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职称考试复习资料-畜牧篇
畜牧师中级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畜牧师中级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动物不属于反刍动物?A. 牛B. 羊C. 猪D. 鹿答案:C2. 家禽的繁殖周期通常比家畜短,其主要原因是:A. 家禽的生命周期短B. 家禽的繁殖能力强C. 家禽的饲养成本低D. 家禽的饲养环境要求低答案:A3. 以下哪种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A. 维生素AB. 维生素DC. 维生素ED. 维生素K答案:C4. 动物疫苗接种的主要目的是:A. 预防疾病B. 治疗疾病C. 增加体重D. 提高肉质5. 以下哪种动物是草食性动物?A. 狮子B. 老虎C. 羊D. 狼答案:C6. 动物的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A. 动物生长速度加快B. 动物疾病发生率降低C. 动物应激反应增加D. 动物繁殖能力提高答案:C7. 以下哪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A. 增加光照时间B. 减少饲料供给C. 增加运动时间D. 减少饮水量答案:A8. 动物的遗传改良主要依靠:A. 选择性繁殖B. 杂交C. 基因编辑D. 人工授精答案:A9. 动物营养学中,以下哪种营养素不属于宏量营养素?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D10. 以下哪种疾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A. 口蹄疫B. 禽流感C. 布鲁氏菌病D. 猪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A. 遗传B. 营养C. 环境D. 饲养管理答案:ABCD12. 动物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A. 定期消毒B. 定期驱虫C. 合理分群D. 增加光照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病?A. 狂犬病B. 禽流感C. 布鲁氏菌病D. 猪瘟答案:ABC14. 动物的免疫程序中,以下哪些措施是必要的?A. 定期接种疫苗B. 监测抗体水平C. 隔离病畜D. 定期消毒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A. 遗传B. 营养C. 环境D. 饲养管理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所有家畜都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殖。
畜牧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牛一、名词解释1、吉尔-涅尔度:以酚酞为指示剂,中和100ml牛乳所消耗0.1NNaoH溶液的ml数,单位T。
2、发生酸度:由于乳酸增加而增加的酸度。
3、总酸度:自然酸度与发生酸度之和。
4、乳酸度:计算公式为:0.1N NaOH ml数χ0.009乳酸% = χ100供试牛乳重量正常牛乳为:0.15—0.16%5、泌乳单位:由乳腺泡、细小乳导管、中等乳导管、粗大乳导管、乳池所构成的具有泌乳功能的单位,近似于一串葡萄。
6、泌乳(Secretion):乳腺上皮细胞吸收来自血液的营养物质合成乳汁,泌入腺泡腔的过程。
7、排乳反射:当犊牛吸吮或人工挤乳时,引起乳房容纳系统紧张度的改变,排乳中枢兴奋,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素进入血液,乳导管平滑肌收缩,导致储存在腺泡腔和细小乳导管中的乳汁迅速通过粗大腺导管而流向乳池,这一过程称为排乳反射。
8、标准乳:也称乳脂校正乳(Fat corrected milk,FCM),一般国际上以乳脂率4%作为标准2312166318@..coM:泌乳期产奶量 F:平均乳脂率9、排乳速度(Milking speed):以每分钟排出的奶量(kg)为准。
10、前乳房指数(fore Udder Index):前两乳区产量前乳房指数(%)= ×100总产量11、屠宰重: 成年或18月龄公、母、阉牛宰前空腹活重。
12、胴体重:屠宰、放血、剥皮以后截去腕关节以下的前肢、飞节以下的后肢、头、毛、内脏(不包括板油和肾脏),剩余部分的(即胴体)重量。
13、屠宰率:胴体重占屠宰重的百分率。
14、熟肉率:取腿部肌肉1kg,于沸水中煮沸120分钟,取出后立即称重。
(屠宰后两天进行)。
煮后重熟肉率(%)= ————————χ100煮前重15、输精的标准 :指一次输入母牛生殖道内的精液量及其中所含呈直线运动的精子数。
16、繁殖率:是本年度出生的活犊牛数(不包括死胎和流产的)占上年度末可繁殖的成年母牛头数的百分比。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2、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重)×100%。
3、背膘厚(back fat thickness):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
4、日增重=(结束重-起始重)/育肥天数5、饲料转化率: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
饲料转化率=育肥期饲料消耗量/(结束重—起始重)。
6、全进—全出(养猪生产):在同一时间内将同一生长发育或繁殖阶段的工艺猪群,全部从一种猪舍转至另一种猪舍。
7、反刍:动物采食的饲料在瘤胃内被浸润和软化,约经0.5-1.0小时后又被逆呕回口腔内,再仔细咀嚼后咽下,这个过程称为反刍。
一、养猪生产1、哪些因素影响年产胎次?妊娠期、哺乳期、配种间隔期2、畜牧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畜牧生产和种植业的关系a、农业生产体系:植物农业+动物农业b、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部门。
(2)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3)为工业提供原料,促进出口创汇a、带动食品加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b、促进外贸事业的发展。
3、猪的生物学特性:(1)性成熟早,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2)饲养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积脂力强(3)食性广,饲料报酬高(4)屠宰率高,产肉性能高,肉脂品质好(5)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6)小猪怕冷,大猪怕热(7)定居漫游,喜清洁,易调教,群居位次明显。
4、提高肉猪生产力的技术措施(1)选择优良的品种和杂交的组合(2)适宜的营养水平和饲喂方法(3)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4)加强肉猪的管理技术。
5、猪的行为习性:采食行为、排泄行为、群居行为、争斗行为、性行为、母性行为、活动与睡眠、探究行为、异常行为、后效行为。
6、种公猪的饲养管理:(1)单圈饲养(2)加强运动(3)定期称重(4)刷试和修蹄(5)定期检查精液品质(6)夏季防暑降温(7)保证营养需要(8)定时定量饲喂(9)控制喂料量。
畜牧专业知识资料

畜牧专业知识1.鸡的消化特点是什么?答:有喙、无牙齿,肌胃发达,靠采食小石子磨碎食物。
肠道短,消化不完全。
2.商品猪几元杂交的后代最好?答:三元商品猪。
3.牛的消化道分为哪几部分?答:三部分:口腔包括唇、齿、舌;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皱胃;肠道包括小肠、大肠、盲肠、直肠。
4.我省著名的家畜品种有哪两种?答:秦川牛、关中驴。
5.国外引进的常见肉牛品种有哪些?答:夏洛莱牛、利木赞牛、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契安尼娜牛。
6.中国黄牛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有哪些常见品种?答:其生物学特性是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顺、适应性强。
常见品种有蒙古牛、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
7.何为反刍动物?答:具有复杂的反刍胃,胃分为四个胃室,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能反刍食物,故称反刍动物。
8.畜产品有哪几类?答:肉、蛋、奶、皮、毛等。
9.奶牛的生产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什么?答:产奶量和乳脂率。
10.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有哪些?答:种类,品种;个体;胎次(年龄);初产年龄与产犊间隔;日挤奶次数与间隔;挤奶技术和挤奶机的质量;泌乳期内不同阶段;干乳期长短;营养、管理及防疫保健;疾病;产犊季节和外界温度。
11.影响牛产肉能力的因素有哪些?答:品种;性别;年龄;营养水平与管理状况;品种间杂交。
12.山羊按照生产用途来分,分为哪几类?答:绒用山羊、毛皮山羊、肉用山羊、毛用山羊、奶用山羊、兼用山羊。
13.什么叫杂交?答: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公母畜禽相互交配。
14.杜洛克猪原产于何地?答: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
15.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要求中的〃抓三食,过三关〃是指什么?答:抓哺乳,过好初生关;抓开食,过好补饲关;抓旺食,过好断乳关。
16.育雏鸡的条件有哪些?答:(一)合适的温度(二)良好的通风(三)适宜的光照(四)合理的密度。
17.鸡分为哪三个生长发育阶段?答: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三个生长发育阶段。
18.评定家畜品种引入新地区的适应性的重要指标有哪些?答:繁殖存活率、发病率、生长发育情况和生产性能表现。
畜牧职称考试试题

畜牧职称考试试题畜牧职称考试试题畜牧职称考试是评价畜牧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考试,可以评估从业人员在畜牧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畜牧职称考试的试题,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内容。
一、畜牧基础知识1. 请简要描述家畜的分类和特点。
2. 什么是畜牧业的生产要素?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3. 请解释畜牧业中的“精细化养殖”和“绿色畜牧”的概念。
4. 请简要介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畜牧业的特点。
二、畜牧养殖技术1. 请解释畜牧养殖中的“种畜繁育”和“育种改良”的概念。
2. 请简要介绍家畜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请列举常见的家畜疾病,并简要介绍其防治措施。
4. 请解释畜牧养殖中的“饲料与营养”和“饲养环境”对畜牧业的影响。
三、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1. 请简要介绍畜产品的加工流程以及常见的畜产品加工技术。
2. 请解释畜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列举常见的畜产品质量指标。
3. 请简要介绍畜产品的储藏和运输技术,以及畜产品的保鲜方法。
4. 请解释畜产品加工中的“无害化处理”和“绿色加工”的概念。
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1. 请解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列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 请简要介绍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负面影响。
3. 请解释畜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列举实现循环经济的方法。
4. 请简要介绍畜牧业的节能减排措施以及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途径。
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看出,畜牧职称考试的内容涵盖了畜牧基础知识、畜牧养殖技术、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以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对畜牧业发展的前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畜牧学科教材和参考书籍,深入了解畜牧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同时,参加实践培训和实地考察,了解现代畜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创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考生还可以参加畜牧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行业交流活动,与同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拓宽视野,增加对畜牧业的深度理解。
畜牧师考试内容

畜牧业相关的考试,可能会涉及以下内容:
1. **畜牧基础知识:**
-牲畜的种类、品种、生理学、行为学等基础知识。
-饲养、繁殖和管理不同类型的牲畜的技能和方法。
2. **饲养管理:**
-合理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搭配、饲养环境、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牧草和饲料的种类、生长季节和营养价值。
3. **畜产品加工:**
-对畜产品(肉、奶、毛等)的加工和处理方法的了解。
-卫生和食品安全标准。
4. **畜牧业经济学:**
-畜牧业的经济学原理,包括成本管理、市场趋势、投资回报等方面的知识。
5. **法规和政策:**
-畜牧业相关法规和政策,包括畜牧业环保、动物福利等方面的法规要求。
6. **新兴技术:**
-近期畜牧业领域的新兴技术,如数字化农业、智能养殖等。
请注意,具体的考试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国家或考试机构而异。
如果你有特定的畜牧师考试需要准备,建议查阅相关的考试大纲、教材和资料,以确保你涵盖了考试所需的所有主题。
畜牧兽医职称考试提纲

第一部分:动物学基础第一章畜禽解剖生理第一节消化系统(1-7页)一、口腔(一)唇(二)颊(三)硬腭(四)软腭(五)口腔底和舌(1页)(六)齿和齿龈(七)唾液腺(2页)二、咽三、食管四、胃(一)单室胃1.形态和位置(3页)2.黏膜的分部分区(二)多室胃1.形态、结构和位置 2.联系胃的网膜(4页)五、小肠和肝、胰(一)小肠(二)肝(三)胰(5页)六、大肠和肛门(一)大肠(二)肛门(6页)第二节呼吸系统(7-9页)一、鼻(一)鼻腔(二)鼻旁窦(7页)二、喉(一)喉软骨(二)喉腔三、气管和主支气管四、肺(8页)五、胸膜和纵隔(9页)第三节泌尿系统(9-10页)一、肾(9页)二、输尿管三、膀胱四、尿道(10页)第四页生殖系统(10-18)一、公畜生殖系统(一)睾丸(二)附睾(三)输精管和精索(四)阴囊(11页)(五)尿生殖道(六)副性腺:前列腺、精囊腺、尿道球腺(七)阴茎(12页)(八)包皮(12页)二、母畜生殖系统(一)卵巢(二)输卵管(三)子宫(13页)(四)阴道(五)阴道前庭(尿生殖前庭)(六)阴门(14页)第五节家禽解剖生理(15-18页)一、消化系统(一)口、咽、食管和嗉囊(二)胃(三)肠和泄殖腔(四)肝和胰(15页)二、呼吸系统(一)鼻咽喉(二)气管、鸣管和支气管(三)肺(四)气囊(16页)三、泌尿系统(一)肾(二)输尿管四、生殖系统(一)公禽生殖器官1.睾丸和附睾2.输精管3.交配器(二)母禽生殖器官1.卵巢2.输卵管(17页)第二章遗传育种第一节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及染色体结构(18-21页)一、细胞的一般概念(18页)二、细胞质遗传体系三、细胞核遗传体系四、染色体(19页)五、细胞分裂(20页)六、染色体周史七、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21页)第二节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扩展(21-24页)一、基因型(21页)二、自由组合定律(一)适合度检验(二)自由组合定律的普遍(三)基因互作(22页)三、连锁互换定律(一)互换率、干涉与并发系数(二)基因定位于基因连锁群(23-24页)第三节性别决定以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24页)一、性别决定二、与性别有关的遗传(24页)第四节分子遗传学基础(25-27页)一、核酸、DNA与RNA 二、基因的结构与功能(25页)三、遗传信息的传递(一)DNA的复制(二)DNA的转录(三)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四)基因表达的调控(26页)四、遗传信息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7页)(二)基因突变: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27页)第五节、群体遗传学(28-29页)一、群体的遗传结构二、群体基因频率的计算三、遗传平衡定律四、影响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28页)第六节数量遗传学基础(29-31页)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征微效多基因假说(29页)二、数量性状表型值和方差的剖分三、群体表型平均数的育种意义(30页)四、遗传参数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31页)第七节、畜禽选种(32-37页)一、畜禽与品种二选种的基础(一)研究生长发育的方法 1.观察与度量2.计算与分析(32页)(二)生长发育的规律1.阶段性2.不平衡性(33页)三、畜禽生长性能测定(33页)四、选择原理(一)选择的本质和作用(二)质量性状选择(34页)(三)数量性状的选择1.直接选择单性状的选择多性状的选择2.间接选择(35页)(四)选择效果的预估(35-36页)五、个体种用价值的评定(一)利用单项资料估计个体育种值1.个体测定2.系谱测定3.同胞测定4.后裔测定(36页)(二)利用多类亲属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三)多性状的育种值估计(37页)第八节品种与品系培育(37-39页)一、品种的培育(37页)二、品系的培育(一)培育新品系的意义(二)品系培育的条件(三)品系培育的方法(38页)三、专门化品系的培育系祖建系法、群体继代选育法、正反交反复选择法(39页)第九节选配(39-41页)一、品质选配(选型交配)(39页)二、亲缘选配三、近交及其应用近交系数、近交的遗传效应(40页)第十节杂种优势的利用(41-42页)一、杂种优势及其计算二、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上位学说(41页)三杂交的方式和应用(42页)第十一节繁育体系与育种组织(42-45页)一、繁育体系(42页)二、育种组织(一)宏观育种工作组织措施(43页)(二)场内育种管理的技术措施 1.整群和组群 2.完善档案制度 3.鉴定和分群 4.制定各种具体计划及制度(44页)(三)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动物育种的特点(44-45页)第十二节家畜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一、家畜遗传资源保存与利用的理论和方法(45页)二、本品种选育(一)本品种选育的原理(二)本地品种的选育(三)引入品种的选育(47页)第三章动物营养与饲料第一节动物营养基础(47-58页)一、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一)动物及其饲料元素的构成(47页)(二)动物需要的概略养分(三)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48页)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物理、化学、微生物 2.消化后营养物质的吸收:胞饮、被动、主动3.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力与可消化性二、动物营养原理(一)蛋白质的营养1.蛋白质的组成 2.蛋白质组成单位3.蛋白质的概念(49页)4.蛋白质的营养作用5.动物的氨基酸营养(50页)(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三)脂肪的营养(51页)(四)水的营养(五)能量的营养(52页)(六)矿物质的营养(53-55页)(七)维生素的营养1.脂溶性微生物的营养A D E K (55页)2.水溶性微生物的营养(56-58页)第二节饲料与日粮配合技术(58-63页)一、我国饲料原料分类(58页)二、饲料的营养特性(一)粗饲料及其特点(二)青绿饲料及其特点(59页)(三)青贮饲料及其特点(60页)(四)能量饲料及其特点(五)蛋白质饲料及其特点(六)矿物质饲料(61页)(七)维生素饲料(八)饲料添加剂(62页)三、饲料产品分类与日粮配合(一)饲料产品的分类1.按营养成份分类(62页)2.按饲料物理性状分类(二)日粮配合技术饲料配方(63页)第四章病理学基础第一节疾病概论(64页)一、疾病概念二、病因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四、疾病分类(64页)第二节脱水(65页)第三节缺氧(65-66页)一、引起缺氧的具体原因(一)氧的吸入不足(65页)(二)氧的运输障碍(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降低二、缺氧对机体的影响(66页)第四节酸碱平衡紊乱(66-67页)一、代谢性酸中毒(66页)二、呼吸性酸中毒三、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67页)第五节发热(67-68页)一、发热的原因及机理调定点学说(67页)二、发热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一)机能变化(二)代谢变化三、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68页)第六节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68-70页)一、动脉性充血二、经脉性充血(68页)三、出血四、梗死(一)病理变化(69页)(二)类型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五、水肿(一)炎性水肿(二)非炎性水肿(三)水肿的病理变化(70页)第七节组织细胞损伤一、萎缩(70页)二、变性(一)颗粒变性(二)水疱变性(三)脂肪变性(71页)三、坏死(一)坏死的病理变化(二)坏死的类型坏疽(72页)第八节创伤及其修复(72-73页)一、组织再生(72页)二、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三、创伤愈合四、增生五、肥大六、化生(73页)第九节炎症(74-76页)一、概述(74页)二、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一)变质(二)渗出:血管应答、白细胞渗出(三)增生(74页)三、炎症的类型(一)变质性炎(二)渗出性炎症1.浆液性炎2.卡他性炎3.化脓性炎4.纤维素性炎(75页)(三)增生性炎1.普通增生性炎2.特异性增生炎第十节肿瘤一、肿瘤的特征(一)形态(二)结构(三)代谢特点(76页)(四) 生长(五)扩散二、肿瘤命名与分类(一)肿瘤命名(77页)(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78页)第十节器官病理一、心脏常见病病理(一)心包炎(二)心内膜炎(78页)(三)心肌炎二、肺脏常见病病理(一)支气管炎(二)纤维素性肺炎(79页)(三)间质性肺炎三、胃肠和肝常见病病理(一)胃肠炎(二)坏死(三)肝硬变(80页)四、肾脏常见病病理(81页)五、淋巴结和脾脏常见病病理(一)淋巴结炎(二)脾炎(81页)六、神经系统常见病病理第五章药理学基础第一节药物知识(82-83页)一、药物概念及类型(一)按来源分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生物技术产品(二)按应用类型份原料药(纯粉)、制剂(成品)(82页)二、药物的剂型及特性(一)液体剂型(二)半固体剂型(三)固体剂型(四)气雾剂型(83页)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83-84页)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的基本方式(83页)(二)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84页)二、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一)构效关系(二)量效关系三、药物作用的机制(一)受体机制(二)非受体机制(84页)第三节机体对药物的作用(85-86页)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85页)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86-87页)一、药物方面的因素:剂量、剂型、给药方案、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86页)二、动物方面的因素:种属差异、生理因素(87页)第五节抗微生物药物(87-91页)一、抗生素(一)概念:抗生素、抗菌谱、耐药性(产生机理)(二)抗生素作用机理(三)分类(一般按化学成分分类)(87页)(四)各类抗生素的作用及特性1.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四环素类抗生素 4.氯霉素类抗生素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6.其他抗生素(88-89页)二、化学合成抗菌药(一)磺胺类及其增效剂(二)喹诺酮类(三)喹恶啉类(四)其他常用抗生素(90页)三、抗病毒药(91页)第六节抗寄生虫药(91-92页)一、抗蠕虫药(一)驱线虫药(二)驱绦虫药(91页)二、抗原虫药-抗球虫药(92页)第七节消毒防腐药(92页)第三部份第九章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概论第一节政策与法规(151-152页)一、政策及其实施(一)政策的含义:概念、本质(二)政策的实施:特点、基本环节、原则(151页)二、法规及其实施(一)法规的含义(二)法规的实施(152页)三、政策与法规的关系(一)政策与法规的区别(二)政策与法规的关系(152页)第二节农业政策的概念、特征及作用(153-154页)一、农业政策的概念二、农业法规的特征三、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153页)第三节农业法规的概念、特征及作用(154-155页)一、农业法规的概念二、农业法规的特征(154页)三、农业法规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第四节农业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156-157页)一、农业政策法律的体系构成(155页)二、农业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一)农村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155页)(二)农业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三)农村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巩固农村改革成果和保护农民合法效益的迫切需要(156页)第十章农业政策分论第一节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政策(156-164页)一、农民增收要有新思路(157页)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政策的内容(一)促进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158-159页)(二)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政策(160-161页)(三)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民收入增收渠道政策(161-164页)(四)促进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增长政策(163-164页)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政策(164-170页)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丹波宣言”(164页)二、农业扶持政策(一)“两减免、三补贴”政策(二)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政策(三)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政策(165页)三、耕地保护制度(一)基本农田保护政策(165页)(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三)耕地质量保护政策(166页)四、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政策(一)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166页)五、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一)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的建设(二)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167页)六、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三)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五)加快发展循环农业(168页)七、农村投融资政策(一)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二)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169页)(三)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170页)第三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170-177页)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170页)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内容(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171-173页)(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173-176页)(三)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政策(176-177页)第十一章农业法第一节农业法(177-185页)一、农业法概述(178页)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178页)三、农业生产法律规定(179页)四、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法律规定(180页)五、粮食安全法律规定(180页)六、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法律规定(181页)七、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法律规定(181-182页)八、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法律规定(182页)九、农民权益保护制度(183页)十、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184页)十一、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184-185页)第二节农村土地承包法(185-188页)一、土地承包遵循的原则(185页)二、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186页)三、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186-187页)四、土地承包经验权的保护(186-187页)五、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187页)六、其他方式的承包七、争议的解决和责任(188页)第三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88-191页)一、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与职责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结构三、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189页)四、村民会议制度五、村务公开制度(190-191页)第四节农业技术推广法(191-195页)一、农业技术推广的方针和原则(191页)二、农业推广技术体系(192页)三、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192-193页)四、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193-195页)第五节农业生产资料管理法律法规(195-199页)一、种子法(195-197页)二、农药管理法律法规(197-199页)第五部分兽医学概论第十五章畜禽群发病第一节传染病的流行一、传染病的概念(概念、发展阶段、分类)(259页)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260页)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表现形式、季节性和周期性)(261页)第二节传染病的防疫措施(261-264页)一、综合性防疫措施(261页)二、检疫、隔离、封锁三、卫生、消毒、饲养管理与防疫(262页)四、杀虫、灭鼠及控制鸟类五、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263页)五、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第三节畜禽病毒性传染病(264-271页)一、口蹄疫二、流行性感冒(264页)三、流行性乙脑炎四、狂犬病五、水疱性口炎六、传染性脓疱265页七、轮状病毒感染八、痘病九、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十、牛瘟266页十一、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十二、马传染性贫血十三、猪瘟十四、非洲猪瘟十五、猪伪狂犬病(267页)十六、猪细小病毒感染十七、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十八、猪传染性胃肠炎十九、猪圆环病毒感染二十、鸡新城疫(268页)二十一、传染性喉气管炎二十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十三、马立克病二十四、禽白血病(269页)二十五、传染性法氏囊病二十六、禽脑脊髓炎二十七、鸡传染性贫血二十八、鸭瘟二十九、鸭病毒性肝炎(270页)三十、小鹅瘟三十一、兔病毒性出血症(271页)第四节畜禽细菌性及其他传染病(271-276页)一、大肠杆菌病(271页)二、沙门菌病三、巴氏杆菌病四、布鲁菌病五、绿侬杆菌病六、葡萄球菌病(272页)七、链球菌病八、坏死杆菌病九、结核病十、炭疽十一、破伤风(273页)十二、肉毒梭菌病十三、副结核病十四、羊梭菌性疾病十五、猪丹毒(274页)十六、传染性鼻炎十七、鸭传染性浆膜炎十八、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十九、猪支原体肺炎(275页)二十、鸡毒支原体感染二十一、附红细胞体病(276页)第五节畜禽寄生虫病(276-281页)一、寄生虫分类(276页)二、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一)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条件(二)寄生虫的宿主(277页)三、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一)动物驱虫(二)切断传播途径(278页)(三)保护易感动物(279页)四、常见的寄生虫病(一)鸡球虫病(279页)(二)猪华枝睾吸虫病(三)猪囊尾蚴病(四)猪蛔虫病(280页)(五)猪旋毛虫病(六)疥癣(281页)第十六章畜禽普通病第一节兽医临床诊断(281-293页)一、诊断的基本概念(282页)二、临床基本检查方法与程序(一)基本方法(二)临床检查程序(283页)三、整体及一般检查(体态、眼结膜、淋巴结、体温等)(284页)四、心血管系统的检查(285页)五、呼吸系统的检查(285-286页)六、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287-289页)七、泌尿生殖系统的临床检查(289-290页)八、神经系统的检查(290-291页)九、临床辅助和特殊检查(心电图、超声波、穿刺检查)(291-292页)十、X线诊断(292页)十一、血液检验(293页)十二、尿液检查(293页)第二节动物内科疾病(294-297页)一、瘤胃迟缓(294页)二、胃肠卡他(295页)三、胃肠炎(296页)四、气管及支气管炎(296-297页)第三节中毒病概论(297-299页)一、概述(定义、分类、特点)(298页)二、中毒病的诊断三、中毒病的治疗(298页)四、中毒病的预防(299页)第四节营养代谢性疾病一、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原因二、营养代谢性疾病的特点(299页)三、营养代谢病的诊断四、营养代谢病的防治措施(300页)第五节动物外科疾病(300-304页)一、外科基本技术(一)无菌技术(300页)(二)麻醉法(三)组织分离法(四)止血法(五)缝合法(六)引流(301页)(七)绷带法(302页)二、创伤(一)创伤的种类及临床特征(二)创伤的一般症状(三)创伤的愈合(四)创伤的治疗(303页)第六节常见产科与新生动物疾病(304页)一、难产及助产(原因、助产的原因、预防)(305页)二、子宫内膜炎(305页)三、乳房炎(306页)四、新生动物窒息(307页)第十七章药剂学第一节兽药制剂生产的基础工艺一、粉碎(一)粉碎的目的(二)粉碎机的种类二、筛分三、混合(308页)四、干燥五、灭菌与无菌技术(309-311页)第二节液体制剂一、概述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三、溶液剂(311页)四、混悬剂五、乳剂(312页)第三节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313-316页)一、注射剂(314-315页)二、输液三、注射用无菌粉末(315页)四、滴眼剂(316页)第四节半固体制剂(316-317页)一、软膏剂(316页)二、眼膏剂(317页)第五节固体制剂(317-319页)一、粉剂(317页)二、颗粒剂三、预混剂四、胶囊剂(318页)五、片剂(319页)第六节气体制剂(320-321页)一、气雾剂(320页)二、喷雾剂(321页)第七节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321-323页)一、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的相关概念二、浸出制剂的特点三、浸出操作(321页)四、中药常用剂型(322页)第八节兽用制剂新技术和新剂型(323-324页)一、缓、控释制剂二、脂质体制剂三、透皮剂四、微型胶囊(323页)五、微球制剂六、固体分散体技术七、包含技术(324页)第八部分农业推广概论第二十四章农业推广概念与基本理论第一节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于演化(435-439页)一、中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435-436页)二、清末至民国时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437页)三、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发展(437-438页)四、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438页)第二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439-441页)一、农业推广的涵义(439页)二、与农业推广有关的几个概念(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40页)(二)农业技术开发(440页)(三)农村教育(四)农村发展(441页)第三节农民行为改变理论(441-444页)一、农民个人行为的改变(一)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与阻力(441页)(二)动力和阻力的互作模式(441-442页)(三)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策略(442页)二、农民群体行为改变(442页)三、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443页)四、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444页)第四节农业创新扩散理论(444-445页)一、创新的概念二、创新的特性(444页)三、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四、不同阶段促进农民采用创新的方法(445页)第五节农业推广沟通理论(446-447页)一、农业推广概念(445页)二、农业推广沟通的分类(446页)三、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主体、客体、沟通渠道) (447页)第二十五章农业推广方法与试验示范第一节农业推广程序(448-449页)一、项目选择二、试验三、示范四、培训(448页)五、服务六、推广七、评价(449页)第二节农业推广方式(449-451页)一、项目计划方式(449页)二、技术承包方式三、技术承包方式四、企业牵动方式五、农业开发方式(450页)六、科技下乡方式(451页)第三节农业推广方法一、大众传播法(特点、类型、应用)(451-452页)二、集体指导法(特点、原则、应用)(453页)三、个别指导法(特点、应用)(454页)第四节农业推广试验(455-457页)一、农业推广试验的类型(455页)二、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三、试验设计的原则(456页)第五节农业推广成果示范(457-458页)一、成果示范的概念二、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457页)三、成果示范的方法步骤四、成果示范的总结(458页)第六节农业推广方法示范一、方法示范的概念二、方法示范的基本要求三、方法示范的步骤(459页)四、方法示范的总结(460页)第二十六章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第一节农业推广组织概述(460-461页)一、农业推广组织的概念(460页)二、农业推广体系三、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461页)第二节农业推广组织类型(461-463页)一、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二、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三、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四、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五、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462页)第三节国内外农业推广组织概况(463-466页)一、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一)农业推广组织建立阶段(1949-1957)(二)农业推广组织发展阶段(1958-1965)(三)农业推广组织曲折阶段(1956-1976)(463页)(四)农业推广组织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二、几个有代表性国家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一)美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464页)(二)日本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465页)(三)英国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465-466页)(四)荷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五)丹麦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六)国外较成功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共同特点(466页)第四节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及职能(466-469页)一、管理原则(目标性、层次性、协调性、整体性、能动性、封闭性)(467页)二、推广组织的职能(一)高层推广组织的管理和监控职能(467页)(二)基层推广组织的反馈与执行职能(468页)三、农业推广组织管理(一)应用信息管理强化农业推广的咨询服务功能(二)应用知识管理创建学习型的农业推广组织(468页)(三)实行企业化管理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四)依靠可持续发展管理完成政府赋予农业推广部门的公益性任务(469页)第五节农业推广工作评价(469-471页)一、确定评价范围与内容二、选择评价标准与指标(469页)三、聘请评价专家四、收集整理资料(内容、方法)(470页)五、实施评价工作(471页)。
畜牧-兽医-职称-考试题库

畜牧-兽医-职称-考试题库简介畜牧兽医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畜牧动物的繁殖、饲养、健康管理等方面内容。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获得职称是评价其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帮助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士提升专业水平和通过职称考试,我们整理了一份畜牧兽医职称考试题库。
考试题库内容本题库包含了畜牧兽医职称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以及问答题。
题库的题目难度适中,涵盖了畜牧兽医领域的核心知识点。
以下是部分示例题目:单选题1.下列哪种动物的呼吸系统属于气管呼吸? A. 猫 B.猪 C. 鸟 D. 鱼2.猪蓝耳病属于下列哪种传染病? A. 狂犬病 B. 猪瘟 C. 布鲁氏菌病 D. 猫传染性腹膜炎多选题1.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多选) A. 饲养管理 B. 饲料品质 C. 环境温度 D. 遗传因素2.鸡蛋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多选)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D. 维生素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畜牧兽医的职业发展前景。
2.解释产褥期在畜牧养殖中的重要性。
使用建议1.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题库难度,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在回答问答题时,尽量给出详细的答案,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
3.题库中的题目可以用于个人学习、考前自测以及培训机构的教学使用。
结语畜牧兽医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充满乐趣的领域。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您将能够在畜牧兽医行业中发展出色。
希望我们整理的这份畜牧兽医职称考试题库能够对您的学习和考试备考有所帮助。
祝您在职称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畜牧学概论》复习题

《畜牧学》(遗传、育种、养牛生产部分)复习提纲(盛建华老师部分)1何谓家畜品种?简述家畜品种的类型及特点?(范双旗)答:品种是畜牧学的概念,它是各个动物物种内,由于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生产用途的动物群体。
品种的类型:按培育程度分类可分为原始品种、培育品种和过渡品种。
(1)原始品种:是在农业生产水平低,受自然选择作用较大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其膘情变化呈明显季节性----夏壮、秋肥、冬瘦、春乏。
其特点是:体小晚熟,体质结实,体格协调匀称,各性状稳定整齐,个体间差异小,有较高的增膘和保膘能力,生产力低,但较全面。
如蒙古马、蒙古牛等品种。
(2)培育品种:它是在较高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条件下形成的。
因此,生产力和育种价值都很高。
如黑白花牛,长白猪等品种。
培育品种的主要特点是;a生产力高而且专门化,b分布地区广c品种结构复杂,除地方类型和育种场类型外,还有许多专门化品系d育种价值高,用它进行品种间杂交时,能起到改良作用。
E适应性差。
对这类品种进行选育工作时,应注意保持其优良品质,同时提高其适应性。
(3)过渡品种:是原始品种经过品种改良或人工选育,但尚未达到完善的中间类型,如三河马、三河牛等正在培育过程中的品种群。
其主要特点;在生产性能和体制外形上有两重性,即培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接近于培育品种,而培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则接近于原始品种。
按生产力性质分类可分为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两大类。
(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既具有一种主要生产用途的品种。
如牛的乳用品种,肉用品种等,鸡的蛋用鸡品种,肉用鸡品种。
(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即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用途的原始品种或是专门培育的兼用品种,如毛肉兼用细毛羊。
品种的特点:(1)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有较高的种用价值(3)有一定的整齐度(4)有足够的数量(5)一定的品种结构2何谓生长发育?家畜生长发育有哪些基本规律?家畜骨骼、肌肉、脂肪与外形生长有何规律?(范双旗)答:生长和发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畜牧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畜牧师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牛的瘤胃中主要的微生物是:A. 细菌B. 真菌C. 原生动物D. 病毒答案:A2. 羊的繁殖周期中,发情周期通常持续:A. 15天B. 18天C. 21天D. 25天答案:C3. 猪的饲养管理中,以下哪项措施对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最有效?A. 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B.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C.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D. 定期驱虫答案:C4. 鸡的饲养中,以下哪种饲料成分对提高产蛋率最为重要?A. 蛋白质B. 能量C. 矿物质D. 维生素答案:A5.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以下哪种疾病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最大?A. 乳腺炎B. 蹄病C. 寄生虫病D. 消化系统疾病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A. 遗传B. 营养C. 环境D. 疾病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A. 合理分群B. 定期挤奶C. 营养均衡D. 疾病预防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预防动物疫病的有效方法?A. 疫苗接种B. 定期消毒C. 隔离病畜D. 合理用药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所有反刍动物都需要瘤胃来消化纤维素。
答案:正确2. 动物的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应激反应,影响其生长。
答案:正确3. 动物的疫苗接种可以完全防止疾病的发生。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如何通过饲养管理提高肉鸡的生长速度。
答案: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适宜的环境温度、清洁的饮水以及适当的饲养密度,可以有效提高肉鸡的生长速度。
2. 描述一下在奶牛饲养中如何进行乳房炎的预防。
答案:预防乳房炎可以通过保持牛舍和挤奶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期对挤奶设备进行消毒、确保挤奶操作的正确性以及定期进行乳房健康检查等措施来实现。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农场的奶牛出现产奶量下降的情况,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可能的原因包括营养不足、疾病感染、环境压力或管理不当。
解决措施包括检查饲料配方确保营养均衡、进行健康检查并及时治疗疾病、改善牛舍环境减少应激以及优化饲养管理流程。
《畜牧学》复习资料

《畜牧学》复习资料一、判断题( √ )1、猪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最不喜欢干净的环境。
( √ )2、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
( √)3、鸡鸭鹅统称为家禽。
( × )4、种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对温度、湿度要求不高,因此温度、湿度不是影响孵化率的因素。
( √ )5、娟珊牛是我国本土培育的奶牛品种。
( √ )6、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丰富,曾对世界畜禽品种的育成作出重大贡献。
( × )7、世界上奶牛品种不多,我国没有专门的奶牛品种。
( × )8、田鸡、火鸡、鹌鹑、鸽和鸵鸟等都属于家禽。
( √ )9、家禽是经长期的驯养驯化,在人工条件下能生存繁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自然界部分鸟。
( √ )10、九斤黄鸡、丝羽乌骨鸡、狼山鸡,北京鸭,中国鹅等已被列入国际标准品种。
国外不少著名品种的育成引入了我国家禽的血缘。
二、单选题(A)1、近年来,我国养猪最多的省份是( )。
A、四川B、湖南C、广东D、山东(A)2、仔猪初生期缺乏( )。
A、凝乳酶B、乳糖酶C、胰蛋白酶D、胃蛋白酶(B)3、在杂交繁育中,我国地方良种适合作三元杂交的( )。
A、第一父本B、第一母本C、终端父本D、第二母本(B)4、在猪舍中,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是( )。
A、气压 B 、温度C、湿度(B)5、下列猪种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 )。
A 、太湖猪B、东北民猪 C 、内江猪 D 、大约克夏(A)6、雏鸡出壳后1—3天,最好采用( )光照,让雏鸡熟悉环境,有利于开食。
A、12小时/B、16 小时C、20 小时D、23 小时()7、各种家禽的孵化期,鸡( ) 天。
A、21B、25C、28D、31(C)8、现代肉鸡业起源于( )。
A、中国B、德国C、美国D、法国(A)9、下列品种中属于世界著名标准品种的是( )。
A、北京鸭B、建昌鸭 C 、天府肉鸭D、樱桃谷(A)10、家禽孵化期,鸭为( ).A、28 天B、22天C、23 天D、24天(D)11、种蛋出雏期20-21天,所需温度为( ):A、37℃B、37.8℃C、38℃D、37.2℃(C)12、成年牛的四个胃中最大的胃是( )。
畜牧专业基础知识资料

畜牧专业基础知识一、动物营养我们知道,任何物质不会会凭空产生,动物也是一样,它要生存、生长、乃至产肉、产奶、产蛋,都须要吃入营养物质即饲料来完成。
而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外乎六大类:水份、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作用:(1)构成动物体的重要物质。
动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如肌肉、皮肤、内脏、血液等,均是由蛋白质作为基础物质而构成的。
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除水分之外,含量最高的物质,通常能占到动物干物质的50%左右。
肌肉、肝、脾中可达80%。
各种组织器官之所以具有特异性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因组成该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种类和存在形式不同所致。
例如,球蛋白是构成体组织的主要组分,白蛋白是构成体液的主要组分,硬蛋白则是构成骨骼、筋腱、韧带、毛发和蹄角等的主要组分。
因此,动物体的妊娠、生长、泌乳、产毛和产蛋等生理生化过程,均是以特定的蛋白质作为物质基础的。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三大营养物质中都含有碳、氢、氧,惟有蛋白质中含有氮。
所以,蛋白质乃是动物机体的氮的唯一来源,无论是脂肪或碳水化合物均不能代替它。
(2)蛋白质是更新组织的必需物质动物体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的各种组织细胞不断分解与合成而更新,即使成年动物,在其体蛋白含量基本恒定情况下,也需要不断摄人蛋白质,以补充体组织蛋白合成之需。
这是因为组织蛋白质在更新过程中分解生成的氨基酸,并不能全部用于再合成蛋白质,其中有一小部分氨基酸经一系列变化而分解为尿素、尿酸及其他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
据实验测定,动物体蛋白总量中每天约有0.25%~0.30%进行更新。
若按此计算,则每经12~14个月体组织蛋白即全部更新一次。
(3)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的功能物质动物体中许多重要的功能物质,如酶和激素在体内起催化和调节代谢的作用,免疫抗体(免疫球蛋白)能增强防御机能和提高抗病力的,血红蛋白承担运输氧的功能等,这些物质均是以蛋白质为主体而构成的。
此外,动物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水分正常的分布、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许多重要物质的转运等,无不与蛋白质有关。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1.饲料转化率是指每单位产品或增重所消耗的饲料数量,例如饲料/增重、饲料/蛋、饲料/瘦肉、饲料/乳等。
2.数量性状是指性状的表型值不能明显区分,需要用数值表示,具有连续变异的特性,受多对基因控制。
3.情期受胎率是指统计期内妊娠母畜头数占配种情期数的百分率,反映畜群复配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妊娠母畜头数/配种情期数 × 100%。
4.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
5.排卵是指成熟卵泡表面的局部卵泡膜突出并破裂,卵子随同卵泡液缓缓流出,经输卵管伞部接纳,进入输卵管,这一过程称为排卵。
6.饲养标准是指根据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消化试验、代谢、饲养及其他试验,科学地规定了各种动物在不同体重、不同生理状态和不同生产水平等条件下,每头每天应给予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数量,这种规定的标准称为饲养标准。
7.同质选配是指选择外形、生产性能或其他经济性状相同的优秀公母畜交配。
其目的在于获得与双亲品质相似的后代,以巩固和加强它们的优良性状。
8.性成熟是指母畜初情期后,经过一段时间生长,生殖器官发育完全,能产生有繁殖能力的生殖细胞,出现完整而有规律的发情,具备了正常繁殖能力的时期。
9.育成杂交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进行杂交,在后代选优固定,育成符合国民经济需要,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新品种或新品系。
10.生殖激素是指对生殖功能起调节和主要调节作用的激素。
11.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下的元素。
12.品系指一些具有突出特点,并能将这些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种畜群。
13.基因指DNA分子中含特定遗传信息的一个片段,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14.受精是指母畜配种后,沿着子宫进入输卵管壶腹部与卵子相遇,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15.代谢能是指动物食入的饲料经消化吸收后,参加动物体的代谢过程,并被机体所利用的能量,即代谢能=消化能-尿能-甲烷能。
畜牧兽医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知识点

1.新城疫(ND):新城疫病毒(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活疫苗5种:Ⅰ系苗为中毒疫苗;Ⅱ、Ⅲ、Ⅳ系苗为弱毒苗,大小鸡均可用(滴鼻点眼饮水);Ⅴ4弱毒苗:耐热,嗜肠道,适用于热带亚热带散养鸡。
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法氏囊病毒爽RNA病毒科,两个血清型:血清Ⅰ型为鸡源性毒株,血清Ⅱ型为鹅源性毒株.症状:法氏囊水中出血、严重者呈紫葡萄状,5d内传染整群,肾脏红白相间的“花斑状”,花斑肾,琼扩实验检测.3.传染性支气管炎(IB):咳嗽,喷嚏、气管罗音,肾肿大,“花斑肾";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使鸡发育受阻。
4.马立克病:马立克病毒,属疱疹病毒;单核性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
三个血清型:Ⅰ型致病的MDV,Ⅱ型不致病;Ⅲ型为HVI。
劈叉状,出壳后24H内接种马立克苗.5.传染性喉气管炎:喉气管炎病毒(疱疹病毒科);6。
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淋巴白血病为最常见,实质器官形成肿瘤;可水平、垂直传播.7.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病毒性腮腺炎,呼肠孤病毒科,引起矮小症;8.产蛋下降综合症:禽腺病毒Ⅲ群,垂直传播;9。
鸭病毒性肝炎:我国流行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1、2、3血清型;接触性传播;10.鸭瘟(鸭病毒性肠炎):感染鸭、鹅、天鹅,疱疹病毒科;又称“大头瘟”,消化道、交配、眼结膜、呼吸道传播;11.小鹅瘟:小鹅瘟病毒属细小病毒科;12。
传染性鼻炎:鸡副嗜血杆菌,对红霉素、土霉素、庆大敏感;13。
鸡慢性呼吸道病:鸡败血支原体(鸡毒支原体),感染鸡和火鸡;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1.附红细胞体:呈环状,哑铃状,S形,卵圆形,豆形,杯状,无细胞壁,无明显细胞核、细胞器,无鞭毛,原核生物。
增殖方式:二分裂法、出芽、裂殖法,增殖发生在骨髓,对干燥、化学药品敏感,耐低温,5℃存活15天。
架子猪、仔猪死亡率较高;四环素类治疗效果较好.,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测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退色,成为“红皮猪”,贫血,黄疸,药物:四环素、血虫净(三氮眯、贝尼尔),咪唑苯脲,土霉素,金霉素,新砷凡纳明;2.羊快疫:腐败梭菌(真胃出血性炎);羊猝疽:C型魏氏梭菌(溃疡性肠炎,腹膜炎)羊肠毒血症:D型魏氏梭菌(肾组织软化,对称性“软肾病”,类快疫)羊黑疫:B型诺魏氏梭菌(高度坏死性毒血症、传染性坏死性肝炎);羔羊痢疾:B型魏氏梭菌(初生7d内羔羊急性毒血症)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病毒(A类疫病,副黏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伪牛瘟,)羊支原体肺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高热、咳嗽,新砷凡纳明(914)静注;牛流行热:牛流行热病毒(三日热),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奶牛、黄牛易感;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粘膜病病毒(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畜牧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了解动物试验设计与数理统计二、动物生理(一)了解细胞生理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细胞的能量代谢(二)熟悉个体生理1、消化:将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转变为能被吸收和利用状态的生理生活活动物理消化:咀嚼、肠胃运动;化学消化: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能水解蛋白质、糖类、脂肪的酶;微生物消化:消化道内寄居大量微生物,能使饲料营养分解。
肠胃的分泌、运动和吸收机能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和肝脏。
消化液主要由消化酶、电解质和水组成。
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的过程是主动活动过程,包括4个主要步骤:①腺细胞从其周围的血液中摄取原料;②在腺细胞内合成分泌物并贮存起来;③当腺细胞受到适宜刺激时,则将分泌物排出;④分泌细胞的结构和机能恢复。
整个分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主要来自腺细胞内的ATP。
(1)唾液腺有三对,分别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润湿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溶解食物某些物质,可引起味觉;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能冲淡、中和或洗去有害物质,唾液中的溶菌素有杀菌作用;某些动物可通过蒸发唾液中的水散热;反刍动物的唾液可中和有机酸,维持瘤胃中的酸碱度;反刍动物有大量尿素经唾液进入瘤胃参与尿素循环,减少氮损失。
(2)胃腺是胃壁粘膜内陷形成的,可以分泌胃液(主要由盐酸和胃蛋白酶构成),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胰腺位于胃的后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靠近胃与十二指肠。
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
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4)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膈肌之下,腹腔的上方偏右,成人肝脏重1.5千克。
肝脏能分泌胆汁,呈碱性,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可帮助脂肪的乳化,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均先运到胆囊中暂存,待有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囊的收缩,把胆汁挤压出来,经总胆管注入十二指肠总胆管的末端与胰管合并而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该处也有括约肌的控制,平时紧缩,在进食时才会舒张而打开,使胆汁和胰液经此流入小肠。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A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一.饲料与动物组成: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NFE)。
Na、Si随动植物的增长而增多,其余都减少。
二.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①植物性饲料都含有粗纤维②植物性饲料中的粗蛋白质中包括氨化物,而畜体组成中除体蛋白外,只含有游离氨基酸和某些激素③绝大多数植物性饲料中含有的脂肪不多,性质也与动物脂肪有别④植物性饲料中所含的无氮浸出物以淀粉为主,而畜体内仅含少量的糖原和葡萄糖⑤植物性饲料矿物质钙较缺乏,钾镁铁较多,而动物体则相反,钙多,钾镁少。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①物理性消化②化学性消化③微生物消化瘤胃微生物消化的特点: 优点: ①借助于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分解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②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须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的物质供宿主利用。
缺点:微生物发酵使饲料中能量损失较多,优质蛋白质被降解和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甲烷、二氧化碳、氢气及氧气等气体,排出体外而消失。
营养需要:也称营养需要量,是指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达到一定的生产水平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需求量。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指饲料被采食后,经过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过程,能够满足动物机体对养分和能量需要以及用于畜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小。
意义:①有利于合理利用现有饲料资源②有利于挖掘新的饲料资源,扩大饲料的来源。
方法:1.化学分析法①近似分析法②范氏分析法(分析纤维性成分)2.消化试验①全收粪法②指示剂法③尼龙袋法④立体消化试验 3.代谢试验①氮平衡试验②碳氮平衡试验③能量平衡试验4.饲养试验5.屠宰试验一.饲料的营养特性和加工利用饲料分类:①粗饲料)②青绿饲料③青贮饲料④能量饲料⑤蛋白质饲料⑥矿物质饲料⑦维生素饲料⑧添加剂粗饲料:CF>18%、干草、秸秆、富含维生素D青绿饲料:①水分含量较高②适口性和可消化性较好③蛋白质含量较高④钙磷含量丰富,比列适宜⑤维生素含量丰富(缺乏维生素D)注意:①防止亚硝酸盐中毒②防止氰化物中毒防止草木樨中毒④防止农药中毒青贮饲料:优点①保持鲜嫩汁液②能有效保持青绿饲料的养分③扩大饲料资源④延长青贮时间⑤是保存饲料既经济又安全的方法⑥可消灭害虫杂草方法:①常规青贮 PH降低至3.8-4.0②半干青贮水分含量降至40%-50%使用:妊娠畜吃多易流产,一般产前15天停止饲喂,泌乳畜一般泌乳后在喂,以防奶味内有异味。
《畜牧学通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通论》复习资料温馨提示:考试在14周。
名词解释30分,填空20分,问答20分,简答30分。
以下是根据老师上课的提示,然后按题型归纳出来的资料,有些问题只列了提纲,考试需按分值补充。
名词解释畜牧业:就是从事畜禽养殖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产业。
家畜:经人类长期驯养的各种禽类和哺乳动物。
粗蛋白:动植物体中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粗蛋白,包括纯蛋白和非蛋白氮。
必需氨基酸:指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能合成但合成的速度和数量不能满足动物机体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青贮饲料:是以青饲料为原料经乳酸发酵或青贮制剂调制保存的一类饲料。
饲料添加剂:是指各种用于强化家畜饲料效果和有利于配合饲料生产和储存的一类非营养性的微量成分,如各种防霉剂,抗氧化剂等。
消化能:饲料总能减去未被消化,以粪形式排出的能量,剩余能量称为消化能。
代谢能:是指家畜食入的饲料总能减去粪、尿及消化管气体所含能量后剩余能量,即食入饲料中能为动物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能量,又称为表观代谢能。
维持需要:家畜处于维持状态下,所需要的能量和各营养物质就为维持需要。
包括维持体温和呼吸、消化吸收、血液循环等的营养需要。
饲养标准:即动物营养需要量,是科学工作者通过多种消化代谢和动物试验,并结合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科学地规定各种家畜在不同体重、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等条件下,每头每天应给予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可用以指导动物饲料的基本标准。
理想蛋白:饲料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之间有一个最正确比例时,可利用效价最高,具有这一最正确氨基酸比例的蛋白质称为理想蛋白。
染色质:细胞核内一种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
染色体: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其核内染色质可变为形状清晰的小体,即为携带遗传基因的载体染色体。
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比照例称为基因频率。
畜牧中级职称

畜牧中级职称一、单项选择题:*1、以玉米等谷实类饲料为主的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猪来说是(A)。
A、赖氨酸B、蛋氨酸C、色氨酸D、胱氨酸*2、以玉米等谷实类饲料为主的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产蛋鸡来说是(B)。
A、赖氨酸B、蛋氨酸C、色氨酸D、胱氨酸3、血液中的糖类主要为(B)。
A、果糖B、葡萄糖C、蔗糖D、麦芽糖4、猪、牛等动物的发情周期平均为(C)天。
A、30B、15C、21D、40*5、以下物质属于营养性添加剂的是(C)。
A,土霉素B、益生素C、蛋氨酸D、香味剂6、雏鸡最初饮水最好在出壳后(A)小时以内。
A、24B、12C、36D、487、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在于控制好育雏的(B)。
A、湿度B、温度C、日粮D、饮水8、在育雏及育成期内,长时间光照可使家禽的性成熟(B)。
A、推迟B、提前C、不变D、不一定*9、钻元素在动物营养中所起的作用是(C)A、常晕矿物质元素B、没有任何作用C、构成维生素B12D、尚不明了10、在生产中普遍采用的猪精液的保存方法是(C)A、低温保存法B、超低温冷冻保存法C、常温保存法D、高温保存法11、“PH〞是表示溶液(C)的符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数值的大小。
A、血压B、脉搏C、酸碱度D、浓度12、棉籽饼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是(D)。
A、单宁B、氰氢酸C、尿酶D、游离棉酚13、我国饲养标准中猪对能量的需要是用(B)表示。
A、总能B、消化能C、代谢能D、净能14、在精液处理过程中,在精液中混入了水分,将会对精子产生较大危害,是因为水分改变了精液的(C)。
A、浓度B、PH值C、渗透压D、温度*15、为预防初生仔猪出现贫血,通常需在仔猪出生后一定时间内注射(D)。
A、碘制剂B、锌制剂C、锰制剂D、铁制剂16、目前奶牛生产上所采用的牛的泌乳期通常为(A)。
A、305天B、185天C、60天D、700天17、在生产实践中,计量畜禽舍内光照强度的单位是(B)。
A、度B、勒克斯C、平方米D、千克18、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妊娠期平均为(B)天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职称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篇畜牧篇第一章畜牧业概况1、经济发达标准: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经济总量的50%以上,超过50%的国家有俄罗斯、南联盟,超过70%的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德国,超过80%的意大利、瑞典、芬兰,超过90%的有新西兰、澳大利亚、丹麦。
我国仅占30%左右。
2、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内部转移—食品加工转移—农村到城市—城市回流农村,即种植—畜牧—食品加工—工业—回到农村食品加工。
3、衡量动物产品生产能力标准:人均占有粮食和粮食饲用量。
4、我国畜牧业发展阶段:恢复和起步(49年—57年,猪牛中心,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养猪的指示》)、曲折过度(58年—77年,60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发展大牲畜及畜牧兽医科研事业)、迅猛发展(78年—96年,96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和猪肉产量居世界第一,84年开放畜产品市场并取消生猪派养派购)、转型优化(97年—至今,品种优良化、饲养集约化、生产经营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5个基本特征,形成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生猪、中原和东北肉牛、西南西北肉羊、东北华北奶牛、华东华中华北家禽)。
5、我国畜牧业发展主要模式:农区现代畜牧业建设模式(东部外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兽药饲料添加剂投入品、畜产品质量控制、农民组织行业协会;中部农牧结合:农作物秸秆和饲草、养殖污染治污;西部特色:种草育种、品种改良、特色基地)、城郊现代畜牧业(优质鲜活、高科技现代、都市现代)、牧区现代(生态型草原畜牧、经营型草原)。
6、常识了解:我国羊肉产量世界第一,牛肉产量第三(次于巴西美国)。
2013年饲料总产量为30年来首次同比下降。
7、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问题:养殖生产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水冲和沼气利用)、饲料资源短缺、畜产品药物残留高、科技(投入与产值不适应、供给与需求结构不适应、推广服务跟不上畜牧业发展需求、宏观调控乏力)、疫病防控困难、市场风险大、可利用资源限制(饲料粮紧缺不平衡、蛋白饲料短缺、工业基础薄弱、草原严重退化)、基础设施体系薄弱、土地问题、融资困难。
8、重庆畜牧业发展概况:特色畜牧区显现(27个区县,其中16个是山羊区县,合川荣昌—生猪,丰都云阳—肉牛,开县巫溪—山羊,城口秀山—土鸡,彭水南川—蜜蜂,铜梁梁平—水禽,长寿—蛋鸡)、规模养殖迅猛发展、产业步伐加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4家,其中国家级12家,名牌畜产品35个,中国驰名商标涉牧2件)、畜禽保险(能繁母猪、生猪和奶牛中央政策保险,肉牛肉羊生猪价格指数等6个区县特色养殖保险)、畜产品质量安全(地理标示产品6个,绿色产品33个、有机产品13个)、特色养殖发展、粪污治理力度加大(雨污分流、干溪分离以及沼气池)。
畜牧业位列第三位次于粮油蔬菜。
9、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无抗、节能、环保养殖,土地人力紧张,低利润。
第二章饲料营养物质及其营养价值评定1、饲料特性: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
2、动物分类:⑴非反刍动物:①单胃杂食类:猪,粗纤维消化弱,蛋白消化强。
②草食类:马和兔,靠发达盲结肠消化,类似瘤胃;⑵反刍动物:牛和羊,前胃(瘤胃、网胃、瓣胃)无胃腺,真胃(皱胃)胃腺可分泌胃液消化吸收,但粗纤维主要靠瘤胃微生物发酵消化。
新生反刍动物消化类似于非反刍动物;⑶家禽:无牙齿无咀嚼,主要靠肌胃消化,产蛋鸡消化快于非产蛋鸡,鸡酶和微生物胡消化比猪弱。
3、消化方式:含物理消化(咀嚼、磨碎)、化学消化(消化酶作用,纤维素和木质素靠消化道内微生物消化)、微生物消化(瘤胃,产生气体通过嗳气排出)。
4、消化率:衡量饲料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的统一指标,含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
影响因素:⑴粗饲料消化:牛>羊>猪鸡;⑵饲料:青绿饲料>粗饲料。
粗蛋白含量越高,消化越强,粗纤维含量越高,消化越弱。
5、水消化:脱水5%,不适。
脱水10%,生理异常。
脱水20%,动物死亡。
水质标准:TDS(可溶性固形物),TDS<1000,安全;TDS>7000,不适(成年反刍动物适应);TDS>10000,危险。
物质最大含量:钙1000毫克/千克水。
6、蛋白质消化:肝脏中可溶性蛋白质半衰期0.9天,肌肉中为10.7天。
单胃动物(猪)通过蛋白酶将其分解为氨基酸后由肠壁吸收。
胃:胃蛋白酶和胃酸帮助消化。
小肠:胰蛋白酶(直接影响消化吸收)、糜蛋白酶和肠肽酶帮助消化,肽被门脉吸收。
单胃动物主要依靠小肠消化,马兔依靠盲结肠消化,反刍动物依靠瘤胃和小肠消化,小肠吸收含氮物质的主要形式为氨基酸。
十二指肠是氨基酸吸收主要部位。
7、蛋白质品质:⑴必须氨基酸:猪10种,赖、蛋、色、苯丙、亮、异亮、缬、苏、组、精氨酸,禽类13种,增供甘、胱、酪氨酸。
反刍动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须氨基酸,但瘤胃微生物能合成几乎所有氨基酸;⑵限制性氨基酸:缺乏程度:第一>第二>第三,蛋氨酸为家禽主要限氨酸,赖氨酸为猪的主要限氨酸。
⑶理想蛋白质(IP):消化率100%,评定饲料蛋白质量标准。
8、非蛋白氮(NPN):包括尿素、缩尿和铵盐等。
每喂100g尿素应供应1000g 碳水化合物,2/3为淀粉,1/3为可溶性糖。
蛋白质最适水平为9-12%时NPN可得细菌最有效利用,超过18%则NPN转化效率下降。
非蛋白氮占总氮的25-35%为宜。
饲喂尿素最高剂量:乳牛(6月以上):40-50g/天,母羊8-13g/天,公羊(6月以上)8-12 g/天。
硫可改善瘤胃对尿素的吸收,适宜N:S=10-14:1。
饲喂尿素适应期2-4周。
维生素A和D影响尿素吸收,尿素中必须添加脲酶抑制剂降低尿素分解速度,猪和禽对NPN几乎无利用价值。
9、碳水化合物:含无氮浸出物(NFE,包括单糖、双糖和如淀粉类多糖)和粗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各种动物都能利用粗纤维。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挥发性脂肪酸形式吸收,草食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
果胶分解较快,木质素基本不分解。
半纤维素复合程度越高,消化越差。
消化率:牛羊>马>猪>兔。
粗纤维含量越高,蛋白质、脂肪、NFE消化越低。
10、脂肪:分真脂肪(甘油和脂肪酸)、类脂肪。
动物脂肪:卵磷脂、脑磷脂和胆固醇。
必须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反刍动物胰脂肪酶对脂肪消化在空肠后部进行。
短链、不饱和程度高、游离脂肪酸吸收率高。
硬脂酸经氢化变成饱和脂肪酸。
乳脂肪含甘油和脂肪酸两类。
短链脂肪酸越多,体脂越软,但牛马经瘤胃微生物作用体脂变硬,大豆米糠可降低乳脂硬度。
11、矿物质:常量元素(≧0.01%):钙、磷、钠、钾、氯、镁、硫,7种。
微量元素(﹤0.01%):铁、锌、铜、锰、碘等20种,后10种需要量低。
⑴钙磷常比2:1,猪禽易缺钙,草食动物易缺磷,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高磷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骨异常生长受阻,钙磷吸收受本身溶解度、与其他物质作用、相互拮抗影响;⑵镁:主要存在于骨骼,反刍动物需求高,镁过量降低采食量腹泻,动物中毒(昏睡、运动失调)青饲料、糠麸类饲料含量为籽实饲料的2-6倍(1.5g/kg 籽实饲料;⑶钠、钾、氯:存在于体液和软组织中,雏鸡和产蛋鸡对食盐耐受力低,幼畜耐受力低于成年动物。
⑷硫:存在于骨骼牙齿中,毛和羽中含量较高,缺乏:消瘦、蹄毛羽生长慢。
过量(>0.3%-0.5%):厌食、体重下降、便秘腹泻。
微量元素:⑴铁:30-70毫克/千克体重,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肝、脾重要贮铁器官,十二指肠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缺乏易贫血,过量耐受力:猪>牛禽>绵羊。
幼嫩青绿饲料、鱼粉、血粉含量高。
补充: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柠檬酸铁等。
⑵铜:2-3毫克/千克体重肝脏、大脑含量最多,小肠为主要吸收部位。
缺乏易贫血、骨质疏松、繁殖性能下降。
禾本籽实和豆饼含量丰富,秸秆含量低,补充:硫酸铜。
⑶锰:0.2-0.3毫克/千克体重,十二指肠为主要吸收部位,缺乏易生长慢、采食低、骨异常(典型表现)。
猪缺乏跛腿,禽缺乏滑腱。
过量:生长受阻、贫血。
耐受力比较:禽>牛羊>猪。
⑷锌:10-100毫克/千克体重,单胃吸收部位为小肠,反刍动物为真胃和小肠。
缺乏易繁殖机能下降,皮肤不完全角质化(典型表现)。
铜、钙影响锌吸收。
耐受力比较:猪>牛>羊。
⑸硒:肌肉含量最多,缺乏易白肌病,过量易消瘦、贫血和关节强直,0.5-1克/千克饲料易导致硒中毒。
⑹碘:0.2-0.3毫克/千克体重,缺乏易甲状腺肿大,幼畜成侏儒,成年畜黏液性水肿,胚胎期缺乏易胚胎早死。
过量:猪血红蛋白下降,鸡产蛋量下降,奶牛产奶量下降。
⑺氟:存在于骨骼和牙齿。
氟中毒可导致牙齿斑驳、锐齿。
耐受量:蛋鸡0.4克/千克饲料,肉鸡0.3克/千克饲料,猪0.15克/千克饲料。
12、维生素(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性维生素:⑴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维持视觉正常。
缺乏易干眼病。
来源:鱼肝油、牛奶、肝脏、鱼粉、胡萝卜。
⑵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有关,缺乏易佝偻病(幼畜),骨软化症(成年畜),来源:鱼肝油、蛋类、哺乳动物肝脏。
太阳光照射是获得维生素D最廉价来源。
⑶维生素E:促性腺发育,促受孕防流产,缺乏白肌病,来源:青绿饲料及子实料丰富,但青绿饲料自然干燥损失较大,存储时间越长损失越大。
⑷维生素K:缺乏易止血难,家禽较常见。
来源:绿色饲料。
除家禽外,动物一般无需补充。
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C):⑴维B1(硫胺素):缺乏雏鸡多发性神经炎,猪食欲体重下降。
来源:酵母(最丰富),谷类种子胚芽、豆类。
⑵维B2(核黄素):缺乏幼畜生长停滞、被毛粗乱,母猪流产。
来源:乳品、苜蓿、三叶草。
⑶维B3(泛酸):合成辅酶A的原料,缺乏猪增重慢,食欲丧失,掉毛,雏鸡生长受阻,羽毛生长不良且粘在一起,种鸡种蛋孵化率下降。
来源:糠麸和植物性蛋白饲料。
⑷维B4(胆碱):饲料中以卵磷脂形式存在,缺乏家禽骨粗短,凡能含脂肪的饲料都可提供胆碱。
⑸维B5(烟酸):合成辅酶I和II主要成分,分布饲料、糠麸、干草中。
⑸维B6(吡哆醇):缺乏:猪阵发性痉挛,鸡癫狂,谷类子实含量丰富。
⑺维B7(生物素):胫骨粗短是家禽缺乏的典型症状,饲料中一般不缺乏。
⑻维B11(叶酸):促进正常血细胞形成,缺乏易贫血、生长停止和白细胞减少。
除块根块茎饲料外,均含叶酸。
⑼维B12(钴胺素):唯一含钴的维生素,植物性饲料不含,动物性蛋白料为维B12重要来源。
[10]维C(抗坏血酸):促进肠吸收铁,缺乏易坏血病。
来源:青绿和块茎饲料。
13、饲料能量价值:常用单位:卡(cal)、千卡(Kcal)、兆卡(Mcal),现一律用焦耳(J),常数4.184。
消化能(DE)=总能(GE)—粪能(FE),猪饲养标准确定能量定额常用。
代谢能(ME)=总能(GE)—粪能(FE)—尿能(UE)—气体能,家禽主要测定代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