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乳腺癌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59920f3f78a6529657d535f.png)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一、非浸润性癌(一)导管原位癌(DCIS)肿瘤细胞仅限于导管内,没有间质浸润。
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低乳头状、匍匐状等。
依据核异型程度,结合管腔内坏死、核分裂及钙化等,通常将DCIS分为三级。
当见到不同级别的DCIS混合存在或在同一活检组织或同一管腔中存在不同的DCIS结构,尽可能提示各种级别的DCIS所占的比例。
(二)小叶原位癌(LCIS)病变位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75%的病例可见伴有末梢导管的paget扩展。
低倍镜下见小叶结构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叶的腺泡由于细胞的增殖导致不同程度扩张。
常见类型(经典型)的增殖细胞单一、体积小,核圆形、大小均匀,核仁不清楚,染色质均匀分布,胞质稀少,细胞轮廓不清,排列松散,坏死、钙化及核分裂均少见。
变异型是指大腺泡、多形细胞、印戒细胞、大汗腺细胞、粉刺型等。
(三)乳头派杰病(Paget’s disease)。
在乳头、乳晕鳞状上皮内出现恶性腺上皮细胞,其下方常伴有导管内癌。
当伴有显著的浸润性癌,则按浸润性癌的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并注明伴发乳头派杰氏病。
二、原位癌早期浸润(一)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
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生芽浸润,浸润的癌细胞没有脱离导管壁。
(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
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的基底膜,浸润到小叶内间质,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没有小叶间间质的浸润。
(三)微浸润性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指在原位癌的背景上,在小叶间间质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镜下明确别离的微小浸润灶。
当不能确定是浸润时,应诊断为原位癌。
(四)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
(1)非特别型。
非特别型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大的一组浸润性乳腺癌,由于缺少典型特征,不能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被单分为一种特别的组织学类型。
当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的导管原位癌成分时(指导管内癌成分占整个癌组织的4/5以上),提倡在诊断为非特别型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应注明导管内癌所占比例。
五种病理类型并存的乳腺癌一例及文献复习
![五种病理类型并存的乳腺癌一例及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f2a16bbff00bed5b8f31d97.png)
2019 年第 6 卷第 59 期2019 Vol.6 No.59167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病例报告·五种病理类型并存的乳腺癌一例及文献复习肖桦琳,蔡凤林*,章佳新(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乳腺外科,江苏 扬州 225001)【关键词】乳腺癌;病理组织学;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9.167.02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布的《肿瘤组织学和遗传学分类》详细介绍了乳腺癌多种病理组织学类型。
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级,治疗方式及预后也不同。
因此,广泛取材明确病灶的组织学类型在个体化治疗时代非常重要。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乳腺外科收治了1例非特殊性浸润性癌、粘液癌、腺样囊性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导管内癌5种病理组织学类型并存的乳腺癌患者,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体检发现左乳肿物两月入院。
患者两月前体检发现左乳有一肿块,约鸽蛋大小,无疼痛,无发热,后在美容院每周行乳腺按摩一次,发现左乳肿块未缩小,再次就诊,门诊拟“左乳肿块”收住入院。
既往体健。
末次月经:2017年03月15日。
专科检查:左侧乳房内上方距乳头2.5 cm 处扪及一肿物,约2.5 cm ×2 cm 大小,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与皮肤无粘连,左腋下可扪及一肿大淋巴结,约1.5×1 cm 大小,质地便硬。
右乳及右侧腋窝未及明细异常。
辅助检查:乳腺钼靶片提示双侧乳腺呈多量腺体型。
左乳后上方见片状不对称影,右乳未见明显肿块,双乳未见异常钙化,双腋部淋巴结可见,余未见异常。
左侧BI-RADS :4A ;右侧BI-RADS :2。
乳腺彩超提示左乳10~12点处可见数个低回声,外形不规则,边界欠清,较大20 mm ×12 mm ,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左腋下探及数个低回声,较大28 mm ×11 mm ;右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乳腺癌病理诊断规范中的问题
![乳腺癌病理诊断规范中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8e33ced0d233d4b14e6964.png)
1.24.1.1硬化腺病 1.24.1.2大汗腺腺病 1.24.1.3盲管腺病 1.24.1.4微腺管腺病 1.24.1.5腺肌上皮腺病 1.24.2 放射性瘢痕/复合性硬化性病变 1.24.3 腺瘤 1.24.3.1管状腺瘤 . 0 1.24.3.2泌乳腺瘤 . 0 1.24.3.3大汗腺腺瘤 .0 1.24.3.4多型性腺瘤 .0
1.11.1 纯上皮化生性癌. 3 (大部分病例预后非常好) 1.11.1.1鳞状细胞癌 1.11.1.2伴有梭形细胞化生的腺癌 1.11.1.3腺鳞癌 1.11.1.4黏液表皮样癌
1.11.2 上皮/间叶混合性癌. 3 (高度侵袭性)
1.12富于脂质的癌.3 (不详) 1.13分泌性癌 . 3 (在儿童和青少年有极好的预后,在年长患者有浸润性 行为)
1.6.1 黏液癌 1.6.2 囊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 1.6.3 印戒细胞癌
1.7 神经内分泌肿瘤.3(组织学级别是最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 1.7.1 实性神经内分泌癌 1.7.2 非典型类癌 1.7.3 小细胞/燕麦细胞癌 1.7.4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1.8 浸润性乳头状癌. 3 (预后较好) 1.9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 3 (预后与血管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1.10大汗腺癌 . 3 (预后与非大汗腺癌无差别) 1.11化生性癌 . 3
1.24.3.5导管腺瘤 .0
2. 腺肌上皮病变 2.1肌上皮增生 2.2腺肌上皮腺病 2.3腺肌上皮瘤 .0
2.4恶性肌上皮瘤 .3 (极少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c484c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a.png)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的WHO分级标准包括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级别。
具体标准如下:
1. 良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明显增生,肿瘤膨胀性生长,为稀疏样排列,细胞为轻度异型或无异型,无出血性坏死,核分裂0\~4/10HPF。
2. 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部分浸润性生长或膨胀性生长,细胞中度异核,间质细胞呈过度生长状态,为5\~9/10HPF核分裂表现,可见小片坏死和出血。
3. 恶性叶状肿瘤:肿瘤一般为浸润性生长,细胞有明显多形性,间质细胞为过度生长,可伴有异源性分化,核分裂在10/10HPF以上,大片出现坏死和出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病症,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最新WHO乳腺肿瘤分类的变化
![最新WHO乳腺肿瘤分类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a2d247c48d7c1c708a14561.png)
WHO2012:乳头状病变的变化
• 增加了实性乳头状癌 • 对囊内乳头状癌的再认识,WHO2012中已更 名为“包被性乳头状癌” • 增加了对乳头状癌伴有不典型增生和导管 原位癌的描述(3mm标准 准: <3mm, 乳头状瘤 伴ADH;≥3mm, 乳头状瘤伴伴DCIS)
实性乳头状癌
• 好发于老年妇女(60-80岁) • 大部分病人有乳头溢液,溢血
• • • •
过于少见,形态、免疫表型和生物学行为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化生性癌
低级别腺鳞癌 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新增亚型) 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 伴有间质分化的癌(名称的变化) 软骨分化、骨样分化、其他间质分化 • 肌上皮癌(归属的变化)
• • • • •
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
Gobbi H et al, Cancer, 1999, 85:2170-82 • 首次提出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的概念; • 30例纤维瘤病样梭形细胞癌术后8例局部复发(7 例肿块切除,1例局部扩大切除),但无淋巴结转 移和远处播散; • 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更类似于纤维瘤病,而不 同于一般的化生性癌。建议采用纤维瘤病样化生 性肿瘤(Fibromatosis-like metaplastic tumors)
多形性癌(Polymorphous carcinoma)
定义:组织学特征与小涎腺 发生的“多形性低级别癌”相似。 流行病学:少见,新认识的类型,仅有3例报道。 临床特征:37--74岁。 大体:结节,大小1.5--4cm。 • 形态学:实性巢状,周围可见腺泡、筛状、小梁状及单行列兵样结 构。由单一形态细胞构成,圆形到卵圆形核,大量核分裂象。 • 免疫组化:三阴性(ER,PR,HER2)。 • 预后及预测:侵袭性生物学行为(高级别特征),预后较差(与涎 腺同形态肿瘤的低级别生物学行为不同)。
WHO乳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WHO乳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的特点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0df791bcc7931b765ce15b5.png)
1 . 1 . 1 新 技术 、 新 成果 开始 用于辅 助 诊断 、 分 型及 预 测 新版 分类 最大 的特点是 新技 术 、新成 果开 始用 于辅助诊断 、 分 型 和 预测 , 如基 因、 染色体 、 分 子 标
癌 。新 版分类 对 D C I S亦推 荐进 行组 织学 分级 , 即分 为低、 中、 高 三个级 别 。 1 . 2 - 3 增加 预后 因素 及预测 因子 新 版 分类 在 每个 肿瘤 类 型 中均 增加 了预后 因素 及预测 因子 .其 中包 括 年龄 、 妊娠 、 肿瘤大小 、 炎细 胞 浸 润 、 淋 巴结状 况 、 组 织学 分 级 、 淋 巴管 和 血 管浸 润 、 倍体 、 分 子标 记 和 基 因表 达情 况等 , 使 临床 和病 理 的联 系 更加 紧密 。 1 . 2 - 4 强调 E R、 P R与 H e r 一 2 新 版 分 类 强 调 乳 腺 癌E R、 P R及 He r 一 2的表 达 与 临床 治疗 及 预 后 的意 义 。该 三项 指标 不仅 用 于指 导临 床对 内分 泌治疗 及
常发 生的遗 传变 异是 1 6号 染 色体长 臂缺 失 [ 。 E 一 钙
粘蛋 白( E — c a d h e r i n , E ~ c a d ) 基 因定 位 于 1 6 q 2 2 , 已 证实 1 6号 染 色 体 长 臂 缺 失 与 E — c a d表 达 缺 失 有 关I 5 ] 。免疫 组化 研究 也表 明小 叶原 位癌 绝 大多数 E — c a d阴性 而 C K 3 4 1 3 E 1 2阳性 .导 管原 位 癌 则 与之 相
1 6 q 。 1 7 p和 2 2 q缺失 [ 引 。 免疫 组化 检测 也有 助于 上述 三 种 病 变 鉴 别 :绝 大 多 数 正 常 乳 腺 组 织 和 U D H C K 3 4 1 3 E 1 2阳性 , 而 多数 A D H和 D C I S.  ̄ | I C K 3 通 性 导 管增 生 ( U D H) 、不 典 型 导管 增 生 ( A D H) 和导 管 原 位 癌 ( D C I S ) 三 者 的 鉴 别 中遗 传 学 特 点分 别 为 : 大约 7 %的 U D H显 示 一 定程 度 的 染 色 体 非 整倍 性 ,在 1 / 3的 U D H 中至 少 可证 实 一 个 位 点存在 L O H, U D H 中发 生 的 L O H位于 1 1 P 、 1 6 q和 1 7 p号染 色体 短 臂 上 , U D H基 因改 变 频率 明显 低 于 A D H E ] : 5 0 %的 A D H 具有 与 同侧乳 腺 浸 润性 癌 相 同 的L O H模 式 . L O H 经 常 发 生 的位 点 有 1 6 q , 1 7 p和
(整理)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9月1日
![(整理)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9月1日](https://img.taocdn.com/s3/m/ff2f81bdec3a87c24028c45e.png)
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的进展郑荫松(陕西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西安710003)2003新分类与上版(1981)相隔22年后成功制订,有很大变化和进展。
1、新分类的特点:(1)依据全面,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代表了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
(2)项目设置细致,分类合理,重点突出,乳腺肿瘤增设为八个大项,上皮性肿瘤分列24个小项,特殊型浸润癌18种,各有特征,一目了然。
(3)分类标准明确,(分级、分期、分型)力争量化,易于掌握,具有较大可重复性。
(4)紧密结合临床,严格界定恶性概念范围,避免过度治疗,实用性较强。
(5)保留不同意见,如DIN与DCIS的双写报告;设立微浸癌,又指出为有争议的概念等。
2、新分类的重大变化:(1)转变观念:遗传学进展,临床随访提示:乳癌的发生发展非单一的线性模式,而是更为复杂多变,更不可当作生化反应中的级联关系(如凝血过程),各阶段可以停顿,停止,浸润癌不一定都经历所有阶段。
(2)乳腺癌概念:界定为浸润癌方为真正的恶性或癌。
(3)项目调整:将原位癌自恶性肿瘤划归为癌前病变。
(4)不设早浸癌项,对立项称微浸癌又指出基本按原位癌对待。
(5)新分类的乳腺癌全为浸润性癌,分为两大类,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附五个亚型),特殊型(18种)。
3、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1)常见性:是乳腺癌的最大一组50-80%。
(2)起源:主要为TDLU,“浸润性导管癌”系保留的传统名称。
(3)组织学:不同病例变化显著不同,细胞学,组织学变化多样,关键是缺乏特殊型癌的规律的结构,80%伴有导管原位癌改变。
txt=图1.12 A 浸润性导管癌,Ⅰ级。
B 浸润性导管癌,Ⅱ级。
C 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Ⅲ级,缺乏腺管分化。
注意有大量核分裂像,其中部分为病理性核分裂像。
(4)不同类型癌:①混合型癌:非特殊型构象<50%,余为特殊型。
图1.13 混合型浸润性导管和小叶癌。
可见肿瘤中两种明显不同的组织生长方式,左为导管癌,右为小叶癌。
临床病理学:乳腺癌主要组织学类型
![临床病理学:乳腺癌主要组织学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679748c33d4b14e84246855.png)
圆柱瘤 透明细胞汗腺腺瘤 上皮-肌上皮肿瘤 多形性腺瘤 腺肌上皮瘤
伴癌的腺肌上皮瘤 腺样囊性癌
3,伴髓样特征的癌
髓样癌(典型髓样癌) medullary carcinoma,MC
• 大体 肿块呈结节状,边界清楚,质软。 • 镜下 5个条件
低级别腺鳞癌 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新增) 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独立) 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名称改变)
软骨样分化 骨样分化 间叶分化的其它类型 混合性化生性癌 肌上皮癌(归属改变)
2012乳腺肿瘤WHO分类(第四版)
少见类型
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 (原神经内分泌癌) 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 美国病理学医师学院(college of America pathologists,CAP)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
1 2
少或无(<10%) 3
差异显著
3
≥10
3
以上3项得分之和
Ⅰ级
3-5
Ⅱ级
6或7
Ⅲ级
8或9
二,特殊亚型
1,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 )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c86c4bad960590c69ec37657.png)
乳腺癌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全网发布:2011-06-23 21:36 发表者:薛兴阳11281人已访问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
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腺管形成的程度。
2.细胞核的多形性。
3.核分裂计数。
以下为不同的分级标准:A. SBR分级标准1.分化程度估计根据形成腺管或乳头的能力:①整个肿瘤可看到为1分。
②不容易发现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2.多形性①核规则、类似乳腺上皮为1分。
②核明显不规则,有巨核、畸形核为3分。
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3.核分裂数(×400)①1/10HPF为1分。
②2/10HPF为2分。
③>2/10HPF 为3分。
B.WHO分级标准1.腺管形成①>75%为1分。
②10%~75%为2分。
③<10%为3分。
2.核的多形性①核小、规则、形态一致为1分。
②核的形状、大小有中等度的变化为2分。
③核的形状、大小有明显变化为3分。
3.核分裂数(×400)①0~5/10HPF为1分。
②6~10/10HPF为2分。
③>11/10HPF为3分。
C.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1.腺管形成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
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
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
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
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①1/10HPF为1分。
②2~3/10HPF为2分。
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意义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后意义早为大家所认识。
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
![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a4f702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6.png)
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乳腺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9年发布的最新乳腺肿瘤分类标准,乳腺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的主要内容。
首先,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在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分类标准将乳腺肿瘤分为非特指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三大类。
其中,非特指性肿瘤是指无法准确定义为良性或恶性的肿瘤,需要进一步的病理分析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而良性肿瘤则是指绝大多数无恶性潜能的肿瘤,一般不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恶性肿瘤则是指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根据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良性肿瘤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乳腺纤维腺瘤、乳头状瘤、导管内增生症和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几种。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通常具有明确的包膜,切除后有很低的复发率。
乳头状瘤则是一种少见的良性乳腺肿瘤,通常表现为乳头溢液、血性乳汁等症状。
导管内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病变,其中非典型导管内增生症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需要警惕。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乳头出血等症状。
相比之下,恶性肿瘤的分类更加复杂。
根据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恶性乳腺肿瘤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癌与转移性肿瘤等几种类型。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据了乳腺癌患者的大部分比例,其特点是恶性细胞侵犯乳腺导管壁并侵蚀周围组织。
乳头状癌则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恶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肿瘤的乳头部分。
浸润性小叶癌是一种乳腺癌亚型,恶性细胞主要位于乳腺腺体的小叶部分。
乳腺癌与转移性肿瘤是指恶性细胞主要发生在乳腺癌原发灶以外的转移部位。
了解乳腺肿瘤的分类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
![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ef1575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1.png)
·WHO肿瘤分类·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上皮性肿瘤 良性上皮增生和癌前病变 普通型导管增生(UDH) 柱状细胞病变(CCL),包括扁平上皮非典型(FEA) 非典型导管增生(ADH) 腺病及硬化性病变 硬化性腺病 大汗腺腺瘤8401/0 微腺性腺病 放射状瘢痕/复杂性硬化性病变 腺瘤 管状腺瘤,NOS8211/0 泌乳腺瘤8204/0 导管腺瘤,NOS8503/0 上皮-肌上皮肿瘤 多形性腺瘤8940/0 腺肌上皮瘤,NOS8983/0 腺肌上皮瘤伴癌(恶性腺肌上皮瘤)8983/3 上皮-肌上皮癌8562/3 乳头状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8503/0 导管原位癌,乳头状(乳头状导管原位癌)8503/2 包裹性乳头状癌8504/2 包裹性乳头状癌伴浸润(具有浸润的包裹性乳头状癌)8504/3 原位实体性乳头状癌(实体性乳头状癌,原位)8509/2 具有浸润的实性乳头状癌(实性乳头状癌伴浸润)8509/3 导管内乳头状腺癌伴浸润(具有浸润的导管内乳头状腺癌)8503/3 非浸润性小叶肿瘤 非典型小叶增生(ALH) 小叶原位癌,NOS(LCIS,NOS)8520/2 经典型小叶原位癌(小叶原位癌,经典型) 旺炽型小叶原位癌(小叶原位癌,旺炽性) 多形性小叶原位癌(小叶原位癌,多形性)8519/2 导管原位癌(DCIS) 导管内癌,非浸润性,NOS8500/2 DCIS,低核级(导管原位癌,低核级) DCIS,中核级(导管原位癌,中核级) DCIS,高核级(导管原位癌,高核级) 浸润性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NOS8500/3 嗜酸细胞癌8290/3 富于脂质癌8314/3 富于糖原癌(富于糖原透明细胞癌或糖原丰富性癌)8315/3 皮脂腺癌8410/3 小叶癌,NOS8520/3 小管癌8211/3 筛状癌,NOS8201/3 黏液腺癌8480/3 黏液性囊腺癌,NOS8470/3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8507/3 大汗腺腺癌8401/3 化生性癌,NOS8575/3 罕见和唾液腺型肿瘤 腺泡细胞癌8550/3 腺样囊性癌8200/3 经典型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经典型) 实性-基底细胞样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实性-基底细胞样型) 腺样囊性癌伴高级别转化(向高级别转化的腺样囊性癌) 分泌性癌8502/3 黏液表皮样癌8430/3 多形性腺癌8525/3 伴极性翻转的高细胞癌(高细胞癌伴极向倒转)8509/3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NOS8240/3 神经内分泌肿瘤,1级(NEN, G1)8240/3 神经内分泌肿瘤,2级(NEN, G2)8249/3 神经内分泌癌8246/3 神经内分泌癌,NOS8246/3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8041/3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神经内分泌癌,大细胞型)8013/3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及错构瘤 错构瘤 纤维腺瘤,NOS9010/0 叶状肿瘤,NOS9020/1 导管周间质肿瘤 叶状肿瘤,良性(良性叶状肿瘤)9020/0 叶状肿瘤,交界性(交界性叶状肿瘤)9020/1 叶状肿瘤,恶性(恶性叶状肿瘤)9020/3乳头肿瘤 汗管瘤8407/0 乳头腺瘤8506/0 乳腺Paget病(乳房佩吉特病)8540/3·557·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20Jun;36(6)间叶性肿瘤 血管源性肿瘤 血管瘤,NOS9120/0 小叶周围血管瘤 静脉性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 血管瘤病9120/0 普通型血管瘤病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病 非典型血管病变9126/0 类似淋巴管瘤的淋巴管非典型血管病变(淋巴管的非典型血管病变,类似淋巴管瘤) 类似血管瘤或鞋钉样血管瘤的非典型血管病变(血管的非典型血管病变,类似血管瘤或鞋钉样血管瘤) 放射后血管肉瘤9120/3 (放射后)上皮样血管肉瘤 血管肉瘤9120/3 上皮样血管肉瘤 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结节性筋膜炎8828/0 肌纤维母细胞瘤8825/0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8821/1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8825/1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外周神经鞘肿瘤 神经鞘瘤,NOS9560/0 富于细胞神经鞘瘤 上皮样神经鞘瘤 丛状神经鞘瘤 (黑)色素性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NOS9540/0 弥漫性神经纤维瘤 非典型神经纤维瘤 丛状神经纤维瘤 颗粒细胞肿瘤 颗粒细胞瘤,NOS9580/0 恶性颗粒细胞瘤(颗粒细胞瘤,恶性)9580/3 平滑肌肿瘤 平滑肌瘤,NOS8890/0 皮肤(立毛肌)平滑肌瘤 乳头/乳晕平滑肌瘤(乳头肌/乳晕肌平滑肌瘤) 乳腺实质平滑肌瘤(乳房主质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NOS8890/3 脂肪细胞肿瘤 脂肪瘤,NOS8850/0 血管脂肪瘤,NOS8861/0 脂肪肉瘤,NOS8850/3 其他间质肿瘤和瘤样状态 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乳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9699/3 滤泡性淋巴瘤,NOS9690/3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NOS9680/3 Burkitt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NOS/急性白血病,Bur kitt(伯基特)型9687/3 地方性Burkitt淋巴瘤(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 散发性Burkitt淋巴瘤(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 免疫缺陷相关性Burkitt淋巴瘤(免疫缺陷相关性伯基特淋巴瘤) 乳腺移植物相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9715/3男性乳腺肿瘤 上皮性肿瘤 男性乳腺发育(男性乳腺肥大) 旺炽性男性乳腺发育(旺炽性男性乳腺肥大) 纤维性男性乳腺发育(纤维性男性乳腺肥大) 导管内癌,非浸润性,NOS8500/2 导管原位癌(DCIS) 小叶原位癌(LCIS) 乳头Paget病(乳头佩吉特病) 浸润性导管癌,NOS8500/3转移性肿瘤乳腺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BRCA1/2相关性遗传性乳腺和卵巢癌综合征 Cowden综合征(考登综合征)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Li Fraumeni综合征,TP53相关性(TP53相关性李法美尼症候群/TP53相关性李-佛美尼综合症) Li Fraumeni综合征,CHEK2相关性(CHEK2相关性李法美尼症候群/CHEK2相关的李-佛美尼综合症) CDH1相关性乳腺癌 PALB2相关性癌 Peutz Jeghers综合征(匹尤兹-杰格斯综合征) 神经纤维瘤病,1型(1型神经纤维瘤病) 乳腺癌易感性多基因成分(伴多基因易感成分乳腺癌) 形态学代码来自二次修订的第三版肿瘤学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 O 3.2):0代表良性,1代表不确定、交界性或生物学行为未定,2代表原位癌/上皮内瘤变Ⅲ级,3代表原发部位恶性肿瘤,6代表转移部位恶性肿瘤(癌症登记者一般不用);鉴于对一些疾病认识的变化,对先前的WHO分类进行了一些修订;NOS.非特殊类型 (方三高1译,魏建国2,陈真伟3审校/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重庆 401120;2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绍兴 312000;3浙江省金华市中心院病理科,金华 321000)·657·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20Jun;36(6)。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6d1740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9.png)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可发生于男性。
早期发现和准确分期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分类及分期进行详细介绍。
一、乳腺癌的分类乳腺癌可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组织学分类根据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可将其分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非浸润性导管癌(non-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等。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乳腺癌的大部分。
2. 分子分型根据乳腺癌的分子特征,以ER、PR和HER2为标志物,可将乳腺癌分为四种分子分型: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和三阴乳腺癌。
不同分子分型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 TNM分期TNM分期是乳腺癌常用的分期系统,根据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等因素来确定乳腺癌的分期。
根据不同的分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也会有所差异。
二、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因素来确定的。
常用的乳腺癌分期系统有以下几种:1. 美国癌症学会分期系统(AJCC)该分期系统即TNM分期系统,根据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确定乳腺癌的分期。
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0期:原位癌,即非浸润性癌,没有侵入基底膜,治愈率较高;Ⅰ期: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未侵犯淋巴结;Ⅱ期:ⅡA期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浸润少于3个淋巴结;ⅡB期肿瘤直径2-5厘米,或浸润3-9个淋巴结;ⅡC期肿瘤大于5厘米,或浸润10个以上淋巴结;Ⅲ期:ⅢA期肿瘤可见肿块状浸润,或淋巴结转移;ⅢB期肿瘤较大,浸润皮下组织或胸壁,或淋巴结转移;ⅢC期与ⅢB期类似,但淋巴结转移更明显;Ⅳ期:远处转移,即癌细胞扩散到其他器官。
解读2012年WHO乳腺肿瘤分类
![解读2012年WHO乳腺肿瘤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563aff7b8f67c1cfad6b8ad.png)
·1185·
解读 201Βιβλιοθήκη 年 WHO 乳腺肿瘤分类·专家论坛·
刘 标,周晓军
关键词: 乳腺肿瘤; WHO; 分类 中图分类号: R 736.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399( 2012) 11 - 1185 - 03
表 1 新、旧分类中浸润性乳腺癌不同类型的比较
2012 年分类 癌伴印戒细胞分化 癌伴神经内分泌特征 癌伴髓样特征 癌伴大汗腺分化
2003 年分类 印戒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癌 髓样癌 大汗腺癌
1. 1 伴 髓 样 特 征 的 癌 ( carcinomas with medullary features) 新版分类中“伴髓样特征的癌”包括典型髓样癌、非
1 浸润性乳腺癌
在新版 WHO 分类中,对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的分类变化不大,但将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NOS) 命名修改为非 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 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 NST) ,不再强调所谓的“导管上皮起源”。浸润性小叶癌更 加强调免疫表达谱( ER、PR 和 HER-2) 的变化。对其他一些 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的命名和亚型加以改动( 表 1) ,具体列 举如下。
·1186·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lin Exp Pathol 2012 Nov; 28( 11)
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非特殊类 型的浸润性癌相似。遗传学研究也认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 在分子表达谱方面也非独立的肿瘤实体。因此新版分类取 消了“大汗腺癌”将其改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这一术语。 1. 4 黏液癌和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 旧版分类中产生黏液 的癌( mucin producing carcinoma) 主要为黏液癌,此外还包括 黏液性囊腺癌、柱状细胞黏液癌和印戒细胞癌三种类型。新 版仍然将黏液癌归类为独立的病理类型,并进一步分为 A 和 B 两个亚型,A 型黏液癌含大量细胞外黏液,不伴内分泌 分化; B 型黏液癌细胞较丰富,形成大的细胞簇,常伴神经内 分泌分化,肿瘤几乎都是低级别,预后较好。由于黏液性囊 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极为罕见,对其临床特征、预后和遗 传学改变知之甚少,也缺乏充分证据证实是否为独立的肿瘤 亚型,新分类不再将黏液性囊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作为独 立的病理亚型。印戒细胞分化可见于多种浸润性癌,其中明 显的印戒细胞分化最常见于浸润性小叶癌。因此,伴印戒细 胞分化不代表其为独立的肿瘤实体,新版分类用“伴印戒细 胞分化的癌”这一诊断术语代替“印戒细胞癌”也更为合理。 1. 5 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 新版分类对这部分肿瘤的命 名重新进行调整,旧版分类中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实性神经 内分泌癌、小细胞癌 / 燕麦细胞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而新版分类使用“伴 神 经 内 分 泌 特 征 ”这 一 术 语,包 括 高 分 化神经内分泌肿瘤和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 小细胞癌,命名 调整的目的在于与其他部位( 如消化系统) 的神经内分泌肿 瘤命名一致。新版分类中,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还包括一 系列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浸润性乳腺癌。实际上,伴神经内 分泌分化见于高达 30% 的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以及其他 特殊亚型,特别是 B 型( 富于细胞型) 黏液癌,占所有伴神经 内分泌分化乳腺癌的 1 /4。此外,原位和浸润性实性乳头状 癌也常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乳腺癌病理学分类及预后标记物
![乳腺癌病理学分类及预后标记物](https://img.taocdn.com/s3/m/2438d5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5.png)
I、分泌脂质性癌 lipid-secreting carcinoma (富于脂质性癌)皮脂腺样型、大汗腺样型
J、分泌性癌 secretroy carcinoma K、派杰病 paget’s disease
(湿疹样癌) L、炎症样癌 inflammatory carcinoma M、源自纤维腺瘤性癌
(3)特殊型浸润癌 A、典型髓样癌 classical medullary carcinoma(髓 样癌、软癌、囊性髓样癌) B、乳头状癌 papillary carcinoma 长分枝型 短乳头型 车辐状型 筛状型 部分乳头状癌
C、粘液癌 mucinous carcinoma(粘液腺癌、胶样癌、 印戒细胞癌、混合型粘液癌)
2. 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1) 小叶原位癌 lobu lobular neoplasia, type A ② 乙型小叶瘤 lopular neoplaisa, type B (2) 管内癌 intraductal carcinoma ①实体型管内癌 ②粉刺型管内癌 ③筛状型管内癌 ④小管型管内癌 ⑤低乳头状管内癌 ⑥混合型
一、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形象十分复杂,类型甚多,同 一瘤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并存,致使分类困 难。在文献中所见到分类法繁多。主要有国内全 国肿瘤防办统一命名分类,国际卫生组织的乳腺 癌分类法。
(一) 全国肿瘤防办 非浸润性癌:小叶原位癌、实性管内癌、筛 状管内癌、低乳头状管内癌、乳头状癌
(三) 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 按癌前病变、原位癌、微小癌到浸润的发生发
展来叙述: 1. 癌前病变/瘤前病变 (1) 导管上皮增殖 ductal epithelial hyperplasia (2) 异型导管增殖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isa (3) 异型小叶增殖 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
乳腺癌的级别划分标准
![乳腺癌的级别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9b43e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f.png)
乳腺癌的级别划分标准
乳腺癌的级别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种: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
1. 组织学分级(Histological Grade):
组织学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划分,通常使用Bloom-Richardson或Scarff-Bloom-Richardson(SBR)分级系统,包括三个分级:Ⅰ级(低分级)、Ⅱ级(中等分级)和
Ⅲ级(高分级)。
分级越高,表示肿瘤细胞越不成熟、恶性程度越高。
2. 分子分型(Molecular Subtyping):
分子分型是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分子特征进行分类,分为四个主要分型: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三阴性(Triple-negative)和基底样(Basal-like)。
这些分型通常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基因表达分析进行确定,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以上是乳腺癌级别划分的两个主要标准,医生在确定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时通常会综合考虑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等因素。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ada2d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1.png)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女性乳房组织中。
乳腺叶状肿瘤在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分级标准中被分为不同的等级,这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肿瘤的性质,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WHO的分级标准,乳腺叶状肿瘤分为四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每个等级根据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表现进行评估,以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Ⅰ级乳腺叶状肿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为良性肿瘤,具有清晰的边界和规则的细胞结构。
Ⅰ级肿瘤通常无侵袭性,对周围组织没有破坏性,患者预后良好,常常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
Ⅱ级乳腺叶状肿瘤在形态学上显示出轻微的异型性和细胞增生,但仍然属于良性范畴。
Ⅱ级肿瘤可能会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但通常也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Ⅲ级乳腺叶状肿瘤具有更高的异型性和增生,可能会伴随有侵袭性生长和局部浸润的特点。
Ⅲ级肿瘤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需要及时治疗。
Ⅳ级乳腺叶状肿瘤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具有高度异型性和增生,通常是恶性肿瘤。
Ⅳ级肿瘤具有明显的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的倾向,患者预后较差,需要进行积极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
根据乳腺叶状肿瘤的WHO分级标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和分级,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定期的随访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及时监测肿瘤的发展情况,避免复发和转移的发生。
乳腺叶状肿瘤的WHO分级标准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的性质和预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对于患有乳腺叶状肿瘤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关键,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篇示例: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乳腺肿瘤类型,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也会发展为恶性。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是对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分类和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有助于医生进行正确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型浸润性导管和小叶癌。肿瘤中可见两种明显不同的组织学形态, 左为导管癌,右为小叶癌。
1.2 浸润性导管癌: 多形性癌。
多形性和怪异的瘤巨细胞占瘤细胞50%以 上者
背景为腺癌或腺癌伴梭形细胞或鳞状分化 高度恶性
右图.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表 达角蛋白(AE1/AE3和LP34), 证实为上皮性来源。
1.3 浸润性导管癌: 伴有破骨样 巨细胞的癌
浸润癌间质中有破骨巨细胞高-中分化的浸润 性导管癌 或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癌
破骨巨细胞来源于组织细胞
CKP
1.4伴有绒癌特征的癌
① 有与绒癌类似的双向生长方式 ② 60%有β-HCG阳性的细胞 ③ 血清β-HCG可升高
鉴别
导管内癌伴有早期浸润: 以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小管癌 髓样癌 浸润性筛状癌 放射状疤痕: 硬化性腺病:
小管小叶癌
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小叶癌粘液型
浸润性小叶癌小梁型
浸润性小叶癌硬化型
浸润性小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型
浸润性小叶癌复合型 ,具有小叶和导管两型浸润性癌
混合型浸润型小叶癌
由经典型和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亚型小叶癌复合组成的病变
浸润性小叶癌印戒细胞型
鉴别
硬化性腺病 微腺型腺病 浸润性导管癌 小管癌 纯粹性(单纯性)粘液癌:没有小叶癌
21.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21.1普通导管增生 21.2平坦上皮不典型性 21.3不典型导管增生 21.4导管原位癌
22.微小浸润癌
23.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23.1中央型乳头状瘤 23.2外周型乳头状瘤 23.3不典型乳头状瘤 23.4导管内乳头状癌 23.5 囊内乳头状癌
1.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
一般无
可有
微腺型腺病
微腺型腺病为开放性,内衬一层上皮(没有 肌上皮)的小腺管,管腔内常有嗜酸性分泌 物,有基膜。EMA(-),CK(-),S-100 (+++)。小叶小管型ILC的小管缺乏管腔内 分泌物和肌膜, EMA(+),CK(+),此 外还可以见到其他典型的ILC。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
① 病变分布 ② 瘤细胞分布 ③ 瘤细胞形态 ④ 胞质 空泡 和印戒样细胞、红
色小球(AB和PAS阳性)胞 质亦可呈嗜酸颗粒状。 ⑤ 核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 少见。 ⑥ 可有小叶原位癌(约90%)。 ⑦ 间质 ⑧型浸润型小 叶癌
腺泡型浸润性小叶癌
﹤2%
: 大体 体积较小0.2-2cm ,大部分≤1cm ,两个亚型,单纯
型 和硬化型
镜下:单纯型
硬化型
角状腺体和富于细胞的间质
鉴别
与硬化性腺病和 放射状瘢痕的鉴别
硬化性腺病
小管癌
微腺管腺病
4.浸润性筛状癌
(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 ICC)
2.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
定义 是一种经常伴有小叶原位癌的浸润癌,由纤维性间质中
呈单排线状分布的、非粘附性细胞所组成。
组织病理 经典型 实性型 腺泡型 多形型 小管小叶型 混合型浸润型小叶癌
经典型浸润型小叶癌 占浸润性乳腺癌的5-15%
常有
E-cadherin
强阳性
阴性或弱阳性
多形性ILC与IDC细胞异形性都明显,但有经典型ILC的浸润方式
3.小管癌
(Tubular carcinoma)
定义:由高分化小管结构所组成的特殊类型乳腺癌,
预后极好。肿瘤的小管结构具有开放性管腔,内衬单层 上皮细胞
流行病学:单纯的小管癌在浸润性乳腺癌中所占比例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t other wise specified, NOS)
定义: 同义词 : 来源:
流行病学:
大体检查: 组织病理: 和大体一样,没有规律性的
特点。 排列 瘤细胞形态: 间质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浸润。 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钙化。 通常缺乏肌上皮。 80%可见到导管原位癌
WHO乳腺癌组织学分类
WHO乳腺癌组织学分类
1.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 1.1混合型癌 1.2多形性癌 1.3伴有破骨样巨细胞的癌 1.4伴有绒癌特征的癌 1.5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
2.浸润性小叶癌 3.小管癌 4.浸润性筛状癌 5.髓样癌 6.粘液癌和其他伴丰富粘液的
肿瘤 6.1粘液癌 6.2囊腺癌和柱状细胞粘液癌 6.3印戒细胞癌
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 浸润性小叶癌
细胞大小、多形性和异形 大、明显、强 性、黏附性
单列线状和靶样浸润
常无,如有,呈粗线状
多灶跳跃式分布、残留终 常无 末导管小叶单位
坏死、核分列像
常有
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 可见导管原位癌
小、不明显、弱
常有 常有
常无 可见小叶原位癌
胞浆内的粘液空泡、印戒 常无 样细胞和小红球
7.神经内分泌肿瘤 7.1实性神经内分泌癌 7.2不典型类癌 7.3小细胞/燕麦细胞癌 7.4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8.浸润性乳头状癌 9.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10.大汗腺癌 11.化生性癌
11.1纯上皮化生性癌 鳞状细胞癌 伴梭形细胞化生的腺癌 腺鳞癌 粘液表皮样癌
11.2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 性癌
12.富于脂质的癌 13.分泌型癌 14.嗜酸细胞癌 15.腺样囊性癌 16.腺泡细胞癌 17.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 18.皮脂腺癌 19.炎症性癌 20.小叶瘤变 小叶原位癌
1.1 浸润性导管癌: 混合型癌
划归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 通过检查有代表性的组织切片,要求其非特 殊形式部分必须超过肿瘤的50%。如果非特 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在肿瘤组织中占 10%—49%,其余为可识别的特殊类型成分, 则归为混合组中的某一型:混合性导管—特 殊类型或混合性导管—小叶癌。
和导管癌成分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淋巴结转移时与窦组织细胞的鉴别
硬化性腺病
小叶轮廓
硬化性腺病
ILC
腺体受压、两种细 胞
可见
一般不受压,一种细胞成分
小叶结构破坏,但病变呈跳跃性, 之间可见残留的正常小叶
基质内梭形细胞
可见
没有
单列线状浸润
缺乏
常有
胞质内粘液阳性空泡和 一般无 包含体样小红球
常有
脂肪内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