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组织化学各论
酶组织化学
3.四唑盐法
细胞内的脱氢酶类作用于特定底物, 分离出氢原子,经辅酶、黄素蛋白或吩 嗪加硫酸酯(PMS)等受氢体传递,与 无色的四唑盐或双四唑盐结合形成红色 的甲月替 或蓝色的二甲月替 。 该法主要显示氧化还原酶类,如琥 珀酸脱氢酶、羟甾体脱氢酶、乳酸脱氢 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等。
4、底物膜法
酶组织化学
姓名:侯喜洋 专业:动物学
主要内容
酶组织化学的定义 酶组织化学常用的检测方法 影响酶组化的关键因素—酶活性的保存 常见几种酶显示原理 酶组织化学的应用
酶组织化学的定义
酶组织化学(Enzyme Histochemistry) 是利用组织细胞内酶具有催化某种反应的 特性来检测酶活性。一般是用冻结或固定 的切片,再一定条件下(具有酶的底物等) 全酶进行催化作用,产生一种可见产物, 沉淀在酶所在的部位,最终通过显微镜对 酶的活性进行定位或定量研究。
偶氮色素法的基本方法是,组织细胞内 的酶作用与人工合成的底物,形成的分解产 物与重氮盐结合,引起偶氮偶联,产生不溶 性的偶氮色素,从而显示酶的定位。 常用的底物有萘酚、萘酚AS的衍生物, 如萘酚AS-BI、萘酚AS-D等,多用于显示磷 酸酶、糖苷酶和酯酶;萘胺和吲哚胺的衍生 物,多用于显示肽酶。部分转移酶的组化也 用此法,如γ-谷氨酰转移酶等。
常见几种酶显示原理
一、钙—钴法显示碱性磷酸酶 〔原理〕以天然存在的β—甘油磷酸钠为底物, 经酶水解释放出磷酸,立即被钙离子沉淀为 磷酸钙,再依次被置换为磷酸钴和硫化钴, 最终产物为黑色的硫化钴沉淀。反应式如下:
碱性磷酸酶钙-钴染色 大鼠小肠绒毛吸收细胞呈深棕色为碱性磷酸葱阳性反应
二、偶氮色素法—非特异性酯酶
本法反应迅速,沉着颗粒微细,色调美丽, 且由于金属离子的高电子密度而可用于盐的移动、扩散或吸着等现 象发生,以得到准确定位。 该法多用于水解酶的显示。常用的有碱 性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酶、 腺苷酸环化酶等。
酶理论知识
(3)反应条件温和 常温、常压,中性pH环境。 (4)活性可调节 别构调节、酶的共价修饰、酶的合成、活 化与降解等。 (5)酶的催化活性离不开辅酶、辅基、金 属离子
二、酶的化学本质 1.发展史 (1)酶是蛋白质: 1926年,James Summer由刀豆制出脲酶结晶确 立酶是蛋白质的观念,其具有蛋白质的一切性 质。 (2)1963年,牛胰核糖核酸酶的一级结构 1965年,鸡卵清溶菌酶的三维结构 1969年,人工合成核糖核酸酶
不需要辅酶的酶:活性中心是酶分子在三维结 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是这 些残基的某些基团。 需要辅酶的酶:辅酶分子或辅酶分子的某一部 分结构往往就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与催化作用相关的结构特点 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起催 化反应的空间局限(部位)。 结合部位:专一性 空间形状和氨基酸残基组成上,利于酶- 底物复合物的形成。
(1)相对专一性
不仅对键有要求,还对键一端的基团有要求,但对 另一端基团要求不严格。 α—D—Glc苷酶,水解蔗糖和麦芽糖。 (2)绝对专一性 只能作用于一个底物,或只催化一个反应。 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脲酶只催化尿素水解。
2、
立体异构专一性
(1) 旋光异构专一性 (2)几何异构专一性 反丁烯二酸水化酶只催化反丁烯二酸生成苹果酸 立体化学专一性还表现在酶能区分从有机化学观 点看属于对称分子中的两个等同的基团,并只 催化其中一个,而对另一个无作用。
★ 物
酶的辅助因子主要有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
金属离子:Fe2+ 、Fe3+ 、 Zn2+ 、 Cu+ 、Cu2+ 、 Mn2+、 、Mn3+ 、Mg2+ 、K+ 、 Na+ 、Mo6+ 、Co2+ 等。 有机化合物:NAD,NADP,FAD,生物素,卟啉 等
酶组织化学刘学光PPT课件
(3)底物自身显示法 可溶有色底物 → 不溶有色底物 底物分子重组
第16页/共35页
(1) 金属离子沉积法 — 酸性磷酸酶 Gomori反应(1941年)
5. 酶显示方法 (1)同步显示法 (2)二步显示法(孵育后偶联法) (3)底物自身显示法
第13页/共35页
6. 酶特异性对照实验
• 用酶活性抑制剂 • 激活剂 • 采用无底物的孵育液 • 过固定或加热 • 改变孵育液 • 选择PH值 • 细胞内的定位差异
第14页/共35页
对结果分析要考虑的问题
染色前的预固定 — 保持组织良好形态 丙酮:氯仿=1 : 1 4oC,5~10 分钟 多聚甲醛,甲醛,戊二醛
Note: 含有抑制酶活性/细胞化学成分活性的重金属盐Hg/Cr/Pb等 不用做固定剂
固定方法:浸泡固定 灌流固定 细胞涂片、培养细胞: 干燥、密封、低温
第11页/共35页
2.切片制作: 一般8-12μm 3.缓冲液:
第5页/共35页
(二)酶的定位
在细胞内或超微结构中存在于特定部位 浆膜 — 5’-核苷酸酶 细胞膜— ATPase 线粒体 ……
第6页/共35页
酶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
1. 酶促反应 细胞内的酶催化分解合适的底物,生成中间产 物,即:初反应物(primary reaction product, PRP)。
第9页/共35页
主要步骤
1.组织处理:不固定(冷冻切片,新鲜) 固 定(特殊固定剂,低温包埋)
2.孵育 3.显色 4.显微镜下观察
各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
酶的组织化学
靛蓝
(蓝色沉淀)
酶组化的应用
• 了解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并显示病变 所在部位以帮助诊断 • 帮助确定细胞类型 • 细胞定位和作为某些细胞分化标志 • 用于肿瘤的研究及帮助诊断 • 用于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显示手段
酶
α- 萘酚磷酸钠+水 ――→磷酸氢二钠+ α萘酚
α-萘酚+坚牢蓝――→偶氮染料沉淀
联苯胺色素法
酶 无色联苯胺 脱 氢 有色联苯胺 联苯胺褐
• 用于检测过氧化物酶 eg:DAB法
四唑盐法
• 底物被氧化酶或脱氢酶作用,使底物氧化并释放 出氢,产生的氢离子被传递给受氢体(无色的四 唑盐),受氢体被还原为有色不溶性沉淀物(双 甲 formazane ) • 用于单胺氧化酶和脱氢酶 • 常用的四唑盐
• 第一反应(酶促反应)
– 细胞内的酶催化分解合适的底物,生成中间产 物,即初级反应产物(Primary reaction product, PRP)
• 第二反应(捕捉反应)
– 初级反应产物与辅助物(捕捉剂)经一步或二 步反应,生成有色不溶性的终反应产物(Final reaction product, FRP)
• 作用特点
– 高度催化效率 – 高度专一性(底物特异性)
酶的定位
• • • • 细胞核内:DNA核苷酸转移酶 细胞质内:乳酸脱氢酶 细胞膜内:碱性磷酸酶 细胞器内
– 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 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 溶酶体:酸性磷酸酶
酶组织化学基本原理
酶 底物 PRP(无色) 捕捉剂 FRP(有色)
转移酶 Transferases
酶的分类
水解酶 Hydrolases 裂合酶 Lyases
异构酶 Isomerases 合成酶 Ligases
酶组织化学
PRP + 捕捉剂
终反应产物(FRP)
PRP弥散: 1. 底物在酶催化下水解的速度 2. PRP在缓冲液中的弥散系数 3. PRP与辅助物反应的速度
➢ 应选择合适的底物和辅助物, 减少弥散 ➢ 捕捉剂的浓度(<1mg/ml)
2. 一般原则 1. 对组织处理,制片过程不能影响酶的活性及分布 2. 所选底物和辅助物必须迅速,同步穿透入组织和细
1. 钙钴法
β-甘油磷酸钠 AKP 磷酸酯 + Ca++ 磷酸钙
Co++
磷酸钴 硫化胺 硫化钴(黑色沉淀)
硝酸钴
酶
酶底物
PRP(磷酸) +某金属
金属置换 显色
与底物混合液 某金属离子结合
2. Gomori 硝酸铅法
β-甘油磷酸钠 ACP 磷酸酯 + 铅
硫化胺
硫化铝(黑色沉淀)
磷酸铅
酶底物 酶
PRP(磷酸) 直接沉着
常用固定剂
1、甲醛: HCHO 40%甲醛溶液的商品名称为福尔 马林,10%福尔马林 多聚甲醛:(HCHO)n,n=8〜100 4%多聚甲醛溶液
2、戊二醛:C3H10(CHO)2 2 〜4%戊二醛溶液
3、乙醇:CH3CH2OH 80%乙醇溶液
方法: 推注,滴注
滴注步骤: 1、开胸 2、暴露心脏 3、自心尖剪开左心室 4、插入灌流针至主动脉弓 5、固定灌流针 6、快速注入冲洗液 7、先快后慢注入固定液 8、慢注毕,取材
(六)各步骤注意问题
3. 切片制作: 切片厚度<40um 4. 缓冲液选择
缓冲液用于 A. 配置固定液 B. 漂洗液 C. 配置酶反应孵育液
选择缓冲液应注意 A.不能减弱目标酶的活性 B.不能含有与捕捉机制相同的物质 C. 注意漂洗用缓冲液的渗透压 D. 漂洗用缓冲液原则上与固定液配置的缓冲液相同
酶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
第14章酶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酶酶是由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它们增加整个过程的反应速率,而自身的数量和特性不会改变。
组织化学组织化学被Pearse定义为“用化学或物理的测试方法对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定物质、反应基团和酶催化物质进行鉴定、定位和定量的方法”。
因此,采用化学方法技术将组织细胞中的物质进行定位,以用于显微观察的过程就是组织化学技术。
酶组织化学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是将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学技术。
组织中酶的表现与其他无活性组织成分完全不同,酶必须是具有活性的。
而且,细胞内酶的表达主要取决于酶在活性位点的特定底物和形成不溶物质,这种不溶物质随后变成有色体或不透明体。
组织必须尽可能新鲜才适合酶的表达,尸检组织/尸体解剖通常不适合用于研究。
经处理不能被用于酶表达的组织要保存在冰箱中。
对于大多数酶来说,它们的表达需要新鲜组织(如细胞培养物)或冷冻/晶体组织和冷冻干燥的组织切片,但是,一些酶如碱性磷酸酶或酸性磷酸酶对底物具有抵抗性,因此它们无法表达。
定影液冰箱冷却丙酮,并用甲醛盐水或95%乙醇作为缓冲剂,在大多数情况下,冷丙酮用于酶的表达。
酶组织化学原理组织化学方法是基于生化反应,含有酶的组织或细胞当置于溶液中时,它们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着色的不溶性产物,然后可以在细胞或组织中评估最终产品的位置和数量。
经典组织化学反应通常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之一:*简单离子相互作用。
*醛与希夫试剂或银化合物的反应。
*芳香族重氮盐与芳香族残基的偶联。
*底物和酶的转化形成着色沉淀。
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它是一个大组,由以下亚组组成:-氧化酶:在氧气存在下催化底物的氧化。
-脱氢酶:通过除去氢原子来催化底物的氧化。
-过氧化物酶:通过除去与过氧化氢结合的氢原子来催化底物氧化。
-Diaphoresis酶:通过除去氢原子来催化NADH和NADPH的氧化。
*水解酶:催化引入水中元素成为特定的底物键。
*转移酶:催化两种化合物基团的转移,但不利用也不损失水分。
酶化学_精品文档
5'
5'
5'
BB
3'
3'
PPP
5'
5'
1.3 酶的结构及催化机理
一、酶的结构
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
必需基团:这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
的活性丧失。
活性部位: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
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结合基团
专一性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催化性质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1.结合部位 Binding site
但也有些酶专一性并不太强,例如胃蛋白酶几乎可以 水解一切的肽健。
1.1 催化剂
▪ 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的物质。催化剂也叫做触媒。
▪ 催化剂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改变化学反应
的速度。 ▪ 催化剂可以分为均相和非均相。在均相催 化剂中,催化剂表面和相之间不存在界线。
例如微量 K2O 可以提高合成氨用的铁触媒的活性。
1.2 催化反应机理
按照过渡态理论,催化剂的作用是通过新的反应途径降低了过渡态 的能量,从而降低了△G值而加速反应。
催化反应的特点:
• 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 • 2、它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
但是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平衡。 • 3、酶能够稳定底物形成的过渡状态,
(b)锁钥学说: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 具有刚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 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c)诱导契合学说: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 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 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二)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
生物化学-第8章-酶学通论
有副反应发生。 (3)、易失活——反应条件温和 常温、常压,中性pH环境。
(4)、 活性可调节
别构调节、酶的共价修饰、酶的合成、活化与降 解等。
二、 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
(一) 酶的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证据(1)酸水解的 产物是氨基酸,能被蛋白酶水解
失活;
(2)具有蛋白质的一切共性,凡是能
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能使酶变性;(具有蛋白质
(二)、 国际系统命名
★★基本原则:明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 性质(底物为水时可略去不写)。
★P327 表8-8酶国际系统命名法举例
★★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EC编号)
(1)按反应性质分六大类,用1、2、3、4、5、6表示。 (2)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
★大多数寡聚酶是胞内酶,而胞外酶一般是单体酶。
3、 多酶复合体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酶,靠非共价键结合而成,其中每一个 酶催化一个反应,所有反应依次进行,构成一个代谢途径或 代谢途径的一部分。
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三种酶组成:
①丙酮酸脱氢酶(E1)
以二聚体存在 2×9600
②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E2) 70000
★转换数(TN)或催化常数(Kcat)表示酶 的最大催化效率
Kcat是一定条件下([S]》Km)每秒钟每个
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数值上Kcat
=K3)
E S K K 21 ES K K 34 P E
P 322 表8-2 一些酶的最大转换 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小,局部比较明显;②萘酚化合物能比
较快地被水解,可缩短孵育的时间;③反 应产物立即可见,并显示出颜色。
3.柠檬酸铅电镜显示法 (1)预处理: ①固定:2%戊二醛(0.1mol/L二甲 胂酸缓冲液,8%蔗糖,PH7.2~7.4), 固定60min;或4%多聚甲醛固定数小时至 12h。 ②切片:冰冻切片机或振动切片机切 片40~50um。
硝酸铅法显示Mg2+激活的三磷酸腺苷酶 (Mg2+-ATPase) (1)原理:ATPase水解磷酸之间的高能键, 释放大量能量,而不能水解磷酸与碳之间的键。 释放出来的磷酸离子被铅离子捕获,经硫化铵 处理形成硫化铅沉淀显色。
(2)孵育液的配制: 三磷酸腺苷二钠 10mg(底物) 0.2mol/L Tris-HCl(pH7.2) 10ml(缓冲液) 0.1mol/L MgSO4 2.5ml(激活剂) 2%Pb(NO3)2 1.5ml(捕获剂) 蔗糖 1.8g(和缓剂) 双蒸馏水 加至25ml 配制时Pb(NO3)2要逐滴加入,并随时搅拌, 使充分混合至无色透明或过滤后使用。
五、碳酸酐酶 1.反应原理 目前,组织化学中显示碳酸酐酶的方 法有三种: 1)用同位素标记的抑制剂与酶相结 合的放射自显影术; 2)应用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法; 3)酶反应物的金属盐沉淀法。
现在最常用的是金属盐反应法。
2.光镜显示法 (1)孵育液的配制: 溶液Ⅰ: 0.1mol/L CoSO4 0.5~5ml(捕获剂) 0.5mol/L H2SO4 3ml(中和剂) 0.067mol/L KH2PO4 0.5ml(缓冲液) 蒸馏水加至总量 8.5ml 溶液Ⅱ: NaHCO3 380mg(底物) 溶于双蒸馏水20ml中 (使用前新鲜配制)
成的β -萘酚,后者为重氮盐捕捉,生成
红色的偶氮色素沉淀。
(2)孵育液的配制: 萘酚AS(或萘酚AS-MX)10~25mg(底物) N,N-二甲基甲酰胺液 0.5ml(促溶剂) 0.2mol/L Tris-盐酸(pH9.2) 50ml(缓冲液) 坚牢蓝B 50mg(捕获剂) 以上混合和过滤,必要时可用氢氧化 钠调整pH9.0~9.2值。
(2)孵育液的配制: 0.2mol/L Tris-HCl(pH8.5) 1.4ml(缓冲液) 3%β -甘油磷酸钠 0.015mol/L MgSO4液 蔗糖 0.5%柠檬酸铅 2.0ml(底物) 2.6ml(激活剂) 0.5g (和缓剂) 4.0ml(捕获剂) 共计 10ml(pH9.0~9.4)
(3)操作步骤: ①新鲜组织,作冰冻切片; ②入孵育液,37℃或室温 5~60min (有色沉淀形成) ③双蒸馏水冲洗 3~5min ④4%甲醛,室温下固定 10~50min ⑤蒸馏水冲洗 3~5min ⑥甘油明胶封固。 (脂溶性沉淀)
(4)结果与评价:采用不同的重氮
盐,酶的活性显色也不同
萘酚法有三个优点:①反应产物溶解
CAH活力可减低5%~10%);
③切片:新鲜组织或经固定的组织块用恒 冷切片机切片,10~20um ④孵育:孵液中漂浮,室温下4~12min
(无色氢氧化钴沉淀形成)
⑤洗涤:蒸馏水洗,再以0.01mol Na2HPO3
或 K2HPO3洗 1~3min
⑥2%硫化铵 1~2min(有色沉淀形成)
⑦洗涤:先用蒸馏水,再用 0.01mol/L
(4)结果与评价:碱性磷酸酶活性产 物为棕黑色硫化钴沉淀。该法的反应产物 可发生扩散,故定位欠准确。 (5)对照:从孵育液中去除底物或用
左旋咪唑等抑制剂的方法。
2.偶氮-偶联法光镜显示方法
(1)偶氮色素法的原理 偶氮色素法 是捕捉与磷酸同时释放出的醇或酚,以偶 氮色素的形式产生沉淀的方法。如底物使 用β -磷酸萘酯,通过酶的作用,水解生
(4)结果与评价:反应阳性部位呈
棕褐色硫化铅颗粒。该酶是可溶性酶,
以冷固定后结果较满意。
(5)对照:①去底物对照;②抑制
剂对照:特异性酶抑制剂是氟化钠(NaF, 4.2mg/10ml)。
2.偶氮色素光镜显示方法 (1)显示原理 酸性磷酸酶是使底物的醇部分脱磷酸
化,以偶氮色素的形式捕捉。以萘酚或其
(2)孵育液的配制:
3%β -甘油磷酸钠
1ml(底物) 10ml(缓冲液)
0.05mol醋酸盐缓冲液(pH5.0) 蔗糖 硝酸铅 使用。 0.8mg(和缓剂) 10mg(捕获剂) 孵育液最终pH值5.0,新鲜配制尽快
(3)操作步骤: ①新鲜组织,作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 ②10%福尔马林固定 10min ③蒸馏水洗 ④入孵育液,37℃ 2~4h(磷酸铅形成) ⑤双蒸馏水洗 2~3min ⑥入1%硫化铵液(新鲜配制) 1~2min (硫化铅形成) ⑦蒸馏水冲洗; ⑧甘油明胶封固。 (非脂溶剂稳定沉淀)
(3)方法与步骤: ①新鲜组织,或甲醛固定并作冰冻切片40um; ②入孵育液,37℃,孵育 15~30min; ③蒸馏水洗; ④冷1%锇酸(OsO4),30min; ⑤蒸馏水洗; ⑥梯级酒精脱水; ⑦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电子染色; ⑧电子显微镜观察。
(4)结果与评价:磷酸铅呈现高电 子密度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 (5)对照:孵育液中去除底物或加 入抑制剂(如β 苯丙氨酸或四唑或溴四 唑),则酶活性为阴性。
(4)结果与评价:酶活性处呈棕黑色 硫化铅沉淀。电镜下阳性沉集物为高电子 密度颗粒。
(5)对照:
①除去底物,则反应为阴性;
②以β -甘油磷酸钠代替底物,显示染
色反应为碱性磷酸酶的定位。
四、非特异性酯酶 1.反应原理 (1)偶氮色素法 在酶的作用下,从
底物游离出来的α -萘酚(或β -萘酚、萘 同时沉着于酶的存在部位,通过偶氮色素
(3)操作步骤: 1)新鲜组织,冰冻切片; 2)冷10%福尔马林固定 10~20min 3)蒸馏水冲洗 2~3min 4)入孵育液,37℃,孵育 10~60min (磷酸铅沉淀形成) 5)蒸馏水洗 2~3min 6)入1%硫化铵 1min(硫化铅沉淀形成) 7)蒸馏水洗; 8)甘油明胶封固。(非脂溶剂稳定沉淀)
3.0mmol/L(底物)
硝酸铅
3.6mmol/L(捕获剂)
(3)方法与步骤: ①新鲜组织,预固定并作冰冻切片40um; ②入孵育液,37℃,10~20nim(磷酸铅沉淀 形成)
③冷1%四氧化锇液后固定;
④95%乙醇脱水;
⑤环氧树脂包理;超薄切片;电子染色;
⑥电子显微镜观察。
(4)结果与评价:阳性沉集物为高电 子密度颗粒。 (5)对照:去底物对照,抑制剂对照,
硝基酚磷酸钠。
5.酸性磷酸酶的生物学意义
酸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一
般认为酸性磷酸酶位于溶酶体,是溶酶体
的标志酶。
三、三磷酸腺苷酶
ATP酶为水解ATP产生ADP和磷酸的酶。
ATP酶种类繁多,重要的ATP酶有: (1)细胞膜ATP酶 Na+、K+-ATP酶和 Ca2+、Mg2+-ATP酶。 (2)肌球蛋白ATP酶 因它可被Ca2+ 激活,故又称为Ca2+-ATP酶。 (3)线粒体ATP酶 Mg2+-ATP酶可被 Mg2+所激活。 (4)溶酶体膜ATP酶 H+、K+-ATP酶。
pH4.3的醋酸水溶液轻洗切片;
⑧甘油明胶封片,光镜镜检。(非脂溶剂
稳定沉淀)
4.生物学意义
碳酸酐酶是催化CO2
水合反应和碳酸脱水反应的酶。此酶多见 于胃腺的壁细胞、主细胞、肾小管(近曲
小管基底部和管腔面刷状缘、远曲小管基
底部)、集合小管、小肠吸收上皮、红细
酶组织化学各论
一、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在碱性环境下能催化各种 醇和酚的磷酸酯水解。其反应通式如下:
1.钙-钴法光镜显示方法 (1)钙-钴法的原理 碱性磷酸酶将 磷酸盐的底物分解产生磷酸离子为孵育液 中的氯化钙捕获生成磷酸钙沉淀,加入硝 酸钴,使之转变为磷酸钴沉淀,再通过硫 化铵处理,形成棕黑色硫化钴颗粒沉淀, 以显示酶活性所在部位。
临用前将溶液Ⅰ与溶液Ⅱ混合,搅 拌 4min ,再静置 4min ,然后移至玻璃培
养皿中待用。注意搅拌时间需一致,以
保反应结果稳定。
(2)步骤: ①取材:新鲜冰冻切片; ②固定:可用多聚甲醛或戊二醛,如:
1%~2%戊二醛二甲胂酸钠缓冲液中固定
1~2h再分别以8%、10%、24%蔗糖溶液
泡过夜,然后洗净(未经固定的10ml(底物) 2%巴比妥钠 10ml(缓冲液) 2%氯化钙 20ml(捕获剂) 5%硫酸镁 5ml(激活剂) D.W 5ml 孵育液最终pH值9.4,置于冰箱保存。
(3)操作步骤: ①新鲜组织,作冰冻切片(可用10%福尔马林 固定10min,或不固定) ②入孵育液,37℃孵育 30~60min (磷酸钙沉淀形成) ③蒸馏水冲洗 5min ④置2%硝酸钴内 2min(磷酸钴形成) ⑤蒸馏水冲洗 ⑥置1%硫化铵溶液内 1min(硫化钴形成) ⑦蒸馏水冲洗 ⑧甘油明胶封固 (非脂溶剂稳定沉淀)
衍生物磷酸酯作为底物,经酶作用游离出
萘酚或其衍生物,与重氮盐作用形成偶氮
色素,显色于酶活性部位。
(2)孵育液的配制: 萘酚AS-BI磷酸盐 5mg(底物) 溶于二甲基甲酰胺液 0.25ml(促溶剂) 10%氯化镁 2滴(激活剂) 蒸馏水 25ml 0.2mol醋酸盐缓冲液(pH5.2~5.6) 25ml(缓冲液) 红紫罗兰IB盐 30mg(捕获剂) (或其他重氮盐) 以上充分搅拌、溶解、过滤后使用。
性部位。 (5)对照:采用去底物实验。
3.电镜显示法 (1)预处理: ①固定:2%戊二醛(0.1mol/L二甲胂酸
盐缓冲液,8%蔗糖,pH7.2~7.4)固定
60min;
②切片:冰冻切片机切片或振动切片机
切片40~50um。
(2)孵育液的配制:
醋酸盐缓冲液
对硝基酚磷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