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
水调歌头诗歌鉴赏题
水调歌头诗歌鉴赏题一、选择题(1 - 10)- A. 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 B. 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解析:B项中“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表述有误。
词中月圆而人未圆,词人通过对明月的追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离合的感慨,并非认为月圆人团圆是自然常理。
A项,上阕词人饮酒问月,想要乘风到月宫又担心高寒,从而更觉人间美好,该项赏析正确。
C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确实表达了不受时空限制的美好祝福,是正确的。
D项,全词围绕明月展开,既写对月的思考,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体现了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也是正确的。
所以答案是B。
- A.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C项正确。
“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代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人生和自然的规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A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说月下起舞的感受;B项“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对月亮的埋怨;D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美好的祝愿,均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C。
-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C.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D.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解析:A项正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B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对人生和自然规律的感慨;C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写月下起舞的情景和感受;D项“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是关于想要到月宫又有所顾虑的描写,都不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水调歌头》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题)
(二)古诗鉴赏(4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2分)
上片:
下片:
11.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2分)
答案:
(二)
10. 上片:望月下片:怀人
11.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苏轼《水调歌头》复习及中考试题精选备课人:邵秀娟高景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
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
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
(参见教材P111注释1)——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
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练习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水调歌头》①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
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
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
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
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丰富又不离现实生活。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
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1、翻译: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3、内容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⑴上阕:⑵下阕:4、上下阙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情感:上阕:下阕:四、细腻品味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检测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的祝愿,道出千载离人之思,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两句是2.《水调歌头》中作者将眼光放开去,将人与月、古与今都纳入视野心胸,而对人事自然产生达观之想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以及达标训练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以及达标训练【原文】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翻译一]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只愿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点字词】(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宫殿。
(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
指想象中的宫殿。
(6)不胜:经受不住。
(7)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8)何似:哪里比得上。
(9)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10)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1)照无眠: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12)何事:为什么。
(13)长向别时圆:长几位总是,向是在的意思(14)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下面诗句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蕴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0.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案】19.C 20.上阕写月下饮酒问天,由幻想超凡脱俗,到对人间生活的喜爱。
下阕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到为离人祝福。
【解析】19.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从人到月,从古至今,对人生的变迁作了高度的概括,可见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无奈之外又隐含着本就难全的释然和旷达。
A.句意: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B.句意:夜还没有消尽,红日以从江上升起。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C.句意: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页 1 第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辛弃疾水调歌头练习题
辛弃疾水调歌头练习题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激昂的风格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水调歌头》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以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为主题,探讨其中的意境、情感以及艺术魅力。
《水调歌头》是辛弃疾在北方抗金时期创作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感的词。
词中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以及诗人内心的愤慨和无奈。
辛弃疾通过描绘水乡的美景,将自己的思绪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
词的开头,辛弃疾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展现了诗人对天地间的无尽思绪。
明月的出现象征着希望和美好,而把酒问青天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质问。
这两句简短的开头,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境界。
接下来,辛弃疾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达了对时光的迷惘和对历史的无奈。
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使得整首词更具有深度和思考的价值。
诗人的内心矛盾和迷茫,被巧妙地融入了对水乡的描绘之中。
在词的后半部分,辛弃疾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境况的担忧。
这种对家国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无奈,使得词中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真实。
诗人的内心矛盾和纠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得到了更加生动的表达。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不仅在意境和情感上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艺术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词中的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借景抒情等,使得词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同时,词的整体结构也非常紧凑,通过对时间、空间和情感的巧妙交织,使得整首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动荡和矛盾。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辛弃疾将自己的思绪融入其中,使得词作更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总之,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是一首充满内涵和艺术魅力的词作。
水调歌头相关试题及答案
水调歌头相关试题及答案
1. 水调歌头是哪位词人的作品?
答案:苏轼。
2. 水调歌头的词牌名是什么?
答案:水调歌头。
3. 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把酒问青天。
4. 请默写水调歌头的全文。
答案:
水调歌头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间美好情感的向往。
6. 水调歌头的词风属于哪种类型?
答案:豪放派。
7.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运用了设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8. 水调歌头中“起舞弄清影”的“清影”指的是什么?
答案:“清影”指的是月光下自己的影子。
9. 请简述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
答案:水调歌头是苏轼在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夜,与弟弟苏辙分离多年,饮酒赏月时所作,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10. 水调歌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答案:水调歌头是宋代词坛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广泛传诵。
水调歌头赏析练习题
水调歌头赏析练习题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而广受欢迎。
本文将通过对水调歌头的赏析练习题来深入探讨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意义。
一、水调歌头的背景及创作环境苏轼是北宋文人的代表,他生活在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
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此时正值苏轼在四川的流放期间。
在这个黑暗的环境里,苏轼通过创作歌词来表达他对家乡、对自由的思念和渴望。
二、水调歌头的艺术特点1.语言优美婉约:水调歌头的文字流畅、优美,充满了诗意和音乐感。
苏轼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使整个词章充满了细腻的画面感。
2.描写精准细腻:苏轼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他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情感。
他运用了多种意象和景观,如溪流、山水、花草等,使整个词章充满了生动的画面和浓厚的情感。
3.情感真挚深沉:水调歌头是苏轼在流亡期间的产物,反映了他对家乡、对自由的思念和渴望。
苏轼的文字表达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通过对家乡故地、亲友和自然风景等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由的深深眷恋之情。
三、水调歌头的意义和影响水调歌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真挚的情感而广受赞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词作的新境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成为了后世文人创作词作的重要参考。
此外,水调歌头的主题也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它揭示了苏轼对家乡的眷恋、对自由的渴望,道出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种追求自由的精神也深深地触动了后世的文人和读者,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心灵的解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水调歌头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情感表达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赏。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一首承载了追求自由和渴望回家的佳作。
通过对水调歌头的赏析练习题,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意义,也更加珍视和推崇这首千古绝唱。
《水调歌头》鉴赏练习题
《水调歌头》鉴赏练习题水调歌头,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首词曲,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作。
这首词曲以其深情厚意和精湛的艺术特点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水调歌头》的鉴赏练习题,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练习一:词曲一致的特点《水调歌头》是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剧情和人物情感的结合,其中的词曲一致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请你分析《水调歌头》中的词曲一致之处,以及它对诗词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练习二:词曲配合的表现手法《水调歌头》以其优美的曲调和贴切的词句,成功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请你选取诗词中的一句,分析其中的意象描写和音乐特点,在诗词中的配合作用。
练习三:诗词中的感伤与婉约《水调歌头》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抒发,表现出红楼梦中的种种悲剧和离愁别绪。
请你选取一段诗词,分析其中的感伤情怀和婉约风格所传达的意境。
练习四:《水调歌头》与红楼梦的结合《水调歌头》是红楼梦中的文学珍品,与整个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相得益彰。
请你谈谈《水调歌头》与红楼梦的关系,分析它对整部作品的作用和意义。
练习五:曹雪芹的诗词才华曹雪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之一,他的诗词才华在《水调歌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请你选取一句诗词,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考虑曹雪芹在这首词曲中的写作意图。
练习六:与现代文化的联系虽然《水调歌头》是一首古代的词曲作品,但其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仍然具有现代的感染力。
请你将《水调歌头》与当代的文化、艺术和情感进行联系,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读者深入鉴赏《水调歌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思考和理解这首古典词曲的艺术魅力。
通过反复练习,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领悟词曲的深意,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水调歌头鉴赏选择题
《水调歌头鉴赏选择题》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做几道关于《水调歌头》的鉴赏选择题,通过这些题目,咱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词的美妙之处。
先来看这道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B.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C.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同学们想想,这两句词多温暖啊,在中秋佳节,苏轼虽然和亲人分隔两地,但他希望亲人能平安长久,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一轮明月。
所以,答案当然是A 啦,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再看这一题:“‘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A.向往天上宫阙的神仙生活B.留恋人间的美好与温暖C.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逃避大家想想,苏轼在月下起舞,影子随他而动,他觉得还是人间好啊。
他并没有向往天上虚幻的生活,而是珍惜人间的真实与美好。
所以,答案是 B 哟。
还有这道:“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A.望月怀人B.饮酒作乐C.感叹时光上阕一开始苏轼就把酒问青天,望着明月思念亲人,所以答案是 A 呀,望月怀人。
咱们做这些选择题的时候,要好好体会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比如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想回到天上,但又害怕那里的寒冷和孤寂,这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
再比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照进雕花的窗户,照在不眠之人身上,这画面多美,多有诗意。
同学们,通过做这些选择题,咱们能更清楚地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情感和作者的心思。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诗词鉴赏,咱们就更有把握啦!好啦,今天的《水调歌头》鉴赏选择题就讲到这里,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问题及答案】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中考古诗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汇编含解释习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19《中考说明》有)宋·苏轼一、诗歌鉴赏赏析《明月几时有》,完成小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7.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不同的另一种词风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要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起舞弄清影”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2.请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而选择人间,看出他旷达乐观的胸怀。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表现了词人对世事、人生的思考。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古代诗歌赏析朱熹《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
(共8分)水调歌头[宋]]朱熹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①, 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鸥夷子②,散发弄扁舟。
鸥夷子②,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 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注】①《史记•李斯列传》:秦丞相李斯遭人诬陷论斩,临刑谓其子:“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岀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下文陆机的“华亭清唳”与此意同。
②鸥夷子即范蠡。
19•“倚伏互相酬”这一句中“倚伏”是指 ___________ ,蕴含了朱熹这位理学大师的哲理思考。
(2分)20.从抒情方式看,本词运用多种手法抒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19. 【解析】顺境和逆境(福祸)相互依存隐伏20. 【解析】①用典抒悄,表达入仕悔恨之情。
“东门黃犬”“华亭鹤唳" 表做官遭祸,抽身悔迟之慨,有对李斯.陆机的同情,更有自己遭谗哭职后的遗憾与不满。
②对比抒情,范蠡泛舟与李斯、陆机三个历史典故,一正两反,将范蠡功成名就退隐与李陆二人对比,表明了对自己入仕的悔意及隐居的思想。
③借景抒情,“春昼” 两句芻浩渺的烟波,追月的云彩,营造极强的画面感和优美的意境,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憧憬和对朝廷的彻底失望。
④直接抒惜。
结句“永弃”写出诗人内心的决绝,“吾道付沧洲"点出他最后归乡著述传道的朴素愿望。
(一点2分,三点满分。
如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21-22题(共6分)材料一:子夏曰:“贤贤易色①;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材料二: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注释]①易:改变;色:态度、形色。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名句赏析】上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解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解析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范成大《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成大《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成大《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
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①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②。
酾酒问蟾兔③,肯去伴沧洲④?
注:①姮娥:嫦娥。
②黑貂裘:用苏秦典。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
③蟾兔:传说月亮中有蟾兔,常用来借指月亮。
④沧洲:水滨,此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8. 上阕前四句写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9. 下阕借月抒情,作者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答案:
8.经历:漂泊不定(四处奔波)(1分)感受:凄凉之感和惊喜之情(2分)。
作用:为下文写登楼赏月的兴致和望月抒发的悲情做了铺垫(2分)。
9.①山河破碎的无限惆怅,②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沉痛感慨,③退居归隐的衷情。
(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
苏轼《水调歌头》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水调歌头》,完成13—16题(8分)共13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14.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2分)
15.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2分)答:
答案:
【一】
13..宋(或:北宋)苏轼(或:苏东坡)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D 理由:“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应为“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16.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鉴赏及练习题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词前小 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 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 政治上失意, 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 心情抑郁惆怅, 怀念手足兄弟, 是很自然的。
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 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 之情。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中秋夜, 月自然是主角, 前人面对无限时空, 一轮孤月, 早已产生了疑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 《春 江花月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 《把酒问月》)。
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 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 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 对明月的赞美向 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
既然天上宫阙如此美好,当然会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 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 仍然写月, 写月光的移动和 月下的不眠之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 华美的楼阁。
“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
“朱 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
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
这样就自 然过渡到个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这 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
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 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 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最后,水到渠成地 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
“隔千里兮共明月”(谢 庄《月赋》),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 所安慰了。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 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
1/6
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练习题】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 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 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 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 情致。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阕写词人在 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 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
表面看来, 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 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 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 入世情怀的过渡?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 神的家园。
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 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 的表达效果。
(2 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准 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5 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 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
(2 分) 6 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 所表达的情感。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
2/6
达的情怀 7. 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
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弟 弟的字,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 并称文坛“三苏”。
8. 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10 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下列对诗歌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 《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 几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但不能透露作者对人间终 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 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 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词人终于以理遣情, 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 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1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思想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 头,表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