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出口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浙江省出口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出口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尤其是近几年的出口总额和发展速度更是位居全国前列。

出口贸易活动的开展扩大了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规模,使得人们更加注意环境的质量的同时也也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加剧了环境的退化等。对于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省来说,一方面受着国际贸易活动扩张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各种不同方面的影响同时,作为一个外贸大省,在出口领域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各种环境问题。我省的出口贸易活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到底如何,是摆在我省经济发展前面不可回避的问题。

这里,通过对浙江省近几年的出口额趋势、工业产值、人均收入以及各种环境污染指标的研究,找出浙江出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浙江省的出口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出政策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中国在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活动日趋活跃,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也日益增多,环境与发展问题紧密联系在—起,成为全人类和国际社会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研究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三方面分析研究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国际背景层面。世界贸易以空前的规模急剧扩大,使得本来就遭受到国际经济秩序损害的环境和生态更是受到冲击了, 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转化成超越国界的全球问题,人们又把自由贸易看作破坏环境的因素之一,如何处理好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

第二,国内因素层面。中国是近年来贸易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由于忽视了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恶化,付出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代价, 同时,环保浪潮对我国对外贸易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协调贸易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是目前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第三,学术研究层面。由于贸易与环境问题相对较新,虽然有关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有些方面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二者既相辅相成又互相矛盾,贸易对环境有影响,环境对贸易亦有反作用。

(1)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第一,规模效应。许继琴、金贤锋(2009)基于对Antweiler所用回归方法的调整,以工业废水、废气、固废排放量为环境衡量指标,以1981-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以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度等指标推算外贸对经济规模、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对典型高经济外向度地区浙江省的外贸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浙江省外贸发展所“引致”的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所形成的负环境效应总和未能抵消经济规模扩张所产生的正环境效应,外贸发展整体不利于环境的改善,外贸的快速发展是浙江省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

理解:规模效应主要体现与市场和经济活动扩张相关的环境影响。许多研究都表明贸易往往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引起的资源过度利用与环境退化的负效应,以及环境治理成本的规模正效应。

第二,结构效应。杜希饶,刘凌(2006)通过分析外生的进口产品相对价格的下降,来探讨贸易对环境质量影响的水平效应和长期增长效应。得出贸易自由化对环境质量是模棱两可的,这依赖于可贸易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贸易开放的增长效应以及污染的要素密集度,尤其是贸易自由化能否改善环境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贸易开放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往往取决于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分工模式以及国际贸易对国内要素部门配置的影响。

理解:结构效应主要涉及与生产和消费活动分布和强度有关的环境影响。许多研究者认为贸易的结构效应比规模效应更为间接,它与贸易相关的生产和资源使用方式有关,贸易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将会促进在清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产业更为清洁,具有正效应;反之,在污染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产业更具有污染性,具有负效应。

第三,技术效应。党玉婷(2010)通过对我国1993-2006年12个制造业部门对外贸易中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总污染物、COD和SO2含量的计算分析,考察了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我国各制造行业的产污系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贸易使中国能够有机会接触世界最先进的污染物处理技术,由此产生的技术效应大大降低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产污系数。

理解:技术效应主要观点是贸易具有促进环境保护技术的传播与扩散的正

效应,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环境保护的技术传播的负效应。

第四,收入效应。陆虹(2000)建立了人均GDP和人均CO2排放量的当前值和前期值之间的模型,发现经济活动的扩大可以引起环境问题,但同时也可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分以下三种:当收入增加时,有些问题会减少。比如收入的增加为公共服务(如提供卫生设施、农村电力设备)提供了资金来源。其次,有些问题开始是恶化的,但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轻,大多数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砍伐和对自然栖息地的侵占都属于这种类型。最后,随着收入的增加,某些环境恶化的指标值持续提高。

理解:收入效应可以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过程,经济规模扩大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产生了对高标准的环境质量的偏好,刺激了环境保护的投资与技术创新,而经济规模扩大使投资于环境保护成为可能,不断增加的环境保护投资与技术创新改善了环境状,往往成正效应。

第五,法规效应。王珏(2005)认为我国存在一些内生性的制度障碍,主张政府应在国际贸易环境政策的调节和修正上,采取有利于国内产业增长、提高国内企业竞争能力、提高国内居民收入的政府干预政策。

理解:规模效应主要是指在贸易协定中与环境相关条款对环境保护以及各国环境政策协调所起的积极(正效应)或限制(负效应)作用。

(2)环境对贸易的影响研究。(反作用)

第一,环境是贸易正常进行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环境是贸易正常进行的基础,为贸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能源;环境差异导致各国比较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差异,也影响了各国贸易的内容、规模和结构。同时,贸易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又影响到环境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差异;环境政策的制定影响贸易的内容和方式;各国环境状况的不同,也影响着贸易的发展。其次,环境保护政策也影响着贸易。

第二,环境对贸易有制约作用。朱红根、卞琦娟、王玉霞(2008)通过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我国1990-2006年期间污染指标与出口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得出环境变化、污染排放对出口贸易增长存在一定的反作用力。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强烈,政府实施环境政策,迫使得企业调整生产结构,但结构调整在短期内又无法实现,从而导致企业出口迅速下降。但从长期来看,环境污染对出口贸易的冲击效果越来越小,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物质资本积是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根本推动力,再加上绿色壁垒的限制,相对于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而言,环境质量变化、自然资源对出口贸易的作用会越来越小。

第三,环境对贸易具有一定正效应。修正学派(Revisionist Shool)则主张新的较严厉的环境管制将会带来更多的创新活动,引起生产成本的下降,于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