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版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23简版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23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8fc14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5.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1. 简介白内障是指眼球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为了保证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2. 操作规范2.1 术前准备在白内障手术之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并解释手术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
还需要确认手术前的特殊检查,如眼底、视野等,以确保手术的可行性。
2.2 手术操作2.2.1 麻醉手术开始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一般常用的方式有滴眼麻醉和针扎麻醉。
麻醉效果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手术过程中的合作程度。
2.2.2 切口与穿刺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手术切口和穿刺的位置也有所差异。
常见的手术切口有角膜切口和巩膜切口,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眼球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和穿刺位置。
2.2.3 晶状体摘除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并将其替换成人工晶体。
摘除晶状体的方式有乳化吸除、硬化式和压迫式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操作。
2.2.4 人工晶体植入摘除晶状体之后,需要将人工晶体植入眼球,以恢复正常的视力。
植入晶体的选择和合适的位置定位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眼球度数和角膜曲率等因素确定晶体的度数和型号。
2.2.5 伤口闭合手术结束后,需要对伤口进行闭合。
常用的方法有角膜缝合和巩膜缝合,医生需要根据切口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并确保伤口闭合牢固。
2.3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指导,并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眼部卫生、用药、饮食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视力。
3. 质量控制标准为了保证白内障手术的质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标准:3.1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手术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包括显微镜、超声乳化器、人工晶体等。
医院应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度。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5e88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6.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患者眼内的混浊晶状体移除,并置换上人工晶状体的方法,来实现改善患者视力的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需要遵照一定的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
下面我们将就白内障手术的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详细解析。
操作规范1. 确定患者的适宜性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确认患者是否适合手术。
手术前应以完整的眼科检查为基础,包含了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高压测量等,需要获得稳定可靠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对于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应来到接下来的步骤。
2. 准备手术器械、药品、人工晶状体等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准备好多种手术器械、药品及人工晶状体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选择人工晶状体时,应根据患者的眼球尺寸、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等进行合理选择,并充分考虑患者年龄、职业和兴趣等方面因素,以达到应用效果最佳的要求。
3. 麻醉为了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需要进行局麻和/或全身麻醉。
一般情况下,以低剂量局麻为主,若需要全身麻醉,则应严格按照麻醉科专家的建议进行操作。
4. 手术步骤4.1 ≥1.5 mm自然细瞳分切术前准备在进行分切术前,需要进行自然散瞳,以充分扩张瞳孔,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
在进行自然散瞳操作时,需要检查患者的瞳孔是否存在痉挛或粘连等情况,若存在患者应可以接受阿托品注射。
4.2前房穿刺;4.3完美的连署切口形态和位置。
在进行前房穿刺前,需要进行完美的连署切口形态和位置。
术中应根据患者的角膜厚度、角膜湿润度、手术器械等因素进行选择,避免损伤晶状体前囊和角膜内皮等组织,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角膜弧度和环状可识别范围等因素,在穿刺前进行必要的人工晶状体定位和调整,同时应随时监测患者的眼压变化情况,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质量控制标准1.手术器械的选择及消毒手术器械的选择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器械应有一次性及可重复使用两种,使用后需经过清洗、消毒等过程.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器械无损伤、无污染以及标准化的其它条件.发现有损坏、污染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或进行修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c0db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9.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一、术前准备⒈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书面同意。
⒉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眼部检查、全身评估和麻醉评估。
⒊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手术器械,确保手术设备齐全、灭菌完整。
二、手术操作流程⒈术前准备a) 洗手消毒,戴手套,保持手术场洁净。
b) 对患者眼部进行局部消毒,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c) 麻醉患者眼部,确保患者无痛感。
⒉穿刺入路a) 使用角膜刀或角膜钝分离器在手术区域做小切口。
b) 进行前房注水,以稳定眼压。
⒊手术切削a) 使用超声乳化器将白内障切削成小片,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眼腔。
b) 注意控制手术时间和能量,避免对眼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⒋人工晶体植入a) 使用合适的人工晶体进行植入,注意选择合适的度数和尺寸。
b) 保持晶体稳定,确保合适的位置和方向。
⒌切口缝合a) 使用可吸收缝线对切口进行缝合。
b) 检查切口是否完全闭合,避免术后感染和出血。
⒍术后处理a) 术后给予眼药水和抗生素预防感染。
b) 配戴遮光眼罩,提供眼部保护。
三、质量控制标准⒈手术操作规范化,遵守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步骤。
⒉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操作要求,保持手术场洁净。
⒊确保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灭菌状态。
⒋定期进行手术设备和器械的质量检查和维护。
⒌加强术中术后感染控制,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
⒍注重手术后的护理和恢复指导,保证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附件:⒈白内障手术操作流程图⒉手术器械清单⒊手术风险告知书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指规定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
⒉《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指规定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
⒊《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指规定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19年版)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4abe7410661ed9ad51f3a2.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19年版)一、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一)术前检查1.视功能检查:光感、光定位、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2.测量眼压:手术眼的眼压应当在正常范围。
如果同时合并青光眼,应当作为复杂病例考虑。
3.外眼检查:应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除外眼部和毗邻部位感染性病灶和活动性炎症。
4.角膜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
应用角膜曲率计检查角膜曲率。
对于曾做过内眼手术、患有角膜变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病或年龄过大者,应尽量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晶状体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了解晶状体混浊程度和混浊位置,判断是否与视力损害程度相符。
必要时散瞳后再行检查。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情况,以便除外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眼病。
如怀疑有黄斑部病变或视神经病变,则白内障手术预后差,应当在手术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并按规定记录在病历上。
如条件允许应进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TC)检查并给予后节疾病治疗建议。
7.应用眼科A型超声扫描仪测量眼轴长度。
应用B型超声扫描仪了解眼内情况。
8.测算拟植入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冲洗双眼泪道,了解双眼泪道是否通畅,有无黏液脓性分泌物溢出。
如果患者任何一眼合并慢性泪囊炎,则须治愈后方可行白内障手术。
10.了解全身情况,进行血压检查、胸透或胸片、心电图检查,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当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行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当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oml/L以下后进行手术。
11.检测血常规、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
(二)手术患者选择标准1.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其最好矫正远视力应当低于0.3。
对于最好矫正远视力≤0.1的白内障患者应当优先作为手术对象。
2.对于成熟期或接近成熟期的白内障患者,应当具有5米光感,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正常。
3.伴有下列情况的患者称为复杂病例,应当在三级眼科专科医院或三级综合医院眼科实施手术:(1)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者。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c20aa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a.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1.引言1.1 文档目的1.2文档范围1.3 文档背景2.术前准备2.1 病史收集2.1.1 病史要点2.1.2 病史调查方法2.2 视力检查2.2.1 准备视力检查设备2.2.2 视力检查方法2.3 眼底检查2.3.1 准备眼底检查设备2.3.2 眼底检查方法2.4 确定手术方案2.4.1 白内障手术种类选择2.4.2术前眼度量和眼内镜检查2.4.3 术前眼压测量2.4.4 术前常规血液检查2.4.5 术前眼表检查3.手术操作步骤3.1 手术器械准备3.1.1 灭菌操作规范3.1.2手术器械清点3.2 局部麻醉3.2.1 局麻药物选择3.2.2 局麻操作规范3.3 切口3.3.1 切口大小选择3.3.2 清洁术野3.4 晶状体摘出3.4.1 超声乳化技术操作规范3.4.2 裸露前囊膜技术操作规范 3.5 人工晶状体植入3.5.1人工晶状体选择3.5.2 人工晶状体植入步骤3.6 切口缝合3.6.1缝合材料选择3.6.2 切口缝合方法4.手术后护理4.1术后指导4.1.1 注意事项4.1.2 用药指导4.2 术后复查4.2.1复查时间规范4.2.2 复查项目4.2.3 复查结果解读5.质量控制标准5.1 术前准备质量控制5.1.1 病史收集质量控制5.1.2视力检查质量控制5.1.3 眼底检查质量控制5.1.4 手术方案确定质量控制5.2 手术操作质量控制5.2.1 手术器械准备质量控制 5.2.2 局麻质量控制5.2.3 切口质量控制5.2.4晶状体摘出质量控制5.2.5 人工晶状体植入质量控制5.2.6 切口缝合质量控制5.3 术后护理质量控制5.3.1 术后指导质量控制5.3.2 术后复查质量控制6.附件附录 1:白内障手术常用器械清单附录 2:术前常规血液检查项目表附录3:术后复查项目表7.法律名词及注释法律名词1: 注释:解释法律名词2:注释:解释。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5e8a545a58da0116d174963.png)
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白内障囊外摘出术【适应证】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
【禁忌证】1.晶状体全脱位者。
晶状体半脱位者为相对禁忌证。
2.后发性白内障。
3.活动性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
4.眼部炎症患者。
5.伴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的白内障。
6.假性晶状体囊膜剥脱征为相对禁忌证。
【术前准备】1.检查视功能。
(1)未成熟期白内障:远近未矫正视力、矫正视力,有条件时检查潜在视力。
(2)成熟期白内障:检查光感、光定位和色觉。
2.测量眼压,了解是否合并青光眼。
3.检查角膜、角膜曲率。
4.怀疑有角膜内皮病变者,如曾做过内眼手术患者、角膜变性者、年龄大的患者等,应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应用裂隙灯检查眼前节,特别了解晶状体浑浊程度。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的情况,以便判断术后恢复情况。
例如应用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进行眼超声检查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情况。
如果怀疑视网膜,特别是黄斑部病变,可做视网膜电图检查。
如果怀疑视路病患,应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7. 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
8.测算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了解全身情况,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将血糖控制在8mmo1/L以下后进行手术较为安全。
10.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恰当地解释预后,以取得理解和合作。
11.应冲洗泪道、结膜囊。
12.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2-3d,每日3-4次。
如时间不够,至少术前6h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每半小时1次。
13.术前尽量散大瞳孔。
【麻醉】1.表面麻醉。
2.球后阻滞麻醉或球周麻醉。
3.眼轮匝肌阻滞麻醉。
4.必要时全身麻醉,如儿童手术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1.以显微开睑器或缝线开睑。
2.做上直肌牵引缝线,以便固定眼球和随时调整眼球位置。
3.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角膜缘球结膜切口。
4.沿上方角巩膜缘做深约1/2或3/4巩膜深度的角巩膜缘切口,长810mm。
白内障手术操作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ec218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2.png)
1.视功能检查:光感、光定位、色觉、远近日常生活视力(在日常屈光矫正状态下的视力)和矫正视力。
2.测量眼压:手术眼的眼压应当在正常范围。
如果同时合并青光眼,应当作为复杂病例考虑。
3.外眼检查:应用手电筒和放大镜,或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除外眼部和毗邻部位感染性病灶和活动性炎症。
4.角膜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
应用角膜曲率计检查角膜曲率。
对于曾做过内眼手术、角膜变性或年龄过大者,应尽量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晶状体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了解晶状体混浊程度和混浊位置,判断是否与视力损害程度相符。
必要时散瞳后再行检查。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情况,以便除外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眼病。
如怀疑有黄斑部病变或视神经病变,则白内障手术预后差,应当在手术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并按规定记录在病历上。
7.应用眼科A 型超声扫描仪测量眼轴长度。
应用B 型超声扫描仪了解眼内情况。
8.测算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冲洗双眼泪道,了解双眼泪道是否通畅,有无黏液脓性分泌物溢出。
如果患者任何一眼合并慢性泪囊炎,则须治愈后方可行白内障手术。
10.了解全身情况,进行血压检查、胸透或胸片、心电图检查,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当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行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当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 以下后进行手术。
11.检测血常规、凝血四项、尿常规、肝功、肾功、空腹血糖、HIV、乙肝表面
抗原和丙肝表面抗原。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试题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746854011ca300a6c39087.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试题
姓名性别年龄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格4分)
1、白内障手术术前视功能检查:、、和。
2、糖尿病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 mmol/L以下后进行手术。
3、白内障手术患者最好矫正远视力应当低于。
对于最好矫正远视力≤的白内障患者应当优先作为手术对象。
4、白内障手术前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点术眼日,每日次。
如果术前准备时间不够,至少在术前小时内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每小时一次。
5、术后用药,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每日次,持续周。
6、单纯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二周后的裸眼视力≥的比率应当达以上,矫正视力≥的比率应当达以上。
7、人工晶体植入率应当达到以上。
8、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应低于。
9、手术医师资质:施行白内障手术的主刀医师必须接受过白内障手术的培训,并且具有参加例以上的白内障手术经验。
二、问答题。
(每题15分)
1、白内障手术前必须检测的检验项目有那些?
2、简述白内障术前洗眼过程?
3、简述那些情况属于复杂白内障病例?
4、简述白内障手术严重并发症包括有那些?。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5ec1a3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8.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1.术前准备1.1 患者评估a. 确认白内障诊断,评估手术适应症b. 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测量、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c. 评估患者全身健康状况,了解患者过敏史及药物使用情况1.2 术前准备a. 与患者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风险b. 定义手术目标,根据患者需求选择人工晶体种类c. 患者眼部消毒,避免术后感染d. 准备手术器械、材料等2.术中操作2.1 麻醉a. 局部麻醉b. 全身麻醉2.2 切口建立a. 确定切口位置和大小,常用切口类型为结膜切口或角膜切口b. 注意切口的正确定位和切口建立的准确性2.3 前房切割和后房注水a. 前房切割,将前房液体抽取使前房深度达到正常b. 后房注水,注入生理盐水填充后房及玻璃体腔2.4 晶状体摘出a. 通过超声乳化将晶状体核碎化b. 用吸引器将碎片吸出眼内2.5 人工晶体植入a. 选择合适的晶体并进行植入b. 植入后需确认晶体位置正确,视力恢复情况2.6 切口封闭a. 分别封闭结膜或角膜切口b. 注意切口封闭的牢固性和隐蔽性3.术后管理3.1 视力恢复评估a. 术后直接复视,记录患者术后视力情况b. 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3.2 术后用药a.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b. 使用消炎药物控制炎症反应3.3 术后注意事项a. 定期复查,观察凹陷、假体脱位等并及时处理b. 术后提醒患者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刺激性因素4.质量控制标准4.1 术前评估质量控制a. 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手术风险b. 准确评估手术适应症4.2 术中操作质量控制a. 操作者熟练掌握手术技巧b. 仪器设备操作正确,无损坏或故障4.3 术后管理质量控制a. 视力恢复评估准确可靠b. 术后用药合理规范c. 术后注意事项有效执行附件:术前评估表格、手术操作记录表格、术后复查记录表格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白内障手术:指通过手术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来恢复患者的视力。
白内障手术操作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6e664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1.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标准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的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
为了治疗白内障并恢复患者的视力,白内障手术成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白内障手术操作的标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眼部情况,并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的期望和意愿。
此外,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测量眼压、检测视力和角膜曲率等。
2.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白内障手术的麻醉主要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局麻加全身麻醉三种方式。
其中,局部麻醉是最常用的方法,常常选择使用局部麻醉滴眼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降低手术的风险。
3.手术方式选择白内障手术的方式主要有传统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两种。
传统白内障手术是通过人工小切口将晶状体完整地取出,再置入人工晶体。
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则是通过使用超声乳化仪器将晶状体分解成小碎片,然后用吸引器将其完全吸出。
4.手术操作步骤(1)鞭状切口:在角膜边缘切开约2.8mm的小切口,用来进入前房和注入回复的人工晶状体。
(2)创建前房:通过利用专用工具,将晶状体与虹膜之间的前房深度扩大,以便手术进行。
(3)后囊切开:将小切口向后延伸数毫米,并用尖硬工具在晶状体后囊上作一个口子以便分解和吸除晶状体。
(4)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乳化:通过超声乳化器将晶状体变成细小碎片(孥铃)以便吸取。
(5)吸取晶状体碎片:通过吸引器将细小碎片吸取出眼内。
(6)洗眼: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球,确保眼内无残余物质。
(7)人工晶状体植入:在手术切口处将折叠的人工晶体插入到后囊内,然后让其展开和定位。
(8)归位和缝合:通过向前推动晶状体,让其进入到准确的位置。
然后通过化学药品或内侧缝合线,将手术切口缝合。
5.术后处理术后,医生会给患者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消炎药眼药水,以预防并减少术后感染。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ffcfae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b.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⒈引言
⑴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白内障手术的操作流程,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
⑵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⒉定义与术语
⑴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眼睛的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的眼病。
⑵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是指通过手术方法摘除患者眼睛内的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恢复视力。
⒊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⑵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⒋白内障手术操作流程
⑴术前准备
⒋⑴患者评估
⒋⑵术前检查
⒋⑶术前告知
⑵术中操作
⒋⑴局麻与全身麻醉选择
⒋⑵皮肤消毒
⒋⑶切口的选择与位置
⒋⑷眼球固定
⒋⑸穿刺与房水引流
⒋⑹前囊切开与皮质吸除
⒋⑺人工晶状体的植入
⒋⑻植入后的囊袋稳定与房水恢复⒋⑼切口缝合
⒋⑴0 术中护理与观察
⑶术后处理
⒋⑴术后观察与护理
⒋⑵术后复诊与康复指导
⒌质量控制标准
⑴术前质量控制
⑵术中质量控制
⑶术后质量控制
⑷医务人员培训与质量评估
⒍附件
附件1:白内障手术操作记录表
附件2:白内障手术术前评估指南
附件3:白内障手术术后复诊指导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指国家有关医疗机构管理的法规规范文件。
⑵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指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规规范文件。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c80aa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4.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1. 引言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为了保证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制定了本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2. 手术操作规范2.1 患者评估和准备在手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眼部检查和相应的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的型号和度数。
对于有合并症的患者,应评估手术风险,并在必要时进行相关处理。
2.2 无菌操作手术室、手术器械和手术人员必须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
在手术中,必须遵守手术台上无菌区、易污染区和严格无菌区的划分。
术前和术中均需进行适当的消毒和洗手。
2.3 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手术前,必须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手术中,必须有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监护,确保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
手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并预防并发症。
2.4 手术技术手术前,必须仔细标记患者的手术眼并确认手术方式。
手术中,必须注意保护好眼表,避免眼球和晶状体的损伤。
移除晶状体时,必须小心操作,避免残留晶状体碎片和损伤玻璃体。
3. 质量控制标准3.1 设备和材料手术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其性能和安全性。
晶状体材料必须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
手术器械必须定期维护和检验,确保其无菌和正常工作。
3.2 医务人员培训和质控手术医生必须具备相关的学术知识和丰富的手术经验。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技能的更新。
每位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必须得到严格的评估和监督。
3.3 术后随访和效果评估手术后必须进行规范的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定期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统计并分析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4. 结论本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旨在规范白内障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0ecf0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0.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1. 引言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科疾病,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为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制定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2. 手术操作规范2.1 术前准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眼部检查结果等信息;检查眼压、角膜曲率等参数,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预防感染措施,包括局部消毒和手术器械消毒。
2.2 手术步骤麻醉患者眼睛,确保手术过程的无痛苦;制作角膜切口,准确进入眼内;超声乳化器辅助下,将白内障核移除;人工晶体植入,确保适当的位置和稳定性;结膜缝合或使用眼部黏合剂封闭切口。
2.3 手术后处理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眼部疼痛、红肿等;制定合适的术后治疗计划,包括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避免剧烈运动等;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果。
3. 质量控制标准3.1 手术者要求具备丰富的白内障手术经验,熟悉手术操作规范;持续职业培训,了解最新的手术技术和进展;保证手术器械和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3.2 手术环境要求手术室应符合相关的卫生、安全标准;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手术环境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严格管理手术室内的洁净区和污染区,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性。
3.3 术后随访要求制定科学的术后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和内容;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炎症、眼压升高等;收集并分析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
4.白内障手术是一项复杂而常见的眼科手术,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至关重要。
手术者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持续的职业培训,手术环境要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术后的随访中要及时处理并发症,评估手术效果。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提高白内障手术的质量,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f57ab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d.png)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1. 引言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制定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文将介绍白内障手术的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2. 手术操作规范2.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麻醉评估、眼部检查等。
需要确保手术器械、药品等的准备充分,并进行严格的消毒操作。
2.2 麻醉麻醉是白内障手术的重要环节。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2.3 手术步骤白内障手术的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 切口根据需要开具切口,要注意切口的位置和大小,以便手术进展顺利。
2.3.2 人工晶体置入在切口处进入眼内,将白内障晶体摘除并置入人工晶体。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精确度,以及人工晶体的选择适合患者的情况。
2.3.3 切割和吸除残留物对于残留在眼内的白内障物质,需要进行切割和吸除,以确保手术的彻底性。
2.3.4 切口缝合手术结束后,需要对切口进行精确的缝合,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4 术后处理术后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后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抗炎等治疗。
还需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手术效果的长期稳定。
3. 质量控制标准3.1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应包括患者的全面检查,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白内障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和手术风险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 手术器械和药品的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的准备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包括器械的灭菌和消毒、药品的质量控制等。
3.3 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手术操作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步骤等。
还需要建立操作规范的评估和培训制度,确保每位医生都能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3.4 术后处理和随访术后处理和随访对于手术效果的长期稳定至关重要。
需要建立完善的术后处理和随访制度,包括抗生素和抗炎治疗、复查和随访的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2017年版)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
(一)术前检查。
1.视功能检查:光感、光定位、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2.测量眼压:手术眼的眼压应当在正常范围。
如果同时合并青光眼,应当作为复杂病例考虑。
3.外眼检查:应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除外眼部和毗邻部位感染性病灶和活动性炎症。
4.角膜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
应用角膜曲率计检查角膜曲率。
对于曾做过内眼手术、患有角膜变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病或年龄过大者,应尽量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晶状体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了解晶状体混浊程度和混浊位置,判断是否与视力损害程度相符。
必要时散瞳后再行检查。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情况,以便除外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眼病。
如怀疑有黄斑部病变或视神经病变,则白内障手术预后差,应当在手术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并按规定记录在病历上。
如条件允许应进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
查并给予后节疾病治疗建议。
7.应用眼
科A型超声扫描仪测量眼轴长度。
应用B型超声扫描仪了解眼内情况。
8.测算拟植入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 冲洗双眼泪道,了解双眼泪道是否通畅,有无黏液脓 性分泌物溢出。
如果患者任何一眼合并慢性泪囊炎,则须治 愈后方可行白内障手术。
10. 了解全身情况,进行血压检查、胸透或胸片、心电图 检查,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当使用 药物控制血压后再行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当将空腹血 糖控制在8mmol/L 以下后进行手术。
11. 检测血常规、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 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空腹 血糖。
(二) 手术患者选择标准。
1. 各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其最好矫正远视力应当低于
0.3。
对于最好矫正远视力 < 0.1的白内障患者应当优先作为手 术对象。
2. 对于成熟期或接近成熟期的白内障患者,应当具有 米光感,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正常。
3. 伴有下列情况的患者称为复杂病例,应当在条件较好 的眼科专科医院或三级综合医院眼科实施手术:
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者。
活动性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
白内障伴有角膜内皮细胞严重变性、角膜内皮细
(6) 眼球先天发育异常,以及所有严重影响手术的其 它情况。
(7) 玻璃体切除术后 水眼”
(8) 白内障合并眼后节严重疾病。
(1)
(4)
胞数明显减少者。
(5) 有器官移植史,如角膜移植、肾移植的患者,以
及有出血倾向者。
(9)单眼。
(三)术前准备。
1.拟行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须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点术
眼1-3日,每日4〜6次。
如果术前准备时间不够,至少在术
前6小时内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每半小时一次。
2.滴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或托吡卡胺滴眼液,尽量散大瞳孔。
3.术前洗眼:先用棉签蘸肥皂水洗净睫毛、眼睑、眉毛及周围皮肤。
然后用眼部冲洗液冲净眼睑及周围皮肤,皮肤冲干净后,嘱患者睁开眼睛,用眼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
轻柔地翻转上眼睑,继续冲洗,再将上眼睑回复。
嘱患者轻闭眼睛,冲洗眼睑及周围皮肤。
洗毕时应用棉签擦干眼睑及周围皮肤。
(四)手术实施。
1.手术医师资质:施行白内障手术的主刀医师必须接受过白内障手术的培训,并且具有参加200例以上的白内障手
术经验。
2.手术全程严格无菌操作:
(1)术中用品的质量必须合格。
严禁使用院内自行配制的制剂作为眼内灌注液。
(2)手术室、手术器械、仪器等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
灭菌,每位患者必须使用单独的手术包和手术器械,防止发生感染。
(3)用0.06%碘伏消毒眼部皮肤。
开始手术前,术眼用0.025%聚维酮碘溶液或含抗菌素的眼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
手术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规程。
建议使用眼科手术贴膜。
如已知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
抗体、HIV阳性,其
手术应当安排在每日手术的最后,术后手术器械需用毒液浸泡后高
84消压消毒。
梅毒患者治愈后方能实施手术。
3.麻醉方式:由术者选择。
4.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禁用针拨术。
5.手术完成后,应做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眼膏点眼或结膜下注射。
(五)术后处理。
1.术后随诊:
(1)术后次日复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检查。
(2)术后3-5天内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
(3)术后两周内和3个月时随诊,了解视功能恢复情况和有无发生并发症。
2.术后用药:
(1)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每日
3〜4次,持续2〜3周。
必要时可加用或改用非甾体抗炎药。
(2)术后一般没有必要常规全身使用抗菌药物。
但对于功能性独眼、易感染体质或其他局部因素等特殊情况时,如术中后囊破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可以给予全身抗菌药
物预防感染。
(3)针对术后反应,由手术医生决定其他对症处理措
施。
二、手术质量控制标准
(一)视力恢复标准。
单纯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两周后的裸眼远
视力>0.3的比率应当达80%以上,矫正远视力 >0.3的比率应当达90%以
上。
(二)人工晶状体植入率。
人工晶状体植入率应当达到90%以上。
(三)严重手术并发症。
1.严重手术并发症包括:麻醉导致眼球穿通伤、麻醉损伤视神经导致患者失明、感染性眼内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手术源性视网膜脱离、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并导致严重并发症等。
2.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应低于0.1%。
3.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定点医院一旦出现上述严重手术并发症,应当及时联系上级医院会诊处理,并且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暂停项目工作,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审查合格后方能继续实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