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如何运用遗忘规律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运用遗忘规律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遗忘规律是指人类在学习某一信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忘记这些信息的现象。
这一规律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合理利用遗忘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将介绍如何运用遗忘规律来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会忘记所学知识的事实。
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避免一次性灌输大量知识。
可以采取分散学习的方式,将知识点分成几个部分,通过多次复习和强化来巩固学生的记忆。
这样可以避免信息过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持久记忆。
要注重及时复习和回顾。
根据遗忘曲线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快速遗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安排复习课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延长遗忘曲线。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布置等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回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
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单纯的死记硬背容易导致遗忘,而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保持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
学习是一项持久的过程,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学习动机对于记忆的形成和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保持知识。
要注重反馈和评估。
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差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加强弱项。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置定期测验、作业考核等评估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合理运用遗忘规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保持能力。
通过分散学习、及时复习、深入理解、情感体验和反馈评估等手段,可以有效应对遗忘规律带来的挑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陶晶晶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头脑中累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久是记忆。
我们可以根据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将记忆进行分类。
二.记忆分类科学家认为根据记忆时间保持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
第一页“感觉记忆”的实质是大脑的即时生理生化反应的重复,感觉记忆是数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记忆。
信息保存的是形象,保持的时间很短。
如果不刻意的记忆一个人每天只将1%的感觉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保留下来。
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则是大脑细胞内发生了结构改变,建立了固定联系。
“短时记忆”是不牢固的细胞结构改变,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从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期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并且容量没有限度。
只有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反复加以巩固,“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会变成“长期记忆力”。
比如怎么骑自行车就是长期记忆,即使已多年不骑了,仍能骑上车就跑。
由此可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与“长时记忆”有很大的关系,如何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非常重要?当“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后,我们需要很好的保持它。
记忆的遗忘和保持是两个矛盾的方面要想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长时记忆的能力,我们先需要了解长时记忆遗忘的规律,然后再从这些规律中寻找正确的记忆方法。
左德运一、巧妙呈现、吸引注意、化瞬时记忆为短时记忆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
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
认知心理学也指出:“刺激的信息以感觉的形式储存于瞬时记忆,受到主体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其他的信息保持1秒钟作用丢失了。
记忆规律在中学教
教学内容系统化
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归类组织,根据知识的 总结分类便于学生记忆。这是教师的教学策略之一。
A C F G Y
A 12 C 5 Y F G 9
5 9 12
7
8
9
组织复习或练 习
1,复习要适 量 2,进行超额 学习 3,复习的方 法要多样并给 予指导
10
11
(三)注意培养中学生的记忆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备
12
13
记忆的持久性的概念:指识记的内容在记忆系统中
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
记忆的准确性的概念:指再认和回忆原来识记的材料正
确与否方面的特征。
记忆的准备性:指能够及时地从大脑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
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15Biblioteka 运用好“锦上添 花”——无意识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最 主要的记忆形式是有 意记忆,但是无意记 忆可以帮助和巩固有 意记忆所记下的内容。 所以教师应当了解无 意记忆的规律。运用 到教学活动中。
5
复述的特点
教师向学生提出 复述的要求,学生通 过自己的思考以及自 己语言的组织进行回 答,而不是单纯的复 述老师讲过的词语。
记忆规律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1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记忆效果 二.有效地组织复习或练习 三.注意培养中学生的记忆品质
2
找准目标,明确目标,记住目标
3
一,提高教堂教学的记忆效果 1,向中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2,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去
组织教学 3,重视复述 4,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
化
4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每一过程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一、识记(一)什么是识记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是记忆的起始环节,是获得事物映象和经验的首要过程。
识记效果直接影响着以后的保持、再认和回忆。
因此,了解识记规律,有助于改善记忆效果。
(二)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虽然没有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也没有付出特殊的意志努力和采取专门的措施来识记某些事物,但这些事物都自然而然地保留在大脑中,成为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无意识记。
所谓“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等都是无意识记的结果。
无意识记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人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
在教学中正确组织学生的无意识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地组织和适当地运用无意识记是必要的。
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选择性。
一般情况下,进入无意识记的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符合人的需要、兴趣以及能产生较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
具备这些条件的信息才能进入无意识记,所以,无意识记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片面性,单凭无意识记不能迅速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
(2)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识记的目的性决定了识记过程是对识记内容的一个积极主动的编码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识记某些定理、公式、历史事件或外语单词的任务,这时学生不仅有了明确的识记目的,而且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经过一定的努力进行识记,这种识记就是有意识记。
记忆规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豢
一
第一 ,记忆材料性质的不同导致遗忘的程 度也 不同 ,相较 于形象 的事物 ,抽象的事物更容易被遗 忘, 有 意 义 的材 料 的 记 忆 程 度 远 大 于无 意义 的材 料 。 遗忘的规律 表明 ,机械性 的记忆只停 留于记忆的表 面层次 ,理解性 的记忆 才更深刻长久 。教学实践表 明, 学 生 对 所 学 的知 识 的记 忆 程 度 。 受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理解程度影响 , 学生 只有对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 解 , 思维才更积极 , 有助 于强化学生的记忆 。 如果学生对 所学知识 的理解 比较片面 ,则对知识 的记忆就会 大 大 降低 , 继而影响学生对新知识 的掌握 。 越为形象 的 知识描述 , 学生的理解就 越清 晰 , 有助于加强学 生的 记忆效果 。 第二 ,学生 的心理状态与遗忘程度 的大小密切 相关 ,当所学 的知识对学生有意义或能够满足学生 的需求 , 让学生产生愉快情绪体验 时 , 记忆程度就高 且容易保持 。因此 , 生物教学活动中 , 教学的 内容要 与生活实际相联 系 ,教师通过讲述生活 中的生物现 象与实例 ,让学 生明白生物学科与 日常生活间节课知识 的重点 学生都有所 了解时 , 学生就会有 了明确的学习 目标 , 继而在课 堂上对与重点知识会着重记忆 ,充分 吸引 了学生的注意力 , 使其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 中。 同 时, 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 的理解 , 教师可在课 堂教
学 中 间 隔性 的 强调 重 复 重 要 的知 识 点 ,布 置 相 应 的 习题 , 加 深 学 生 的记 忆 。 此 外 , 当一 节 课 出 现 多 个 重 点与难点时 , 学 生 对 知 识 学 习 的难 度就 会 加 大 , 对 重 点知识的理解不够 , 知识 的记忆只停留在表 面 , 出现 注意力涣散 的现象 , 因此 , 教师可在保持知识系统性
浅谈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教学的意义,归根到底是通过课堂,使学生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归根到底就是有效的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半壁江山,通过有效记忆,可以解决每门学科百分之八十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学习,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记忆力。
中国著名的桥梁学家茅以升就经常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每天站在河边背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
他不仅背诗,还能把圆周率记忆到小数点后面的一百位数字。
在他八十岁的时候,他仍旧记得这一百位数。
他的良好的记忆能力,和他自我的不断努力,最终他成为了中国卓越的桥梁专家。
可见,好的记忆力就是好的学习能力,就是人的一种优秀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规律;习惯;改善如何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学好该门学科,想必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思考的问题。
除了掌握好的教学技巧,也要适当的掌握一些记忆规律,并能借助它们,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是如何有效的记忆的呢?我来总结并细致的解释一下。
1,调动自己的情绪,可以提高记忆效果科学研究证明,人在喜悦,悲伤,恐惧,痛苦的时候记忆的东西会更深刻一些,远比一个人没有任何情绪的时候记忆效果要好。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的恐惧的记忆能记忆一辈子,终身难忘。
或者,一个人,有次没有考好,那么他就会很难过,他对当时的场景也会记忆深刻,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以忘记。
作为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有在合理范围内起伏的情绪,会使学生记忆效果更好。
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激情的老师教学效果更好一些的原因。
2,反复朗诵或抄写反复朗诵你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可以加快记忆,而且可以使记忆更为持久。
耳朵眼睛嘴巴多种感官的并用,会让记忆效果更佳,而且因为有声音,使得你的学习没有那么枯燥。
一般说来,对于指定的知识点,朗诵次数越多,记忆效果越好,记忆更长久。
而且,你朗诵时的状态越好,注意力越集中,所花费的记忆时间越短。
所以,当你觉得看不进去的时候,不妨读出声音来,能帮助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还能让你有效记忆。
第四章 记忆及其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识记事物保持时间长 短方面的特征。
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
三、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
保持和提取的精确程度方面的特征。 四、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从记忆中提取所需知 识速度快慢方面的特征。
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记忆: 2、表象: 3、超额学习: 4、记忆的恢复现象:
一、识记
(一)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 识别并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二)识记的种类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意志努力的程度, 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无意识记。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没有 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 记。
动的记忆。
三、记忆的分类
(二)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三种:
1.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指刺激物作用于 人的感觉器官后,刺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 短暂保留。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指信息保持的时间大约 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 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的记忆。
2.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 间的相互干扰(抑制)造成的。
前摄是指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 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 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3. 遗忘的原因
3. 压抑说。也叫动机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 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
4. 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 构简化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和环节
浅谈“记忆规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 >>192浅谈“记忆规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赖一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育才中学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活动,更是为学生以后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的重要工作。
而记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累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记忆规律,传授记忆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复习指导;记忆规律;初中数学教学学习是接受、整理、消化和贮存知识的过程,而知识的积累必须依赖一定的记忆。
学习过程中没有记忆,就会边学边忘,最后所获无几。
因此说记忆是学习的基础,亦是一个人不断学习的支撑点,是学生积累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记忆规律,传授记忆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现代教育,教师应该科学的选择教育方法,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手段更加要科学,选择合理的并加于合理组合,那么,就有可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
1885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正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的原理,在教育心理学领域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会遗忘,这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呈负加速型。
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
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记忆规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记忆规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沈晓林来源:《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6年第08期英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是重点,更是难点,英语难记、会忘的反应比较强烈,经常听到学生怨声载道,在词汇的记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词汇量仍然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导致英语水平得不到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挥。
本文从记忆规律方面着手,从影响记忆的因素着手,然后针对具体问题而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求探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影响记忆的因素1.1时间因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研究,总结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显示,刚开始学的知识,记忆率达到100%,到1小时时,记忆率只有58%,24小时后,所学知识就只有21%.对知识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
同时,给我们启示,新知识的学习,应提醒学生及时巩固。
根据遗忘曲线,学完这几个单词后,临下课前应巩固四个单词的训练,提醒学生课后2小时之内看一遍、晚上入睡前再看一遍,早上起床再看一遍,上课检查默写不会的现象就可以根除。
1.2学习材料的因素吉尔福特对新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形式不同,记忆效果截然不同,无意义记忆效果最差。
1.3输入方式因素实践证明,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同,记忆效果也大相径庭。
单纯的单词拼写、抄写、默写效果最差,即时记忆效果虽然快,但也容易忘得快。
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从听觉、视觉等多种输入方式而进行有意记忆,效果相对来说较理想。
2. 记忆规律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2.1从材料因素方面来考虑对于教材中的新单词,教师应注重分类指导,明确哪些单词是常用词,哪些是使用低频单词,哪些是学生自学就可以解决的,哪些是应该精讲的。
对于需要精讲的单词,应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说、会用。
如八年级上册Unit 4 Task中的单词,secret在Unit 1就学过,是名词“秘密”之意。
而在本节课中是形容词“秘密的”。
单词词形的记忆不是难事,但其用法教师的点拨少不了。
《普通心理学》阅读材料:记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普通心理学》阅读材料:记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一、记忆个体的心身调节策略1 •要增强自信心在识记材料时,首先要有自己一定能记住它的信心,如果对自己的记忆力都缺乏信心,则会导致真正的失忆和健忘。
因为这种信心缺乏与否的意念会对自己产生暗示作用,引起大脑皮层相应的兴奋或抑制,从而影响个体内在潜能的发挥。
2.要调动积极性这涉及个性动力系统的调节,但主要集中于动机的激发上。
有明确的记忆目的,确定具体的记忆目标,定有长久的记忆任务等,都是调动个体记忆积极性的具体而有效的措施。
3.要调节情绪状态情绪不仅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功能,而且还有调节功能。
如前所述,过分紧张或低沉的情绪会抑制人的记忆活动,只有在愉快、有兴趣而较平静的情绪背景下,带有对当前记忆适度的紧迫感和焦虑感,才能更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
并且每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调节其点。
4.要集中注意力注意是心灵的门户,其对心理活动的选择、保持和调控作用,同样表现于记忆过程之中。
特别是注意的集中程度,对识记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记忆时,要尽力做到集中注意力。
5.要保证充分睡眠睡眠的充分与否不仅取决于时间,也取决于质量,尤其是看睡眠中含快速眼动波的多少(睡眠是由快速眼动波和慢速眼动波两种状态反复交替组成的,其中快波睡眠也即有梦睡眠,与恢复大脑机能关系密切,青少年的快波睡眠约占20 %、25 %)。
充分的睡眠对识记时的注意和保持的巩固有积极作用,是提高记忆不可忽视的方面。
二、记忆材料的优化处理策略对记忆材料的处理,是决定记忆效率和效果的关键,记忆规律的运用、记忆方法的选择,也主要集中于此。
该策略可细分为三个方面。
1.记忆材料的性质转化记忆材料性质是影响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时,要尽可能转化为有利于记忆的性质。
记忆材料的操作化,即把要记忆的材料转化为操作活动的对象。
例如,活动记忆法-- 通过手操作来记住有关材料;笔记记忆-- 通过抄写、批语、做卡片等笔记形式来记住有关材料;朗读记忆法-- 通过出声朗读来记住有关材料等。
记忆规律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记忆规律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
从记忆映像的性质来看,记忆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用信息加工的理论看,记忆过程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系统。
那么,记忆具有哪些基本规律呢?在外语教学中又应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呢?我们知道,记忆过程可以相对地区分为识记、保持、重现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一、识记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与成为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步。
识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人在识记时的自觉目的性和随意性,可以把识记区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又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事先有预期目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事先没有自觉的目的,也没有经过特殊的努力的识记。
—般来说,要想牢固地记住某一事物,必须要有记住它的意图,并经过一番努力才行。
也就是说,记忆的目的和要求越明显越具体,记忆的效果就越好。
那些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人的需要、兴趣密切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被无意地记住。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讲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记忆任务,如哪些需要逐字逐句地背诵,哪些只需要记住主要内容,哪些应记住材料的顺序,哪些只需要着重理解等,以进一步加深识记的效果。
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也可以利用教学挂图、简笔画、实物等,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情景性和趣味性,愚教于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态要自然,动作要协调,语言要生动。
为了提高无意识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既有思想性有具趣味性的材料,如笑话(jokes)、幽默(humors)、寓言(fables)、童话(tales)、谜语(riddles)、故事(stories)等等。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巧妙呈现、吸引注意、化瞬时记忆为短时记忆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
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
认知心理学也指出:“刺激的信息以感觉的形式储存于瞬时记忆,受到主体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其他的信息保持1秒钟作用丢失了。
”(章志中,1999)所以,“记忆的感觉储存阶段只有受到注意时才能转移到相对稳定的短时记忆,而注意力分散是阻碍记忆力更好发挥的罪魁祸首。
”(刑淑贞,2003)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尽量以独到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新句型,从而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深化感知印象,使瞬时记忆的信息因为主体的注意,而快速进入短时记忆。
采用直观教具呈现、引起注意。
直观形象的教具不但帮学生把知识与实物间建立起了联系,而且在无意识当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信息自然而然地由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
(二)利用猜测式呈现、诱发注意猜测式教学活动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在学生好奇心最浓、探究欲望最强时,再揭开谜底---呈现新词,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灵活多变的猜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时,呈现新语言,使新语言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记忆。
巧用体态语呈现、激发注意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类的交流90%是靠动作与表情,即体态语,只有10%是靠有声语言。
(四)质疑呈现、集中注意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疑,集中学生的注意。
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同时,呈现新语言;从而使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信息一到感觉记忆系统,就受到主体注意,而迅速进入短时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二、灵活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复述起重要作用。
谈记忆规律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谈记忆规律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记忆规律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引言:《统计学原理》是一门涉及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等内容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并记忆这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许多学生在面对大量的概念、公式和方法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挫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记忆规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记忆统计学原理,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将探讨记忆规律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串联记忆串联记忆是指将学习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和链接进行学习和记忆。
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串联记忆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1 术语的串联统计学原理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学生需要掌握并记忆这些术语的含义和作用。
教师可以将相关术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组织起来,例如根据概率、统计量、假设检验等方面来组织术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教师可以首先介绍基本概率相关的术语,如样本、总体、事件、概率等,然后逐渐引入统计量和假设检验相关的术语,如均值、标准差、显著性水平等。
通过串联记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统计学原理。
1.2 步骤的串联统计学原理中的方法和过程往往需要一系列的步骤来实现。
通过串联记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记忆这些步骤。
例如,在介绍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步骤时,教师可以将其分为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分析三个步骤来讲解,并逐步引出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通过串联记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步骤的作用和顺序,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1.3 例子的串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系列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统计学原理。
通过将不同的例子按照一定的组织和顺序串联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讲解概率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系列的实际例子来说明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如扔硬币、掷骰子、抽样等。
记忆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记忆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第一篇:记忆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记忆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记忆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做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
“记忆”一词,最简洁最恰当地表述了大脑保持经验的过程,总是先有“记”,然后才能“忆”。
比如刚入学的儿童学习汉字,经过识字教学对字进行辨识、读写,把字储存在头脑中(保持),过后再见到这个字,才能正确地读出来(再认),默写出来(重现),没有对这个字的“记”,就不可能有“忆”。
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理解记忆,可以把它看作对输入信息的编码。
储存和在一定条件下提取出来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由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构成。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和重现是在不同情况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
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和扩大经验,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和统一的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形象记忆有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或味觉的记忆等。
语言――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公式、理论等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操作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2、根据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按记忆有无预先确定的目的,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心理实验和研究表明,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比较,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例如,在学生面前迅速展示和取下绘有“三角内写5,圆圈里写9,方框内写6”小黑板。
展示前向学生提出三个数字之和的记忆任务,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得正确,但如果接着问学生三个数字分别在哪种图形中,则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因为第一个问题是有意记忆的结果,对第二个问题,学生没有记忆任务。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1)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2)对材料今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4)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5)重视复习方式,防止知识遗忘。
●防止知识遗忘的方法
(1)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谈记忆规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记忆规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熊义娈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13期在小学阶段,根据小学生的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一、无意识记的应用低年级学生的识记,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识记的目的性较差。
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识记逐步发展,但是,他们的识记仍很容易受兴趣的支配,而兴趣在学生的行为、智力活动和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兴趣维持下的学习活动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因此,教师应遵循这些记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上课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通俗化、生动化。
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最佳时间内,最佳精神状态下完成教学任务。
如讲“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开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妹妹今年7岁,姐姐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三个生日,姐姐今年几岁?”这样有趣的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议论,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同学也积极思考起来。
这样,在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下,老师有重点地讲解了平年和闰年的道理,只花了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新授任务。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学得轻松愉快,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很多。
在低年级中,利用游戏教学运用得较普遍,如拍数、口算接力、找朋友、送信、开小火车、夺红旗等。
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有趣、生动的教学情景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无意识记。
二、形象记忆的应用小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的记忆,优于词的抽象记忆。
他们更能记住以直观形象为依据的具体材料。
在掌握间接经验过程中,直观的感性材料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材料内容的需要,多运用直观教具,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低年级的简单计算可利用实物、图片、图形进行教学;中、高年级的几何知识,运用直观教具,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
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记忆规律在学习中的应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建立于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五大方面的研究,其中记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习实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忆是一个不断重复强化的过程,了解了记忆的规律,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实践当中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
米勒7±2定律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记忆规律中最为著名的两大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测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过多的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
这个7是指7个组块,每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字符,也可以是一个汉字,或一组双音词、一组四字成语。
我们在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配在7个组块之内,而这之中的每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
这样加大了组快的含量,记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的关于记忆规律的实验报告中提到著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曲线告诉我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此外抑制规律也可以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即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以前学习的东西会对以后学习的东西产生干扰,当内容有促进作用时则产生积极意义,称为正干涉,当内容相互影响,不利于记忆时成为负干涉,也叫前摄抑制;后摄抑制是指新接收到的知识会对已有的记忆产生影响,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相似度越高影响越大。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充分利用正干涉而避免负干涉。
因学习时中间内容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双重的影响,在复习阶段更要着重复习中间阶段的内容。
同时分析可知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
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陶晶晶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头脑中累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久是记忆。
我们可以根据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将记忆进行分类。
二.记忆分类
科学家认为根据记忆时间保持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
第一页
“感觉记忆”的实质是大脑的即时生理生化反应的重复,感觉记忆是数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记忆。
信息保存的是形象,保持的时间很短。
如果不刻意的记忆一个人每天只将1%的感觉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保留下来。
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则是大脑细胞内发生了结构改变,建立了固定联系。
“短时记忆”是不牢固的细胞结构改变,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从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期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并且容量没有限度。
只有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反复加以巩固,“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会变成“长期记忆力”。
比如怎么骑自行车就是长期记忆,即使已多年不骑了,仍能骑上车就跑。
由此可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与“长时记忆”有很大的关系,如何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非常重要?当“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后,我们需要很好的保持它。
记忆的遗忘和保持是两个矛盾的方面要想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长时记忆的能力,我们先需要了解长时记忆遗忘的规律,然后再从这些规律中寻找正确的记忆方法。
左德运
一、巧妙呈现、吸引注意、化瞬时记忆为短时记忆
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
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
认知心理学也指出:“刺激的信息以感觉的形式储存于瞬时记忆,受到主体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其他的信息保持1秒钟作用丢失了。
”所以,“记忆的感觉储存阶段只有受到注意时才能转移到相对稳定的短时记忆,而注意力分散是阻碍记忆力更好发挥的罪魁祸首。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尽量以独到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新句型,从而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深化感知印象,使瞬时记忆的信息因为主体的注意,而快速进入短时记忆。
采用直观教具呈现、引起注意。
直观形象的教具不但帮学生把知识与实物间建立起了联系,而且在无意识当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信息自然而然地由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
1、利用猜测式呈现、诱发注意猜测式教学活动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在学生好奇心最浓、探究欲望最强时,再揭开谜底---呈现新词,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
的印象。
灵活多变的猜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时,呈现新语言,使新语言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记忆。
巧用体态语呈现、激发注意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类的交流90%是靠动作与表情,即体态语,只有10%是靠有声语言。
2、质疑呈现、集中注意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疑,集中学生的注意。
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同时,呈现新语言;从而使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信息一到感觉记忆系统,就受到主体注意,而迅速进入短时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吴薇薇
二、灵活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复述起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复述,信息就会丢失。
复述分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
简单复述是机械记忆地复诵识记,有助于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而进入长时记忆;精细复述就是将要复述的材料与过去已有信息联系起来,在深层次上加工整合,又称整合性复述,是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记忆的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科学、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落实和巩固知识。
A、简单复述,助短时记忆化长时记忆
1、“滚雪球”式复现,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根据遗忘规律,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
因此,必须在每教授完新语言后,就进行滚动式的复习,使学生的知识象雪球一样,越积越大。
2、游戏活动式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枯燥乏味的操练容易令学生生厌,记忆效果低下;而游戏活动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记忆。
3.字谜式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猜谜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识记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令学生在无意中识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推理能力。
B、整合性复述,助短时记忆化长时记忆
1.比较法巩固,助短时记忆化长时记忆比较法巩固知识就是根据知识的特征,加以抽象、概括,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帮助学生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积极迁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网络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类归纳法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提高记忆能力的技巧就是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把他们重新编码,分类组织,纳入过去的知识结构之中,建立多样联系,形成新的信息网络,分级储存,就不容易遗忘了。
”因此,在复习巩固中,要经常性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加深印象,与长时记忆中已有信息建立联系,促使信息由短时记忆系统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3、语境中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知识只有在句子、语段、上下文中才有生命力,才容易记住,才体现其用法,才能得体运用。
因此,要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语境中巩固运用,提高记忆能力。
4、儿歌法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歌谣因其词句简单、形式活泼、旋律优美动听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小凤
三、善用遗忘规律,强化长时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
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如果四至七天内不重复,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安排复习活动。
(一)课后落实,巩固长时记忆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往往把课堂的教学重点放在新语言听说训练上,缺少知识记忆的落实巩固;因此,课后的落实与巩固是课堂知识教学的延续与发展。
因此,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根据遗忘规律,主动复习所学语言及知识。
1。
小组落实巩固,增强记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每组指定一名学习优异的学生为组长,帮助组内同学识记知识及对话,并且负责检查组内成员的知识及对话记忆情况。
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主动、自觉识记知识及对话。
2.个性化作业,加强长时记忆(二)“课前”复现,强化长时记忆根据遗忘规律: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比较容易遗忘。
因此,我经常在新授教学内容之前,利用每堂课课前几分钟对已学内容进行有计划地复现,防止遗忘。
(二)阶段复习,深化长时记忆
1.单元复习,强化长时记忆根据遗忘规律,记忆会在两个星期后如果得不到复现,会逐渐遗忘。
而且PEP小学英语教材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相关内容合编于一个单元之内,这更有助于复习。
因此,在每教学完一个单元,教师要注意安排一定时间,采取巧妙的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复习已学语言,温故而知新。
2.巧用recycle复习,深化长时记忆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在记忆后的一到两个月内一定要对记忆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否则就会逐渐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