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文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浅谈中西诗的异同---从莱辛“诗与画的区别”与朱光潜的《诗论》
课程名称西方古典文论__________
学号201312081189
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成绩
任课教师刘永杰______
2014年6 月25日
浅谈中西诗的异同
---从莱辛“诗与画的区别”与朱光潜的《诗论》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的文明,虽有因时事而异的特点,但是从大体比较来看,既
然同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必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相似性。中西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几次明显的交汇处。作为文学和文艺的经典代表,诗和画也是东西比较关注的研究方面。
本篇论文从西方古典文论的一个代表人物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和中国美学大家朱光潜《诗论》中的一些观点展开讨论。其中《诗论》中很多内容都是涉及到中西诗画之比较,包括对莱辛的观点提出的赞赏和批评补充。
本篇论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介绍了莱辛提出的诗画异质说的内容及背景,同时也介绍了朱光潜及其著作《诗论》。接下来第二部分就莱辛与朱光潜关于诗画异质说观点的异同展开讨论,并由此来对比东西诗画的异同。关键词:莱辛;朱光潜;诗论;诗话异质说
1.莱辛“诗画异质说”与朱光潜《诗论》概述
莱辛在《拉奥孔》中,从拉奥孔雕像入手,通过对诗与画的艺术规律的比较论证,批评了温克尔曼主张“诗画同一”和崇尚“单纯静穆”的古典主义文艺观的片面性,把人的动作和行动提到了首位,确立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阐释了市民阶级的理想形象,反映了启蒙运动积极变革的时代精神。莱辛认为诗与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希腊的造型艺术以美为最高法律,而诗则可以表现丑。诗不像造型艺术那样直接通过感性形象诉诸视觉,而是描绘动作的过程。第二:诗与画在塑造形象的方式上有很大区别。莱辛认为,绘画、雕像等造型艺术是空间艺术,而诗是时间艺术。关于诗与画区别的第三点,莱辛认为造型艺术是空间的艺术,只能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瞬间,而诗的表现则完全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在时间上自由的表达发展的历程。“造型艺术是通过物体来暗示物体”,在事物的静态形式中体现出动态,以有限的富于孕育性时刻,显示出无限而深刻的意蕴。通过这一顷刻,我们可以想象前后发生的事,使绘画更具体更生动。如果绘画描绘的是最顶点的情景,“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不能朝更远的地方去看,想象就被困住了翅膀” 1,因此画家应该选择顶点钱的一个顷
1朱志荣:《西方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9页
刻。莱辛认为,“最能产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了。我们愈看下去,就一定在在它里面愈能想出更多的东西来”2。
纵观中西文化交流史,曾经出现过无数次的东西大融合。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尤其是中西诗学的比较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朱光潜。基于自身的留学经验,再加上中国传统诗学的影响,自觉地进行中西文化贯通是他完成著作《诗论》的前提和基础。在书中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释晦涩难懂的哲理。这一著作打破了“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的格局,极具科学精神和方法,而浅显易懂,成为中国第一部完整具有开拓意义的诗学专著。《诗论》的研究方法是“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3。在双向的阐释中获得更大的中西融合的可能《诗论》全书共由十三章构成,分别论述了诗的起源、诗与谐隐、诗的情趣与意象、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宇的关系、诗与散文、诗与音乐、诗与绘画等各个方面论述了诗的性质、创作和形式问题,贯通古今中西。在全书中,最能突出体现朱光潜“以中格西”比较批评的例子就是他在第七章中对莱辛的诗画异质说的阐释与发展。
本篇论文接下来就莱辛与朱光潜关于诗画异质说观点的同异展开讨论,并由此来对比东西诗画的异同。
2.“诗画异质”之同
对于诗与画的界限的讨论,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摩尼德斯就曾经说过:“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而诗是一种有声的画”。这句话既谈到了诗与画的联系,也谈到了诗与画的区别。古罗马时代的贺拉斯,在《诗艺》中也曾说到“诗如此,画依然”。到17、18世纪,诗画同一成了流行的信条,人们在诗中追求诗中画意,画中诗意。温克尔曼也持诗画同一的观点,并认为希腊神话中的拉奥孔之所以不哀号,是要表现希腊神话最高的理想“静穆”。
而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类似的观点。苏东坡称赞王摩诘的诗时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不论西方还是东方,诗画同质都是诗学一个普遍的现象。可是莱辛却提出了丰富的例证说明诗画并不同质。拉奥孔的雕像具有希腊艺术特有的恬静与肃穆,而希腊人在诗中却极尽表现拉奥孔的苦痛,由此莱辛认为,画只适宜于描写静态的事物,因为静物各个部分2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8-19页
3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三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版,第331页
同时并存于空间中,而画所表现的各个部分也是如此,观赏者可以把一幅画尽收眼底,所以画只能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来画。而诗只适合叙述动作,动作在时间轴上是先后相承续的,是一条延绵的直线,诗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时间点作为开始,而画只能表现某一时间上的某一点。“本来在空间中相并立的符号只宜于表现全体或部分在空中相并立的事物,本来在时间上相承续的符号,只宜于表现表现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4。诗与画的媒介不同,各自有各自的特点,画宜描写静物,诗宜叙述动作的原则是基本的。对于莱辛的诗画异质说,朱光潜也给予高度的赞许。
朱光潜举例说近代画家傅心以贾岛“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为题作画,画上十几幅,终于止画出一些‘潭底影’和‘树边身’。而诗中‘独行’的‘独’和‘数息’的‘数’意味却终无法传出。这是莱辛的画不易于叙述动作的很好力证。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诗人叙写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它“荒草萎萎,十分幽寂”,但诗人认为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诗中诗人把情与具有象征性的意象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踌躇和些许遗憾。“路”是此诗最重要的一个意象,既是具体的道路,也具有人生道路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未选择的道路眷恋与遐想,向我们昭示了人生无限丰富的可能性,以及只能走一条路的遗憾。而不同的读者对“路”的解读也是形色各异。这种文字留给读者的无限遐想和揣测,是一幅简单的画中表达不出来的。
3.“诗画异质”之异
3.1中西画之比较
朱光潜在肯定莱辛诗画异质说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批评。首先指出莱辛“根本没有摆脱西方两千余年的‘艺术即模仿’这个老观念。莱辛认为诗只宜于叙述动作,却忽略诗的抒情和写景,他的模仿观“似乎是一种很粗浅的写实主义”。他还批评莱辛以为“作者与读者对于目前形象只能一味被动地接收,不加以创造和综合。这是他的基本错误”。莱辛的观点很明显忽略了读者和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莱辛以为画是模仿自然,画的美来自自然美,而中国人则谓“古画画意不画物”,“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莱辛认为画表现时间上的一顷刻,势必静4张隆溪:《比较文学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