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讲义
小学数学教案讲义
小学数学教案讲义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数学计算。
3. 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小学数学教材
3. 数学学习工具:计算器、计数棒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老师通过PPT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并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跟随计算。
3. 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找出需要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5. 总结:总结学生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让学生在家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1. 加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运算规则。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讲义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讲义
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数字1-10,并能够用拼图拼出数字的形状。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和拼图
教学难点:数字5-10的认识和拼图
教学准备:
1. 数字拼图卡片
2. 数字卡片
3.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字1-4,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或者小棒指出相应的数字。
二、引入
教师出示数码卡片1和一个数字拼图卡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数字,然后讲解数字1的读音和写法。
三、讲解
1.教师出示数码卡片2,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数字,然后讲解数字2的读音和写法。
2.依次出示数码卡片3-10,讲解数字的读音和写法。
四、练习
1.学生分组,每组一套数字拼图卡片,通过拼图练习1-5这几个数字的形状。
2.学生个别完成数字卡片上的填空练习,填写正确的数字。
五、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巩固数字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认识数字1-10,并能够用拼图拼出数字的形状。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学案
小学数学教案学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规则。
难点: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相关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题:加法和减法,并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展开讨论,引
导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概念讲解
1. 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让学生在黑板上或纸上写出几个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帮助他们理解运算的方式。
三、练习
1.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练习,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或计算器帮助学生进行计算。
2. 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要求他们利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
四、讨论
让学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展示给全班,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从而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巩固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加法和减法,并在下节课进行检查和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用简单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可以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案示例讲解
小学数学教案示例讲解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1-10的加法口诀表。
2. 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内容:
加法口诀表(1-10)
教学步骤:
一、引入主题
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加法运算。
2. 引入加法口诀表的内容,并告诉学生掌握好口诀表对日常计算很有帮助。
二、学习口诀表
1. 让学生一起跟着老师一起念一遍加法口诀表。
2. 分组学生自己默写口诀表。
3. 老师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导。
三、加法口诀表应用
1. 练习口算加法题目,让学生尽量利用口诀表进行计算。
2. 给学生一些加法速算题目,看看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四、加深练习
1. 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些加法口诀表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加法口诀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日常的加法计算会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知识板书
小学数学教案知识板书主题:加减法运算
知识点:
1. 加法运算
- 加法的基本概念
- 10以内的加法运算
- 进位的概念和运算
- 加法运算的练习题
2. 减法运算
- 减法的基本概念
- 10以内的减法运算
- 借位的概念和运算
- 减法运算的练习题
板书内容:
加法运算:
1 +
2 = 3
10 + 5 = 15
23 + 17 = 40
进位: 45 + 28 = 70
练习题:计算下列算式
34 + 21 =
67 + 18 =
...
减法运算:
5 - 2 = 3
15 - 8 = 7
35 - 19 = 16
借位: 47 - 29 = 18
练习题:计算下列算式
50 - 23 =
68 - 15 =
...
教学步骤:
1. 引入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分别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分别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
3. 讲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设置加减法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期望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数学教案【五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第一篇: 学校数学教案1、使同学初步熟悉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推断力量、实践力量。
3、使同学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同学学会查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同学观看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
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
然后让同学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熟悉。
最终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四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外形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外形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象这样的角叫直角。
(板书课题)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都叫什么角?我们四周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要画上直角符号。
同学边画边说。
同桌相互评一下。
同学按操作画,老师巡察。
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全部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比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1、做练习的其次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这堂课你熟悉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事?直角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5篇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5篇在人类历史进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行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讨论现代科学技术必不行少的基本工具。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学校数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学校数学教案范本篇1教学内容:学校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同学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看、比较,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使同学进一步熟悉转化的思索方法在讨论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育同学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同学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外形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师:假如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同学思索一下)你认为应当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合作要求:(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任选一种)(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学校数学教案范本篇2教学内容:教材p73--75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同学初步感受多位数,培育同学的实际分析力量。
2.使同学把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讲解
小学数学教案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加法算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难点:进位和退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具:计算卡片、计算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几个简单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口算计算,并让学生回答加法算式的计算规则是什么。
二、讲解(1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讲解加法中的进位和退位现象,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3. 教师出示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跟读,重点讲解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做一些口算加法运算练习;
2. 让学生用计算卡片或计算棒计算一些加法算式;
3. 给学生布置一些书面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掌握加法的计算技巧。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点评
在下节课开始前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持续巩固这些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法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个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工、玩具),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
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
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3、游戏:捡糖果。
请幼儿按照老师出示的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带着糖果准备发给小朋友却不小心打翻了。
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请小朋友帮我捡起来好吗?不过我们要按照老师手里的数字来捡相同数量的糖果哦!4、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幼儿一起参加保护小鸟的活动,按照游戏的问题数一数××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找出对应的数字。
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由于糖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物品,所以一开始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就积极的帮老师捡糖果了。
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
当孩子按照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部分孩子开始出现错误,于是我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
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一、数的认识与数的拆分(适合一年级)本节课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并学习如何拆分数字。
活动一:数的认识游戏1. 教师准备大量纸牌,每张上面写有一个数字。
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受挑战。
3. 教师随机出示一张数字纸牌,学生需要迅速识别并说出数字。
4. 所有组中获胜学生在纸板上写下这个数字。
活动二:数字拆分探索1. 教师准备一组小球与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上写有一个两位数的数字。
2. 学生将小球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分组,了解数字的组成元素。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讨论他们拆分数字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三:数字图像的拆分1.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幅简单的图像,例如一个房子。
2. 学生观察图像并说出图像中出现的数字。
3. 学生尝试用拆分数字的方式,在纸上画出图像中的数字,并用数字卡片代表每个数字。
活动四:数字对应的物体1. 教师准备一组小球或者其他小物件,每个物件上贴有一个数字卡片。
2. 学生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将物件进行分组。
3. 学生将每组物件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并用数字卡片标记。
二、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适合二年级)本节课的目标: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并学习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活动一:加法探究1. 教师准备一组小物件,并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加法算式。
2. 学生根据算式,在物件的数量上进行操作,完成加法计算。
3. 学生将计算结果写在纸上,并进行验证。
活动二:减法游戏1.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2.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减法算式,学生需要迅速计算并按下计算器上对应的按钮。
3. 每组的学生通过回答正确的速度和正确率进行比较和竞争。
活动三:数的拆分与运算1. 教师为每位学生发放一枚硬币。
2. 学生将硬币按照数字进行拆分,并用加法或减法算式来描述拆分过程。
3. 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并与同桌分享。
小学重点知识讲解数学教案
小学重点知识讲解数学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小学数学中的重点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将重点讲解小学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分数、小数和单位换算等知识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让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四则运算中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运算的方法。
2. 讲解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运算方法。
3. 讲解小数的概念和小数的运算方法。
4. 讲解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自主练习,互相讨论解题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2.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小学数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讲座
系统性、科学性、应用性、创造 性。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提 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数学知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备一 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促 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 提高学习效果。
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实施
课堂氛围营造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师生互动
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 和发表见解,促进课堂交流。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和进步情况。
教学反思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讲座
contents
目录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 小学数学教学内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与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0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数学 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分析教 学中的问题和需求,设计相应的 教学策略和活动的过程。
VS
详细描述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可以采 用观察、操作和想象的方法,如让学生观 察实物或模型,自己动手制作几何图形等 。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 讨论、竞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案例四:应用题教学设计
暑假讲义小学数学教案
暑假讲义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小学数学暑假讲义
时间:暑假期间
对象:小学生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暑假期间保持数学学习的习惯;
2. 复习巩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数学加减乘除、面积体积、分数小数等;
2. 给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练习题,让他们在暑假期间进行练习。
三、教学步骤:
1. 提醒学生在暑假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复习数学知识;
2. 按照学生不同年级的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练习题;
3. 每周定期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以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复习数学知识;
2. 给予学生练习题,并鼓励他们自主完成;
3. 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指导正确。
五、教学评价:
1.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2. 对学生有进步的地方给予肯定和奖励,对有不足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模板(7篇)数学既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也是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教案(精选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教学目标的确定:(1)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2) 学会动手实验操作,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事物;4、教材编排的特点: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首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渡到运用学具实验操作观察探索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梯形的面积具有正迁移的作用。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通过实验操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二、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和激趣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教案说明
小学数学教案说明课题: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2. 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性质。
3. 能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 加法的概念和性质。
2. 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进位加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快速计算加法算式。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材
2.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一道简单的加法算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让学生思考加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加法的概念和性质。
2. 介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用纸和笔跟随教师一起做加法运算练习。
2. 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进行加法练习。
3. 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培养他们快速计算的能力。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强调加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场景。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适量的加法习题作业。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反思
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优缺点并做出改进。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其运算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讲解
小学数学教案讲解
主题:加法运算
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1-10内的简单加法口诀。
2. 学生能够进行1-10内的简单加法运算。
3. 学生能够用图形表示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10根计数棒和10个小球。
2. 准备黑板和白板笔。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 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让学生用手指计算1+1、2+1、3+1等简单的加法。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加法?加法有什么用处?
2. 讲解加法口诀(10分钟)
- 教师向学生展示1-10内的加法口诀,并让学生跟读。
- 教师讲解加法口诀的规律性,帮助学生记忆。
3. 练习加法运算(15分钟)
-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题,让学生用手指或计数棒计算,并在白板上展示计算过程。
4. 进行加法运算游戏(10分钟)
- 教师将10个小球分成两部分,让学生分别数出每一部分的小球数量,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 学生可以用计数棒或手指表示加数和被加数,计算出结果。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法运算,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 教师提醒学生要勤加练习,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1-10内的简单加法口诀和加法运算方法,能够用图形表示加法运算。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记忆加法口诀和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速度。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讲解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讲解
课题:加法运算
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
2.能够利用竖式计算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表示加法算式。
教学重点:
1.认识加法的定义和符号;
2.掌握竖式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进位的概念;
2.能够正确进行进位计算。
教具准备:
1.加法算式卡片;
2.小学生活动本;
3.黑板、粉笔、擦布等。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加法的概念,例如两个苹果加上三个苹果等于多少个苹果。
2.讲解:通过黑板上的演示,向学生介绍加法的符号和基本计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用小学生活动本上的加法算式卡片进行练习,帮助他们掌握竖式加法的计算方法。
4.拓展:让学生通过游戏等方式,加深对进位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教学反思:
在教学加法运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本质,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说明
教案标题:加法运算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小学生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加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能够熟练使用竖式加法计算两位数以上的数;
3. 能够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的定义和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以上的竖式加法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好铅笔、橡皮等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复习加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
1. 教师讲解加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加法计算。
三、练习
1. 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2. 学生通过书写竖式计算来巩固加法的操作方法。
四、巩固
通过小组讨论和讲解,巩固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加法练习作业,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案例1】筹备一节研究课的过程一次研究课后,笔者询问上课教师是如何筹备这节课的。
教师简单叙述了筹备过程,先是搜寻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然后根据经验(包括对学生的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可以收集到的教学资源做了适当的整合和改动,接着就是构思和制作课件、学具了。
一切忙完后,就进入试讲阶段,一共讲了三次,每次都根据试讲效果进行了调整。
笔者追问这位老师什么时间思考的教学目标,这位老师不好意思地说道,教学目标是在教案其他部分完成后,最后参考教师用书补了上去。
笔者再次追问,如果没有教学目标,所设计的这些活动和课件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位老师陷入了深思中。
【案例2】一节师生都感觉到累的课“终于下课了”,这是一位教师上完《观察物体》课后的第一个感觉。
整节课学生都在忙忙碌碌地观察着、活动着,每走一步,教师都小心翼翼地引着、领着,生怕学生走弯路,耽误时间。
结果,一节课上了50分钟不说,每个活动似乎都没有很彻底地完成,所有人都在赶时间,总之一个字——累。
“为什么?每一步不都是带着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吗?”这位老师心里充满了疑问。
要想解决这个困惑最好是问问学生。
于是,她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的话使她茅塞顿开:“老师,其实有时候我们不用看都知道水杯是什么样子的了,您还让我们看了说,说了看,我都觉得没意思了。
”“有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您在让我们看什么,所以随便蒙一个答案吧。
”访谈之后,这位老师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观察能力到底多高?老师连这个都不知道,怎么能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呢?在没有进行任何课前调查的情况下开展教学,结果做了很多徒劳无功的工作。
”【案例3】为什么我的语言很苍白六年级学生们在利用工具讨论同一个圆内,半径之间、直径之间、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生1:我量出直径是6厘米,半径是3厘米。
所以同一个圆内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还有吗?生2:我是折出来的,也能得到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边说边演示)师:还有吗?生3:画圆的过程启发了我。
画圆时,圆规的张口总是这么大,所有的半径当然相等了。
师:他的方法好不好?生齐答:好。
在课后的研讨中,同事们普遍感觉在这个片段中教师的语言比较“苍白”,既缺乏对学生各种方法的回应,更缺乏对其他学生理解和评价这些方法的引导,整个课堂成了简单地“一问一答”。
这位老师也坦白地说:“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特别是对于生3的方法,总觉得要说些什么,但一时却……只能‘还有吗’‘好不好’地重复着。
”的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在短时间作出合理的决策,而课堂教学情境却往往是复杂而不确定的。
这时候,当然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直觉”,但“直觉”不是有效课堂表现的关键,实际上,收放自如的优秀表现是经过周密计划的。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们不是天天都在备课吗?确实教师几乎每天都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设计,但在这些设计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
正如上面的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反映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的忽视;第二个例子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基于“学生的真实基础”;第三个例子反映出教师对“教学活动”缺乏细致的计划。
总之,我们需要对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基本过程和每个过程的策略作出重新梳理。
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设计,我们想到的是教案,教学程序,教材的实施计划,教参的详细解释……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教学设计,有必要吗?因为新课程强调教师的创造性教学。
教学设计,究竟为了什么?教学设计,我们要注意什么…新课程下,我们该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育是一门科学。
因为人类的成长有规律,人类的认知有规律。
既然有规律,我们就要遵循这些规律来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是有方法的,教学研究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方法。
所以夸美纽斯说:“要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
艺术在于创新,教学方法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要应学科不同而不同,应情境变化而变化,因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差异而千变万化。
所以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育是艺术需要感情的投入的,所以教学不仅要用一定的方法,还要有教师情感的渲染,需要教师的机智。
教学既然如此复杂,就不是简单地选择几种方法就能奏效的,这就需要研究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
那么,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系统——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评价教学效果的操作过程,并将结果表现为一种教学系统。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策略、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起点,是理念与实践的界面和桥梁!教学设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也就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即任务设置的缘由——为什么教,到分析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任务,明确要教些什么和怎么教,并通过预测和评价教学效果,不断修改方案,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系统,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就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实施后的学习效果评价等进行整体规划和具体安排。
新课程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教学设计看作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
它具有预计成分,但它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生成”许多设计,更看好结束之后基于反思的“后设计”,这种“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的过程,才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新走向。
一位优秀教师曾经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做出了形象地描述: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教学目标)、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学起点)、怎么到达(教学过程)、是否到达了(目标达成评价)。
也就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及其教育价值分析、学生及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的设计。
其中,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及其教育价值分析、学生及学习任务分析则是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设计服务于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则可以考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内容及其教育价值分析学生及学习任务分析依据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服务评价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二、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教学内容及其教育价值分析————教材的处理1、理解教材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教育价值,由此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为什么这样编排?这样编排有什么特点?)首先,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希望教师能深入分析教材是如何编写的,以及反映出来的编写意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节课的教材编写意图分析应是基于对于单元整体教材的理解上。
这个“单元”既包括某节课所在的内容单元,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表述单元知识内容及单元知识结构,同时对本单元整体教材和本节课教材的内容设计和逻辑顺序等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出来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包括所涉及的内容的纵向联系,即和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和将来要学习内容的实质性联系。
例如:《分数的意义》纵向线索分析:问题:分数的意义的学习在小学阶段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重点是什么,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学生要经历哪些重要的数学活动等。
经分析分数的意义在小学阶段需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要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第二阶段: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般在三年级各套教材都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
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定位是使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体会“不够分”从而产生新数的必要性;同时利用“平均分”活动借助多种图,帮助学生直观认识数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第三阶段:分数的再认识。
一般在五年级,各套教材安排了“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将得到极大地扩充,主要表现在:分数产生背景的扩充,不仅仅是通过分物活动,在测量中也可以产生分数;对于“整体”的认识扩充,既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整体,也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整体;对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充为集合与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分数单位,体会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积;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既是除法运算的结果,本身也是一个“动作”过程,如3/4可以看作是3÷4。
第四阶段:分数的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的运算和解决问题中将加深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
特别是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分数是一个数,可以进行各种运算;同时,进一步理解分数本身的“动作”过程。
第五阶段:比的学习。
比的学习沟通了小学阶段三个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即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
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意图。
这次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除了人教版,还有西师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等。
每一套教材都有共同的特点,但又有各自的编排意图与特色。
研读教材要注意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甚至还包括被替换的老教材。
通过不同教材的取长补短,能更好的领会编写意图,更好的组织教材和处理教材。
在比较过程中,我们要思考的是:不同的版本的教材变化的是什么?万变不离其宗的又是什么?以“因数与倍数”为例,西师版,人教版,苏教版的具体编排如下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和西师版都是从情景引入和展开,而苏教版则从操作实践开始;3种教材都不约而同地都关注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一个数因数的特点、一个数倍数的特点这几个知识点,但在编排上人教版和苏教在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特点上都给出了具体的结论,而西师版则没有,而只是给出“你发现了什么”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与知识建构;三种教材中,只有西师版设计了情景图“韩信巧点兵”;三种教材中,人教版与苏教版编排顺序与方式基本一致,而西师版则相对较为混乱一点。
其次,对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教育价值的分析。
希望教师不仅考虑所教的内容,更要考虑内容背后蕴涵的数学中“大”的想法以及所教内容对于人发展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包括所学方法的应用价值,知识探索、形成或应用过程中的思维价值,学习过程中对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价值。
案例——《分数初步认识》教师和同学们从探讨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2个苹果入手,连续询问学生2个苹果、1个苹果的情况。
到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时,学生们借助生活经验得到每个小朋友应该得到“一半”。
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写出1/2,而是创设了让学生自己设法表示出“一半”活动。
不少学生运用了图形进行表示(如)。
教师并没有急于对这些表示进行评价,而是在介绍了数学的表示方法1/21/2这一表示方法。
此时一些学生仍然觉得自己的方法比较好而拒绝新的表示方法,因为确实很形象。
于是,教师就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百分之一”,这时,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1/2的简洁性和普遍性,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个新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