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复习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判断题)1.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的触发媒介。
2、194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民防法》。
3.四川遂宁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4.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
5.风险是由致灾因子和脆弱性共同决定的。
6.自2003年“非典”爆发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取得了不容否定的成绩。
7.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了消防力量在社会应急救援方面的职能。
8.当公共危机特别重大时,国防力量成为应急处置的最后一道屏障。
9.应急资金是公共危机保障系统的基础。
10.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急产业。
11.2003年10月,北京建成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遗址公园。
12.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14.预警系统要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理念,组织、协调多样化的预警组织。
15.绩效是衡量预警系统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它是指可否对处于风险威胁中的人提供有力的保护。
16.20世纪90年代,詹姆斯·李·维特治下的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推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减缓计划,即“影响工程:建设抵御灾害的社区”。
17.社区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
18.当危机发生后,救人应成为响应活动的重中之重。
19.我国危机处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0.从本质上看,危机决策是一种有限理性决策。
21.公共危机响应与恢复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恢复活动往往在响应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22.公共危机恢复中包含着减缓的因素。
23.恢复重建要以消除危机为基础,以谋求未来发展为导向。
危机管理复习题xin
《危机管理》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关于危机,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危机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定义的2、那些直接或间接受到危机影响,并遭受实际损失的人是危机受害者3、不要求参与者出席,参与者在背靠背的情况下进行评估的方法称为德尔菲法4、为了避免某种危机的发生,使危机发生的概率变为零,组织或个人远离危机风险源和不利的环境。
这种危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危机风险回避5、将具有危机风险的财产和活动通过交易转让给其他组织或个人,这种危机风险控制型转移的形式属于出售6、将危机风险和潜在损失随同所有权一起转让给受让方的危机风险转移方式称为危机风险控制型转移7、通过事前积极的控制,以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或避免危机的发生。
这属于危机预防和控制措施中的损失预防8、在实际的工作场所中对受训者进行技能或知识的培训的方法称为在职培训法9、决策子系统的功能是根据信息加工子系统的结果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和危机警报的级别,并向警报子系统发出指令10、危机识别中最为经常使用的辅助手段是视觉型危机识别辅助手段11、为了重新获得或寻找某些物品或人而说服自己返回危机现场的行为称为回救反应12、在财务管理不当导致的危机中,最容易导致组织危机的是资金的运用13、危机进入持续阶段,危机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危机恢复14、在确定危机的对象和危机恢复对象的重要排序时,由危机恢复小组成员、危机管理专家、组织高层管理者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决策,决策的基础是所有潜在的危机恢复对象15、被誉为“危机管理之神”的是松下幸之助;1、把危机看成是新旧体制转化过程中的混乱状态的学者是苏伟伦2、米托夫Mitriff 和皮尔逊Pearson 认为,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是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3、在下列反应者中属于非专业反应者的是危机情景外的自愿者4、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包括危机风险识别5、危机开始阶段从危机的第一个征兆到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个阶段。
6、沟通的既定前提是社会—文化系统7、人们进行交流最常见的方式是口头方式8、不要求参与者出席,参与者在背靠背的情况下进行评估的方法称为德尔菲法9、在财务管理不当导致的危机中,最容易导致组织危机的是资金的运用10、采取事先的预防措施,使这些措施在危机发生时能产生作用,从而减低直接损失的严重程度,并使长期影响降到最低。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危机决策更为复杂,表现出非常规决策的特点。
危机响应战略包括:
消除威胁 规避威胁
进攻性战略 消减威胁 防御性战略
隔离威胁 提高弹性
医疗急救检伤分类表:
颜色
优先次序
描述
黑色
第一优先
伤势严重,可能死亡
红色
第二优先
伤者可能存活,但必须手术或接受其他救治
黄色
第三优先
伤者需要医疗救护,但可以等待几个小时或几天
2.描述问题时,不透露解决方案;
3.让团体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对问题进行评估;
4.邀请外部专家,挑战群体决策;
5.要求成员轮流提出反对意见。
第八章 危机恢复与调查评估
恢复重建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长远,不能饮鸩止渴、竭泽而渔,恢复重建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政府主导,公众参与;2.全面恢复,突出重点; 3.公平公正,关注弱者;
4.风险管理的最后一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处理,包括制定、演练、实施或修改应急预案。
评估风险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 2.系统性原则(考虑全面充分)
3.规范化原则(程序统一规范) 4. 动态性原则(具有时效性)
风险管理是有效应急规划的基础,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
结合社会对危机风险承受能力及风险评估的标准,将风险分为:可接受风险、可容忍风险、不可容忍风险。
4.生产自救,多样补偿; 5.防灾减灾,寻求发展。
结合我国的国情,恢复重建的主要措施包括:1.做好灾民的安置; 2.实现心理干预的长效化;
3.加强未来的风险防范; 4.以恢复重建促进区域的发展。
恢复重建的选址
住房的恢复重建原地原址重建
危机恢复中的重要问题 经济的恢复重建恢复重建的选址原地异址重建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复与重建(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p175: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可以广泛地界定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政策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由非常态转向常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顺利转换。
3、公共危机预测(public crisis forecast ):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4、公共危机管理保障(protection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237: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5、公共危机决策(public crisis decision)p50:就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6、公共危机管理体制(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p29:广义: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
其中,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7、公共危机沟通(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p208: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8、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p10: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
危机传播管理重点复习题
危机传播管理重点复习题1. 什么是危机传播管理?危机传播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灾难或负面舆情发生时,组织或个人通过适当的沟通和传播策略,来管理和应对危机,维护声誉和社会形象的过程。
2. 危机传播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快速反应原则:在危机发生后,组织需要迅速作出反应,控制和应对危机。
- 透明度原则:组织在危机传播过程中应提供真实、准确、公开的信息,增加公众信任度。
- 一致性原则:组织在危机传播中的信息传递应一致,避免信息的矛盾和混乱。
- 合作原则:组织应积极与媒体和相关利益方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危机问题。
3. 危机传播管理的步骤有哪些?- 识别和预防危机:通过风险评估和早期警示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因素,并采取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
- 危机准备:建立危机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在危机发生前进行预案制定和演练。
- 危机发生:快速反应,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危机,并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信息。
- 危机恢复:评估危机影响,制定恢复计划,并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和行动来恢复组织声誉和社会形象。
4. 在危机传播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危机管理的效果?- 危机的性质与严重程度: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危机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 组织的声誉和公众信任度:具有良好声誉的组织在危机中更容易获得公众支持。
- 沟通和传播策略的选择:恰当的沟通和传播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危机并减少负面影响。
- 领导和管理决策的质量:组织领导的决策和行动对危机管理结果有重要影响。
5. 列举危机传播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 危机公关策略:通过媒体关系、危机预警、舆情监测等手段,及时了解和应对危机。
- 危机沟通机制:建立内外部沟通渠道,及时传递准确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 社交媒体管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危机信息发布和管理,与公众互动。
- 媒体管理: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通过正确的信息传递方式与媒体合作。
- 危机模拟演练:定期组织危机模拟演练,提高危机应对的能力和准确度。
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3、行为模拟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进展培训的一种方法。
行为模拟法先对受训者就如何处理危机进展指导,然后再让受训者表现如何进展危机处理,并立即对表演中出现的错误进展纠正,直到受训者能熟练地掌握处理危机中特定问题的技能为止。
4、危机预警系统是指组织为了能在危机降临时能尽早地发现危机的降临,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降临的信号,并判断这些信号与危机之间关系的系统,通过对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展不断地监测,从而在各种信号显示危机降临时及时地向组织或个人发出警报,提醒组织或个人对危机采取行动。
5、危机处理不力是指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并非非常有效的方式,从而导致了危机蔓延和危机的连锁反响,使危机影响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6、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发生所造成的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或者为了某种目的以在有控制的情况下让危机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危机采取的管理行为。
7、日常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对潜在的危机进展管理,以预防危机的发生,并采取事先措施以减少危机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和提高组织的危机恢复能力。
8、危机预警系统是指组织为了能在危机降临时能尽早地发现危机的降临,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降临的信号,并判断这些信号与危机之间关系的系统,通过对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展不断地监测,从而在各种信号显示危机降临时及时地向组织或个人发出警报,提醒组织或个人对危机采取行动。
9、危机事件管理危机事件管理是指在危机发生时,组织或个人对危机进展管理,以尽快控制危机,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并尽快从危机中恢复回来,使组织或个人保持持续的开展,甚至使组织或个人获得新的开展。
10、负面刺激强化是指通过向人们展示危机给受害者所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痛苦,使危机的潜在受影响者提高危机意识。
12、危机风险转移是指组织或个人使危机风险或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由其他组织或个人承当,即转让方将危机风险或潜在的损失与财务后果转移给受让方。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判断题)1.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的触发媒介。
2、194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民防法》。
3.四川遂宁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4.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
5.风险是由致灾因子和脆弱性共同决定的。
6.自2003年“非典”爆发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取得了不容否定的成绩。
7.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了消防力量在社会应急救援方面的职能。
8.当公共危机特别重大时,国防力量成为应急处置的最后一道屏障。
9.应急资金是公共危机保障系统的基础。
10.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急产业。
11.2003年10月,北京建成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遗址公园。
12.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14.预警系统要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理念,组织、协调多样化的预警组织。
15.绩效是衡量预警系统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它是指可否对处于风险威胁中的人提供有力的保护。
16.20世纪90年代,詹姆斯·李·维特治下的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推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减缓计划,即“影响工程:建设抵御灾害的社区”。
17.社区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
18.当危机发生后,救人应成为响应活动的重中之重。
19.我国危机处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0.从本质上看,危机决策是一种有限理性决策。
21.公共危机响应与恢复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恢复活动往往在响应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22.公共危机恢复中包含着减缓的因素。
23.恢复重建要以消除危机为基础,以谋求未来发展为导向。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题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题公共危机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
A、突发性B、不确定性C、社会性D、不可转化性2.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
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B、流行感冒C、太湖蓝藻事件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3.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件可以划分为()。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4.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D、特别重大、重大、较大、较小四级5.2008年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
安全奥运的含义是()。
A、奥运场馆安全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C、奥运设施安全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
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7月10日D、2007年11月1日7.经济安全事件属于()。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8.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伤情、病情和()。
A、水污染B、空气污染C、食品污染D、疫情9.政府的应急处理职能不包括()。
A、信息报告B、先期处理C、应急响应D、成立工作组10.危机决策主体不包括()。
A、权力中枢决断系统B、参谋咨询系统C、协调系统D、专家系统11.危机管理评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危机管理基础工作的评估B、危机管理过程的评估C、危机管理结果的处理D、危机管理结果的评估12.公共危机管理的应急管理预案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
A、计划体系B、指挥体系C、组织体系D、控制体系13.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复习题
《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复习题选择题1、以下()属于危机应对现场指挥中心的工作职责。
A、制定应急战术策略B、协调各中心工作C、进行全面统筹工作D、规划应急整体安排2、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因素是()。
A、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B、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不强C、群众的参政意识增强D、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3、下列哪项不属于加强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措施()。
A、健全信息情报网络B、建立预防群体性事件的监控报告制度C、建立媒体舆情分析机制D、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和震慑力度4、危机事件突发期的管理叫做( )。
A、危机预防B、危机预警C、危机控制D、危机恢复、总结和学习5、危机预警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 A )。
A、危机预警信息系统B、危机信息发布系统C、危机信息监测系统D、危机信息控制系统6、特定情况之下,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府应对危机时可动用特殊权力紧急征用的资源?()A、公共资源与私有资源B、集体资源与私有资源C、国有资源与物力资源D、组织资源与信息资源7、下列哪一项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非技术支撑体系的构成内容?()A、基础设施B、社会心理条件C、信息网络D、科技投入8、以下哪一种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A、艾滋病B、鼠疫C、霍乱D、麻风病9、危机处理要求管理者从战略的高度审视自己管理的对象,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作出判断、预防和反应、控制。
这属于危机管理者的()。
A、宏观决策能力B、科学决策能力C、公开决策能力D、事前决策能力10、管理者应当在危机的()承担危机各个阶段的决策、领导和控制职责。
A、危机预警阶段B、危机控制阶段C、危机善后阶段D、危机所有阶段1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危机管理组织领导的应急反应系统的构成?()A、指挥决策中心B、现场指挥中心C、支持保障中心D、物资储备中心12、我国《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是由哪个部门颁布通过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中央C、国务院D、全国人大常委会13、危机事件持续期的管理叫做()。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复与重建(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p175: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可以广泛地界定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政策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由非常态转向常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顺利转换。
3、公共危机预测(public crisis forecast ):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4、公共危机管理保障(protection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237: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5、公共危机决策(public crisis decision)p50:就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6、公共危机管理体制(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p29:广义: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
其中,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7、公共危机沟通(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p208: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8、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p10: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
公共危机管理材料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题一、1、公共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它往往给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极大的威胁。
广义的危机实际把灾害、灾难、突发事件、紧急状态等全部包括进来了。
2、公共危机的四个特征:①突发性和紧急性;②高度不确定性③影响的社会性④决策的非程序化3、危机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危机事件总体可以划分为预警期(事前)、爆发期(事中)、缓解期(事中)和善后期(事后)四个阶段。
4、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类的方法有很多):按事件的诱因可分为五类:①自然灾害;②事故灾害;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④突发社会安全事件;⑤经济危机(在中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没有单独列出,从属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注:“9〃11”恐怖袭击事件属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非典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8年洪涝灾害、印度洋海啸、“5〃12汶川大地震”等属于自然灾害5、公共危机分级:美国911后把危机分为5个等级,绿、蓝、黄、橙、红,绿的威胁程度最低,红最高我国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红色,需要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Ⅱ级(重大)橙色,需要省级、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Ⅲ级(较重)黄色,需要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Ⅳ级(一般)蓝色,只由县级处理即可6、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①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②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a、重大自然灾害频发;b、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频发;c、重大传染性疾病形式严峻;d、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③我国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较多。
a、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行政体制改革有待深化;c、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化;d、传统到的文化体系的失衡;e、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
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
a、法律框架脆弱;b、综合协调机构缺乏;c、危机应对网络松散;d、社会应对能力薄弱;e、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7、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一、完善体制:分级响应,重心下移。
危机管理学复习资料
危机管理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危机概述危机的基本内涵危机的内涵(危机、公共危机)危机的特征危机的分类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危机产生的基本原因危机发展的周期(五个阶段)危机发展的趋势一、危机的内涵(一)危机的定义危机的含义危机: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威胁到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危机是指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它的外延是系统内外的各种矛盾关系,当这种矛盾激化的时候将演化为恶性突发事件。
如何理解危机的含义?1、危机是一种状态第一,危机是一种事件第二,危机是一种对组织构成重大威胁和危害的事件,它妨碍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第三,危机是一种突发性事件,往往出乎组织的预料,突如其来;第四,危机是一种具有急迫性的事件,它给予组织决策和回应的时间很短,对组织的管理能力提出了很强的时间性要求。
2、危机是一种不平衡状态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3、系统是这种不平衡状态的范围对于危机来说,它总是发生在某一个系统之中,可以是大系统,如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可以是小系统,如一个公司、家庭乃至个人生活中的危机。
(二)危机的分类危机(3)投资者企业危机一般包括(1)管理者危机(2)产品危机(3)投资者关系危机(4)劳资者关系危机(5)媒介关系危机(6)竞争者关系危机(7)营销危机(8)行业危机(9)社会责任危机(10)战略危机第一类:龙卷风型危机:这类危机来得快去的也快,例如劫持人质危机;第二类:腹泻型危机,这类危机往往酝酿时间很长,但爆发后结束得也快,例如发生在刚果的千人大屠杀事件;第三类:长投影型危机,这类危机往往突然爆发,但影响深远,例如马丁路德金被刺事件引发的危机;第四类:文火型危机,是来得慢去得也慢的危机,例如巴以冲突。
(三)公共危机1、含义公共危机就是指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公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
既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经济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政治原因造成的,还可能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公共危机涉及的对象不是单个的个人,而是社会大众,至少是一个特定单位或地域中的一群人。
企业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企业危机管理复习资料1、企业诊断按照诊断的对象可以分为(A )A、工厂诊断,商店诊断和管理机构诊断B、自我诊断和外部专家诊断C、基础诊断,分项诊断和全面诊断D、工厂诊断和管理机构诊断2、下列哪项不是危机处理的原则(D )A、主动性原则B、诚意性原则C、快速反应原则D、企业利益至上原则3、理论界一般认为企业危机生命周期过程分为哪四个阶段()A、潜伏期,生成期,高潮期,爆发期B、潜伏期,生成期,爆发期,转化器C、潜伏期,否认期,爆发期,消退期D、潜伏期、大爆发期、后遗症期,解决期4、下列哪项不是公共危机的特征(D )A、突发性和紧急性B、高度不确定性C、影响的社会性D、信息的无限5、公共危机管理原则中,哪项不正确()A、为主的原则B、以人为本的原则C、承担责任的原则D、真诚沟通的原则E、权威证实的原则6、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A、信息公开原则B、信息真实原则C、信息畅通原则D、信息多渠道验证原则7、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共危机善后处理的内容(C )A、恢复机构的正常运作B、资料记录与保存C 、公开公布处理结果D、事故调查8、公共危机调查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A、起因调查B、经过调查C、原因调查D、经过调查9、企业经营管理危机包括不包括下列哪项(A )A、财务危机B、产品质量危机C、环境污染危机D、关系纠纷危机10、危机管理结构组成框架中,不包括下列哪项()A、信息系统B、支持系统C、决策系统D、运作系统1、企业诊断的内容包括下列哪些()A、经营战略诊断B、全面诊断C、组织结构诊断D、管理流程诊断E、制度体系诊断2、企业诊断分为哪三个阶段(ABC )A、预备诊断阶段B、正式诊断阶段C、总结报告阶段D、分析阶段3、企业诊断的程序有哪些(ABCD )A、预付诊断B、实地调查C、改进案之成立D、改进方案之实施E、方案总结4、企业危机管理4R 体系包括哪些(ABCE )A、缩减力B、预备力C、反应力D、控制力E、恢复力5、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关键因素有哪些()A、危机形态与风险B、危机管理机制C、危机管理系统D、利益关系人E、企业损失2、企业危机企业危机是指发展态势不确定的、对企业全局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严重威胁的、需要在时间紧迫、信息不充分的情势下机敏决策和快速处臵的重大事件。
危机传播管理复习答疑
危机管理的原则
战略先行原则 预防第一原则 制度保障原则 全局利益原则 勇于承担原则 积极主动原则
人永远是第一位
危机管理小组的五项职能
1 危机预警
2 确定战略与战术
➢ 建立并领导危机监测系统 ➢ 建立并领导危机评估系统 ➢ 建立并领导危机预报系统 ➢ 向决策层提出建议;建议
一般以制度化 标准化的 报告书形式出现
任 道德等层面的价值关系
利益相关者:与组织按照有形或无形的契约关系;结成特定利益互动机制的人或人的集合
组织应对风险策略
应对策略 承受风险 转移风险 消除风险 缓解风险 分担风险 规避风险
策略说明 与组织对风险的承受力密切相关 转移风险责任;比如参加保险或者将风险转移到其他环节 配置资源;整合力量;全面化解风险 加强内部控制;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 减轻潜在负担;譬如通过合作共赢的形式与他人共同承担 减少或消除运营管理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活动
优点:垂直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信息 的上传下达 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和 广泛性 有利于整合更多资源;实现 资源共享从而创造一个良性的危机 应对环境;形成全民抗击的氛围 9·11 5·12
不足:由于中央决断 统一指挥 体系庞 大;SEMS的灵活性受到限制;最高 大脑一旦短路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 决策失误春运雪灾危机;还可能造成 基层的依赖感;使危机管理能力遭到 弱化
性和公共性
危机管理的定义
是一种情境管理;在组织面临潜在威胁和现实损害的情 境下恢复正常秩序和发展状态
是一种资源管理;在最短时间内整合 配置组织内外部 资源转危为安
是一种沟通管理;沟通主题的设定 渠道的建设和沟通 工具的选择;重建与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关系
是一种行为管理;旨在形成一套事前预控 事中管理 和事后恢复于一体的危机应对机制和行为策略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PSR模型、理论并举例(一)压力-状态—响应模型①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荷;说明“为什么发生?”②状态指标:标识环境质量,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状况;描述“发生了什么?”③响应指标:人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做?”PSR模型具有非常清晰的因果关系:即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了一定压力,因此环境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人类社会应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以恢复环境质量或防止环境退化。
PSR体系被国内外学者普遍承认和应用。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拓展改造,应用于其他公共安全评价(二)OECD的原概念框架特色:压力模块同时考虑了来自人文社会的和自然界的影响因素(三)改造1:驱动力-PSR概念框架模型特色:压力模块同时考虑了来自人文社会的和自然界的影响因素二、风险评价指数中,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数的风险性和脆弱性2004年,UNDP在一份“REDUCING DISASTER RISK-—A CHALLENGE FOR DEVELOPMENT”的全球报告中,提出了灾害风险指数。
DRI认为灾害风险并不是由危险事件引起的,而是人类长期历史活动和过程的积累所引起的。
因此主要评估两方面:危险性和脆弱性(一)脆弱性:指由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或活动所决定的,一些削弱人们应对突发灾难或持续紧急情况的能力的长期因素,它使人们更易受到危机的侵袭和影响。
可理解为人们从危机中得以生存或复原的各种直接需要(安德森和伍德罗,2004)。
(二)风险性:主观层面的风险指人们对环境危险性的主观辨识或感知;客观层面的风险指遭遇危险、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
风险是危机的前端,风险的社会层面是社会风险,社会风险是公共危机的前端。
(张海波,2007 )社会风险是隐性的,显性化时就转化为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造成社会损失,威胁社会的秩序与进步(刘挺,2002)三、网络舆情中预警系统的构成预警系统是一种用于预测和表达社会风险信号,辅助实施早期危机管理的信息化工具. (一)信息采集子系统:重点针对互联网世界影响程度大、传播面广、网民参与度高的网站,实时抓取信息,注意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确保严格监控重要舆情。
危机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危机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危机:是指社会遭遇到重大的天灾人祸,这些重大紧急事件的爆发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构架产生了严重威胁和损害,对这些紧急事件的管理、控制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在时间很有限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应对。
2、国际危机: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由于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或文化的冲突而引发的危机。
3、危机管理:是指一种系统的、动态的、有组织、有计划、决策非程序化的管理过程。
4、国民经济动员: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赢得战争胜利,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国民经济应变能力,将国民经济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5、危机预控管理:是指根据监测、预警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先的控制和防范,以防止危机的发生或减轻危机发生后的危害后果。
6、危机预案:是指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7、危机管理计划:是指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的关于危机事件的预防、预测、处理和监控的有关规定和确保社会安全、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8、危机管理的传播计划:针对危机事故发生后,政府的声誉受损、形象受挫以及伤亡事故发生等制定的目的在于维护声誉、消除误解、告知公众的书面或口头计划。
9、危机管理小组:是一个决策委员会,负责做出宣布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与恢复计划等重大决策与决定。
10、专家意见法:又叫“特尔菲法”是综合不同专家意见,就危机管理中诸多问题进行咨询、评价,从而形成对评价内容较为一致的判断和结论。
11、日志法:组织实施危机管理时,往往对整个管理过程留有工作日记,这种全面准确的活动记录是重要评估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评估资料。
12、传媒审计法:是指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全面搜集和审核分析有关危机管理的信息报道,以此评价组织的危机管理成效。
13、双向互动原则:是指沟通双方互相传递、互相理解信息。
北师《危机管理》期末在线考试指导24
0559《危机管理》期末在线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闭卷考试。
考试题型如下:(一)单选题(二)多选题(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五)简答题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复习重点1.理解危机的概念危机是指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它的外延是系统内外的各种矛盾关系,当这种矛盾激化的时候将演化为恶性突发事件。
2.危机的特征危机的普遍特征:威胁性、破坏性、突发性和急迫性、不确定性危机的周期性特征: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恢复期、消除期(善后期)3.了解危机的分类按诱因或危机类型分类:政府危机和企业危机按危机发生的源头分类:外生型危机、内生型危机、内外双生型危机按危机影响的时空范围分类:国际危机、国内危机、区域危机、组织危机。
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分类:有形损失危机、无形损失危机4.理解危机管理的概念对于组织(包括政府和企业)而言,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在正常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针对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危机,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乃至危机变为机会。
5.掌握危机管理原则、了解危机管理的阶段重在预防原则快速反应原则统一指挥原则主动面对原则公共利益至上原则透明公开原则灵活协调原则全员性原则贯穿始终原则危机管理的阶段:预警与预控阶段、应急处理阶段、评估与恢复阶段6.危机战略管理的流程(1)战略制定:战略制定要从组织的远景和使命出发,分析“确认组织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评价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设立组织的长期目标,提出供选择的战略方案。
”沟通是危机管理战略制定阶段中最重要的任务。
进行危机审查。
(2)战略实施:对每一个危机管理战略,都要制定出具体计划并作出明文规定。
危机管理计划文件(预案),应包括预期的程序以及员工和管理者的职责。
建立危机管理小组,是重要的危机管理战略准备,以便根据危机实际发生的情况做相应调整。
(3)战略评价:需要用向前反馈和向后反馈控制,对危机战略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价,再用评价获得的信息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新的形势调整组织的相关战略和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管理复习是人力资源治理中进行培训的一种方法。
行为模拟法先对受训者就如何处理危机进行指导,然后再让受训者表现如何进行危机处理,并赶忙对表演中显现的错误进行纠正,直到受训者能熟练地把握处理危机中特定咨询题的技能为止。
4、危机预警系统是指组织为了能在危机来临时能尽早地发觉危机的来临,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并判定这些信号与危机之间关系的系统,通过对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行持续地监测,从而在各种信号显示危机来临时及时地向组织或个人发出警报,提醒组织或个人对危机采取行动。
5、危机处理不力是指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采纳了一些并非专门有效的方式,从而导致了危机蔓延和危机的连锁反应,使危机阻碍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6、危机治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发生所造成的损害,尽早从危机中复原过来,或者为了某种目的以在有操纵的情形下让危机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危机采取的治理行为。
7、日常危机治理是指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对潜在的危机进行治理,以预防危机的发生,并采取事先措施以减少危机发生时造成的缺失和提升组织的危机复原能力。
8、危机预警系统是指组织为了能在危机来临时能尽早地发觉危机的来临,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并判定这些信号与危机之间关系的系统,通过对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行持续地监测,从而在各种信号显示危机来临时及时地向组织或个人发出警报,提醒组织或个人对危机采取行动。
9、危机事件治理危机事件治理是指在危机发生时,组织或个人对危机进行治理,以尽快操纵危机,减少危机造成的缺失,并尽快从危机中复原回来,使组织或个人保持连续的进展,甚至使组织或个人获得新的进展。
10、负面刺激强化是指通过向人们展现危机给受害者所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痛楚,使危机的潜在受阻碍者提升危机意识。
12、危机风险转移是指组织或个人使危机风险或危机可能造成的缺失由其他组织或个人承担,即转让方将危机风险或潜在的缺失与财务后果转移给受让方。
13、危机反应和复原打算是指组织事先制定的、指导组织在危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反应和复原措施打算,打算包括危机治理小组的成立、危机中的行动方案、资源储备、危机处理设备、通信、沟通、媒体治理、和谐等内容。
14、危机事件治理危机事件治理是指在危机发生时,组织或个人对危机进行治理,以尽快操纵危机,减少危机造成的缺失,并尽快从危机中复原回来,使组织或个人保持连续的进展,甚至使组织或个人获得新的进展。
15、负面惊慌是由于危机中人们认知系统和行为系统的僵化,导致思维和行动能力的丧失。
它多发生在人的躯体状况不佳但还比较理智,或危及生命的情形下。
19、电子预警系统要紧是由电子装置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决策和发出警报的,电子预警系统的运作过程差不多上依靠于电子装置,是一种自动的预警系统。
20、危机的连锁反应是指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其他危机的爆发,有时它也被称为危机的涟漪效应。
危机的连锁反应往往是由于危机爆发、危机蔓延或危机反应人员处理不当所引发的。
21、危机治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发生所造成的损害,尽早从危机中复原过来,或者为了某种目的以在有操纵的情形下让危机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危机采取的治理行为。
22、危机风险回避是指为了幸免某种危机的发生,使危机发生的概率变为零,组织或个人远离危机风险源和不利的环境。
24、危机事件治理危机事件治理是指在危机发生时,组织或个人对危机进行治理,以尽快操纵危机,减少危机造成的缺失,并尽快从危机中复原回来,使组织或个人保持连续的进展,甚至使组织或个人获得新的进展。
25、回救反应是指为了重新获得或查找某些物品或人而讲服自己返回危机现场的行为。
29、指标性危机预警系统是指对组织中那些不容易按照获得的信息直截了当判定危机发生与否的危机,将信息转化为一系列较好识别的指标,然后按照指标的专门进行危机预警的系统。
30、回救反应是指为了重新获得或查找某些物品或人而讲服自己返回危机现场的行为。
46、视觉型危机识别辅助手段是指将那些无法看到或看不到的危机信号转化为可视信号的措施,人们通过这些可视信号判定危机是否发生。
这种类型的辅助识别手段是危机识别手段中最为经常使用的辅助手段。
47、如何正确看待危机中的机会?危机如何讲不是人们情愿发生的事,过分强调机会会使人们忽视对危机的小心性,疏于对危机的防范。
危机中的确存在机会,但这些机会不一定需要通过危机来获得,组织或个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或通过变革来获得这些机会。
危机中的机会是付出专门大代价才获得的,能够讲几乎没有人期望通过危机来获得这些机会。
危机中把握机会的难度专门大。
危机中,人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于危机处理,危机中显现的机会容易被忽略掉。
48、组织应如何对沟通进行有意识的治理?将沟通过程细化。
建立有利于沟通的组织文化。
为了有效地解码和编码,对职员进行培训。
建立合适的沟通通道,并使沟通通道有代偿性。
采取抗噪音措施。
使用标准化的沟通方式。
49、什么原因要制定危机反应和复原打算?减少决策时刻和决策压力。
制定危机反应和复原打算能够使危机治理者通过对危机的前瞻性研究提升了在实际危机中把握信息和懂得信息的能力,从而减少了危机中的决策时刻,减轻了决策压力。
减轻人们的心理紧张感。
在组织制定了危机反应和复原打算的情形下,危机治理人员对危机本身和危机中可能显现的情形都有过充分的考虑,对危机的各种情形考虑过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此一旦危机发生并遇到危机中显现的各种情形,危机治理者就可不能感到惊奇,也觉得自己有能力处理危机。
因此,危机中人们的心理紧张感就比没有危机反应和复原打算时轻得多。
合理配置危机反应、复原所需要的资源。
危机反应和复原打算通过对危机所需的资源进行事先的合理配置,减少危机对资源造成破坏的可能性,而且使资源在需要时能尽快投入使用。
使危机反应和复原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危机反应和复原打算能够减少危机事件治理中显现的不合理行为和缺乏全局观念的行为,使危机反应和复原行为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50、简述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的意义。
有利于组织进行快速的反应。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的目的确实是要提升组织在危机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减少危机带来的缺失。
那么危机预警系统什么原因能提升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呢?第一,危机是组织的突发事件,也是组织偶然发生的事件,人们对危机发生的第一反应是确认危机是否确实发生了,在这种迟疑或犹疑之间,人们就无法对危机做出快速的反应。
其次,危机是偶然事件,一样人对危机缺乏直截了当的体会和认识。
而危机预警系统能够直截了当提醒人们危机差不多来临了,如此就能够补偿由于体会欠缺所导致的危机识别咨询题。
再次,对危机发生的判定不仅要有丰富的体会和知识,而且需要专门强的思维判定力。
减少危机监测成本和提升危机监测成效。
使用危机预警系统能够节约危机监测成本。
有了危机预警系统组织就能够减少对危机进行人工监测的工作强度,相应地就减少了危机监测的人工成本;危机预警系统还能够减少治理者的心理成本。
所以,治理者在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时,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危机预警系统所带来的效益,因此,从增加收益的角度来看,有利于组织做出快速的反应是增加收益的表现,而且危机预警系统能够增加危机监测的成效。
51、简述危机治理评判的原则。
将危机治理评判与责任调查区别开来。
采纳背靠背的信息收集方式。
广泛地信息收集方式。
保证危机治理评判的客观性。
重视危机治理的评判工作。
52、试述媒体对危机治理的不利阻碍。
(一)媒体可能成为危机的制造者。
(1)、媒体传递的有关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是大部分人形成组织形象和个人形象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媒体左右着社会公众对组织和个人的印象。
(2)、媒体在信息公布上的垄断优势使媒体可能成为危机的制造者,并使自己面临危机。
(二)媒体可能是危机的促进者。
(1)、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使媒体能将信息向大众传播,如此媒体就具有对任何信息的放大作用。
(2)、媒体的信息放大作用会促进危机的爆发。
(3)、媒体不但促进危机的爆发而且还能够促进危机的深化。
(三)媒体可能是危机治理的阻碍者。
(1)如果危机治理者为危机的预防或反应对出了庞大的努力,但由于与媒体沟通的障碍,媒体对危机治理工作还横加指责,或进行了失实的报道,使危机治理者感到自己的工作得不到懂得和支持而心情沮丧。
这种对危机治理者的负面鼓舞效应会阻碍到危机治理者的主动性,阻碍危机治理工作的展开。
(2)媒体对危机现场的报道可能直截了当阻碍危机治理工作的进行。
53、试述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过程。
按照危机预警系统的要求,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过程能够表述如下:第一步,确定组织需要对哪些危机建立预警系统。
第二步,评估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危机征兆与危机发生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按照评估结果确定危机监测的内容和指标,并确定危机预警的临界点。
第四步,确定建立什么样的危机预警系统,采纳什么样的技术、设备、程序,需要为危机预警系统配备哪些资源。
第五,评估危机预警系统的性能,了解系统的特性,如系统的误差、系统的准确性、系统的可信性、系统的稳固性、系统需要什么样的爱护措施、系统的连续性、系统可能受到什么样的干扰等。
第六步,为危机预警系统的使用和爱护配备人员,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定使用和爱护人员的责任、权益和义务。
第七步,向需要接收危机警报的人们讲明危机预警系统,使他们能懂得危机警报,并在收到危机警报时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如果有必要能够进行危机警报演习,使人们把握如何对危机警报做出正确的反应。
54、简述危机与风险的要紧区别。
(1)危机必须造成严峻的缺失,而风险不一定会造成严峻的缺失,只要有可能造成可感知的缺失就能够认为存在风险。
(2)危机一样是事物质变的结果,而风险不一定是事物质变的结果,它能够是事物量变过程中造成的缺失。
(3)人们关于危机与风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听到风险时,会不以为然,即风险是能够同意的,而听到危机时就会做出强烈的反应,既危机是难以同意的。
(4)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而危机是偶然的。
人们会讲自己经常面临风险,但专门少有人讲自己经常面临危机。
55、简述诺曼·R·奥古斯丁关于危机治理的六时期理论。
(1)第一时期是危机幸免,即把所有可能会对商业活动造成苦恼的事件列举出来,考虑可能的后果,同时估量预防所需的花费,以尽力减少风险。
关于不得不冒的风险,就必须确保风险与收益相称。
关于无法幸免的风险都必须有恰当的保证机制。
(2)第二是危机的预备治理,为预防工作万一不奏效时做些预备,为灾难确实来临后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做些应急打算。
(3)第三时期是危机的确认,既确认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危机。
(4)第四时期是危机的操纵,在那个时期需要按照不同情形确定工作的优先次序。
(5)第五时期是危机的解决,也确实是采取尽快的行动解决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