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漂移学说:
①漂移方式:大陆地壳漂浮在大洋地壳上进行移动
②漂移过程:泛大陆于中生代起,逐渐分裂、漂移
③漂移动力:驱动力来自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
板块边界类型
根据板块边界的性质、特征及板块间相对运动方式,可将板块边界划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和转换型边界三种基本类型
离散型边界主要位于大洋中脊轴部,两侧板块相背运动,
汇聚型边界是现代火山与地震强烈活动的地带
转换边界
截断大洋中脊的断层是由于自大洋中脊轴部向两侧扩张量不同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断层,被称为转换断层。
其特点一:大洋中脊轴部两侧随着海底不断扩张,断层两侧的大洋中脊之间的距离并不一定加大;
二:断层相互错动仅发生在两侧大洋中脊轴部之间的段落上。
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
1. 历史-构造分析法
2. 将今论古法
3. 构造类比法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
1.地球物理依据:主要是地震
2.宇宙地质依据:例如陨石
3.地质学依据:喷出岩
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它们将地球分为三大部分,即地壳、地幔和地核。纵横波
纵波(P):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三态。
横波(S):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
岩石圈:地球的刚性外壳,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
软流圈:岩石圈以下的弱流变区
地壳(A):是指地球最外的一圈,即在地面以下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
地幔:是莫霍界面以下至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圈层。
地核:地核是古登堡界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
低速高导层:中地壳的地震波速低、电导率高,常成为中地壳低速高导层。在地表断裂构造活动性较强的地区和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地带常发育中地壳低速高导层。
地球动力学5大系统
重力系统、膨胀-收缩与脉动系统、地幔分异与对流、地球自转、星际作用收缩说
•主要动力: 受康德-拉普拉斯太阳系起源影响:地球早期(炽热气体)——从内向外逐步冷却(熔融状态)——进一步冷却(形成铁质核及硅质幔)——幔部冷却向外凝固、传导冷却——上部地壳为保持平衡而褶皱形成山脉
•由于大陆和大洋收缩量差异,任何造山效应都是在大陆大洋交接部位表现最为突出
•收缩说存在问题:固定论、认为全球应力场都相同、无大规模水平运动
膨胀说
•基本动力因素:地球不断在膨胀
•基本原理:假定地球由若干圈层组成;顶层——地壳,下部为膨胀层,造山作用发源于膨胀层,所产生的应力使得地壳屈服——解释岛弧和海沟形成及造山要素之间联系
•地球膨胀的动力学机制:
• 1)热效应
• 2)气球内部物质化学变化或相变
• 3)万有引力常数减小
膨胀说存在问题:地球膨胀能量——地球内部无法满足
万有引力系数减小——获得的能量也不足
膨胀动力学机制无法解决!——不可能有大的膨胀
兰康提出深地幔对流说
机制:地幔高温的热物质,由于地幔内部存在密度和温度的差异,导致固态物质也可以发生流动。
传送带模式
•机制:板块的运动取决于深部地幔的对流环;板块被冷的、重的、向下运动的地幔所带动而产生俯冲作用;在热的、向上运动的地幔影响下造成洋底板块扩张;上部地幔的水平运动带动了板块的水平运移。
传送带模式的弱点:岩石圈板块每年运移几到十几厘米;运动速度很小的地幔不能带动速度较快的板块移动。
热点:是热地幔向上运动、局部熔融在地表的表现
地幔柱:是指地幔深处,甚至核—幔边界上产生的圆柱状上升的热物质流,它携带地幔物质和热能直至地幔上层,并在岩石圈和软流圈分界处四散外流,激起软流圈的水平运动,从而可将地幔柱当作板块运动的驱动机制。
洋岛玄武岩:洋岛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可较好反映地幔柱化学成分。
地台: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以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早期也称陆台。
地槽:地壳上的槽形坳陷。
北美、欧洲学派对立
欧洲学派
位置——大陆之间
沉积岩——深海沉积
蛇绿岩在大洋基底
沉积速率≠沉降速率
现代地槽实例:印尼群岛
北美学派
位置——大陆边缘
沉积岩层——浅海相
蛇绿岩为造山期侵入岩
沉积速率=沉降速率
现代地槽实例:墨西哥湾的海岸平原地槽地台的特征
地槽区的特征
1.巨厚的沉积建造
2.强烈的构造变动
3.频繁的岩浆活动
4.显著的变质作用
5.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台区的特征
1.厚度小的沉积建造
2.不强烈的构造变动
3.较微弱的岩浆活动
4.不显著的变质作用
5.较丰富的沉积矿产
复理石建造:由海相砂质与泥质岩相间形成,常为巨厚层,
可达百米—千米,而单个韵律层很小,以厘米计。
地槽说认为复理石建造是地槽回返初期阶段的产物。
硬砂岩建造:硬砂岩是海相的,代表造山带的产物,在稳定的克拉通地区通常没有硬砂岩。
蛇绿岩套:在优地槽型地向斜中,由基性——超基性岩、枕
状玄武熔岩和海相含放射虫硅质岩“三位一体”组成。
蛇绿岩的出现作为古板块缝合线位置的标志。
磨拉石建造:它是地槽发展后期阶段的产物,由于地槽的褶皱隆起,使山脉受到剧烈剥蚀,因而在山前和山间的坳陷中形成了快速堆积。
槽台学说缺陷
①对海洋构造无能为力;大陆地壳分区的经典理论
②将地壳划分为地槽、地台两种基本构造单元不足以概括
全球地壳的构造类型;
③用槽台转化模式解释地壳构造的发展演化不能解释各地
质时期动力环境的多样性;
④在分析地壳运动时,多数学者只注重垂直运动而忽视了
水平运动,学术思想体系基本属于海陆固定论;
⑤各级构造名称繁杂,使地槽的概念陷于混乱。
克拉通:地壳上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即地壳中长期不受造山运动影响,只受造陆运动变形的相对稳定部分。
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
①刚性岩石圈被分裂成多个巨大的块体—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