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6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振兴的壮丽诗篇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
(2009年9月14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60年间,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壮举。60年间,我们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我们成功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进。
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
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不断实现大的飞跃。1952—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679亿元增加到30多万亿元,实际增长76.8倍,年均增长8.1%。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GDP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多。目前,我国粮食、棉花、肉类、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以及钢、煤、水泥、化肥等210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成为电脑、移动电话等新兴电子产品和彩电、冰箱、汽车等现代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大国。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1950年只有
62亿元,2008年突破了6万亿元大关。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8
年底达到1946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800斤左右,在人口比1949年增长1.5倍的基础上,实现了人均占有量的翻番。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2.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25.6倍,比新中国初期更是增长了上百倍。以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服务业发展迅猛、规模扩大,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52年的84倍。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01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2.67倍,铁路时速也实现了从43公里到350公里的跨越;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总长度已超过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6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08.5倍,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迈出重要步伐。经过60年的大规模建设和调整,我国产业层次不断升级,结构不断优化,
关系趋向合理。1952年,我国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51%、20.8%、28.2%,2008年调整为11.3%、48.6%和40.1%,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央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东北振兴呈现良好态势,中部崛起战略付诸实施,东部率先积极推进,生产力布局趋向协调,地区之间经济增速差距趋向缩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充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GDP的60%左右,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就业的70%以上。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6%和92.4%。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部门间协调机制逐步形成,计划规划、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明显增强,调控方式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调控手段实现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贸易结构不断优化,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11.3亿美元,2008年达到2.56万亿美元,从2004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三位,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商品的主导力
量。利用外资规模与质量不断提高,1979—2008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1万亿美元,从1993年起已连续17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球500强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境外投资合作跨越式发展,2000—2008年,我国累计境外投资1310.4亿美元,年均增长64%。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十一五”前三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1%,节约能源约2.9亿吨标准煤。按照2005年的可比价计算,全国单位GDP能耗已由1978年的每万元3.745吨标准煤,减少到2008年的1.102吨标准煤,年均下降4%。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沙化土地扩张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环境保护不断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得到控制,“十一五”前三年,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累计下降8.95%和6.61%。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扎实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49年,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2008年达到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5倍;194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50元,2008年达到4761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08年的37.9%和43.7%,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属于富裕型,农村居民也达到了小康水平。扶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就,2007年,我国农村绝对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