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_高中生物教研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_高中生物教研工作总结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生物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对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总结,旨在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一、课题选择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该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通过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例如,从生物多样性保护、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入手,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二、实践环节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环节是课题设计的重要部分。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实验和观察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课题设计中可以引入模拟生态实验、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深入了解生物现象和解决方案,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报告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成果就是研究报告。
通过研究报告,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成果,提高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术研究和创新方面的不足之处,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
四、教师指导在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科学实验和观察技能、提供研究资料和技术支持,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探究角度,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动性。
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高中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平台。
通过高中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生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研究性实践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导致研究性学习的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教学失灵的情况。
因此,探究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充分发挥高中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充分发挥高中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优势。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成效。
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本研究将通过文献分析法、教学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不同类型的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归纳出一些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和实施方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成效: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实验对照法,对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学习活动和成效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能够得出一些有关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的结论,确定教学设计优化策略和实施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充分发挥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同时,还能了解不同的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借鉴。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5篇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5篇高中课题研究报告1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必修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这是新颁布实施的生物教学大纲的亮点,也是走向21世纪的生物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研究性学习”对今天的生物教育会带来哪些影响?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具体地落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和实践。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前提,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
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等、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限于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其发展”的目的。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本教研组积极教师在课堂教学、竞赛辅导和科技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1、初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教研组全体教师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不同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法的比较以及教师间“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的交流,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即: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评价拓展延伸。
如在讲授有关激素的功能时,首先给学生提供与激素有关的常见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症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三种激素有关的实验设计、结果预测和推理,以验证从分析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否准确。
最后,要求学生利用得出的结论来说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精心设疑。
设问一般是教材的中心内容,或是重点内容,或是研究某一问题的线索,也可以是某一实验现象。
问题出现的形式,我们常用链状递进,问题的出现一个紧扣一个,思维过程象剥笋一样,直到问题的解决。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_高中生物教研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_高中生物教研工作总结我选择了“DNA与遗传”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通过这个课题,学生可以了解DNA 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进而探究基因突变和遗传的相关问题。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科学研究、科学报告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DNA与遗传的相关知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尤其是实验操作环节,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我还设置了科学研究和科学报告的环节,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将研究结果用科学报告的形式呈现。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
通过提问、讨论和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实验操作中,我会亲自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解答他们的问题。
在科学研究和报告的过程中,我会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我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和反馈,对于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改进。
通过本学期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力。
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能够合作完成科学研究和报告。
他们还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价值,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我也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操作不够规范、科学研究不够深入等。
这些问题是我下一步教学改进的重点。
本学期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生通过这门课题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DNA与遗传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下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完善研究性学习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什么是转基因
====================什么是转基因=======================学科:生物课题名称:什么是转基因组长:成员:指导老师:日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年月日时间安排:确定课题并且进行组员分工。
:实地调查,记录数据。
:汇总数据,交流。
:得出结论,拟定报告。
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转基因技术的源头根据绿色和平的调查,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转基因作物研发的相关技术都已经被[1]等少数公司所控制,而且这些生物巨头已经通过专利技术和国际公约,攻陷了一些国家的粮食控制权。
现在阿根廷国内种植的大豆99%以上都已经是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阿根廷的农民不仅要为这些转基因大豆付出额外的费用,而且从此陷入了法律诉讼的泥沼。
孟山都公司已经实际上垄断了阿根廷的大豆市场和大豆种子的销售,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
据称,孟山都公司在多件有关其产品的危害性方面涉嫌造假,并造成了多起人畜疾病和死亡事件。
详情请看扩展阅读的视频。
转基因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形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
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环境与光污染一、课题背景: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
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
在深圳也存在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因此,本小组在我市的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目的: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
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
收集资料。
肉松、香肠已经是每个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了,不过,也许“自然美”的理论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吧,还是——鲜的好!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酸盐饼干是人们早餐和旅游的必备食品,没想到除了高热量,还有这么多隐患。
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方便食品的危害,大家想必是耳熟能详了;但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在热闹的聚会上,有怎么少得了方便面和薯片呢!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如果不是图片的提示,你也许还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还吃过罐头食品,原来“它”就在“那里”。
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第八垃圾:话梅蜜饯类食品吃! 真正的“糖衣炮弹”,甜在嘴里,伤在身,总之:少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酸盐“不就是胖点吗?有什么的啊!但是如果不能再吃冰淇淋的话,那我宁愿去死!”我想这就叫做致命的诱惑吧!冰淇淋,就是不能放弃!1、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第十垃圾:烧烤类食品当人们在享受美味的韩国烧烤、羊肉串、Bar-B-Q的时候,谁会想到这美味的背后隐藏着这么大的危机,真的好恐怖!1、含大量“三苯四丙吡”。
2、1只烤鸡腿=60支烟毒性。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本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本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学的度不断提高。
高中生物作为生物学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次研究性学习旨在探究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次研究性学习主要针对高中生物学科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等知识点进行探究。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等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呼吸作用中不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以及遗传与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现象。
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性学习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数据等步骤,探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等知识点。
同时,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
三、实验设计与操作1、实验一:光合作用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乙醇、滤纸、定性滤纸、电子天平等。
实验步骤:(1)将新鲜菠菜叶洗净,去梗,称取5克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再加入3毫升乙醇,进行快速研磨,制成滤液。
(2)将滤液倒入过滤器中,用定性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纸剪成合适大小,分别用滤液浸润后晾干,制成色素提取液。
(4)将色素提取液涂抹在滤纸上,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记录数据。
(5)重复实验,改变色素提取液的浓度,记录数据。
(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实验二:呼吸作用中不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新鲜酵母菌、锥形瓶、橡皮塞、注射器、电子天平等。
实验步骤:(1)将新鲜酵母菌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成酵母菌溶液。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2)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大豆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
这个生物课题报告主要是研究二氧化碳对大豆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
二氧化碳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的高低必然会影响着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
研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对植物,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农业研究的热点。
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植物和作物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正效应已有大量的报道。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浓度变高导致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叶面积增大,光合速率提高,生物量增大。
本文以大豆为研究对象,在常温下验证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大豆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对植物、作物的产量及生长有着很大的作用以及为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向大家展示的便是个别实验数据。
注:实验中控制光照、温度及其他变量不变,只改变二氧化碳浓度。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可以增加大豆光合速率的。
以上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植物、作物的光合速率。
因此在农业栽培上尽量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以提高作物光合速率。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_高中生物教研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_高中生物教研工作总结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了一项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以下是我对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总结。
一、课题背景和目标该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背景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生物学缺乏兴趣,只注重死记硬背,而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题内容和组织该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内容是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研究。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实验和讨论,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原理和实践。
我们从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物质的结构入手,通过Punnet方格和基因转移等实验,让学生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在传代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组织了一次变异实验。
学生们通过交叉杂交等方法,观察和记录变异的现象和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变异是如何产生并在种群中传播的。
我们还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学生们前往附近的农场,观察并记录不同农作物的遗传特征和变异情况。
通过与农民的交流,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效果和问题通过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和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学生们的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他们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实验数据,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也存在一些问题。
实验和讨论的时间有限,难以涵盖遗传与变异的所有内容。
学生们对某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改进措施:1.精简内容: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精简为几个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实践。
2.延伸学习:组织额外的自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酸奶的制作与作用
研究性学习报告学科:生物课题名称:酸奶的制作与作用》《组长:成员:指导老师:日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99 / 29/ 3酸奶的制作原理一.)给酸IDF、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乳品联合会(FA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中(杀菌乳奶做出定义为:酸乳(即酸奶),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而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或浓缩乳)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进一步在乳酸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酸奶形成原理:从而使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
.7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 -4酸奶的制作过程二.酸奶的制作工艺可概括为配料、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灌装:用于凝固型酸奶)、发酵、冷却、(搅拌:用于搅拌型酸奶)、包装和后熟几道工序,变性淀粉在配料阶段添加,其应用效果的好坏与工艺的控制有密切关系:1.配料:根据物料平衡表选取所需原料,如鲜奶、砂糖和稳定剂等。
变性淀粉可以在配料时单独添加也可与其他食品胶类干混后再添加。
考虑到淀粉和食品胶类大都为亲水性极强的高分子物质,混合添加时最好与适量砂糖拌匀,在高速搅拌状态下溶解于热奶(55℃—65℃,具体温度的选择视变性淀粉的使用说明而定),以提高其分散性。
2.预热:预热的目的在于提高下道工序——均质的效率,预热温度的选择以不高于淀粉的糊化温度为宜(避免淀粉糊化后在均质过程中颗粒结构被破坏)。
3.均质:均质是指对乳脂肪球进行机械处理,使他们呈较小的脂肪球均匀一致地分散在乳中。
在均质阶段物料受到剪切、碰撞和空穴三种效应的力。
变性淀粉淀粉由于经过交联变性耐机械剪切能力较强,可以保持完整的颗粒结构,有利于维持酸奶的粘度和体态。
4.杀菌:一般采用巴氏杀菌,乳品厂普遍采用95℃、300S的杀菌工艺,变性淀粉在此阶段充分膨胀并糊化,形成黏度。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塘沽区第一中学高二、一班二00一年十一月实验研究课题:植物极性现象的观察实验思考:生物课本在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中提到“生长素在生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我们组设计了这个证明植物极性生长的实验。
实验原理:植物的生长是有极性的。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在茎内总是按一定方向从形态学上端(原长叶的一端)输送至形态学下端(原生根的一端),无论将茎怎样放置,给予怎样的外部条件,如果能生长,则必在形态学上端长叶,形态学下端生根。
实验材料:绿箩的茎,吊兰的茎,红线,培养盘,剪刀。
实验步骤:1、剪取绿箩和吊兰茎,将原有根、叶除去。
2、把绿箩和吊兰的茎在节处用剪子沿斜着的方向剪断,以确保每节茎上都留有待生根处和待长叶处。
3、在原长叶一端(形态学的上端)用红线系了几圈,作为标记,以备实验证明。
4、接着把作好标记的一节节茎平躺着放在盛有水的培养盘中,使其两端都泡在水中。
5、将培养盘放在阳光、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
6、 1到3天换一次水。
不能直接用自来水,因为其中有消毒用的氯气对植物生长不利,要在阳光下晒一晒,既可以保证水的质量,又可以保证水的温度适宜,观察其生长情况。
实验改进:* 将一部分茎放在琼脂中培育,因为琼脂营养丰富,但效果不佳。
* 剪吊兰茎时,把以前剪绿箩时每一节剪一段改为每两节剪一段,有助于成活率提高,实际效果良好。
* 培养盘面积大,水蒸发得快,尤其是双休日两天不方便换水,植物常处于缺水状态,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每天晚上把透气性好的沙布盖在培养盘上,减慢其蒸发。
结果起到了一定作用。
实验结果:七根绿箩茎和两根吊兰的茎在系红线一端长叶;三根绿箩茎和十根吊兰的茎在远离红线一端生根;其余的未生根或长叶。
实验结论:证明植物确实具有极性生长现象。
参加实验人员:组长:秦雯组员:李慧、马秋玉、曲静洋、卢小川、文诣炜、王林重力对根的影响的验证实验思考:尽管这项实验周期较长,但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小组成员对此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篇一: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例环境污染与保护生物探究小组:蔡雪琪(组长)刘雷蕾李昊伟郭泽萍谢林延聂微王文清汤镒钒第一部分摘要关键词:环境污染与保护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公共卫生保护废旧电池的回收及处理市民环保意识摘要: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市场制度为依托的发展。
市场制度的有效性无疑已被近代的经济奇迹所证明了。
然而,经过数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人们逐渐发现,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在逐渐耗竭,人类与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
在暑假,我们小组以生物研究性课题为契机,深入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石河子的环境变化情况及应对措施。
也调查了不同年龄阶段市民对环保的理解及看法。
目的是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建设更美丽的石河子。
引用:百度文库资料、豆丁网资料、中国环保总局官方网站第二部分正文(一)城市环境污染及保护我们生活在城市,每天呼吸在看似洁净的大气,走在看似很洁净的大街上,匆忙生活。
但是,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周边的城市环境污染。
1.光污染随着城市的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高楼大厦穿着高大明亮、富丽豪华的玻璃“外套”,即“玻璃幕墙”。
然而,在这美观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
夏天,玻璃幕墙把强烈的阳光反射入附近的居民楼房里,增加了室内的温度,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有时聚集在一起,温度很高,易引起火灾。
同时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比绿地、森林、以及毛面砖石装修建筑物大10倍以上,大大超过了人眼范围。
因此,玻璃幕墙的反射光会伤害人眼球的角膜和虹膜,引起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
2.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从噪声源强剖析,交通噪声级别最高,其次是施工噪声和家产噪声。
噪声级为30~40分贝是对为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就寝和歇息。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_高中生物教研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_高中生物教研工作总结高中生物教研工作总结一、引言高中生物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科学素养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现状和需求,本次研究选择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本文旨在总结一次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效果,并对教研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背景本次研究选取了高中生物学科常见的课题“遗传与进化”作为研究对象。
这个课题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对生物学的一个窗口。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并提高他们对遗传与进化科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三、研究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 提高学生对遗传与进化科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
四、研究设计和实施本次研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与遗传与进化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的选择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进化证据等。
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并形成小组。
2. 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收集和实验设计。
3. 指导教师进行实验指导和知识讲解。
4.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5. 小组间进行交流和展示,分享研究成果。
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解放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进行必要的教师指导和辅导。
在课堂上,我们加强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环节,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五、研究结果通过交流和展示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还能够从其他小组的研究中学习和借鉴。
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生物研究性课题报告
生物研究性课题报告生物研究性课题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研究性课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研究性课题报告1课题题目: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目标:探索研究性课题,推进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
内容:1、高中生内隐的研究;高中生引起注意的习惯;专心思考的习惯;2、定向思维的习惯;批评的习惯;求异的习惯;思考的习惯;3、外向的学习习惯--专心听讲,大胆表达,认真阅读,及时摘记。
4、独立钻研的习惯;专心作业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5、合作共事的习惯;合理摆放学习用品的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习惯。
6、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快速反应的习惯。
目的与意义:新课程改革自提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推广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进一步指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首先,高中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良好习惯教育。
良好习惯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
良好习惯给高中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
其次,高中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需要习惯教育。
日常行为习惯展开形象思维,激发创造意识,富有表现力。
活动计划:(一)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2、开题并按计划实施方案,包括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报告的提出,研究论文的撰写,资料的汇报,阶段性小结。
实验教师平时应做好各阶段性实验总结,案例及相关的案例分析。
整理和分析有关教学资料,进行初期、中期、后期等的评比工作。
3、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4、问题及原因分析5、采取对策方案6、培养高中生良好习惯实施7、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准备实施阶段。
(完整)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实验研究课题:植物极性现象的观察实验思考:生物课本在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中提到“生长素在生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我们组设计了这个证明植物极性生长的实验。
实验原理:植物的生长是有极性的。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在茎内总是按一定方向从形态学上端(原长叶的一端)输送至形态学下端(原生根的一端),无论将茎怎样放置,给予怎样的外部条件,如果能生长,则必在形态学上端长叶,形态学下端生根。
实验材料:绿箩的茎,吊兰的茎,红线,培养盘,剪刀。
实验步骤:1、剪取绿箩和吊兰茎,将原有根、叶除去。
2、把绿箩和吊兰的茎在节处用剪子沿斜着的方向剪断,以确保每节茎上都留有待生根处和待长叶处。
3、在原长叶一端(形态学的上端)用红线系了几圈,作为标记,以备实验证明。
4、接着把作好标记的一节节茎平躺着放在盛有水的培养盘中,使其两端都泡在水中。
5、将培养盘放在阳光、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
6、 1到3天换一次水。
不能直接用自来水,因为其中有消毒用的氯气对植物生长不利,要在阳光下晒一晒,既可以保证水的质量,又可以保证水的温度适宜,观察其生长情况。
实验改进:* 将一部分茎放在琼脂中培育,因为琼脂营养丰富,但效果不佳。
* 剪吊兰茎时,把以前剪绿箩时每一节剪一段改为每两节剪一段,有助于成活率提高,实际效果良好。
* 培养盘面积大,水蒸发得快,尤其是双休日两天不方便换水,植物常处于缺水状态,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每天晚上把透气性好的沙布盖在培养盘上,减慢其蒸发。
结果起到了一定作用。
实验结果:七根绿箩茎和两根吊兰的茎在系红线一端长叶;三根绿箩茎和十根吊兰的茎在远离红线一端生根;其余的未生根或长叶。
实验结论:证明植物确实具有极性生长现象。
参加实验人员:组长:苗江江组员:邢晓庆、陈真、宫晓静、刘学友、王亚楠、王飞鸿、郭雯雯、王鹏重力对根的影响的验证实验思考:尽管这项实验周期较长,但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小组成员对此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高中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2篇)
高中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一.选择课题原因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
酸奶的制作是我国传统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选择此课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让学生们体验制作的乐趣。
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以酸奶的制作为例初步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大致了解酸奶制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和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
其次,通过研究此课题,不仅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和动手能力,让我们对此次研究充满无限期待。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了解的酸奶的制作原理(2)知道酸奶的作用(3)分析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4)清楚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2)进行制作酸奶的实验(3)讨论并交流(4)总结并归纳五.研究步骤第一阶段:(____年____月-____月底)1.成立课题小组,并进行组内分工;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小组及个人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____年____月-____年____月)1.围绕课题在网上查找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2.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交流;3.小组内进行课题研究实践;第三阶段:(____年____月-____年____月)1.与其他组交流实践经验并展示课题成果;2.撰写小组及个人结题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二)学科:生物学字数:____字一、引言高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学习模式,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中的经验和收获,分享我在项目中的思考和探索。
二、研究背景1. 学科知识:我选择了生物学作为研究科目,因为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一直都发自内心的好奇和热爱。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关注环境问题(林西一中生物组刘国斌)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的领先科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
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
因此进行环境教育是国策教育也是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
环境意识要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要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养成爱惜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和环境道德观念。
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我尝试就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专题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一、实施的过程(一)课题动员与组织:由教师介绍“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环境保护。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污染问题。
然后由教师提出要求:自拟课题研究环境问题,可以是用实验方法模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也可以是搜集资料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或危害,内容不限。
学生自愿组合成最多四人的研究小组.共同初步选定小课题.并收集与本小组选题有关的资料,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
(二)制定研究方案:确定课题并拟定整个活动计划。
有的实验小组写出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和预期实验结果。
有的小组选定了非实验课题,限定了资料来源,小组成员分工,研究进度等计划。
(三)开题报告实验课题小组上交较成熟的实验方案。
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调查生活中的污染,吸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香烟对家鸽精神状态的影响,酸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酸雨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普通工厂的一般酸性污水对生物的危害,富营养化对生物的危害,香烟对植物的危害,探索酸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水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及专题研究天津市水污染现状与其原因,关于大气污染调查简析,关于大气环境的污染的调查报告,我国今年沙尘暴探源等等。
(四)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工作。
然后由各课题小组分组完成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指导。
高中生物研究报告性学习酸奶的制作与作用
研究性学习报告学科:生物课题名称:"酸奶的制作与作用"组长:成员:指导教师:日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一.酸奶的制作原理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乳品联合会〔IDF〕给酸奶做出定义为:酸乳〔即酸奶〕,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中〔杀菌乳或浓缩乳〕,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展乳酸发酵而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酸奶形成原理: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 -4 .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
二.酸奶的制作过程酸奶的制作工艺可概括为配料、预热、均质、杀菌、冷却、接种、〔灌装:用于凝固型酸奶〕、发酵、冷却、〔搅拌:用于搅拌型酸奶〕、包装和后熟几道工序,变性淀粉在配料阶段添加,其应用效果的好坏与工艺的控制有密切关系:1.配料:根据物料平衡表选取所需原料,如鲜奶、砂糖和稳定剂等。
变性淀粉可以在配料时单独添加也可与其他食品胶类干混后再添加。
考虑到淀粉和食品胶类大都为亲水性极强的高分子物质,混合添加时最好与适量砂糖拌匀,在高速搅拌状态下溶解于热奶〔55℃—65℃,具体温度的选择视变性淀粉的使用说明而定〕,以提高其分散性。
2.预热:预热的目的在于提高低道工序——均质的效率,预热温度的选择以不高于淀粉的糊化温度为宜〔防止淀粉糊化后在均质过程中颗粒构造被破坏〕。
3.均质:均质是指对乳脂肪球进展机械处理,使他们呈较小的脂肪球均匀一致地分散在乳中。
在均质阶段物料受到剪切、碰撞和空穴三种效应的力。
变性淀粉淀粉由于经过交联变性耐机械剪切能力较强,可以保持完整的颗粒构造,有利于维持酸奶的粘度和体态。
4.杀菌:一般采用巴氏杀菌,乳品厂普遍采用95℃、300S的杀菌工艺,变性淀粉在此阶段充分膨胀并糊化,形成黏度。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环境与光污染一、课题背景: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
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
在也存在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因此,本小组在我市的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目的: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
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
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
(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2.实地调查(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进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2)制作网页。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1.光污染及其危害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
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
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
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
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塘沽区第一中学高二、一班二00一年十一月实验研究课题:植物极性现象的观察实验思考:生物课本在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中提到“生长素在生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我们组设计了这个证明植物极性生长的实验。
实验原理:植物的生长是有极性的。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在茎内总是按一定方向从形态学上端(原长叶的一端)输送至形态学下端(原生根的一端),无论将茎怎样放置,给予怎样的外部条件,如果能生长,则必在形态学上端长叶,形态学下端生根。
实验材料:绿箩的茎,吊兰的茎,红线,培养盘,剪刀。
实验步骤:1、剪取绿箩和吊兰茎,将原有根、叶除去。
2、把绿箩和吊兰的茎在节处用剪子沿斜着的方向剪断,以确保每节茎上都留有待生根处和待长叶处。
3、在原长叶一端(形态学的上端)用红线系了几圈,作为标记,以备实验证明。
4、接着把作好标记的一节节茎平躺着放在盛有水的培养盘中,使其两端都泡在水中。
5、将培养盘放在阳光、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
6、1到3天换一次水。
不能直接用自来水,因为其中有消毒用的氯气对植物生长不利,要在阳光下晒一晒,既可以保证水的质量,又可以保证水的温度适宜,观察其生长情况。
实验改进:* 将一部分茎放在琼脂中培育,因为琼脂营养丰富,但效果不佳。
* 剪吊兰茎时,把以前剪绿箩时每一节剪一段改为每两节剪一段,有助于成活率提高,实际效果良好。
* 培养盘面积大,水蒸发得快,尤其是双休日两天不方便换水,植物常处于缺水状态,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每天晚上把透气性好的沙布盖在培养盘上,减慢其蒸发。
结果起到了一定作用。
实验结果:七根绿箩茎和两根吊兰的茎在系红线一端长叶;三根绿箩茎和十根吊兰的茎在远离红线一端生根;其余的未生根或长叶。
实验结论:证明植物确实具有极性生长现象。
参加实验人员:组长:秦雯组员:李慧、马秋玉、曲静洋、卢小川、文诣炜、王林重力对根的影响的验证实验思考:尽管这项实验周期较长,但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小组成员对此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组决定一试。
实验原理:根在重力作用下会向重力方向生长。
实验假设:根会因重力的影响而竖直向下生长。
因此,随着蚕豆的被旋转,根会绕蚕豆生长形成环形根。
实验材料:泡沫小块,刚刚浸泡发芽的蚕豆,大头针几枝,带盖广口瓶一个。
实验步骤:首先,将蚕豆四粒分别固定在泡沫块的垂直四面上,并使蚕豆芽保持水平(如图1)。
之后,将泡沫块放入水中,使水恰好浸到蚕豆的1/2处,最后盖上瓶盖。
为防止蚕豆根萎蔫,注意每天换一次水。
并始终保持蚕豆的根的顶端处于水平位。
即要每隔一定时间转动蚕豆种子,大约每次逆时针转45°。
实验结果观察:由于长期浸泡,大部分蚕豆都已开始腐烂,少量已长出幼根,并开始沿着蚕豆向下的蚕豆已停止生长,根尖出现锈色,并也已出现腐烂现象。
因此虽个别实验材料观察到了现象,但并没有全部成功。
多数因生长过程中腐烂而无法继续进行。
我组决定改进方法,重新开始实验。
并用琼脂代替水作为营养基,重新验证假设。
最后结果:明显观察到蚕豆环形根的生长现象。
(如图2)实验结论:证明植物根受重力因素的影响,具有向地性。
实验人员:组长:邵文君组员:王哲、侯嵩臻、马婵、胡娜、孙莹、孙雪丹实验研究课题:植物的根趋向营养土实验的思考:通过自学,我们了解到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会引起定向的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运动的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定。
在水和肥的刺激下,植物的根会向含水和肥量多的方向生长,称为向水性、向肥性。
由此我们设计了这个实验来验证植物的根趋向营养土。
实验原理: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会引起定向的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运动的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定。
在肥的刺激下,植物的根会向含营养量多的方向生长,称为向肥性。
实验材料:营养土校园内普通土玻璃箱蚕豆种子(种前要泡1-2天)实验步骤:把干土倒入玻璃箱中,并铺成与水平面成45°角,然后把蚕豆种子种入箱中,每侧各种4—5颗,每颗间距4 厘米左右。
(见图示)实验注意:(1)种植时要贴壁种,这样便于观察。
(2)不能种得太深,深处含氧量少,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影响效果。
然后在上面覆盖好营养土,适量浇水。
实验结果:蚕豆的根多数朝向营养土生长,有些根沿斜面生长,其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的。
实验分析:通过这次实验验证了植物的根的向肥性,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
但有的种子没有成功。
主要原因是有的水浇得太多,使普通的土区水分充足甚至多余营养土,使种子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快速萌发,受重力因素影响,朝下生长,从而干扰了实验。
另外,一些种子种得稍深影响生长也是原因之一。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趋向营养生长,具有向肥性。
实验成员:组长:李晨组员:袁长锐、宋雨玲、高鑫、张斌、史建琦植物根的趋向水源法实验思考:通过自学得知,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如: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等等。
那么,如果在一容器的一端提供丰富的水源,植物的根一定会向水源处生长,且靠近水源处的幼苗高挺、茁壮、嫩绿,而远离水源的幼苗矮小、蔫萎、发黄。
实验原理: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它的运动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定。
在单侧水源丰富的刺激下,植物的根表现出向水性生长的现象。
材料用具: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其它豆类种子也可),玻璃缸,营养土,在盒底两侧对称扎眼的胶卷盒或其他塑料小瓶(眼不要过多、过大)。
──玻璃缸方法步骤:①在擦拭干净的玻璃缸中倒入营养土,摇平,使土占据玻璃缸的2/3。
②将扎好眼的塑料小盒放进玻璃缸的一端塞进土中,保证所扎眼对准玻璃缸两侧且进入土一定距离(约3-5厘米)。
③择选两组种子,每组4~7个,且每一组种子的种类及发育程度相近。
④将种子相隔相同距离,贴着玻璃缸壁塞进土中。
(见图示)⑤把一定量的水注入胶卷盒里,尽量避免将水撒在塑料小盒外。
⑥最后将玻璃缸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每天浇大约半瓶的水。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和测量得出:虽然植物的根同时也向两侧生长,但总体上还是向水生长。
一些同学的实验结果为:从第一颗种子到第三颗种子,无论是根还是幼芽,其长度都是呈依次递增的趋势,而第四颗却很矮小。
而一些同学的实验结果显示,第三颗生长的最好,第二颗次之,第一颗和第四颗发育的都不太好,其表现为矮小,发黄。
对于这种状况,我们结合书本知识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种子离水源太近,会导致种子因水分过多对氧气吸收不足生长缓慢,因此第一颗没有第二颗发育的好;而只是氧气充足,水分不够,种子依旧不会发育的很好,因此第四颗种子远不及第三颗长的好。
而几个同学的不同结果的产生是由于我们摆放的种子的距离和所浇的水量个不相同造成的。
但总体来说,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植物的幼芽生长的迅速,且健壮、绿嫩;在离水源远的地方,植物的幼芽生长的缓慢,且发黄、矮小。
实验结论:充分证实了植物根的向水性,说明了植物具有向性运动。
实验小组成员:组长:冯莹组员:白瞳、崔胜刚、崔雅洁、何双魁、王磊、李俊、赵徽植物向光性实验的验证实验思考: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向光性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
由此可以设计两组实验进行对比。
第一组植物受单向光刺激;第二组植物不受单向光刺激。
结果应该发现胚芽鞘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如果将胚芽鞘的尖端用一个锡箔小帽罩起来,胚芽鞘则直立生长。
实验原理: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它的运动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定。
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
实验用具:小麦种子、琼脂、清水、培养皿、锡箔纸、天平和砝码、大烧杯、不透光的纸盒(可用黑纸贴在纸盒表面)、塑料小盒、剪刀、解剖针、胶带。
实验步骤:1、实验前一、二天将干燥的小麦种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浸泡。
2、用天平称量出3.6克琼脂粉,用大烧杯量取400毫升清水,(浓度为0.9%)将琼脂倒入烧杯,加热至杯中无沉淀物。
3、将熬好的琼脂倒入塑料小盒中,稍静置,将泡好的小麦种子撒入琼脂中,盖上盒盖,放在不透光的纸盒中,蔽光四天。
4、用锡箔纸围绕解剖针卷成长约2厘米、顶端封闭的小帽,套在已长成的其中一些胚芽鞘顶端(对照组)。
其余胚芽鞘保持原样(实验组)。
5、在不透光的纸盒与胚芽鞘高度相近的地方挖一个的小孔,把塑料小盒放入其中,封住纸盒口。
6、两天后,取出塑料小盒,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植物向光性生长现象不明显。
实验分析:实验失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播撒小麦种子无规则,致使长出的胚芽鞘位置混乱,不便分组对照。
2 、小麦种子蔽光生长时间过长,使胚芽鞘生长过长并且尖端已长出幼苗,致使后面的向光性实验现象不明显。
对下一轮实验的改进:通过第一轮的实验经验及所犯的错误,我们对第二轮实验的进行有了一些改进。
首先,挑选种子时,挑选一些饱满的种子。
其次,在播种小麦种子的时候,使其之间有一定间距,并且使之横成行、纵成列排列,保证每颗种子的生长空间。
在给胚芽鞘分组时,去除劣质的和长势不好的,保留优质的粗壮的胚芽鞘,并以塑料小盒的中线为边界,一边罩上锡箔小帽,而另一边则保持原样,以便对照。
再次,对小麦种子的蔽光生长时间进行限制,由4天缩短为2天,即在胚芽鞘长出1到2厘米时,停止蔽光,以便使接下来的向单侧光照方向弯曲现象更加明显。
实验小组成员:组长:信彧组员:曹宁、邵洁、王宁、王辉春、杨东峰重力对根的作用反应在伸长区部分的验证实验思考:在初中生物课中,我们曾接触过关于植物的根的有关知识。
并在这一章节的动手实验中曾要求验证“根的生长主要作用在伸长区”,但由于条件制约我们并没有付诸实验。
高中生物课又涉及到了关于根的向地性生长的知识,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不仅验证重力对根的影响,而且可见其作用主要反应在伸长区。
实验原理: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
实验材料:已发育约1cm长的根的蚕豆种子、浓度为0.9%琼脂块、清水、君子兰土、空玻璃瓶、碳素笔。
方法步骤:取根长约1cm左右的蚕豆种子,用碳素笔在其根部约每隔1mm处作一标记,共作10处标记。
(见图示1)然后分别放入装有琼脂、水、土的玻璃瓶中,将瓶盖盖好。
放于温度适宜、避光的环境中,简单的实验操作结束了。
接下来的任务便是静观其变了。
结果分析:蚕豆种子在琼脂中早期长势良好,这是由于空气与水份的比例恰好适宜种子的生长,而水中的空气较少,所以蚕豆种子在水中生长得很慢。
土壤中由于各种养料齐全,虽在前期较琼脂中种子生长速度缓慢,但后期长势良好。
基于以上因素,由于我们所做的是短期实验,观察现象需要明显,所以选择种子在琼脂中生长较为适宜。
蚕豆种子的根的伸长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一个标记处,第二条标记以上部分有明显凸起(即根毛),所以确定这一部分为成熟区,由根尖处成熟区往下即为伸长区,所以确定蚕豆种子根的受重力因素的影响主要反应在伸长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