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超声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胆囊超声精品PPT课件
![胆囊超声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7418a48e9951e79b8927dc.png)
48
49
声像图特征:
节段型 1、胆囊底体部或颈部囊壁部分肥厚,呈半月 状或三角状突向囊腔 2、壁肥厚呈对称性发生 3、肥厚的囊壁内有出现小圆状低或无回声 (罗-阿氏窦) 4、肥厚的囊壁内可出现强光点伴“慧尾征”
50
51
声像图特征:
广泛型 1、囊壁广泛性肥厚 2、肥厚的囊壁内有出现小圆状低或无回声 (罗-阿氏窦) 3、肥厚的囊壁内可出现强光点伴“慧尾征”
151617ຫໍສະໝຸດ 六、胆囊主要疾病的超声诊断
18
(一)胆囊结石
最常见的胆囊疾患,结石可以是单个、多个或 泥沙样,甚至充满整个胆囊腔。
19
声像图特征 :
胆囊腔内可见到非常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强光团 强光团后可出现声影 改变体位时强光团依重力方向而移动 少量泥沙样结石仅表现为胆囊后壁粗糙,声影不典型,
27
28
鉴别诊断:
假阴性:充填样胆囊结石,泥沙样胆囊结石, 细小结石,颈部结石,折叠胆囊的底部结石。
29
(二)急性胆囊炎
由于结石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 临床表现:常见急腹症之一,右上腹疼痛,莫
氏征阳性。 临床病理:单纯胆囊炎
化脓性胆囊炎 坏疽性胆囊炎
30
声像图特征:
胆囊肿大 胆囊腔内出现沉积样回声,气体回声,点状或
52
53
(五)胆囊息肉样变(胆囊小隆 起性病变)
包括:胆固醇息肉,腺瘤样增生,腺瘤,炎性 息肉,腺癌等
54
声像图特征:
从胆囊壁向胆囊腔突出的等或高回声乳头状声 像,多数<1cm
常为多发,可有蒂 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腺瘤平均体积较胆固醇息肉大,基底较宽 CDFI:部份腺瘤内可见血流信号 胆固醇结晶表现为强光点伴慧尾征
49
声像图特征:
节段型 1、胆囊底体部或颈部囊壁部分肥厚,呈半月 状或三角状突向囊腔 2、壁肥厚呈对称性发生 3、肥厚的囊壁内有出现小圆状低或无回声 (罗-阿氏窦) 4、肥厚的囊壁内可出现强光点伴“慧尾征”
50
51
声像图特征:
广泛型 1、囊壁广泛性肥厚 2、肥厚的囊壁内有出现小圆状低或无回声 (罗-阿氏窦) 3、肥厚的囊壁内可出现强光点伴“慧尾征”
151617ຫໍສະໝຸດ 六、胆囊主要疾病的超声诊断
18
(一)胆囊结石
最常见的胆囊疾患,结石可以是单个、多个或 泥沙样,甚至充满整个胆囊腔。
19
声像图特征 :
胆囊腔内可见到非常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强光团 强光团后可出现声影 改变体位时强光团依重力方向而移动 少量泥沙样结石仅表现为胆囊后壁粗糙,声影不典型,
27
28
鉴别诊断:
假阴性:充填样胆囊结石,泥沙样胆囊结石, 细小结石,颈部结石,折叠胆囊的底部结石。
29
(二)急性胆囊炎
由于结石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 临床表现:常见急腹症之一,右上腹疼痛,莫
氏征阳性。 临床病理:单纯胆囊炎
化脓性胆囊炎 坏疽性胆囊炎
30
声像图特征:
胆囊肿大 胆囊腔内出现沉积样回声,气体回声,点状或
52
53
(五)胆囊息肉样变(胆囊小隆 起性病变)
包括:胆固醇息肉,腺瘤样增生,腺瘤,炎性 息肉,腺癌等
54
声像图特征:
从胆囊壁向胆囊腔突出的等或高回声乳头状声 像,多数<1cm
常为多发,可有蒂 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腺瘤平均体积较胆固醇息肉大,基底较宽 CDFI:部份腺瘤内可见血流信号 胆固醇结晶表现为强光点伴慧尾征
胆囊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囊超声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d0d2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1.png)
详细描述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胆囊肿瘤的大小、形态和 位置,以及肿瘤是否浸润到胆囊壁的深层组 织。同时,超声还能观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有助于判断胆囊癌的分期和预后。
04
CATALOGUE
胆囊超声诊断的优缺点
胆囊超声诊断的优点
无创、无痛、无辐射
实时动态成像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 查方式,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成伤害,特 别适合于年老体弱和儿童患者。
主观性强
超声检查结果受医生的主观判断影响 较大,不同医生之间的检查结果可能 存在差异。
分辨率有限
超声检查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较 小的病变可能难以发现。
受气体干扰
胆囊周围的气体会干扰超声波的传播 ,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特殊情况患者不适用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胃肠道 积气、肥胖等,超声检查可能会受到 限制,影响检查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技术
超声造影诊断技术是通过注射造影剂 ,增强胆囊及其病变的回声信号,提 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胆 囊的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判断胆囊 良恶性肿瘤等疾病。
03
CATALOGUE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
总结词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主要依据结石的大小、形态、数量和位置,以及胆囊壁是否有炎症 或增厚。
其他疾病
胆囊超声诊断还广泛应用于其他胆囊疾病的诊断和随访,如胆囊腺肌 症、胆囊癌等。
02
CATALOGUE
胆囊超声诊断技术
常规超声诊断技术
常规超声诊断技术是胆囊超声诊断的基础,通过高频探头对胆囊进行实时、动态 的观察,获取胆囊的大小、形态、壁厚、内部回声等信息,初步判断胆囊的病变 情况。
(精品医学)胆囊超声诊断PPT演示课件
![(精品医学)胆囊超声诊断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2ca97cf5335a8102d22018.png)
1、超声显像将肝外胆管分上下两段: 2、常人的肝外胆管上段易显示,
.
.
3、肝外胆管上段纵断图像 肝总管内径不大于4mm, 胆总管内径不大于6mm。
.
正常胆囊与胆管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 • • •
9X3.5cm(胆囊大小) <0.3cm(胆囊壁厚度--测量前壁) <0.2cm(肝内胆管) 0.8cm(胆总管)
.
肝内胆管结石超声表现
⒈ 肝内出现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强回声影,后方常 伴有声影。 ⒉ 强回声影具有沿着左右胆管走向分布的特点。 ⒊ 阻塞以上的管腔扩张,且与伴行的门静脉形成 “平行管征”。
.
肝内胆管结石超声表现
.
(二)肝外胆管结石
• 肝外胆管结石在我国常见
结石可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结石, 也可为肝外胆管原发的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多有长期慢性胆道感染症状,在静止期 货慢性阶段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在急性发作时可出现 腹胀、畏寒、高热、黄疸、重症患者可出现中毒性休 克,甚至死亡。
• 胆囊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是指局限型的胆固醇沉着症 炎性息肉是由胆囊慢性炎症所引起
.Hale Waihona Puke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 1.与胆囊壁相连,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 2.体积小,多数在1cm以内, •
如果1cm以上考虑为腺瘤可能性大, 如果超过1.5cm,不能除外胆囊癌。 3.回声有强有弱,多无声影,时间长者伴钙 化者可有声影。
.
.
四、胆囊癌
• 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
胆囊癌可分为浸润型和乳头状型两种,以 浸润型多见。
早期临床多无症状,如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持续 性右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后期可 出现黄疸并有发热、腹水,右上腹胆囊区可触及 质硬包块。
.
.
3、肝外胆管上段纵断图像 肝总管内径不大于4mm, 胆总管内径不大于6mm。
.
正常胆囊与胆管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 • • •
9X3.5cm(胆囊大小) <0.3cm(胆囊壁厚度--测量前壁) <0.2cm(肝内胆管) 0.8cm(胆总管)
.
肝内胆管结石超声表现
⒈ 肝内出现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强回声影,后方常 伴有声影。 ⒉ 强回声影具有沿着左右胆管走向分布的特点。 ⒊ 阻塞以上的管腔扩张,且与伴行的门静脉形成 “平行管征”。
.
肝内胆管结石超声表现
.
(二)肝外胆管结石
• 肝外胆管结石在我国常见
结石可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结石, 也可为肝外胆管原发的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多有长期慢性胆道感染症状,在静止期 货慢性阶段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在急性发作时可出现 腹胀、畏寒、高热、黄疸、重症患者可出现中毒性休 克,甚至死亡。
• 胆囊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是指局限型的胆固醇沉着症 炎性息肉是由胆囊慢性炎症所引起
.Hale Waihona Puke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 1.与胆囊壁相连,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 2.体积小,多数在1cm以内, •
如果1cm以上考虑为腺瘤可能性大, 如果超过1.5cm,不能除外胆囊癌。 3.回声有强有弱,多无声影,时间长者伴钙 化者可有声影。
.
.
四、胆囊癌
• 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
胆囊癌可分为浸润型和乳头状型两种,以 浸润型多见。
早期临床多无症状,如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持续 性右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后期可 出现黄疸并有发热、腹水,右上腹胆囊区可触及 质硬包块。
【超声医学】胆道PPT2-o副本
![【超声医学】胆道PPT2-o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bcb630e1b307e87100f69639.png)
胆囊腺肌增生症
病生
罗-阿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穿至肌 层深部,窦与胆囊腔之间有管道相连,形成假 性憩室。肌层明显增生,胆囊壁显著增厚,囊 腔变窄。假性憩室中充满胆汁,可形成结石。
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 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恶心
病理
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三型。
声像改变
1.囊壁增厚 壁内低回声、无回声 2.若有小结石,彗星尾征 3.增厚的囊壁无血流信号 4.不同类型表现
慢性胆囊炎
1.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
2.轻症病例超声的检查也缺乏肯定声像图表现,超声 诊断价值有限。
3.发展到中、重时,尽管几乎都有声像图表现,但是 无公认诊断标准。
4.多数学者经验:临床表现+胆结石、壁增厚、胆囊萎 缩/增大、胆汁内异常回声(任何2项)
胆囊增生性疾病
定义:胆囊壁内某种成分过度增生的一组非炎症性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学说颇多
核左移
声像改变
1.胆囊增大:横径增大明显,张力增高,轮廓线粗糙
2.囊壁弥漫性增厚:>5mm,双边影,
(囊壁浆膜层与粘膜层间回声增高粗乱,出现连续细窄弱回声) (浆膜层炎性侵润、水肿、出血导致)
3.胆汁回声:密集点状或者絮状回声,随呼吸动作呈悬浮 运动(胆囊内脓汁和碎屑)
4.超声“Murphy”:此高特异性。
。
病理
炎症程度分为:
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胆囊壁充血,粘膜水肿,胆囊壁增厚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内压增高,炎症加重,脓液产生,壁明显增厚
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内压持续增高,囊壁受压,血运障碍,发生坏
死,甚至穿孔
临床表现
1.发热、恶心、呕吐 2.右上腹持续性疼痛 3Murphy阳性 4.WBC增高、可有
胆囊及胰腺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囊及胰腺超声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52510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4.png)
胰腺结石
通常为钙化斑或结石,病因较为 复杂,可能与慢性胰腺炎、胆道 疾病、饮酒等有关。超声表现为 胰腺内强回声团伴声影。
胆囊炎与胰腺炎对比
胆囊炎
由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引 起的胆囊炎症,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增 厚、胆囊内透声差等。
胰腺炎
由于胰管阻塞、酒精、高脂血症等原 因引起的胰腺炎症,超声表现为胰腺 肿大、胰管扩张等。
小、形态、数量和位置。
胆囊炎
02
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内的透声情况,以及胆
囊周围是否有渗出液,有助于胆囊炎的诊断。
胆囊息肉
03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胆囊内的息肉样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
。
超声诊断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Nhomakorabea胰腺炎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质地,以及胰管是否扩张 ,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与MRI相比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和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在显示胰周脂肪浸润、胰周血管 侵犯等方面优于超声。但MRI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且需要使用造影剂。
05
CATALOGUE
病例分享与讨论
胆囊结石病例分享与讨论
1 2
病例概述
患者因右上腹疼痛就诊,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内多 发结石,最大结石直径约1cm。
胰腺癌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为 胰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胰腺囊肿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囊性病变,并观察其内部回声、大小、 位置等信息。
超声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与CT相比
超声诊断无辐射,无创伤,无造影剂使用,对孕妇和儿童更安全。但CT在显示胰 腺实质和胰周结构方面优于超声。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包括
通常为钙化斑或结石,病因较为 复杂,可能与慢性胰腺炎、胆道 疾病、饮酒等有关。超声表现为 胰腺内强回声团伴声影。
胆囊炎与胰腺炎对比
胆囊炎
由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引 起的胆囊炎症,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增 厚、胆囊内透声差等。
胰腺炎
由于胰管阻塞、酒精、高脂血症等原 因引起的胰腺炎症,超声表现为胰腺 肿大、胰管扩张等。
小、形态、数量和位置。
胆囊炎
02
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内的透声情况,以及胆
囊周围是否有渗出液,有助于胆囊炎的诊断。
胆囊息肉
03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胆囊内的息肉样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
。
超声诊断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Nhomakorabea胰腺炎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质地,以及胰管是否扩张 ,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与MRI相比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和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在显示胰周脂肪浸润、胰周血管 侵犯等方面优于超声。但MRI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且需要使用造影剂。
05
CATALOGUE
病例分享与讨论
胆囊结石病例分享与讨论
1 2
病例概述
患者因右上腹疼痛就诊,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内多 发结石,最大结石直径约1cm。
胰腺癌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为 胰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胰腺囊肿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囊性病变,并观察其内部回声、大小、 位置等信息。
超声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与CT相比
超声诊断无辐射,无创伤,无造影剂使用,对孕妇和儿童更安全。但CT在显示胰 腺实质和胰周结构方面优于超声。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包括
胆囊与胆道的超声检查 ppt课件
![胆囊与胆道的超声检查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594f5c27284b73f2425094.png)
19
改善肝外胆管超声显像的方法:
• (1)对常规检查显示不满意者可在检查前3日禁食多渣和易产气的食 物,检查前1日晚餐仅进流质,睡前给缓泻剂(可用番泻叶5g),检 查当日禁早餐。
• (2)检查时饮水500~700mL,然后右侧卧位或坐位,使胃十二指肠 充盈,并在此部位用力向两侧移动探头,把气体推开以显示下段胆管
头背外侧的水平。其它如胆囊癌、胰腺癌常见肝内侵犯转
移。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常显著肿大,光点增强,分布欠均 匀。
21
如何提高检查胆囊结石的阳性率?
• (1)若胆结石太小,可选用高频探头。 • (2)使声束垂直射入体表和结石面。 • (3)选用合适深度的聚焦探头,使结石位于声束的聚焦带内。 • (4)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尤其是结石后方的增益不宜过强。
右季肋6-9肋间斜切面
16
正常胆道
• 1.肝内胆管,左、右肝管在门脉左右支的前方,内径在 2mm以下;正常肝内胆管二级以上分支超声难以清晰显
示。
• 2.肝外胆管,声像图尚肝外胆管大致分为上下两段;上段 紧贴于门静脉腹侧与之伴行,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前方 为胃十二指肠,胆管下段延伸进入胰头背外侧。下段胆管
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度,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 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14
正常胆囊
• 1.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正常胆囊轮廓整齐、清 晰。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
2.胆囊纵切面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体部前壁贴于肝脏 的胆囊床,底部游离于下缘邻近腹前壁。
胆囊与胆道的超声检查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科
1
•
胆囊疾病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囊疾病超声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f4af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2.png)
PPT课件
21
胆囊腺肌症分型
PPT课件
22
胆囊腺肌增生症声像图表现
胆囊壁增厚,可呈弥漫性、节段性或局限 性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内有小的圆形无回声 囊腔,合并小结石时, 显示为囊内的斑状强 回声后方伴彗星尾征。
PPT课件
23
胆囊癌的临床概述
胆囊癌为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女性多见多数胆囊癌 与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关系密切。
壁可有边缘折射声影,显示为典型的
囊性结构。
❖ 正常胆囊超声测值:长径一般为
5~8cm,横径一般为3~4cm,正常的
胆囊壁的超声测量宜选择胆囊体部前
壁进行测量,其厚度不超过3mm,多
数小于2mm。
PPT课件
2
胆囊炎临床概述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或胰液反流等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
性病变,大多数由结石嵌顿引起。
PPT课件
6
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
典型胆囊结石 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团状强回声:一般较大而孤立分布 的强回声多呈新月形、半圆形或圆形团状强回声;体积较小 的多发结石,堆积于胆囊后壁时形成一片强回声带,不易分 辨结石数目。
2.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结石后方出现一条无回声带即为声影, 结石的声影边缘锐利,宽度与结石的宽度基本一致。
PPT课件
30
谢谢!
PPT课件
31
PPT课件
28
鉴别诊断:
1.小的结节型胆囊癌需要与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前 者病灶基底宽,表面不平整,体积较胆囊息肉大, 而胆囊息肉直径多小于1cm,蒂细。
2.厚壁型胆囊癌需与急慢性胆囊炎相鉴别:慢性胆囊 炎胆囊壁多连续,而胆囊癌囊壁多不规则,连续性 差。急性胆囊炎特别时化脓性或坏疽型胆囊炎,胆 囊壁增厚但厚壁光滑,仔细观察时可见囊内有脓液 移动。
胆囊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囊超声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a2b1f1f5335a8103d22021.png)
呈圆形、斑点状或成排光点状,其后伴 声影;
(2)结石阻塞的远端小胆管扩张,可与
肝门静脉分支形成“小平行管”征。
(3)在结石光团周围有宽窄不等的液性
精品课件
20
精品课件
21
2.非典型胆囊结石的声像图表现: (1)胆囊充满型结石:
①胆囊内充满结石 ②胆囊内无回声区消失; ③胆囊区内可见弧形或半月形强回
声光带,其后伴有较宽的声影; ④胆囊含有少量胆汁时,结石前方 可显示弱或无回声
精品课件
22
精品课件
23
精品课件
24
(2)泥沙型结石
①胆囊轮廓清晰;
27
声像图表现:
(一)直接征象:
1.厚壁型(浸润型)
胆囊壁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常以颈部或体部更为明显,回声可高可 低,外壁不光滑,内壁粗糙,不规
则,增厚部位的粘膜层不连续或见明显
破坏现象。胆囊腔不规则性狭窄,整个
胆囊僵硬变形;
精品课件
28
2.蕈伞型 或 隆起形
胆囊内可见一略强回声的蕈伞状肿块由 囊壁突入囊腔,单发或多发,亦可互相 融合成不规则团块状,呈分叶状,边缘 不规则,基底较宽,肿瘤所在部位 的囊 壁回声紊乱或有破坏征象;
精品课件
36
精品课件
37
六、胆道结石
声像图表现:
1.肝外胆道结石:
(1)胆管扩张;
(2)扩张的胆管内可见强回声光团,多
呈圆形或新月形,后伴声影,可单发或
多发;
(3)结石光团与胆管壁之间可有分界,
典型者可见细窄的液性暗区包绕着结石
强回声光团。
精品课件
38
2.肝内胆道结石:
(l)在肝内循胆管的走向出现强回声,
胆囊超声PPT学习课件
![胆囊超声PPT学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4721a06137ee06eff918ab.png)
絮状回声 胆囊壁均匀肥厚,呈“双边影” 结石嵌顿 胆囊壁穿孔时可见周围局限性积液,胆囊周围
脓肿 超声莫非氏征阳性
31
32
33
34
35
36
37
(三)慢性胆囊炎
急性炎症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多伴胆石症 第一阶段胆囊外观大至正常 第二阶段胆囊壁增厚,功能减低 第三阶段胆囊壁明显增厚,功能丧失
6
四、正常切面声像图
胆囊纵切类似鸭梨或茄子形,颈部为膨大的 哈氏囊。
胆囊壁厚均匀,<0.3cm。 胆囊壁回声鲜明,内壁光滑。 囊腔呈均一的无回声暗区。 胆囊颈部至门脉右支可见一索状高回声带。
7
8
五、异常声像图特征
胆囊形态异常 壁的异常 胆囊腔的异常 胆囊内的伪像
根据病变的范围与形态,一般分为五型:息肉 样隆起型,肿块型,壁肥厚型,弥漫型和混合 型。
70
71
声像图特征 :
隆起型 1、胆囊腔内见息肉样隆起或乳头状结节样实 性回声 2、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隆起,内部回声均匀 或不均匀 3、基底宽,蒂短小
72
73
74
声像图特征 :
肿块型 1、团块自囊壁突向胆囊腔,附着的胆囊壁显 示模糊 2、团块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坏死钙化时 有强回声 3、合并结石可见强回声伴声影 4、CDFI:团块内可见血流信号
变换体位可移动 充填样胆囊结石表现为“弧形”或“新月形”强光带
伴声影,呈“WES”征 壁内小结石表现为点状强回声伴“慧尾征”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20
21
22
23
24
25
26
鉴别诊断:
胆泥 胆囊癌 胆囊息肉样隆起病变 胃肠道气体:回声活跃不稳定,声影混浊,改
脓肿 超声莫非氏征阳性
31
32
33
34
35
36
37
(三)慢性胆囊炎
急性炎症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多伴胆石症 第一阶段胆囊外观大至正常 第二阶段胆囊壁增厚,功能减低 第三阶段胆囊壁明显增厚,功能丧失
6
四、正常切面声像图
胆囊纵切类似鸭梨或茄子形,颈部为膨大的 哈氏囊。
胆囊壁厚均匀,<0.3cm。 胆囊壁回声鲜明,内壁光滑。 囊腔呈均一的无回声暗区。 胆囊颈部至门脉右支可见一索状高回声带。
7
8
五、异常声像图特征
胆囊形态异常 壁的异常 胆囊腔的异常 胆囊内的伪像
根据病变的范围与形态,一般分为五型:息肉 样隆起型,肿块型,壁肥厚型,弥漫型和混合 型。
70
71
声像图特征 :
隆起型 1、胆囊腔内见息肉样隆起或乳头状结节样实 性回声 2、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隆起,内部回声均匀 或不均匀 3、基底宽,蒂短小
72
73
74
声像图特征 :
肿块型 1、团块自囊壁突向胆囊腔,附着的胆囊壁显 示模糊 2、团块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坏死钙化时 有强回声 3、合并结石可见强回声伴声影 4、CDFI:团块内可见血流信号
变换体位可移动 充填样胆囊结石表现为“弧形”或“新月形”强光带
伴声影,呈“WES”征 壁内小结石表现为点状强回声伴“慧尾征”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20
21
22
23
24
25
26
鉴别诊断:
胆泥 胆囊癌 胆囊息肉样隆起病变 胃肠道气体:回声活跃不稳定,声影混浊,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第三节 胆系正常声像图
一、正常胆囊
当胆囊内储存有胆汁时,其纵断面呈梨形,长茄形或椭圆形, 由胆囊壁构成的轮廓线清晰明亮,曲线光滑,整齐,胆囊腔内呈 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有时胆囊颈部曲折而使胆囊腔显示两 个无回声区,在移动探头角度或改变患者体位后两无回声暗区相 通或合成一个无回声区。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靠 近PV可带有声影。自胆囊颈部至门静脉右支或门静脉主干之间的 肝裂内,有一条由结缔组织形成的线状高回声,这是识别胆囊位 置的重要标志。胆囊管纤细常不能显示。胆囊体前壁贴于胆囊床, 底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胆道疾病超声检查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 主讲人:张宁
1
第一节 胆系解剖概要
胆道系统是指将肝细胞所分泌的胆汁输送至十二指肠内的管 道,分为肝内和肝外两部份。肝内部份称为肝内胆管,由毛细胆 管、小叶间胆管、段(叶)胆管及逐渐汇合而成的左右肝管组成, 在肝内形成胆管树。肝外部份包括肝总管、胆总管、胆囊。
缘下沿腹直肌外缘纵断扫查,以门脉主干和下腔静脉为标志,追
踪观察胆总管下段,扫查中不断嘱患者作深吸气屏气动作,可清
晰显示胆囊纵断图,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及其伴行的胆总管各段的
纵断图,然后将探头与肋缘平行放置,声束向后上倾斜,侧动探
头,可显示胆囊、门脉左支及其伴行的左肝管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而成,长的3—4cm内径约0.4-0.6cm,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外缘行走于门静脉的右前方,下行与 胆囊管汇合成CBD,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
2
3
三、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
长约7—9cm,内径约0.6--0.8cm,壁厚约0.2--0.3cm。胆
总管的行程可分为四部分: 1、十二指肠上段: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PV之右前
4、十二指肠内段:此段斜行穿入十二指肠壁内,开口于十 二指肠乳头部,其开口前形成膨大的乏特氏壶腹,胰管常在此与 其共同汇合。周围有括约肌围绕,称俄狄(oddi)氏括约肌。
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
4
5
四、胆囊(Gallbladder)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的胆囊窝中,呈梨形,长约7---9cm,宽 约3---4cm,前后径约3cm,容量35—50ml,其体表投影的位置相 当于右锁骨中线和第九肋软骨交界处。
一、左右肝管(Left and Right Hepatic Ducts)
左右肝管属于胆管在肝内的一级分支,是由叶或段胆管汇合 而成,左肝管较右肝管长。左右肝管内径0.2cm,分别走行在左 右门脉的腹侧面,从左、右肝管到小叶间胆管却有同名的门脉和 肝A分支伴行。
二、肝总管(Common Hepatic Duct)
6
第二节 胆系超声检查方法
胆道系检查,宜选用实时超声仪,便于观察肝门部解剖结 构,并能追踪观察肝内、外胆管和门静脉,观察胆囊结石的滚动。 一般选用f为3.0或3.5NHz的探头,肥胖者用2.5MHz,儿童和消瘦 者用5.0MHz的探头。根据病变深度不同,选用近、中、远等不同 深度的聚焦探头。
一、检查前准备
二、体位
(2)、左侧卧位:使肝脏和胆囊向左下移 位,减少了胃肠气体回声的干扰。
(3)、半坐位:适用特别肥胖者,或高位
胆囊显示较差者。
三、扫查技术
扫查时探头置于右侧7、8肋间隙断扫查,沿探头长轴缓慢
移动探头,可显示胆囊、PV右支及其伴行的肝总管直到胆总管
的纵断图像。以同样手法,逐渐转移到纵断扫查,再延续为右肋
正常胆囊超声测值:正常胆囊长径一般不超过7cm,前后径 多数不超过3cm,4cm以上者为胆囊肿大,胆囊壁厚小于0.3cm。
9
二、正常胆管声像图
左、右肝管分别走行在门脉左、右支的腹侧,紧贴在它们 的前壁,内径约0.2cm。声像图上肝外胆管分为上下两段。上段 相当于肝总管和胆总管的十二指肠上段,自肝门发出后与PV伴 行,易于显示,其纵断声像图表现为位于门静脉腹侧并贴近其 前壁的一条平行管道,与门静脉形成双管结构。其间有时可见 肝动脉、肝外胆管、门静脉共同显示为三个圆形的管腔结构, 即“米老鼠征”,门静脉是头,肝外胆管和肝动脉分别为“左 耳”和“右耳”。肝外胆管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并向胰头背外 侧延伸,由于胃肠气体强回声干扰,超声不易显示,作胰腺长 轴扫查时。可显示其横切面位于下腔静脉之前,胰头背侧,采 用探头加压扫查和饮水充盈胃窦和十二指肠等方法,可以显著 提高其显示率,肝总管显示率98.7%,胆总管上段(十二指肠上 段)为88%,胆总管下段为64.8%。
被检查者应禁食8小时以上。超声检查胆囊不显示而需复查 时,检查前24--48小时严格禁食脂肪餐。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 物和阿托品、利胆素等。超声检查应安排胃肠及胆道造影之前, 或钡餐检查三日之后,胆道造影两日之后在作检查。小儿或不和 作者可给安眠药后在睡觉状态下检查。
7
(1)、仰卧位:为最常用体位。
胆囊可分为底、体、颈三部份。 底部游离,微露于肝脏下缘,表面标志相当于右腹直肌外缘 和右肋弓下缘交点处。 体部呈漏斗形,紧贴于胆囊窝内,标志着肝中裂的位置。 颈部在胆囊窝最深部,仰卧位时处于最低位,固定在肝下面 的结缔组织中,常呈“S”状扭转,其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 状的囊,称为哈氏囊(Hartman),胆囊结石多藏于此处。 超声探查须注意此部位。胆囊管长约3---4cm,内径约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靠胆囊端为螺 旋瓣部,为含有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的粘膜皱襞形成,靠胆总 管端为平滑部,其中弹性纤维与腔内光滑程度与CBD相似。胆囊 的前面大部分为肝右叶脏面,内后方为十二指肠和胰头,下后方 自前是右肾上极和横结肠。
(固有)肝动脉之右。这一段相当于胆总管上段。体表投影与PV 一致,超声易于显示。
2、十二指肠后段:紧贴于十二指肠第一段之后 ,在下行中 逐渐向右弯曲离开门静脉,走在门静脉右侧,下腔静脉前方。
3、胰腺段:约2/3穿过胰腺实质,1/3位于胰头背侧沟内, 下行中继续向右弯曲,位于下腔静脉前方,十二指肠后段和胰腺 段相当于胆总管下段,其其体表投影基本与下腔静脉一致,超声 对胆总管下段显示比较困难,此段管腔狭窄,结石容易停留,胰 头癌,胰腺炎等亦易引起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