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南北朝小说)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这样评价鲍照的诗
歌:“发唱惊挺,操调 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
魂。”
第五节 南北朝文学
(三)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永
明体”即这一时期形成的新诗体,特点是 讲究声律、对偶,注重诗歌艺术的形式美, 对近 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 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合称竟陵八友。
第三节 太康文学
三、左思 今存诗仅14首,大多抒写怀 抱,抨击
权贵,多耿慨不平之音。左思诗作风骨刚 健,情调高亢,辞采壮丽,个性鲜 明,人 称“左思风力”,是对“建安风骨”的继 承和发扬,代表作《咏史》八首。
第四节 东晋文学
一、玄言诗 即以阐述玄学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这
些诗歌大多抽象枯燥,深微莫测, “理过 其辞,淡乎寡味”,艺术成就不高,代表 作家是孙绰、许询。
第二节 正始文学
正始文学的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 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阮籍、嵇康 。
第三节 太康文学
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也是西 晋文学发展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
太康文人既没有建安志士的激昂慷慨, 也没有正始名士的激愤忧世,他们追求的 是气定神闲、雍容和缓的风度。在文学方 面,他们多崇尚文字的华美绮靡,诗尚雕 琢,文崇骈俪,注重形式技巧的锤炼。代 表作家有陆机、潘岳、左思。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氏父子和建 安七子。
第一节 建安文学
建安风骨
“三曹”“七子” 在诗歌中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他们哀叹人生 短暂、壮志难酬,也高扬建功立业、统 一 天下的政治理想,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 的耿慨多气、慷慨悲凉、质朴刚健的风貌,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搜神记》: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

二十卷。

东晋干宝作。

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

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

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

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

语言精炼,韵味隽永。

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它的思想内容有: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

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ppt课件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ppt课件
男女爱情 人神相爱如董永的故事。
《搜神记》《董永》叙董永家贫,父死后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天帝派
织女下凡为其妻,织缣百匹偿债,而后离去。
汉董永,千第乘二人。节少偏志孤怪,小与父说居。肆力田亩,
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 丧❖事一。、主志人怪知小其说贤兴,盛与的钱原一因万,遣之。 永行三 年 “ 与❖丧君愿二怪毕矣为、小, 。子《说欲”妻搜还永。神主曰”记人 :遂》, “与《供 蒙之幽其 君俱明奴 之。录职 惠主》。 ,人与道 父谓魏逢 葬永晋一收曰南妇藏:北人。“朝曰永以志:虽钱 小人干,宝必的欲《服搜勤神致记力》,以报厚德。”主曰:“妇 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 “必尔者, 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 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 而去,不知所在。
乃皆实东有汉,传故入其中叙国述的异佛事教,与记载人间常事,自 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这里指出魏晋南北朝志怪
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
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 来记载。
第二节 志怪小说
❖ 一、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 ❖ 二、《搜神记》《幽明录》与魏晋南北朝志
怪小说
干宝的《搜神记》 刘义庆的《幽明录》 王嘉的《拾遗记》 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吴均的《续齐谐记》
文体的意义。它们只是道听途说的逸文趣事,不 受❖人一们、重“视小。说”的含义 魏事晋的南 附卑北庸琐朝。无时《价期文值,心的仍谐言视隐谈之》为:街“谈然巷文语辞,之是有史谐家隐记, 譬九流意之旨有无小关说宏,大盖、稗带官所采,以广视听。”小 说就像有文传辞闻之性有质谐的隐记,载能给人以启迪和娱乐。因 此,到这时,小说的娱乐功能、审美作用受到人 们重视。建安时期的曹植非常喜欢小说。当时有 个邯郸淳,就当场给他朗诵一些文学作品和一些 俳优小说,一是显示自己的学问,一是使对方感 到娱乐。因此,人们喜欢,当时渐流行。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魏晋南北朝文学书目

魏晋南北朝文学书目

第三编魏晋六朝文学参考书目《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宋书》沈约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齐书》萧子显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梁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陈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史》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魏书》魏收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齐书》李百药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周书》令狐德芬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书》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12月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人物志》刘劭撰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四库全书本《文心雕龙》刘勰撰四库全书本《诗品》钟嵘撰四库全书本《金楼子》萧绎著百子全书本《弘明集》僧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广弘明集》道宣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高僧传》慧皎撰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方立天著中华书局1982年4月版《佛经转译与中古文学思潮》蒋述卓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魏晋思想论》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魏晋的自然主义》容肇祖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魏晋玄学新论》徐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卢盛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鲁迅全集》第三卷《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诗化人生:魏晋风度的魅力》陈洪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钱志熙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6月版《六朝美学》袁济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门阀制度与永明文学》刘跃进著三联书店1996年3月版《六朝世族中的谢氏集团》丁福林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世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中古文学史论集》王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中国中古诗歌史》王仲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中古文学论稿》陈庆元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刘文忠著学苑出版社2000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林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8月版《三国两晋十六国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南北朝隋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胡国瑞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版《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版《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诗学》陈顺智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汉魏六朝诗讲录》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乐府文学史》罗根泽著北平文化学社1931年1月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再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黄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侯忠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3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王枝忠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版《六朝文章新论》谭家健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4月版《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建安文学概论》沈达材著北平朴社1932年1月版《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曹子建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6月版《魏武帝魏文帝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11月版《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李宝均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0月再版)《曹操集译注》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中华书局1979年1月版《王粲集》俞绍初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5月版《三曹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曹丕》章新建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三曹年谱》张可礼著齐鲁书社1983年5月版《王粲集注》吴云、唐绍忠注中州书画社1984年3月版《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建安文学讨论集》《艺谭》编辑部编黄山书社1984年11月版《曹植新探》钟优民著黄山书社1984年12月版《建安文学编年史》刘知渐著重庆出版社1985年3月版《建安文学论稿》张可礼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9月版《建安七子集》俞绍初校点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建安七子集校注》吴云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曹丕集校注》夏传才、唐绍忠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版《建安文学新论——全国第三届建安文学讨论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建安文学述评》李景华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建安七子综论》韩格平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魏晋文学史》徐公持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阮步兵咏怀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版《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版《阮籍评传》韩传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中华书局1962年7月版《嵇康集译注》夏明钊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版《陆士衡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陆机集》金涛声校点中华书局1982年1月版《陆云集》黄葵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8月版《潘岳集校注》董志广校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郭璞研究》连镇标著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7月版《东晋文艺综合研究》张可礼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东晋诗歌论稿》陈道贵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志怪小说与人文宗教》王连儒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搜神记》干宝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9月版《陶渊明》梁启超著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陶靖节年谱》古直著中华书局1926年版《陶渊明年谱》傅东华著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陶渊明批评》萧卿望著开明书店1947年7月版《陶渊明传论》李长之(张芝)著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靖节先生集》陶澍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陶渊明集》王瑶编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陶渊明讨论集》中华书局1961年5月版《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2年1月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中华书局1962年11月版《陶渊明集》逯钦立著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陶渊明》廖仲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版《陶渊明论集》钟优民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陶渊明论稿》吴云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浅注》唐满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陶渊明论略》李文初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版《陶渊明年谱》许逸民著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集》李华著巴蜀书社1988年3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陶文鹏、丘万紫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版《陶渊明探稿》魏正中著文津出版社1990年12月版《陶渊明年谱》邓安生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陶渊明新论》李华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11月版《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陶渊明集译注》魏正中译注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陶渊明新探》邓安生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7月版《陶渊明评传》魏正中文津出版社1996年3月版《陶学史话》钟优民著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版《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版《陶诗佛音辨》丁永忠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版《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20世纪陶学论著》魏正中著花城出版社1999年8月版《陶渊明论丛》赵治中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1月版《陶渊明及其研究论》魏正中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版《文心雕龙札记》黄侃著北平文化学社1927年版(中华书局1962年9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三)郭绍虞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罗根泽著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著开明书店1944年版《谢宣城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谢灵运诗选》叶笑雪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庾信诗赋选》谭正璧、纪馥华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诗品注》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版(上海书店2000年4月版)《鲍参军集注》钱仲联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文心雕龙校证》王利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颜氏家训集解》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庾子山集注》(清)倪璠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庾信选集》舒宝章选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5月版《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校笺》(上下)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2月版《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注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水经注校》王国维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庾信生平及其赋之研究》许东海著台湾文史出版社1984年9月版《玉台新咏笺注》(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中华书局1985年版《水经注研究》陈桥驿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版《文选平点》黄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谢灵运论稿》钟优民著齐鲁书社1985年10月版《文选李注义疏》高步瀛疏中华书局1985年11月版《文选》(1—6)萧统编、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中国文学理论史》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著北京出版社1987年6月版《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望乡诗人庾信》钟优民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水经注疏》杨守敬、熊会贞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文选学》骆鸿凯著中华书局1989年11月影印本《历史的庾信与庾信的文学》张翥、杨萌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版《中国志人小说史》宁稼雨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文心雕龙义证》詹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文心雕龙讲疏》王元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诗品集注》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沈约集校笺》陈庆元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月版《文心雕龙学综览》文心雕龙览编委会上海书店1995年6月版《谢朓与李白研究》茆家培、李子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北朝文学史》周建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庾信传论》鲁同群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世说新语研究》蒋凡著学林出版社1998年4月版《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曹道衡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世说新语译注》张万起、刘尚慈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昭明文选研究》穆克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世说新语》(上下)刘义庆撰中华书局1999年2月版《鲁迅辑录古籍丛编》(1—4)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谢灵运集》李运富编注岳麓书社1999年8月版《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学苑出版社2000年2月版《文心雕龙研究》(第四辑)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庾信研究》林怡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玉台新咏研究》刘跃进著中华书局2000年7月版《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杨明照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文心雕龙研究史》张文勋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昭明太子集校注》俞绍初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版《刘勰与文心雕龙》王守信、孔德志著齐鲁书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研究史》张少康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系统观》石家宜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文心雕龙研究》(第五辑)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文心雕龙义疏》杨明照、吴林伯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南朝佛教与文学》普慧著中华书局2002年2月版《文心雕龙的传播与影响》汪春泓著学苑出版社2002年6月版《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王运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乐府诗述论》王运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文心雕龙刘勰的《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

分上、下部,各25篇。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它的内容博大精深,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一、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把已往这一方面的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刘勰也很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

在《通变》篇中,他根据扬雄关于“因”“革”的见解所提出的“通变”,即文学创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

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书中有许多精辟的概括,如“神思”、“体性”、“风骨”、“定势”、“情采”、“隐秀”等,涉及形象思维,艺术想象等许多重要问题,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文选总集的编撰是文体辨析的自然结果。

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文选》收录了从先秦到梁代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诗在各类中的数量最多。

从全书所选作品来看,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和学术作品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作品认识已趋于明朗。

由于《文选》基本上选录了当代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从而使得这一诗文总集成为历代文人所学习的榜样。

魏晋玄学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形态,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

玄学家一般以研究《老子》与《庄子》为主,同时亦研究《周易》。

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

魏晋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和贵无、名教和自然、言象之辩、言意之辩、形神之辩,名利之辩。

魏晋玄学作为思辨性的哲学其直接转化为文学的例子就是占据东晋诗坛的玄言诗。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

玄言诗在东晋百年间占据主导地位,毕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环。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刘阮入天台》是一则有名的故事。写东汉时刘 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迷途遇仙,居留十日,回 家后已是东晋中期,遇到的是七世孙。它虽是写 第二节 志怪小说 人仙结合,但除了末段刘、阮还乡一节,不甚渲 染神异色彩而充满人情味。故事中的两个仙女, 一、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 美丽多情,温柔可爱。如初见一节: 二、《搜神记》《幽明录》与魏晋南北朝志 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 怪小说 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 干宝的《搜神记》 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 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 还家。 刘义庆的《幽明录》 这种描写,实际是对人间幸福与欢乐的追求, 散发着美好的生活气息。
男女爱情 人神相爱如董永的故事。
《搜神记》《董永》叙董永家贫,父死后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天帝派
织女下凡为其妻,织缣百匹偿债,而后离去。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 第二节 志怪小说 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 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 一、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 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 二、《搜神记》《幽明录》与魏晋南北朝志 “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 怪小说 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葬收藏。永虽 干宝的《搜神记》 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 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 “必尔者, 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 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 而去,不知所在。
《卖胡粉女子》更是绝佳之作: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 宠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 自达,乃托买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无所言。积渐 第二节 志怪小说 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君买此粉,将欲何 施?”答曰:“意相爱乐,不敢自达,然恒欲相见,故 一、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 假此以观姿耳。”女怅然有感,遂相许与私,克以明夕。 二、《搜神记》《幽明录》与魏晋南北朝志 其夜,安寝堂室,以俟女来。薄暮果到,男不胜其悦, 把臂曰:“宿愿始伸于此!”欢踊遂死。女惶惧,不知 怪小说 所以,因遁去,明还粉店。至食时,父母怪男不起,往 干宝的《搜神记》 视已死矣。当就殡殓。发箧笥中,见百余裹胡粉,大小 一积。其母曰:“杀吾儿者,必此粉也。”入市遍买胡 粉,次此女,比之,手迹如先。遂执问女曰:“何杀我 刘义庆的《幽明录》 儿?”女闻呜咽,具以实陈。父母不信,遂以诉官。女 曰:“妾岂复吝死,乞一临尸尽哀。”县令许焉。径往, 抚之恸哭,曰:“不幸致此,若死魂而灵,复何恨哉!” 男豁然复生,具说情状。遂为夫妇,子孙繁茂。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一、建安、正始文学(一)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

主要成就是诗歌。

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一生戎马生活,对现实有较多的接触,他的作品如《蒿里行》、《苦寒行》等诗都能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苦痛生活,在《短歌行》、《步出厦门行》等作品中则抒写了他要求建功立业的意志。

他的诗歌全部采用乐府旧题抒写实事,感情深沉,情调苍凉悲壮。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

年轻时显示出文学才华,他的一生以曹丕即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受曹操宠爱,乐观自信,思想积极奋发,早期作品如《白马篇》、《杂诗》抒发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和抱负;曹丕即位后,政治上受到了压抑《赠白马王彪》、《吁嗟篇》、《野田黄雀行》等作品就强烈地反映了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自己受压抑的不满情绪。

他的作品注意用词的形象生动和词采的华美,对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

七子中一些诗人亲身经历了社会动乱,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部门行》反映社会现实。

七子中以王粲的成就最高。

曹氏父子及其周围的文人作品,一方面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抒发建立功业的抱负,风格慷慨悲凉,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与“七子”相颉颃的女作家蔡琰。

代表作五言《悲愤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写作者自己在汉末战乱中被虏入南匈奴的痛苦经历和晚年回乡时同儿子分别的悲痛心情。

通过自身不幸遭遇的叙述,控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二)正始文学正始是魏王曹芳的年号。

正始诗人有所谓“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戌、刘伶。

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生活在魏晋政权变易的时代,对司马氏集团基本上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他的诗表现了愤世嫉俗、反抗虚伪礼法的思想,也流露了虚无厌世、全身远祸的消极成分。

代表作82首《咏怀诗》,内容大都表达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自己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由于生活在尖锐复杂的魏晋易代之际,表达时采取了隐晦曲折的手法。

魏晋南北朝小说及对后世影响

魏晋南北朝小说及对后世影响

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道亦远矣。

”指的是不合大道、不可经世的浅薄琐屑之言。

桓谭《新论》里提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至此,“小说”成为一种文体,擅长这种文体的人被称为“小说家”。

班固《汉书·艺文志》在“诸子略”中列九流十家,小说家被附于最末位置,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

把民间的奇闻轶事、故事传说看作小说,并从社会教化的视角肯定小说的价值,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班固所列举的小说十五家,均已亡佚,并且他所谓的“小说”介于子书和史书之间。

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古劳动人民的楼梯传说和远古神话。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因非一谁某之所独造,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与神话和传说。

”在先秦典籍中记载和保存神话传说较多是《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又以《山海经》所保存的神话资料最多,且最能体现神话的原始面貌。

《女娲补天》是古代神话中最瑰丽奇特的篇章,它曲折地表现了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气魄和乐观精神。

《后羿射日》中“十日并出”当是上古时代一场大旱的投影;后羿射日的壮观画面,是抗旱斗争的艺术象征。

《鲧禹治水》中,鲧是中国的普罗米休斯,也是一位为民众而献身的英雄。

鲧的儿子禹带有更鲜明的平民色彩,他的形象中凝结着初民和大自然搏斗的经验与智慧,凝结着人类的美德和理想。

另外,填海的精卫和追日的夸父,都曲折地反映了上古人类要与大自然一试高低的气魄和精神。

总之,上古神话包含的奇特的想象、夸张的风格,对后世小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从远古神话传说到小说的正式形成之间,有一个过度环节,这就是中国特别发达的史传文学。

我国古代有发达的史官文化,史学著作为数众多,内容丰富,包罗古代哲学、文学、地理、博物、政治、经济、外交、农医以至神话传说、灵怪异闻等。

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小说

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小说
小说的起源:
1、神话传说(《穆天子传》《燕丹子》) 2、寓言故事(《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 3、史传文学(《左传》《战国策》)
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两类: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三大类: 1.地理博物:旧题东方朔《神异经》、张华《博物志》等 2.鬼神怪异: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陶渊明《搜神后记》、
小说概说
古代小说两大体系: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笔记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传奇故事、人物的
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小说”始见于《庄子·外物》“饰小道以干县令”,意指琐屑的言谈、无
关政教的小道理。 《汉志》小说列为第十家,著录15家1380篇。
蛇除害)
《列异传》中《谈生》《宋定伯》(捉鬼) 《搜神后记》中《白水素女》《阿香推雷车》 人与异类爱情(人神恋、人鬼恋、人妖恋)
《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三类:1、笑话:邯郸淳《笑林》 2、野史:托名葛洪《西京杂记》(王昭君、毛延寿、司马相如、卓文君) 3、逸闻轶事:裴启《语林》、郭澄子《郭子》、沈约《俗说》、殷芸《小
特色:①通过细节及对比表现人物:华歆王朗、管宁华歆、 ②记言与记事结合:王蓝田吃鸡子、刘伶病酒 ③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许多变为成语:一往情深、拾人牙慧、咄咄怪事 笔记小说先驱
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阳羡书生)等 3.佛法灵异: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等 干宝(?一336)著《晋纪》等《搜神记》原三十卷,今存二十卷。
《序》:“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有以游心寓目而无尤焉”。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爱情故事、神话传说和反映现实的故事。 《三王墓》(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韩凭妻》(宋康王霸占韩凭妻何氏) 《董永》(董永与织女)《紫玉》(吴王女紫玉与韩重)《李寄》(李寄杀

南北朝小说(四)

南北朝小说(四)

3、其他

郭氏《玄中记》对狐妖的转化
狐五十岁,能变化为 妇人,百岁为美女, 为神巫,或为丈夫, 与女人交接。能知千 里外事,善蛊魅,使 人迷惑失智。千岁即 与天通,为天狐。
刘敬叔《异苑》

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 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 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怪状, 或乘车马,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 ‚与君幽冥相隔,何意相照邪?‛峤甚 恶之,未几卒。
1、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 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 晋风流的故事集。
《世说》中的名篇(一)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 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曰: ‚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如孤松之独立; 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容止》 《容止》篇王羲之的评价:‚飘若游云, 矫若惊龙。‛
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 而去,不知所在。
《韩凭夫妇》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 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
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
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
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 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长老传云: 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 “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 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
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古
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魏晋南北朝小说》PPT 课件
欢迎各位参加《魏晋南北朝小说》PPT课件!本课件将深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 期小说的起源、类型、代表作品以及其在文化和历史领域的价值和影响。
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简介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局势和文化氛围。
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的地位和作用
讨论小说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对历史、文化的价值及影响
探究魏晋南北朝小说对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 意义。
总结
1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总结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强调其在文领域的重要地位。
2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影响和意义
概述魏晋南北朝小说对后世的影响和其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代表作
《聊斋志异》
介绍《聊斋志异》的作者、故事主题和文学价值。
《搜神记》
解读《搜神记》的写作风格和宗教文化背景。
《山海经》
探索《山海经》对于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影响。
《封神演义》
介绍《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和对历史的改编。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价值和影响
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讨论魏晋南北朝小说对后世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启发 与影响。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起源
儒家与道家对小说的态度
探讨儒家和道家文化对小说发展的影响。
起源于何处
介绍小说的起源和与《庄子》、《列仙传》等文学 作品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
神话传说类
介绍神话传说类小说的特点 和代表作品。
武侠类
探讨武侠小说在魏晋南北朝 的发展和受众。
社会风俗类
讨论描写社会风俗的小说及 其文化意义。

古代文学史 要点提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古代文学史 要点提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这段文学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宫廷起着核心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陶渊明不属任何集团。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自觉有三个标志: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文学总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主要贡献在以下两方面:1、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2、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创作论”这一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总集的编纂是文体辨析的自然结果。

箫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自唐代以来赢得文人的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

新的文学思潮: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魏晋以后,经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提出了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及言意关系等,形成了重意象、中风骨、中气韵的审美思想。

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类文艺形式之间互相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第二节动乱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文学典型是乱世文学。

文学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发展
魏晋南北朝小说经历了从简单记 述到复杂叙事的发展过程,逐渐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
01
02
03
内容广泛
魏晋南北朝小说涉及神仙 鬼怪、历史传奇、人物故 事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 多样。
语言简练
魏晋南北朝小说语言简练 明快,注重文采和修辞,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叙事技巧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叙事技 巧上有所创新,采用了倒 叙、插叙等手法,使得故 事更加曲折离奇。
《世说新语》
总结词
以人物为中心的轶事小说,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采。
详细描述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轶事小说。该书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至魏 晋时期的名士逸事,尤其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采和言行。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 的风貌和文化氛围,领略到名士们的智慧和风度。
《幽明录》
《神仙传》
总结词
记载神仙事迹的志怪小说,具有浓厚的 道教色彩。
VS
详细描述
《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所著,是一部记载 神仙事迹的志怪小说。该书具有浓厚的道 教色彩,描述了众多神仙的神奇事迹和修 行过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信仰和风俗,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仙世 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阅读《神仙传》, 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道教文化和神仙信 仰。
入。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方 法和视角,如文学与历史、文化
、社会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传播和影 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
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作者、版本和流传过程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和 梳理。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主题、叙事技巧和文学风格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以更加深入 地探讨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极端困迫的生活里,也
运用各种方式向压迫、剥削他们的反动统治阶 级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他们常常把强烈的反抗 意志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借助 于神鬼故事曲折地表现出来。

干宝《搜神记》
“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
(《搜神记》序)。想通过前人著述及前人故 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所以其中不少作品或 讲神仙道术,或谈巫鬼妖怪,或夸殊方异物, 或言佛教灵异,目的都在证明神仙及幽冥世界 的实有和神鬼的威灵,宣扬宗教迷信思想。


同篇又载刘伶纵酒放达,甚至脱衣裸形在 室中,有人看见讥笑他,他却说:“我以天地为 栋宇,屋室为褌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有一些 放诞行为实际已流于纵欲享乐。如同篇记毕卓, 他认为“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 便足了一生”。他们又以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为 不失名士风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雅量篇》载谢安与人围棋,适得谢 玄淮上大捷消息,他看信毕,竟“默然无言”, 直到有人问是何事,他才毫不在意地答道:“小 儿辈大破贼”。而“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又 如同篇载顾雍集僚属围棋,得到儿子死讯,他虽 “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却“神气不变”,直 至客散。能欣赏山水也被视为名士风雅。许询 “好游山水”,又“体便登陟”,时人便称许他 说:“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栖 逸篇》)卫永不谙山水,孙绰便讥议他说:“此 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赏誉篇》)

志怪小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首先,给后代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在中国小说史上,说狐道鬼这一流派
的形成,就肇始于这时的志怪小说。如宋洪 迈的《夷坚志》、明瞿佑的《剪灯新话》、 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和它有一脉相 承的关系。

魏晋的轶事小说,较早的有托名汉刘歆 的《西京杂记》,据《唐书.经籍志》著录, 实为晋葛洪所撰。这部书内容很庞杂,记述了 西汉的宫室制度、风俗习惯、怪异传说等多方 面内容,人物轶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确有 一些“意绪秀异,文笔可观”的佳作。如《鷫 鸘裘》描写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捉弄卓 王孙的故事,就很生动。《王嫱》一则,反映 了宫庭生活的腐败和奸臣的弄权纳贿,颠倒黑 白,有强烈的批判意义。

《世说新语》的一些记载还暴露了晋 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如《尤悔篇》载 王导为晋明帝陈说晋得天下之由,“具叙 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 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以致明帝听了也 覆面着床说:“若如公言,祚安得长?”又 《德行篇》载阮籍“言皆玄远,未尝臧否 人物”,连司马昭都说他言语“至慎”; 此外,《言语篇》载司马景王取上党李喜 为从事中郎,问他:“昔先公辟君不就, 今孤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 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 畏法而至耳。”也都透露了司马氏统治的 残酷。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
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 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 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 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 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 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 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 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这里指 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了民 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 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来记载。作为一个基本 的概括,鲁迅的总结还是很中肯的。


志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一种。志怪就是记录 怪异,主要以记录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要内 容。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是其主要特点。 志怪小说的特点:并不是自觉地进行小说创 作;从作品的艺术形式看,一般篇幅短小,写 法上重事件叙述而不重人物刻画,只是粗陈梗 概而已。 标志着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等。
《搜神记》主要内容:“承于前载”“采访近世之
事” 1、反映统治阶级的凶残和人民的反抗 《干将莫邪》 《东海孝妇》 《李寄斩蛇》


这种情节看来虽似离奇荒诞,却深刻地 表现了在暴君统治下被迫害人民反抗的决心。 又如《韩凭夫妇》,叙述宋康王霸占韩凭的妻 子何氏,韩凭夫妇先后自杀的悲剧,暴露了封 建统治者荒淫和凶残的本性,歌颂了韩凭夫妇 生死不渝的爱情,尤其是何氏不慕富贵,不畏 强暴的刚强意志。体现了劳动人民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的高尚品质。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大量产生,是有 其现实社会原因的。这首先是和当时宗教迷信 思想的盛行密切相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 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 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 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这 段论述很简明扼要。
《文学篇》载: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 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丞相自起 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 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 其馀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 “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 正始之音,正当尔耳。”明旦,桓宣武语人曰: “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 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羽妾)如生母狗 声。”

这些名士又以隐逸为高。《排调篇》载, 谢安始隐东山,后出仕为桓公司马,有人赠桓公 药草远志,桓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 有二称?”郝隆便借机讥讽谢说:“此甚易解,处 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亦有愧色。士族即 或身担要职,也要“不以物务婴心”,做个“朝 隐”名士。所以《言语篇》记谢太傅登冶城, “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他们大都“托怀玄 胜,远咏老庄”,终日“以清谈为经济”。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世说新语》也 记载和称颂了一些好人好事。《言语篇》 “新亭对泣”一则表现了爱国思想: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借 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 自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 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 至作楚囚相对!” 在当时的士族中,能够对北方国土沦陷 发发感慨,并表示恢复的心愿,已是很难得 的了。
在士族崇尚清谈遗落世事的风气里, 《世说新语》也记录了一些看重事功、反对 清言的事例。如《政事篇》载,王导夏月至 石头看庾冰,冰正料事,导曰:“暑,可小 简之。”庾答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 为允。”《轻诋篇》“醒公入洛”一则,记 桓温把清谈误国的名士斥为“噉刍豆十倍于 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的大牛,也 很能揭示出清谈名士的本质。 此外,《德行篇》写荀巨伯忠于友情, 不肯“败义以求生”;《识鉴篇》写郗超不 计小怨,顾全大局;《自新篇》写周处勇于 改过为民除害等,也都有一定教育意义。

《世说新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作者的阶级地位和生活、思想的局 限,以及当时士族文人风尚的影响,它 不但没有接触到广大人民与统治阶级的 尖锐矛盾,而且对统治阶级生活的记载 也缺乏批判的态度,这不能不大大降低 了本书的思想性,并给后世读者带来消 极的影响。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 成就。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俊,记 行则高简魂奇”,可以视作本书在艺术 上的总的特色。



此外,还有一些记载暴露了士族阶级 凶残暴虐、贪婪悭吝等丑恶本性。如《汰侈 篇》载石崇每燕客,常令美人行酒,客饮不 尽,即斩美人。一次大将军王敦去作客,竟 “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 尚不肯饮”,当丞相王导责让他时,他却说: “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石崇的凶暴,王 敦的残忍,都令人吃惊。

2、反映封建婚姻制度下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
姻自主的愿望。 《紫玉韩重》《搜神记》卷十六。讲春秋时昊 王夫差小女紫玉爱上童子韩重,暗中通信,许 为之妻。韩重外出求学前,嘱父母使求婚,为 吴王拒绝,紫玉悲郁而死。三年后韩重回家, 往吊于墓前,玉魂出,邀重入墓,与之饮宴, 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临出,并以径寸明 珠赠送韩重。韩重至王宫,告与紫玉相会一事, 吴王不信,将韩重治罪。于是玉魂归家,恳求 勿加罪于重。


《简傲》、《方正》、《规箴》等篇还记 载了一些不阿附权势的事例。《简傲篇》载,钟 会往访嵇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 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 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魏晋易代之际,政 治险晋,士族中人即使不是趋附司马氏,也要竭 力韬晦,全身远害。嵇康却敢于对司马氏的心腹 钟会直言相讥,表现了他的斗争性和锋芒外露的 性格。又如《方正篇》载王敦兄王含作庐江郡, 贪污狼藉,敦护其兄,于众坐称其兄“城郡定 佳”,当时庐江人士都附和称赞,主簿何充却正 色说:“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以致使 “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

《世说新语》另一些记载则暴露了 豪门士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如《汰侈篇》 记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情形,一个“以(米 台)糒澳釜”,一个“用蜡烛作炊”;一 个“作紫丝布步障碧绫裹四十里”,一个 “作锦步障五十里”。这种对民脂民膏的 大肆挥霍,真是骇人听闻。
又载:
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 婢子百馀人,皆绫罗绔衤罗以手擎饮食。Z 烝犭屯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 “以人乳饮犭屯。”帝甚不平,食未毕便 去…… 连皇帝都意不能平,王武子家的奢华程度就 可想而知了。


又《俭啬篇》记司徒王戎,“既贵且富, 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 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主”,很能说明 士族贪得无厌的本色。可是这位“既贵且富” 的司徒,却吝啬异常。女儿出嫁时,向他借 了数万钱,此后,女儿每次归家,他都颜色 不悦,直到“女还钱,乃释然”。他家有好 李,怕别人得到种子,竟先“钻其核”而后 出售。


纯粹记录人物轶事的小说,最早的作品 是东晋裴启的《语林》,后来有郭澄之的《郭 子》,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梁沈约的 《俗说》,殷芸的《小说》等。这些书已大都 散佚,只在类书中还保有一些遗文。比较完整 流传至今的只有《世说新语》,它是魏晋轶事 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