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θ=
|aa|·|bb|,进而可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求长度(距离),运用公式|a|2=a·a,可使线段长度
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计算问题.
(3)解决垂直问题,利用a⊥b⇔a·b=0(a≠0,b≠0),
可将垂直问题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计算问题.
能力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
1.[考点二]已知空间任意一点 O 和不共线的三点 A,B,C,若OP
a1b1+a2b2+a3b3 a21+a22+a32· b21+b22+b23
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 1] 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 ABCD -A1B1C1D1 中,设 AA1 =a,AB=b,AD=c,M, N,P 分别是 AA1,BC,C1D1 的中点,试用 a,b, c 表示以下各向量:
第五节 空间向量及 其运算和空 间位置关系
本节主要包括2个知识点: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问题.
基础联通
突破点(一)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
1.空间向量及其有关概念
(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①空间向量:在空间中,具有_大__小__和_方__向__的量叫做空
(1) AP; (2) A1 N ; (3) MP + NC1 .
[解] (1)∵P 是 C1D1 的中点, ∴ AP = AA1 + A1D1 + D1P =a+ AD+12 D1C1 =a+c+12 AB=a+c+12b.
(2) A1 N ; [解] ∵N 是 BC 的中点, ∴ A1 N = A1 A+ AB+ BN =-a+b+12 BC =-a+b+12 AD=-a+b+12c.
间向量.
②相等向量:方向_相__同__且模_相__等_的向量.
③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
_平__行__或__重__合_的向量.
④共面向量:_平__行__于__同__一__个__平__面_的向量.
(2)空间向量中的有关定理 ①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 a∥b⇔存在唯一一个λ∈R,使a=_λ_b_. ②共面向量定理:若两个向量a、b不共线,则向量p 与向量a,b共面⇔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p= _x_a_+__y_b__. ③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 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有序实数组{x,y,z}使 得p=__x_a_+__y_b_+__z_c_.
又∵| AN |=| MC |= 23a, ∴ AN ·MC =| AN || MC |cos θ= 23a× 23a×cos θ=a22, ∴cos θ=23, ∴向量 AN 与 M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23,从而异面直线AN 与CM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
[方法技巧]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三个应用
(1)求夹角,设向量a,b所成的角为θ,则cos
[解] 设向量 AN 与 MC 的夹角为 θ. ∵ AN =12( AC + AD)=12(q+r), MC = AC - AM = q-12p,∴ AN ·MC =12(q+r)·q-12p=12q2-12q·p+r·q-12r·p =12a2-12a2cos 60°+a2cos 60°-12a2cos 60° =12a2-a42+a22-a42=a22.
λ=-3, 或μ=12.
答案:A
3.[考点一]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中, OA =a, OB =b, OC
=c,点M在OA上,且OM=2MA,N为BC中点,则 MN =
()
A.12a-23b+12c
B.-23a+12b+12c
C.12a+12b-12c
D.23a+23b-12c
解析:如图所示, MN = MA+ AB+ BN =13OA+(OB-OA )+12BC =OB-23OA+12(OC -OB) =-23OA+12OB+12OC =-23a+12b+12c. 答案:B
-3 AB+2 AC ,根据共面向量定理知,P,A,B,C 四点共面;
反之,当 P,A,B,C 四点共面时,根据共面向量定
理,设 AP =m AB+n AC (m,n∈R),即OP -OA= m( OB - OA)+n( OC - OA),即 OP =(1-m-n) OA +m OB +n OC ,即x=1-m-n,y=m,z=n,这组 数显然不止2,-3,2.故“x=2,y=-3,z=2”是 “P,A,B,C四点共面”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B
=xOA+yOB+zOC (x,y,z∈R),则“x=2,y=-3,z=2”
是“P,A,B,C 四点共面”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当 x=2,y=-3,z=2 时,即OP =2OA-3OB+2OC .
则 AP- AO=2OA-3( AB- AO)+2( AC - AO),即 AP=
(3) MP + NC1 . [解] ∵M 是 AA1 的中点,∴ MP = MA+ AP=12 A1 A+ AP= -12a+a+c+12b=12a+12b+c,又 NC1 = NC +CC1 =12 BC + AA1 =12 AD+ AA1 =12c+a, ∴ MP + NC1 =12a+12b+c+a+12c =32a+12b+32c.
向量表示
坐标表示
数量积
a·b
_a_1_b_1+__a_2_b_2_+__a_3b_3__
共线 垂直
a=λb(b≠0) a·b=0(a≠0,b≠0)
a1=λb1,a2=λb2,a3=λb3 _a_1b_1_+__a_2b_2_+__a_3_b_3=__0__

|a|
夹角 〈a,b〉(a≠0,b≠0)
__a_21_+__a_22+__a_32__ cos〈a,b〉=
4.[考点三]已知P(-2,0,2),Q(-1,1,2),R(-3,0,4),设a= PQ ,b= PR ,c= QR ,若实数k使得ka+b与c垂直,则k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a= PQ =(1,1,0),b= PR =(-1,0,2),c = QR =(-2,-1,2),故ka+b=(k-1,k,2).又ka+b与c 垂直,所以(ka+b)·c=-2(k-1)-k+4=0,所以k=2. 答案:2
2.[考点二]已知a=(λ+1,0,2),b=(6,2μ-1,2λ),若a∥b,则λ
与μ的值可以是
()
A.2,12 C.-3,2
B.-13,12 D.2,2
解析:∵a∥b,∴b=ka,即(6,2μ-1,2λ)=k(λ+1,0,2),
∴62= μ-k1λ=+01,, 2λ=2k,
λ=2, 解得μ=12
[解] (1)证明:设 AB=p, AC =q, AD=r. 由题意可知,|p|=|q|=|r|=a,且 p、q、r 三向量两两夹角均 为 60°. MN = AN - AM =12( AC + AD)-12 AB=12(q+r-p), ∴ MN ·AB=12(q+r-p)·p =12(q·p+r·p-p2) =12(a2cos 60°+a2cos 60°-a2)=0. ∴ MN ⊥ AB.即 MN⊥AB.同理可证 MN⊥CD.
(1) PA=λ PB (λ∈R); (2)对空间任一点O, OP =OA+t AB (t∈R); (3)对空间任一点O,OP =xOA+yOB (x+y=1).
[方法技巧] 2.证明空间四点P,M,A,B共面的方法 (1) MP =x MA+y MB; (2)对空间任一点O,OP =OM +x MA+y MB; (3)对空间任一点O,OP =xOM +yOA+zOB (x
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例 1] 已知直三棱柱 ABC-A1B1C1中,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 且 AB=AA1,D,E,F 分别为 B1A,C1C, BC 的中点.求证:
(1)DE∥平面 ABC; (2)B1F⊥平面 AEF.
[证明] 以 A 为原点,AB,AC,AA1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令 AB= AA1=4,则 A(0,0,0),E(0,4,2),F(2,2,0), B1(4,0,4),D(2,0,2),A1(0,0,4).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1)非零向量a,b的数量积a·b=|a||b|cos〈a,b〉. (2)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①结合律:(λa)·b=λ(a·b); ②交换律:a·b=b·a; ③分配律:a·(b+c)=a·b+a·c.
3.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设a=(a1,a2,a3),b=(b1,b2,b3),
突破点(二)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问题
基础联通
抓主干知识的“源”与“流”
1.两个重要向量 (1)直线的方向向量 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_平__行__(_或__重__合__) 的非零向量, 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无数 个. (2)平面的法向量 直线 l⊥平面 α,取直线 l 的方向向量,则这个向量叫做平面 α 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 无数 个,它们是共线向量.
(2)BD∥平面 EFGH. [证明] 因为 EH = AH - AE =12 AD -12 AB =12( AD - AB)=12 BD,因为 E,H,B,D 四点不共线,所以 EH∥BD. 又 EH⊂平面 EFGH,BD⊄平面 EFGH,所以 BD∥平面 EFGH.
[方法技巧] 1.证明空间三点P,A,B共线的方法
共线、共面向量定理的应用
[例 2] 已知 E,F,G,H 分别是空 间四边形 ABCD 的边 AB,BC,CD,DA 的中点,用向量方法求证:
(1)E,F,G,H 四点共面; (2)BD∥平面 EFGH. [证明] (1)如图,连接 BG,则 EG= EB+ BG = EB+12(BC + BD) = EB+ BF + EH = EF + EH , 由共面向量定理知:E,F,G,H 四点共面.
2.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
位置关系
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 别为n1,n2 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n, 平面α的法向量为m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 为n,m
l1∥l2 l1⊥l2 l∥α l⊥α α∥β α⊥β
向量表示 n1∥n2⇔n1=λn2 n1⊥n2⇔n1·n2=0 n⊥m⇔m·n=0 n∥m⇔n=λm n∥m⇔n=λm n⊥m⇔n·m=0
[方法技巧] 用已知向量表示பைடு நூலகம்一向量的三个关键点
(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某一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 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
(2)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 义,如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 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3)在立体几何中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仍然 成立.
+y+z=1); (4) PM ∥ AB (或 PA∥ MB或 PB∥ AM ).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例 3] 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 ABCD 的各边和对角线的长都等于 a,点 M,N 分别是 AB,CD 的中点.
(1)求证:MN⊥AB,MN⊥CD; (2)求 MN 的长; (3)求异面直线 AN 与 CM 所成角的余弦值.
5.[考点三]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C=CD =1,∠ACD=90°,把△ADC沿对角线AC折起,使AB与 CD成60°角,求BD的长.
解:∵AB与CD成60°角, ∴〈 BA,CD〉=60°或120°. 又∵AB=AC=CD=1,AC⊥CD,AC⊥AB,
∴| BD|= BD2= BA+ AC +CD2 = BA2+ AC 2+CD2+2 BA·AC +2 AC ·CD+2 BA·CD = 1+1+1+0+0+2×1×1×cos〈 BA,CD〉 = 3+2cos〈 BA,CD〉, ∴| BD|=2或 2. ∴BD的长为2或 2.
(2)求 MN 的长; [解] 由(1)可知 MN =12(q+r-p),
∴| MN |2=14(q+r-p)2
=14[q2+r2+p2+2(q·r-p·q-r·p)] =14a2+a2+a2+2a22-a22-a22 =14×2a2=a22.
∴|
MN
|=
22a.∴MN
的长为
2 2 a.
(3)求异面直线 AN 与 CM 所成角的余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