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史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可追溯到商朝,那时人们已经会制造木船,而且技术要求也相当高。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古代造船业:从商朝到明朝前期,中国造船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商周时已出现舵、船尾舵、船锚等部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船坞、水密舱壁等先进技术;隋唐时期,出现指南针用于航海;宋朝时,出现车船等先进的船只。
2.近代造船业:从明朝后期到新中国成立,中国造船业逐渐衰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船业几乎为零。
3.新中国造船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造船业的发展,先后建
立了一批船舶科研机构和大型造船企业。
4.现代造船业:进入21世纪,中国造船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世
界造船大国之一。
中国造船的发展历史
中国造船的发展历史一、古代造船中国的造船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
在古代,船只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
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船只的规模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展现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卓越成就。
二、近代造船近代以来,中国造船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造船业逐渐落伍于西方发达国家。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造船业才开始逐步发展壮大。
20世纪60年代,中国建造的木壳渔船和油轮相继问世,奠定了中国现代造船业的基础。
三、现代造船进入21世纪,中国造船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建造的船舶逐渐向大型化、高技术化方向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家之一,建造的船舶种类涵盖了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等各个方面。
四、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中国造船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船舶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一些领先的船舶企业也积极推进绿色造船,如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和清洁能源等,不断提高船舶的环保性能。
五、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造船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已经逐渐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船舶的建造效率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能。
未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在中国造船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摘要:一、中国造船业发展史简介二、秦汉造船业的高峰三、唐宋时期的造船技术发展四、明朝造船业的顶峰五、近现代中国造船业的崛起正文:中国造船业发展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变革后,中国造船业逐渐崛起,成为了世界造船业的重要力量。
秦汉时期是中国造船业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船只类型增多,规模扩大,行船动力、船舶结构、制造工艺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秦汉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船舶制造家和航海家,如徐福、赵佗等,他们为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唐宋时期是中国造船技术的又一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造船业的技术和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例如,唐朝时期发明了水密隔舱技术,使船舶的抗沉性能大大提高;宋朝时期则发明了车船,这是一种以轮桨驱动的大型战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航行能力。
明朝时期,中国造船业达到了顶峰。
明朝的船舶制造技术和工艺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许多国家都慕名前来中国订购船舶。
明朝时期的船舶种类繁多,有宝船、战船、游船等,满足了不同用途的需求。
同时,明朝时期的造船业还涉及到了船舶设计和装修等领域,使得船舶更加美观实用。
近现代以来,中国造船业在历经曲折之后重新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造船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如今,中国造船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建造各种类型船舶的能力。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造船国家之一,为全球海运业和海洋工程等领域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船舶和装备。
总之,中国造船业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奋斗与荣耀的历史。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造船业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崛起为世界造船业的重要力量。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中国的造船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国家都开始尝试制造船只以便于进行海上贸易和军事活动。
但是在那个时代,由于技术和条件限制,造船行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造船技术逐渐得到发展。
唐代时期,中国已经具备了高度的造船技术,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宋钱元瑛所制造的“大宝船”,该船在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船”,其吨位达到了2200吨,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海船。
明清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瓶嘴船等新型船只相继出现,成为中国船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但是尽管如此,进入20世纪,中国的造船业始终处于落后状态。
在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造船工业,船只大多数需要向西方国家进行购买。
193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船舶工业,在最初的几十年时间内,中国造船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1950年,中国的第一艘现代化的600吨货轮“松花江”下水,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开端。
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国的造船工业蓬勃发展,1970年代中国船舶工业迎来转机,达到了新的高峰。
中国在这一时期建造了大量的船舶,包括货轮、油轮、拖轮等不同类型的船只,同时也开始建造军舰。
1980年代,中国的造船业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更多的船厂和造船企业,导致中国船舶工业的产值进一步提高。
如今,中国的造船业已经实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船舶工业国家之一。
相比上世纪70年代,中国造船业的总产值已经翻了几个倍。
中国的造船业在近年来还不断的创造新的记录,例如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建造的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尚德九号”,其载重量达到了22,000标箱,再次将中国造船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总的来说,中国的船舶工业从春秋战国到现代,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了世界船舶工业的重要一员。
未来,中国的造船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全球航运行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船的发展史
船的发展史1、筏子与独木舟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着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
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这是一种用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物体。
原始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单根竹木虽具浮力,但因其为圆形,浮在水中易滚动且面积窄小,运载力有限,如将数根并扎,则在水中可平稳漂浮且运载量增加,既可载物又可载人。
筏子,古时也称为“桴”、“泭”,或“箄”。
继编木为筏之后,又有“刳木为舟”(《周易·系辞》)。
“刳”是割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
有了舟,人们尚不能在水中随意行驶,还必须有推动独木舟行进的工具。
“剡木为楫”(《周易·系辞》),即是指古人制桨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
“楫,捷也,拨水使舟捷疾也”(《释名·释船》)。
削木头做成桨,以推进舟的行驶。
人们才可较随意地在水面上活动。
独木舟具体出现的时代尚不能断定。
但1977 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桨,表明至迟在大约七千年前,我国已开始使用独木舟,同时也说明,我国发明和使用舟船的历史较之车马出现的时代要早数千年之久。
我国古代独木舟的形制,大致有三种:一种头尾均呈方形,不起翘,接近平底;一种呈头尖尾方形,舟头起翘;一种头尾均呈尖形,两头起翘。
独木舟的优点就在于一个“独”字,舟身浑然一体,严整无缝,不易漏水,不会松散,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所以沿用的历史很长,直至今日,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独木舟还被用作渡河工具。
筏子与独木舟的相继出现,是人类开拓水域交通迈出的第一步。
有了它们,人类的活动范围便从陆地扩大到水上,人类从此可以跨江渡河,使地域上的阻隔失去了原有的威力。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摘要:一、中国造船业的历史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3.宋元时期4.明朝时期5.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二、现代中国造船业的发展1.世界船舶市场的繁荣2.中国承接新船订单的情况3.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优秀表现正文:一、中国造船业的历史发展中国造船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元前770 年至前221 年),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器制造业逐渐成为当时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分工也愈加细密。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 年至220 年)是我国造船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船只类型多,规模大,行船动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宋元时期(960 年至1368 年),造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船只已经采用了推进器等先进技术。
明朝时期(1368 年至1644 年),造船技术和工艺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史的顶峰。
二、现代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近年来,世界船舶市场空前繁荣,新船订单创纪录地达到近2.5 亿载重吨。
2007 年,散货船引领国际造船市场,成为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2007 年中国承接的新船订单中,散货船为8150 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8%;韩国3730 万载重吨,占25.5%;日本1640 万载重吨,占11.2%;欧洲480 万载重吨,占3.3%。
其中,我国承接17 万—20 万载重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130 艘、2307 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4%。
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业表现优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
以江南造船厂为代表的我国船舶制造业,不仅在产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绿色环保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世界船舶发展历史
你能想象古人们面对浩瀚的大海和奔腾的河流时,那种想要跨越这水浪的阻隔到达彼岸的欲望吗?这一强烈探究未知的渴望就是他制造出第一条船的基本动力。
远古时代,人们发现木头和捆扎起来的芦苇能浮在水上随水流移动。
在英国约克郡一个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
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
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
这种独木舟用燧石制的工具挖成,可以做得相当大。
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早期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用芦苇造船,他们在芦苇上涂一层沥青,便在河流中用木桨划动航行。
不需要活动桨和固定舵的另外两种船出现得也很早,一种是爱尔兰人的柳条舟,船用柳条编成,蒙上兽皮,然后再涂上柏油。
另一种是充分的动物皮,打仗时兵士就乘这种船过河。
如今近东和中国黄河上游还有人乘这种用动物皮制作的船过河。
但是我们不知道最早的海上航行的船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带帆的芦苇船,公元前2000年,出现了有龙骨的木船。
这两种船是地中海东部的各族人当时进行沿海贸易的运输工具。
希腊时代曾出现了两种海船:一种是又大又结实但却有些笨的商船;一种是轻便得多的战船,这种战船从公元前6世纪起,船头上就有一个很大的金属撞角。
那时这种战船用来运海军,当两只敌对的战船一旦相接,双方的战士们就在船上展开战斗。
地中海地区各国的海上战术在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在1571年的勒颁多战役中,西班牙、威尼斯和罗马天主教各国的联军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这是最后一次利用桨船进行的重要战役。
但很快,一种新研制成功的,多桅,多层甲板和厚装甲板的快速大帆船,取代了靠人力划动的桨船,使制海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西北欧、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手里。
桨船的统治时代结束了。
乘坐一人的牛皮划子在3000年前就有了,但直到20世纪仍在一些部落使用多桨划艇继承了过去的传统划船方法,并成为当今体育比赛中的一个项目。
中国造船简史
中国造船简史中国造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造船的活动。
当时的船只主要用于农业、渔业和贸易活动,形状简单,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造船技术逐渐发展。
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中国的造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时,船只的结构和设计得到了改进,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如龙骨和船板的结合。
这些改进使得船只更加坚固和稳定,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
随着宋朝的兴起(公元960年-1279年),中国的造船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朝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顶峰。
当时,中国的造船师傅们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如船体结构设计、船体加工、船体装配等。
他们还发明了许多造船工具和设备,如锯子、斧头、凿子等。
这些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使得宋朝时期的中国船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2年),中国的造船业进一步发展。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使用更先进的造船技术,如采用螺钉固定船板和采用铁索连接船体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明朝时期的中国船只更加牢固和稳定。
清朝时期,中国的造船业继续发展。
当时,中国开始使用更多的金属材料来制造船只,如铁和钢。
这些金属材料比木材更加坚固和耐用,使得船只更加适应大海环境。
20世纪初,中国的造船业面临了许多挑战。
由于历史原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造船业发展缓慢。
但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造船业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造船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造船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家之一,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
中国制造的船只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出口到世界各地。
中国造船业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和最先进的造船设备。
中国制造的船只种类繁多,包括商用船只、军用舰艇、海洋工程设备等。
这些船只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在质量上也具有竞争力。
世界船舶发展史
世界船舶发展史(信息时间:2009-6-4 阅读次数:1828)船舶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
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人类造船业发展史
人类造船业发展史
人类全文始就一直在探索利用水力推动物体在水中移动的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开始使用竹筏进行航行,而希腊人则利用小舟进行商业贸易。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造船业发展始于工业革命。
17世纪的欧洲,造船业开始大规模发展。
英国人成为了世界造船业的主导者,此时期的英国造船业有着创新性和信誉度,而且有着大量的海量供应、先进的工厂和工艺技术。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成为了发展造船业的巨大推动力,技术不断进步,追求更高的速度和安全,船舶大小和载货量也相应增加。
1906年,英国的“蒸汽巨人”巨型邮轮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线,让造船业又迈上了更高的台阶,航线方面还有“铁威尔士”号蒸汽船在当时创下航速世界纪录,开启了航速时代。
在潜艇方面,深水潜水艇是第一次被英国发明。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地区扩大,美国海军开始建造潜艇,并且成功的开发了核动力潜艇,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潜艇在现代战争中成为了清除海上威胁的主力军之一。
21世纪的船舶技术不断发展,电动、混合动力、LNG等技术被应用在船舶上,大型LNG船的应用也成为了现代造船业的亮点之一。
同时,针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船舶排放方面也逐渐开始过渡到更环保的设备,例如涡轮增压柴油机使的废气排放水平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总结:造船业发展历程虽十分漫长,却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早期人们使用竹竿筏子的交通工具到现代的大型海洋货轮和游轮,造船业的发展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了地球。
我们相信,在新的环保潮流的推动下,未来的船舶技术将会更精进,人类始终站在造船业的最前沿。
船的发展史
船的发展史船的发展史1、筏子与独木舟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着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
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这是一种用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物体。
原始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单根竹木虽具浮力,但因其为圆形,浮在水中易滚动且面积窄小,运载力有限,如将数根并扎,则在水中可平稳漂浮且运载量增加,既可载物又可载人。
筏子,古时也称为“桴”、“泭”,或“箄”。
继编木为筏之后,又有“刳木为舟”(《周易·系辞》)。
“刳”是割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
有了舟,人们尚不能在水中随意行驶,还必须有推动独木舟行进的工具。
“剡木为楫”(《周易·系辞》),即是指古人制桨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
“楫,捷也,拨水使舟捷疾也”(《释名·释船》)。
削木头做成桨,以推进舟的行驶。
人们才可较随意地在水面上活动。
独木舟具体出现的时代尚不能断定。
但1977 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桨,表明至迟在大约七千年前,我国已开始使用独木舟,同时也说明,我国发明和使用舟船的历史较之车马出现的时代要早数千年之久。
我国古代独木舟的形制,大致有三种:一种头尾均呈方形,不起翘,接近平底;一种呈头尖尾方形,舟头起翘;一种头尾均呈尖形,两头起翘。
独木舟的优点就在于一个“独”字,舟身浑然一体,严整无缝,不易漏水,不会松散,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所以沿用的历史很长,直至今日,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独木舟还被用作渡河工具。
筏子与独木舟的相继出现,是人类开拓水域交通迈出的第一步。
有了它们,人类的活动范围便从陆地扩大到水上,人类从此可以跨江渡河,使地域上的阻隔失去了原有的威力。
我国的船舶发展史
我国的船舶发展史陆上交通靠车马,水上交通靠舟船。
历尽沧桑的我国古代造船业当年曾雄踞于世界前列,把欧洲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我国古代造船起步于遥远的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个高峰时期,这就是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朝时期。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先秦时期的造船从“伏羲始乘桴[fú浮]”(《物原》)和“伏羲氏刳[kū枯]木为舟”(《周易系辞》)等远古传羲说来看,最早的船只——筏和独木舟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问世。
大自然各种常见现象的反复出现,启迪着我们祖先的思想。
早期的人类以捕鱼、打猎为生。
捕鱼需要下水,打猎也常常过河。
我们的祖先发现,木头和树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于是,有人走进水中,抱着一块大木头试了试。
结果,不但没有沉下去,而且木头还把人托出水面。
这样,人们就学会抱着木头渡水了。
但是,人的双手抱着木头怎能捕鱼呢?后来,人们把砍下来的树干,用石斧和火,将一面削平、挖空,造成了第一只独木舟。
我们的祖先在造出独木舟的同时,还发现把几根树木捆扎在一起,也可以产生更大的浮力,载着人行驶在水面上。
这样,就有人制成了木筏。
比起独木舟来,木筏的使用面积大,制作起来更容易一些。
有了木筏,人们往返河流的两岸,在水中运行,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
受到木筏的启发,人们想到了自己身边其他能够做成筏的东西。
只要能浮在水面上,并且能结扎在一起的东西,他们都要拿来试一试。
于是,人们又制成了竹筏、草筏和羊皮筏等。
特别是其中的竹筏,更受到人们的欢迎。
竹子这种材料,质地坚韧,重量轻,中间空,浮力大,容易捆扎,并且不怕水长时间浸泡,用它制作成竹筏,又方便又耐用。
把几只竹筏串成一排能运大量的东西。
独木舟和筏是远古祖先最简陋的也是最重要的渡水工具。
有了这样的渡水工具,我们的远古祖先就能进行水上捕捞和迁徙航行了。
关于远古祖先制作独木舟和筏的故事,古书上曾有记载。
其中大禹制作独木舟的神话就非常有趣。
古代船舶发展史
古代船舶发展史船是水路主要运输工具,船的起源国尚无定论。
而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一、舟筏时代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一根木头,人们试着骑到水中漂浮的较大的木头上,从而想到了造船。
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
中国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桨,据鉴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说明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
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人类对木材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于是将原木加工成木板来造船。
木板船可以造得比独木舟大,性能比筏好。
木板平接或搭接成为船壳,内部用隔壁和肋骨以增加强度,形成若干个舱室。
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间、船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是用纤维绳或皮条绑缚起来的,后来用铜钉或铁钉连接。
板和板之间则用麻布、油灰捻缝,使其水密。
桨、篙和橹也由此出现并渐渐演进。
二、帆船时代据记载,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
中国使用帆船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
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
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的船队都是由帆船组成的。
在帆船发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区、北欧西欧地区和中国都曾做出重大贡献。
19世纪中叶美国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则是帆船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
不同地区的帆船,在结构、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中国造船通史
中国造船通史一、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造船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夏代时期。
当时的造船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目的,用于建造军舰和运输船只。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以增强船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此后,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海外探险的需求,造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重要时期。
当时的造船技术在木材选材、船体设计和船舶装备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
创新的船型设计和船舶装备的改进,使得中国的船只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之一。
二、宋代造船技术的繁荣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是造船技术最为繁荣和发展的时期。
宋代的造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船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船舶装备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宋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船舶,如“大宋木牛流马”和“大宋宝船”等。
这些船舶不仅在航行速度和载货能力方面具有重大突破,而且在船舶装备的应用上也大大提高了船只的战斗力和航行安全性。
三、明清时期的衰落与复兴明清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经历了一段衰落期。
由于内外原因的影响,造船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然而,在清朝中后期,随着对海洋力量的重视和对海洋贸易的发展,中国的造船技术再度复兴。
清朝建立了一系列的造船厂和船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造船工匠,推动了中国造船技术的进步。
四、近代造船技术的崛起与发展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造船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在20世纪初,中国的造船业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造船国之一。
中国的造船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大力推动自主创新。
在此期间,中国建造了许多著名的船舶,如“华丽号”、“远东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号”等。
五、现代化造船业的发展当前,中国的造船业正朝着现代化和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造船企业不仅在造船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而且在船舶设计、船舶装备和船舶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知识百科-中国古代造船回顾
知识百科-中国古代造船回
顾
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仅大陆海岸线就有18000多公里。
又有6000多个岛屿环列于大陆周围,岛屿岸线长14000多公里,它们绵延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辽阔水域并与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紧紧相连,这就为我们的祖先进行海上活动,发展海上交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要进行航海活动就要有船只。
我国的造船史绵亘数千年,早在远古就开始了。
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广泛使用了独木舟和筏,并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走向海洋,为我国的航海业奠定了基础。
据考证,筏,舟船发明以前出现的第一种水上运载工具,就是新石器时期我国东南部的百越人发明的。
船的发展史
船的发展史1.船的起源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发现过河困难的问题。
若河浅和水流慢,人们就可以涉水渡河。
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们就无法过河。
后来,一些人发现抱着树枝或粗的树干,就可以浮渡过河。
于是,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把树枝捆成一扎,做成木筏。
或把粗树干挖空,使它成为独木舟就可以过河了。
这就是船的雏形。
2.古代桨船在后来,人们开始在船上装上许多船桨,以此来为船只提供动力,使其不用随波逐流,便于控制船只,使船只更安全。
小资料:公元前483年-前480年,雅典建造的大批三层桨战船迅速完工。
在雅典的穆尼奇安和兹阿发现在战争中赶修三层桨战船的干船坞,其尺度为46×6米,此类战船,经专家考证:船长37米、宽5米,撞角外伸3米。
低层桨手共54人,中层54人;上层60人,后备桨手30人,除下层外,全部水手武装完整。
低层桨长2.3米,中层3.2米,上层4.3米,其最高航速在静水中可达8节。
3.古代远洋帆船随着人们的科技发展和贪婪的欲望,使人们开始了远洋探险。
在技术上,探险家们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桨船先进多了。
它装上了高大的桅杆,桅杆上挂着大面积的帆布,使它能尽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风能。
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坚固,住在上面更舒适。
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击力更强。
小资料:13世纪末,地中海加莱桨船(Galley)有了一定发展,因为在14和15世纪威尼斯人常是这类桨船的制造商,而且素以具有设计制造这类战船的实力地位著称,故有时又称之为威尼斯加莱桨船。
4. 近代轮船随着人们步入工业时代,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英国人瓦特经过多年研究,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制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机,并投入使用。
那时有一位叫富尔顿的美国人,觉得用桨划船会很累,而且效率不高,于是他就想用明轮来代替船桨。
用蒸汽机驱动船只。
并于1870年在哈德逊河上成功地进行试航。
这就是轮船的雏形。
1835年,英国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装有螺旋桨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专家的注意。
造船业发展历史
造船业发展历史人类利用船只进行水上交通和海上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造船业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回顾造船业的发展历史,并探讨其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重要性。
古代造船技术相对简单,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木材。
最早的船只是用树干挖空制作而成的,被称为独木舟。
这种船只适合在内陆水域和河流中使用。
随着人类的探索和扩张,人们开始制造更大、更复杂的船只。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木质三层甲板战船开始出现,这些战船具有更强的航行能力和作战能力。
中世纪时期,造船业进一步发展。
木材仍然是主要的建造材料,但船体结构得到了改进。
船体采用了更坚固的骨架结构,并覆盖了木板。
这种结构使船只更加稳固,并能够承受更长的航行时间和恶劣的海况。
此外,中世纪时期的造船业还出现了帆船的兴起。
帆船利用风力进行推进,相比于人力划桨,具有更高的速度和航行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对造船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起,铁和钢逐渐取代了木材成为主要的造船材料。
铁船和钢船的出现使船只更加坚固和耐用,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和荷载。
同时,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蒸汽船的出现,这种船只利用蒸汽机进行推进,大大提高了航行速度和效率。
20世纪是造船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航空和汽车的兴起,船只在交通运输和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然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需求推动了造船业的快速发展。
大型军舰和潜艇的制造成为制造商的重点。
同时,发动机技术的进步使船只更加高效和环保。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海洋资源的开发,造船业再度迎来了新的机遇。
船舶的种类和规模不断增加,从集装箱船到豪华游轮,从海洋石油平台到海洋风电设施,各种船只的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使船只更加先进和环保。
造船业发展历史展示了人类对水上交通和海洋资源的不断探索和利用。
从简单的独木舟到复杂的战船和商船,从木质船只到铁船和钢船,从帆船到蒸汽船和现代船只,造船业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式帆装的组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与西式帆的比较。
2.中国造船与航海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对世界造船和航海的影响。
3.郑和下西洋,海权与国家的发展。
4.评点古代中式船的结构及工艺特点。
1中华文明是黄土内陆文明的说法为什么不对?答:河姆渡和萧山跨湖桥都属于海洋文化遗址文明、文化、新石器时代2怎么理解有段石锛对中国及亚太舟船历史的影响?答:石锛磨制石器的一种。
长方形,单面刃,有的石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块),称“有段石锛”。
装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
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
(1)可以伐木,为造船提供材料;(2)提高了生产力(3)为造船提供了工具3独木舟在我国出现的年代、特点及意义。
答:最迟不晚于8000年前,以一段木头制成,解决了浸泡水寒之苦4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舟文化器物。
答:河姆渡桨,跨湖桥独木舟5中国最早的船检官员答:公元前10世纪的舟牧6古文字与舟船文化的关系。
答: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古代传文化的发展。
也可看出古代船的外观及使用方式。
如甲骨文中“舟”字,可看出所表征的舟,是由纵向和横向构件组合成的。
由甲骨文中的“般”,可看出一个人持桨或蒿使船旋转移动。
7中国舟船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年代、意义。
答:船尾舵东汉水密舱壁晋代义熙年间车轮舟晋代义熙十三年指南针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8中国人早期的渡水工具有哪能些?答:葫芦,皮囊,筏子,皮船9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科学思想的奠定时期?从世界范围来看,基本所有文明的文化根基都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轴心时代”.从中国历史来讲,时至春秋战国,我们在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积淀,又适逢社会产生了较深刻的变革,所以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对以往思想文化进行了总结,同时又根据我们的文化传统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做出了许多自己的发挥创造.我们后世的思想基本没有超出他们的思想范围,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根基.10对中国舟船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先秦时期典型的船舶。
春秋时的冶铁技术已有所发展。
铁制工具的出现则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手工业的分工更加细密,木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我国古代的建筑工匠公输氏名般,即春秋时鲁国人鲁班,为传统造船技术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用途上来看,有民用和军用的船舶,也有河湖船舶和航海船舶。
11邛沟、泛舟之役、答:泛舟之役:公元前647年秦用船运粮给晋12秦代有三大水利工程与造船业答: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13秦皇巡海的意义及对造船业的影响答:显示了当时船舶的发达,对造船业有这巨大的推动作用14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答:汉武帝开辟了到达斯里兰卡和印度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15汉代对中国船舶发展的主要贡献:汉武帝开辟了到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的海上丝绸之路。
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桨、橹、船尾舵、风帆等船舶推进工具的日益完善和广泛使用,横隔舱造船结构的重大贡献等。
16发明船尾舵的意义:舵是保证船舶正常航行必不可少的设备。
如果“舵失针迷,如坐积薪而待燃”。
船尾舵是中国造船技术的一个重大发明,公元10世纪,阿拉伯航海者引用中国舵,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舵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中国舵成为开创15世纪人类大航海时代的技术条件之一。
直到今天,舵仍然是船舶的主要操纵工具。
17《释名》是本什么书?作者,其中对船舶的论述:《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
汉末刘熙作,其中对船进行了总结定义,论述了船的船舶属具,船体结构,稳定理论。
18东西方船帆的比较:中国帆:1.硬帆 2.风有八面,唯当头不可行3.落帆容易西方帆:1.软帆 2.吃风大,支撑点多3.操作复杂,升帆时间长19“汉习楼船”的背景和意义:到了汉朝,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
据说打一次战役,汉朝中央政府就能出动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
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船"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船的狭长战船"蒙冲",有快如奔马的快船"赤马",还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重武装船"槛"。
当然,楼船是最重要的船舰,是水师的主力。
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
20汉代的主要船舶: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种类型的船,有客船、战船、货船等。
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舟扁)、艇、扁舟、轻舟(舟令)舟、舫舟等。
战船中又有弋船、桥船、艨艟、斗舰、楼船等。
21晋代中国船舶有哪两项发明:1.水密舵壁2.车轮舟22车轮舟对船舶推进技术的影响:其出现将人力推进动力的划桨转化为轮桨,使到车轮舟的运转能够进退自如,且提高了舟船的机动性,其首制者是祖冲之。
23双体船出现在何时何处:晋代画家顾恺之所绘《洛神赋》上的舫船就是具有纵通整体甲板,并有舷伸甲板的双体船。
24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中国造船业尤其是南朝却有很大发展的主要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六朝建都江南,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战争中心也随之南移。
南方的地理特点是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水位便利,又先后以黄河,淮河,长江为守,因而南方的水军极为发达。
当时南方出兵,或以水军为主,或必辅以水军。
25南北朝时期代表性的船舶:南北朝时期以舟船为代表,如隋朝的大龙舟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扬州一游,命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
杨广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2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水战:赤壁之战,钟离之战27“燕鼎之重乎千钧,。
所托者浮道也”说明了船舶的什么性能:浮性。
浮性是造船理论的基础,船舶能漂浮于水面(包括潜艇上升与下潜)也是利用了浮性理论。
从事现代船舶设计的人员,设计时必须进行重量与干舷计算。
船舶浮态是很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
28“季春之月,舟牧五覆五反,乃告天子舟备具于天子”说明了船舶的什么性能:抗沉性29“舡三百斛日舟刃,舟刃豹也短也,江南所名短而广安不倾危也”说明了船舶的什么性能:稳性30隋唐海外交通:唐代的南北两大国际航路:北方航路是“登州入高丽的渤海道”并可延航到日本。
南方航路“广州通夷海道”。
中国舟船从广东徐闻出发,经越南,达马六甲,苏门答腊,印度,巴基斯坦,而且一直将航路延续到阿曼湾和波斯湾。
31斗舰与龙舟反应的隋唐造船业水平:大龙舟高数层,船体要用很多大木料。
木料的长度有限,这就要求把许多较小较短的木料连结起来。
同时,船体的骨架与板之间,船体与上层建筑物之间的连结技术要求很高,连结不好就不坚固,所以在龙舟的结构强度中,连结是极重要的。
隋代大龙舟的连结方法是采用榫接结合铁钉钉连。
用铁钉比用木钉、竹钉连结要坚固牢靠多了。
隋代已广泛采用了这种先进的方法。
大业十一年令造龙舟数千艘,只用一年就造成,可知隋代造船能力之强,技术之高。
32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中国造船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中国造船技术就达到了一定水平,而且远航至南洋。
到了宋代,造船技术站在世界之巅,并出现了很多造船中心,当时,不但官方造船,民间也造船。
宋代的多款船型和造船技术,在世界造船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造船技术,历史悠久。
在原始社会,人类已懂得“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我国宋代,江河汇通,水上交通发达,船运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
北宋时期,水军基本成型,且配备了多种造型的战船,造船技术高超。
宋代造船技术在当时领先世界,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从而推动了航海事业发展。
宋代所造的船,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合理、装饰华美,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
33神舟与客舟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舶叫“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
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
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
中舱分为四室。
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
“上施栏楯〔shǔn吮〕(即栏杆),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
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
”“神舟”就比“客舟”更大得多了。
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派使臣安焘、陈睦往聘高丽,曾命人在明州建两艘大海舶,第一艘赐名“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第二艘赐名“灵飞顺济神舟”,自浙江定海出洋到达高丽,高丽人民从没见过这样的神舟,“欢呼出迎”。
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再次派使臣去高丽,又在明州建造两艘巨型海舶,据史载,它们“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
到达高丽后,高丽人民“倾城耸观”、“欢呼嘉叹”。
“神舟”大者可达五千料(一料等于一石)、五六百人的运载量,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也可载二三百人。
34指南针与罗盘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影响指南针及磁偏角理论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类第一次得到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自由。
从此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缩短了航程,加速了航运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
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重要意义怎么说也不为过。
十六世纪,中国的罗盘传入欧洲.这一技术很快用于航海业,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通过殖民掠夺.大量财富被掠夺到欧洲,成为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后,发生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一系列改变.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这也是欧洲现在比较先进的原因.35出土宋船所反映的宋代造船技术水平宋代的多款船型和造船技术,在世界造船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
民间船只类型多样,民间船只以用途得名,或以形状得名,或以设备命名,名称和船型多达千百种。
而水密舱技术、减摇龙骨、平衡舵等造船技术当时位居世界前茅。
36中国古船的三大船型及特点沙船有许多特点:第一,沙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
在风浪中也安全。
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全。
第二,沙船能调俄使斗风,顺风逆风都能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适航性能好。
第三,船宽初稳性大,又有各项保持稳性的设备,所以稳性最好。
第四,多桅多帆,帆高利于使风,吃水浅,阻力小,快航性好。
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
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
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
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
广船产于广东,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
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