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天气教学教案模板及反思

天气教学教案模板及反思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初步学会判断天气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

2. 常见天气现象的识别。

教学难点:1. 天气变化的原因。

2. 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天气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3. 实验材料(如干冰、小镜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张晴朗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天气?”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天气是指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强调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2. 教师展示常见的天气现象图片,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并讲解它们的特征。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三、课堂活动1.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干冰实验,观察干冰升华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变化,从而理解气温与天气的关系。

2. 观察环节: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和湿度计,记录数据,分析气温和湿度对天气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天气和气候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布置作业1. 回家后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并绘制一个简单的天气变化图。

2. 收集关于天气变化的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图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天气知识。

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实验和观察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3. 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天气变化的原因。

通过干冰实验,让学生了解气温与天气的关系。

初中地理备课天气教案

初中地理备课天气教案

初中地理备课天气教案1.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并使用这两个术语;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 通过阅读地图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学会观察天气现象,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天气现象。

3. 形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思想观念,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2. 难点: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别。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1. 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提问学生:“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2. 提问:“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1. 天气与气候结合教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讲解补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练一练】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天气:风和日丽、东边日出西边雨气候:四季如春、春暖花开2. 天气预报和常见天气符号【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讲解】天气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通过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手段获取天气信息,经过分析得出预报结果。

【展示】常见天气符号及其含义。

环节三:实践与应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天气现象,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总结该天气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各组汇报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环节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观察天气现象,提高对天气变化的应对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天气现象,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气初中地理教案

天气初中地理教案

天气初中地理教案年级:初中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

2. 掌握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因素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3. 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天气的定义和特点。

2. 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因素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3. 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天气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2. 天气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教室内的温度计和湿度计。

3. 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和湿度计,询问他们是否能够解释温度和湿度的含义。

2. 提问学生对天气的定义和特点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具体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因素。

2. 解释天气的特点:天气是多变的、不稳定的,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介绍不同类型的天气: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因素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2. 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或展示天气预报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信息。

2. 提问学生对天气预报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当地的天气情况,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因素。

2.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写一篇关于当地天气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天气现象,让他们了解天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因素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在课堂探究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天气

初中地理教案天气

初中地理教案天气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使学生掌握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气要素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状况,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气要素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

2. 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气要素的判断与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2. 提问:你们对天气有什么了解?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教师提问:天气与气候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请举例说明。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天气与气候是相互关联的,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长期平均状态。

天气变化快,气候变化慢。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气要素的基本知识。

2. 举例说明气温、降水、风向等要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关注当地天气状况,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气要素的变化图表。

2. 学生分析图表,了解该地区天气特点。

3. 教师提问:这个地区的天气特点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天气要素的变化对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我们要关注天气状况,做好应对措施。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联系与区别,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气要素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二地理课程中天气预报教案的实施与评价

初二地理课程中天气预报教案的实施与评价

初二地理课程中天气预报教案的实施与评价天气预报是气象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重要决策的依据,还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初二的地理课程中,天气预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制定一份实用可行的天气预报教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天气预报教案的实施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气象条件、测量气象数据及掌握气象预报知识,正确地制定天气预报。

2.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掌握气象预报的方法和技巧,以及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进行天气预报。

3.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复杂天气条件下的预报技巧,以及预报结果的判断和评价。

4. 教学内容(1)气象预报的概述;(2)常用的气象仪器及测量方法;(3)气象预报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4)复杂天气条件下的预报技巧;(5)预报结果的判断和评价。

5.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结合当日的气象数据和气象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分析,帮助其制定出准确有效的天气预报。

二、天气预报教案的评价教案制定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期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对于本节课的天气预报教案,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基本的气象预报技巧,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准确有效的天气预报。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实地观察和分析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是否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3. 教学资源本节课需要用到气象数据和天气仪器等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是否充足,并且能否有效地支持本节课的教学。

4.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天气预报教案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反思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反思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反思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反思 本课是初一地理《天气与气候》的开篇第一课。

这部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从实际出发,将生活中身边的现象带入课堂,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练习时即将生活融入课堂 本节课,我以11月9日的初雪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雪后的种种变化和与平时生活的一些不同;在引导学生对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描述,从而引出天气的概念。

将天气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利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

2、 明确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实效性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室的启发引导下,师生交谈讨论,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体验来理解地理知识,从而完成本节课的预定教学目
标。

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和背景音乐的运用,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更加直观地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直观化、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经验是为了学会教学,通过以上反思,可以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身业务技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评作业,教师点评并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天气的概念、天气要素、天气预报原理和制作过程等。
2.强调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3.提醒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利用图表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天气要素。如展示气温、降水、湿度等图表,引导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创设互动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
4.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天气预报编制方法。教师可提供气象数据,让学生模拟制作天气预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教师提供一组气象图表和卫星云图,要求学生分析并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将分析过程和预测结果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6.学生收集关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示自己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7.鼓励学生关注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特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了解其气候类型、主要天气现象等,并以图文形式展示该地区的天气特色。
针对教学重难点,具体设想如下:
1.对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
2.在天气预报编制原理和方法方面,教师可以分步骤进行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逐步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此外,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实际工作情况。
5.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案例分析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某次极端天气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认识天气预报教案反思和总结

认识天气预报教案反思和总结

认识天气预报教案反思和总结教案标题:认识天气预报教案反思和总结教案反思:在教授“认识天气预报”这一主题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我开始课堂时通过展示有趣的天气图片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天气预报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我提出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以及天气预报是如何进行的。

我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3. 使用多媒体资源:我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天气预报,包括电视天气预报、手机应用程序和网站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气预报的形式和内容。

4. 实地观察:我组织了一个实地观察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等地,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联系。

5. 小组合作:我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制作一份简单的天气预报。

每个小组负责收集当天的天气数据,并根据数据制作天气图表和文字预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案总结: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天气预报的定义和作用,明白天气预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向和风力等。

3. 学会使用天气预报图表和符号,能够解读不同类型的天气预报。

4.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能力,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5.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天气预报。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进一步改进这个教案:1. 引入更多实例: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有趣的天气事件和相关新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天气预报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2. 创设互动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自己模拟天气预报,或者进行天气预报的角色扮演,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提供更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例如天气预报软件或网站的链接,让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

《天气和天气预报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粤人版》

《天气和天气预报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粤人版》

《天气和天气预报》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术语。

3. 能够通过天气预报信息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导学内容:一、天气的形成原理1. 大气环流:地球表面温度不均匀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别,形成气流运动。

2. 湿度和降水:水汽在大气中的含量和气流运动影响降水的形成。

3. 气压和风向:气压高的地方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气压低的地方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

二、天气的影响因素1. 季节变化:不同季节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变化导致天气变化。

2. 地形地貌:山脉、海洋等地形地貌会影响气流运动和降水分布。

3.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地表温度差别,影响天气变化。

三、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1. 天气预报的分类:气象部门一般将天气预报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2. 天气预报的工具: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气象探空等工具用于天气观测和预报。

3.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天气预报存在一定的误差,受多种因素影响。

四、常用天气预报术语1. 气压:以毫米汞柱或百帕为单位,表示大气压强。

2. 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空气温度。

3. 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表示降水的量。

4. 风向和风速:表示风向和风力大小的指标。

5. 天气现象:如晴、阴、雨、雪等描述天气状况的术语。

导学活动:1. 观看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了解当天和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2. 制作一个天气预报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制作天气预报节目。

3. 利用气象卫星图和气象雷达图,进修如何解读天气预报信息。

4. 分析不同地区的气象数据,比较其天气变化规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导学评判:1. 通过观看天气预报节目和模拟制作天气预报节目,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术语。

2.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天气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准确解读天气预报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

初中天气预报课程设计

初中天气预报课程设计

初中天气预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分类。

2. 学生能掌握天气图的基本解读方法,了解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对天气的影响。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天气图,分析天气形势,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天气预报,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他人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学习的影响,并学会为他人提供帮助。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自然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天气预报,掌握气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有较高的兴趣,但知识储备有限,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预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天气的定义、天气系统的分类、天气图的构成。

2. 气象要素及其影响: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对天气的影响。

3. 天气图的解读: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的基本解读方法,天气系统的识别。

4. 天气预测方法:根据气象数据和天气图,分析天气形势,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5. 气象灾害与防御:介绍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如洪涝、干旱、台风等)及其成因、特点和防御措施。

6. 天气预报实践:分组进行天气预报制作,包括数据分析、天气形势判断、天气预报撰写和发布。

第五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

第五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①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4.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 天气与气候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 天气与气候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学设计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天气的含义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

3. 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收集、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农谚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天气变化于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2. 通过模拟天气预报活动,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2. 教学难点: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正确使用术语;
天气符号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方法
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基于以上分析,并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
1.对比分析:运用照片、古诗、谚语等,对比天气和气候,明确要素,归纳特点,正确使用术语。

2.游戏竞赛:通过”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大赛”活动,记住常用天气符号,看懂天气图。

五、教学过程。

初中七年级地理天气教案

初中七年级地理天气教案

初中七年级地理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天气的概念,知道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图,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

3. 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学会运用天气预报图,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生活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图的阅读,常用的天气符号。

2. 难点:天气预报图的阅读,天气符号的识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板书课题:天气。

提问:“什么是天气?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说。

”3.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天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天气的特点:时间短、变化快。

2) 教师讲解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3) 教师讲解天气预报图的基本内容,如气温、降水、风力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图。

4) 教师讲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及其意义,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引导学生熟悉天气符号。

4. 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预报图中的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图的阅读和天气符号的识别。

6. 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天气预报图,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收集一周内的天气资料,分析天气变化,关注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讲解天气的概念和天气预报图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常用的天气符号。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天气和天气预报》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粤教版地理 (3)

《天气和天气预报》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粤教版地理 (3)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根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拟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标准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求趋利避害,效劳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准备:天气预报的相关符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1〕观看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台风、寒潮〕的录像,加深对天气的理解〔2〕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了解天气预报的根本过程,认识根本的天气符号。

互动1:师:有哪些同学喜欢收看?天气预报?呢?生:踊跃举手,热情很高。

师: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气的影响……师: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生:因为每天的天气都在变。

师:?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生:气温、降水、风、雪、雾、霜……师:大家能发布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吗?〔或模拟进行第二天的天气预报〕生:踊跃发言,用各自的语言描述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大家以上的讨论及理解,我们便可以给天气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即: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处在时刻变化中。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4第1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word教案 (2)

粤教初中地理七上《4第1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word教案 (2)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一、教材分析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农业生产而言,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全章内容包括天气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保护大气环境四节。

从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章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前面所学的地球、地图等知识在本章得到适当的综合,同时它也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根据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的编写没有面面俱到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地理科学的发展及未来社会需要出发,选取对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加以介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识记部分当地的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号。

2.过程与方法(1)能在生活中正确区分和使用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术语。

(2)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掌握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

2.熟习天气预报图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二)、难点熟习天气预报图的使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四、教法建议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观察“上学、国庆节旅行、异地求学”漫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通过讨论漫画的含义,引出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五、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六、教学案例:[导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北京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

你去过北京吗?(生答略)。

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

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

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

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

[承转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与反思

《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与反思

《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与反思崇义县章源中学刘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了解天气预报的复杂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天气特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难点:分析天气特征;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自主学习方法、问答法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导入】学生欣赏一段动画主题歌(视频播放)。

【师问】这是什么动画片?歌词唱到了什么?。

【生答】天气【过渡】对,“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打雷、下雨、天冷、天热都是在描述天气,这节课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有关天气的知识。

(展示课件题目——《天气与天气预报》)一、天气与气候【师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描述教室外的天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还会怎样描述天气呢?【生答】晴、风、冷......【展示】“晴天”、“阴天”“风!”、“雨”、“热”、“冷”、“打雷”......【总结】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描述天气。

【过渡】那么同学们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天气呢?【生答】1 、天气(Weather)(1)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

(让学生把课本上天气的概念划起来并集体朗读一遍)【小结】描述天气就是描述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学生补充大气状况),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师述】天气有什么特点?【生答】“短时间”【老师】从某一时刻、一天、几天等不同的时间尺度举例说明。

某一时刻如“现在正在下雨”,一天如“今天很闷热”,几天如“这几天阴雨连绵”。

《天气预报》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天气预报》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天气预报》教学反思《天气预报》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气预报》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气预报》教学反思1本月课题《天气预报》选自《美丽大自然》主题中《自然现象》这一单元。

《天气预报》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依据教材的要求制订了主要内容,其次由于本班有些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自然现象和天气预报的作用不是很了解。

知道天气预报的作用,面对不同天气,做不同的防范工作。

增长生活常识和经验。

十月因国庆节放假和军训一周,上课时间只有三个星期。

语文:在第六周和第七周时我们主要学习生字和课文,在学习生字时主要讲解字和组词。

对于字、词我们班的学生一层生(权、乐、田、锐、安、昌)能独立完成书写生字作业、能用所学的生字组词他们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较好;二层(炜、春、银、霞、豪、淞)能教师辅导下完成书写作业、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说出字和词语他们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较弱。

三层(畴、倩、鑫)书写能力很弱只会临摹作业,表达在课上用心聆听,在老师的提醒下复述。

在讲组词时说句子,仿句一层二层都可以在提示下说出,对于自己造句刚开始时很困难。

比如仿句:今天是晴天我们可以去郊游。

仿句:今天是。

表达出天气如何可以做什么,基本都能想出说出,但是换成自己用“晴天、阴天、雷雨天、雪天”造句时就不知如何开口表达,或者说出来语序不对。

这个时候我就会马上纠正他们语序、引导他们慢慢的表达自己想法。

到第七周尾和第八周时自己能可以说排比句了。

比如: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温暖了,人们穿的越来越少了,公园里的有人越来越多了。

用……到了,……越来越……,……越来越……,……越来越……。

看着仿句自己能说出较长的句子了。

第八周复习课同学基本都能写出字说出组词和句子,能理解自然现象和气候,懂得了收看天气预报来加减衣服。

关于《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精选7篇)

关于《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精选7篇)

关于《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气预报》教学反思1课是对前三课的一个总结,把学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规整。

我以一个小短片天气预报引入,让学生感觉轻松愉悦,很自然就将学生拉入课堂氛围中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天气预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之后在让学生举例说明天气变化影响生物行为的例子,学生通过叙述从不同的方面启发了思维。

科学自助餐中的气象谚语,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所以我又向学生介绍了一些不同地区的气象谚语,使学生了解到了各个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

接下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那就是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但是如果采用看图讲述的方法,会很枯燥,结合这点我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我决定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灵活教法,这样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思维空间,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活跃思维。

而这一环节的设置也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好评,说内容不仅不枯燥了,反而更活了,自己也在享受着知识大餐。

而本节课的亮点我采用科学活动小小天气播报员的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也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播报天气情况,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天气符号,也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是科学课和语文课的有机结合。

但是,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在时间的把握上,我拖堂了2分钟,这一点是课堂大忌,因为在活动环节时间没有控制好。

其次是老师们向我提出的,那就是提问时还要照顾到后面的孩子,可能是我考虑要调整课件,在这方面确实做得不好,没有注意到这点,还有就是对于一些课堂生成性的问题的回答,这点我自感惭愧,因为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确实不足,我还要加强学习,因为科学是很严谨的。

每一次历练对我来说都是成功的基石,我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

七年级地理教案天气和气候教案和教学反思七年级下期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案天气和气候教案和教学反思七年级下期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案天气和气候教案和教学反思七年级下期地理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提问:寒假快到了,今年寒假老师打算去海南旅行,可视为带衣服发了愁,同学们可以帮老师出出主意吗?你知道海南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吗?快速进入课堂,根据问题回答。

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合作探究板书一、天气1、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昨天和今天一样吗?“东边日出西边雨”怎么理解?2、归纳天气的特点。

3、讲解:天气是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段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具有多变性。

4、讨论:①、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②、晴天、雨天、雪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又有那些不变?什么事必须在晴天做?③、大风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和害处?④、大雾、冰雹、霜冻、雷电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5、通过上述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观察天气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1、思考并回答提问。

2、明确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3、小组合作,讨论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4、比赛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让地理贴近生活。

结合实际举例,加强学生印象,帮助理解,激发兴趣。

过渡: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了解。

列举途径。

板书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1、多媒体展示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内容。

2、识别天气符号。

3、在天气预报开始时是卫星云图,如何根据卫星云图来判断天气状况呢?4、讲解:在卫星云图中,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白色越浓,表示降水的可能性越大。

5、练习:教材活动P58观看视频,了解卫星云图上的三种颜色所表示的事物,能根据卫星云图粗略的判断各地的天气情况。

学做天气预报员。

知道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

为学生更好的收听天气天气预报做好准备。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提到“气候”,比如:夏季气候炎热,冬季气候寒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教案【天气与天气预报】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二、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时间长、较稳定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5、识读天气预报图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三、总结:1、天气、气候的区别2、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四、作业1、坚持看中央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2、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的反思: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过于简单。

2、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特别是常见天气符号部分,没能引导学生当堂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二、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时间长、较稳定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5、识读天气预报图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三、总结:1、天气、气候的区别2、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四、作业1、坚持看中央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2、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的反思: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过于简单。

2、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特别是常见天气符号部分,没能引导学生当堂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二、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时间长、较稳定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5、识读天气预报图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三、总结:1、天气、气候的区别2、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四、作业1、坚持看中央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2、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的反思: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过于简单。

2、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特别是常见天气符号部分,没能引导学生当堂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二、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时间长、较稳定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5、识读天气预报图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三、总结:1、天气、气候的区别2、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四、作业1、坚持看中央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2、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的反思: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过于简单。

2、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特别是常见天气符号部分,没能引导学生当堂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二、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时间长、较稳定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5、识读天气预报图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三、总结:1、天气、气候的区别2、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四、作业1、坚持看中央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2、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的反思: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过于简单。

2、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特别是常见天气符号部分,没能引导学生当堂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二、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时间长、较稳定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5、识读天气预报图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