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_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_132 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_
泥石流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
![泥石流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17d2f2941ea76e58fa04fd.png)
价分析受灾体条件 , 易损性是 由社会经济条件和受灾体 直接条件两方面基本要素构成。 滑坡灾害风险分 析不仅要 与滑坡灾 害机制研究 相结 合, 更重要 的是与灾 害破坏的工程及经济分析相结合 。易 损 }评价涉及到受灾体类型划分 、 生 受灾体损毁数量和损毁 程度的 统计、 受灾体价值损失率的计算等。滑坡灾害的损 失评价是在滑坡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的, 其损失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预测滑坡灾 害经济损失需根据滑坡灾害特点计算期望损失值。
行评 价 , 进行 累加 , 出评 价 区的期望 损失 。即 : 然后 得
S口 (面一∑S g ) (点 ) () 9
通 过危 险 l分 析评价 滑坡 的致灾 的条件 , 生 通过 易损性评
式 中 : (面 S ——评 价 区滑坡灾 害期望 损失 ; 5 —— 评价 区各滑坡灾 害点 损失 。 (点 这种方 法虽然 简 便实 用 , 如 果评 价 区范 围较 大 , 但 灾 害点较 多时 , 以逐 点 进行 损 失 评价 , 时 只 能在 专 难 此
泥石流的容重是很关键的参数 , 除对泥石流体的性 质起 决定 性 作 用 外 , 直 接 影 响 工 程 的规 模 和经 济效 还 益[, 1 获得 泥石 流容重 的方法 主要 有两种 。 ] 2 1 1 现场试 验取得 泥石 流容重 .. () 1现场调查试验法: 现场请当地 曾亲眼看见过该 沟 泥石 流暴发 的居 民多 人 次 , 需 要 测试 的沟 段 , 取 在 选 有代 表性 的堆 积物搅 拌成暴 发 时的泥石 流流体 状态 , 进 行样 品鉴定 , 然后分别测出样 品的总质量和总体积 , 按
门勘察基础上, 采用平均危害面积比率和灾害平均活动
概率 ( 或平 均发展 速率 ) 析评 价滑坡 灾害期 望损 失 。 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b13be9d376baf1ffd4fad80.png)
第条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泥石流防治工程与自然地质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复杂变化,包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因兴建工程改变了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而引发新的灾害。同时,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不成熟的科学技术,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性。
第条岩土性质的不确定性泥石流体及工程岩图体多是非均质、多向异性介质,其岩土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防治设计时不仅应掌握岩土性质及其概率分布,而且要了解测试方法及其与工程原型之间的差异。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第条工程勘察主要包括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勘察等内容。针对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工程勘察必须由具有地质灾害勘察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条防治工程设计这是一门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和方针政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设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J
工程构件截面中心轴的惯性矩;
K
安全系数、弹性抗力系数、换算系数、地基系数;
Ks
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
Kt
挡土墙抗倾覆稳定系数;
k0
抗倾覆安全系数;
L
防冲肋板间距、拦砂坝主、副坝间距,谷坊间距、钢索在河床上的敷设长度;
L1,L2
锚索锚固长度;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数据处理和分析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数据处理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681e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e.png)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数据处理和分析泥石流是一种毁灭性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灾害防治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灾害防治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正确处理和分析勘查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泥石流是由陡峭山地上的多种松散材料组成,如土壤、砂石和岩屑,以及水分的混合物流。
了解和分析泥石流的物理特性和行为规律对于防治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而这些特性和行为规律的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作支撑。
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形和地质特征数据:包括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地势高程、坡度、地质构造、岩性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确定泥石流的发生潜力以及可能的路径。
2. 水文水质数据:泥石流往往与降雨和水文过程紧密相关。
因此,了解降雨量、径流量、水位、地下水位等数据非常重要。
此外,还需要了解水质情况,以评估其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
3. 土壤和岩石力学性质数据:泥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发生与土壤和岩石的相互作用。
因此,了解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如强度、粘聚力、内摩擦角等,对于理解泥石流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至关重要。
4. 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对于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获取相关数据,可以了解植被的生长状况、土地利用的类型和遍布程度,从而帮助预测泥石流的可能来源和流动路径。
在处理和分析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数据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整理与清理:将采集到的泥石流勘查数据进行整理和清理,对数据进行分类、去除异常值和重复值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探索与统计分析:根据勘查数据的特点和任务需求,进行数据探索和统计分析。
可以采用一些统计方法和工具,如频数分布、均值、方差、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分析数据的分布和关系,理解泥石流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3. 空间分析:泥石流的发生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因此,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勘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建立泥石流的空间分布模型。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ee126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2.png)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效果和可靠性。
首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包括了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识别。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如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并对其特征和成因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
此外,必须全面掌握研究区域的地质、水文、气象等相关背景信息,以确定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其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包括了对潜在灾害源的调查和分析。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详细调查潜在灾害源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性质等关键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使用现代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等先进工具,可以有效地获取和分析潜在灾害源的数据,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再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包括了对潜在灾害影响范围的评估。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对潜在灾害源周围的地理、环境、社会等因素进行考虑,并预测可能的灾害扩散范围。
通过使用数值模拟、地质力学分析等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评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扩散程度和影响范围,为防治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此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还包括了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和评估。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潜在灾害的频率、规模、损失以及灾害发生可能性等多个指标,并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和数据库,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通过量化的风险评估分析,可以确定灾害发生的概率、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人类活动的威胁程度,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最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还包括了风险管理和防治对策的提出。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和防治对策,从源头控制、灾害预警、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43a1e5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2.png)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在山区和高陡地形地区更为常见。
泥石流灾害作为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在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时,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首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应该从区域尺度和工程尺度两个方面进行。
区域尺度评估主要考虑泥石流频发区和可能的泥石流源区,通过对历史泥石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解泥石流的规模、频率和运动特征,以及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从而判断潜在的泥石流风险。
而工程尺度评估则侧重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评估该工程项目是否存在泥石流威胁,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有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在区域尺度评估中,可以使用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通过对历史泥石流事件的统计分析,推断未来泥石流事件的可能性和概率。
同时,还可以利用地貌解译、地质工程勘查等方法,了解地质构造、土壤岩层条件等对泥石流的影响。
在工程尺度评估中,可以使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泥石流的运动过程,预测泥石流对工程的可能影响。
另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除了地理和地质因素外,气候因素、水文因素等也会对泥石流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降雨量、降雨强度等因素都会对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多因素分析和综合评估。
最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共享和应用。
评估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对于可能存在泥石流风险的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加固山体、建设拦砂坝等。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提供给政府部门,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泥石流两相冲击力及冲击时间计算方法
![泥石流两相冲击力及冲击时间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66d535a32d7375a417804f.png)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
中 国 公 路 学 报 2006 年
0
引 言
图1
Fig. 1
泥石流冲击模式
Impact Model of Debris Flow
每次泥石流后 , 在防治结构面墙或泥石流沟岸 均会留下大量的冲击形迹 , 在防治结构面墙形成的 冲击形迹可称为冲击坑 ( 图 2 ) ; 在岸坡脚形成的冲 击形迹可称为冲蚀槽 ( 图 3) 。平川泥石流 2003 年 7 月发生时 ,在汇流槽墙面产生了 32 个冲击坑 , 冲击 坑深度为 0. 35 ~ 0. 44 cm , 坑口长轴和短轴分别为 3. 1~4. 8 cm 和 1. 4~2. 3 cm ; 西昌至木里公路的小 关沟泥石流 1998 年爆发时 ,在沟岸产生数十个冲蚀 槽 ,槽深度为 80~ 160 cm , 槽长度为 135 ~ 490 cm , 槽高度为 90~272 cm 。
中国是世界上泥石流最发育的国家之一 , 尤其 是西部地区 ,如西藏 、 四川 、 甘肃 、 新疆 、 云南 、 重庆等 地 。若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 将会对公路交通造成 极其强烈的冲击和毁损 , 导致交通中断 。公路沿线 大型及特大型泥石流在有效防治中迄今一些重大关 键技术[ 124 ] 尚未解决 , 基于以泥石流发育研究为基 础、 防治技术研究为手段 、 工程防治研究为目的的研 究原则 ,以排为主 、 排导结合 , 陈洪凯等近十年来对 公路泥石流作了大量开创性研究 ,开发了速流结构 、 底埋隧道 、 翼型墩汇流结构 、 糙底群桩 、 抗撞消能混 凝土等十余种防治新技术 、 新材料 , 并在工程中实 [ 529 ] 施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 、 经济效益 。 实施泥石流防治工程最关键的问题是量化泥石 流冲击力 ,其直接关系到防治技术的选用 、 防治结构 尺寸拟定和配筋设计等 。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均认 为泥石流冲击力由泥石流浆体动压力和块石撞击力 两部分组成 ,前者基于流体力学中压力公式修正为 2 ρ ρ为泥石流体密度 ; v 为泥 P= K v ( K 为修正系数 ; 石流平均流速) ,后者采用材料力学悬臂梁公式 [ 10 ] 。 这类方法有 3 个缺点 : ① 系数 K 的取值随意性强 ; ρ ② 和 v 均需要现场测试 , 且多数为泥石流浆体的 测试值 ; ③ 计算撞击力时 ,泥石流体中块石的流速也 采用浆体的流速 。该方法对于固相颗粒含量少且粒 径较小的粘性泥石流是实用的 ,但对于稀性泥石流 、 过渡性泥石流及块石含量较多的粘性泥石流则相对 误差较大 ,可达 40 % ,因此 ,深入开展泥石流冲击力 研究 ,不仅可为泥石流防治提供可靠的荷载依据 ,也 为研究泥石流沟槽 、 岸坡的动力演化过程提供重要 的动力依据 。 大量调查显示 , 每次泥石流活动后均会在防治 结构或泥石流沟岸坡形成大量的冲击形迹 , 如冲击 坑、 冲蚀槽等 , 也会在泥石流沟内残留大量的沉积 物 ,因此 ,把泥石流体概化为固 、 液两相流体 ,根据泥 石流分相流速计算理论建立泥石流两相冲击力计算 方法 ,并由泥石流冲击形迹计算泥石流冲击时间 ,可 以有效地弱化现有冲击力计算的不确定性 , 并且可 以在泥石流爆发后根据现场调查 、 取样分析来计算 泥石流活动期间的冲击力及冲击时间 。
泥石流运动特征值计算方法-
![泥石流运动特征值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9e770e6bec0975f565e27d.png)
泥石流运动参数特征值计算方法——以xxxxx村泥石流沟为例摘要:文章在前期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治理区泥石流运动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包括泥石流流量、流速、整体冲击力、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并对该泥石流沟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词:泥石流;运动参数1,前言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由暴雨或上游冰雪消融形成的携带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具有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历史短暂、破坏力强的特点。
沿途冲毁道路桥梁,淹没房屋农田,阻塞河道,在顷刻间造成巨大灾害,应该要注意防范。
泥石流勘查指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测绘、勘探(钻探、物探等)、试验等手段,对泥石流活动区域进行的有关泥石流的形成、活动、堆积特征、发展趋势与危害等方面的各种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与评判,为泥石流防治方案的选择和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其中泥石流运动特征值的包括流量、流速、冲击力、弯道超高等,泥石流的这些运动参数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规模、强度和流体性质, 其确定方法和计算结果还直接决定着泥石流防治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
2,治理区概况2.1 治理区位置治理区位于xxxxx西北方向,处于xxxxxx风景区,行政区划上隶属于xxxxx 镇。
中心点坐标为北纬xxxxxx,东经xxxxxx。
该地区分布有S213省道(xxx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2.2 地质环境背景(1)地形地貌:治理区地处燕山南麓,属低山丘陵地区,海拔标高+240~487m。
总体地形北高南低,相对高差90~180m,治理区沟谷发育,呈“V”型及“U”型,谷宽20~60m。
沟谷两侧山体坡度较陡,自然坡度角区约为55~75°,部分岩质边坡近乎直立,沟床纵坡15°,单沟沟谷为南北向,沟谷内第四系坡积,残积物较厚,植被较发育。
图1 治理区地形地貌图(2)地层岩性:治理区一带区域地层,除第四系坡积,洪积层外,主要为侏罗系中上统髫髻山期岩浆岩,成分主要为安山岩,分布广,厚度大,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杏仁构造,同时存在少量粗安岩,粗面岩,火山碎屑岩。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文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0afe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8.png)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文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第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知识。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 (1)
![泥石流动力特征计算 (1)](https://img.taocdn.com/s3/m/0e56e53327d3240c8447ef7c.png)
泥石流的力学特征(1)容重泥石流静力学特征主要指泥石流体或浆体的容重、含水量、物质组成、流变特征、化学性质及其静力特征等。
在一般地区出于泥石流的突发性、冲击力大等条件所限,难以直接测得天然泥石流容重。
一般采用现场调查试验法进行泥石流容重的测定,即在现场请当地亲眼看见泥石流暴发的居民多人,在需要测试的沟段,选取有代表性的堆积物搅拌成暴发时泥石流流体状态,进行样品鉴定,然后分别测出样品的总质量和总体积,求出泥石流流体容重。
在无法取得代表性样品时,根据《规范》中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标准,对某泥石流沟进行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详见表4-3),按照《规范》中附表“数量化评分(N )与重度、(1+Φ)关系”,可以得到泥石流的容重。
本报告采用后一种方法,查表得到泥石流的容重为m3。
(2)泥石流流速泥石流的流量是泥石流重要的特征值之一。
它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强度,规模和流体性质,而且决定着防治泥石流工程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
因此,泥石流的洪峰流量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参数。
流速VC 按照铁道部推荐的稀性泥石流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 a 1——泥石流中含沙量变化引起的流速修正系数,()5.0111+Φ=H a γ;R ——水力半径(m),2.5m ;IC ——泥石流水力坡度(‰),用沟床纵坡代替;n ——清水河床糙率系数;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c H c γγγγω--=Φ;c γ——泥石流容重(t/m3),为m3;w γ——清水容重(t/m3),m3;H 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t/m3)。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为s 。
(3)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流量计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雨洪法;二是形态调查法。
①雨洪法假设泥石流与暴雨同频率、且同步发生,先按水文方法计算出断面不同频率下的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 (计算方法查阅四川省水文手册),然后选用堵塞系数,按下式计算泥石流流量: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 ); p Q ——频率为P 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3/s );Φ——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查《规范》附表,值为;c γ——泥石流容重(t/m3),为m3;w——清水的重度(t/m3),为;γ——泥石流中固体物质重度;HDC ——泥石流堵塞系数(见表3-8),可查经验表为。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
![泥石流分析及流量求解](https://img.taocdn.com/s3/m/90ed9f6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f.png)
泥⽯流分析及流量求解泥⽯流分析及流量求解1)频率为P 的暴⾬洪⽔流量计算(P Q )泥⽯流峰值流量与沟⾕清⽔洪峰流量有关,⽽清⽔洪峰流量的⼤⼩⼜取决于暴⾬量的⼤⼩。
此次⼀⽚区泥⽯流沟⾕清⽔洪峰流量按部分汇流公式计算,其公式为:P Q =0.278KiF (2-1)式中:P Q —清⽔洪峰流量(m 3/s ) F —流域⾯积(km 2); i —1h ⾯⾬量(mm );K —汇流系数,查青海省⽔⽂图集,取为0.8。
2)频率为P 的泥⽯流峰值流量计算(CQ )按照泥⽯流与暴⾬同频率、且同步发⽣、计算剖⾯的暴⾬洪⽔设计流量全部转变成泥⽯流流量的前提下,⾸先按⽔⽂⽅法计算出剖⾯不同频率下的⼩流域暴⾬洪峰流量,然后选⽤堵塞系数,按下列公式进⾏泥⽯流流量C Q 计算。
CP C C D Q Q ?+=)1(φ(2-2)式中:C Q —频率为P 的泥⽯流峰值流量(m 3/s );P Q —频率为P 的暴⾬洪⽔设计流量(m 3/s );C φ—泥⽯流泥沙修正系数, )/()(C H S C C γγγγφ--=;C γ—泥⽯流容重(t/ m 3);S γ—清⽔的⽐重(t/ m 3),取值为1.0;H γ—泥⽯流中固体物质⽐重(t/ m 3),取值为2.65;CD —泥⽯流堵塞系数,取1.1。
利⽤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各沟泥⽯流出⼭⼝峰值流量见下表5-3。
表5-3 热藏龙哇、龙藏沟泥⽯流流量计算表第三节泥⽯流流速计算泥⽯流流速是决定泥⽯流动⼒学性质最重要的参数之⼀,⽬前泥⽯流流速计算公式多为半经验或经验公式。
⼀⽚区各泥⽯流均属稀性泥⽯流,稀性泥⽯流的流速计算公式本报告选⽤西北地区(铁⼀院)公式:38c c c v H I α=23(15.3/)(2-5)式中:cv ——泥⽯流断⾯平均流速(m/s );c H ——泥⽯流流体⽔⼒半径(m ),可近似取其泥位深度;cI ——泥⽯流流⾯纵坡⽐降(‰);α——阻⼒系数。
利⽤以上公式计算的⼀⽚区2条泥⽯流沟峰值流速结果见表5-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fc1a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b.png)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一类,其中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地质灾害类型。
为了有效防治泥石流灾害,需要进行细致的勘查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首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要根据勘查结果制定。
勘查工作是获取地质灾害信息的关键步骤,包括泥石流危害性评价、地质环境调查、地质构造分析等。
根据勘查结果,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可分为治理措施、治理工程和治理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治理措施是针对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的采取的非工程性方法。
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可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和保护、土地利用规划、陡坡地改造、巨石固定等。
例如,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持能力,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规划泥石流危险区域的开发和利用,降低灾害风险;陡坡地改造可以通过削坡、加固等方式来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治理工程是指通过工程手段来减轻和控制泥石流的危害。
根据泥石流发生条件和危害程度,可采取的治理工程包括:引导泥石流消能、截流等。
例如,通过引导泥石流消能,可以减轻泥石流的冲击力,降低对下游地区的危害;截流工程可以通过设置截流堰、拦挡泥石流的流速和流量,减少泥石流破坏力。
治理设计是指针对具体的泥石流危害点,进行具体治理措施和治理工程的方案设计。
根据泥石流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要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工程手段。
治理设计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并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还需要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实施和监督进行规范。
实施方案的实施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则,保证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监督的目的在于评估治理效果和整改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治理工作。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综述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b7eb7f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e.png)
地质灾害工程管理施工技术现状泥石iStRΛ三三g施 (1)滑降其W®昔施 (5)崩塌RM三三J昔施................................................................. 1.0 岩溶塌陷及其W三gJS . (13)其三三i昔施............................................................... 1.6泥石流及其管理措施一、泥石流简介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引起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蓦地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管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管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
普通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者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
生物措施普通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
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生物措施初期效益普通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干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
勘查中的泥石流形态参数与防治工程设计
![勘查中的泥石流形态参数与防治工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a3e9b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9.png)
勘查中的泥石流形态参数与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是一种由山区陡坡上的大量泥沙和石块组成的流体,它具有高速流动、泥沙量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
泥石流的形态参数和防治工程设计是勘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泥石流形态参数是对泥石流特征进行测量和统计的指标,它们能够反映泥石流的规模、速度、含沙量等重要参数。
勘查中对泥石流形态参数的准确测量和分析对于防治工程设计至关重要。
其中,泥石流规模的测量主要包括泥石流流量、泥石流断面形态、泥石流波动性等参数的测定。
流量是泥石流规模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泥石流流量,可以为防治工程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
断面形态可以描述泥石流底面形状的参数,它对泥石流的速度、泥沙分布等有重要影响。
波动性是泥石流流量、速度和含沙量等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
这些参数的测定需要使用现场测量和实验室测试设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是在勘查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根据泥石流形态参数来确定防治措施、预测险情和评估效果的过程。
防治工程设计中最关键的要素是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根据泥石流的形态参数,可以选择不同的防治措施,包括挡土墙、引导堤、护坡、分流等等。
挡土墙是常见且重要的防治措施,它可以抵抗泥石流的冲击力,阻挡泥石流的流动。
引导堤可以将泥石流引导至安全区域,减小对人口和财产的威胁。
护坡可以增加陡坡的稳定性,避免滑坡引发泥石流。
分流是通过设置分水岭和引导渠,将泥石流分流至安全区域。
在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进行险情预测和效果评估。
通过泥石流形态参数的分析,可以预测泥石流的可能危害范围和程度。
这对于合理安排人员疏散、调度救援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防治工程建设完成后,还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泥石流规模的减小、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等。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今后的防治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泥石流形态参数和防治工程设计是勘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准确测量和分析泥石流的形态参数能够为防治工程提供可靠依据,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并预测险情和评估效果。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8c9d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2.png)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灾害,其中泥石流灾害被认为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针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并对其评估指标和评估过程进行解析,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工程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而泥石流灾害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灾害类型,其风险评估的方法也相对复杂。
根据《泥石流防治工程研究与设计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评估指标的选择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泥石流形成潜势指标、泥石流发生频率指标、泥石流规模指标、泥石流危害程度指标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泥石流事件、现场调查数据和地质工程勘查数据,可以计算出这些指标的数值,进而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大小。
其次,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多个。
泥石流的发生受到地形地貌、地壳运动、气候气象、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调整。
例如,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可以通过建立地形地貌图、地质构造图、地下水位图等专题图来进行分析。
同时,还需要考虑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对泥石流灾害的影响。
此外,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需要借助风险评价模型。
常用的模型有定性评估模型和定量评估模型。
定性评估模型主要是根据专家经验和判断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定量评估模型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地质灾害风险指标的数值,能够较为客观地进行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型可以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最后,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应该充分考虑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涉及多个因素和数据,这些因素和数据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泥石流运动特征值计算方法-
![泥石流运动特征值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1e65605022aaea988f0f6f.png)
泥石流运动参数特征值计算方法--- 以xxxxx村泥石流沟为例摘要:文章在前期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治理区泥石流运动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包括泥石流流量、流速、整体冲击力、冲起高度、弯道超高等,并对该泥石流沟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词:泥石流;运动参数1, 前言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由暴雨或上游冰雪消融形成的携带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具有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历史短暂、破坏力强的特点。
沿途冲毁道路桥梁,淹没房屋农田,阻塞河道,在顷刻问造成巨大灾害,应该要注意防范。
泥石流勘查指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测绘、勘探(钻探、物探等)、试验等手段,对泥石流活动区域进行的有关泥石流的形成、活动、堆积特征、发展趋势与危害等方面的各种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与评判,为泥石流防治方案的选择和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其中泥石流运动特征值的包括流量、流速、冲击力、弯道超高等,泥石流的这些运动参数不仅反映了泥石流的规模、强度和流体性质,其确定方法和计算结果还直接决定着泥石流防治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和尺寸,是泥石流研究和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
2, 治理区概况2.1治理区位置治理区位丁xxxxx西北方向,处丁xxxxxx 风景区,行政区划上隶届丁xxxxx 镇。
中心点坐标为北纬xxxxxx ,东经xxxxxx。
该地区分布有S213省道(xxx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2.2地质环境背景(1)地形地貌:治理区地处燕山南麓,届低山丘陵地区,海拔标高+240〜487m总体地形北高南低,相对高差90〜180m治理区沟谷发育,呈“ V'型及“LT型,谷宽20〜60m沟谷两侧山体坡度较陡,自然坡度角区约为55〜75° , 部分岩质边坡近乎直立,沟床纵坡15°,单沟沟谷为南北向,沟谷内第四系坡积,残积物较厚,植被较发育。
图1治理区地形地貌图(2) 地层岩性:治理区一带区域地层,除第四系坡积,洪积层外,主要为侏罗系中上统髻髻山期岩浆岩,成分主要为安山岩,分布广,厚度大,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杏仁构造,同时存在少量粗安岩,粗面岩,火山碎屑岩。
泥石流灾害评估与防治工程勘查方法
![泥石流灾害评估与防治工程勘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2d752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b.png)
泥石流灾害评估与防治工程勘查方法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评估和防治泥石流灾害,科学而可靠的工程勘查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评估与防治工程勘查的几种常用方法。
首先,泥石流灾害评估是为了确定潜在威胁,规划灾害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泥石流的形成因素、规模、演化过程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常用的方法包括历史记录分析、遥感技术、地质调查以及现场观测等。
历史记录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它通过研究过去泥石流事件的发生频率、规模和影响范围,来判断未来的潜在威胁。
这种方法可以收集历史上的泥石流事件记录,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以便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泥石流灾害。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图像、航空摄影等远距离观测手段,获取大范围地理信息的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得泥石流形成因素、分布区域、流速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调查是评估泥石流灾害的基础工作,它通过实地勘查收集地质资料,确定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背景条件。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土壤类型等相关信息,从而判断该地区灾害风险的大小和潜在威胁程度。
现场观测是直接观察和测量泥石流事件现场的方法,通过观察泥石流的流速、流量、流向等参数,以及对泥石流破坏产生的影响等信息,来评估泥石流的规模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现场观测的数据对于评估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和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除了泥石流灾害评估,防治工程勘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有效的防治工程勘查可以为制定灾害防治方案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查、地形测量、水文观测以及结构工程勘查等。
地质勘查是为了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特征以及岩土性质等相关信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地形测量可以获取地表地貌、坡度、高程等地形参数,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泥石流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课程设计--泥石流的主要防治措施及防治措施实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课程设计--泥石流的主要防治措施及防治措施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9b03cba5f121dd36a32d8244.png)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泥石流的主要防治措施及防治措施实例学生姓名:学生班级:学生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泥石流的危害 (3)二、泥石流防治 (3)2.1 防治目的 (3)2.2 防治原则 (4)三、泥石流防治具体措施 (4)3.1 预防措施 (4)3.2 预警报措施 (4)3.3 土建工程措施 (5)3.4 生物工程措施 (5)四、泥石流综合治理方案 (6)4.1 全面进行的综合治理方案 (6)4.2 以治水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 (6)4.3 以治土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 (6)4.4 以排导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 (7)4.5 以生态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 (7)五、泥石流防治措施实例 (7)5.1下岸溪泥石流 (7)5.1.1工程简介 (7)5.1.2 防治措施 (8)5.2庐山疗养院山坡型泥石流灾害 (8)5.2.1工程简介 (8)5.2.2防治措施 (9)参考文献: (9)一、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根据不同的规模、性质、地形条件和受害对象表现为多种形式。
由于泥石流中泥、沙、石块等土粒物质含量高,流体浓稠,粘性强,因而致使泥石流具有结构性、惯性强、搬运力大、破坏力强和分选性差等特征。
根据泥石流规模、性质、地形条件和受害对象不同,泥石流危害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淤埋。
在泥石流活动区内的平缓地带,泥石流停止运动,大量泥沙淤埋各种目标。
泥石流规模愈大,淤埋愈严重。
2.冲刷。
泥石流发生和流通区域内,大量坡面土体和沟床泥沙被带走,山坡土层被冲刷减薄甚至被剥光,成为难以利用的荒坡;河床被冲刷,岸坡垮塌,使沿岸设施、交通和水利工程等遭破坏。
3.撞击。
快速运动的泥石流,尤其是其中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动能,能撞毁桥梁、堤坝、房屋、车辆、电杆等与之遭遇的固定设施和活动目标。
4.堵塞。
泥石流堵塞自身流路或汇入的主河,形成堵塞坝,上游水位增高,使沿河两岸各种目标遭淹没;一旦堵塞坝溃决,又形成大规模泥石流或洪水,对下游造成危害。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685db6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3.png)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泥石流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自然灾害,其造成的破坏性往往是无法忽视的。
为了防止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在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勘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泥石流是指由于陡坡地区强烈的降雨等因素,导致土壤松散、山体崩塌,形成含有大量碎石、泥沙的高速流体,冲击力极强,造成严重破坏的一种地质灾害。
泥石流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瞬间性的特点,使得防治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在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勘查中,水土保持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水土保持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土地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灾害发生的概率,保护土地资源,保持水土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对勘查地区的土地进行详细的观测和调查。
这包括土壤的类型、质地、结构、坡度等方面的分析,以了解土地的物理性质,为后续的防治工程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需要进行水文学的研究。
这包括降雨量、径流量等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以了解降雨对土地的侵蚀和溢流的影响。
通过水文学的研究,可以评估土地的水源供应和水土保持的需求。
另外,还需要进行土地的利用状况调查。
了解勘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
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可以确定不同类型土地的水土保持需求,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水土保持还包括土地治理和防治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根据勘查数据和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并设计防治工程,包括梯田、隔离带、拦截坝、水库等。
这些工程旨在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抗泥石流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还需要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已建设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工程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提高土地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工程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工程地质参数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31cbf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a.png)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工程地质参数测定方法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在山区地区发生频率较高。
为了有效防治泥石流灾害,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十分重要。
其中,工程地质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工程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
首先,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应该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获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位等相关信息。
根据地质调查结果,确定勘测点位,并进行工程地质参数的测定。
1.土壤颗粒分析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测中,土壤颗粒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土壤颗粒分析,可以确定土壤的颗粒组成、含量和粒径分布,对于泥石流流动性和侵蚀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土壤颗粒分析方法包括湿筛分析、悬浮液法和沉降法等。
2.土壤液化特性测试液化是泥石流灾害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土壤的液化特性进行准确的测定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土壤液化特性测试方法包括标准贯入试验、剪切试验和共振柱试验等。
3.土壤剪切参数测试土壤剪切参数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土壤的剪切参数进行准确的测定,可以更好地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剪强度。
常用的土壤剪切参数测试方法包括直剪试验、剪切框架试验和压缩剪切试验等。
4.地下水位观测与分析地下水位的观测和分析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
通过地下水位的观测,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变化规律和对泥石流灾害的影响。
常用的地下水位观测与分析方法包括孔隙水位测定和水文地质分析等。
5.岩土参数测定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测中,岩土参数的测定是至关重要的。
岩土参数的准确测定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对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岩土参数测定方法包括三轴试验、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等。
综上所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工程地质参数测定方法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地表特征与变形监测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地表特征与变形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a04ffc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5.png)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地表特征与变形监测泥石流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地质灾害,常常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危害,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和变形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地表特征和变形监测两个方面来探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泥石流灾害的地表特征。
泥石流通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坡、沟谷和山峡地带,由于降雨、冰雪融化、地震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山坡上的土壤和岩石被溶解、剥蚀,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的地表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石混合物:泥石流是由土壤、岩石和水混合物组成的流体,所以在泥石流经过的地方常常存在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块。
2. 地表破坏:由于泥石流的流动性很强,它会带走土地、树木、建筑物等,导致地表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
3. 沉积形态:泥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根据地形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沉积形态,例如冲积扇、滑坡等。
因此,在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时,需要对上述地表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测量,以了解泥石流的发生规律和影响范围,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我们来探讨变形监测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的重要性。
泥石流的流动性很强,它可以迅速改变地形,并对周围的建筑物和道路造成毁坏。
因此,对泥石流的变形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变形监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1. 多参数监测:通过安装位移传感器、应变计等仪器,能够实时监测泥石流的运动速度、沉积位置等参数,为工程设计和防治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
2. 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地表的形变和变化情况,对泥石流的动态变化进行远程观测和监控。
3. 地面观测:通过在泥石流沿线设置监测点,定期进行测量,以掌握泥石流的变形情况。
变形监测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意义在于:1. 预警与预测:通过对泥石流的变形进行监测,可以提前发现泥石流的活动迹象,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预警和预测。
2. 工程设计:了解泥石流的变形特点和行为规律,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Qc = 1 + Φc QwDu
Qc―泥石流洪峰流量(m3/s) Qw―清水洪峰流量(m3/s) Φc―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 Du―堵塞系数;
03 泥石流峰值流量
堵塞系数Du的取值:
堵塞 程度
特征
严重
河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沟 交汇角度大,形成区集中。物质组成粘性大,稠度高, 沟槽堵塞严重,阵流间隔时间长
4
5
K
10
9
7
5
03 泥石流峰值流量
数十m3/s到上万m3/s 形态调查法 雨洪法
03 泥石流峰值流量
形态调查法
Qc WC VC
Wc—泥石流过流断面面积(m2) VC—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03 泥石流峰值流量
雨洪法
假定泥石流发生频率与暴雨洪水同频率发生 根据不同频率暴雨计算清水洪峰流量 按比例加上泥石流挟带的固体物质体积来计算泥石流峰值流量
容重 t/m3
黏度 Pa.s
1.8-2.3 1.2-2.5
Du >2.5
中等
沟槽较顺直,沟段宽窄较均匀,陡坎、卡口不多。主支 沟交角多小于60°,形成区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况一 般,流体多呈稠浆—稀粥状
1.5-1.8 0.5-1.2 1.5-2.5
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文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
轻微 形成区分散。物质组成粘度小,阵流的间隔时间短而少
13.2 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
主讲人:谢 涛
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
01
泥石流容重
02
泥石流流速
目
录
03
泥石流峰值流量
04
泥石流总量
05
泥石流冲击参数
泥石流特征值流量
④ 流体总量
容重
固体物质总量
流体冲压力
② 流体性质
流速
石块冲击力 冲高与爬高
01 泥石流容重
1.3~2.3t/m3 实测法 配浆法 查表法 经验公式法
01 泥石流容重
实测法
配浆法
01 泥石流容重
查表法
01 泥石流容重
经验公式法
余斌公式:
c
2.0
P0.35 05
P2
1.5
杜榕桓公式:
c 0.175 0.743P2 H 1 1
γc—泥石流容重(t/m3); P05—黏粒含量(粒径<0.05mm,小数表示) P2—粗粒含量(粒径>2mm,小数表示) γH—固体物质容重(t/m3)
02 泥石流流速
稀性泥石流
黏性泥石流—东川泥石流改进公式
流速修正系数
Vc
1
1
R
2 3
I
1 2
HC 1 n
泥沙修正系数 γH—固体物质容重(t/m3)
C
C H
W C
γC—泥石流容重(t/m3) γW—清水容重(t/m3)
21
Vc KHC 3 I 5
K—黏性泥石流流速系数,用下表内插:
Hc(m) < 2.5 3
05 泥石流冲击参数
流体冲压力 巨石冲击力
05 泥石流冲击参数
流体冲压力
巨石冲击力
c
g
Vc2
sin
P 0vc sin
W0 c1 c2
δ :泥石流体冲压力,kPa λ:建筑物形状系数,圆形1.0,矩形1.33, 方形1.47 γc:泥石流容重(kN/m3) Vc: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 α:泥石流冲击角度(°)
P:泥石流巨石集中冲击力(kN) γ0:动能折减系数 vc: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 W0:单位块石的质量(kN) α:冲击角度(°) c1、c2:巨石及圬工材料的弹性变形系数
谢谢!
02 泥石流流速
0~20m/s(72km/h) 直接观测法 调访法 经验公式法
02 泥石流流速
经验公式法计算原理
① 谢才-曼宁公式:
Vc
1 n
21
R3I 2
Vc—过流断面平均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度(小数表示) 1/n—糙率系数,(n为糙率)
② 稀性泥石流与黏性泥石流采用不同的方法
1.3-1.5 0.3-0.5 <1.5
04 泥石流总量
泥石流一次总量大小不等,规 模大者可达数百万m3
泥石流流体总量(液体和固体) 固体物质冲出总量
04 泥石流总量
Wc
19TQC 72
0.246TQC
Ws
Wc
c H
w w
Wc:泥石流流体总量 Ws:固体物质冲出总量 Qc :泥石流峰值流量 T : 泥石流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