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应用解剖 PPT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锁骨下、股静脉)含解剖图谱
处理 a.左侧头低位,通过导管抽吸空气 b.经皮行右室穿刺抽气 c.急诊行体外循环
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
• 将评估拔除插管必要性作为每日检查目标的一部分 • 记录留置导管的日期及时间, 以方便医生进行决策
于长期留管或用于大静脉营养。
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
• 锁骨下径路 • 锁骨上径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路法)示意图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路法)示意图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上路法)示意图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解剖特点
股静脉为髂外静脉的延续,在大腿根部腹股 沟韧带下方与股动脉同行于股血管鞘内,位于动 脉的内侧,在腹股沟韧带下1.5-2cm处有大隐静 脉汇入。由于此处股动脉搏动容易触及,定位标 志明确,与之伴行的股静脉直径较粗大,因此行 股静脉穿刺容易成功。
中心静脉置管术
什么是中心静脉
• 右心房连接的上下腔静脉
• 我们常用的穿刺路径: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外周(PICC)
适应证
治疗 a. 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b. 长期输液治疗 c. 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d. 胃肠外营养治疗 e. 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f.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监测 a 危重病人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 b Swan-Ganz导管监测 c PiCC监测 d PiCCO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大多因进针部位较低或进针过深
表现: a.大多为局限气胸,病人可无症状,自行闭合 b.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胸片确诊
《颈内静脉的解剖》课件
04
颈内静脉的临床应用
颈内静脉的穿刺和置管
01
02
03
04
颈内静脉穿刺和置管是临床常 用的诊疗技术,主要用于血液 透析、静脉营养支持、药物治
疗等。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减少患 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血管损伤
和疼痛,提高治疗效率。
穿刺和置管时需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和血栓形
成等并发症。
穿刺成功后需定期对导管进行 维护,确保其通畅和长期使用
颈内静脉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沿颈动脉鞘下行,在胸锁乳突肌深面与颈总动脉和颈外 静脉伴行,最终注入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的属支
颈内静脉的属支包括面总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和甲状 腺下静脉等。
颈内静脉的功能研究进展
颈内静脉的生理功能
颈内静脉是颈部主要的回流通道,负责收集头、面、颈部和上肢的血液,并将其回流至心脏。
管腔内有丰富的血流,血流的方向是从头部流向心脏,血流的速度和方向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心脏节律、血压和血管舒缩等。
03
颈内静脉的功能
颈内静脉的血液回流功能
收集头颈部的血液
颈内静脉主要负责收集头颈部组 织的静脉血,并将其回流至心脏 。
参与体循环
颈内静脉是体循环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பைடு நூலகம்血液输送至心脏,参 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颈内静脉的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
颈内静脉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颈内静脉 扩张症等。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静脉 回流障碍,引发肿胀、疼痛等 症状,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颈内静脉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的 疾病,主要表现为颈内静脉的 异常扩张,治疗方法包括保守 治疗和手术治疗。
颈静脉孔的应用解剖及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s e s o f a d u l t s k u l l s( 1 2 6 s i d e s )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a n d me a s u r e d f r o m s h a p e , d i a m e t e r s i z e o f t h e j u g u l a r f o r a m e n a n d a d j a c e n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Re —
静脉孔 内外 口的 口径大小和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 。结果
孔 内外 口间差异显著 ( P< 0 . 0 5 ) ; 毗邻关系左右无 明显差异 ( P> 0 . 0 5 ) 。结论
疗 中应加 以注意。 [ 关键词 ]颈静脉孔 ; 应用 解剖 ; 外科手术
[ 中图分类号 ]R 3 2 3 . 1 ; 1 1 5 4 3 . 4; R 6 5 1 . 1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0 4 2 ( 2 0 1 3 ) 0 1 4 3 0 5 8 - 0 2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i n s i d e a n d o u t s i d e t h e m o u t h o f t h e j u g u l a r  ̄ r a me n ( P< 0 . 0 5 ) , nd a he t r e w a s n o s i g n i i f c nt a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l e f t nd a
A p p l i e d a n a t o my o f t h e j u g u l a r f o r a me n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s u r g e r y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助手视角
术者视角
大家可以参看一下下图右侧颈内静脉解剖变异度,在颈动脉右上方的比例为82%。
其实最佳的确定方法是在找到颈三角位置后,用超声来确定。非常的安全和准确,直观, 会极大的增加术者的穿刺信心和成功率。
超声探头的定位标志指向甲状腺,这样比邻关系显示会更加明了,皮肤穿刺点的位置,也可以在B超显示下,用棉签的 尾端来进行点压确定,同时观察颈内静脉受压以及按压的角度。初学者可以根据棉签的尾端对皮肤的压迹,赶紧用记号
二、右颈内静脉解剖
以乳突尖和下颌角连线中点至右胸锁关节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
选择右颈内静脉穿刺原因:
1、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较固定,体表解剖标志较为明显,包括胸骨上凹、锁骨、 胸锁乳突肌以及在多数病人可以触摸到的颈动脉搏动。
2、右颈内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的行程短而直,也便于行右心腔内的置管术,无穿 破胸导管致胸导管淋巴液漏的危险。
穿刺时注意:
(1)穿刺角度和深度:
建议穿刺角度为45°,如图,穿刺进针深度为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斜边,颈内静脉的深度为直角边,根据初 中数学知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例1:1:1.414, 正常人体颈内静脉的深度约为1-2cm,可以推算出进 针深度约为1.5-3cm,进针深度一般1.5~3cm,肥胖 者2~4cm。
3、血胸: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只要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可 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应提示外科医生及时打开胸膜探 查,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4、液胸: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此路 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4、空气栓塞: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 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 脏。穿刺时应注意避免。
颈内静脉穿刺
VS
详细描述
血胸是颈内静脉穿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 多由于穿刺针刺破胸膜或肋间血管所致。 血胸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根据出 血量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胸腔闭式引 流、补充血容量等。
空气栓塞
总结词
空气栓塞是由于颈内静脉穿刺时空气进入血液循环所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
详细描述
空气栓塞是颈内静脉穿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穿刺针连接不紧密或操作不当所致。空气栓塞 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根据患者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吸氧、心肺复苏等。
中心静脉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是评估病人循环功能 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颈内静脉穿刺, 可以放置中心静脉压导管,实时监测 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了解病人的循环 状态和心功能情况。
中心静脉压监测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医生 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颈内静脉穿刺适用于需要进行中心静 脉压监测、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等 的患者。
禁忌症
颈内静脉穿刺的禁忌症包括凝血功能 障碍、感染病灶、颈部畸形或解剖异 常等。
颈内静脉穿刺的优缺点
优点
颈内静脉穿刺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对于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颈内静脉穿刺可以提供 长期稳定的血管通路。
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前,应充分了解 患者的颈内静脉解剖情况,选择合适 的穿刺部位和进针角度,以避免并发 症的发生。
03
颈内静脉穿刺技术
穿刺前的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的病史、凝血功 能、有无颈部手术史等, 以便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颈 内静脉穿刺。
《颈内静脉的解剖》课件
颈内静脉的功能和作用
颈内静脉是颈部重要的血管结 构,主要负责收集颅内、面部 和颈部组织的血液,并将其回 流到心脏。
它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 环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颈内静脉还常常作为临床进行 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 肿瘤化疗等操作的血管通路。
CHAPTER 02
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
颈内静脉的组成
《颈内静脉的解剖》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颈内静脉的概述 • 颈内静脉的解剖结构 • 颈内静脉的应用解剖 • 颈内静脉的变异和异常 • 颈内静脉的解剖与临床案例分析
CHAPTER 01
颈内静脉的概述
颈内静脉的定义
01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大的静脉干, 收集颅脑、脊髓、面部和颈部除 胸廓出口以下的血管、神经等结 构回流到心脏的血液。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大的静脉干,收集 颅脑、脊髓、面部和颈部大部分器官 的静脉血。
它由颅内段和颅外段两部分组成,颅 内段位于颅内,颅外段则位于颈部。
颈内静脉的分支和属支
颈内静脉的分支包括甲状腺上静脉、 胸锁乳突肌静脉等。
属支包括面总静脉、舌静脉、咽静脉 等。
颈内静脉的毗邻关系
颈内静脉的上壁与颈总动脉相邻,下壁与胸骨舌骨肌和胸骨 甲状肌相邻,内侧壁与气管、食管相邻。
康复。
CHAPTER 05
颈内静脉的解剖与临床案例分析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并发症分析
详细描述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如血肿、气胸、血胸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 预防措施。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操作技巧
详细描述:针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技巧进行深入探讨,包括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并结合实际案 例进行解析。
(完整版)静脉解剖PPT
头静脉
•头静脉位置表浅,易于穿刺及固定, •但是头静脉管腔前(下)粗后(上)细, 且静脉瓣较多, 在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汇入 处有较大 角度(还可能直接汇入锁骨下静脉), •不利于导管的顺利进入,置管中易损伤 血管内膜,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较高, 使患 者的手臂与躯干垂直有助于导管插入。 通常为PICC的第三选择血管
体循环
12
一、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 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奇静 脉也注入上腔静脉。
头臂静脉 : 左、右各一,由 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为 静脉角。
颈内静脉
头 臂
左右
上 腔
锁骨下静脉
静 脉
静 脉
奇静脉
13
(一)头颈部的静脉
深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浅静脉:颈外静脉
14
(二)上肢的静脉
深静脉
尺静脉(两条) 桡静脉(两条)
与同名动脉相伴行。 臂部以下两条静脉伴行一条动 脉,到腋窝汇合成一条腋静脉
肱静脉(两条)
贵要静脉 浅静脉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腋静脉(一条) 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15
上肢静脉
上肢静脉
①头静脉
手背静脉网桡侧
前臂桡侧
肱二头肌外侧沟
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 ②肘正中静脉
腋静脉或锁 骨下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③贵要静脉
手背静脉网尺侧
前臂尺侧
肱二头肌内侧沟
肱静脉或腋静脉
17
头静脉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 侧,沿前臂桡侧、肘部前 •面、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 再经三角肌胸大肌 •间沟行至 锁骨下窝,穿深筋膜注入腋 静脉或 •锁骨下静脉。 •头静脉收集手和前臂桡侧浅静脉血。
子宫动脉及静脉解剖课件
子宫动脉及静脉解剖课件摘要:一、课件概述1.子宫动脉及静脉的解剖结构2.课件的目的和适用对象二、子宫动脉解剖1.子宫动脉的起源和分布2.子宫动脉的主要分支3.子宫动脉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三、子宫静脉解剖1.子宫静脉的起源和分布2.子宫静脉的主要属支3.子宫静脉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四、课件总结1.子宫动脉及静脉的解剖学意义2.课件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应用正文:一、课件概述子宫动脉及静脉解剖课件是一门关于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子宫动脉及静脉的起源、分布、主要分支、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子宫动脉及静脉的基本解剖结构,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件适用于医学专业学生、妇产科医生及其他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感兴趣的人士。
二、子宫动脉解剖1.子宫动脉的起源和分布:子宫动脉起源于髂内动脉,沿骨盆壁向下向前行,最终分支进入子宫。
2.子宫动脉的主要分支:子宫动脉主要分为上、下两支。
上支分布于宫底、输卵管和卵巢;下支分布于宫颈和阴道上段。
3.子宫动脉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子宫动脉的解剖特点包括起源、行程、分支和分布。
在临床应用方面,了解子宫动脉的解剖结构对于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子宫静脉解剖1.子宫静脉的起源和分布:子宫静脉主要起源于子宫肌层,汇集成子宫静脉丛,最终汇入髂内静脉。
2.子宫静脉的主要属支:子宫静脉的主要属支包括卵巢静脉、阴道静脉等。
3.子宫静脉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子宫静脉的解剖特点包括起源、行程、分支和分布。
在临床应用方面,了解子宫静脉的解剖结构对于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课件总结1.子宫动脉及静脉的解剖学意义:子宫动脉及静脉是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的血管结构,对于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2.课件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应用:学习本课程时,应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观察实物标本、解剖图谱等方法加深对子宫动脉及静脉解剖结构的理解。
颈部应用解剖(共16张PPT)
新舌生骨物 下肿肌块群-:-胸良骨性舌、骨恶肌性、肿胸瘤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 颈部深肌群:内、外侧肌群
• 神经纤维瘤病 深新层生- 物-肿椎块前-筋-膜良性、恶性肿瘤
后深天层性 -—-—椎炎前性筋肿膜块、新生物肿块 后起天源性 于—神—经炎鞘性膜肿的块施、万新细生胞物,肿可块发生于迷走、舌咽、膈、颈交感、颈丛、臂丛等神经多发于迷走、颈交感、舌咽。 1新、生下物颌肿下块隙-:-舌良下性隙、、恶颌性下肿隙瘤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茎突舌骨肌
第15页,共16页。
神经鞘膜瘤
•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可发生于 迷走、舌咽、膈、颈交感、颈丛、臂丛 等神经多发于迷走、颈交感、舌咽。
• 临床表现:多为孤立肿块
第16页,共16页。
颈部肿块
• 颈部肿块:先天性 后天性——炎性肿块、新生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
颈部深肌群:内、外侧肌群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可发生于迷走、舌咽、膈、颈交感、颈丛、臂丛等神经多发于迷走、颈交感、舌咽。
物肿块 分区:颈前外侧--颈前部、颈外侧部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甲状舌骨肌 新生物肿块--良性、恶性肿瘤 后天性——炎性肿块、新生物肿块
颈部应用解剖
第1页,共16页。
颈部境界、分区、三角
• 分区:颈前外侧--颈前部、颈外侧部 颈后部--舌骨上区、舌骨下区
第2页,共16页。
颈部三角
• 颈前三角: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颈动 脉三角、肌三角
静脉解剖
静脉解剖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解剖常见的深静脉穿刺入路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ren长约3~4cm。
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
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
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
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
送管方法有两种: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ren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
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
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
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
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
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
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
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
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 胸骨上间隙:又称Burn间隙
是颈筋膜浅层在距胸骨柄上缘3-4cm处 分为前、后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柄的前、 后缘所形成的筋膜间隙,内有胸锁乳突肌 胸骨头、颈前静脉下段、颈静脉弓、淋巴 结和脂:
是颈筋膜浅层在锁骨上方分为两层所 形成的筋膜间隙,经胸锁乳突肌后方与胸 骨上间隙相通;内有颈前浅静脉、颈外静 脉末段及蜂窝组织等。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 椎动脉三角 Vertebral artery triangle : 由前斜角肌、颈长肌和锁骨下动脉围成。
其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前方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 (左侧);后方有第七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第1肋和胸膜顶等。
胸锁乳突肌区 颈后(颈外侧)三角:
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枕三角) 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锁骨上窝)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二、颈部的标志性结构
1.舌骨:位于颏隆凸的下后方,适对第 3、 4颈椎间盘平面;舌骨体两
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
2.甲状软骨:位于舌骨下方,上缘平对第 4颈椎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
❖ 声门下腔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颈部颈部结构应用解剖断层
(5)喉内间隙 ▓ 声门旁间隙 Paraglotic space(PGS)
又称喉旁间隙。包绕于喉室和喉小囊之外。前方及两侧为甲状软骨,内 侧是方形膜和弹性圆锥,后方为梨状隐窝的前面。
▓ 会厌前间隙 Preepiglottic space (PES)
处;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
3.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颈椎横突,
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可作为计数气管环和甲状腺触诊标志。
大课 颈部应用解剖
三、气管切开(气管颈段)
气管颈段范围:
上接环状软骨,下平胸骨颈V切迹。
体位:头正中后仰位。 部位:第3~5气管软骨环。
(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
经过层次:
①皮肤,②浅筋膜,③颈白线(颈深筋膜浅、 中层在中线愈合形成,舌骨下肌群,胸骨柄上 方有胸骨上间隙),④气管前间隙,⑤颈深筋 膜中层脏部,⑥气管。
颈部应用解剖
解剖学教研室
一、颈部概述
(一)颈部的境界及分区
舌骨上区 颈前区 舌骨下区
肌三角 颈动脉三角
胸锁乳突肌区 颈侧区 枕三角
颈后三角
颈后区 项部
锁骨上三角
固有颈部:颈前区与颈侧区。
(二)颈部的结构特点:
大致分为4类 1.支持性结构:如颈椎。 2.大的血管、神经及淋巴管:有
纵行的,有横行或斜行的。
3.Virchow淋巴结:
位于左静脉角处的淋巴结,
叫Virchow淋巴结(魏尔啸)。
胃癌和食管下段癌常转移至
此。
二、甲状腺的解剖
人体内分泌腺之一,男性重约 为 26.71 克,女性重约 25.34 克,主 要机能是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新陈 代谢的正常进行。 1.形态: 整体呈“H”型或“ U”型,分为 两个侧叶和一个峡部( 91.7% ), 在峡部上缘常有一锥状叶向上延伸, 借一纤维束连于舌骨中部(该纤维 束为甲状舌管的遗迹,正常情况下 应闭锁,如闭锁不全 ——甲状舌管 囊肿)。
成头臂V。 颈静脉角: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的夹角称为颈
静脉角。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六)颈部的淋巴结:
1.颏下淋巴结:
位于颏下三角内。舌癌、 下唇癌常转移至此。
2.角淋巴结:
子宫动脉及静脉解剖课件
子宫动脉及静脉解剖课件
摘要:
1.子宫动脉及静脉的概述
2.子宫动脉的起源和分支
3.子宫静脉的分布和特点
4.子宫动脉及静脉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
正文:
子宫动脉及静脉解剖课件主要介绍了子宫动脉及静脉的相关知识。
首先,课件概述了子宫动脉及静脉的概念,子宫动脉起源于髂内动脉,负责子宫及其附件的供血,子宫静脉汇入髂内静脉和腹下静脉。
接着,课件详细介绍了子宫动脉的起源和分支。
子宫动脉起始于髂内动脉前干,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称子宫颈内动脉,下支称子宫体内动脉。
这两支动脉分别负责子宫颈和子宫体的供血。
然后,课件阐述了子宫静脉的分布和特点。
子宫静脉主要分布在子宫肌层,与子宫动脉分支相互吻合。
子宫静脉的特点是壁薄,官腔大,弹性好,有利于子宫的血液回流。
最后,课件介绍了子宫动脉及静脉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
了解子宫动脉及静脉的解剖结构和特点,对于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手术治疗中,需要对子宫动脉及静脉进行准确的解剖和结扎,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 自颈部向上至颅底,经颈 动脉管外口入颅,分为颅 外段和颅内段。
➢ 颅外(又称颈段)行程 直,位置深,全程无分支;
➢ 颅内段行径弯曲,毗邻复 杂,分支多。
1颈内动脉终段 2颈内动脉膝段 3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4颈内动脉岩骨段 5颈内动脉颅外段 6颈外动脉 7颈总动脉 8颈动脉颅外部 9椎动脉颅内 部 10基底动脉 11后交通动脉 12大脑前动脉
海绵窦段、膝段和前床突上段又合称颈内动脉虹吸部,其形 态多为“U”型和“v”型,少数为“C’型和“S”型。 颈内动脉虹吸部的形态通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年龄 越大,其迂曲度也越大。 颈 内动脉闭塞,其狭窄段多数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或颈内动脉 "虹吸部"。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