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常见原因─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PPT

合集下载

二讲:脊神经-PPT文档资料

二讲:脊神经-PPT文档资料

脊神经的分支
脊膜支(返支) 交通支: 灰、白交通支 后支 :分布在枕\项\背\腰\ 臀部的皮肤和肌. 前支:形成颈丛,臂丛,腰丛, 骶丛。
脊 • 颈丛

经 前
• 臂丛


• 腰丛


• 骶丛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颈丛
一、组成:C1~4前支的全部和C5前支的一部分
二、位置:胸锁乳突肌上段的深面
三、分支及分布
颈丛的分支及分布:皮支和肌支
枕小神经 皮
耳大神经 支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肌支 膈神经
纵 隔 右 侧 面 观
纵 隔 左 侧 面 观
臂丛
一、组成:C5~8前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1前支
二、位置: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斜角肌间隙
三、分支及分布



组 5根
成 3干(上中下) 及 6股(前、后) 分 3束 支
二、位置: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三、分支及分布
骶 丛
臀上神经
骶 丛
臀下神经
的 分
阴部神经
支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胫腓
神 经
总 神 经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胫神经 腓肠内侧皮神经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皮神经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请同学们预习:
脑干
后 腋神经 束 分 桡神经 支
胸背神经
胸长神经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腰腿痛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腰腿痛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腰椎间盘
•位于两个相邻终板之间 •是一个“水垫” ( “water pad”)和减震器 •能够均匀地分布载荷 •由髓核和纤维环组成
15
ppt课件完整
纤维环及髓核
纤维环 坚强的纤维 软骨结构,不同方向 呈网状包绕髓核
髓核 柔软的胶冻状物 质,具有流体静力特性
16
ppt课件完整
纤维环纤维不同的走行方向
44
ppt课件完整
临床特征
压痛点 环跳穴或腹股沟中点压痛 伴放射痛,下腰部无明确压痛。
下肢旋转试验或髋关节过伸试验
干性定位症状 表现为坐骨神经或 股神经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及反射 障碍。
45
ppt课件完整
丛性腰腿痛
妇科疾病 如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 前列腺疾病 直肠疾病 骶髂关节疾病
46
60
ppt课件完整
症状与体征
腰腿疼痛,一般先腰痛,后逐渐向臀部及 下肢放射,或外伤后急性发作,咳嗽喷嚏 弯腰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腰部前屈活动受限。 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腰椎生理弧度消
失,椎旁压痛,叩击痛(+),可伴下肢 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
61
ppt课件完整
感觉减退,在受压神经根分布区。 肌力减退,马尾神经受压可出现括
21
ppt课件完整
椎间盘含水量随年龄递减
7岁
30岁
70岁
22
ppt课件完整
椎间盘的运动中心
髓核作为“运动中心”,其流 动被韧带、肌肉和骨结构所限 制
23
ppt课件完整
一个运动节段
两个椎体 椎间盘
椎间孔
24
小关节突关节
ppt课件完整

颈肩腰腿痛PPT

颈肩腰腿痛PPT

钩突形成,由于其特殊的形态结构,一方面使 颈椎的活动范围增大,另一方面也使颈椎的稳 定性降低,容易发生微细损伤。
头颅的机械性挤压和颈部的过度活动,使钩突 与上位椎体之间的裂隙逐渐增大和增宽,形成 关节腔。
颈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高度降低,相邻椎体 接近,钩突与上位椎体间的接触机会增加,刺 激钩突表面的软骨增生,形成关节面。
病人在俯卧位,放松肌肉后易找准压痛点。表 浅组织疾患的压痛点常有特定的部位。如棘上 或棘间韧带劳损压痛点在该棘突表面或两相邻 棘突之间;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压痛点在横突 尖端;臀肌筋膜炎时压痛点多在髂嵴内下方; 臀上皮神经炎的压痛点在髂嵴外1/3;腰肌劳 损的压痛点在腰段骶棘肌中外侧缘;腰骶韧带 劳损的压痛点在腰骶椎与髂后上棘之间等。深 部结构病变(小关节、椎体、椎间盘等)仅在 该结构的体表处有深压痛或叩痛,不如软组织 病变时明确
X线造影:间接显示有无椎间盘突出及突出程度。 B型超声检查
CT和MRI:可显示椎管形态,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 方向
肌电图:协助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
病史:反复发作腰痛病史,弯腰劳动或长 期坐位工作史
症状:腰痛,坐骨神经放射痛,大小便障 碍
体征:腰椎侧突,腰椎活动受限,腰椎及 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神经系统表现
病史, 症状(疼痛特点), 体征(压痛、特试、神检), 辅检
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 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 现 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 原因 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间隙 发病率最高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
损伤 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 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 响工作和生活者。

第5腰神经后内侧支挤压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第5腰神经后内侧支挤压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05
治疗原则与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物等,缓解疼痛和营养神经

物理治疗
02
包括热敷、冷敷、电疗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
张。
针灸治疗
03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手术治疗方法
神经松解术
通过手术解除神经的压迫,恢复神经功能。
神经修复术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 间盘退行性变的概率增
加,易引发本病。
外伤史
有腰椎外伤史的患者, 如腰椎骨折或脱位等, 容易导致第5腰神经后内
侧支受损。
腰椎疾病
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 管狭窄等腰椎疾病患者 ,容易出现神经受压症
状。
长期不良姿势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 弯腰、久坐等,可能加 重腰椎负担,诱发本病

04
运动控制
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闭 孔外肌等,参与髋关节的 稳定和运动。
自主神经调节
参与下肢血管和汗腺的调 节。
与其他组织的关联
与骶髂关节的关系
第5腰神经后内侧支紧邻骶髂关节 ,关节病变或损伤可累及该神经 。
与梨状肌的关系
梨状肌是臀部的深层肌肉,其下方 有第5腰神经后内侧支通过,梨状 肌的紧张或炎症可压迫该神经。
如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皮肤感觉减退等。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
可显示腰椎退行性变、椎间隙狭窄等。
CT或MRI检查
可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病变。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沉等一般无异常改变。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腰脊神经后支痛.

腰脊神经后支痛.
10/10/2017
交感干
交通支 脊神经 前支
后支

腰部脊神经后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该后支 较细,上腰段约在椎间孔外侧1.5cm、下腰段 约在椎间孔外侧2cm处从脊神经分出,其主干 长约0.5~1cm。后支主干从下位椎体横突的 上缘、上关节突的外侧向后下走行,以60°角 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较细,紧贴横突根部骨纤维孔下行,并 沿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外缘向下进入乳突与附突之间长 约3mm的骨纤维管。出管后即发出细小分枝支配同 位及下位下关节、棘肌、回旋肌、棘间韧带及棘突。 内侧支主干则继续向下、内、背侧行走,下行3个椎 体平面后在后正中线附近穿深筋膜至皮下。由于后内 侧支前段恒定行于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外侧,使该处成 为阻滞及术中探查后内侧支的理想部位。临床上多选 择L2~4棘突向外侧2~3cm处进行穿刺,阻滞L1~3 后支内侧支。在L5棘突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附近穿刺, 阻滞L4~5后支内侧支。由于后内侧支在走行过程中 紧邻椎间关节及横突间韧带,又要通过骨纤维管,故 腰椎椎间的关节病变、韧带损伤或骨纤维孔内径的改 变,均可能刺激、压迫该神经而引起后正中旁一侧疼 痛和压痛,疼痛还可放射至椎间关节、多裂肌、黄韧 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等部位。
上外侧界:横突间韧带的内侧缘
下界:下位横突的上缘 内侧界:下位上关节突的外侧缘
投影:连接L1平面后正中线外侧2.3cm 与L5平面后正中线外侧3.2cm两点。该 孔即投影在同序数腰椎棘突外侧该两点 的连线上。
内容:腰神经后支
横突间韧带
骨纤维孔 骨纤维管
脊神经前支
上关节突副突韧带 脊神经后外侧支 脊神经后内侧支

外侧支较粗,沿横突背面下行,也向同位及 下位小关节发出分支,并于骶棘肌深面向下、 外、背侧穿行。外侧支主干于骶棘肌中间束和 外侧束之间出筋膜,并在骶棘肌外侧束表面继 续下降两个锥体平面至皮下。外侧支皮下行程 较内侧支长,供应广泛。L1~3、4后外侧支 与T12后外侧支组成臀上皮神经,越过髂嵴抵 过臀部皮肤,有时可达股骨大转子平面。

常见腰腿痛疾病ppt课件

常见腰腿痛疾病ppt课件
2 棘间韧带损伤—棘 间深在疼痛、模糊, 可波及上下两个椎节的 中线,压痛深在模糊 (需与单纯腰痛的LD 鉴别,可用直腿抬高 试验屈颈试验检查 注 意本病压痛在棘间, 腰突症压痛在椎板间隙处)
二. 椎小关节及椎周软组织病
3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急性发病、疼痛剧 烈,有强迫体位、小关节局部及后支配区 放射痛(与急性发病的LD鉴别)
硬外)
后期治疗:a.继发病治疗—周围N卡压遗留的软组 织病变
b.N恢复—药物
c.合并症治疗—后支综合症,髂腰韧带损伤、
骨关节移位
腰椎管狭窄
间歇性跛行症状重、体征少。椎管内造影 及CT、MR可以确诊。补肾活血,针刀松解 椎周软组织。
腰椎不稳症
腓浅神经卡压:疼痛麻木在足踝的外侧, 背伸力弱,感觉异常,足跖屈,内翻时加 重。好发部位:小腿外侧中下三分之一交 界腓浅神经出口处。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
—腓深神经卡压:踝前足外侧麻木,主要 表现为胫腓间肌萎缩(针刀于腓骨头前内 侧松解)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
跖管综合症:足部夜间灼痛、喜将患足伸 在被子外面或悬于床边。足部干燥或血液 循环障碍。活动后加重,放松休息后缓解, 常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按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次序排列?l1局部及臀外侧局部指n出口小关节横突背相应区域或竖棘肌一般表现不明显可于触诊时发现?l2局部及臀后痛不过膝?l3主要在月国窝上方病程长时小腿可有酸困不适?l45骶髂关节缝骶背二
常见的腰腿痛疾病
三门峡武强颈肩腰腿痛医院
一.腰神经后支综合征
一.腰神经后支综合征(痛源常见于小关节、
好发部位:髂前上棘,及其下10cm处缝 匠肌分支点。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
—闭孔神经卡压:股内侧肌肉强直痉挛, 疼痛麻木,髋膝关节功能障碍。 病程长可 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坐骨N痛(大腿 根部内收肌群松解—耻骨上缘针刀、加压 “4”字试验)

第5腰神经后内侧支挤压综合征疾病PPT演示课件

第5腰神经后内侧支挤压综合征疾病PPT演示课件

手术治疗策略及技巧
神经松解术
通过手术解除神经的压迫,恢复神经功能。
微创手术
借助显微镜或内窥镜等现代医疗设备,进行精细 操作,减少手术创伤。
术后处理
注意术后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及时进行康复训 练。
康复锻炼指导
早期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进行床上康复锻炼,如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预防肌 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中期康复锻炼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肌电图检查
可检测神经肌肉功能状态,辅 助诊断神经损伤部位及程度。
CHAPTER 05
治疗原则与方法
非手术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神经营养 药物等,缓解疼痛和营养神经。
物理治疗
采用热敷、冷敷、电疗等物理治 疗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
针灸治疗
运用中医针灸理论,刺激穴位, 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如进行腰背肌锻炼、平 衡训练等。
晚期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等方 面的训练,促进身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CHAPTER 06
预防策略与措施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正确坐姿
01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弯腰或扭曲身体。定期起身
CHAPTER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研究成果回顾
病因及发病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第5腰神经后内侧支挤压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包括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管狭窄 等。同时,对其发病机制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局部炎症反应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本次研究对第5腰神经后内侧支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等。同时 ,我们提出了更加准确的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精)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精)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脊神经后支受机械牵拉压迫刺激,引起神经远端分布区疼痛,肌肉痉挛,临床以腰痛或腰腿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称脊神经后支(下称后支)综合征(spinal dorsal ramus syndrome).[诊断]一、临床症状特征:1.以主诉疼痛部位在下腰部,病变部位在上腰部为主要特点;2.可因搬放物体,姿势不正,强制体位作业而发病;3.疼痛部位多为腰骶部,骶髂关节,臀部,椎旁、髂嵴等处,并局部压痛,偶有股外侧和股后痛;4.急性腰痛时疼痛剧烈,不能起床,翻身及上、下床困难,步态缓慢,慢性者主要表现为腰痛,屈伸活动受限,不能持久弯腰,或直不起来,行走不受影响;二、检查特征:1.体见病人一般健康状况良好;2.急性期腰痛僵硬前倾,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腰椎侧弯,一侧骶棘肌,闊筋膜张肌痉挛,站立时髋膝关节弯屈,用足尖着地,足不能踏平,直腿抬高,被动弯屈髋膝关节均加重腰痛,但无下肢放散痛及感觉、肌力、反射改变等神经体征;3.慢性体征少,疼痛部位压痛局限,主动、被动弯腰可加重疼痛;三、腰痛定位方法:1.是在主诉疼痛部位上方,后支分支处,先找到患侧棘突旁压痛点,然后检查该平面横突和小关节,如压痛向主诉疼痛部位放散即可确定为疼痛原发部位。

2.痛点局麻与后支阻滞实验,用1%甲紫在原发部位相应皮肤上画出标记,皮肤消毒后内注射2%利多因卡0.1-0.2ml,改用心内针垂直穿刺至横突上缘(在C型臂膀X线透视下进行更为准确),如主诉疼痛在中线附近,穿刺至横突根部,如疼痛在小关节连线以外,穿刺稍偏外2-3mm,针尖触及内或外侧支时,会出现麻木,疼痛向主诉痛区放散,注射利多卡因2ml,腰痛即刻消失,活动恢复正常。

而在主诉痛点注射,多数疼痛和肌肉痉挛不能完全缓解,活动也不能恢复正常,即使当时改善,半小时后多数疼痛再发。

四、X线检查:1.脊椎旋转移位:正常人两侧椎弓根、小关节和横突对称,正位片椎弓根外缘与椎体缘重叠,小关节间隙等宽、横突等长,侧位片两侧椎弓根相互重叠,只见一椎体后缘。

腰脊神经后支痛教案资料31页PPT

腰脊神经后支痛教案资料31页PPT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腰脊神经后支痛教案资料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脊神经后支痛的射频治疗ppt课件

脊神经后支痛的射频治疗ppt课件
诊断注意: 关节疾病为主-上颈段,炎症、滑脱、不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退变增生为主-下颈段,刺激神经(根) 鉴别注意: 疼痛区域无明显神经根分布现象,深浅感觉、腱反 射正常,肌力正常 前根受刺激→肌痉挛→肢体近端痛,无定位意义 后根受刺激→肢体远端麻痛,有定位意义 小指、掌侧麻痛→①前斜角肌痉挛②颈8神经根受压
脊神经后支及其疼痛的射频治疗
脊神经后支性疼痛
脊神经后支区域
慢性非特异性颈肩腰背痛研究趋势 后支疼痛,受到重视
脊神经组成
前支、后支
脊膜返支、交通支
脊神经总计31对
前支较粗
后支较细
分支交织成网 保持脊柱活动协调性 定位不精确
应用解剖
脊 神 经 后 支 示 意 图
背 部 肌 肉 和 神 经
右 侧 头 颈 部 解 剖Leabharlann T11、12肋角内后侧皮肤
胸神经后支特点
T(6)7~12后内侧支
分布于多裂肌及胸最长肌 分布于背部正中线附近的皮肤 T(6)7~12后外侧支分布于背部皮肤 T12后外侧支越髂嵴至臀外侧部皮肤
腰神经概述
L1-4前支组成腰丛 L4-5前支组成腰骶干参与骶丛 后支较细
腰神经后支特点
从脊神经分出部位 上腰段在椎间孔外侧1.5cm 下腰段在椎间孔外侧2.0cm 主干长约0.5~1cm 主干走行 下位椎体横突上缘、上关节突 外侧向后下走行 呈60°角分出内、外侧支
几个临床特点:
T1 前支入臂丛,肋间小分支分布前胸、腋窝 T2前支部分为感觉神经,连接上臂内侧及挠神 经后臂皮支 T4前支可至锁骨部位皮肤 脊神经后支也可导致上肢痛!

胸神经后支痛─临床表现与诊断
几个临床特点:
T2病变(病因)-T2椎旁压痛-经后外侧支- 肩痛(表现) T7病变(原因)-经后外侧支-T11、12肋区 痛(表现)-与内脏病变鉴别(肝胆肾等) T12病变(原因)-经后外侧支-腹股沟、臀 外上区痛(表现)-与腰骶臀部病变鉴别

腰脊神经后支痛

腰脊神经后支痛

2021/10/10
21
2. 椎间孔脊神经后支主干阻滞术
脊神经后支主干长约0.5~1cm,L1~3脊 神经后支主干约从距椎间孔外侧1.5cm处、 L1~3脊神经后支主干约从距椎间孔外侧2cm 处的从脊神经根分出。主干的体表定位为:下 位椎体横突的上缘、上关节突的外侧,椎间孔 的背侧浅层。若患者脊神经后支病变累及内、 外侧支,或后支主干本身受到刺激,此时应选 择后支主干阻滞术。
2021/10/10
22
患者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腰椎棘突比较平坦
且无明显的倾斜,棘突与同位椎间孔基本上处于
相同水平面上。精确测量等大腰椎正侧位X片,
以确定后支主干体表定位。一般穿刺点可定在腰
椎棘突间隙中点外侧3~3.5cm处。常规皮肤消毒
后,用7号10cm长带管芯穿刺针垂直穿刺,缓慢
进针直达所拟阻滞阶段横突背面。通常从皮肤到
2021/10/10
18
4、辅助检查:x片往往见压痛处椎体旋转征象。 具体表现为:
(1)正位片上双侧面椎弓根距同侧椎体外缘 的距离不等、小关节间隙不等。
(2)侧位片可见椎体后缘有双重影。
(3)x片、ct、mri、无椎体炎症、肿瘤、结 核、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征象。
2021/10/10
19
3、辅助检查:腰椎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有时可见生理曲度改变及椎体旋转现象。
2021/10/10
16
三、诊断
符合以下四个条件者可以诊断:
1、病史:可发生在搬物、突然扭腰等动作之 后,有时继发于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或椎体压 缩性骨折。有的患者无明确的外伤史,甚至发 生了压缩性骨折并不知道,经拍x片才证实。
四、治疗
1. 腰部脊神经后支阻滞术 完善的脊神经后支阻滞既可直接缓解疼痛,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应用解剖
脊神经后支直径1mm左右, 于椎间孔外口处脊神经节的 外侧发出,在下位上关节突 与横突根部上缘交界处,至 横突间肌内缘分为内侧支和 外侧支,各脊神经后支间有 吻合。
腰脊神经后内侧支

位于下位腰椎上关节突根部的后侧,
横突的后面斜向后下,经骨纤维管至椎弓
板后面转向下行,跨越1~3个椎体,重叠分
2.针刀松解
• 俯卧位,穿刺点定位同前; • 操作步骤:先按前方法行阻滞,再按
原进路刺入3号小针刀,自横突上缘沿 上关节突外缘上、下方向切割剥离2-3 刀,手下有松动感时出针刀; • 腰神经后支及内、外侧支均有血管伴 行,行针刀松解时一定要使刀刃与上 关节外缘平行、紧贴,避免损伤血管。 因为腰神经后支有广泛的吻合,松解 时同时涉及邻近的2~3个腰神经后支效 果才能最好。
脊膜支
• 多为脊神经后支或腰神经总干的分支,经 椎间孔返回椎管内(返神经),分布于纤 维环、后纵韧带、硬膜结缔组织、血管和 脊髓被膜(脊膜支),其与交感神经纤维 汇合组成窦椎神经。窦椎神经在相邻节段 间有广泛吻合,因而刺激可能会跨节段跨 侧别传入中枢,引起腰腿痛。
骨纤维管
• 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 的骨沟处。前壁为乳突 副突间沟,后壁为上关 节突副突韧带,上壁为 乳突,下壁为副突。
• 俯卧位;用针头或大头针等标记物贴于压痛点处,拍片或C 臂X线机透视。以横突根部上缘为目标点;
• 操作步骤:常规消毒皮肤后,用7号8cm心内注射针先抽2%盐 酸利多卡因2ml,打皮丘后垂直刺入目标点,遇到骨质即为 横突基底部,稍退针,再稍头端倾斜进针到达原来深度遇不 到骨质或有自骨面滑下的感觉,则证明针尖恰好在横突上缘, 再稍退针,压低针尾斜向内侧进针,遇到骨质即为上关节突 外缘,稍提插穿刺针,并将针尖刺向上关节突与横突交点处, 病人有刺痛或电击感时,说明针已经到达腰神经后支出骨纤 维孔处,回抽无血后注入2%的利多卡因2ml+倍他米松0.5ml。 急性腰痛多一次治愈。
四、临床特点
▶主诉疼痛部位在下腰部,病变部位在上腰部为主要特点;
▶▶腰痛、姿势不正、强制体位作业而发病;
▶急性腰痛时疼痛剧烈,不能起床,翻身及上、下床困难,步态 缓慢,慢性者主要表现为腰痛,屈伸活动受限,不能持久弯腰, 或直不起来,行走不受影响。
五、 体格检查
• 主诉痛区上方1-2节段横突根部上缘压痛,伴向主 诉痛区放散痛;
• 急性期腰痛僵硬前倾,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 腰椎侧弯,一侧骶棘肌,闊筋膜张肌痉挛,站立时 髋膝关节弯屈,直腿抬高,被动弯屈髋膝关节均加 重腰痛,但无下肢放散痛及感觉、肌力、反射改变 等神经体征;
• 3.慢性体征少,疼痛部位压痛局限,主动、被动 弯腰可加重疼痛。
2. 盘源性腰痛:压痛点位于棘突间,久坐站立症状加重。
七、治疗方法
• 脊神经后支阻滞: • 针刀松解:病史长的病人或
经2次阻滞效果不能巩固的 病人,需采用针刀松解: • 其他疗法:
冷冻、射频、化学消融 等方法,基本同封闭法,只 不过用不同的手段达到阻滞 脊神经后支的目的。
七、治疗方法
• 1.脊神经后支阻滞:
六、鉴别诊断
1. 腰椎间盘突出(LDH)
(1)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两者或同时发生,或先或后。 (2)准确的定位体征:如伸母肌力减退系L5神经根受损(L4、5间
隙突出),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S1神经根受累(L5-S1间隙), 膝反射减弱,说明股神经受损(L1-2、L2-3、L3-4间隙)。 (3)伴随症状与体征:如咳嗽、解大便,使腹内—颅内压增高的 动作,可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病。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好转。 检查有的病人有脊柱侧弯。直腿抬高<70°引起患肢放射痛, 这些都是腰神经后支受损没有的。 1.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女性,脊柱广泛压痛,X线片见骨 密度减低。
腰腿痛常见原因─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一、概 念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由于脊神经后支受 到卡压等机械刺激所造成的以腰痛、臀部及 大腿后外侧痛伴活动障碍为主的症候群。
腰神经后支区域腰腿痛的原因
1. 直接原因 由于小关节增生肥大、骨纤维管狭窄、肌肉
韧带创伤、劳损等刺激或卡压出现的症状。 2. 间接原因
由于椎间盘退变、不稳等原因,刺激椎窦神 经,经过腰神经后支反射性地引起腰腿痛。
布于关节连线内侧的关节囊、韧带及背伸
肌。腰4~5的内侧支向下跨越2~3个椎体,
抵达骶骨背面,还分布于骶髂关节。后内
侧支在腰背肌肉内与上下平面的分支相连,
紧与椎板相贴,一直到棘突下缘,棘上韧
带受上一平面后内侧支支配。
腰脊神经后外侧支
• 沿着横突背面向外下斜 行,经骶棘肌,穿胸腰 筋膜至皮下,支配椎间 关节连线以外的组织结 构。L1~3的外侧支较长, 形成臀上皮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