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说》·一卷(内府藏本)宋张耒撰。
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
登进士第,元中官至起居舍人。
绍圣中谪监黄州酒税。
徽宗召为太常寺卿,坐元党,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寻得自便,居於陈州,主管崇福宫,卒。
事迹具《宋史·文苑传》。
是书载《柯山集》中。
纳喇性德以其集不甚传,因刻之《通志堂经解》中,凡十二条。
如《抑篇》“慎尔出话”一条,盖为苏轼“乌台诗案”而发。
《卷阿篇》“尔土宇反章”一条,盖为熙河之役而发。
馀亦多借抒熙宁时事,不必尽与《经》义比附也。
△《诗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宋程大昌撰。
大昌有《易原》,已著录。
是书本载大昌《考古编》中,故《宋志》不列其名。
朱彝尊《经义考》始别立标题,谓之《诗议》,曹溶《学海类编》则作《诗论》,《江南通志》则作《毛诗辨正考》。
原本实作《诗论》,则曹溶本是也。
又曹溶本作十八篇,而彝尊引陆元辅之言谓程氏《诗议》十七篇:一论古有二《南》而无《国风》之名。
二论《南》、《雅》、《颂》为乐诗,诸国为徒歌。
三论《南》、《雅》、《颂》之为乐无疑。
四论“四始”品目。
五论《国风》之名出於《左》、《荀》。
六证《左》、《荀》创标《风》名之误。
七论逸《诗》有《豳雅》、《豳颂》而无《豳风》,以证《风》不得抗《雅》。
八论《豳诗》非《七月》。
九辨《诗序》不出於子夏。
十辨《小序》缀《诗》出於卫宏。
十一辨《诗序》不可废。
十二据季札序《诗》篇次,知无《风》名(案此篇为改定《毛诗》标题,元辅此语未明)。
十三论《毛诗》有古《序》所以胜於三家。
十四论采诗、序诗因乎其地。
十五论《南》为乐名。
十六论《关雎》为文王诗(案此解“周道阙而《关雎》作”一语,非论文王。
元辅此语亦未明)。
十七论《诗》乐及《商》、《鲁》二颂,乃并末两篇为一考。
原本亦作十七篇,元辅之言不为无据。
然详其文意,论《诗》乐与论《商、鲁颂》了不相属,似《考古编》刻本误合。
曹本分之,亦非无见也。
其大旨谓《国风》之名出汉儒之附会,其说甚辩。
《四库全书总目》宋总集提要及其文学批评
清代是古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四 库全书总目》,该书对历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评 价,体现了当时文学盖了历代主要文学作品,不 仅包括诗、词、曲等传统文体 ,还包括一些边缘文学形式,
如笔记、小说等。
客观性
滕王阁集提要评析
• 滕王阁集提要概述:滕王阁集是宋代一部重要的总集,收录了唐代及宋代初期多位文人的作品。该提要通过对 滕王阁集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该总集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影响和价值。
• 滕王阁集提要评析:该提要认为,滕王阁集作为一部宋代总集,具有较高的文学史和文化史价值。首先,该总 集收录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和史料,为研究唐代及宋代初期的文学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次,滕王阁集的 编纂注重历史传承和文化积累,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尊重。此外,该总集所选录的作品 具有较高的文学品质和艺术价值,对于研究宋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滕王阁集还对 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瑰宝之一。
《四库全书总目》宋 总集提要及其文学批 评
2023-11-12
目 录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概述 • 宋总集提要分析 • 《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 • 《四库全书总目》在文学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 • 《四库全书总目》宋总集提要的启示与思考
CHAPTER 0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概述
背景及重要性
CHAPTER 03
《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 评观
文学批评观念的演变
古代文学批评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以《诗经》、《楚辞》为代表,当 时的文学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进行道德评判和教化。
唐宋转型
唐代开始,文学批评逐渐摆脱了教条和规范的束缚,更加 注重对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评价,宋代则在此基础 上更加深入和多样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一、背景介绍
1.1 四库全书的概述
1.2 四库全书总目的重要性
二、四库全书总目的历史演变
2.1 初编和清理
2.2 补正和修订的必要性
2.3 补正的方法和原则
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具体内容
3.1 经部总目
3.1.1 《五经总义》
3.1.2 《经籍考异》
3.1.3 《经籍疏证》
3.1.4 《经籍纂例》
3.2 史部总目
3.2.1 《通志考》
3.2.2 《通志疏证》
3.2.3 《通志纂例》
3.2.4 《通志补正》
3.3 子部总目
3.3.1 《子部总目》
3.3.2 《子部考异》
3.3.3 《子部疏证》
3.3.4 《子部纂例》
3.4 集部总目
3.4.1 《集部总目》
3.4.2 《集部考异》
3.4.3 《集部疏证》
3.4.4 《集部纂例》
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意义和影响
4.1 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4.2 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4.3 对后人研究的影响
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5.1 古籍整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5.2 利用现代技术解决方案
5.3 加强团队合作和专业人才培养
六、结论
6.1 四库全书总目补正的重要性再强调
6.2 补正工作的前景和展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了解这部目录书的分类情况。
总目以经史子集提纲,部下分类,全书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七个子目,录收《四库全书》的着作3461种、79307卷,又附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着作6793种、93551卷。
具体如下:“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
“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 15类。
“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
全书总共44类。
二、了解其目录的着录事项,举一二例加以说明。
书名着录:主要阐释书名的由来,考辩书名的流传变化与名实异同。
例:“晋葛洪撰。
洪有《肘后备急方》,已着录。
是编乃其乞为句漏令后,退居罗浮山时所作。
抱朴子者,洪所自号,因以名书也。
”《抱朴子内外篇》·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篇卷着录:主要是对书籍卷册情况的着录与考辩。
例:“以《戴记》《曲礼》附以《少仪》为《曲礼》上经三卷,以《仪礼》为下经十七卷,《冠义》等十六篇为《仪礼正传》十六卷,《王制》等二十三篇为《二礼杂传通传》二十三卷,又别分小戴《郊特牲》等五篇与大戴《公符》等四篇为《仪礼逸经传》。
每节各为章旨,标目殊伤烦碎,所注亦皆空谈。
”《二礼经传测》·六十八卷(原任工部侍郎李友棠家藏本)版本着录:主要包括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版刻,附注题跋校注者与流传情况等。
例:“宋晁迥撰。
迥有《昭德新编》,已着录。
是编即迥《法藏碎金录》也。
明代久无传本。
嘉靖乙巳,其裔孙栗以翰林院检讨兼管诰敕,得此编于内府而刻之,改题此名。
前载迥逸事数条,及栗所为跋。
跋称十卷,与《宋志》合。
此本止四卷,盖又佚阙矣。
”《迦谈》·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真伪着录:主要是对于典籍作者、书名及所载内容的辨伪。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摘要:
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介
1.四库全书的编纂背景
2.四库全书的内容与结构
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背景与意义
1.补正的必要性
2.补正的主要内容与范围
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具体内容
1.史部补正
2.子部补正
3.集部补正
4.丛部补正
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价值与影响
1.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
2.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正文: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有3461 种,79309 卷。
它由清乾隆皇帝下令编纂,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内容涵盖了我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科技等各个领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四库全书的总目录,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与梳理,对后世学者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四库全书的真实面貌,我国学者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进行了补正。
这一工作始于上世纪80 年代,至今仍在进行中。
补正的内容包括史部、子部、集部、丛部等多个方面,涉及到书名的更正、作者的补充、书目的增补等多个方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完成,不仅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加准确、全面,而且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补正后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学者们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资料,便于他们深入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
同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总序[整理]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總敘集部之目,楚辭最古,别集次之,總集次之,詩文評又晩出,詞曲則其閏餘也。
古人不以文章名,故秦以前書無稱屈原、宋玉工賦者。
洎乎漢代,始有詞人(1)。
迹其著作,率由追錄。
故武帝命所忠求相如遺書(2),魏文帝亦詔天下上孔融文章(3)。
至於六朝,始自編次。
唐末又刋板印行。
夫自編則多所愛惜,刋板則易於流傳。
四部之書,别集最襍(4),茲其故歟!然典冊高文,淸詞麗句,亦未嘗不高標獨秀,挺出鄧林(5)。
此在翦刈巵言(6),别裁僞體,不必以猥濫病也。
總集之作,多由論定。
而蘭亭、金谷(7),悉觴咏於一時,下及漢上題襟、松陵倡和(8)。
《丹陽集》惟錄鄕人(9),《篋中集》則附登乃弟(10)。
雖去取僉孚衆議,而履霜有漸(11),已爲詩社標榜之先驅。
其聲氣攀援,甚於别集。
要之,浮華易歇,公論終明。
巋然而獨存者,《文選》、《玉臺新詠》以下數十家耳。
詩文評之作,著於齊梁,觀同一八病四聲也(12)。
鍾嶸以求譽不遂,巧致譏排(13);劉勰以知遇獨深(14),繼爲推闡。
詞場恩怨(15),亘古如斯。
冷齋曲附乎豫章(16),石林隠排乎元祐(17)。
黨人餘釁(18),報及文章,又其已事矣。
固宜别白存之(19),各核其實。
至於倚聲末技,分派詩歌,其間周、柳、蘇、辛,亦遞爭軌轍,然其得其失,不足重輕,姑附存以備一格而巳。
大抵門戸搆爭之見,莫甚於講學,而論文次之。
講學者聚黨分朋,往往禍延宗社。
操觚之士(20),筆舌相攻,則未有亂及國事者。
蓋講學者必辨是非,辨是非必及時政。
其事與權勢相連,故其患大。
文人詞翰,所爭者名譽而巳,與朝廷無預,故其患小也。
然如艾南英以排斥王、李之故(21),至以嚴嵩爲察相(22),而以殺楊繼盛爲稍過當。
豈其捫心淸夜,果自謂然?亦朋黨旣分,勢不兩立,故决裂名教而不辭耳。
至錢謙益《列朝詩集》更顚倒賢姦,彝良冺絶(23)。
其貽害人心風俗者,又豈尠哉(24)!今掃除畛域(25),一凖至公。
明以來諸派之中,各取其所長,而不回䕶其所短。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唐林宝《元和姓纂》(附注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唐林宝《元和姓纂》(附注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唐】林宝《元和姓纂》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臣等谨案:《元和姓纂》·十卷[1],唐林宝[2]撰。
宝,济南人。
官朝议郎,太常博士。
序称元和壬辰(812)岁,盖宪宗七年也。
宝,《唐书》无传,其名见於《艺文志》。
诸家书目所载并同。
惟《唐会要》称王涯[3]撰,盖以涯曾作序而讹。
郑樵[4]《通志》又称李林宝撰,则因李吉甫[5]命宝作是书,当日二名连书,传写脱去吉甫字,遂并为一人。
观樵《姓氏略》中讥宝作《姓纂》,而不知林姓所自出,则《艺文略》中本作林宝可知也。
焦竑[6]《国史经籍志》亦因之作李林宝,误之甚矣。
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於《世本》、《风俗通》。
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於今者,赖其徵引,亦皆班班可见。
郑樵氏作《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
但宝以二十旬而成书,援引间有讹谬。
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
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
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
洪迈[7]《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
然於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
书至宋,已颇散佚。
故黄伯思《东观馀论》称得富弼家本,已阙数卷。
陈振孙[8]《书录解题》亦称绝无善本,仅存七八。
此本在《永乐大典》中,皆割裂其文,分载於太祖《御制千家姓》下,又非其旧第。
幸原序犹存,可以考见其体例。
今仍依《唐韵》,以四声二百六部次其后先,又以宋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所引各条补其阙佚。
仍厘为一十八卷。
其字句之讹谬,则参校诸书,详加订正,各附案语於下方。
至原序称皇族之外各以四声类集,则李姓必居首卷。
今独无一字之存,殆修《永乐大典》时已佚其第一册欤?然残编断简,究为文献之所徵也。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9]臣陆锡熊[10]臣孙士毅[11]总校官臣陆费墀[12][1] 又作十八卷[2] 林宝,唐朝著名姓氏学家,济南人(一作三原人),约经历了唐德宗至唐穆宗四朝,当时即以擅长姓氏之学知名,代表作《元和姓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名词解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名词解释
四库全书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部巨大文献集成,由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僚钦定编纂。
总计三千多种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最高峰”。
总目提要是四库全书中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对于各种文献的题目、作者、年代、简介等进行汇总和说明,方便读者查阅。
其中一些名词解释如下:
1. 经:指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孟子》、《中庸》等。
2. 史:指历史著作,包括《史记》、《资治通鉴》等。
3. 子:指儒家经典外的其他哲学著作,如《道德经》、《荀子》等。
4. 集:指杂家、佛家、道家等的著作,如《庄子》、《世说新语》等。
5. 传:指史书中的传记部分,如《左传》、《三国志》等。
6. 纪:指史书中的纪传体文字,如《史记》中的《司马迁自序》等。
7. 志:指史书中的志部分,如《后汉书》中的《艺文志》等。
8. 别史:指不在正史范围内的历史著作,如《资治通鉴后编》等。
9. 集部:指集部中的文献分类,如《文心雕龙》、《全唐诗》等。
10. 方志:指地方志书,如《山东通志》、《江苏通志》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纯正蒙求》·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胡炳文撰。
炳文有《周易本义通释》,已著录。
蒙求自李瀚以下,仿其体者数家,大抵杂采经传事实,隶以韵语,以便童子之记诵。
然多以对偶求工,不尽有关於法戒。
炳文是书,则集古嘉言善行,各以四字属对成文,而自注其出处於下。
所载皆有裨幼学之事,以视割裂,仅供口耳者,於启导较为切近。
上卷叙立教、明伦之事,中卷叙立身、行己之事,下卷叙待人、接物之事,略以《白鹿洞规》为准。
每卷一百二十句,总为三百六十句。
卷中又各有子目,每一目多者一二十句,少者不过四句。
中间以拘於骈俪格於声韵,故漏落甚多。
又如黄香暖席宜入父子之伦,而反入幼学见趣条下。
陈子高让田宜入长幼之伦,而反入处宗族条下。
其分隶亦未能悉允。
然养蒙之教,取其显明易晓,不贵以淹博相高。
此书循讽吟哦,以资感发,与朱子《小学·外篇》足相表里,固未可以浅近废也。
△《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
书中所引事迹,迄於南宋季年。
盖元人所编次。
相其版式,亦建阳麻沙所刊,乃当时书肆本也。
其例以十干分集,每一集为二卷。
依广韵次第,以四声分隶各姓。
末二卷为覆姓,则以上一字为韵而排次之。
每姓俱引史传人物,摘叙大略,而采其中三四字为标题,大抵在撷取新颖以供缀文之用,姓末多别附女德婚姻一门,历叙古来淑媛及两姓结婚故事。
盖宋、元之间,婚礼必有四六书启,故载之独详,亦以便於剽掇也。
叶盛《水东日记》曰:近代杂书,著述考据多不精。
如《翰墨全书》以彭思永为明道母舅,所谓氏族大全者尤甚。
如以赵明诚为赵之子,广州十贤有李朝隐一作李尚隐,因而讹为李商隐。
今考中间所列朝代先後,多颠倒失次。
如王导妾雷氏干预政事,陈之张贵妃、龚孔二嫔怙宠亡国,而并入之女德,深为不伦。
又如韦思廉、刘奉林诸人既别立仙之一目,而张果、姜识诸人亦以仙术显名,乃仍混入人物之中,无所区别,体例亦殊疏舛。
至每姓之末间附韵藻数语,如洪韵庞洪、涵洪,翁韵仙翁、塞翁之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引言《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献的宝库。
其内容包括了历代文献中的经、史、子、集四大部门,涵盖了广泛的学术领域。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四库全书》的总目提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四库全书》的背景《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发起编修的一部文献整理工程。
乾隆皇帝命令文坛名家集资和捐赠文献,汇编成这部巨著。
全书分为纂修、编修、校定、成书四个过程,历时十年才完成。
三、《四库全书》的组成《四库全书》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大部门。
3.1 经部经部是对经学经典的整理和著录,包括儒家经典、佛家经典、道家经典等。
其中包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重要著作。
3.2 史部史部是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著录,包括了中国历代的史书、编年体史书、国别史书等。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明史》等。
3.3 子部子部是对哲学、文学、政治、军事、礼仪、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文献的整理和著录。
涵盖了中国古代各个领域的重要著作,如《孔子家语》、《红楼梦》、《战国策》等。
3.4 集部集部是对诗文和杂著等文学作品的整理和著录。
它包括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诗集、文集、杂著等。
其中包括了《天工开物》、《红楼梦》、《庄子》等名著。
四、《四库全书》的重要意义4.1 文献整理与保护《四库全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使得大量的古代文献得以保留和传承。
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4.2 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四库全书》记录了中国古代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要文献,为后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这些文献内容丰富、翔实,可以帮助学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学术成就。
4.3 促进文化交流《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的编纂和出版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通过研究《四库全书》,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五、总结《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宝库,记录了丰富的学术和文化遗产。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写作特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写作特点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广泛:涵盖了经、史、子、集四部,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学科和领域。
2. 提要内容简明扼要:对于每一种书籍,提要都以简练的语言概述了其主要内容、作者观点、书籍价值等信息,方便读者快速了解书籍内容。
3. 评价客观中肯:对于每一种书籍,提要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既不夸大其词也不妄自菲薄,中肯地评价了书籍的价值和意义。
4. 版本源流清晰:提要对于每一种书籍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书籍的流传情况和真伪辨析。
5. 序论和解题详尽:对于每一部书籍,提要都撰写了序论和解题,详细介绍了该书的作者、内容、版本等情况,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
6. 注解和考据严谨: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内容,提要都进行了注解和考据,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总的来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写作特点可以概括为内容广泛、提要简明扼要、评价客观中肯、版本源流清晰、序论和解题详尽以及注解和考据严谨等几个方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总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总叙》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则欲其详。
莫简於《春秋》,莫详於《左传》。
《鲁史》所录,具载一事之始末,圣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以一字之褒贬,此作史之资考证也。
丘明录以为传,后人观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后能知一字之所以褒贬,此读史之资考证也。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
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此其说必不通。
其或通者,则必私求诸传,诈称舍传云尔。
司马光《通鉴》,世称绝作,不知其先为《长编》,后为《考异》。
高似孙《纬略》,载其《与宋敏求书》,称“到洛八年,始了晋、宋、齐、梁、陈、隋六代。
唐文字尤多,依年月编次为草卷,以四丈为一卷,计不减六七百卷。
”又称“光作《通鉴》,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用杂史诸书,凡二百二十二家。
”李焘《巽岩集》亦称“张新甫见洛阳有《资治通鉴》草稿盈两屋”(按焘集今已佚,此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述其父廷鸾之言。
)今观其书,如淖方成祸水之语则采及《飞燕外传》;张彖“冰山”之语则采及《开元天宝遗事》,并小说亦不遗之。
然则古来著录,于正史之外兼收博采,列目分编,其必有故矣。
今总括群书,分十五类:首曰“正史”,大纲也。
次曰“编年”,曰“别史”,曰“杂史”,曰“诏令奏议”,曰“传记”,曰“史钞”,曰“载记”,皆参考纪传者也。
曰“时令”,曰“地理”,曰“职官”,曰“政书”,曰“目录”,皆参考诸志者也。
曰“史评”,参考论赞者也。
旧有谱牒一门,然自唐以后,谱学殆绝。
玉牒既不颁於外,家乘亦不上于官,徒存虚目,故从删焉。
考私家记载,惟宋、明两代为多。
盖宋、明人皆好议论,议论异则门户分,门户分则朋党立,朋党立则恩怨结。
恩怨既结,得志则排挤於朝廷,不得志则以笔墨相报复。
其中是非颠倒,颇亦荧听。
然虽有疑狱,合众证而质之,必得其情。
虽有虚词,参众说而核之,亦必得其情。
张师棣《南迁录》之妄,邻国之事无质也。
赵与时《宾退录》证以金国官制而知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摘要:
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介
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背景与意义
三、补正的具体内容与成果
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图书目录,全书共收录了古籍一万多种,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研究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古籍原貌,上世纪末,我国学者启动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工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背景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补正工作是在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弥补原书在编撰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书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其次,随着现代学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古籍被重新发现和研究,这些成果有必要及时体现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
最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工作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挖掘与弘扬,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补正的具体内容与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原书中的错讹、脱落、误植等进行了更正,使得提要内容更加准确。
其次,补入了原书中遗漏的重要古籍,丰富了提要的内涵。
最后,对原书中未能详述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使得提要更加完整。
经过补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内容更加丰富,质
量得到显著提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价值与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补正后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学术界提供了更加准确、全面的古籍信息,方便了学者们的研究工作。
其次,补正工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我国古代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最后,补正工作展现了我国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为学术界树立了榜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总序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總敘集部之目,楚辭最古,别集次之,總集次之,詩文評又晩出,詞曲則其閏餘也。
古人不以文章名,故秦以前書無稱屈原、宋玉工賦者。
洎乎漢代,始有詞人(1)。
迹其著作,率由追錄。
故武帝命所忠求相如遺書(2),魏文帝亦詔天下上孔融文章(3)。
至於六朝,始自編次。
唐末又刋板印行。
夫自編則多所愛惜,刋板則易於流傳。
四部之書,别集最襍(4),茲其故歟!然典冊高文,淸詞麗句,亦未嘗不高標獨秀,挺出鄧林(5)。
此在翦刈巵言(6),别裁僞體,不必以猥濫病也。
總集之作,多由論定。
而蘭亭、金谷(7),悉觴咏於一時,下及漢上題襟、松陵倡和(8)。
《丹陽集》惟錄鄕人(9),《篋中集》則附登乃弟(10)。
雖去取僉孚衆議,而履霜有漸(11),已爲詩社標榜之先驅。
其聲氣攀援,甚於别集。
要之,浮華易歇,公論終明。
巋然而獨存者,《文選》、《玉臺新詠》以下數十家耳。
詩文評之作,著於齊梁,觀同一八病四聲也(12)。
鍾嶸以求譽不遂,巧致譏排(13);劉勰以知遇獨深(14),繼爲推闡。
詞場恩怨(15),亘古如斯。
冷齋曲附乎豫章(16),石林隠排乎元祐(17)。
黨人餘釁(18),報及文章,又其已事矣。
固宜别白存之(19),各核其實。
至於倚聲末技,分派詩歌,其間周、柳、蘇、辛,亦遞爭軌轍,然其得其失,不足重輕,姑附存以備一格而巳。
大抵門戸搆爭之見,莫甚於講學,而論文次之。
講學者聚黨分朋,往往禍延宗社。
操觚之士(20),筆舌相攻,則未有亂及國事者。
蓋講學者必辨是非,辨是非必及時政。
其事與權勢相連,故其患大。
文人詞翰,所爭者名譽而巳,與朝廷無預,故其患小也。
然如艾南英以排斥王、李之故(21),至以嚴嵩爲察相(22),而以殺楊繼盛爲稍過當。
豈其捫心淸夜,果自謂然?亦朋黨旣分,勢不兩立,故决裂名教而不辭耳。
至錢謙益《列朝詩集》更顚倒賢姦,彝良冺絶(23)。
其貽害人心風俗者,又豈尠哉(24)!今掃除畛域(25),一凖至公。
明以來諸派之中,各取其所長,而不回䕶其所短。
最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10-03-18 12:47卷一经部一经部总叙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
所论次者,诂经之说而已。
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
其初专门授受,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
王弼、王肃稍持异议,流风所扇,或信或疑,越孔、贾、啖、赵以及北宋孙复、刘敞等,各自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杂。
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如王柏、吴澄攻驳经文,动辄删改之类)。
学脉旁分,攀缘日众,驱除异己,务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学见异不迁,及其弊也党(如《论语集注》误引包咸夏瑚商琏之说,张存中《四书通证》即阙此一条以讳其误。
又如王柏删《国风》三十二篇,许谦疑之,吴师道反以为非之类)。
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才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末派皆以狂禅解经之类)。
空谈臆断,考证必疏,于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其隙,国初诸家,其学徵实不诬,及其弊也琐(如一字音训动辨数百言之类)。
要其归宿,则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
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
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
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
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
今参稽众说,务取持平,各明去取之故,分为十类: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曰孝经、曰五经总义、曰四书、曰乐、曰小学。
○易类一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
《诗》寓于风谣,《礼》寓于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
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
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
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部分类发展到清代,已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清乾隆37年到47年,朝廷在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的同时编成《四库全书总目》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总结性的著作。
它的编成,使四部分类发展到了顶峰,成为公私藏书分类的主要依据。
该书类目共分三级,凡4部44类67属(子目),条理分明。
“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
四十三类(应为四十四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
如其义有未尽,例有未该,则或于子目之末,或于本条之下,附注案语,以明通变之由”(《四库全书总目·凡例》)。
它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有影响的见解,而且在实践上直到目前仍被一些图书馆类分古籍所采用,或在其基础上略加增改删定。
对此,钱大昕有简赅的阐述:“自刘子骏校理秘文,分群书为六略……是时固无四部之名,而史家亦未别为一类也。
晋荀勖撰《中经簿》,始分甲乙丙丁四部,而子犹先于史。
至李充为著作郎,重分四部,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而经史子集之次始定。
厥后,王亮、谢朏、任昉、殷钧撰书目,皆循四部之名。
虽王俭、阮孝绪析而为七,祖暅别而为五,然隋唐以来志经籍艺文者,大率用李充部叙而已”(《补元史艺文志》)。
这里虽未论及四部名称先后的变化,但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荀勖始分四部,李充调整四部顺序,基本奠定了大部分目录的分类方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结构说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结构说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真是个大工程啊!说到这个,首先得说说它的结构,简直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里面装满了各种书籍。
咱们都知道,四库全书是清朝皇帝乾隆下令编纂的,想想那个场景,满朝文武,个个挤在一起,聊得不亦乐乎,想把所有的书都收集起来。
可不是简单的事儿,书多得数不过来,真是个“山海经”!总目提要就是个大纲,像是个地图,让人能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提要里有个“分类”,就像大杂烩中的主料,分成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书呢,讲的是古人的智慧,像《论语》《道德经》,读了让人觉得自己都聪明了不少。
史书就是历史的宝藏,哎呀,那可真是一部又一部的史诗啊,讲了多少风风雨雨,真是看得人血脉喷张。
再说子书,这里面有哲学、有文学,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能让人陷入沉思。
最后是集,像是各种文学作品的汇总,让人品味到不同的文风,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再聊聊提要的内容,简直让人惊叹!每本书都有介绍,像是书的名片,短短几句话里能概括出书的精华,真是个妙手,轻轻一笔,就把书的精髓捏出来了。
这样一来,读者就能一目了然,根本不用翻来翻去,省时省力!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提要,估计得浪费多少时间,真是“功夫下在平时”的体现,大家为了能快速找到好书,可是煞费苦心啊!而且提要的风格也是特别亲切,像老朋友在跟你聊书,轻松幽默,时不时来句俏皮话,让人看着就心情大好。
再加上那些典故、成语,随处可见,真是让人觉得在看书的同时,脑子里也在开小会,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里面可是藏着不少文化的精华,读起来简直像是在品味一杯好茶,愈加醇厚。
提要的编排也很讲究,像极了拼图游戏,每一部分都环环相扣。
这样才能让人一看就明白,书的内容、特点,通通都在里面了。
有的书一提到,就让人有种“啊,这个我听过”的感觉,瞬间引发共鸣。
就像街坊邻居聊家常,随时都能插上几句,互相打气。
这些提要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读者,还是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
说白了,就是那时候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像是牛饮水一般,恨不得一口气喝个够。
四库全书提要总序,小序简体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经部经部·总叙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所论次者,诂经之说而已,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其初专门授受,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王弼、王肃稍持异议,流风所散,或信或疑,越孔、贾、啖、赵以及北宋孙复、刘敞等,各自论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维。
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如王柏、吴澄攻驳经文,动辄删改之类,学脉旁分,攀援日众,驱除异己,务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学见异不迁,及其弊也党如《论语集注》误引夏包咸夏瑚商琏之说,张承中《四书通证》即缺此一条,以讳其误,如王柏删《国风》三十二篇,许谦疑之,吴师道反以为非之类,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材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未派,皆以狂禅解经之类。
空谈臆断,考证必疏,于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其源,国初诸家,其学征实不诬,及其弊也琐如一字音训动辨数百言之类,要其归宿,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
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
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
盖经者非他,既天下之公理而已。
今参稽从说,务取持平,各明去取之故,分为十类: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孝经、曰五经总类、曰四书、曰乐、曰小学。
易类·小叙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以风谣,《礼》寓以节文,《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
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瑷、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影印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影印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汇集《四库全书》各著录及存目书的提要,由纪昀总汇修订而成。
此书问世后影响很大,研究补订者代不乏人。
其中,胡玉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是佼佼者之一,他对《四库全书总目》做了大量的匡谬、补缺工作,方便读者检阅自己需要的材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影印版以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为底本,改为横排简化字、新式标点,在繁简互换及异体字的处理上,主要依据《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本书中的明显错讹直接改正,而出校记(个别需要者加按语),原书中为圣祖玄烨、清世宗胤禛、清高宗弘历等名字避讳,此次整理一律复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一、了解这部目录书的分类情况。
总目以经史子集提纲,部下分类,全书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七个子目,录收《四库全书》的着作3461种、79307卷,又附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着作6793种、93551卷。
具体如下:
“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
“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 15类。
“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
全书总共44类。
二、了解其目录的着录事项,举一二例加以说明。
书名着录:主要阐释书名的由来,考辩书名的流传变化与名实异同。
例:“晋葛洪撰。
洪有《肘后备急方》,已着录。
是编乃其乞为句漏令后,退居罗浮山时所作。
抱朴子者,洪所自号,因以名书也。
”《抱朴子内外篇》·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篇卷着录:主要是对书籍卷册情况的着录与考辩。
例:“以《戴记》《曲礼》附以《少仪》为《曲礼》上经三卷,以《仪礼》为下经十七卷,《冠义》等十六篇为《仪礼正传》十六卷,《王制》等
二十三篇为《二礼杂传通传》二十三卷,又别分小戴《郊特牲》等五篇与大戴《公符》等四篇为《仪礼逸经传》。
每节各为章旨,标目殊伤烦碎,所注亦皆空谈。
”《二礼经传测》·六十八卷(原任工部侍郎李友棠家藏本)
版本着录:主要包括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版刻,附注题跋校注者与流传情况等。
例:“宋晁迥撰。
迥有《昭德新编》,已着录。
是编即迥《法藏碎金录》也。
明代久无传本。
嘉靖乙巳,其裔孙栗以翰林院检讨兼管诰敕,得此编于内府而刻之,改题此名。
前载迥逸事数条,及栗所为跋。
跋称十卷,与《宋志》合。
此本止四卷,盖又佚阙矣。
”《迦谈》·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真伪着录:主要是对于典籍作者、书名及所载内容的辨伪。
究其异同,核其虚实。
例:“今检此本,亦无元灵二曲及朱鸟窗一段,而有十二事之篇目,与曾所说又不同。
又《玉海》引《中兴书目》曰:《汉武帝内传》二卷,载西王母事。
后有淮南王公孙卿、稷丘君八事,乃唐终南玄都道士游岩所附,今亦无此八事。
盖明人删窜之本,非完书矣。
”《汉武帝内传》·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存佚着录:主要涉及古籍在流传中的存亡佚失的情况。
例;“蜀杜光庭撰。
记古来遇仙之事。
《云笈七签》所载凡四十四条,此本凡七十五条。
然第五卷末尚有阙文,不知凡佚几条也。
”《神仙感遇传》·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着作者着录:主要涉及其生平着录,同名之人的区别与托名者、佚名者作品的考辩。
例:“明穆文熙编。
文熙字敬止,东明人,嘉靖壬戌进士,官吏部员外郎。
是编取《战国策》之文,加以评语,并集诸家议论附于上阑。
大抵剿袭陈因,无所考证。
”《七雄策纂》·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三、体会并谈谈你对姚名达所说:“我国古代目录学之最大特色为重分类而轻编目,有解题而无引得。
……其优于西洋目录者,仅恃解题一宗。
”(《中国目录学史?结论篇》)的中国传统目录书的特点的认识。
从姚名达的话来看,他批评了现代目录学对西方的一味效法,不但未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反将解题这一可贵之处也丢掉了,即“古代之缺点未及尽祛,而其优点且已丧失矣”。
从姚名达的观点上看,中国传统目录书主要有两个特点,具体如下:
一、重分类而轻编目(略)
二、有解题而无引得
解题是中国传统目录学的一大特色,它不同于一般的目录摘要,不仅记录书名、卷数、作者、成书时间,更重要的是叙述了学术渊源,介绍了书的内容,有的还作出简要的评价。
此外,还着录了版本类别、款式、版刻特点、得书经过等内容。
解题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使目录达到所谓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
但姚名达同时也认为,中国传统目录书疏于索引,这就是所谓的“有解题而无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