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及教学设计64406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作者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较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课时一、梳理知识1、加法出示算式25+836+759+243+550+1639+4047+5062+4(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2、减法(1)明确要求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2)小组合作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3)展示交流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8篇】46-982-565-797-6062-4058-30二、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40△=()△+○+□+□=46○=()△+○+○+□=70□=()3、P78T2三、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篇三教学内容: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5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
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一、知识扩充(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
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20__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
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单元复习》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分数加减法是指对分数进行加或减的运算方法。它是我们处理生活中分配、测量等问题的基本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想要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然后又加入了2个朋友,我们该如何计算每个人分到的巧克力大小?这个案例展示了分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学生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通分方法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我意识到,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例题和直观演示来帮助他们掌握这个概念。或许在下一节课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教具,如彩色卡片或实物模型,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如何找到最小公倍数并进行通分。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非常活跃,他们能够将分数加减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和应用场景。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开始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鼓励这种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
我也观察到,在讲解带分数加减法时,部分学生对于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的运算顺序还不够清晰。我需要思考如何能够更简单地解释这一过程,可能通过设计一些动画或图示来帮助学生记忆运算步骤。
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时间安排上似乎有些紧张。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是否应该适当延长实践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操作和讨论机会。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忽略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直接进行计算。这说明学生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时还存在一定的障碍。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设计更多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从理论过渡到实践,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五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 分数的加减法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 数学应用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学应用题等知识点。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复习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针对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3. 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6.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分数,综合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五年级数学教材,作为复习的主要资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3. 练习题库:整理本单元的练习题库,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课后复习。
4. 教具:准备相关的教具,如小数和分数的模型,几何图形的实物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复习计划安排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6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优秀6篇)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一整理和复习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课。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速度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它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本单元的最后,教材安排了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上好这节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本节课教材首先列出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下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下面安排有“数学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然后是练习二十二中各种形式不同的练习。
教材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层次:第一,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渗透对知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第二,在观察分析表格,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三,充分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进行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
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知识的整理过程。
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
培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对函数思想的渗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精品片段与分析:情境一:抽礼物游戏:师:小朋友们,昨天是什么节日?(圣诞节)昨天老师没来,其实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数学礼物,谁来摸一摸,你会抽到什么呢?活动:学生从礼物盒里抽取算式卡片,口算,并选取其中较难的两三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算一道就让学生拿一道算式放在实物投影上。
关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8篇

关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8篇关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三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①圆柱、圆锥的模型各一个;②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③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④分别画有圆柱、圆锥立体图形(标有各部分名称)的投影片;⑤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教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
知道了它们的特征、学会了如何求出它们的体积等知识。
现在我们就来整理、复习一下这些知识,以便加深认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圆柱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
)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侧面是一个曲面。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将圆柱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
教师指出举例一栏要填写在日常生活中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2题的第(1)、(2)小题,第3题上半题求圆柱表面积部分。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
课时
课型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智力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学具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整理知识
(二)课内分享交流
1.小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查漏补缺,改错订正。
2.全班交流,建立知识系统
小组汇报,教师整理。
3.调整补充,完善知识结构
调整补充提纲(表格)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后记)
(三)复习训练,拓展运用
1.单项练习(一组)
2.对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一组)
3.综合练习(一组)
(练习题要求教师自己设计,不能用课本上的习题代替,课本
上的习题用作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
(四)讲评小结,融会贯通
复习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要求在课内用作业本完成,家庭作业可多种多样。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包括整数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等。
2. 巩固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提高四则混合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熟练运用简便计算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2. 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3. 实施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按照教材顺序,逐个讲解本单元的知识点,重点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3. 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相互交流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与运算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法则。
2. 第二课时:几何图形复习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重点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及性质。
3. 第三课时:量的计量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
重点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 第四课时:数据分析复习统计图表的类型及制作方法。
重点复习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特点及解读。
5.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常见的问题解决策略,如画图法、逆推法、列举法等。
重点复习如何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每课时安排一定时间的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单元测试:在单元复习结束后,组织一次单元测试,全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5课时。
2. 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个课时的教学时间。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含生动的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学习工具:提供学生使用的计算器、直尺、圆规等学习工具,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前的热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复习环节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及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及教学设计LT234第一步:课前自主整理第二步: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包括四个环节)交流回顾、合作自主梳理、比较分析,完善小结、达成综合练习、第三步:课后提升流程解读:一、课前自主整理操作这一步骤通常这样:将自主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即提前一天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进行某单元的复习,要求学生利用时间整理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本或相关材料中的习题,记下自己复习中的困惑之处,以便课上交流。
这样无疑使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巧妙地向课前作了延5伸。
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这一步骤的实施主要从课上的四个环节上来表现。
环节一:交流回顾、调整起点“交流回顾”是指上课伊始就让学生交流课前自我整理复习的情况,说说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调整起点”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起点,使复习更具实效,更具针对性。
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课前自我复习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调整复习起点的过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复习时只要带一带;哪些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得还不到位,复习时应该成为重点。
这样就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提高。
学生在交流复习收获的同时,教师可相机板书相关知识,为下一环节学生的梳理建构作好准备。
环节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6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如果学习者能抓住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将零散知识以其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学习者就能更为系统、更加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单元复习课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复习交流时涉及的相关知识,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
这一环节一般分两步:1、梳理建构。
这一步是本模式的重要环节,是在学生充分回忆复习内容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归纳编织,合理构建,形成结构编码。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复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复习内容:1. 第一单元:整数复习(1)万以内数的认识:数位顺序、数位名称、数的大小比较。
2. 第二单元:小数复习(1)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性质。
(2)小数的运算:小数的加减法、乘除法。
3. 第三单元:分数复习(1)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组成、分数的性质。
(2)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
4. 第四单元:几何复习(1)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形、扇形的认识。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认识。
5. 第五单元:统计与概率复习(1)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
(2)概率:概率的定义、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
三、复习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梳理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
2. 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巩固掌握。
3.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四、复习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了解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心得、解答疑问等方面。
五、复习计划:1. 第一周:整数复习2. 第二周:小数复习3. 第三周:分数复习4. 第四周:几何复习5. 第五周:统计与概率复习6. 第六周:综合复习7. 第七周:复习检测六、复习策略:1. 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如自主学习、课堂讲解、练习巩固等。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7套)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7套)第一套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数与代数》教学目标:1. 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3. 理解等式的概念,能够解简单的等式。
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计算。
3. 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教学步骤:1. 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讲解等式的概念,通过例题演示等式的解法,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并能解简单的等式。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解等式的能力。
---第二套教案:第二单元复习《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能够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
3. 理解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3.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 复习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的绘制,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识别和理解各种几何图形。
2. 教授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和分类不同的几何图形。
3. 讲解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几何图形面积和周长的技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识别和理解程度,以及计算几何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能力。
---第三套教案:第三单元复习《量的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及换算。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及换算。
2. 实际问题中的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各种数学题型,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框架式思维,转化问题,慢慢爬升,一步步达到正确的结果,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知识梳理在课前,学生需阅读教材,了解自己的疑问,对于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上课时向老师提出问题。
2、课堂讲解-解题指导讲解复习中出现的各种数学题型,如算术、几何、代数、数论等,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巩固复习在巩固阶段,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练习题。
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制定不同难度的复习试卷。
三、教学方法1、激励思维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思维,采用鼓励式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透过看一个问题,看到整个问题的本质。
2、讲解示范讲解示范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为教师慢慢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提供一个直观的视觉展示。
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机的学生互动方式,它能够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探究出更多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4、趣味教学趣味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愉悦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琐碎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时间的管理,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2、课堂中,教师也应该多培养学生的机会,鼓励积极参与和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便激励其他学生。
3、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分级布置练习题。
4、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尝试一些难题,挑战自己,以此提升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小学数学复习课,通过巩固各种数学题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在解题时逐渐建立框架式思维,转化问题,并逐步提高解题水平,达到优秀的学习成绩。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趣味教学,布置更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并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三年级数学教案——《单元复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
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三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四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
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五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整理复习》优秀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0-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0-10的读写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0-10的读写。
2. 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3.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读写数字0-10。
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加强数字的记忆。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字排序,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数字0-10的读写能力。
2. 观察学生在数字接龙游戏中的表现。
3. 评估学生对数字排序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加减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举例说明。
2. 学生进行加减法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运算规则。
3. 学生分组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分享解题过程。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简单加减问题时的表现。
3. 评估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章: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学习常见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度。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和命名。
2. 学生分组进行几何图形分类游戏,加强图形的记忆。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的特征,如边数、角数等。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命名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几何图形分类游戏中的表现。
3. 评估学生对几何图形特征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分数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分数的读写方法。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优秀9篇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优秀9篇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一整理和复习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课。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速度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它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本单元的最后,教材安排了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上好这节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本节课教材首先列出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下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下面安排有“数学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然后是练习二十二中各种形式不同的练习。
教材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层次:第一,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渗透对知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第二,在观察分析表格,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三,充分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进行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
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知识的整理过程。
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
培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对函数思想的渗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精品片段与分析:情境一:抽礼物游戏:师:小朋友们,昨天是什么节日?(圣诞节)昨天老师没来,其实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数学礼物,谁来摸一摸,你会抽到什么呢?活动:学生从礼物盒里抽取算式卡片,口算,并选取其中较难的两三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算一道就让学生拿一道算式放在实物投影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模式——三步、四环节模式丰南区南孙庄乡杨英庄小学王志娟理论依据: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
数学单元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和巩固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
这种能力和意识实在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并通过交流、提升、精讲点拨等,完善知识结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我提出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采用“三步、四环节”模式。
操作流程:“三步”指课前自主整理、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和课后提升。
“四环节”主要体现在课上内化复习这一步。
第一步:课前自主整理第二步:课上内化巩固复习(包括四个环节)第三步:课后提升流程解读:一、课前自主整理操作这一步骤通常这样:将自主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即提前一天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进行某单元的复习,要求学生利用时间整理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课本或相关材料中的习题,记下自己复习中的困惑之处,以便课上交流。
这样无疑使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巧妙地向课前作了延伸。
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这一步骤的实施主要从课上的四个环节上来表现。
环节一:交流回顾、调整起点“交流回顾”是指上课伊始就让学生交流课前自我整理复习的情况,说说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调整起点”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起点,使复习更具实效,更具针对性。
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课前自我复习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调整复习起点的过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复习时只要带一带;哪些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得还不到位,复习时应该成为重点。
这样就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提高。
学生在交流复习收获的同时,教师可相机板书相关知识,为下一环节学生的梳理建构作好准备。
环节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如果学习者能抓住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将零散知识以其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学习者就能更为系统、更加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单元复习课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复习交流时涉及的相关知识,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
这一环节一般分两步:1、梳理建构。
这一步是本模式的重要环节,是在学生充分回忆复习内容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归纳编织,合理构建,形成结构编码。
在学生梳理建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参与,注意观察,并适时、适当指点。
为了使多数学生都能有所建树,平时教学中应该有机渗透编织知识结构的基本方法。
如:列表结构编织(比如:除法、分数、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树状结构编织(如: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网状结构编织(如:倍数、因数部分的众多概念)等。
2、交流评价。
评价的过程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
绝大多数学习小组梳理建构结束后,教师应让部分学习小组交流自己梳理建构的成果,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使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获得最为理想的结构编码,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编织结构的方法,为以后的完善梳理打下基础。
环节三:完善小结、形成体系为了给学生一个单元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的重现,结合板书,师生一起进行小结,使学生从简洁的板书中明确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完善本单元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达到巩固的作用。
环节四: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之一,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旧知的复习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巩固,更应该着眼于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单元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应该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的过渡,应该更具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1、针对性练习: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或者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以判断、辨析、比较、改错为主,目的在于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
这是单元复习课中最基本的练习,体现了练习的层次。
所以练习题课前应有所准备,练习时可针对学生的情况有所取舍。
2、综合性练习: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宽度。
3、开放性练习:开放性练习的形式较多,如练习题的条件、问题或缺少、或不确定;习题的答案不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
开放性练习对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合理解决问题的品质。
4、实践性练习:要求练习题的情节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重要,进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当然,这些练习的形式不是每节单元复习课都要有所体现,客观上时间也不允许,但不同内容的复习课练习的形式应有所侧重,另外,练习中也应相机渗透一些解题思想、解题策略,以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提升课后提升是指在引导学生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他们获得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
作业要呈现“四性”:即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课后提升包括以下几点:1、分层次的课后作业作业要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
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以便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2、必要的再复习、再提高、再巩固3、课后相关问题的应用、探究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等。
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丰南区南孙庄乡杨英庄小学王志娟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整理,能够清晰的了解圆柱、圆锥这一单元的三大知识系统,即特征、表面积、体积;2.通过复习,对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明晰,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复习及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知识的综合运用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经过近两周的学习,大家对圆柱和圆锥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对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进行复习和整理。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二、交流回顾、调整起点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
下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看谁整理的既全面又合理。
要求是:(1)重点要突出,简洁有条理。
(2)能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小组内展示交流。
三、自主梳理、引导构建1、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整理的知识网络结构,引导学生参与评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评议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理的方法逐步趋向完善。
2、投影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叙说各知识点。
预设:(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推导过程。
(3)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推导。
(4)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板书知识点。
四、完善小结、形成体系1、师生交流,形成表格(课件演示)2、让学生谈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什么困惑,让大家共同帮忙解决。
教师点拨。
五、综合练习、整体提升(一)我会填(二)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2、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定大于它的侧面积。
()3、圆柱的侧面展开一定是长方形。
()4、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缩小2倍,它的侧面积不变.( )5、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多2/3. ( )6、以一个长方形的长或宽为轴旋转一周都可以得到一个圆柱体。
()(三)我会选1、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 ).A.底面积B.侧面积C.表面积D.体积2、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 ).A.高一定相等B.侧面积一定相等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3、求一辆油罐车装多少油,就是求它的(),也就是求油的()A.体积B.容积C.表面积D.底面积(四)解决问题1、课本37页第3题2、课本37页第4题(五)根据以下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信息:学校要建一个圆形水池,水池的底面直径是5米,深1.5米。
预设问题:(1)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挖这个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3)如果给水池贴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4)水池装满水,能装多少立方米六、课后作业1、课本38页第2、3、4、5题2、拓展作业(选做)一个圆柱长10厘米,接上4厘米的一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有多少立方厘米七、板书设计圆柱和圆锥整理和复习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