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气候变化趋势
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ef31e5787375a417866f8f59.png)
m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一、什么是气候1、天气天气指的是短期内(通常指一昼夜)的气象要素(比如温度、湿度等)和气象现象(比如云、雾、雨、雪等)在一定地域内综合表现的大气物理状况。
2、气候气候指某一个地区或地点内多年的天气状况。
(张光业、苏文才编著的《气候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3、气候、天气的关系气候和天气都是表示大气物理状况的指标,天气指的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指的是多年的天气状况。
二、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一)我国气候的变化过程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我国的气候有冷暖干湿的波动变化。
关于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分期,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划分为9个时期。
如果从距今1万年前算起,我国的气候变迁大致可分10个时期: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
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
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气候总体上较温暖,但气候也有所波动。
分为3个时期:(1)距今8000年至5000年间,我国气候较为温暖。
在我国各地都能找到证据。
A.陕西西安:在西安的半坡遗址(年代距今5600-6080年),出土的动物骨骸有獐、竹鼠和貉(hé)等。
獐现在只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沼泽地带。
竹鼠以竹笋、竹根为食,说明当时关中一带分布有大量的竹林,但现在陕西境内只有沿秦岭北麓还有少量的竹林分布,陕西境内已没有竹鼠了。
貉则喜欢生活于河湖之中。
这些动物遗骸表明,在距今五六千年前,西安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B.上海一带:上海菘泽、亭林、唯亭遗址的孢粉分析,证明距今5460±110年上海一带植被是青岗栎、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落叶混交林,气候大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中南部的气候,由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出2-3℃,气候比现在温暖。
(2)距今5000年至4500年间,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时期,气候有短暂的降温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a7314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2.png)
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当前人类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还对农业、能源、水资源和健康等方面的发展造成了各种挑战和压力。
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还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现状和前景。
一、气候变化的定义和影响气候变化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系统长期演变的过程。
其不仅仅是温度升高或降低,还包括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细颗粒物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降水量和风向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变化。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结果,自1850年开始,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约0.85摄氏度,其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上升的速度更快。
同时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生态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岸线退缩、严重的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二、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和气候内部的自然变化。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大气中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砍伐等。
根据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表明,人为因素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加占总排放量的60%,其他的温室气体排放则占剩余的40%。
三、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是跨学科的,需要各个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合作。
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气候变化的探究气候变化的探究主要是基于气候数据和模型的研究。
科学家们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记录气候变化趋势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等气候元素的信息,来研究和掌握地球气候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
此外,他们还运用大型计算机模拟气候系统的变化,预测未来气候的趋势和趋势。
2.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主要是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对农业和能源的影响等。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31330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6.png)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正在持续加剧,加快了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严重问题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全球平均温度上升趋势数据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特别是在20世纪后半叶和21世纪初期,全球平均温度增幅更为显著。
同时,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更频繁、更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洪涝灾害等。
二、海平面上升趋势全球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数据表明:近几十年来,全球海平面呈持续上升趋势,每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2.8mm。
海平面的上升不仅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稳定性,也给临海城市和岛屿等地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更频繁的暴雨、干旱、洪涝、飓风、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给全球的农业、水资源、大气污染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
四、生态系统承受能力下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变化和物种灭绝等问题愈发严重。
由于长时间的暴雨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们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危机和挑战。
五、人类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威胁了临海城市的安全,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挑战,生态环境恶化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都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必须采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且发生的速度和程度越来越快。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气候变化将继续给全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广泛参与气候变化的应对,追求可持续发展,积极保护环境。
全球气候下的变化趋势
![全球气候下的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cc22e4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7.png)
全球气候下的变化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变暖。
根据科学研究和气象数据,全球气温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一直在上升,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的几十年里增速更快。
这种变暖趋势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大规模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
除了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化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海平面上升:由于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导致沿海地区的海水侵蚀和威胁低洼的岛屿。
2.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全球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3. 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许多动植物种群的分布范围发生了变化,一些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4. 气候模式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气候模式的变化。
一些地区的降水模式发生了改变,例如降雨季节的变化和干旱区的扩大。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倡可再
生能源、保护生态系统等。
2.4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182d4b01a37f111f1855bfd.png)
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 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 9000对左右。
2006年5月10日,一名男子在喷泉中享受清凉。 当日,巴基斯坦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达到49摄氏度。
2006年7月18日,一名青年跳入英国的泰晤士河游泳。
7月,英国出现了据称是近百年来的最高气温。
2006年7月19日,在德国东部的一片麦田中,一位 农民手捧受到高温干旱影响而颗粒干瘪的麦穗。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尺度 时间范围 变化特点
地质时期的气候
1万年以前 近1万年以来
气温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 替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
气温波动变化,气温波 动4-6°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时期的气候
近代气候
近100年-200年 气温波动上升
近现代气候变化
填一填: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 波动上升 趋势. 找一找: 出20世纪以来增幅较大的两个时期段
1910——1945 1970 —— 2000
全球气候变暖使中国冰川 每年融水量相当于黄河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由于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多,导致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摄氏度。它的直接后果是使 海平面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上升了25厘米。下世纪海平面将 上升90厘米。如果海平面上升0.5米,孟加拉国27%的土地 将变成汪洋,美国60%的沿海地区将消失在海里。若海面上 升0.3米,渤海西部有一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将变成海洋,天 津市44%沦为海洋。 最可怕的是大洋中的岛屿国家。它们大多海拔在1米以 下,如马尔代夫、瑙鲁、汤加等。如果海面持续上升我们 只能在历史书中去寻找它们的踪影了。 如果南北极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面将升高50—70米。
2006年2月,德国南部部分地区遭遇暴风雪天 气。据当地气象学家称,这是德国南部近十年来 遭遇的最强降雪。
中国的气候演变趋势
![中国的气候演变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97d87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6.png)
中国的气候演变趋势中国的气候演变趋势是一个复杂且多样化的过程。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的气候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气候演变趋势。
1. 气温上升:中国的气温逐渐上升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根据数据,中国的平均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十年上升约0.2。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地球变暖所致。
气温上升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造成了许多挑战。
2. 降水模式改变:中国的降水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些地区的降水量增加,而另一些地区则减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降水量增加较为显著,而中国的西北部地区则面临更加严重的干旱问题。
这种不均衡的降水模式变化对中国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中国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干旱、台风等,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中国的农业、城市防洪、生态系统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大规模的洪水和干旱不仅降低了农作物产量,还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贫困人口的增加。
4. 冰川融化加剧:中国是世界上冰川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随着气温升高,中国的冰川正在迅速融化。
这对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源保护构成了巨大威胁。
冰川消融还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5. 海平面上升:因为全球变暖,海平面正在上升,这对中国的沿海城市和岛屿构成了威胁。
据预测,到本世纪末,中国的一些沿海地区可能面临日益严重的海水漫溢问题,这将引发海岸侵蚀、淡水资源受盐化等问题。
针对以上的气候演变趋势,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例如,中国已经设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气候变化的监测与研究,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施了减排政策等。
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监测,制定全面的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战略。
中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全球变暖的历史与预测
![全球变暖的历史与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8854e34fbe1e650e52ea9963.png)
全球变暖的历史与预测全球变暖是真实的,而且正在进行!主流科学界一致对全球变暖是越来越清楚了,每天在改变我们的气候都是真实的,他们也正在进行中。
在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1.1f (0.6摄氏度)。
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0.5f (0.2-0.3摄氏度)。
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7分之10的年,在20世纪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
此外,变化,在自然环境支持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山区giaciers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和动物改变其范围和行为回应气候。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
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
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
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
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
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从最近的千禧年内的多方记录所展示的长远展望,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中的差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三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afd602b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f.png)
要率先减排,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终 极目标是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在该水平上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不会发生。 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约对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 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 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 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 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 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 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该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 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机制。
(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延缓和减轻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
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B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报告认为,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目前水资源丰沛的地区 如中非和东亚都会面临缺水,已经缺水的地区如中东和非洲萨 赫勒地区缺水状况会进一步恶化。由于水对农业、人体健康和 收入的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到2050年可能会下滑6%。
报告发出警告,淡水资源减少和来自其他用途如能源和农 业的竞争,到2050年可能会使城市可用水资源比2015年减少三 分之二。缺乏水资源安全,可能会增加发生冲突的风险。干旱 引起的粮价暴涨有可能激发潜在的冲突,迫使人口迁移。
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是工业革命以来 大规模燃烧化学燃料带来的二氧化碳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_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_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cf641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a.png)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_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发展和应对举措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中国政府委托了国家气候中心进行了一项全面的国家评估报告。
首先,回顾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多个因素对中国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然因素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位居亚洲大陆之中,辐射和经纬度差异导致地势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另外,中国地处于亚洲季风区,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类活动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根据评估报告的数据,过去一百多年间,中国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气温上升的速度更加明显,平均气温比过去上升了0.7℃到0.9℃,这一变化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要高出许多。
同时,中国的降水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降水量减少,土地干旱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气候变化给中国的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的未来气候趋势评估,报告指出,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变化将更为显著。
据专家测算,到本世纪末,中国的气温将比现在上升2℃左右,北方降水将进一步减少,南方则更容易受到强降水的影响。
这些变化将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田灌溉、水资源分配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
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针对中国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我们要加快能源结构转型。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其次,加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耕作方式的改进,减少农业碳排放,提高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a02c23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2.png)
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现状。
数据显示,全球气温自20世纪中叶以来持续上升,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工业活动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氟利昂等,使得地球逐渐变暖。
温室气体的累积效应导致了诸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和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的出现。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冰川融化、海洋酸化和树木生长季节的变化等现象都成为了让人担忧的证据。
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现状只是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关注未来趋势,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可能会在本世纪末上升2℃或以上。
这将引发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和飓风。
海平面上升将威胁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而农作物减产可能引发饥荒和社会动荡。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气候变化将对我们的未来带来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未来趋势,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
该协议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在2℃以内,并努力实现1.5℃的目标。
尽管很多国家承诺减排,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大减排力度,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全球科技创新也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
我们需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我们还需要研发和推广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湿地和建设城市绿地等举措,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改善环境质量。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4950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4.png)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一、引言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作为全球性的问题,它影响到全球的国家与人民。
应对气候变化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
因此,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和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对于我们制定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介绍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大气圈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长期变化,包括气温的上升、降雨量的增加、海平面的上升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如工业化、城市化和大规模农业)导致了气候变化的加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三、全球气候变化数据的来源和分析方法1.数据来源全球气候变化数据的来源主要是来自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
其中,气象站数据主要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气压和风向等六大要素。
卫星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海面高度、海洋风速和海洋表面温度等指标。
2.分析方法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方法主要通过对数据的长时间序列进行分析。
其中主要包括趋势分析、周期分析和模式识别分析三种方法。
趋势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在一段时间内的趋势来判断气候是否发生变化。
周期分析则是通过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来找出周期性变化。
模式识别分析则是通过对多个变量进行分析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模式。
四、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1.温度的变化趋势全球气候变化中,温度变化是最为显著的指标之一。
通过对气象站和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50多年时间里,全球温度已经上升了0.8摄氏度左右。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在极地区域。
据统计,北极地区的温度增长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而南极地区的变化则相对较小。
2.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是全球气候变化中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对气象站和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全球降水量的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增加了,而低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减少了。
气候变迁:全球气候演变的历史回顾
![气候变迁:全球气候演变的历史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0c693f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9.png)
气候变迁:全球气候演变的历史回顾气候变化是地球上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文明社会已经感受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了解并认识气候变化的历史,以便更好地推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1. 什么是气候变迁?气候变迁指的是地球上气候系统长期发生的变化。
这一变化涉及温度、降水、风力等多个因素。
气候变化可以是自然引起的,也可以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H1 自然引起的气候变迁地球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自然引起的气候变迁。
例如,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出现,导致了全球气候的长期波动。
这些气候变化主要由天体运动、火山喷发以及太阳活动等因素引起。
H1 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迁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了地球温度的上升,这被称为人为气候变暖。
人类的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化石燃料燃烧等活动也对气候产生了不利影响。
2. 气候变迁的历史回顾全球气候变迁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并且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期。
下面将回顾全球气候演变的历史。
H1 地球形成初期的气候地球的气候与其形成初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球刚刚形成时,气候极为恶劣,大气成分丰富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使得地球表面温度极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缓慢冷却,并逐渐形成了适宜生命存在的气候。
H1 冰川时代的到来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气候事件之一就是冰川时代的到来。
冰川时代指的是地球气候持续寒冷的时期,全球冰川扩张,陆地上覆盖了大量的冰川。
H2 冰川时期的影响冰川时期的到来对地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冰川融化后海平面的上升。
冰川融化时释放的水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地球表面的水位明显上升,淹没了许多低洼地区。
冰川时期的气候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被冰川覆盖,导致它们的灭绝。
同时,一些适应寒冷环境的物种得到了繁衍和扩张的机会。
中国气温变化规律
![中国气温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290ff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b.png)
中国气温变化规律
中国气温变化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话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气温数据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
其中,北方地区的升温速度更快,而南方地区的升温速度相对较慢。
其次,我们可以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的气温也受到了影响。
据国际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的气温比过去任何一个十年都要高。
除了这些宏观的变化趋势之外,中国的气温变化还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程度提高、森林覆盖率下降等都会对气温产生影响。
此外,自然灾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例如,大规模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都会对气温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气温变化规律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
虽然我们可以从历史数据和全球趋势来了解大致的变化趋势,但是具体的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个挑战。
气候变化造成的变化
![气候变化造成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3910bc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d.png)
气候变化造成的变化气候变化对地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不断上升,海平面不断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气候变化造成的变化。
一、全球气温上升全球气温上升是气候变化最显著的表现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0.8℃左右,其中大部分上升发生在过去40年。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等一系列问题。
二、海平面上升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水温度也随之上升,导致海水膨胀,从而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上升0.5-1.0米左右。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后退,沿海城市遭受洪水、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三、冰川退缩全球气温上升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冰川退缩。
冰川是地球上的淡水储存器,冰川的消失将导致水资源短缺。
同时,冰川退缩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影响到沿海城市的安全。
四、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
这些气候事件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还会影响到作物生长、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
五、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改变、物种迁移、物种灭绝等问题。
这些问题将导致生态系统平衡受到破坏,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气候变化对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全球气温上升到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https://img.taocdn.com/s3/m/812d679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c.png)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影响深远且广泛。
在其中,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无疑是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全球各地区都曾出现过海平面上升现象,且这种现象呈现不断加剧和加速的趋势。
气候变化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全球气温不断上升,海洋面积也不断扩大,海冰量不断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巨大的海洋潜力不断释放,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气温上升,全球海洋面积不断扩大,这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趋势是以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变化为主要特征。
据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气温自1900年以来已上升0.74度左右,预计到本世纪末将会上升2-4度。
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海冰量的不断减少,导致海洋含水量逐渐增加。
海洋自由液面随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样也是海平面上升设立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海洋自由液面增加时,海平面上升现象将是难以避免的。
这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大驱动力之一。
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地球的气温上升,全球冰川融化,从而导致海洋自由液面不断升高,海平面上升现象也相应加剧。
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全球的影响相当巨大。
随着气候变化趋势的加速,海平面上升现象日益严峻,这给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
一方面,海洋环境的变化不仅会导致全球浅海生态系统的断层,也有可能导致高潮、海水侵入和淹没沿海地区;另一方面,气候变化还会导致海洋环境的退化和海洋生态系统向不稳定或不可逆的状态转变。
针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问题,全球各国都在采取行动。
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通过减少碳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来减缓海平面上升现象。
同时,这些国家也向全球其他国家提供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总之,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化中最为严重和影响最为深远的问题之一。
全球气候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ea3c73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a.png)
全球气候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引言随着科技与工业的进步,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能源利用方式与生产模式的限制,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使地球的温度在近几十年内不断攀升,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1.大气成分及全球气候变化地球的大气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以及1%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氦气等)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这些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并将部分辐射反射回地球,是地球保持一定温度的重要原因。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等,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致使温室效应作用不断加强,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2.全球平均气温与气候变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表面气温不断上升,且上升速度不断加快。
根据气象数据,全球平均气温已升高约0.8℃,而未来数十年内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会带来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之间的热量分布变化,还会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时常发生。
比如,地球上的极端高温、干旱、洪涝、风暴等气候事件毁坏性地增强,如2019年全球多地爆发的大火、40度高温等。
这些现象都表示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威胁。
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森林覆盖区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能够引发全球气候变化,而森林对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森林覆盖面积正日渐减少。
森林的砍伐、剧烈的自然灾害,如极端高温、干旱、病虫害等都会对森林覆盖产生巨大影响。
2.生态平衡失衡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打乱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气候变暖会导致不同物种的栖息地不同程度的凸显出来。
同时,气候变化也威胁着野生动植物的存在,数以万计的珍稀动物与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3.水资源紧缺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枯竭以及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也威胁到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四、解决方案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类的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该采取有关措施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与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5638e1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9.png)
全球气候变化预测与应对措施气候变化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正在加速发生,预计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内,人类将面临更多更严重的气候灾害。
预测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海洋水位上升和冰川消融等现象。
根据国内外的气候预测模型和数据,未来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
首先,未来几十年内全球气温将继续升高。
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0.8摄氏度。
未来1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再上升1.1至6.4摄氏度之间。
中国气象局的预测也显示,未来50年内,中国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5至2.0摄氏度之间。
其次,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将增加。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由此引起的自然灾害也会不断增多。
未来几十年内,热浪、旱灾、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都将更为频繁。
同时,飓风、龙卷风、雷暴、冰雹和雪灾等极端灾害的发生可能更加严重与频繁。
最后,海洋水位也将不断上升。
据国际气象组织的研究显示,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大约3毫米。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至少20厘米,到下个世纪末则可能会高达数米。
应对措施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上升到全球社会共同应对的级别。
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应该尽早实施,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减轻其影响。
首先,加强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利用国际组织的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
同时,各国应根据其不同的经济和社会情况,制定符合自己国情的气候变化应对计划,共同完成气候协议中的目标。
其次,采取减排措施降低碳排放。
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能源消耗和工业化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大超过了自然排放。
因此,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直接方法之一。
例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交通、节能环保等减少碳排放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20世纪气候学理论研究的十项成就
![20世纪气候学理论研究的十项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e3d1bf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f.png)
20世纪气候学理论研究的十项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时期。
作为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气候学也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
本文将以气候学理论研究的十项成就为标题,简要介绍20世纪气候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首先,20世纪气候学理论研究的第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观测历史气候记录,研究人员发现20世纪以来有一系列气候变化现象,包括全球气温升高、季节异常变化和全球气温变异性加剧等现象,这表明20世纪出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实质性现象。
其次,20世纪气候学理论研究的第二个重要成果是,气候学家研究了气候变化的成因,发现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天然因素方面,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太阳活动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地球自转的运动和天文周期的改变等;在人为因素方面,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森林砍伐、化石燃料消耗、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和城市化等。
第三,20世纪气候学理论研究的第三项重要成果是,气候学家对全球气候模型的建立,以及实施全球气候模拟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模型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气候预测的准确性,即可以给出更加精准的气候变化情景。
第四,20世纪气候学理论研究的第四项重要成果是:气候学家对地球系统的研究,以及对地球系统演变规律的描述。
例如,气候学家研究气候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气象要素,如气压、温度、湿度、风等;地理要素,如地形、植被、陆地、海洋等;生物要素,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同时,还可以描述地球系统演变的一般规律,例如反弹和热量守恒等。
第五,20世纪气候学理论研究的第五项重要成果是:气候学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会对地球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出现更多次数等等。
第六,20世纪气候学理论研究的第六项重要成果是:气候学家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一个称为“全球变暖”的现象出现了,也就是指地球平均温度变得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气候变暖已成不争的事实气候如何变化,最重要的证据就是直接温度观测。
气温观测资料证明20世纪全球气候确实是变暖了。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温度已经上升了0.3摄氏度到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5厘米。
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组织全世界几百名著名专家撰写的科学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全球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全球地面气温上升了0.3~0.6℃。
许多专家预测,如果人类能源消费格局不发生根本变化,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
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近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将加速。
由于使气候变冷的二氧化硫排放将减量,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不采取减少措施,预计到2010年,全球变暖温度可升高1.4~5.8℃,较1995年预测的1~3.5℃高出40%,海平面将明显上升,较严重的干旱将影响农业和供水,森林和珊瑚系统将遭受更严重的破坏,热带和亚热带谷物减产,干旱地区洪涝灾害和传染性疾病增加。
不少国家的首脑对全球变暖十分关注,美国将重新修订清洁大气法。
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如不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世界每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损失将超过3000亿美元。
21世纪气候变化的频率和幅度可能将大大超过过去5000年中的变化,这种高频率的变化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如果各级政府不及时采取措施,其对人类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另有其他证据表明气候确实变暖:海洋温度: 据测量和估算,自1955年到1996年世界海洋的混合层有0.15℃的绝热增温。
大气温度:对流层及平流层低层的大气温度观测序列较短。
探空资料显示对流层低层自1958年以来有0.1℃/10a增温趋势。
而1979年以来的卫星微波探测则显示增温趋势为0.05℃/10a。
但是,1976~1999年全球地表气温的增温趋势为0.19℃/10a,可见对流层低层气温上升幅度不如地表面温度大。
而平流层温度则下降趋势明显,而且高度愈高温度下降幅度愈大。
钻孔温度:根据有关学者整理的616个钻孔温度剖面,200-1000m深的地下温度在20世纪上升了0.5℃。
大约80%钻孔的温度是上升的。
陆地雪盖:1966年以来的北半球年平均雪盖面积有减少趋势。
但是下降是不均匀的,在下降趋势上迭加有7~8a振荡。
前期下降明显,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约减少10%雪盖面积的减少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
这可能是气温上升的结果。
雪盖面积与积雪区气温的相关系数达到-0.60。
重建的雪盖序列表明最近10a春夏雪盖可能是20世纪的最低值。
但是北美冬季的雪盖可能有增加的趋势,前苏联雪盖也有类似的变化。
这可能反映由于气候变暖北半球中纬度冬季降水增加。
海冰:1973年以来卫星观测北极的海冰面积也有下降趋势。
同时有5-6年的振荡。
自1978年至今,北极海冰面积可能减少2.8%。
山岳冰川:冰川的前进后退是气候变化的良好指标。
冰川所在高度较高,一般那里缺少气温观测。
因此是研究气候变化的良好代用资料。
但是无论冰碛石还是过去的绘画、照片大多只反映了某个时期的冰川状况。
因此很少可能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序列。
不过对于研究气候变化趋势却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根据世界范围冰川资料,20世纪之前只有缓慢的后退,20世纪初后退加速,到20世纪末不少冰川后退了1-3km。
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映有10-70a的滞后,从冰川后退来判断,气候变暖的开始应不迟于19世纪中。
但是实际温度观测说明变暖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矛盾。
值得指出的是,近20-30年热带的冰川后退迅速。
有报告说近20年热带雪线上升约100m,大约相当温度上升0.5℃。
近150年记录表明,北半球湖泊和河流的结冰日期平均推迟了5.8天/100a,解冻日期提前6.5天/100a,因此无冰期增长。
此外,挪威、新西兰的一些冰川有前进趋势,可能是气候变暖近海地区降水增加所致。
从以上所列举的6个方面证据来看,20世纪气候变暖已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而且变暖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时间里是加速了。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增温约0.6℃。
其中有一半发生在最近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
(二)气候是否变暖尚有争议有一个叫Singor的学者对气候变暖的观点提出挑战。
他在1997年发表《热点与冷静的科学:全球变暖的未完争议》一文,并于1999年在EOS论坛上写了一篇文章《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仍有疑问》,认为目前气候并没有变暖。
这是因为:(l)他认为1880-1940年确实全球气温有所上升。
但是这是在所谓"小冰期"(即公元1550-1850年或者更宽一些1450-1900年)长期持续寒冷之后的回暖。
因此,属于自然气候变化,而非人类活动的影响;(2)无论根据什么人建立的全球平均气温序列,公元1940-1975年或者气温明显下降,或者在振荡中略有下降。
然而,这段时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恢复时期,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
显然这时期气温变化的特征与温室效应的加剧是背道而驰的。
他认为这只能说明,至少在这段时期,还有其它因素在主导着气温的变化,比如太阳活动及火山活动可能是候选因子。
但是,这种意见也需要进一步证实。
其主要困难在于太阳活动造成的太阳常数变化太弱,11年周期的振幅只有0.1%。
似乎很难用这种变化来解释巨大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
况且太阳常数究竟有多大的年代际变化还缺少直接证据。
强的火山爆发确实会使地面气温下降。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1992年、1993年欧亚大陆气温下降,这也影响到全球平均温度。
火山爆发后平流层温度上升也是一个间接的证据。
但是火山活动如何影响气温年代际变化既缺少观测事实的证据,也缺少模拟研究的证明。
笼统地讲,认为1920'到1940'S半球及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可能与这段时期火山活动的沉寂有关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但是。
这还需要严格的证明。
(3)1979年以后从近地面气温来看确实有变暖趋势,上升速率约0.1℃/10a,然而无论是卫星观测还是探空气球观测均表明这段时期气温无明显上升趋势,而同时陆地表面的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因此,很可能这段时间近地面气温的上升主要是热岛效应的结果。
综上所述,从Singor的观点来看:20世纪,特别是近20年气候是否变暖尚有争议。
早期的变暖则可能是自然变化,因此对温室效应加剧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论断基本持否定态度。
(三)气候浑沌论由于人类的人口将继续高速增长,按现在的增长率估算,40~50年后全球人口会翻一番,这种人口压力将迫使人们在易受自然侵害的"脆弱"之地建立城镇;而为解决增加人口的就业和消费,政府将竭力提高经济产量,这样势必会加速温室效应,而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工业和生活废物,这些废物都会损害地球的生态系统。
当这一切都成为现实时,气候的改变就在所难免了,而且这种改变也不可能如现在人们所设想的一样,只是逐渐地变为另外的一种类型然后稳定下来。
事实上最可能的改变就是气候将变得更为浑沌,现在很多气象学家和气候学家已认为气候系统是浑沌的,如果人们再继续干扰气候系统,它将变得更为浑沌。
但究竟浑沌到哪种程度;是哪一种类型的浑沌;这种浑沌能持续多久,没人能够回答。
根据浑沌理论,我们可以预期处于极端浑沌状态的气候系统会崩溃,或者转向另一种新类型--这种类型是否适合于人类社会不得而知。
最近几年的气候灾难,显示了气候行为的这样一种可能:气候类型属"正常",但气候灾害频频不断,而且突然而来,出人意料。
也许因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会使我们狂热追求经济产量增长的头脑冷静下来,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人们对"连续性"丧失信念,这必将阻碍政府梦寐以求的经济增长,甚至引发整个市场经济系统的崩溃。
另外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
今后会有一段时间(10年或20年)地球气候系统处于振荡式浑沌状态。
这种振荡式浑沌气候对植物特别不利。
因为气候太冷、太热、太干、太湿都会损害植物。
而且整个动物界都必须依靠植物为食而生存。
所以那时全球农产品将大量减少,家畜和野生动物大量死亡,人类将处于饥馑之中,可以预计几年的振荡式浑沌气候将导致地球上数亿人的死亡。
那么,浑沌后,地球上的生物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从地理和化石记录上得知: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曾经有过比浑沌更剧变的气候系统。
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得到有关剧变后生态系统如何恢复、多久才得以恢复的记录,这样,对于浑沌后气候系统如何恢复,我们现在只能猜测其过程。
比方说,我们可以猜测:在气候系统浑沌后,人类意识到了自身对地球生态系统日益增加的压力是造成这一灾难的罪魁祸首,于是人类极大地改变了自身的行为:交通量和工业产量急剧下降。
减少了CO2和其它导致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这样就能让气候逐渐恢复其正常的平衡;同时数亿人的死亡也减缓了向自然界的索取,再加上普遍实施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也使生态圈减轻了消化废物的压力。
这样,一旦气候振荡有所缓减,植物系统开始复原,就能重建气候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人类对浑沌的反应将有多种。
经历了一次浑沌的气候,人类在思维方式、信仰和行为上都受了极大的刺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将被迫抛弃那些过时陈旧的信仰(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
例如,人们将不再相信人类能成功地控制和主宰自然,也将抛弃那种认为勿需限制人口数量和经济产量的观念,人类将深刻地意识到:人类的命运是与这个星球的生态系统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二、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的经济系统产生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同时也包括负面效应。
但目前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适应气候变化会花费不小的代价。
(一)不利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作为当今世界重大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愈来愈引起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和关注。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主席布朗特兰说,"气候变暖对人类而言,将是一次仅次于核战争的灾害"。
科学家们认为,气候变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几大挑战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给全球生态环境和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1900年以来,全球变暖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上升10-20厘米。
这将会严重影响珊瑚礁、珊瑚岛、礁岛、盐沼以及红树林等海岸带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资源,进而影响海岸带环境和经济)、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减少)、河(湖)冰迟冻与早融、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中高纬度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