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
第九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 第二课时溶解度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2、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4、知道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课前预习知识回顾:1、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溶质、()温度或()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剂或()温度预习检查4、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5、以横坐标表示以纵坐标表示画出物质的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6、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一定时溶解在水里达到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7、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20 。
8、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9、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1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课内探究学习任务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自主学习: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合作探究:1、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各是多少?2、请你根据P36表1中KNO3的溶解度,绘制出KNO3的溶解度曲线:精讲点拨:1、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人教版化学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
溶液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 克
说明: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动一动: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 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2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从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170
.
160
150 140
.
130
120 110
A.
硝
100 90
.酸
钾
80 70
.
60 50
.
40
B
. 30
. .20
10
氯化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 解度大小
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 规律
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如KNO3 、NH4Cl; 少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 ;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如Ca(OH)2
③、点,线,交点的含义:
点: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该温度某 溶质的饱和溶液。
60 40
质的溶解度大小 A>B>C 。
20 0 20 40 60
C
温度( ℃)
( 4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C 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物质的溶解度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强调溶解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与饱和度的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重难点: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实际问题,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重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定义,理解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掌握在不同温度下,固体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了解这些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程度。
4.能够运用所学的溶解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溶解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据分析,掌握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让学生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探讨影响因素:分组讨论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生活实践,应用溶解度知识: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作业要求书写工整,表达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9.2溶解度(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2.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3.能根据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预习】一种溶质溶解在溶剂里受温度、溶剂的量的影响。
如何定量地描述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就需要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要求必须是在、、才可以。
【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一、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阅读】课本P36第二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②标准;③状态;④单位。
2.固体溶解度的涵义:【讨论】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涵义。
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 g,溶液质量g,该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练习:氯化钾在30℃时的溶解度是37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知识拓展】1.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g溶剂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的溶解度(用S表示),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2.通过溶解度(S)可得知: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用S表示)。
同时得到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有、。
练习:在一定温度下,mg水中溶解某物质ng,溶液恰好达到饱和。
此温度下该物质溶解度为g。
二、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阅读】课本P36资料,知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与溶解度之间的联系。
通常把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有关。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具体数字表示。
在数轴上表示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温度 20℃):练习:在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为0.0013g,该物质属于物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9-1
【思考】P36的列表法所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 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 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能否寻找另一种表 示方法?
是10克。
(X)未指明是否饱和
(4) 20℃时, 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6克氯化钠, 则20℃时氯化钠的溶
解度为36。
(X) 没有单位:克
(5) 20℃时, NaCl的溶解度为36g.在20℃时,将40gNaCl固体,放 入100g水中,充分搅动,只溶解了36g.
正确
3、固体溶解度的意义:例:氯化钠在20℃是的溶解度是 36g。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37.5 37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只有在温度确定、溶剂的量也确定的条件下才能作出
比较。
比较的标准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说明: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二、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 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注: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的尺度。
难(不)溶 微溶 可溶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设计一
第九单元课题 2《溶解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溶液?举例说一说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氯化钠溶液我们不陌生,那到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让学生大胆猜测,讨论一下。
接下来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二、新课学习(一)饱和溶液1.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探究1: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学生分组探究2:硝酸钾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总结规律,获得知识。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
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海水中提取盐(二)溶解度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人教初中化学九年级下期】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一、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重点和难点三、课时安排 2课时本结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结晶的两种方法。
板书设计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的概念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的条件3、确定某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4、结晶结晶的概念结晶的方法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2、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水⑥蒸发水。
能用来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3、可以证实某种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晶体不再溶解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4、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一、教学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初中化学_第九章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意义,会初步解释溶解度。
(2)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会解读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或者溶解度表格,解释一些常规的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解度的学习,把日常生活和化学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2.溶解度曲线。
难点:1.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2.溶解度曲线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式【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授课教案】学生先进行自行思考,再进行小作业布置:导学案上的课后作业学情分析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的认识溶液。
本课题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在本课题学习中所需要的有关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等数学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这样的问题:1、对运用溶解度概念时忽视条件,如温度或是溶剂的量不确定时运用溶解度概念。
2、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例如,认为增加(或减少)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会随之增大(或减少);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
3、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例如,认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忽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特例。
4、对列表法和作图法的数据处理方法理解很浅,造成从表和图中正确提取信息困难。
例如,从溶解度曲线图读取的溶解度数据不正确。
效果分析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总结出溶解度的四要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9.2溶解度》教案
《9.2溶解度》教案9.2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锻炼实验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验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吸引他们对本节课的关注。
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溶解度?怎样计算溶解度?在何种情况下溶质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2.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3.知识点概括通过实验活动的引入和实验步骤的讲解,对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概括。
将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从学生的角度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4.知识点拓展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饮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等,让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课堂练习通过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学生实验数据和课堂练习成绩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和个人活动,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体会本课教学活动以实验为主,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为目标,既考虑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九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2)-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师讲课稿(人教版)
课堂小结
二、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物质溶解度
定义 四要素 影响因素 表示方法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 D.只有甲能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度
/ g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38 169 202 246
(2)溶解度曲线
探究
a.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 示温度,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 在图9-11的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溶 解度曲线
200
溶 190 解 180 度 170
( 160
克 )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铵 硝酸钾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硝酸钠、氯 化铵等。 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氯化钠。
温度( ℃ )
“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9.2溶解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6.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图中①是蒸发池 B.结晶池内母液蒸发得到的盐卤(亦称苦卤)属于混合物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分,只有氯化钠 晶体析出 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7.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进行下列实验:硝
2.某小组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 mL某碳酸型饮料并 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分别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C ) A.该实验探究压强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影响 B.图1: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管中有许多小气泡 出现 C.图2:用力向里推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 解度减小 D.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密封性好,压强较易改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1)氯化铵属于 易溶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 “难溶”)物质。 (2)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氯__化__铵__的__溶__解__度___随__温__度__升__ 高而增大(合理即可) 。
A.①
B.④
C.①③
D.②④
3.已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之间的关 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图中A处的含义是饱和的稀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不饱和 C.在一定的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少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D.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 的不饱和溶液浓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用蔗糖制作“水晶糖”的项目学
习中,利用几天时间成功制得“水晶糖”(蔗糖在不同温度 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解在1体积水里达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五要素
五
①压强为101 kPa ;
要
②指明一定温度;
素
③溶剂一定:1体积;
缺
一
④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不
⑤单位为体积。
可
讨论与交流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归纳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和影响规律。
(1)打开汽水瓶盖后,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溶 200
解 190
度 180
( 170
克 )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硝酸铵 硝酸钾
. .d
b
硝酸钠.a
.c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温度(t)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 溶解度。
食盐、硝酸钾都能溶于水;常温下谁的溶解能力更强呢?
食盐
硝酸钾
讨论交流
下列方法能否比较食盐和硝酸钾在水中溶解能力呢?
食盐10g
硝酸钾20g
食盐10g
硝酸钾20g
应该控制哪些条件? 定温度
10℃ 100g水
40℃ 100g水
温度不同
食盐36g
硝酸钾20g
饱和
20℃ 100g水
不饱和
20℃ 100g水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降温至t2℃时,甲溶液和乙溶液均饱和 C.降温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相等 D.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优质教学课件
影响因素 (温度)
溶解性
①一定温度
定
②100克溶剂
量
③溶液饱和
描
④单位是克
述
易溶 、可溶 、 微溶 、 难(不)溶
物质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表示方法
固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表示方法
小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呢?
归纳总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还有什 么困惑?与同学相互交流讨 论。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 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练习2】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溶 200
解 190
图 象
/g
度
180 170
160
硝酸钾
法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g
溶 200
解 190
度
180 170
160
150 140
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部分固体不溶解 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
(1)可溶性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2)溶质溶解的质量随着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9-6】探究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的 变化情况。
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17张PPT资料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冷却
结晶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讨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有 哪些方法?
加入溶剂
饱和溶液溶液 变成不饱和溶 液的方法
升高温度
【讨论】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 哪些方法?
增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溶 液变成饱和溶 液的方法
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 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 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中,为什么要限定“一定温度下”、“一 定量的溶剂里”这样的条件?
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原 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在降 低温度的情况下,不饱和溶液可以变成饱 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下” 和“一定量的溶剂”,溶液的“饱和”和 “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溶质以晶体的方式从溶液 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后剩余的 溶液叫母液,母液 是饱和溶液。
结晶的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视频:蒸发食盐溶液
革命战争时期,敌人经常封锁 了我红色根据地,根据地严重缺 盐。为了给根据地送食盐,群众 将衣服浸满盐水后带入根据地, 再经过清水浸泡、蒸干得到食盐。
电影片段:潘冬子给游击队智送食盐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全部溶解
硝酸钾能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 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汇报人:
2023-12-12
• 溶解度概念 • 溶解度曲线 • 溶解度实验 • 溶解度计算 •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溶解度的应用
目录
01
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的定义
0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通常用单位为克的溶质和单位为 毫升的溶剂来表示。
。
热分析法
热分析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 温度下的溶解度,来研究物质的
热性质和结构。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 2
制药工业
在制药工业中,溶解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制备、分离和纯化过程。
食品工业
在食品工业中,溶解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 糖和盐的溶解度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3
材料工业
2.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10ml的 热水和2ml的冷水,用玻璃棒
搅拌至溶解。
3. 将三个试管分别放入冰箱 中,每隔10分钟观察并记录
溶解情况。
4. 根据观察记录绘制溶解度 曲线。
实验结果与结论
食盐、蔗糖、硫酸钠在热水中溶 解度较大,而在冷水中溶解度较
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溶解度 逐渐增大,反之亦然。
在材料工业中,溶解度可用于制备涂料、粘合剂 等材料,通过控制溶解度参数,来控制产品的质 量和性能。
感谢观看
THANKS
02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程度的一 种量度,它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的单位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为“克/毫升”, 表示每毫升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溶质的 质量。
溶解度单位也可以用“摩尔/升”表示 ,用于衡量溶质的量而不是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b、c知: b中物质还在溶解,b为不 饱和溶液;
由c、d知: c中物质不再溶解,c、d 为饱和溶液。
指出下列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 体; 不一定,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 溶液倒出一些;
转化关系
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
结晶
冷却
海水晒盐
原理:蒸发溶剂
粗盐
氯化钠
海 水
贮
蒸
结
水
发
晶
池
池
池
母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种化工
产品
1、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的固体未 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2、 20℃时,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食盐 全部溶解,此时溶液质量为 133 克,
再向此溶液加入3克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 则溶质为 36 克,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此
时溶液质量为 136 克,
再向此溶液加入3克食盐, 溶液质量是 136 克。
3、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钾溶液,用什么简单 的方法把它们区分开?
操作 加入5g氯 再加5g氯化钠, 再加15mL水,搅
化钠,搅拌 搅拌
拌
现象 全部溶解 不能全部溶解
结论 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 不能无限溶解
又溶解了
增加溶剂的量,未 溶解的溶质继续溶 解
实验9-6
在常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等溶解后,再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 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 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9-6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 钾,搅拌
溶解
再加5g硝酸 钾,搅拌
有部分不溶解
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 不能无限溶解
加热
不溶固体消失 温度升高,硝酸钾又继续溶解
再加5g硝酸 钾,搅拌
固体又溶解了
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冷却
析出晶体 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
二、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溶液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质量(克)
2、固体溶解度的意义:
例: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 36g。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 到饱和。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6g氯化钠, (溶液达饱和。)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20克 A 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 和溶液, A的溶解度是20克。 (X) 温度
(2) 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 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X) 100克溶剂
(3) 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X) 饱和 (4) 20℃时, 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6克氯化钠, 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X) 单位:克
依然是不饱和溶液.
3、转化关系(针对大多数物质)
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 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还能再溶)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不能再溶)
冷却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硝酸钾晶体
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 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冷却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硝酸钾晶体
结晶的方法: 1、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结晶(蒸发溶剂)如:海水制盐
把一滴试样滴在玻璃片上,晾干或烘干,有白色 痕迹出现的,原试样是氯化钾溶液。 蒸馏水是纯水,晾干后没有痕迹。
如何定量的描述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
1、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糖和食盐,判断得 出谁溶解的多吗? 2、用温度为20℃和100℃的水溶解糖和食盐,判 断得出谁溶解的多吗? 3、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进行比较?
加热
固体消失
再加5g硝酸 钾,搅拌
固体又溶解了
冷却
析出晶体
溶液是否饱和 溶液不饱和 溶液饱和
溶液不饱和
溶液不饱和 溶液饱和
4、判断方法
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有未溶固体, 且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是饱和溶液。
②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 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如:某物质溶于水后,各阶段所得溶液如图
溶解度曲线的三种情况:
60 50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2)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克)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KNO3 (50,85.5)
. P 不饱和溶液
40 50 60
温度(oc)
溶解度(克)
200
190 180
硝酸铵 硝酸钾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硝酸钠
100
90 80
70
氯化铵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实验9-5
操作 加入5g氯 再加5g氯化钠, 再加15mL水,搅
化钠,搅拌 搅拌
拌
现象 全部溶解 不能全部溶解
又溶解了
是否 饱和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实验9-6
操作
现象
加入5g硝酸 钾,搅拌
溶解
再加5g硝酸 钾,搅拌
有部分固体不溶物
4、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 难(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难溶 微溶
0.01g
1g
可溶
易溶
10g
5、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课题2 溶解度
实验9-5
在常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 等溶解后,再加5g,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 水,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9-5 在常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 等溶解后,再加5gNaCl,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 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