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oc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
2、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能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
二、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学生唱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创作是源于她的身世和心理.2、任务: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活动1:小组讨论,每组介绍一首词的词意、词曲、艺术价值。
4、整体讲解:教师就词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5、活动2:通过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两首词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临场评论的方式,增加两首词的欣赏程度。
6、总结: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对两首词的喜爱及感悟,并从中探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
三、教学重点: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2、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四、教学方法:1、活动性、情感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
2、合作、探究和启发式教学法。
3、听课及现场评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PPT、录音机、黑板、水彩笔等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唱词《如梦令》2、任务明确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了解一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并进行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充分理解。
4、齐堂讲解教师就文章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认识。
5、背诵和演唱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同时让学生从词曲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doc
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
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全词。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背诵全词2、品味叠词的作用。
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方法:导读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学习《醉花阴》教学内容及步骤:一、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
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
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
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四篇
《李清照词》教案《李清照词两首》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那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创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鹧鸪天·桂花》中所表现出的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地赞美和崇敬之情;感悟作者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盛衰之概和身世之悲。
教学重点:赏析《永遇乐》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鹧鸪天·桂花》以议论入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鹧鸪天·桂花【导入语】播放李清照的词作歌曲《一剪梅》视频,询问学生,这首歌曲的作词者是谁(李清照),现在我们来学习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鹧鸪天·桂花》。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也工文章。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与丈夫都喜好读书。
他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
他们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
于是买书、藏书、校书,几乎成了书痴。
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
钦宗靖康元年,即李清照42岁时,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
第二年即李清照43岁时,金兵攻陷山东,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
从山东流亡到建康,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加上沿途风霜劳顿,使赵明诚病倒了。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3.doc
《李清照词二首》教案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母王氏,知书善文。
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咅律。
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
其住所为“易安堂”,李清照也故自封为易安居士。
屮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 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吋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屮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111感人的意境来。
2.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白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 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三、整体把握,初步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结合课下注释,试粗略说出你对词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懂词的大意,并简单概括词的内容,把握词的感情基调。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这是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揣摩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体味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3、理解并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的不同“愁”情。
难点:理解并积累词中的常见意象,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教法设想】鉴赏、比较、分析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她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豪气,也有“一种想思,两处闲愁”的万种柔情,她就是被人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两首词,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世1、简介作者(学生读课文题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
词集有《漱玉词》。
2、我们在初中阶段曾经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复习)(读或背)《如梦令》和《武陵春》。
3、介绍李清照人生遭遇和前后不同风格上面这两首词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一首相对轻松、活泼,一首相对愁绪满怀,比较沉重。
)这是为什么?这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
出生于官宦人家的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过着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结婚后与嫁给赵明诚,与丈夫情投意合,相亲相爱,但也开始有丈夫在外做官、自己独守空家的孤独和寂寞;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流落江南,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她后来受过骗,坐过牢,没有子嗣,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晚景凄凉。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三、学习新课,感受经典。
(一)学习《醉花阴》1、初读感知。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3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Ⅰ、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生平经历及前后词风变化),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
Ⅱ、教学重、难点: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比较分析《醉花阴》和《声声慢》:①“愁”情的区别(主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②语言表现的不同。
Ⅲ、课时安排:2课时Ⅳ、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音乐《海神》,同时朗诵以下对李清照的介绍。
以创造一种哀婉的氛围,更好的进入本课的学习:悠思绪,淡淡情怀,在凉风拂面的秋日,在花瓣飘零的黄昏,沉淀成一种追忆的情怀。
她高雅绝俗,是灼灼的梅花;她才华横溢,是流光溢彩的玉;她是纤纤的雨,是秋的意境。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不错,她就是南宋最享知名度的女词人——李清照。
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这条滚滚长河上涌现出来的著名才女。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青年的她热爱生活、歌颂美好。
而当夫死国破,肝肠寸断之时,她又将全部的愁绪、所有的留恋,都浓缩在她凄冷精练的词中,花开花落两无语、真情深爱总无声。
她无法将她的坎坷人生道给世人,却用了无声的词含蓄的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
(板书)二、作者介绍(学生总结,教师明确)过渡语:刚才,我们通过一个简短的介绍已经对李清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最新-《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编辑为家人们收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4)了解婉约派的特点教学重点:(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资料链接-----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引导: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引导: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提示: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课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掌握意象的一般内涵。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疏通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诵读,在品读中体会和品味词的意境。
〔3〕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把握词的主旨。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词人的情感。
〔2〕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词中意象的深刻内涵。
〔2〕熟读成诵,在阅读中品味古典诗词的美感和词作中抒发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音乐好听吗?感觉怎样?有谁愿意说一说这首曲子吗?明确:这首曲子叫《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乐,瞎子阿炳用他如泣如诉的二胡声演绎了人世间的悲凉。
静静地听,人们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文字表达愁苦的经典。
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她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李清照从小就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会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
赵明诚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清照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幸福美满。
公元1125年,金入侵宋朝。
两年后,北宋灭亡。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她一家被迫南迁避难。
两年后,其夫赵明诚在赴官上任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丧失殆尽等〕。
她的作品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写闺中生活的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
三、整体感知提问:《声声慢》和《醉花阴》,哪一篇的情感更能打动你?哪一篇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声声慢》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子都可以看出来。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D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土,宋代女词人。
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学者兼文学家,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早期生活优裕,夫妇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研究。
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流落江南。
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晚景凄凉。
清照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丹青,词的成就尤高,卓然自成一家。
有《漱玉集》。
代表作有《如梦令》、《一剪梅》。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其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和《声声慢》,对它们进行对比阅读。
(四)《醉花阴》和《声声慢》比较赏析1、分组朗读,感知作者情感2、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的相同之处在哪?(能否用词中的一个字来说明)明确:“愁”板书:愁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两首词的共同情感。
进而比较分析,体会情感的不同。
3、同桌讨论:这两首词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的?学生板书:意象《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玉枕、黄花、西风、酒《声声慢》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4、小组讨论:这两首词中,相同的意象有哪些,有何特点,所表现的“愁”情有什么不同?师引导:通过两首词的意象比较发现,“酒、黄花、风”是共同的意象,但传达出来的“愁”却不尽相同。
①两词都写到了黄花《醉花阴》中, 作者以“有暗香盈袖”的黄花, 象征词人自己的美好年华, 见菊花, 虽“人比黄花瘦”, 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
这里, 她把花和人联系起来, 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声声慢》中,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词中由景入情,黄花是写实的, 菊花枯萎凋落, 落瓣纷纷, 堆积了一地, 花都憔悴了, 丈夫不在, 没人摘花送给自己, 只能将自身的愁境融入花的枯萎凋落, 这里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 又和作者晚年孤苦飘零的愁境相吻合了。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李清照的两首词,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作特点及其文化价值,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词作背景介绍在课堂开始,通过讲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她在唐宋词史上的地位,向学生介绍李清照的重要性,并对她的人物形象进行简要描述。
词作赏析与分析选择李清照的两首词进行赏析和分析,分别为《如梦令》和《声声慢》。
教师可以先朗读词作,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词的诗意、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
词作比较通过将李清照的两首词作与其他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李清照的独特之处和她在词坛上的地位。
教师可以选择其他唐宋词人的作品,如杜牧、苏轼等,与李清照的词进行对比分析。
词作创作最后一部分是让学生进行词作创作。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词作创作的提示或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在李清照的词作基础上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创作符合主题和情感表达的词作。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背景,引导学生对词作进行深入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学生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听读与赏析结合教师可以朗读词作,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词作的音韵美和声情并茂的表达方式。
然后,通过赏析和分析,引导学生对词作的诗意和意境进行感悟。
比较与分析结合教师可以选择其他唐宋词人的作品与李清照的词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李清照的独特之处,并在比较中得到对词作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创作与表达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词作创作,并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词作技巧,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创作的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互评、自评,通过评价的反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资源1. 李清照的词作选集2. 唐宋词选讲教材3. 相关词人的词作选集。
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docx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背景。
探讨李清照词中女性生命意识【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解决办法:鉴赏、比较、分析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她被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在中国词史上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她是一个勇敢率真的女人,大胆地以己之情,抒己之怀;她又是一个柔情万种,愁若苦海的女人,无论是“一种想思,两处闲愁”的日子,还是动乱的时代,变迁的年华,都使她的诗歌中充满了愁绪;她更是一个豪情万丈的女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英雄观;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来学习她的两首词。
二、检查预习情况:课前我们留了预习作业,下面来检查一下完成情况:1、李清照:( 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人。
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外郎,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
母亲王氏为状元王供辰孙女,也擅长诗文,生长于爱好文学的士大夫家庭。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嫁给礼部侍郎赵廷之子、 21 岁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赵明诚爱好收集前朝的石刻。
婚后不久赵廷升为尚书右丞(相当于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致力于打击旧党,李格非在党争中被罢官,对赵廷之行事不满。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
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10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
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通用7篇)
李清照教学设计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该词的情感;(2)了解并把握李清照的创作分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李清照创作分期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先看一句台词:“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PPT展示),当然也有人进行过恶搞。
(PPT展示: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容嬷嬷吗)实际上,大明湖畔确实出现过一些美女和才女,这里有一幅对联为证: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
这就是郭沫若题李清照故居漱玉堂的对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李清照,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二、板块教学,整体感知1. 读一读。
向学生提出四维诵读要求。
读得准确读出节奏读出关键(愁:一个“愁”字开篇,反应的是作者浓浓的愁思,使全词都笼罩在凄迷、哀怨的氛围当中。
思考:李清照因何而愁?凉。
表面上:重阳节,天气转凉。
玉枕纱橱,难于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到孤独、凄凉。
)引申问题:本词写作的季节?时间?重阳节。
本应于家人团聚,而此时赵明诚在山东做官,李清照在青州老家居住,李清照清寂无聊,写了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
“永昼”“半夜”“黄昏后”。
巧妙抓住了这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读出感觉2. 品一品。
品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作者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一才女”之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D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较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精选5篇)《李清照词两首》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这两首词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二、新课导入三、诵读感悟四、品读探究赏析意象1、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
2、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3、作者还通过那些意象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愁绪,请同学们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从深层赏析两词,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一、课前预习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这两首词。
二、新课导入请大家欣赏歌曲《菊花台》,歌词中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家可能对《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比较熟悉,铺满皇宫的菊花象征着宫廷军变的失败,生命的凋残消逝所以菊花在影片中象征①对已逝辉煌的伤感②对生命凋残的悲悼。
“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习惯,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习惯借用的对象,菊花就是黄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菊花台》中的菊花意象就是对古诗词中黄花意象的继承。
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同样的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早期和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醉花阴》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对爱情的向往;《声声慢》则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
2.解析:鉴赏词主要通过抓意象,掌握意境,体味作者情感。
教授这两首词时,可抓住其同为抒写愁思的特点,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意象分析了解诗歌所营造的意境,进而体味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诗歌的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中的意象,寻找相同的意象和情感,通过比较分析来探讨两首词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之处。
主要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构建课堂,师生互动,创建灵动课堂。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2.解析:(1)解决意境和情感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
启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积极性。
(2)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诗歌魅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对诗歌不敏感,兴趣不高,缺乏一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达。
但是初中学过《醉花阴》,学生对作品及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重点放在《声声慢》上,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学习两首词。
2.教学重难点设置( 1)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抓主要意象,体味作者情感,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 2)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对比阅读的技巧。
3.教学设计思想新课程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 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本次课的设计思想以生为本,用对比阅读的形式进行探求学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探究两首词的异同。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幻灯片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思路与教学环节的直观展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1.课前预习思考2.课堂基本流程了解作者,走进文本→抓意象、品意境→感知两种愁情→比较意象,分析愁情→学会知人论世→背诵《醉花阴》→小结3.课后巩固训练七、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思考:(1)收集李清照的资料,了解其身世背景。
(2)阅读教材《醉花阴》和《声声慢》,了解教材内容。
(3)找出两首词的意象,把握意境,感悟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教材,初步感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二)情景导入在宋朝有这样一个女子,她豪情万丈,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样豪迈悲壮的诗句;她也是一个愁若烟海的女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浓浓的愁情从诗句中弥散开来,轻易的就打动读者的心怀。
她是谁?她就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引起学生兴趣过渡:今天,我们就走进李清照,走入她的内心,去了解这一位多情的才女。
哪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李清照。
(三)作者简介李清照( 1084— 1155),号易安居土,宋代女词人。
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学者兼文学家,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早期生活优裕,夫妇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研究。
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流落江南。
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晚景凄凉。
清照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丹青,词的成就尤高,卓然自成一家。
有《漱玉集》。
代表作有《如梦令》、《一剪梅》。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其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和《声声慢》,对它们进行对比阅读。
(四)《醉花阴》和《声声慢》比较赏析1、分组朗读,感知作者情感2、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的相同之处在哪?(能否用词中的一个字来说明)明确:“愁”板书:愁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两首词的共同情感。
进而比较分析,体会情感的不同。
3、同桌讨论:这两首词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的?学生板书:意象《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玉枕、黄花、西风、酒《声声慢》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4、小组讨论:这两首词中,相同的意象有哪些,有何特点,所表现的“愁”情有什么不同?师引导:通过两首词的意象比较发现,“酒、黄花、风”是共同的意象,但传达出来的“愁”却不尽相同。
①两词都写到了黄花《醉花阴》中 , 作者以“ 有暗香盈袖” 的黄花 , 象征词人自己的美好年华 , 见菊花 , 虽“ 人比黄花瘦” , 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
这里 , 她把花和人联系起来 , 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声声慢》中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 如今有谁堪摘 ? ”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 词中由景入情 , 黄花是写实的 , 菊花枯萎凋落 , 落瓣纷纷 , 堆积了一地 , 花都憔悴了, 丈夫不在 , 没人摘花送给自己 , 只能将自身的愁境融入花的枯萎凋落 , 这里既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 , 又和作者晚年孤苦飘零的愁境相吻合了。
②都写到了酒《醉花阴》中 , 词人是在落日的黄昏之后 , 把酒作为倾诉相思的载体 , 。
酒要对酌对饮才有韵味 , 而丈夫不在身边 , 词人在酒中品尝思夫之情 , 表达一位年轻女子的闲愁。
《声声慢》中 , 词人是想借酒暖身 , 借酒浇愁 , 词人生活在愁的世界里 , 承载不住国破、家亡、夫死的愁苦 , 酒入愁肠愁更愁 , 酒力和心愁相比 , 心愁太重了 , 酒化解不了词人的凄凉和愁苦,因为愁浓,而觉得酒淡。
③两词都写到了风《醉花阴》中“帘卷西风”,西风卷帘似让词人产生幻觉:远道而归的夫君翩翩而入,给自己一份巨大的惊喜,也许想到曾经二人双双卷帘入室,笑语欢颜如在眼前;也许风解人意,催词人黄昏已晚,莫在夜凉中再作逗留词人用画面轻轻说话,富有浪漫诗情。
《声声慢》中“晚来风急”直抒胸臆:急风中,最难将息,单薄此身流离无寄如死的孤寂与哀怆,令词人无意作任何唯美的熏染或修饰,直面眼前,直抒胸中情。
④看“愁”字的位置《醉花阴》以愁发端 , 一开篇就倾忧泻愁 , 层层铺叙,达到愁的高峰 , 真是各种闲愁布满天穹 , 各种闲愁笼罩着词人的整个心头。
愁永昼——愁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
《声声慢》以愁作结,开头以叠字奠定全文的愁境,在词末作者还生活在愁境里,可是仅用“愁”字又怎能概括得完她所饱尝的人间甘苦,既用“愁”照应了全篇,也将“愁”推向了极致。
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
板书:意象意境程度《醉花阴》薄雾、浓云、瑞脑、凄清寂寥浅玉枕、黄花、西风、酒《声声慢》淡酒、急风、雁浓黄花、梧桐、细雨冷清、凄凉、萧索借景抒情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从意象中去分析情感,体会作者的心情。
小结:两首词,同样是写愁,但表现“愁”的方式不同,诠释“愁”的内涵各异,塑造的形象也有别。
《醉花阴》—愁浅《声声慢》—愁浓5、两首词中“愁”情为什么不同?明确:从李清照的身世背景来分析。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惆怅幽怨的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尽折磨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哀伤的忧患之愁的生死恋歌。
知人论世: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板书:情感相思之愁国破、家亡、夫死、流离之苦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
6、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词,揣摩不同的愁情。
概括这两首词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课件 9– 10)明确:答题模式:通过的意象描写,营造了的意境,抒发了。
《醉花阴》通过淡淡的薄雾、浓厚的阴云、轻盈的瑞脑香、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香味飘散的菊花、用来消愁的酒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少妇对远方丈夫刻苦铭心的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通过淡酒、萧瑟的秋风、南归的大雁、凋谢的黄花、象征哀伤的梧桐、细雨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清、凄凉、萧索的意境。
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饱经国破、家亡、夫死、流离之苦后的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 五) 目标检测——背诵《醉花阴》结合刚才的教学分析,让学生试着背诵《醉花阴》( 六) 教师总结:欣赏诗歌,我们要抓住诗的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是怎样的,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
特别注意,对于一些名家名篇,我们还要做到知人论世。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阅读诗歌,发现诗歌的美,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意象意境情感程度醉花阴(前)薄雾、浓云、瑞脑、凄清寂寥相思之愁浅玉枕、黄花、西风、酒愁声声慢(晚)淡酒、急风、雁冷清国破、家亡、夫黄花、梧桐、细雨凄凉萧索死、流离之苦浓八、配餐作业A 组基础知识名句默写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争渡,争渡,。
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答案: 1、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2、载不动许多愁B 组能力提升例句赏析1、《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答案: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瘦”字既写花,又喻人,景情合一,完美融合,表现了词人因相思而消瘦,抒发了词人对丈夫刻苦铭心的相思之情。
2、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答案:“寻寻觅觅”反映了词人心中由于漂泊异地而产生的孤立无援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
这三句,十四个字,分三层,由浅入深,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词人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C 组思维拓展鉴赏诗歌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答案:红藕香残以点代面。
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
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案: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涩涩的味儿却又涌上心头!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