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一)

合集下载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内的全部人员,包含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及其他工作人员。

第三条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养老保险制度应确保全部参保人员享有相同的权益和待遇。

2.可连续性原则:养老保险制度应确保长期可连续发展,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3.多层次保障原则:养老保险制度应实现多层次保障,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和增补养老保险。

第四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一款参保范围全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均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款缴费规定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应依照国家规定的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

2.缴费基数依照参保人员的工资、薪金收入确定,不得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得高于本地最高工资标准。

第三款养老金计发1.参保人员实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2.养老金的计发标准依照国家规定的缴费年限、缴费金额和个人缴费情况确定,参保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累积满足规定条件后,可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第四款增补养老保险1.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为员工购买增补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2.增补养老保险费用由机关事业单位和员工共同承当,比例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章养老金调整和管理第五条养老金调整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养老金应依照物价更改、经济发展和参保人员工资增长等因素进行定期调整。

具体调整方法由国家相关部门发布。

第六条养老金管理1.养老金由机关事业单位设立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运作。

2.养老保险基金采取多元投资方式,包含股票、债券、房地产等投资渠道,以实现保值增值。

第七条养老金支出养老金支出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并建立相应的支出机制,确保及时支出养老金给到参保人员。

第三章养老保险费征收和管理第八条养老保险费征收1.养老保险费征收工作由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日益严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巨大的挑战。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缺口较大、参保人数不平衡、待遇标准不一等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目标与原则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基本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提供适当的养老福利。

改革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可持续性、适度性和保障性。

三、改革方案1. 统一制度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多个制度并存的情况,导致参保人数不平衡和缺口较大。

因此,应该推动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减少制度间的差异,提高制度的公平性。

2. 统一待遇标准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参差不齐,需要进行统一标准的制定。

根据参保人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确定相应的养老金水平,确保待遇的公平合理性,并适当考虑经济发展和财务可持续的因素。

3. 提高缴费率和企业责任为了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提高缴费率是必要的。

应该逐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确保基金的健康运行。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4. 完善养老保险投资运营机制养老保险基金应该通过投资获得稳定的回报,提高基金的收益率。

可以建立专门的基金投资机构,进行专业化的投资运营管理,确保养老基金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5.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除了提供养老金之外,还应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包括建立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加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康养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6.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可以鼓励保险机构参与养老保险的经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可以鼓励个人参与商业养老保险,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

四、改革措施为了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统一指导机构;2.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3.扩大宣传,提高群众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认识和支持度;4.加强监管,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营;5.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业务经办问答(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业务经办问答(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业务经办问答(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业务经办问答(4月28日)一、信息采集指标规范1、2014年10月以后确定的公益一类单位,拨款方式目前仍为自收自支,经费来源如何选择录入?答:单位参保登记时,经费来源仍应选择“自收自支”;待改为财政全额拨款后,再向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对经费来源类型进行修改,之后职业年金单位部分再采取记账方式管理。

2、编办认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省公务员局认定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如何录入单位信息?答:录入单位信息时,选择“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

3、目前各单位职工发放的工资为2014年调标前工资加预增发工资,申报2014与2015年度月平均工资时,是按实发工资核算,还是按审批过但未执行的应发工资核算?答:豫人社〔2016〕10号文件规定,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是指职工本人上一自然年度内应该发放的,按国家和我省规定纳入缴费工资基数项目的全年工资收入的月平均值。

根据这一规定,申报2014与2015年度月平均工资时,应分别按当年的应发工资核算。

4、2014年9月30日以前退休人员,基本退休费是按目前发放的录入(例2016年4月份),还是按2014年10月份以前未调整的基本退休费录入?答:按目前发放的基本退休费录入,包括按国办发〔2015〕3号文件增加的退休费。

5、某单位2012年以前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012年改为全供单位后中断了缴费,改革实施前参加的企业养老保险信息是否录入?答:改革实施前曾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录入“是否参加其他养老保险”信息时,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6、财政统发事业单位,缴费账号与拨付账户是用以前缴医保账号,还是财政厅重新制定?用基本账号还是零余额账户?答:参保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提供社保经办机构可托收养老保险费的银行账号和能接收养老保险结算费用的银行账号即可,二者可以是同一个账号。

7、2014年10月1日以后调入人员参保日期如何填写?答:2014年10月1日以前在企业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以后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参保时间应按照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时间录入。

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与评价(一)

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与评价(一)

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与评价(一)摘要]智利是拉美地区最早对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转为私营化管理的国家。

这一巨大变化的深刻社会、经济、政治背景是:养老金管理体系混乱;公立管理机构效率低下;养老金给付水平盲目增长;人口老龄化。

智利现行养老金制度框架是:以强制性个人储蓄的“新制度”为主导;同时保留具有社会保险特点的“旧制度”;建立了适应两种制度并存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

对智利模式,褒贬不一。

肯定的观点是:增加国民储蓄,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保险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促进国营企业私有化改革。

存在的争议是: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覆盖率有限;管理成本过高;产生新的不平等。

关键词]养老金制度;现收现付制度;私营化管理;强制性个人储蓄智利是拉美地区最早对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转为私营化管理的国家,对全球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改革背景智利人口为1610万人,GDP为941亿美元,人均GDP为5845美元。

1925年以后,智利建立了以现收现付、公立机构管理为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

1980年军政府通过立法,将其转变为以强制储蓄、私人机构运营为主要特征的养老金制度。

这一巨大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

(一)旧制度难以为继智利旧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没有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和改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收支严重失衡,1970年—1983年连续出现赤字,国家无力弥补亏空。

原因在于:1.养老金管理体系混乱。

1980年,全国养老金计划根据经济成分(公立、私立部门)、行业、职业、社会阶层等建立,多达100多种,由32个公立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分别管理,缺乏统一的缴费标准、给付条件、给付标准等制度,造成不平等和歧视而广受诟病。

2.公立管理机构效率低下。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全文)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全文)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全文)范本一:正文:一、背景与目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旨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行详细阐述。

二、养老保险基本情况1. 养老保险的定义与意义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确保劳动者退休后能够享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提高生活质量。

养老保险具有保障性、强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2. 养老保险制度的组成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份组成。

社会统筹部份主要由政府和单位缴纳,用于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和管理;个人账户部份主要由个人缴纳,用于个人养老金的积累。

3. 养老保险的改革现状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本养老金水平偏低、制度不够公平等。

因此,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1. 增加基本养老金水平通过提高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调整养老金发放标准等方式,增加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待遇水平。

2. 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加强个人账户制度的管理,确保个人缴费的公平性和安全性,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和使用效率。

3. 推进养老保险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发展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等补充养老保险产品,丰富养老保险的供给方式,提高保障水平。

四、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1. 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向机关事业单位员工普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增强员工的参预意识和积极性。

2. 完善制度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制度管理和运行机制,包括完善缴费、参保和待遇领取等方面的流程,并加强监督和评估。

3. 健全养老保险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相关机关的监管力度,确保养老保险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国发[2005]38号)
部门规章:
《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劳办发[1997] 116号 )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财社字[1999]60号)
(一)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包括国有企业、城 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 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个体工商户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 二、目前中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内
容 三、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严峻问题
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
1、建立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阶段(1984-1993)
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 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
2006年1月1日《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 度的决定》开始实施
二、中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内容
(一)覆盖范围 (二)缴费 (三)享受待遇
法律依据
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 决定》(国发[1997]26号)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国务院令第259号)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三)享受待遇
1、老人老办法 2、新人新办法 3、中人中办法
0、法定退出工作的三种形式
a、退休 b、离休 c、退职
a、退休
退休指建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因年老或病残而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生产和工作岗位养老休息 时获得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是养老保险的基本形 式,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制 度 的 决 定 》( 国 发 [1997]26号) 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 员,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 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养老保险制度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举措,因此,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1. 机制创新:多元化养老保险方式传统的养老保险方式主要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但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和灵活性增强,这种单一的保险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因此,应该开发更多元化的养老保险方式。

首先,创设“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让非职工人员也可以“进保”、有保障。

其次,开发新型的私人养老保险产品,如“养老年金”等,让老年人可以预测到自己的养老金收入和支出,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此外,还可以建立“跨地区养老保险计划”,让老年人可以在不同城市的医院或养老机构享受等同的医疗和养老服务,降低跨地区移动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成本,增强老年人的福利保障。

2. 金融创新:建立养老保险资金市场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资金主要用于发放基本养老金、支付医保费用和保证金融安全。

这些资金规模巨大,但流动性、稳定性和获利能力都比较低。

因此,建立养老保险资金市场,将养老保险资金科学配置,并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是当前必须处理的问题。

首先,建立资金池,将政府和企业的养老金资产集聚到一起,形成庞大的养老保险资金体系,从而实现规模化的资产配置与风险规避。

其次,探索金融创新,推动养老保险基金转型投资,通过参股、债券和直接投资等方式,促进养老资金市场化投资,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此外,可以以养老基金为支撑,发行长期可靠的保险和金融产品,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获利能力。

3. 制度创新:优化养老保险政策制度创新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在创建更加健康、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尤其需要进行优化。

首先,应该进一步加强个人账户管理和监督,确保个人账户的公平、公正、透明,防止账户被滥用、侵吞风险。

其次,在福利拓展方面,可以建立健身老年人特别便利基金、优化政策、扩大福利范围,对于存在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创造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权益,我国决定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介绍改革试点的方案。

一、试点范围1.1 起始地区:本试点方案将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实施,包括一线城市及人口较多的地级市、县级市。

1.2 参试单位:选择一部分事业单位作为试点单位,覆盖教育、医疗、科研等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

二、试点内容2.1 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试点单位的工作人员将适当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2.2 引入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在试点单位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2.3 推进个人账户管理:将试点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账户与养老保险关联起来,实现个人账户管理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

2.4 完善待遇调整机制:建立灵活的待遇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养老账户的累计金额,合理确定给付标准。

三、试点保障3.1 资金保障:试点单位将得到财政部门的支持,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营和充足筹资。

3.2 政策保障:试点方案得到相关政策部门的支持,确保试点的顺利开展和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

3.3 综合保障:加强试点单位的管理和指导,保证政策的贯彻执行,并及时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试点效果评估4.1 评估指标:综合考虑试点单位的参与度、参保率、养老保金筹集留存、待遇发放等指标,对试点效果进行评估。

4.2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定期对试点单位进行效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五、试点总结与推广5.1 试点总结:根据试点效果评估结果,总结试点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完善的总结报告。

5.2 推广机制:制定推广方案,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逐步推广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5.3 推广效果评估:对推广试点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和优化养老保险制度。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关于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相应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要严格执行实施方案,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严格组织人事纪律和财经纪律,确保各项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冻结规范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下同)的增长,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章)2015年1月12日《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办法从2014年10月1日起,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

调整后,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340元至4000元分别提高到510元至5250元;级别工资各级别起点标准由现行的293元至3020元分别提高到810元至6135元,其他各级别工资档次标准相应提高(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1)。

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各职务层次减少额度见附表3)。

人民银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doc

人民银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doc

人民银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央行养老保障制度模式鉴于上述问题,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人民银行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认为人民银行应该继续坚持系统统筹、建立央行自主运营的职业年金,同时鼓励职工参加各类商业保险,建立一套具有央行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人民银行系统养老保险制度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第一层次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也是主要位置,其特点是保障范围较大、覆盖面广,但其保障水平较低,是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

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中人”再加“过渡性养老金”),改革后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办法与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应与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样,不宜搞特殊化。

(二)第二层次为职业年金在现有系统统筹的基础上,为职工建立央行自主运营管理的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属于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可作为退休职工改善性需求的经济来源,职工退休后一次性或按月领取的职业年金,可以弥补社会统筹退休金计发标准改变造成的待遇下降的缺口,保证退休职工待遇的总体水平不下降。

职业年金缴费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合理确定缴费比率并动态调整,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

人民银行系统统筹运行多年,已有成熟的收支体系和管理模式,可实现低成本上线。

运行职业年金也应充分考虑其运行维护状况,针对老、中、新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群制订相应完善的制度,充分考虑人员结构老龄化预期下,职业年金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第三层次为个人购买的商业性养老保险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仅仅依靠基本养老保险有限的保障水平,已经无法满足退休人员越来越丰富的养老需求。

作为基本养老金的有益补充,可以鼓励职工按照自愿原则尽早购买商业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产品,为个人退休生活能够更加殷实提早准备、提早积累。

二、人民银行养老保险的改革对策(一)做好各类人员过渡和待遇衔接工作推行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保障“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养老保险待遇过渡和衔接问题。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1. 引言养老保险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通过统一组织和管理,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的制度。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2. 问题分析2.1 养老保险基金紧张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负担加重的压力。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等原因,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年扩大。

养老金支付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2 养老保险待遇不公平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待遇不平等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养老金标准差异较大,导致部分人员养老后的生活水平明显不同。

3. 改革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3.1 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全国统一参保和缴费标准。

通过统一的制度,可以保证养老金的公平分配,解决目前养老保险待遇不公平的问题。

3.2 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力度为了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紧张的问题,应加大筹资力度。

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参保人群的缴费率,另一方面可以推行多元化的投资运作,增加养老金的回报率。

3.3 推进养老保险延迟退休制度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应逐步推进养老保险的延迟退休制度。

通过推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基金的支付压力,延长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

3.4 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运行机制。

加强审计和监督,防止养老保险基金的滥用和浪费,保障参保人的权益。

4. 改革的可能影响4.1 提高参保人的养老保障水平通过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提高参保人的养老保障水平,实现待遇的公平和均等。

4.2 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紧张状况通过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力度,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紧张状况,保障养老金的支付。

4.3 调整劳动力的结构和就业形势推进养老保险的延迟退休制度,可以调整劳动力的结构,缓解就业形势,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养老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制度改革方案
(2)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保障跨地区流动人员权益。
(3)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待遇调整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挂钩机制,提高制度公平性。
四、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养老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工作。
2.明确责任分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3.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1)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提高基础养老金比例,使养老金替代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2)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物价水平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适时调整养老金。
(3)推广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鼓励个人储备养老金,增加养老金来源。
3.构建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
(1)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养老保险产品,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二、目标
1.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全民参保。
2.优化养老金替代率,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3.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4.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制度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三、具体措施
1.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1)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未参保居民积极参保。
(2)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政策,降低参保门槛,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3)推动企业为员工参加养老保险,强化企老金计发办法,提高基础养老金比例,确保养老金替代率在合理范围内。
(2)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物价上涨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适时调整养老金水平。
(3)鼓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提高个人养老金储备,增加养老金来源。
养老制度改革方案
第1篇
养老制度改革方案
一、背景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引言: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直接关系着广大老年人的福利和社会稳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增加,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变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详细阐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并探讨其对于推进社会稳定和老年人福利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为解决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而设立的制度。

在改革中,应当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力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确保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的福利,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标准。

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运作机制养老保险资金的运作机制直接影响了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应提高养老保险费的征收基数,调整养老保险费率,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充足和合理运作。

同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资金滥用和浪费。

三、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管理个人账户是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个人养老金权益和提高养老金的个人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应加强个人账户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允许个人自主选择投资运作的方式和范围,提高养老金收益。

四、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和执法是确保制度正常运行和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关键。

在改革中,应加强对养老保险机构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保护老年人的权益不受侵害,维护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和公正。

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作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对于提高制度效率和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应加大对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结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力量以及广大老年人的共同努力。

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保一体化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保一体化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保一体化改革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变得迫切和必要。

为了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许多国家开始推行社保一体化改革,旨在整合不同社会保障项目,提高系统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一、社保一体化改革的背景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地区差异大、缺乏公平性、保障水平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保一体化改革被提出。

社保一体化改革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差异较大,给公平性带来了挑战。

其次,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

此外,社会保障项目的碎片化和重叠也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和运营变得复杂和低效。

二、社保一体化改革的意义社保一体化改革的意义在于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整合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社保一体化改革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公平性:社保一体化改革可以消除地区间的差异,建立更加统一和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

不论居住在哪个地区,老年人都能享受到相同的养老保险待遇,确保公民的基本养老需求得到满足。

2. 提高保障水平:通过整合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社保一体化改革可以提高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

不仅老年人能够获得更高的养老金,还可以享受到更全面和优质的医疗、护理等服务。

3. 提高可持续性:社保一体化改革可以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确保长期的财务支持和管理体系的稳定。

通过整合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可以有效整合和管理资金,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效率和财务稳定性。

三、社保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措施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保一体化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1. 统一政策法规:制定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法规,明确各项权益和责任。

统一的政策法规可以消除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人社部解读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人社部解读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人社部解读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解读,为大家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从养老保险的背景、目标以及具体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养老保险的背景。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1951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养老保障需求的增加,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养老金支出增速超过缴费收入增速、养老金支付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社部提出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

首先,要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其次,要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参保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最后,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人社部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首先,将加强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统一的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这将有助于解决现行制度中的养老金支付不平衡的问题,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保障。

其次,将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个人账户制度是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增加个人缴费比例和提高个人账户利率等措施,可以提高个人账户积累,增加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

此外,还将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是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一步,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公平的养老保障。

另外,人社部还将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养老保险领域的违规行为。

这将有助于整顿养老保险市场秩序,保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人社部对养老保险制度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措施。

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将更加健康可持续,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

同时,个人的养老金待遇将有所提高,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障差距将逐步消除。

人社部表示,将采取稳妥有序的方式进行,并通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来确保的顺利推进。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我国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本文将探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旨在解决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稳定可靠的养老保障。

一、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为了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通过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等多元化的养老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

其次,建立完善的基金运营机制。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推动资金运作更加灵活、增加投资收益,以确保基金能够持续稳定地为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

最后,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增加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为了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首先,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整合,统一制定统一标准,消除城乡差别,确保全国范围内的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养老保障待遇。

其次,推动养老保险制度与就业制度的紧密结合。

通过建立健全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中,从而实现社会保险的公平性。

最后,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或浪费。

三、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和待遇水平为了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和待遇水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首先,推进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

其次,加强养老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已经启动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本文将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养老保险是一种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然而,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保险覆盖范围不广、待遇水平不高等。

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1. 扩大保险覆盖范围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养老保险的福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应该将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人群。

例如,可以逐步将农村居民纳入养老保险制度,并提供相应的政府补贴,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应该提高养老金的待遇水平。

可以通过调整养老金发放标准或提高养老金缴纳比例来实现。

此外,可以考虑建立养老金调整机制,保障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

3.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为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应该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和管理。

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和投资管理,并加强对基金的风险控制和监督。

4. 引入多元化养老保险产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还应该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养老保险产品,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

可以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养老保险市场,并推出更多个性化的养老保险产品,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5. 提高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为了增加公众对养老保险的了解和认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应该加强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片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养老保险的基本知识,并解答常见问题,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信任度。

三、建议与总结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保障问题,我国需要加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力度。

在制度改革方案中,应该考虑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引入多元化养老保险产品以及提高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1)完善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信息平台,实现养老保险数据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2)优化养老保险经办服务:简化办理流程,提高经办效率,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3)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增强政策普及率和执行力。
四、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3)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水平。
2.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机制
(1)调整养老保险费率: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保险需求,适时调整养老保险费率。
(2)完善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合理确定缴费基数,简化缴费流程,提高缴费便利性。
(3)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来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社会捐赠,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能力。
三、改革措施
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1)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农村居民等未纳入养老保险制度群体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其享有养老保险权益。
(2)优化养老保险待遇结构:提高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合理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适度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3)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体保障能力。
(3)加强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增强养老保险政策的普及率和执行力。
四、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表。
3.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及改革回顾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及改革回顾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改革回顾中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是由三个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组成,即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和个人养老保险计划。

由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构成职工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层次或第一支柱,政府倡导但由企业自主发展的企业年金(原来称为补充养老保险)构成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层次或第二支柱,团体或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性人寿保险则构成第三层次或第三支柱。

我国的养老改革大体分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养老保险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借鉴苏联的经济运行模式我国过实行计划经济,我国在城镇地区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中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前身为国家劳动保险。

建国伊始,政务院就于1951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对劳动保险的实施范围、基金的征集与保管、待遇水平都作了详细规定。

1953年,政务院又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改意见的决定》。

该决定统一了劳动保险待遇的开支渠道,规定企业要按工资总额的3%提留劳动保险基金,劳动保险基金由企业的工会管理,其中70%留给基层工会用于支付各种劳动保险待遇,30%上缴全国总工会,由总工会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

195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建立了针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

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负担,并由人事部门进行管理。

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统一了企业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

该规定放宽了退休条件,男性和女性退休养老的工龄要求分别从25年和20年降低为20年和15年,同时将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纳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范围。

至此,几乎所有的城镇全民所有制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从筹资方式看,这种制度属于现收现付制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一)一、养老保障制度转轨的关键是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问题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我国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应当从传统的以受益为基准、养老金现收现付体制改革为基金预筹积累的个人帐户制度,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并且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也得到了比较明确的体现。

《决定》明确指出,在职工养老保障问题上,要“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讲,通过个人帐户进行养老金预筹积累是没有问题的。

但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目前已经离退休的职工没有养老金积累,目前在职但在实施个人帐户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也没有养老金积累。

而他们的养老问题又是必须予以保证的,因为按照旧体制下的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他们的养老金已通过“预先扣除”转化为过去的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当中,政府则承担对他们的养老保障义务。

更进一步讲,旧体制形成了政府对老职工隐性养老金负债,这是必须偿还的。

老职工养老金来源理论上可能的解决方式有二,一是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即对新职工实施基金积累的个人帐户制度,对老职工则继续通过现收现付的办法,让目前的企业和年轻职工缴费解决;二是由政府统一对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作出专门处理。

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问题很大。

第一,对老职工负有养老保障责任(事实上是负债)的是政府,因此,如果政府不承担责任,转而继续让年轻职工承担义务是不合理的。

第二,即使不考虑合理性问题,仅从财务上看,也行不通。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大约占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16—18%,随着今后更多老职工进入退休年龄,这种负担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如果通过企业缴费完成对“新人”进行养老金积累和对“老人”养老的双重任务。

即使考虑新制度中的个人缴费因素,所需的企业缴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重也要达30%左右。

这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养老保障体制转轨,必须对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作出专门处理,即由政府统一偿还旧体制形成的对中老年职工的养老金负债。

根据智利等国家的实践经验,顺利实现社会保障体制转轨的关键就在于由政府妥善解决了旧体制遗留的中老年职工的养老金权益问题。

否则,转轨无法进行。

二、1995年3月的改革方案无法实现《决定》提出的改革目标为落实《决定》提出的改革要求,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并同时出台了两个具体操作方案,即实施办法之一和实施办法之二。

方案一的特点是要为在职职工全面建立个人帐户,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计发比较严格地与个人帐户储存额相对应。

对于实施个人帐户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该办法实施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至退休时,“以个人帐户中的储存额推算出全部工作年限的储存额”。

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通过企业另行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形成统筹基金解决,给付标准按照改革前老办法执行。

方案二只设计了一个比例不大的个人帐户。

目前在职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计发分为三部分,一是社会性养老金,按照职工所在地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二是缴费性养老金,个人和企业缴费每满全年,按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计发;三是个人帐户养老金,对应于个人帐户储存额。

其中前两项养老金来自于“统筹”。

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则全部来自于“统筹”。

与方案一类似,实施个人缴费制度前参加工作的职工,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两个操作方案的设计思想、内容等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但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共同点: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都是要通过当期的企业“统筹缴费”解决。

根据前文分析,在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不进行特殊处理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转轨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两方案的实际运行结果看,与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帐户制度大相径庭,个人帐户普遍为空帐户,基金积累也不可能形成。

由于目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没有来源,要通过企业“统筹缴费”解决,但在实际上,在企业开始为在职职工进行个人帐户积累的情况下,已不可能再承担过高的“统筹缴费”以支付目前退休人员的实际养老金需要。

而老职工的养老金又是必须支付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挪用目前已进入在职职工个人帐户的养老金。

这在方案一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其更一步结果是,不仅实施个人帐户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存在“空帐”问题,已经按规定缴费的个人帐户也因为资金被挪用而无法积累。

尽管有关方面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提出要进行所谓“基金部分积累”。

但由于支付已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压力巨大,又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企业缴费水平,因而在事实上基金积累的数量极为有限。

至1996年底,全国养老金历年滚存节余为580亿元,尚不到1996年当年养老金支付额的一半。

而且,其中还有相当大部分是1995年改革以前所剩余的。

由于个人帐户中没有资金,待目前在职职工退休时,他们的养老金来源就又成了问题,出路只能是继续挪用下一代人的个人帐户资金,拆东墙补西墙,使空帐户一代一代往下转。

三、“空帐”运行无法支撑下去,有关功能目标也无法实现1995年3月的改革方案不仅未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帐户制度,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也是很难支撑下去的。

由于已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支付压力巨大,再加上因管理体制问题导致的高昂成本,养老金缴费率(企业缴纳的养老金占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比重)普遍很高,绝大部分地区都在20%以上,个别地区则接近30%,许多企业无力缴纳或以各种方式拒缴。

综合各种调查结果,近期各地养老金的收缴率(实际收缴额占应收缴数额的比例)在1996年竟降至50—60%.为了维持统筹体系的运转,一些地方不得不进一步提高缴费率,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养老金现收现付为资金筹集模式的旧体制中,对职工的养老金负债是一种隐性负债,而空帐户形成的则是政府对职工的明确负债,负债规模也更具有刚性。

对这种负债也没有任何对其他人的债权来保证,因此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体制本身存在缺陷,很多预期的功能目标也无法实现。

首先,国有企业负担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

不仅那些老职工多、负担重的困难企业未能走出困境,很多原本负担较轻的企业也由于统筹压力而不堪重负;此外,由于统筹层次低,不同地区之间企业负担不均衡问题也很突出。

其次,覆盖全社会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建立,无法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保证。

目前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试图将现行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扩大至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但收效甚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在政府不能明确偿还对老职工养老金负债的情况下,扩大覆盖范围存在明显的责任转嫁特征,以致于非公有制企业普遍难以接受,养老保障体系仍只能局限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这不仅不利于各种经济成份的共同发展、平等竞争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严重制约着当前的国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诸如破产兼并、富余人员分离等难以有效进行,企业职能无法有效转换。

第三,由于无法真正形成基金积累,难以为长期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发育作出贡献;第四,无法有效解决老有所养,社会稳定问题。

仅从目前国有企业的现实看,因企业负担过重,养老金收支困难,退休职工养老金拖欠问题已相当普遍,在许多地方已成为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回避偿还对老职工的养老金负债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不想让政府承担过多的经济压力。

然而,当现行体制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时,必须承担风险的只能是各级政府。

事实上,目前在不少地区,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面对维持职工生活的巨大经济压力和相关的政治与社会压力。

四、1997年的改进措施及其局限性鉴于1995年改革以来面临的问题,劳动部、国家体改委等政府职能部门经过协商,于近期形成一个改进方案,并报请国务院批准于1997年8月公布。

统一后方案的要点是:按职工工资的11%建立个人帐户,其中个人缴费率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个人帐户的其余部分由企业缴费划入。

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工资的3%;老职工的养老金由企业缴费形成的社会统筹基金解决。

企业缴费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入个人帐户的部分)。

养老金支付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标准为当地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的20%;二是个人帐户养老金,标准为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20.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围绕上述基本框架,该改革方案还提出了其它一些措施,主要包括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以及改善基金经营、监督和管理等。

从统一制度、改善管理的角度看,较之于当前多种具体实施方案并存,该方案显然有所进步。

然而,从基本的养老制度模式看,仍然不准备补偿国家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欠帐,而是试图继续用“社会统筹”来解决老职工的社会保障费用。

因此,该“统一制度”方案仅仅是对当前较为混乱的养老保障制度的一种修补方案。

从其确定的“个人帐户”比例和“社会统筹”比例看,则是前述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折衷。

根据对1995年改革以来养老保障制度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分析,不解决对老职工的养老金负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帐户制度是建立不起来的。

对于必然出现的空帐问题,有关方面的设想是通过提高个人和企业缴费逐步将“空帐”充实。

很显然,在目前企业已不堪重负并且退休人员比例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此外,还有不少人寄希望于扩大统筹的覆盖面,将实施范围扩大到目前职工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非公有制领域。

这一思路的最大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如前所述,由于明显存在负担转嫁问题,这种努力很难实现;其二,即使使用强制手段使各种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统筹体系,也姑且不考虑这会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一个必然存在的问题是,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陆续进入老年后,政府则必须兑对他们的养老金承诺,届时亦不可避免会出现支付危机,而且是更大的危机,因为养老保障体系的负债数量较目前会大幅度增加。

因此,这种思路的实质只是将发生危机的时间推迟。

总之,1997年改进方案仍然是一个存在缺陷的方案,仍然难以为当前紧迫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提供帮助,无法保证长期的养老安全,也难以促进经济增长以及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供支撑。

在我们看来,唯一的出路应当是抓紧解决对老职工隐性负债的补偿这个症结问题,在完全积累的个人帐户制的基础上,才能使其他的问题迎刃而解。

五、解决问题的关键:补偿对老职工的隐性负债要顺利实现养老保障制度从以受益为基准,养老金现收现付的旧体制转向养老金预筹积累的个人帐户制度,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以有效方式解决对中老职工的隐性负债。

由于隐性养老金负债是作为旧的体制结果出现的,是政府对职工的负债,只能通过政府统一承担债务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