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主要研究内容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2)人类工程活动又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 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规模愈来愈大,对地壳表层岩体的改造作用已达 到不可忽视的程度,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早已超出局部场地的范围而波及到广 大区域。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已涉及到地球表面80%的地区。 例如,大量抽汲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体,降低了土体中的空隙液压,引 起了大范围的地面沉降,使得沉降区内已有建筑物的正常工作条件受到严重 影响。又如修建高坝大水库,大区域的水文动态和水文地质条件因之而改变, 往往引起区域性的坍岸或浸没。有时库尾淤泥还会引起支流泄水不畅,造成 更大区域的地下水回水,如在黄土地区还会进一步引起大区域的湿陷。在某 些地区还会产生水库诱发地震,导致较大区域内的建筑物受到危害。
矿山工程常遇到的是露天矿边帮及地下巷道的稳定 及涌水、采矿引起地面塌陷问题;
在特种土地区如红土、黄土、淤泥、膨胀土等同样 会遇到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更为复杂多样,除与 其他工程相类似的区域地壳稳定、坝基、边坡和地 下洞室岩土体的稳定问题外,还有库坝区渗漏、水 库库岸稳定、水库淤积、滨库地区浸没、水库诱发 地震等问题; 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石油及天然气而造成大范围 地面沉降,放射性能源的应用而存在核废料的储存, 采矿而产生的废矿渣的处理等则属于环境工程地质 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的定义
在工程地质学中,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常用工 程地质条件来描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可理解为与 工程 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一般认为,它包括工程建设地区的:岩土工程地质 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 现象; 地质物理环境(地应力及地热等);天然建筑材 料等七个方面的因素。
地质环境的定义
地质环境广泛的含义可理解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 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 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地质环境对工程 建设场地的选择和建筑物结构类型及施工方法的确定, 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地质环境不良,一方面可能因需要采取地基处理措 施而提高工程的造价;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工程建筑的稳 定、安全和正常使用。 世界上大坝破坏和失事的事例中,至少有一半是由 地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绪论1.1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固体地球的上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2阐明地壳及地球的构造特征,即研究岩石或岩石组合的空间分布○3研究地球的历史以及栖居在各地质时期的生物及其演变○4研究方法有同位素地质学、数学地质学及遥感地质学等○5研究应用地质学以解决资源探寻、环境地质分析和工程防灾问题从应用方面来说,地质学对人类担负着重大使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地质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寻找各种资源;二是运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环境,查明地质灾害的规律和防治对策,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经济正常运行。

这就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把地质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的一门学问,减灾防灾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1.2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工程地质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应用非常广泛。

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任务,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是:○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2论证和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运用工程地质学在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在解决各类工程建筑物的具体问题时必须开展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有关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资料和进行工程地质论证。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地质体,所以其研究方法应是地质分析法与力学分析法、工程类比法与实验法等密切结合,即通常所说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2019《工程地质》复习要点

2019《工程地质》复习要点

重点1、复习指导下册子重点2、《工程地质》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1、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第二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一、地质作用1、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2、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3、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二、造岩矿物1、按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3、硬度:是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4、解理: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要点(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三、岩石: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压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

2、岩石软化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强度降低的一种性质。

衡量软化性的指标是软化系数。

它表示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3、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冰冻作用的能力。

用强度损失率和重量损失率表示抗冻性能。

4、岩石按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五类。

5、岩石抗剪断强度是在剪切面上有一定垂直压应力作用,被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调查目的和范围:说明报告的目的和研究范围,明确工程地质调查的目标。

2. 研究区域概况:描述工程地质调查的研究区域的地理、地质、气候等基本情况,包括地貌特征、气候因素、地质构造等。

3. 桩基调查:对工程中涉及的桩基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桩基的数量、类型、位置、排列形式、直径、长度、承载力等。

4. 地质勘探:对研究区域进行地质勘探,包括地表观测、钻探、取样和取芯等方式,以获取地层、土质、地下水等信息。

5. 地下水调查:对地下水的水位、流量、质量等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6. 工程地质地下模型:根据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数据,建立工程地质地下模型,包括地层分布、层间关系、岩性特征等。

7. 土质力学特性:对土壤进行力学性质的测试和分析,包括密度、含水率、剪切强度、压缩特性等。

8. 地震烈度评估:根据地震活动性和破坏性,评估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的地震烈度,并对工程抗震设计提出建议。

9. 地质灾害评估:评估研究区域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包括滑坡、地面塌陷、地震液化等。

10.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和风险评估: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对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

11. 结论和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对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工程地质复习题及答案

工程地质复习题及答案

工程地质复习题及答案1.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和治理等。

2. 简述岩石的三大力学性质。

答:岩石的三大力学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抗压强度是指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抗拉强度是指岩石在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抗剪强度是指岩石在剪切作用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3. 什么是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答:土的内摩擦角是指土体在剪切破坏时,剪切面上的正应力与剪应力的比值,它反映了土体的抗剪强度;黏聚力是指土颗粒间的内聚力,它与土体的颗粒大小、形状和矿物成分有关。

4. 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岩土体的侧压力,导致边坡失稳;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岩土体的溶蚀和化学作用,改变其物理力学性质;在冻土区,地下水的存在还可能导致冻胀和融陷。

5. 简述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影响。

答: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会对工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滑坡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泥石流可能冲毁桥梁、隧道;地面沉降可能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

6.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什么?答: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评价工程地质环境对工程的适宜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预防和减轻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影响。

7. 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地下水条件评价、不良地质现象评价、地震效应评价等。

评价结果将为工程选址、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8. 工程地质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工程地质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地基处理、边坡防护、排水系统、抗震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治理等。

治理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综合考虑。

9. 什么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答: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完成后,对勘察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的文件。

工程地质研究方案

工程地质研究方案

工程地质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程地质问题的日益突出,工程地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质原理、方法和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和水文地质等内容。

在工程建设中,如果没有对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认识和分析,就可能导致工程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

因此,开展工程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1.目标:(1)深入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对研究区域的岩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系统研究,为工程开展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3)针对研究区域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确保工程安全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2.意义:(1)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2)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水平,提升工程地质研究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3)推动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促进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1.研究内容:(1)地质调查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分析: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其工程地质机理和性质。

(2)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对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估水文地质对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

(3)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对研究区域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确保工程安全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2.研究步骤:(1)资料搜集与整理:收集相关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野外地质调查:对研究区域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了解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获取实地地质样品和数据。

(3)室内试验分析:对野外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室内岩土工程试验和水文地质分析,获取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概述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地球上一切工程建筑物都建造于地壳表层一点的地质环境中。

地质环境以一点的作用,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而建筑物的兴建又反作用于地质环境,是自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最终又影响到建筑物本身。

二者既处于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矛盾之中。

工程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之间的矛盾转化的解决。

这一套研究的核心是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就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查来实现的,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阐明建筑地区的丁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解决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间题,为建筑物的设、施工以至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它的主要任务是: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冈京;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计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职配段各个注筑物4、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纠构和施工力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5、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义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山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顶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建筑的类型很多,如工业民用建筑物、铁路、公路、水运建筑、水利水电建筑、矿山建筑、海港工程和近海石油开采以及国防工程等。

每一类型建筑又有一系列建筑物群体组成,如高楼大厦、工业厂房、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运河、海港、堤坝、电站、矿井、巷道、油库、飞机场等。

这些建筑物有些位于地面上,有的埋于地下,都脱离不开地壳,无不与地质环境息息相关。

他们的形式不同、规模各异,对地质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对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复杂。

工程地质学绪论.

工程地质学绪论.
处理; ③滑坡迫使工程改线
工程建设 破坏 地质环境 例: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工程地质学任务:
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 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 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 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环境。
工程地质工作是通过工程勘察来实现的
提预拟 选论查 出测定 择证明 建影措 场问条 议响施 地题件
• 学习工程地质学基本知识 • 掌握分析和运用地质资料的方法 •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2
❖工民建
场地稳定性、地基 承载力及变形问题
❖高层建筑
深基坑开挖、降 水、对环境影响 问题
❖地下工程
洞室围岩 稳定、承 压水的危 害问题
❖道路工程
山区滑坡、 崩塌、泥石流 问题
❖水利工程 渗透问题、 水平抗滑问题
不良地质作用:
指对工程建设 不利或有不良影 响的动力地质作 用。如滑坡、崩 塌、泥石流等。
就工程而言
房屋建筑工程 道路工程 隧道和地下工程 库坝工程
• 就地质环境而言
• 黄土 • 软土 • 粉细砂 • 岩石
7
工程地质学的理论体系
以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为基础,以 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为核心,以工 程地质评价为目的,以工程地质勘 察为手段。
8
工程建筑包括:
工民建、道桥、水利、港口、铁路等。
各类工程问题:
工程地质学的工作方法: •现场调查 •试验测定 •分析计算 •方案论证 •监测控制 •反演分析 •修改定案
三、学习要求与方法
课程内容: • 基础地质知识 • 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 各种类型工程的地质问题 •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1. 工程地质环境评价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4、工程地质学的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1、活断层的含义: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2、活断层鉴别标志: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

地貌特征: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

水文地质:沿断裂带泉水,常呈线状分布,且植被发育,有温泉出露。

3、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建筑为的场址选择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尤其是永久性建筑。

线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应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避开主断层。

尽量将建筑物布置于和断层下盘。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物型式和结构措施1、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2、地震烈度:一次地震于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

3、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4、简述地震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①.介质条件:坚硬岩石,聚集能量②.结构条件:活断层的端点、拐点、交汇点等。

③.构造应力条件: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应力集中5、简述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工程地质简介

工程地质简介

工程地质简介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工程环境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土壤、岩石、水文地质等方面的知识,包括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评估和工程设计等内容。

工程地质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对工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一、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的起点,通过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性组分、地下水位等信息。

地质调查还包括地理、气候、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的调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地质调查的方法包括野外观察、采样分析和实验室测试等。

野外观察主要通过实地勘察,利用天然露头和地质剖面等地质现象,掌握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

采样分析和实验室测试主要通过取样和分析土壤、岩石、水文等样本,进一步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特征。

二、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为了获得地下地质情况而进行的工程勘察活动。

在较大规模的工程项目中,地质调查的范围有限,需要进行更深入、更详细的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遥感调查和地质雷达等。

地质钻探是最常用的地质勘探手段之一,通过钻孔获取地下岩石和土层的样本,可以对地下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是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如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和重力勘探等,测定地下结构和地层厚度等参数。

遥感调查和地质雷达则是利用卫星遥感和电磁波辐射技术,探测地下和地表的物理信息。

三、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评估是工程地质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评估工程区域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合理的建议和防范措施。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震等,它们对工程建设和运行都具有较大的危害。

地质灾害评估主要通过野外调查、地质勘探和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

野外调查主要是观察地貌特征、植被和水文情况等,判断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

地质勘探则提供更详细的地下信息,以便进行更精确的评估。

数学模型则是通过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岩土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B、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的研究C、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的研究D、区域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体。

2、地球内部构造:a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

b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面间的一个巨厚圈层。

c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

3、矿物——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4、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结合而成。

5、主要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明显影响岩石性质,对鉴定和区别岩石种类起重要作用的矿物(约20种)。

6、矿物的物理性质:(1)、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是矿物对光线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

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条痕的颜色是唯一的。

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透明度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有透明矿物、半透明矿物、不透明矿物。

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金刚光泽);大多数矿物属于半透明矿物;透明矿物(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如黄铁矿、方铅矿等。

(2)、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解理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规则破裂的性质。

在外力敲打下沿一定结晶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

根据矿物产生解理性能强弱程度的不同,一般将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

极完全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极易裂成薄片。

解理面光滑、凭证,很难发生断口。

如云母等。

完全解理: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沿解理方向裂成平面(不成薄片)。

解理面平滑,胶南发生断口。

如方解石、方铅石、萤石等。

中等解理:在外力作用下,出现两组沿解理方向裂成平面。

解理面不太平滑,易出现断口。

如白钨矿、普通辉石等。

不完全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裂出解理面。

解理面不平整,容易成为断口。

简述地质学中的工程地质条件意义与内容

简述地质学中的工程地质条件意义与内容

简述地质学中的工程地质条件意义与内容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对工程建设
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到地质学、物理学、数学、化学、测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貌、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土壤、岩石、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试与监测、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工程地质勘察与设计等。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防范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地球的自然规律和特征;其次,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知识,以便进行工程地质测试和监测;最后,需要掌握一定的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方法,以便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总之,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通过对地球地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自然规律和特征,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手段。

工程地质概述

工程地质概述

03 工程地质问题
岩土工程问题
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岩土体的性质、工程地质勘查、岩土 工程设计与施工等。
岩土工程问题主要包括岩土体的稳定性、变形与破坏、渗流与渗透稳定性等,这些 问题在各类工程中普遍存在,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交通工程等。
解决岩土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采用多种 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对于保障工程安全、降低工程风险、优化设计方案 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能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进行的评估,包括滑 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和
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
评估内容包括灾害体的规模、分布、形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制定防灾减灾措
研究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 性质等,以及这些性质的变化规律和影响 因素。
研究岩土体在工程建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破坏、失稳等问题,以及岩土体对工程 建筑的腐蚀、磨损等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设计与治理
通过现场勘察、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等方 法,获取岩土体的各种参数和数据,为工 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
水库选址与稳定性评估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需对水库进行选 址和稳定性评估,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稳
定。
地下水利用与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需对地下水进 行合理利用和保护,防止地下水污染
和地面沉降。
坝基稳定性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需对坝基进行 稳定性分析,评估坝基岩体的承载力 和抗滑能力。
库区滑坡、泥石流防治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需关注库区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采取有 效措施保障水库安全。
矿山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概述

工程地质概述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解决与各类工程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的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包括:工程岩力学(研究土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内在机理和天然或认为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工程地质分析(运用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研究工程活动中不同建筑物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力学地质及其演化规律,以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止其不良影响).和工程地质勘查。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勘查和评价工程建筑物场地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并预测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学则最佳的长场地位置;提出改善与防治措施;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

使用和维护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和数据。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包括: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

工程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只有其中的稳定因素或工程建设产生不稳定因素对工程建设运行构成或可能构成有害影响时才能成为地质问题。

矿物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一定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的基本单位。

它们在地壳中按一定规律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某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的组成的天然集合体,这种天然集合体称为岩石。

地质构造:残留在岩层中的这些变形,变位的现象。

构造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它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形成裂谷,盆地及褶皱山系。

垂直运动: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位做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形成山岳,高原,另一些地区下降形成湖、海、盆地。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地层层序法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地层是指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层状岩石。

生物层序法:生物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可逆地不断发展。

地层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2)平行不整合接触(3)角度不整合接触(4)侵入接触(5)沉积接触地质年代按时间的长短依次是:宙、代、纪、时、期。

工程地质课后思考题汇总与答案

工程地质课后思考题汇总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1.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研究内容:(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3)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4)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研究任务:1、查明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提出防范措施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1.2 说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人类的工程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环境,影响工程地质的变化。

1.3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它包括工程建设物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要素: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方面的因素。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常见几类:地基稳定性问题——变形、强度;斜坡稳定性问题——地质灾害;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地质体受力和变形;区域稳定性问题——地震、震陷、液化、活断层。

1.4 说明工程地质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工程地质工作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很重要的,是设计之先驱。

没有足够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而进行的设计,是盲目的设计,都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轻则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投资、延误工期;重则是建筑物完全不能使用,甚至突然破坏,酿成灾害。

1.5 分析图1-7和图1-8在不同工程地质下的建筑物安全稳定问题。

解释:基坑无地下室时称基槽,视地基持力层和承载力确定开挖深度,如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一般开挖深度为1.2m~2.0m;基坑有地下室时,开挖深度决定于地下室的层数。

图1-7:h—基坑深度,s—建筑物沉降量要点:1、建筑物持力层为黏土层,压缩层范围内地基为均匀地基。

工程地质学基础

工程地质学基础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1.向学生传授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如何学习该课程。

第二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第三章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第四章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第五章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本章教与学两方面没有难度,主要问题是实际工作中风化岩分带的标准很难把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配合现场考察进行教学。

第六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及防治。

第七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第八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第九章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01工程地质概论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01工程地质概论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早期的工程地质实践、学科建立与发展、现代工程地质学 的形成三个阶段。
详细描述
在早期阶段,人们通过实践积累了大量工程地质经验,形成了初步的工程地质理论。学 科建立与发展阶段,工程地质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和方法论。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01工程地 质概论

CONTENCT

• 工程地质学概述 • 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 • 岩石的工程性质 • 工程地质勘察 • 地基基础工程
01
工程地质学概述
工程地质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总结词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主要 研究对象是岩土体和地质环境。
详细描述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 、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 的形成与地形地貌、降雨、沟 谷形态等因素有关。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 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 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 现象。地面塌陷的形成与地下 水开采、矿产资源开采等因素 有关。
03
岩石的工程性质
稳定性控制
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固、 排水、支护等,确保地基 基础的稳定性。
监测与检测
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和 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进行监 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 理问题。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影响
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矿产资源分布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等都 有重要影响。
地质灾害及其分类
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对人类 生命财产、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在工程环境中地质学原理的应用,以保护和维护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 地质条件分析: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分析,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2. 地质灾害评估:评估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预测其风险和危害,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 岩土工程勘探:通过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如地质钻探、地质雷达、激光扫描等技术,对岩土工程区域进行勘探,了解岩性、土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地质条件,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4. 工程地质学环境保护:研究如何在工程过程中保护环境,如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5. 地下水勘探与评价:对地下水进行勘探和评价,包括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研究,为地下水的开发、使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6.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对建筑工程进行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条件的勘探,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7. 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环境工程过程中涉及的地质学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利用等,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灾害评估、岩土工程勘探、工程地质学环境保护、地下水勘探与评价、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
来越重要。

《工程地质》PPT课件

《工程地质》PPT课件

地质构造与地貌对工程影响
工程选址
在选址过程中,应避开活动性断裂、地震带、泥石流等危险区域,选择地质构造稳定、地 貌条件良好的地区进行建设。
地基稳定性
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在褶皱、断裂发育的地区,地基稳定性差, 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需采取相应的地基处 理措施。
工程地质与相关领域关系
与土木工程关系
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确保工 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与水利工程关系
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预 测水库渗漏、溃坝等工程地质问题。
与交通工程关系
为交通线路选线、桥隧位置选择等提供 地质依据,保障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 行。
与环境工程关系
预测和评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 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建设的顺利进行。
02
任务
工程地质研究内容
地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地壳稳定性及地震 活动对工程的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
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规律及其对工 程的影响。
岩土体性质与分类
研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分类及工 程特性。
不良地质现象
研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 象的成因、发育规律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流网
表示地下水流动路径的图 形,由一组等水头线和流 线组成。
地下水流速
单位时间内地下水在流动 方向上的位移,受渗透系 数、水力梯度和过水断面 面积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影响
01
02
03
04
工程选址
避开不利的水文地质条件,如 活动断裂带、岩溶发育区等。
基础设计
根据地下水的类型、埋深和运 动规律,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搬运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岩石的由某地搬运到另一地 方的作用。
▶沉积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岩石沉积。
▶ 成岩作用
(2) 内动力地质作用
▶ 地壳运动 ▶岩浆作用 ▶ 地震作用 ▶变质作用
板块构造
板块的形成(大陆漂移)
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
海底扩张理论 (Theory of Ocean Floor Spreading)
海底扩张的证据(沉积物的年龄)
海底扩张的结果(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海沟的形成
第3节 地质作用的概念
1 什么是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绪论 2 岩石 3土 4 地质构造 5 水文地质 6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7 工程地质勘察


内容简介:
1 土木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 2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3 学习意义
1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主要由于解决土木工程中出现的地质 问题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就是勘察和评价工程中 出现的地质问题,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基 本资料。
地壳 地慢
外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核
岩石圈 软流圈
上地慢
第2节 板块构造理论
1 Pacific Plate(太平洋板块) 2 North American Plate(北美板块) 3 South American Plate (南美板块) 4 Eurasian Plate(欧亚板块) 5 African Plate(非洲板块) 6 Indo Australian Plate(澳印板块) 7 Antarctic Plate(南极州板块)
2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 地形地貌 ◆ 岩土的基本工程性质 ◆ 地质构造 ◆ 水文地质(地下水条件) ◆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和评价 ◆ 工程地质勘察
3 学习工程地质的意义
第1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内容简介: 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2节 板块构造理论 第3节 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天然动力使地壳的形态、成分、 结构和构造产生变化的作用。天然动力主要包括内动力 和外动力,
内动力: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 外动力:风、水、冰川、太阳能和重力能。
2 地质作用分类
(1) 外动力地质作用
▶ 风化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岩石在原地产生破坏的作用。
▶剥蚀作用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风化的岩石离开母体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