁移流动频度提高有关,年轻人晚婚、居住条件改善、人口老龄化等对此也有推动作用。
具体来说,当代我国家庭新变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老年人居住方式既有传统特点,又有“现代”趋向。
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仍占多数,但独居比例明显提高。
根据“六普”数据,2010年城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的夫妇二人家庭占比达34.27%(1982年仅为12.77%),农村也达到26.63%(1982年为13.58%)。
当代家庭户代际结构地区比较分析——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
当代家庭户代际结构地区比较分析——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
据为基础
王跃生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24()4
【摘要】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城乡一代户成为最大类别,一代户的主导地位在多数地区已经确立。
2000年以来,各地城乡三种家庭户类别总的发展趋向有相同表现。
一代户多处于连续上升状态,二代户则为持续下降,三代及以上户总趋向是小幅降低,也有小幅上升地区。
同地城乡一代户、二代户以城市高于乡村为主,三代及以上户则以乡村高于城市为主。
乡村一代户高于城市的地区也占一定比例,表明乡村一代户也有较强的增长势头。
不同地区家庭户代际结构与家庭户人口规模、总和生育率、常住人口中外省人口比例、老龄化水平和少儿抚养比等因素有较大关系。
家庭一代户、极小化,夫妇“空巢”户和单人户构成提高,意味着家庭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将增强,这有待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提高针对家庭的服务水平。
【总页数】14页(P107-120)
【作者】王跃生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4.25
【相关文献】
1.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1997~2008年中国四大地区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
2.当代西藏家庭的变动趋势分析——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
3.利辛县人口结构变化与趋势分析——利辛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比较分析研究
4.高学历女青年的婚姻、生育与家庭结构研究——基于北京东城区人口普查数据(2010-2020)的比较分析
5.当代西藏家庭住房变动分析——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7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年第 1 期
一 、 简单说明
家庭结构分析为不少学者所关注 , 但其研究尚存在一定困难 , 主要是相关数据获取不易 。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家庭结构总体状况的了解 。 以往一些学者有的通过具体调查一个 或几个村落 、 社区的家庭类型 , 进而对区域等大范围的家庭结构状况加以把握 ① , 有的则以个 案汇总分析来间接认识历史时期的家庭结构 ② 。 这些研究提供了观察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重要
96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视角 , 但整体性分析仍受到限制 。 那么 , 能否找到一种数据并可借此较为直接地认识全国性家庭结构的状 况 就目前而言 ,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是最主要的资料途径 。 曾毅等学者曾对 1982 年第三次和 1990 年第四次人口 普查抽样数据库做过开发 ① 。 他们的分析主要着眼于家庭代际 , 但其研究对了解当时的家庭结构 状态亦有很大帮助 。 与前几次普查相比 ,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对户主之下家庭成员的分类相对全面 , 计 有户主配偶 、 子女 、 父母 、 岳父母或公婆等八类 。 这些关系类型代表了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的 基本关系 。 它为识别和分析当代家庭结构状态创造了条件 。 本文将通过开发 “ 五普” 长表 1 % 抽 样数据库 (以下简称 “长表数据”), 力求对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基本状况有所把握 。 我们将家庭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 (一) 核心家庭 。 指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 。 核心家庭可进一步分为 : 1. 夫妇核心家庭 , 指只有夫妻二人组成的家庭 。 若从与户主关系的角度表述 , 指户主与其配偶组成的家庭 。 2. 一 般核心家庭 , 或称标准核心家庭 , 指一对夫妇和其子女组成的家庭 , 或称户主与配偶及其子女 组成的家庭 。 另外一种关系形式也属标准核心家庭 , 即未婚子女为户主 , 与其父母及未婚兄弟 姐妹组成的家庭 。 因为它是核心家庭的完整形式 , 亦为最普遍的核心家庭 。 3. 缺损核心家庭 , 或称单亲家庭 , 指夫妇一方和子女组成的家庭 , 或称户主与子女组成的家庭 。 同样 , 未婚户主 与父母一方组成的家庭也是残缺核心家庭 。 4. 扩大核心家庭 , 指夫妇及子女之外加上未婚兄弟 姐妹组成的家庭 , 或称户主与配偶 、 子女及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 (二) 直系家庭 。 可细分为 :1. 二代直系家庭 , 指夫妇同一个已婚儿子及儿媳组成的家庭 , 或称户主夫妇同儿子儿媳组成的家庭 。 2. 三代直系家庭 , 指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组成 的家庭 。 从与户主关系上看 , 户主夫妇与父母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也是直系家庭 。 3. 四代直系 家庭可有多种表达 。 从普查数据的户主关系上看 , 户主夫妇与父母 、 儿子儿媳及孙子女组成的 家庭是四代直系家庭 ; 户主夫妇与父母 、 祖父母 、 曾祖父母也是四代直系家庭 。 4. 隔代直系家 庭 。 从形式上看 , 三代以上直系家庭缺中间一代可称为隔代直系家庭 。 从户主关系角度看可表 述为户主或户主夫妇同孙子女组成的家庭以及户主同祖父母或祖父母一方组成的家庭 。 以上所 述为三代隔代家庭 。 在实际生活中 , 还有四代隔代家庭 。 (三) 复合家庭 。 复合家庭是指父母和两个及以上已婚儿子及其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 在此将 其分为两类 : 1. 三代复合家庭 , 主要是父母 、 儿子儿媳和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 2. 二代复合家 庭 , 是指父母和儿子儿媳或两个以上已婚兄弟和其子侄组成的家庭 。 (四) 单人家庭 。 只有户主一人独立生活所形成的家庭 。 (五) 残缺家庭 。 可分为两类 : 1. 没有父母只有两个以上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 2. 兄弟姐 妹之外再加上其他有血缘 、 无血缘关系成员组成的家庭 。 (六) 其他 。 指户主与其他关系不明确成员组成的家庭 。 这其中有的彼此之间关系可能很密 切 , 如叔侄关系等 。 但因无从判定 , 只好将其列入其他类中 。 以上分类是建立在不同代际家庭成员血缘和婚姻关系明确的基础之上 。 可以说 , 现实生活 中 , 绝大多数家庭的成员关系比较简单 , 所构成的是不同形式的核心家庭 。 稍微复杂的是夫妇 和一个已婚儿女 ( 包括儿媳或女婿) 及其孙子女 、 外孙子女构成的直系家庭 。 因而 , 通过 “ 五
庭比例之间有 0. 01 之差 。
8. 57 0. 73 0. 26
在本类家庭样 本中所占比例 18 . 97 69 . 34 9 . 32 2 . 37 100 . 00 76 . 55 2 . 95 10 . 90 9 . 60 100 . 00 77 . 19 22 . 81 100 . 00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评论和建设性意见 。 ① 费孝通 : 《 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乔健主编 《 中国家庭及其变迁》 , 香港 中文大学 社会科学院 暨香 港亚太研究所 , 1991 年 ;王跃生 : 《 华北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研究 — — — 立足于冀南地区的分析》 , 《 中国社 会科学》 2003 年第 4 期 ;沈崇麟 、 杨善华 : 《 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 1995 年 。 ② 王跃生 : 《 十八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家庭结构》,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年第 2 期 。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王 跃 生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呈现出 三种状 态 :1. 相 对稳定 的家庭 类型 。 三 代直 系家 庭是其 代表 ; 城镇三代直系家庭的维系得益于家庭内部管理的松弛 , 在农村则 与独子 比例增 大有关 。 2. 明显 上 升的家庭类型 。 夫妇核心家庭提高幅度显著 , 实行 20 余年的独 生子女政策 是这一家 庭类型的主 要 推动力量 ;隔代直系家庭增长率最 高 , 它既是 中国社 会转型 阶段的 重要现 象 , 又是 社会发 展具 有 缺陷的反映 ;单人家庭也有增长 , 青年 人晚婚 和老年 人口预 期寿命 延长 、 老年 丧偶 比重提 高是 主 要影响因素 。 3. 以下降为 表现 形式的 家庭 类型 。 缺损 核心 家庭 明显 减少 , 标准 核心 家庭 有所 下 降 。 后者的降低主要是夫妇核心家 庭上升 所致 , 或谓 核心家 庭内部 不同类 型调整 的结 果 。 今后 一 段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结构总体上 将持续 这种状 态 , 一些家 庭类型 将发生进 一步的 变动 。 当 代家 庭 的结构简化和规模缩小使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关系方式发生改变 , 将对整个社 会产生影响 。 关键词 “ 五普” 长表数据 家庭结构 夫妇核心家庭 三代直系家庭 隔代直系 家庭 作者王跃生 , 1959 年生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 100732) 。
普” 长表数据足以使我们掌握绝大多数家庭的类型或结构 。
二 、 当代家庭结构基本状态及形成方式
(一) 不同类型Βιβλιοθήκη 庭统计表 1 2000 年全国家庭结构 (N =336753) ( % ) 核心家庭 直系家庭 复合家庭 合计 68. 15 21. 73 0. 56 单人家庭 残缺家庭 其他 100 . 00
图 1 夫妇核心家庭户主年龄构成
资料来源 :同表 1 。
图 2 不同性别单人家庭户主的年龄构成
标准核心家庭夫妇生育数量与夫妇核心家庭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这是因为 , 当代中 、 高等 教育相对普及 , 子女离开父母赴外地求学比重增大 ;同时自主择业普遍 , 子女于家乡之外寻找 工作渐成趋势 。 即使在本地就业 , 子女婚后独立生活的比例明显增加 。 这种背景下 , 只有一个 或两个以下子女的标准核心家庭易于 “ 转型” 。 对父母来说 , 很容易形成 “ 空巢” 家庭 。 长表数据提供了 15 —50 周岁妇女的生育史数据 , 借此可观察 20 — 50 周岁之间各年龄段夫妇 核心家庭户主妻子的生育状况 , 进而了解中青年夫妇核心家庭的形成 。 夫妇核心家庭中 , 户主 妻子在 20 —50 岁未生育 者占 27. 50 %。 而长表所 有 20 — 50 岁妇女 样本中 , 尚未生育 者只有 6 . 31 %。 这表明 , 20 —50 周岁夫妇核心家庭中 , 妻子未育率明显高于同龄组所有妇女未育比例 。 其中 25 岁年龄段户主妻子未育者占 71. 39 %, 30 岁年龄段户主妻子未育者仍有 38. 27 %。 它意 味着晚育对这些年龄段夫妇核心家庭的维持和占有相对高的比例起着很大作用 。 独生子女政策对夫妇核心家庭形成所起的作用更加突出 。 40 岁年龄段户主妻子只生一孩者 占 55 . 29 %, 45 岁年龄段户主妻子的这一比例为 31 . 10 % ( 而这两个年龄段所有已婚妇女中 , 生 育一孩者分别为 31. 57 %和 20 . 80 % )。 若这两个年龄 段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在 25 岁左右 , 至 2000 年其子女已基本成人 , 离开父母是造成夫妇核心家庭比例升高的主要原因 。 计划生育政策下少育环境的形成亦促使夫妇核心家庭增加 。 根据长表数据 , 夫妇核心家庭 中 , 40 岁和 45 岁年龄段户主之妻生育二胎比例分别为 32 . 52 % 和 42 . 19 %, 而三胎以上分别为 8 . 51 % 和 27. 71 %。 其中 45 岁年龄段户主之妻生育二胎者在不同胎次生育中所占比重最大 。 从 时间上看 , 2000 年普查时 40 岁和 45 岁年龄组户主夫妇 90 % 以上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期结婚 , 正值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期 。 其子女在 90 年代末逐渐长大成人 , 并开始离家 。 夫妇婚后推迟生育使婚育间隔扩大 , 将直接提高夫妇核心家庭在核心家庭总数中的比例 。 而只生育一孩家庭比重大 , 当夫妇进入中年之后 , 随着子女离开家庭 , 形成夫妇核心家庭的概 率也将提高 。 可见 , 1980 年代初开始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对核心家庭所起的影响和作用 , 在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日渐突出 。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