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水平(1949—2000年)

合集下载

城市化道路的几个阶段

城市化道路的几个阶段

城市化道路的几个阶段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高低的核心指标。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就确定了两个重心转移(从乡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的方针,城市化与工业化均提上现代化日程。

从现代化融合的视角看,当代中国城市化道路可划分为以下六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1952),为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恢复期。

属于经济恢复、政治重构与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的时期。

1949年我国城镇人口为57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10.6%。

到1952年,我国城镇人口已达716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12.46%。

这一时期,我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各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在国营经济主导下共存发展,城市化与市场化融合在一起。

随着工业化的起步,城市建设逐步展开,农村人口流入城镇,城镇化水平稳步增长。

但市场经济的作用也在强大的国有经济和国家力量干预下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限度。

到1952年,国企职工已经占到职工总数的96.67%。

新民主主义理论明确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从农业转到工业,以工业化与城市化为现代化根本方向的发展战略。

要求城市领导农村,工业领导农业。

农业与乡村必须在工业与城市领导下才能发展,才能机械化、现代化。

这一时期虽然并没有太强调城市化,但极其强调工业化。

要求即使商业占多数的城市也要以工业为主,城市化与工业化高度结合。

但与市场化的结合逐渐削弱,国家力量组织的城市人口下乡与市场力量推动的农村人口进城二者并存,城市二元结构虽然存在,但城乡二元体制还没有形成。

城市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机械增长不多。

城市之间通过市场与政府的资源分配保持联系。

城市结构是大城市主导的城市化结构。

第二阶段是“一五”计划(1953-1957)与“三面红旗”时期(1958-1960),为快速城镇化与急剧城镇化时期,城镇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

其中,“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城镇化率由12.46%上升为15.39%。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趋势和特点一、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城镇建设历史悠久,并且在古代很长时期,我国城市发展都居于所处时代的前列,而且出现过当时享有世界盛誉的大都市,但随着近代以来饱受外国入侵和殖民掠夺,我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近现代城镇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基本上被扼杀。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现代史上真正意义的城镇化的开始。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建国以来的城镇化进程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1,2,3)。

1.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1949~1957年)随着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1949~1952年)以及其后“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1953~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具体表现为:新建了一批工矿业城市并且扩建和改造了一批重点城市,城市数量从1949年的136座增加到1957年176座,年均增加5座,城镇人口也增长较快,从5765万增加到9949万,城镇化水平由10.64%提高到15.39%,相当于年均提高0.59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这段时期的城镇发展及城镇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适应。

2.城镇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由于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我国经济发展在此后开始盲目追求高速度,受“大跃进”思想的影响,经济发展起伏波动大,城镇化发展也表现出大起大落。

其中,在1958~1960 年三年“大跃进”时期,由于受急于求成和主观随意性强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影响,我国工业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脱离了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高速推进,一大批工业项目盲目上马,致使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镇,3 年内城镇人口净增2352 万,年均约新增城市8座,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75%(年均提高1.45个百分点)。

但这种由“跃进”式国民经济建设所导致的超越经济社会发展的“虚假城镇化”并不持续。

从1960年起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特别是国家在1961年对整个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后,我国城镇化进入了1961~1963年的三年调整时期,期间停建和缓建了一大批工业项目,政府动员大量城镇人口回农村,一部分新设市恢复到县级建制而一部分地级市则降级为县级市,3年间城市总数合计减少25座(1963年一年就撤销城市24座),城镇化水平也骤降2.46 个百分点为16.84%,出现了极不正常的“逆”城市化现象。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见证城乡发展的历史变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1949年的10.64%到2020年的63.89%,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见证了我国城乡发展的历史变迁。

1949年,我国城市化率仅为10.64%,当时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市发展水平较低。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城市化率提高到15.39%。

这一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主要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主。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出现波动。

1978年,城市化率为17.92%,与1957年相比,增长缓慢。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1990年,城市化率达到26.41%,短短12年间,提高了8.49个百分点。

21世纪初,我国城市化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1年,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标志着我国城乡结构发生重大转变。

城市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带动了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持续提高。

2019年,城市化率达到60.60%,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城市化率略有波动,但仍达到63.89%。

在这一过程中,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相继实施,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的提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将继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探寻城乡融合的未来路径一、城乡发展的互动与协调二、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在追求城市化率的同时,我国更加注重城市化质量的提升。

这包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

例如,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城市绿化,力求让城市生活更宜居。

通过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城市化率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农村的衰落。

新中国城市建设方针的演变(1949-2001)

新中国城市建设方针的演变(1949-2001)

新中国城市建设方针的演变(1949-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城市建设方针曾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大约四分之一世纪的围绕工业化新建、改建、扩建城市;改革开放前期的弥补市政住宅“欠账”,加快建设第三产业。

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以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城市建设方针进入了第四个阶段:提高城市竞争力,树立经营城市观念。

这四个阶段的背景、经验、教训迥然不同,体现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值得我们回味与反思。

一新中国诞生前夕,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提出了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战略方针。

对于怎样才能把城市的工作做好?实施什么方针才能使城市起领导作用?决议指出:中心环节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把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

这一方针统领着建国初期的各项城市工作。

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的城市建设方针,实际上是共产党改造旧城市的一项浩大工程,人民政权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如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1949年城市刚刚解放,市公安局即将妓院列入特种行业,采取一些必要的限制措施,加强管理。

接着统一领导封闭妓院的工作。

1950年1月31日,市长聂荣臻在《纪念北京解放一周年》的广播讲话中,根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要求。

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北京市的工业基本建设共投资8973万元,增强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1]在接管民国政府的首府南京市时,共产党的方针定位在把这个为官僚服务的消费城市变成为人民服务的生产城市上。

在其他城市,也多采取了类似措施,效果良好。

经过努力,1949年及其后的一二年内,共产党基本解决了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大批无业失业人员这一社会问题,稳定了社会秩序。

以上这些做法,不仅没有引起社会恐慌,反而获得人民的谅解、支持和配合。

尽管如此,由于消费与生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建设方针的提法上将消费与生产对立起来,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是不妥当的。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摘要:我国城市化道路蜿蜒曲折,经历了一个连续而又不稳定的发展阶段。

这段曲折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①1949—1957年城市化短暂健康发展时期;②1958—1965年城市化剧烈波动时期;③1966—1978年城市缓慢发展和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④1978年至今,城市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加速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997年的29.62%。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改革开放、集约型城市化、健康发展、区域城市化城市化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可逾越的阶段。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前进的,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

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

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

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

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步伐非常缓慢。

1949~1978年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发动和包办型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广大农村和众多农民被游离于工业化的进程之外,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

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迈进。

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地区性差异明显、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与城镇容量间的矛盾突出等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化水平较低按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到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36.06%,这个指标,不仅低于世界上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也与自身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近50%,发达地区国家为75%,发展中国家也在40%。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除了受制于工业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外,还要受到体制、政策与形势等的影响。

实践证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市场推动,而不在于政府的行政推动。

城市的核心是“市”,城市化的核心是“市场化”。

然而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依然强调政府去“抓”,而没有真正依靠市场来“育”。

所以中国的城市化要变“政府推动”为“市场推动”,要打开城门,让市场去调节,降低城市发展的非市场成本。

国际经验也说明,城市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城市化的推进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研究[摘要]城镇化的发展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标志,体现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质变与优化。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城镇化发展过程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镇化 s曲线发展历程我国的城市出现很早,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却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主要是由我国近代的衰落造成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镇化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在国家建设上缺乏经验,以及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影响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直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真正的迎来了城镇化发展的浪潮,尤其是1994年后,每年都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一、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汇。

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

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笔者认为,城镇化应由三个方面来定义:第一个方面是人口转移,即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个方面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导致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的,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第三个方面是城镇规模与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城镇数量增加,乡村融入城镇,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过程。

上述三个方面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来定义,而从微观角度来说,城镇化的过程是乡村文明走向城市文明、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迈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

因此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空间结构的变迁过程与城乡文明转化过程的协调统一。

城镇化其实是城市化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不刻意发展大城市,而是更重视中小城镇的发展。

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分析

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分析

摘要城市化水平是城市化研究的基本测度之一,等价的测度是城乡人口比。

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文章采用1949~2009年的中国年度数据,建立了一个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序列模型。

通过该模型对2007~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用SAS软件进行预测,得出预测结果的所有预测误差的绝对值都小于1%。

而且,用该模型预测未来5年的中国城市化水平,从对2010年的预测结果47.07%来看,预测结果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城市化水平47.50%基本一致。

关键词:城市化;时间序列模型;SAS;预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城市化自然而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正面临着两难困境一方面中国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三农问题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使农民通过向城市转移并最终实现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最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往城镇这又将对城镇经济与社会诸多方面如就业吸纳环境承载贫困问题等产生巨大的冲击盲目地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路线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又不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科学预测中国未来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趋势确定合意的城市化水平准确把握城市化水平发展变化的动态特征从而方便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协调城乡发展最终顺利完成中国的城市化。

一、中国城市化水平数据的选取本文采用1947-2009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通过SAS软件绘制的中国城市化水平序列时序图:2、对序列做初步识别,输入如下程序:proc arima data=a;identify var=x nlag=6;run; 结果如下:3、提交程序,观察样本自相关系数,可看出有缓慢下降趋势,结合我们观察的图形,我们知道要对序列做差分运算,作一阶差分,输入如下程序:identify var=x(1) nlag=8;run; 得到结果:观察样本偏自相关系数可知:除了延迟一阶的偏自相关系数之外,其他的都在两倍标准差之内变化,且由非零偏自相关系数变为小值波动的过程非常突然,因此判定此模型为AR(1)4、输入下面程序,进行参数估计:estimate p=1 plot;run;5、观察输出结果,可看出模型通过了白噪声检验,说明模型拟合充分,且残差标准误与前一估计相差很小,故以此结果为我们所要的结果,依此结果写出方程式。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并且明确指出了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和路径,并且对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状况进行了科学预测。

关键字: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城市化作为一个静态性概念,其涵义是指城市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城市生活方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的各种状态。

城市化作为一个动态性概念,包含四个方面的转换过程:一是人口的转换,即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二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即生产要素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换、第二和第三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三是地域的转换,即城市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规模上的扩大、功能和设施上逐步完善的过程。

四是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转换,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

以世界城市化的大趋势来看,城市化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城市化阶段、郊区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但是具体到中国城化的发展历程而言,并不能简单的概括位以上四个阶段,这也体现出了不同国家所具有的自身发展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伏波动是最显著的特点。

一般说来,中国大陆的城市化起点定在1949年。

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具体可分为六个阶段:1.起步阶段(1949-1957年)1949-1952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基本上得到恢复和发展,城市化水平达到12.5﹪,这是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短暂,但是却是城市化规律得到正常显示的时期。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放在重工业部门上,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至1957年达到15.4﹪。

2.波动阶段(1958-1965年)1958年的“大跃进”,使大批劳动力涌向城市,出现了一次城市化高峰,城市人口的年递增率竟达10.5﹪,196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19.75﹪。

当然,这与当时急转而下的经济形势相比,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的现象。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据国家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3年末,我国设有城市660个,城市人口近3.38亿,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33%左右。

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1998年为55%。

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是因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时而又不断反复的艰难道路.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近代史之前的中国城市化,因为它对中国今天城市化的发展不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不予涉及。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100年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它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

东南部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远不如东南沿海,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城市工业化特征差距悬殊。

比如东南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

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通讯、工厂、商业、交通已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联系。

譬如上海外滩一条街的高楼大厦,青岛的洋楼区。

而其他不发达地区城市则不具备这些工业化的明显特征。

城市的商业化功能不显著。

有一种说法,西方资本主义的每个城市都是以市场为中心的,而中国城市是以官府、衙门为中心的,象北京,紫禁城是它的中心。

而市场则散布在四周,比如菜市口、花市、瓷器口都在边上而不在中心。

这一阶段的城市中心是属于官府,城市的政治、军事的特征和意义更为显著和重要,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形态上商业化的功能不占主导地位。

城市文化畸形发展。

由于列强的入侵,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受到了西方文化较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的一些风俗、传统习惯、戏剧、本土文化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二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城市空间里共存,相互影响但又并行发展着,实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道路应该怎么走)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道路应该怎么走)

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城镇化发展概况
1
1843年我国城镇人口2070万,城镇化率约为5. 1% (不 包括边远地区) 。
2
1843—1949年,增加到5765万,由5. 1%增加到10. 6% , 而此时世界城镇化率为28%。
3
1900年世界人口城市化率13. 6% ,比我国1949年城镇化 水平还高出3个百分点。
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 出版社。蔡昉,2008
城镇从业人 比率(1)/ 农民工(1) 员(2) (2) 7849 21274 36.9 8399 23940 35.1 10470 24780 42.3 11390 25639 44.4 11823 26476 44.7 12578 27331 46 13212 28310 46.7 13697 29350 46.7
8.87%
上升1.91
• 农村地区人口结构失衡状况,在 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
–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其中 20-40岁青壮年占到55.4%。 – 农村地区“三留守”状况突出。相 关研究表明:全国有2000万留守儿 童、2000万留守老人、4700万留守 妇女。 – 乡村地区“空心村”增多。
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案例: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向变化,单位万人,%
2010 农村外出劳 动力 省内从业 省外从业 718.3 148 570.3
2011 780.2 211.3 568.9
增量 61.9 63.3 -1.4
增幅 8.62% 42.77% -0.25%
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
巟业化推进影响:
• 工业化仍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