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去年的树》

合集下载

观王崧舟老师执教《去年的树》有感

观王崧舟老师执教《去年的树》有感

观王崧舟老师执教《去年的树》一课有感《细读文本巧补白》曾是我在省UC网络教研室中策划并主持的一期网络教研系列活动。

为了做好这一期活动,当时翻阅了不少相关的材料,也观看了不少的优秀课例。

后期形成文字成果,并发表于《语文研究与教学》刊物上。

曾以为自己的认识已经足够深入。

然而,就在今晚,当我有幸观摩到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一课,让我对文本补白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大凡美文佳作,皆虚密有度,松张有弛,“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便是对作品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生动写照。

而这些耐人寻味、意蕴深邃的文本留白,不经意间便成了读者走进文本的孔眼,成了解读作品的门户。

那么关于文本补白,应该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一教学策略,使它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呢?1、细读文本与文本补白之间的关系读文是补文的基础。

对文本进行补白,必须是在对文本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

也就是说,如果不细读文本就不可能设计出很好补白,就更谈不上一个“巧”字了。

细读文本要走进去,再走出来,先是读厚,再是读薄,有了这个过程,才能够很好的驾驭文本。

体现出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恰到好处的“文本补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更是对文本的一种深刻领悟。

如果没有智慧和领悟的碰撞,就很难设计出恰当的补白。

2、找准补白的切入点文本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常常是我们挖掘教材、把握文本、走进人物心灵深处的最佳切入点。

在教材所选编的文本中,许多内容都留有发挥的余地,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

如何使得补白恰到好处,切入点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了。

补白切入点的选择不是固定的,要根据教师的专业素养,根据文本表达的内容情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进行选取。

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所以,补白训练一定要准确把握练的时机,练在当练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

多彩的感受不仅填补了文本的空白,而且使文本的内涵更加丰满、学生的感悟更加由衷。

听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的启示

听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的启示

听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的启示《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的课文,我所教是教科版教材,因此特上网阅读了该篇课文。

王崧舟老师把这么浅近的童话故事,讲授的充满诗意,听着,看着,仿佛欣赏一出优美动人的音乐剧,结构分明,旋律优美,语言动人。

由衷的感到语文,真是一门触碰心灵的艺术。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定义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应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除了重视美读,重视情感的挖掘之外,更注重贯彻“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条主线,不断创设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为孩子们提供语言文字运用平台,多次安排孩子们动笔写。

例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

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为读出句子中两个“天天”的韵味,王崧舟是这样创设的:当太阳升起;当月亮挂上树梢时;雪都融化时;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迎着风,迎着雨;走过冬,走过夏;一天天,一年年,这七个情境来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优美的歌;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夏日小情歌;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晚安小夜曲,这三个情境来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这样一遍遍的导读,学生从这两个“天天”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地说,接着王老师又导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一只怎样的鸟儿,用文字写一写,写时请用上“特别”一词,安排小练笔。

这样就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情感陶冶融合在一起、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启迪思考融合在一起。

王崧舟老师的板书也很独特,他孩子们的想象中,板书了鸟儿、树的外貌、表情、心理的词语,最后全都擦去,留下一片空白,他说正是这片空白让我们有了想象的机会,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去年 的树》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去年    的树》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一、直接导入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谁来读一读?(屏幕出现: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鸟儿唱。

)生:(朗读)师:读得真棒!一棵树,一只鸟;一个唱,一个听。

多好的朋友,多好的时光,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预备,起——生:(齐读)二、品味开头,体会“天天”相伴的美好,师:想一想,鸟儿可能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生:可能在早上/可能在傍晚或中午。

师:还可能?生:树不高兴的时候师:这孩子和前面两孩子的回答不一样,他们说的是不同的时间。

而他说的是不同的心情?还可能?生:高兴的时候/他俩心里都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师:三个孩子都说了不同的心情?还有没有不同的可能呢?比如说一年当中,可能?还可能是地?生:在枝叶发芽的春天/在树叶枯黄的秋天是的,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早上也可能在傍晚;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树生气的时候;可能在枝叶发芽的春天,也可能在树叶枯黄的秋天。

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从开头哪个词语中发现的?生:好朋友。

师:你们说早上/傍晚,你们说春天/秋天,你们说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树生气的时候。

有一个词可重要了!生:天天师:是的,就是这个“天天”。

你们发现没有,有几个 “天天” ?生:两个师:是呀,就是这个“天天”让我们有了那么多想象的可能的的空间,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这两个“天天”。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你刚才的所有想象的画面的都带进入去,我们来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生:(齐读开头)师:是呀,一个天天唱,一个天天听。

多好的朋友啊!(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引读故事开头:你们看,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没错。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你们再看,当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多好的朋友啊!你们再看,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多好的时光!就这样,迎着风,迎着雨——就这样,当树寂寞的时候——就这样,当树难过的时候——就这样,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春天唱到秋天。

王崧舟《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王崧舟《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王崧⾈《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名教学⼯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作更加有效地进⾏。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王崧⾈《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王崧⾈《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 教学⽬标: 1、能联系上下⽂理解有关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句⼦。

2、理解⽂章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美、思想美、意境美。

3、通过多⾓度的对话,体会童话中所蕴含的“信守诺⾔、珍惜友情、⼈与⾃然和谐发展”等⼈⽂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体悟课⽂中的⾓⾊对话,体会童话⾓⾊的⼼理。

教学难点:通过多层次的对话,体会课⽂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设境导⼊,揭⽰课题。

1、播放媒体:瞧,⼀只美丽的⼩鸟坐在⼤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树唱歌,⼤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神地听着……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在这棵茂盛的⼤树和美丽的鸟⼉之间发⽣了这样⼀个感⼈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去年的树》 3、出⽰课题,齐读 ⼆、初读课⽂,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读课⽂,读的时候,要⼀字⼀句地读,读准字⾳,读通课⽂。

2、全班交流:指名读课⽂,读了故事后,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话要说? ⽣:⼩鸟和⼤树是对好朋友。

⽣:⼩鸟过冬回来,发现⼤树被伐⽊⼯⼈砍了,她很伤⼼。

⽣:⼩鸟四处寻找⼤树,想实现它的承诺为⼤树唱动听的歌。

…… 师:⽼师从你们的汇报中可以感受到⼩鸟和⼤树友情的深厚。

那么我们再来细读课⽂找⼀找从哪可以看出⼩鸟和⼤树之间感⼈的真情。

(学⽣读找划,汇报) 三、研读课⽂,读中感悟。

1、感受离别 同桌互相扮演⾓⾊读⼀读——指名表演读——评议——师⽣对读——师和全体⽣对读。

(把握第⼀次对话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及⼩鸟保证时的坚决与肯定。

) 师:第⼆年,⼩鸟终于回来了,但⼩鸟却发现了⼀件奇怪的事。

观王崧舟《去年的树》有感

观王崧舟《去年的树》有感

王崧舟教学《去年的树》有感在这次的骨干教师培训中,有幸观看了王崧舟老师教学的《去年的树》一课,《去年的树》以浅近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文中的小鸟因为一个与朋友的约定,在离开之后的寻找过程中,一步步感受着朋友的生命在自然消陨的过程。

王老师对这篇文本的解读,并没有被大众价值体系所营造的价值左右,而是运用自身生命经历对翻译文本进行了二度创作,将其核心价值定位在爱的主题上。

正是因为爱,才有鸟与树之间息息相处的和谐;正是因为爱,才有鸟与树海誓山盟般的自我约定;正是因为爱,才有鸟对树孜孜不倦地爱的追寻;正是因为爱,才有鸟在烛光的摇曳中对树生命影子的凝视。

爱给予了这个故事以更深的内涵,爱让这个故事绽放出更摄人心魄的魅力。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课文理解、情感体会水乳交融。

王老师安排的三次练笔练习,都不是孤立的,不是为写而写,每次练笔都与课文理解、情感体会融为一体的。

纵观这三次练笔,不难发现其绝非随心所欲的设计:首先,这三次练笔"该出手时才出手"。

首次练笔,在学生初识文本,两个主人公作为朋友首度亮相,学生对于文本世界的好奇必定促发他们的思维的飞扬。

此处的练笔,却好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让学生在思绪涌动之际,情动而辞发;第二次练笔则在故事情节推动中,填写提示语。

王老师结合浅近语言没有太多赘述语言的特点,让学生结合对话填写提示语。

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让学生以沉潜之心浸润在文本故事情境中,更让学生在文本的语言丛林中感悟品析。

既训练了语言,又增强了文本的理解,可谓一箭双雕;最后,王老师紧扣文本的细节小鸟的两次"看",看着同伴的渐渐消失的生命,看烛光的无情摇曳,看的眼神流淌着内心淡淡的忧伤。

故事已经结束,但余音绕梁,情感的涟漪依旧荡漾在学生心波中,许久都难以抚平,蓄积在心头涌动着。

此时,情感的水闸一旦开启,学生的语言飞扬而出。

其次,这三次练笔"未成曲调先有情"。

《去年的树》标注点评版

《去年的树》标注点评版

【文本分析】《去年的树》是一篇文浅意深的童话,作者新美南吉用白描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儿和树之间的故事。

作者有意使用白描的手法,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文浅”的感觉。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在字面层次上的理解不是困难的。

但是,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这一“文浅”故事中的“意深”,是教这篇童话的关键。

王崧舟老师的这一课例是非常好的典范。

下面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进行摘录、描述并分析。

【教学过程描述·教师行为】第一环节于平淡中品味天天相伴的美好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鸟儿唱。

步骤1:读一读故事的开头。

步骤2:让学生猜想鸟儿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学生猜想到季节和心情的不同——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春天,可能在秋天;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树孤独的时候,也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可能在早上也可能在晚上。

步骤3:提醒学生关注到“天天”一词。

你从哪一个词语猜想出来这么多种可能的?(“天天”)步骤4:要读出“天天”的感觉和味道来。

(1)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图片。

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2)教师创设的情境二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当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迎着风,迎着雨——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3)教师创设的情境三你再听,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优美的歌,树呢?你再听,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快乐的歌,树呢?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夏日小情歌,树呢?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晚安小夜曲,树呢?(4)教师创设的情境四是的,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日又一日,读——步骤5:学生谈体会。

师:孩子们,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鸟儿和树这对好朋友的时间很长;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鸟儿和树的友谊地久天长;师:“地久天长”,感情是那样的——深厚。

《去年的树》优秀教案

《去年的树》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8篇《去年的树》优秀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王崧舟《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教学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特别是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说一件能表现你们之间友情的事好吗?(了解学生对友情的看法,紧扣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鸟儿,她的好朋友是谁呢?3、师过渡:他们在一起很快乐,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

他们依依惜别,还会见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去年的树》,齐读课题。

(运用阅读期待,激起阅读兴趣)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

观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一课有感

观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一课有感

观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一课有感“全文不写外貌、不写表情、不写心理,用浅近的语言体现了小鸟与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是王老师板书总结的一句话,他让学生写外貌、写表情、写心理,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既让学生领悟了文本内在隐藏的诗意,又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此举甚妙,一举两得。

教学看的是成果,现场立竿见影,听着孩子们的一次次朗读,看着他们的一次次进步,我的内心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触动。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这是课文的第一段,王老师设计了好多情境,抓住“天天”体会友谊的深厚,如:“当桃红柳绿,阳光明媚,鸟儿站在树上天天(),树呢,天天();当星空点点,微风四起,鸟儿站在树上天天(),树呢,天天();当细雨蒙蒙,秋风吹过,鸟儿站在树上天天(),树呢,天天……”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境设置,孩子们立刻不由自主地根据老师的导语说出下言,在一次次的配乐中朗读着文本,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大树与小鸟之间友谊的深厚,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语文要回家,语文课上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会语言文字的表达。

”这是王老师在上完课后总结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深度。

新课标中就说明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立足于课堂。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自然不能机械化地训练,每一次都需要浓浓的场景氛围,文本本身就是一种情境,不能把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只放到习作课,只放到口语交际课,要把它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中,要学会创设语言文字表达的情境,尽量扩大语言运用的容量,因为语言运用的频率很高,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语言运用的品位。

文章自身就有语言美,而孩子们的语言运用也要做到美,在课堂上要有相应的评价,有明确的要求,把握好语言环境的基调、语言环境使用的节奏。

王老师还说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还得落实三个融合:一、要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情感的熏陶联系在一起;二、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内容理解融合在一起;三、把学习语言运用和思想的梳理融合在一起。

王崧舟去年的树实录教案

王崧舟去年的树实录教案

王崧舟《去年的树》实录一.品读“天天”,进入文本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愿意来读一读,故事的开头?(师:声音真响亮,吐字真清楚。

)2.师:一棵树、一只鸟、一个唱、一个听、多好的朋友,多美的画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故事的开头。

(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3.师:想一想,鸟儿可能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呢?生:春天、秋天、夏天、清晨、傍晚、难过的时候、高兴的时候……师:大家想的都没错,鸟儿可能在春天唱歌,可能在夏天唱歌,鸟儿可能在清晨唱歌,可能在傍晚唱歌,可能在高兴时唱歌,也可能在难过时唱歌。

师:你们刚才的这些想象是从开头的哪个词语中联想到的?生:天天师:没错,正是天天这个词让我们在故事开头的时候就能看到那么多的画面。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的开头,注意把“天天”的味道读出来。

(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师:是的,一个天天唱,一个天天听。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啊!我们看:(配乐)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树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大树孤独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大树悲伤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大树无聊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就这样,一个天天唱,一个天天听。

这是一对多么好的朋友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看着眼前的画面,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师:同学们,从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树和鸟儿之间是一份怎样的感情?生:真挚的感情、如火的感情、深厚的感情、师:是的,这是一份多么友好,多么真挚又多么深厚的感情啊!师:我们把“深厚”这个词写下来,你可以在天天旁边,注上“深厚”这两个词。

王崧舟《去年的树》课堂实录

王崧舟《去年的树》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xx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一、品读“天天”,进入文本1、《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直接进入正题,干净、利落!)2、一棵树、一只鸟、一首歌,多么美好的日子,多美的画面,一起读。

(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3、想一想,鸟儿可能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生:难过、开心、生病了……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师:那么多的可能你是凭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生:天天师:齐读开头,注意把“天天”的味道读出来。

师:多美好的日子啊!(配乐)当太阳升起,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雪都融化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迎着风,迎着雨,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走过冬,走过夏,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优美的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夏日小情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晚安小夜曲,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有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什么?生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生2:鸟儿和树的感情很好。

师:能把“很好”换个词吗?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怎么样?生: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很深厚。

(板书:深厚)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故事开头)(通过创设情境,品读“天天”,让学生体会鸟儿和树之间深厚的感情。

)4、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一只怎样的鸟儿?写下来,不要忘记用上这样一个词——“特别”。

师:森林里有千万棵树,那是一棵怎样的树?森林里有千万只鸟,那是一只怎样的鸟?生交流,教师随即板书:健壮,高大,小巧玲珑,惹人喜爱师:森林里有千万棵树,鸟儿却单单为这棵树唱歌;森林里有千万只鸟儿,树却只听这只鸟儿唱歌,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感情,多么深藏的缘分。

特级教师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xx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一、直接导入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谁来读一读?(屏幕出现:xx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鸟儿唱。

)生:(朗读)师:读得真棒!xx,一只鸟;一个唱,一个听。

多好的朋友,多好的时光,我们一起xx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预备,起——生:(齐读)二、品味开头,体会“天天”相伴的美好,师:想一想,鸟儿可能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生:可能在早上/可能在傍晚或中午。

师:还可能?生:树不高兴的时候师:这孩子和前面两孩子的回答不一样,他们说的是不同的时间。

而他说的是不同的心情?还可能?生:高兴的时候/他俩心里都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师:三个孩子都说了不同的心情?还有没有不同的可能呢?比如说一年当中,可能?还可能是地?生:在枝叶发芽的春天/在树叶枯黄的秋天是的,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早上也可能在傍晚;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树生气的时候;可能在枝叶发芽的春天,也可能在树叶枯黄的秋天。

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从开头哪个词语中发现的?生:好朋友。

师:你们说早上/傍晚,你们说春天/秋天,你们说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树生气的时候。

有一个词可重要了!生:天天师:是的,就是这个“天天”。

你们发现没有,有几个“天天” ?生:两个师:是呀,就是这个“天天”让我们有了那么多想象的可能的的空间,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这两个“天天”。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你刚才的所有想象的画面的都带进入去,我们来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生:(齐读开头)师:是呀,一个天天唱,一个天天听。

多好的朋友啊!(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引读故事开头:你们看,当xx露出笑脸的时候——没错。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你们再看,当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多好的朋友啊!你们再看,当xx在xx中飘落的时候——多好的时光!就这样,迎着风,迎着雨——就这样,当树寂寞的时候——就这样,当树难过的时候——就这样,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春天唱到秋天。

观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有感

观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有感

观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有感观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一课的教学,深深被王老师专业精神所感动,王老师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诗意。

本课是一篇童话,童话具有丰富的想象,而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节课,王老师关注童话这一体裁的特点,引领学生学习童话。

1、文章第一自然段语言简单明了,看似简单的背后,“天天”一词的两次运用,充分表达了鸟儿与树之间深厚的感情,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反复出现的词,并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情境?在“品读天天,进入文本”这一环节中,王老师设计了“想一想,鸟儿可能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这一问题,学生的思维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进入童话的情境之中,从而展开想象深刻感受到了鸟和树深厚的情谊。

2、童话中五个主人公的四次对话,构成了这篇童话故事最重要的情节。

如何感悟故事情节,王老师设计了学生的对话朗读,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悟童话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培养语感。

如何进行对话朗读,以读促进感悟?王老师结合《巨人的花园》片段中提示语的特点,指导学生给对话加提示语,学生通过想象,分别加入了依依不舍、恋恋不舍、含泪等提示语,学生结合提示语进行朗读,感悟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感悟到了鸟儿对大树的深厚感情。

给对话加提示语也是一种朗读的好方法,学生通过揣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加提示语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3、课文没有写鸟儿和树的外貌、表情、心理,语言浅显,留有空白,留给了学生丰富想象的空间。

结合课文语言的这一特点,王老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完全融入童话情境之中。

此时,王老师设计了语言训练,“拿起你的笔写一写鸟儿最想对树说的话,写一写她内心的真情告白。

写的时候,请你用“树啊树”开头。

”学生倾吐内心的所思、所感进行书写。

王老师的这一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书写中,学生领悟到了童话寓言的特点。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关注到学生学习童话真正进入了童话的情境之中,学生关注童话中主人公的命运,在朗读中充分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悟,学生懂得了童话蕴含的深刻道理。

王崧舟《去年的树》课堂实录

王崧舟《去年的树》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一、品读“天天”,进入文本1、《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直接进入正题,干净、利落!)2、一棵树、一只鸟、一首歌,多么美好的日子,多美的画面,一起读。

(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3、想一想,鸟儿可能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生:难过、开心、生病了……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师:那么多的可能你是凭这段话中的哪个字看出来的生:天天师:齐读开头,注意把“天天”的味道读出来。

师:多美好的日子啊!(配乐)当太阳升起,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雪都融化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迎着风,迎着雨,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走过冬,走过夏,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优美的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夏日小情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晚安小夜曲,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有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什么生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生2:鸟儿和树的感情很好。

师:能把“很好”换个词吗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怎么样生: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很深厚。

(板书:深厚)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故事开头)(通过创设情境,品读“天天”,让学生体会鸟儿和树之间深厚的感情。

)4、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一只怎样的鸟儿写下来,不要忘记用上这样一个词——“特别”。

师:森林里有千万棵树,那是一棵怎样的树森林里有千万只鸟,那是一只怎样的鸟生交流,教师随即板书:健壮,高大,小巧玲珑,惹人喜爱师:森林里有千万棵树,鸟儿却单单为这棵树唱歌;森林里有千万只鸟儿,树却只听这只鸟儿唱歌,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感情,多么深藏的缘分。

听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课有感.2

听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课有感.2

观摩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后记第十五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于今天上午八点二十准时拉开了序幕,作为观众席中的一员,无疑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我终于可以一览教育名家的教学风采,从中汲取经验,汲取理念,汲取心得。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首先登场。

《去年的树》我曾在杭州任教时也教过,当时自认为自己对这类童话故事教的还不错,表情丰富、表演也到位,上课气氛活跃,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了上课的四十分钟。

今天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课方理解“闭门造车”的真正含义,他提出的“诗意语文”着实让我感受颇深,一整节课下来我几乎被打动地快流泪了。

“全文不写外貌、不写表情、不写心理,用浅近的语言体现了小鸟与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是我给王老师板书总结的一句话,他让学生写外貌、写表情、写心理,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既让学生领悟了文本内在隐藏的诗意,又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此举甚妙,一举两得。

教学看的是成果,现场立竿见影,听着孩子们的一次次朗读,看着他们的一次次进步,我从内心就断定了这就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通常在教学设计中,我也会经常的设计情境设置环节,现在方知我的设计是那么地微不足道。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这是课文的第一段,还清楚地记得我当时上课的流程,我和王老师一样抓住了友谊,也抓住了显示友谊的词语“天天”,看似我牢牢抓住重点,可实际上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涉及了最表层。

王老师设计了好多情境,抓住“天天”体会友谊的深厚,如:“当桃红柳绿,阳光明媚,鸟儿站在树上天天,树呢,天天;当星空点点,微风四起,鸟儿站在书上天天,树呢,天天;当细雨蒙蒙,秋风吹过,鸟儿站在树上天天,树呢,天天……”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境设置,孩子们立刻不由自主地根据老师的导语说出下言,在一次次的配乐中朗读着文本,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大树与小鸟之间友谊的深厚,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崧舟《去年的树》实录★于平淡中品味天天相伴的美好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愿意读一读?(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一生朗读)师:读得真棒!一棵树、一只鸟;一个听,一个唱。

多好的朋友,多好的日子,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评析:直接入题,干净、简洁。

故事就这样淡淡道来,课堂也这样平平展开。

】师:鸟儿给树唱歌,可能会在什么时候?生:可能会在春天,可能会在秋天。

师:你猜想了季节的不同。

生:可能在树孤单的时候。

师:你注意到人物的心情不同,真好!生:可能在早上,可能在晚上。

师:那么多种可能,你是凭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猜想出来的?生:我是凭“天天”这个词语猜想的。

师:你的目光真敏锐!没错,就是这个“天天”。

我们一起读文章的这个开头,注意读出“天天”的感觉和味道来。

师:正是这样的“天天”,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画面!(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的图片。

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

”)师:大家看,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当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迎着风,迎着雨——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走过春,走过夏——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音乐继续,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夏天、晚上等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的图片。

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也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你再听,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优美的歌,树呢——生:听着鸟儿唱。

师:你再听,鸟儿坐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快乐的歌,树呢——生:听着鸟儿唱。

师:你再听,鸟儿坐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夏日小情歌,树呢——生:听着鸟儿唱。

师: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晚安小夜曲,树呢——生:听着鸟儿唱。

【评析:前面的引读侧重鸟儿的“唱”,后面侧重大树的“听”。

小小的转折,细密的心思。

】师:是的,这真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同学们,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生2:鸟儿和树的感情很好。

师:能把“很好”换个词吗?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怎么样?生: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很深厚。

师:好的,我把这个词写下来,你们不妨也在文章的开头批注“深厚”两个字。

(板书:深厚)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体会他们那段形影不离、十分深厚的感情。

(生齐读故事开头)【评析: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品味“天天”,把文字读成了画面。

在清脆叮咚的回环诵读里,学生自然感受到了树与鸟儿那一唱一听、相伴相守的美好。

】师:孩子们,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一只怎样的鸟儿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你脑海中浮现的树的模样、鸟儿的外貌。

(板书:写外貌)写的时候请你用上“特别”这个词语。

(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树长得。

鸟儿呢,长得。

生在音乐中想象写话,师巡视。

)【评析:当读出了树与鸟儿之间真挚的情谊,自然会想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儿”。

童话本身没有任何说明,恰好留给孩子们想象。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手中的笔。

谁来读读你写的这棵树?生:树长得特别茂盛,郁郁苍苍的,引人注目。

师:写得多好!先概括地写树特别茂盛,再具体地写怎么茂盛。

(板书:茂盛、郁郁苍苍、引人注目)师:谁来读一读鸟儿的?生:鸟儿呢,长得特别小巧玲珑……师:(板书:小巧玲珑)“小巧玲珑”这个词语用得特别好。

生:(继续)像个小天使。

师:这个比喻真贴切。

师:同学们,借鉴这两位同学的写法,你试着修改一下自己写的树和鸟儿的外貌,先写“特别怎么样”,然后具体地写“怎么样”。

(生修改,师巡视指导。

)师: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评析:先写“特别怎么样”,然后具体地写“怎么样”,强调语言表达的方法。

】师:在千万棵树中遇见这样一棵树,在千万只鸟儿中遇见这样一只鸟儿,这是一段多么深的缘分哪!当你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的开头,我想,你的感受又会不同。

生:(齐)“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可是,孩子们,你一定已经发现了,在我们这个故事的开头,并没有写树的模样,是吗?(擦去板书“茂盛、郁郁苍苍、引人注目”)在我们这个故事的开头,也没有写鸟儿的外貌,是吗?(擦去板书“小巧玲珑”)师:如果故事的开头有了树的模样、鸟儿的外貌,这样的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什么感觉?生:美好的感觉。

生:感觉很具体。

师:是啊,仿佛树和鸟儿就在我们面前了。

但是,故事既没有写树长什么样,也没有写鸟儿长什么样。

(在“写外貌”前板书“不”,成为“不写外貌”。

)读了这样的开头,你又有什么感觉?生:有点不清楚。

生:有点不生动。

(板书:不写外貌)师:是的,这样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感觉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平淡”。

你可以在开头标注“平淡”这个词。

(板书:平淡)至于平淡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咱们继续往下读这个故事。

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文章,看看这个故事接着发生了什么,最后结局又是什么。

好,开始。

这样的开头,暂且叫它浅近的开头。

(板书:浅近)(学生自由读课文)【评析:童话的开头简单素朴,王老师却抓住“天天”一词,创设出了美好的情境。

然后,教师再提醒学生关注文字风格的平淡。

如此,想象的丰富与文字的简朴形成落差,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第一次张力。

】于平淡中品味苦苦寻找的执着师:在这个故事中一共出现了五个会说话的人物,谁还记得是哪五个?不看书。

生:树、鸟儿、门、树根、小女孩。

师:说得真好!来,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找。

【评析:显然,教师将教学的内容转向了对话。

因为五个人物的四次对话,构成了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情节。

强调“会说话”,则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文中始终默默的“灯火”。

】(生分别找出鸟儿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之间的对话,并朗读。

)(师出示四次对话)师:孩子们,五个人物的四次对话,构成了这个童话最重要的内容。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四次对话。

(师生交流商定:一生读鸟儿的话,四个组的同学分别读其余人物的对话,师读旁白。

)师:都读得非常好!就是有一个人没读好。

是谁呢?生:小女孩没读好。

师:小女孩读得不错。

生:我觉得树读得不好。

师:你们太谦虚了,树读得非常好。

大门也读得很好。

生:旁白读得不好。

(全场笑声)师:他是实话实说。

是的,旁白没读好。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我,因为我发现我读的提示语或者说旁白,太简单了。

真没办法读啊!【评析:由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引出提示语的问题,巧妙!】师:孩子们,什么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有味道,有感觉啊?生:给提示语加上形容词或动词会让它更有感觉,更有感情。

师:你真有经验!怎么加提示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呢?其实这个单元前面学过的课文就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那篇文章叫什么来着?生:(齐)《巨人的花园》。

(出示: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师:这个童话中就有关于人物说话的很好的提示语,来,谁愿意读?(生朗读,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师:你看,这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才有味道,才有感觉。

我相信这些提示语当中的某一些词语一定带给你一种特殊的感觉,比如说句子中的——生: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

师:没错。

孩子们,这些词或形容或动作,反映的是人物的心情和表情。

我们读这些旁白的时候,情绪就特别容易调动出来。

这样吧,我们也替这个故事加一加:在这些人物提示语的中间加上能够反映人物表情和心情的词语。

(板书:写表情)(生练笔,师巡视。

)【评析:引入《巨人的花园》,是复习旧知,也是品读比较,更是接下来写作的范例,一石三鸟。

】师:好的,同学们停下手中的笔。

我们先来看一看树跟鸟儿的那一次对话。

(出示: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师:眼看着这么一对朝夕相处、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要分离了,这个时候,树的心情怎样?鸟儿呢?生:树依依不舍地对鸟儿说……师:树的心情是依依不舍。

(板书:依依不舍)生:鸟儿难过地说……(师板书:难过)师:是的,这是人之常情,还有不一样的吗?生:树恋恋不舍地对鸟儿说……(师板书:恋恋不舍)师:鸟儿呢?生:鸟儿含泪主……师:鸟儿是含着泪说。

(板书:含泪)师:真好!有了这样的提示语,我们再来读一读树和鸟儿的的对话,我来读旁白。

这次我保证能读好。

(师生根据板书,加上提示语,再次合作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声情并茂。

)【评析:通过想象、写作与朗读,孩子们把这个简洁含蓄的故事读厚了、读丰满了。

树与鸟儿离别的情景如在眼前。

】师:是的,这样一对好朋友,他们分手时依依不舍,在他们分手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了这样一个约定——(出示: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生1、生2分角色朗读)师:孩子们,这是一个春天的约定,这是一个心心相印的约定。

带着这个约定,树开始了这个冬天最漫长的等待。

寒风起了,大雪落了,但树的心里充满温暖,因为他心里装着一个春天的约定——(生3、生4分角色朗读)师:我们的鸟儿开始了跋山涉水,她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大河,飞过了原野,飞过了沙漠。

她飞得千辛万苦,然而,她的心里却是甜的,却是温暖的,因为她的心里一样装着一个春天的约定——(生5、生6分角色朗读)【评析:一遍又一遍地重温这个关于春天的约定,一遍又一遍地体会树与鸟儿的深情,也就一遍又一遍地为后文苦苦地追问与寻找做好了铺垫。

】师:是的,就这样,在第二年春天来临的时候,鸟儿迫不及待地从远方飞了回来,她飞呀飞呀,越过千山万水,终于到达了这片森林,来到了她的好朋友树所在的地方。

然而,眼前的一幕却让她惊呆了。

孩子们,此时此刻,鸟儿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生:“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焦急地问树根。

师:(板书:焦急)是的,她焦急,她不安,因为她的好朋友树不见了。

她对自己说,怎么会这样?树啊树,不是说好了我还要回来给你唱歌吗?难道你忘了我们这个春天的约定了吗?(出示:“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