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卫星组网设计

合集下载

一种低轨道卫星网络的路由算法

一种低轨道卫星网络的路由算法

摘要 :本 文针 对 LO极轨道 卫 星 网络 ,提 出一种基 于 I E P的分布 式路 由算法 。首 先 ,此基 础上 设计 了路 由算法 , 在 最后通 过仿 真说 明算 法在 低
的计 算 、存储 开销 下 ,实现 了快速 、有 效 、准 确 的路 由 。
( co l f lc o is n fr t nE gn eig ehn nvri Sh o o Ee t nc di omai n ier ,B ia g iesy,B On 1 0 9 ,C i ) r a n o n u t e ig 0 1 1 hn a
Absr c : t a t
第 二届全 国通信 新理 论与 新技 术学 术大 会会 议论 文集
P o e d n so W 2 0 rc e ig f CT 08

种低轨道 卫星 网络 的路 由算法
王福祥 张军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电子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 北 京 10 9 ) 0 11
r u i n a l o tngi owe pe i fc mp t to n t r ge rs ndng o o u ai n a d so a . Ke r : Sae lt e wor y wo ds t lien t ks 、 Rou i l rt m 、 LEO t ng ago i h
I hi p r n t spa e ,we p e e iti u e o tn l rt m ,whih i pp i a l o a r s nta d srb t d r u i g ago i h c s a lc b e t n
LEO ae l e I ewo k . e pr blm ft h re tp t t e wo s t li s i ic s d; s t li P n t r s Th o e o t he s o ts a h bewe n t ae l e s d s us e t Th n t e r u i l o i e , h o tng a g rt hm sde i e Atl s, h e f r a e o l o i i sgn d. a t t ep ro m nc fa g rt hm se l t dt r u h i vauae h o g

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

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

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目录一、摘要 (2)二、内容概括 (2)三、双模通信终端技术原理 (3)1. 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 (5)2. 双模通信终端技术概念 (6)四、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 (7)1. 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现状 (9)2. 低轨卫星互联网的优势与挑战 (10)五、双模通信终端技术 (11)1. 双模通信终端技术原理 (12)2. 双模通信终端技术分类 (14)六、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设计 (15)1. 硬件设计 (16)a. 天线设计 (17)b. 信号处理模块 (18)c. 电源管理模块 (20)2. 软件设计 (21)a. 系统软件 (21)b. 应用软件 (23)c. 数据传输协议 (24)七、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实现 (26)1. 系统硬件选型与集成 (27)2. 系统软件开发与调试 (28)3. 系统测试与验证 (28)八、结论与展望 (30)1. 双模通信终端技术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30)2.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32)一、摘要本文档重点探讨了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低轨卫星互联网以其高速度、广覆盖、低延迟的特点在现代通信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双模通信终端技术作为实现陆基与卫星网络无缝连接的关键,整合地面通信网络与传统卫星通信网络的优势,显著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双模通信终端技术的概念、设计原理、技术难点以及实现方式,同时探讨了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通信、应急通信以及全球互联网连接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围绕“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涵盖了该技术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

在背景方面,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的需求持续提升。

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

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

卫星通信接入的解决方案引言概述卫星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和广域覆盖,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电力、石油等领域。

然而,卫星通信接入存在一些挑战,如高成本、高延迟和复杂的技术要求。

因此,为了提高卫星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解决方案。

一、卫星通信接入解决方案1.1 低轨卫星通信接入低轨卫星通信接入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的延迟,并且可以通过增加卫星数量来提高通信容量。

此外,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还可以提供更低的成本,因为低轨卫星的制造和发射成本相对较低。

1.2 高通量卫星通信接入高通量卫星通信接入是另一种解决方案。

高通量卫星利用多波束技术和高频段传输数据,可以提供更高的通信容量和更低的延迟。

此外,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还具有更好的覆盖范围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提供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1.3 卫星与地面站的集成卫星与地面站的集成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通过将卫星和地面站进行紧密的集成,可以实现更高效的通信管理和资源分配。

集成后的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地区的通信需求,并提供更灵活的服务。

此外,卫星与地面站的集成还可以降低通信成本,并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卫星通信接入的优势2.1 广域覆盖卫星通信接入可以实现广域覆盖,可以满足远距离通信需求。

无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卫星通信都可以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

2.2 灵活性卫星通信接入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无论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临时通信还是长期通信需求,卫星通信都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卫星通信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容量扩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2.3 可靠性卫星通信接入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卫星通信系统可以通过冗余设计和自动切换机制来保证通信的连续性。

即使在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卫星通信系统也可以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

三、卫星通信接入的应用领域3.1 军事领域卫星通信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军事通信需要满足远距离通信和机动性的要求,卫星通信可以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并且可以在战场环境中快速部署。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网络设计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网络设计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网络设计徐超男;张勇;郭达;李海昊【摘要】Considering the communication demand of"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e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structure based on"Fu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is proposed, and this structure, via the research of existing mature DVB, CCSDS, 3GPP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could be easily achieved. And meanwhile the network elements and corresponding functions of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heir designs, are described. The system is of both the superiority of high data transmission rate for L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advantage of seamless coverage for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reover,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lower time delay than traditional medium and high orbi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As a basic system, Fu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meet the basic operation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 more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service for users in an even wider area.%在"一带一路"、"十三五"对天空地一体化的通信需求下,通过对现有较成熟的DVB、CCSDS、3GPP通信标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福星通信系统"的简单可实现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网络结构,且设计介绍了该网络架构中的网元及相应功能.该系统既具有LTE通信网数据传输速率高的优势,也具有LEO卫星通信系统无缝覆盖的优点,且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较传统中高轨卫星通信系统有较低时延.福星通信系统作为一种可达到基本运营要求的基本型系统,能够在更为广阔的区域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数据传输服务.【期刊名称】《通信技术》【年(卷),期】2017(050)009【总页数】6页(P1942-1947)【关键词】低轨卫星;LTE;网络结构;网元【作者】徐超男;张勇;郭达;李海昊【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天地互联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6;北京邮电大学天地互联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6;北京邮电大学天地互联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6;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北京 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7Abstract:Considering the communication dema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e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structure based on “Fu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is proposed, and this structure, via the research of existing mature DVB, CCSDS, 3GPP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could be easily achieved. And meanwhile the network elements and corresponding functions of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heir designs, are described. The system is of both the superiority of high data transmission rate for L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advantage of seamless coverage for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reover,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lower time delay than traditional medium and high orbit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As a basic system,Fu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meet the basic operation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 more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service for users in an even wider area.Key words:LEO satellite; LTE; network structure; network element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在经济社会运行和百姓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低轨卫星 毕业设计

低轨卫星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主题: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国家安全、紧急救援、互联网、远程教学、卫星电视广播以及个人移动通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一代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特别是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因其覆盖范围广、传输时延短、系统容量大、功耗低等优点,成为当前卫星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研究内容本毕业设计将主要研究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多普勒频移补偿、卫星轨道设计和星座设计等。

1.无线资源管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涉及到频率分配、功率控制、信道分配等多个方面。

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是本设计的重点研究内容。

2.多普勒频移补偿:低轨卫星由于其高速移动特性,会导致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效应。

为了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必须对多普勒频移进行有效的补偿。

本设计将研究多普勒频移的原理,并提出有效的补偿算法。

3.卫星轨道设计和星座设计: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与其轨道设计和星座设计密切相关。

本设计将研究如何优化轨道设计和星座设计,以提高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传输效率。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预期能够提出一套完整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包括无线资源管理方案、多普勒频移补偿算法、卫星轨道和星座设计方案等。

这套方案将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四、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毕业设计将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航天器的低轨道卫星网络接入

航天器的低轨道卫星网络接入
维普资讯
20 0 7年 4月
中 国 空 间 科 学 技 术
CH I NESE PACE CI S S EN CE A ND TECH NOLOGY
2 3

2 期
航 天器 的低 轨 道 卫 星 网络 接 人
袁 江 王 宇 。 孟 新
求 ,对 路 由要求 比较 高 。Iiim、Glb ltr 为 L O卫 星移 动 通信 系统 的典 型代 表 ,已经 解 决 r u d o asa 作 E
了地 面节点 接入 卫星 网络 系统 的 问题 ,但 是没 有考 虑航 天 器接入 卫 星 网络系 统 的情 况 。 由于 L O卫 星 网络研究 还处 在初 级 阶段 ,因此 国 内外 文 献 中缺 少 对这 个 课题 的论 述 。对 于 卫 E 星数据 的传 输 ,国 内最常用 的方 法是 建立 TD S,而且 多 采用 GE 卫 星 作为 TD S RS O R S的平 台 。虽 然 有文 献E 3 2 讨论 了低 轨道 TD S R S系统 的可 能 性 ,但 是 仅讨 论 了 T RS D S系统 对 航 天器 覆 盖情 况 , 没 有讨论 接 入方 法 。由于 不能 确定未 来 的卫星 网络 采用 何种 星座 结构 ,因此航 天器 的接 入需要 独立 于 具体 的星 座结 构 。
航天 器 到航天 器之 间 的数据 交流 。
随着空 间技术 的发 展 ,航天 器不 仅需 要 将数 据传 输 到地 面 ,而且 需要 与其 他航 天器 协 同 。卫 星 网络 的研 究有 助于 提高 航天 器之 间的信息 共 享能力 。 按 轨道 高度 分 ,卫 星 网络 主要 有 高 轨道 ( E 、中 轨道 ( O) G O) ME 和低 轨道 ( E 三 类 r 。理 论 L O) 3 ]

关于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在电网的应用与展望

关于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在电网的应用与展望

关于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在电网的应用与展望摘要:低轨卫星通信是在现代化科学技术支持下发展而来的通信方案,在应用中主要是利用卫星链路完成信息传递,可以在移动公网无法触及的区域构建全覆盖的电力信息采集网络,对通信盲区实现电网通讯,助力电力数据的高效采集。

由此可见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电力通信技术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拓展了电力业务范围,在海上作业、偏远山区电站信息采集、远距离输电线路运维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成为应急抢险通信的主要方式。

本文主要就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在电网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包含卫星便携终端接入技术、星座设计和星际链路技术、切换管理技术、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的终端设备研究等,从而进一步拓展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在电网系统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电网应用展望当前国内外加大了低轨卫星通信传输技术研究开发力度。

利用若干颗低轨通信卫星与地面网络的融合组网,能够形成大规模的星座网络,实现实时的信息处理和传输,从而为用户终端提供全覆盖的通信服务。

由于电力光网络无法对偏远地区、站点、杆塔完全覆盖问题,利用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对自建光纤网络、运营商公网通道租用形成良好的补充,为偏远地区信息上送通道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将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于电网应急通信,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一、低轨卫星通信概述低轨卫星通信主要是利用低轨卫星作为中继站,对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进行无线电波传输,以便达到通信目的。

利用该模式可以实现两点、多点之间的通信,并具备实时数据采集、通信等服务功能。

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包含卫星星座、关口地面站、系统控制中心、网络控制中心、用户单元等部分构成。

低轨卫星通信特点表现在:时延较短,而且由于低轨卫星与地球距离不远,通信系统中的链路传播损耗较低,实时性好;信号接收便捷化,对用户终端要求不高,可以绕过地面接收系统与用户手持终端直接通信;冗余组网,小卫星发射成本低,可以灵活性发射,抗毁能力强;在运行过程费用较低,可以高频率使用,而且数据宽带较大,用户使用费用低。

低轨卫星网络部署

低轨卫星网络部署
1.设计低轨卫星网络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 检测与防御系统、数据加密等。 2.明确各个防护组件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 机制。 3.分析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确保低轨卫星 网络的稳定运行。
网络安全与防护
▪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1.制定低轨卫星网络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和义务。 2.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便快速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 3.加强对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低轨卫星网络部署
频谱管理与干扰协调
频谱管理与干扰协调
▪ 频谱管理的重要性
1.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规划和分配,以确保各种无线 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相互干扰。 2.频谱管理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和标准,以确保 全球范围内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3.高效的频谱管理可以提高无线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升网 络的整体质量。
测试与性能评估
▪ 安全性与可靠性测试
1.对加密传输和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进行测试。 2.评估网络的可靠性,确保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稳定运行。 3.根据测试结果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 用户体验评估
1.收集用户反馈,评估网络性能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2.分析用户体验数据,找出可能的问题和改进点。 3.根据用户体验评估结果优化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 以上测试与性能评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 地面控制系统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面控制系统将不断向智能化、自动 化方向发展。 2.未来地面控制系统将更加注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 术的融合,提高卫星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上是一个关于地面控制系统设计的施工方案PPT《低轨卫星 网络部署》中的章节内容,供您参考。

一种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组网结构及星间通信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组网结构及星间通信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组网结构及星间通信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雷继兆,李梦男,彭维峰,陶利民
申请号:CN202010514117.7
申请日:20200608
公开号:CN111786716A
公开日:
2020101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出了提供一种低轨通信卫星星座组网结构及星间通信方法。

组网结构包括沿经线分布的至少一个A轨道面和至少一个B轨道面,A轨道面与B轨道面交替设置;A轨道面设有至少两个A 型卫星;B轨道面设有至少两个B型卫星;全部或部分A/B型卫星可通过左部通信链路和右部通信链路分别与相邻轨道面中相邻的B/A型卫星的右部通信链路和左部通信链路连接通信;A型卫星左部和右部通信链路的发射频率均为第一频率,接收频率均为第二频率;B型卫星左部和右部通信链路的发射频率均为第二频率,接收频率均为第一频率。

能同时解决极区邻近轨道面卫星的发射信号相互干扰问题,以及极区卫星相位切换微波链路断链问题,保证通信链路的全天候可靠传输。

申请人: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地址: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两江大道61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低轨星座网络的空天地一体化无线光通信资源调度方法

低轨星座网络的空天地一体化无线光通信资源调度方法

doi:10.3969/j.issn.1003-3106.2024.05.030引用格式:肖云杰,陈毅龙,李楠.低轨星座网络的空天地一体化无线光通信资源调度方法[J].无线电工程,2024,54(5):1328-1334.[XIAOYunjie,CHENYilong,LINan.ResourceSchedulingMethodofIntegratedAir Space GroundWirelessOpticalCommunicationforLow orbitConstellationNetwork[J].RadioEngineering,2024,54(5):1328-1334.]低轨星座网络的空天地一体化无线光通信资源调度方法肖云杰1,陈毅龙2,李 楠1(1.国网上海信通公司,上海200072;2.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200122)摘 要:研究基于低轨星座网络的空天地一体化无线光通信资源动态调度方法,高效精准分配其通信资源,保障资源利用率与通信效率。

结合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SDN),设计空天地一体化无线光通信网络,构建包含数据转发平面与控制平面的低轨星座网络,通过转发平面传输通信业务,由控制平面结合遗传-粒子群算法,动态调度空天地一体化无线光通信网络的通信资源。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无线光通信网络资源的动态调度,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高、通信时延较低,调度效果显著,可为网络的整体通信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低轨星座网络;空天地一体化;无线光通信;资源动态调度;软件定义网络;粒子群算法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3-3106(2024)05-1328-07ResourceSchedulingMethodofIntegratedAir Space GroundWirelessOpticalCommunicationforLow orbitConstellationNetworkXIAOYunjie1,CHENYilong2,LINan1(1.Information&CommunicationCompany,SMEPC,Shanghai200072,China;2.ShanghaiMunicipalElectricPowerCompany,Shanghai200122,China)Abstract:Thedynamicschedulingmethodofair space groundintegratedwirelessopticalcommunicationresourcesbasedonloworbitconstellationnetworkisstudiedtoefficientlyandaccuratelyallocateitscommunicationresourcestoensureresourceutilizationandcommunicationefficiency.IncombinationwithSoftwareDefinedNetwork(SDN),anintegratedair space groundwirelessopticalcommunicationnetworkisdesigned,andalow orbitconstellationnetworkincludingdataforwardingplaneandcontrolplaneisconstructed.Communicationservicesaretransmittedthroughtheforwardingplane,andthecommunicationresourcesoftheintegratedair space groundwirelessopticalcommunicationnetworkaredynamicallyscheduledbythecontrolplanecombinedwiththegeneticparticleswarmalgorithm.Theresultsshowthattheproposedmethodcanrealizedynamicschedulingoftheresourcesoftheair space groundintegratedwirelessopticalcommunicationnetwork,withhighcomprehensiveutilizationrateofresources,lowcommunicationdelay,andgoodschedulingeffect,whichensurestheimprovementofoverallcommunicationqualityofthenetwork.Keywords:low orbitconstellationnetwork;air space groundintegration;wirelessopticalcommunication;resourcedynamicscheduling;SDN;particleswarmalgorithm收稿日期:2023-07-250 引言空天地一体化无线光通信网络具有较为复杂的拓扑结构,且其网络规模通常较为庞大,导致其通信过程中发生局部传输路径通信业务堵塞或者过载等问题的可能性较高,容易因此出现其余部分传输路径资源未利用的情况,造成整体通信资源的利用率低、通信质量下降等问题[1]。

一种适合低轨卫星通信的宽带传输技术

一种适合低轨卫星通信的宽带传输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893x.2021.04.004引用格式:熊韬,廖世文.一种适合低轨卫星通信的宽带传输技术[J].电讯技术,2021,61(4):409-413.[XIONG Tao,LIAO Shiwen.A broadb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J].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2021,61(4):409-413.]一种适合低轨卫星通信的宽带传输技术∗熊㊀韬∗∗,廖世文(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663)摘㊀要:针对低轨卫星通信过程中功率受限的约束以及宽带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研究了一种宽带传输技术㊂首先,分析了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宽带传输能力以及低峰均比特性;其次,进行了低轨卫星运动场景下的多普勒频移及采样偏差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低轨宽带通信的帧结构㊂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抗低轨场景下的多普勒残留频偏且能完成高速率的传输任务㊂关键词:低轨卫星通信;宽带传输;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微信扫描二维码听独家语音释文与作者在线交流享本刊专属服务中图分类号:TN927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893X(2021)04-0409-05A Broadb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XIONG Tao,LIAO Shiwen(Guangzhou Haig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Group Co.,Ltd.,Guangzhou510663,China) Abstract:To deal with power constraint and increasing broadband service requirement,this paper proposes a broadband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low Earth orbit(LEO)satellite communications.Firstly,the ability for broadband transmission and low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of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spectru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echnology(DFT-s-OFDM)are analyzed.Sec-ondly,Doppler shift and sampling bias are deduced in the LEO scenario,then a physical frame is design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y can complete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task when most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has been removed.Key words: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broadband transmission;DFT-s-OFDM0㊀引㊀言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凭借其运行轨道低㊁传输时延短㊁覆盖范围广及组网灵活等优势,可以在任意时间㊁任意地点和用户对接,让全球的用户享受全方位的通信服务[1]㊂正是由于上述优点,20世纪90年代末,以铱星系统为代表的低轨卫星通信迎来了发展热潮㊂但是限于当时卫星的制造㊁发射和运营成本高昂,同时地面基站的快速㊁低成本建设使得绝大多数场景对低轨通信的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因此在21世纪初低轨卫星通信遇到了发展瓶颈㊂近年来,随着低轨卫星通信成本的显著下降,以及地面高带宽㊁低时延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逐步商㊃904㊃第61卷第4期2021年4月电讯技术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Vol.61,No.4 April,2021∗∗∗收稿日期:2020-05-20;修回日期:2020-09-01通信作者:beartao08@业化,一个以地面5G 为基础㊁低轨宽带通信为重要支撑的空地一体化通信的研究正在成为行业热点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技术由于其宽带传输性能卓越而被5G 所采纳,但是由于卫星通信场景中发射功率受限的问题很突出,直接使用OFDM 体制会造成发射信号的峰均比过高,使得功率受限的低轨宽带通信系统很容易进入功放非线性区域,从而导致严重的带内非线性失真㊂而与OFDM 体制具有良好兼容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Spectru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DFT -s -OFDM)体制在能传输高速率数据的同时具有低峰均比特性,因此可作为较为理想的低轨宽带的传输体制㊂1㊀DFT -s -OFDM 体制OFDM 的调制过程可以使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方法来实现:x (k )=1NðN -1i =0X i e j2πik /N =N IFFT(X i )㊂(1)式中:X i 为OFDM 调制之前的符号,N 为IFFT 的个数㊂DFT -s -OFDM 技术是在OFDM 的IFFT 调制之前对信号使用DFT 获得频域信号,然后插入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信号再通过IFFT 转换为时域信息,因此DFT -s -OFDM 本质上也是一种宽带技术㊂图1所示为DFT -s-OFDM 发送流程㊂图1㊀DFT -s -OFDM 发送流程由于DFT -s -OFDM 通过一个傅里叶和反傅里叶变换对,IFFT 变换后的输出为输入符号的加权叠加,使得DFT -s -OFDM 传输体制具有单载波独有的低峰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特性,此特性正好可以应对卫星通信过程中发射功率受限的场景约束㊂DFT -s -OFDM 体制的低PAPR 性决定了其在卫星通信的宽带业务上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㊂图2是16正交幅度调制方式(16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16QAM)下DFT -s -OFDM 与OFDM 的信号能量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分布图及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Distribution Function,CDF)分布图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DFT -s -OFDM 的峰均比值明显小于OFDM 的峰均比值㊂在CDF 图中,若以信号能量分布小于10-6为标准比较DFT -s -OFDM 和OFDM 的峰均比,可以看出信号能量分布为10-6时,DFT -s -OFDM 对应的峰均比值为2.73dB,而OFDMA 对应的峰均比值为3.73dB㊂因此,OFDM 的PAPR 比DFT -s -OFDM 的PAPR 高2.7dB,这说明DFT -s -OFDM 相比OFDM 具有更低的PAPR㊂(a)PDF 分布图(b)CDF 分布图图2㊀16QAM 信号能量PDF 及CDF 分布图仿真2㊀低轨卫星与接收机相对运动对宽带波形产生的影响㊀㊀宽带信号的波形结构会随着低轨卫星和接收机之间距离的变化出现两个维度的影响:一个是相对㊃014㊃ 电讯技术㊀㊀㊀㊀2021年运动产生的多普勒频移,另一个是DFT 块的采样偏差㊂如图3所示,假设卫星所在轨道与地球质心的距离为R e ,接收机与通信卫星之间的距离为R p ,地球的半径为R 0,卫星速度是v s ,载波频率为f s ,信号带宽为f d㊂图3㊀多普勒偏移示意图接收机位于P 点,通信卫星位于S 点,两点相对于地心的夹角为α,α=v s t R e㊂(2)因此,接收机与通信卫星之间的距离为R p =R 20+R 2e -2R 0R e cos α㊂(3)由R psin α=R 0sin β(4)得到β=arcsin(sin αR 0/R p )㊂(5)因而,电磁波到达方向与卫星移动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π2-β㊂(6)可知,多普勒频偏为Δf =v s cf s cos θ㊂(7)式中:f s 为载波频率,卫星速度是v s ,c 为光速㊂所以多普勒频移的变化率为αd =Δf t +Δt -Δf tΔt㊂(8)接收机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为ρt =(R e cos α-R 0)2+(R e sin α)2㊂(9)接收机和通信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率为Δρt =ρt +Δt -ρtΔt㊂(10)同时,在接收机收到DFT -s -OFDM 信号时,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距离变化会产生一定的采样偏差,所以每个DFT 块的最大采样偏差为τ=Δρtc ϕγ㊂(11)式中:ϕ=1/f d 为每个码片所占用的时间,γ=f d /n 0为一个DFT 信号所占用的码片长度㊂对上述推导进行数值仿真㊂仿真过程中,假定低轨卫星的运行速度为7.28km /s,仿真中用时间代替卫星的实际位置,讨论频偏㊁频偏变化率㊁每个DFT 块的最大采样偏差与卫星位置之间的相关变化曲线㊂如图4所示,低轨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频偏最高接近400kHz,这么大的多普勒频偏通过频偏估计算法来补偿是不现实的,即信号在接收前需要进行预补偿㊂目前成熟的预补偿方式是通过卫星星历推算卫星的位置及接收机的位置信息推算大致的多普勒偏㊂这其中运算最复杂的是星历解算,一般的做法是通过卫星广播或者是网络定时(通常一天更新一次)传递参数给低轨终端或者低轨信关站并由其自行解算㊂目前国内 北斗 导航终端模块普遍采用这种方式且实时性都很好,并不十分耗资源㊂这种方式可以把多普勒频偏残差降至10kHz以下㊂图4㊀多普勒频偏随卫星位置变化的曲线图5的仿真结果表明,在设定足够长的时间(如图中7.5min)下一个OFDM 块会偏差0.02个码片,因此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长度设计上必须大于该值㊂㊃114㊃第61卷熊韬,廖世文:一种适合低轨卫星通信的宽带传输技术第4期图5㊀每个DFT 块最大采样偏差变化曲线3㊀低轨宽带传输波形设计根据卫星信道的快速时变特性,低轨宽带信号可由同步信道和数据信道组成㊂同步信道用于卫星信号的快速捕获和失步后的快速同步;数据信道不仅用于数传,同时维护信道的同步和快速跟踪㊂这里数据信道代表一个数据时隙,每个时隙由4个DFT -s -OFDM 块组成㊂每个同步信道后跟随3个数据时隙,如图6所示㊂图6㊀低轨物理帧结构图由于接收到的信号存在多普勒频偏残差,数据信道的数据子载波映射的过程中需要插入导频㊂图7给出了在发送端插入导频的示意图㊂图7㊀导频插入示意图为应对不同传输速率的需求,本文设计了多档速率波形,具体参数见表1㊂表1㊀各档速率参数波形子载波带宽/kHz 总带宽/MHz 调制方式编码方式CP 长度/μs符号长度/μs 用户速率/(Mb㊃s -1)波形1200234QPSK Turbo 码0.156255.0265波形220023416APSK Turbo 码0.156255.0397波形320023416APSK Turbo 码0.156255.0596㊀㊀各档波形的仿真性能如图8所示,表明各档波形在多普勒频偏小于等于10kHz 的情况下均有较好的表现性能,低速率档下波形的抗频偏能力更强㊂由上一节的分析可知,低轨卫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可以产生近400kHz 的频偏,但是通过星历补偿大部分频偏后,残留频偏值是小于10kHz 的,而上述仿真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各档波形在频偏10kHz 时的解调性能下降1dB 左右,对实际使用影响不大㊂(a )波形1(b)波形2(c)波形3图8㊀各档波形的误比特率图4㊀结㊀论本文研究了低轨场景下的宽带传输方法㊂该方法利用DFT -s -OFDM 体制所设计的传输波形可以使得传输带宽优于200MHz,并且通过不同的调制编码组合实现265Mb /s㊁400Mb /s 和600Mb /s 的㊃214㊃ 电讯技术㊀㊀㊀㊀2021年多档传输速率,仿真结果表明在利用星历及接收机位置信息去除大部分多普勒频偏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㊂参考文献:[1]㊀关庆阳.低轨宽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OFDM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2]㊀张力.通信之美[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3]㊀张洪太,王敏,崔万照.卫星通信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4]㊀田由甲,张冠杰.基于多普勒频率变换率的固定单位算法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6,42(4):61-64.[5]㊀李耀晨,赵渊,裴文端.5G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多普勒频偏估计算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26(10):226-234.[6]㊀王娜娜.基于5G的低轨宽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同步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8.[7]㊀潘申富.宽带卫星通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8]㊀朱峰.宽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链路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9]㊀张树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OFDM同步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10]㊀蒋雁翔.无线OFDM系统训练序列设计与频偏估计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11]㊀武楠,匡镜明,王华.卫星通信接收机同步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12]㊀刘晓峰,孙韶辉,杜忠达.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13]㊀陈豪.卫星通信与数字信号处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4]㊀丁睿,刘召,甄立.低轨LTE卫星随机接入前导设计及检测算法研究[J].电讯技术,2018,58(10):1133-1138. [15]㊀张乃通,张中兆,李英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作者简介:熊㊀韬㊀男,1984年生于江西九江,2011年于湖南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㊂廖世文㊀男,1985年生于广西柳州,2010年于中山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㊂㊃314㊃第61卷熊韬,廖世文:一种适合低轨卫星通信的宽带传输技术第4期。

中国低轨卫星星座组网设计与规划

中国低轨卫星星座组网设计与规划

中国低轨卫星星座组网设计与规划
肖楠;梁俊;张基伟
【期刊名称】《电讯技术》
【年(卷),期】2010(50)12
【摘要】针对全球性低轨卫星星座系统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实现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我国低轨卫星星座的分步实施方案.在分析星座设计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利用24颗卫星设计了能够实现对中低纬度连续覆盖的低轨卫星星座,以此低轨星座构型为基础,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在假定任务背景下,研究了第一阶段4颗卫星的优化部署方案,并利用STK对不同设计方案的覆盖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对比分析,验证了连续覆盖型星座的优势,为我国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组建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肖楠;梁俊;张基伟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西安,710077;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西安,710077;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西安,71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
【相关文献】
1.一种新型多层卫星星座组网设计 [J], 李连强;游寒旭;朱杰;杨宇涛;胡珍
2.LEO/MEO星座组网设计与分析 [J], 妥艳君;刘云;李艳
3.典型低轨卫星星座导航增强性能对比性评估研究 [J], 江旭东;陈潇;马满帅;王莹;
梁任腾;杨子佳
4.一种低轨卫星星座增强北斗精密单点定位的算法 [J], 丁欢;潘庆芳;安秦
5.面向广域海洋覆盖的密集低轨卫星星座 [J], 王鹏飞;邸博雅;唐斌;王成才;宋令阳;陆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卫星网络组网关键技术

卫星网络组网关键技术
星与用户终端之间连接的动态性。 从卫星组网的实质
来说,其关键技术包括卫星网络拓扑设计、卫星切换、
路由协议等 [19⁃24] 。 卫星网络作为下一代天地一体化网
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时随地为地面终端提供通信服
务,这已经广泛吸引了学术界的关注 [25] 。
2) 实践意义:在芬兰的 6G 峰会上,华为提出未来
Key Technologies of Satellite Networks
WU Yang, HU Gu⁃yu, JIN Feng⁃lin, TANG Si⁃qi
( Institute of Command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Nanjing 210007, China)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网络在通信技术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卫星网络组网关键技术的研究越
来越受到学术界与工业界的重点关注。 从卫星网络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出发,比较了卫星网络包括同步卫星网络与
低轨卫星网络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络,分别从卫星切换、路由、卫星网络虚拟化三个方
2 卫星网络架构简介
需求 [16⁃18] 。
数量和数据量迅速增加。 LEO 卫星与移动终端之间的
资源,而在地域上,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偏远山区需要
能力无法满足处理和储存这些连接关系的需要。
20 ms, 能 够 满 足 多 种 QoS 需 求, 满 足 实 时 通 信 的
低轨卫星轨道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尽快去竞争此
胡谷雨(1963—)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规划,是国家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之一。 在航天工
程等相关实践探索。 另外,对于国内天地一体化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卫星星座是指由多颗卫星按照一定规则和形状构成的可提供一定覆盖性能的卫星网络,是多颗卫星进行协同工作的基本形式。

卫星星座结构会影响网络覆盖区域、网络时延和系统成本等。

传统的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高、链路损耗大,对地面终端的EIRP和接收天线的G/T值要求过高,难以实现手持机与卫星直接进行通信;而低轨卫星由于链路损耗小,降低了对用户终端EIRP和G/T值的要求,可支持地面小型终端与卫星的直接通信,有利于信息的实时传输。

现代通信的发展要求卫星通信系统应具有全球通信能力。

低轨卫星实现全球覆盖所需的卫星数目较多(Iridium系统66颗星),系统实现成本很高,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短期构建全球性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存在较大困难。

因此,在预期星座的整体构型下,通过设计和筛选,合理部署少数卫星以满足当前任务和需求,并在今后发展过不断发射新卫星进行补网,最终实现星座的预期覆盖和通信能力,是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2星座参数设计2.1轨道设计椭圆轨道多用于区域性覆盖,但轨道倾斜角必须为63.4°(为了避免拱点漂移),这对中低纬度地区的覆盖十分不利,而圆轨道的倾斜角可在0°~90°。

之间任意选择。

考虑我国所处纬度围为北纬4°~54°之间,星座设计宜应采用倾斜圆轨道。

轨道高度选择主要是系统所需卫星数目与地面终端EIRP和G/T值的折衷。

同时,轨道高度的选择还需考虑地球大气层和·阿伦带两个因素的影响,通常认为LEO 卫星的可用轨道高度为700~2 000 km 。

2.2卫星周期设计为了便于卫星轨道控制,通常选择使用回归轨道,即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成整数比。

卫 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关系如下式所示:n kTs =Te (1)式中,k 、n 为整数,Ts 为卫星运行周期,Te 为地球自转周期,且Te=86 164 s 。

根据开普勒定理,可得卫星周期Ts(单位s)与轨道高度h 关系如下:()μπ3Re 2h T s += (2)式中,地球半径Re=6 378.137 km ,开普勒常数23s m 98.398601K =μ。

取k=2,n=25,可得卫星周期 Ts=6893 s ,轨道高度h=1450 km 。

2.3星座相位关系设计星座相位关系的确定是指确定卫星在星群中的位置,它包括轨道倾角、轨道平面的布置、同一平面 卫星的位置和相邻轨道卫星的相对位置关系。

通常,为了使卫星具有最大的均匀覆盖特性,同一轨道 平面的卫星应均匀分布,即相邻卫星的相位差应 满足360/m ,m 为该轨道平面的卫星数量。

对于不同轨道平面卫星,相对相位角的不同会使星座 的覆盖特性相差甚远。

根据立体几何的关系,推导出两个星下点(卫星与 地心连线和地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d 的公式如下:()()[]2cos sin 2sin 2sin cos sin 2arccos 212212122θθθθθϕ+---=e R d式中,1θ、2θ为两星下点的纬度,妒为两星下点经度差的绝对值。

相对相角优化算法准则是使星下点间的最小距离最大化。

3覆盖分析为了研究方便,假定卫星对地球的覆盖是对准地心的且只有一个大波束。

圆轨道时单颗卫星对地覆盖几何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圆轨道卫星覆盖几何关系示意图 其中,系统观察点的仰角:()()⎥⎦⎤⎢⎣⎡•+•+=ααsin e Re -cos e arctan R h R h E 覆盖区半径:αsin Re •=X当卫星高度较低时,如果仍保持较大的仰角,则 单颗卫星的覆盖围将大大减小。

虽然小仰角时电 波的传输衰落大从而需要较大的系统余量,但是由于卫星高度低,链路相应较短,传播损耗本身比较小,系统提供较大余量并不存在特别的困难,因此可以适当减小系统的最小仰角以增大卫星的覆盖围。

通常规定系统的最小仰角为10°左右。

4星座设计方案4.1连续覆盖低轨卫星星座设计方案综合考虑星座设计的上述因素后,假定低轨卫星星座共由3个轨道平面构成,轨道高度1450 km,利用相位优化准则及STK仿真研究可得,相邻轨道之间卫星的最佳相位差为14.5°,假定星座覆盖目标为包括我国全部海域及其周边区域在的中低纬度地区。

表1列出了不同轨道倾角时星座设计方案与其覆盖特性统计。

表1不同低轨星座方案及覆盖统计由表可知,方案B的覆盖性能最优,能够满足对中低纬度地区的完全连续覆盖。

通过仿真还可以发现,方案B有较大的系统余量,即当设定系统最小仰角大于50时,该星座对于指定纬度地区仍有良好的覆盏陛能,能够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4.2区域覆盖型星座设计4.2.1背景假定远程指挥控制与通信保障能力是影响和制约军队作战半径和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地面通信手段受地理环境限制较大,难以实现对通信距离的有效扩展,相反,卫星通信由于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可以作为扩展通信保障半径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我国周边的复杂形势下,现有的地面通信手段无法满足在敏感区域行动的需求,而静止轨道卫星又难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因此,在卫星通信的阶段性发展中应首先解决敏感区域的通信问题,为有效扩展作战半径和作战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4.2.2非连续单星均匀覆盖方案设计结合方案B,假定第一阶段发射4颗卫星,轨道高度为1 450 km,轨道倾角38°,卫星平均分布在2个轨道平面上,轨道平面升交点赤经相差120°。

要求星座能够以一定时间间隔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定时覆盖。

通过仿真研究,各卫星轨道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卫星轨道参数设置假定目标区域是以我国某地为中心、半径为 2 000 km的圆形区域,利用STK 对一个周期(48 h) 星座对目标区域的覆盖特性进行仿真统计,结果可得:星座可以在平均每45 min完成对目标区域的一次覆盖,每次覆盖时间约为10~20 min,星座在5:30—11:30时间段覆盖尤为集中。

事实上,可以通过改变卫星的近地点辐角来调整卫星集中覆盖所对应的时间区间,从而满足实际需要。

同时在后期的发展中,只需调整卫星的相位关系即可满足方案B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4.2.3连续覆盖星座设计方案在4.2.2节所设计的方案中,由于单颗卫星过顶的时间较短(一般10—20 min),很难满足大业务量信息的传输要求,因此,设计能够实现对目标区域较长时间覆盖的卫星星座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由于4颗卫星不可能完成对目标区域的实时连续覆盖,为了尽可能增加星座每次覆盖时间,设定4颗卫星分布在同一轨道平面上,通过调整卫星的近地点辐角差值使卫星能够实现前后协同,从而延长每次覆盖时间。

各卫星参数设置如表3所示。

表3卫星参数设置目标区域不变,通过仿真,可知:星座可以在一天完成对目标区域的7次覆盖,每次覆盖时间约80 min,可以实现较大业务量的信息传输,星座同样存在覆盖集中时间区间,通过调整卫星的有关参数可以改变集中覆盖所对应的时间区间。

与4.2.2节中方案相比,该星座对目标区域的覆盖次数大大减少,并且存在一定的覆盖空白区。

但是由于每次过顶时间较长,可以满足大业务量信息的不间断实时传输。

经过对上述两种方案的对比可以发现,连续覆盖星座设计方案在实际通信中可以满足信息的实时与大量传输,对于军队作战半径的扩展和保障需求较为有利,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5系统传输技术体制5.1调制方式本系统采用π/4-QPSK调制机制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

在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中QPSK四相移键控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卫星数字信号调制方式,它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较强的抗干扰性、在电路上实现也较为简单。

但是,当QPSK进行脉冲成形(信号发送前的滤波,减小信号间干扰,将信号通过设定滤波器实现)时,将会失去恒包络性质,偶尔发生的弧度为π的相移(当码组0011或0110时,产生180°的载波相位跳变),会导致信号的包络在瞬时通过零点。

任何一种在过零点的硬限幅或非线性放大,都将由于信号在低电压时的失真而在传输过程中带来已被滤除的旁瓣。

为了防止旁瓣再生和频谱扩展,必须使用效率较低的线性放大器来放大QPSK信号。

OQPSK是在QPSK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恒包络数字调制技术。

消除180°的相位跳变。

恒包络技术所产生的已调波经过发送带限后,当通过非线性部件时,只产生很小的频谱扩展。

这种形式的已调波具有两个主要特点,其一是包络恒定或起伏很小;其二是已调波频谱具有高频快速滚降特性,或者说已调波旁瓣很小,甚至几乎没有旁瓣。

它与QPSK有同样的相位关系,也是把输入码流分成两路,然后进行正交调制。

不同点在于它将同相和正交两支路的码流在时间上错开了半个码元周期。

由于两支路码元半周期的偏移,每次只有一路可能发生极性翻转,不会发生两支路码元极性同时翻转的现象。

因此,OQPSK信号相位只能跳变0°、±90°,不会出现180°的相位跳变。

本系统采用π/4-QPSK调制,它是OQPSK和QPSK的折中,比PQSK有更好的包络性质,它能够非相干解调,使接收机设计大大简化,在多径扩展和衰落的情况下,π/4-QPSK调制性能更好。

5.2多址接入方式OFDMA:OFDM正交频分复用结合CDMA码分多址OFDM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ICI 。

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

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

OFDM可以结合分集,时空编码,干扰和信道间干扰抑制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系统性能。

OFDM中的各个载波是相互正交的,每个载波在一个符号时间有整数个载波周期,每个载波的频谱零点和相邻载波的零点重叠,这样便减小了载波间的干扰。

由于载波间有部分重叠,所以它比传统的FDMA 频分多址技术提高了频带利用率。

但OFDM本身不具有多址能力,需要和其他的多址技术,如TDMA、CDMA、FDMA等结合实现多址,本系统采用OFDM 正交频分复用结合CDMA码分多址。

6信道申请及信道分配系统的地面站负责将卫星网络接入到世界各地的地面网络或将地面网络接入到卫星网络。

在三个地点设置地面站(即信关站,有交换和网络管理功能,同时用于与地面通信网接口),分别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

本系统没有星际链路且无交换功能,信关站还负责路由分配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