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传播技术应用》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数字传媒专业试题模板及答案

数字传媒专业试题模板及答案

数字传媒专业试题模板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数字传媒的定义是什么?A.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B.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C. 仅限于数字电视和互联网D. 仅包含数字音频和视频答案:B2. 数字传媒的核心技术包括以下哪项?A. 印刷技术B. 广播技术C. 网络技术D. 摄影技术答案:C3. 在数字传媒领域,以下哪个不是常见的内容形式?A. 文字B. 图像C. 音频D. 绘画答案:D4. 数字传媒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哪些优势?A. 成本高B. 传播速度快C. 互动性差D. 受众范围有限答案:B5. 数字传媒的主要受众群体是?A. 儿童B. 青少年C. 中老年人D. 全年龄段答案:D二、填空题6. 数字传媒的传播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网络传播、移动传播、卫星传播7. 数字传媒的交互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用户反馈、内容定制、实时互动8. 数字传媒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个性化、智能化、全球化三、简答题9. 简述数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数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和互动性。

它能够迅速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覆盖面广,不受地域限制。

同时,数字传媒还具有高度的互动性,用户可以实时反馈信息,参与内容的制作和传播,这大大增强了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的参与度。

10. 论述数字传媒与传统媒体的主要区别。

答案:数字传媒与传统媒体的主要区别在于传播方式、受众互动和内容形式。

数字传媒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进行信息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能力。

而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方式相对固定,受众互动性较差,内容形式相对单一。

四、论述题11. 论述数字传媒在广告行业中的运用及其优势。

答案:数字传媒在广告行业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精准营销、互动体验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

数字出版复习题

数字出版复习题

数字出版复习题一、数字出版的概念与特点数字出版,简单来说,就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的编辑、制作、传播和销售的出版活动。

它与传统出版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数字出版具有便捷性。

通过网络,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数字出版物,无需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论是在清晨的地铁上,还是在深夜的卧室里,只要有网络和设备,就能轻松阅读。

其次,数字出版的内容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除了文字,还可以融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和生动的阅读体验。

比如一本数字漫画书,不仅有精彩的画面,还可能配有动人的音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再者,数字出版具有互动性。

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形成一个活跃的社区氛围。

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读者的参与感,也有助于作者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

此外,数字出版还具有个性化定制的特点。

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和历史记录,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内容,满足不同读者的特殊需求。

二、数字出版的主要类型数字出版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电子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在线数据库、网络文学等。

电子书是数字出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

它将传统书籍的内容数字化,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储和传播。

读者可以在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上进行阅读。

数字报纸和数字期刊则是传统报纸和期刊的数字化版本。

它们通常保留了原有的排版和格式,同时增加了一些互动功能,如链接、搜索等。

在线数据库是为特定领域或主题提供大量信息和数据的数字资源。

例如学术数据库、法律数据库等,为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网络文学则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数字出版形式。

它以网络为平台,创作者可以自由发表作品,读者也可以实时阅读和评论。

三、数字出版的流程数字出版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内容创作、编辑加工、数字转换、发布与传播几个环节。

在内容创作阶段,作者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软件进行创作,如文字处理软件、绘图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等。

第4版各章习题.doc

第4版各章习题.doc

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第4版)各章习题第1章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什么是媒体,媒体是如何分类的?2.什么是多媒体?它有哪些关键特性?3.传播学家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是怎样分类的?4.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当前发展与应用包括哪些方面?5.简述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移动计算与云计算的概念与区别。

6.多媒体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7.如何理解多媒体技术是人机交互方式的一次革命?8.你认为可穿戴设备可能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什么影响?9.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是什么?二、练习与实践1.结合本章所述内容,写一篇短文,回顾了人类在近代媒体传播技术所走过的历程与当前的发展趋势。

2.简述多媒体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它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3.试从一两个应用实例出发,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各应用领域的重要性。

4.观察你生活中的一天,使用了哪些信息设备,获得了哪些信息,体验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5.大部分人都认为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与生活方式,虽然人文主义者并不完全赞同。

举个例子,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我们的生存状况会在多大程度上变好或是变差。

第2章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消息、数据、信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相对于物质和能源,在信息的众多特征中,哪些是信息独有的?3.信息论发展的分为哪几个阶段?4.狭义信息论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它有哪些局限性?5.广义信息论与狭义信息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涉及哪些研究领域?6.通信系统(包括所有的信息通信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7.什么是事物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如何与信息的度量发生关系?8.信息是如何度量的?自信息量与信息熵的区别是什么?9.根据信息度量理论,如果必然事件的自信息量为0,那么不可能事件的自信息量是多少?( )。

10.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信息数字化后的优点有哪些?11.简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的一般过程。

12.DAC与ADC是如何实现信号转换的?13.信号的采样与量化步骤有什么不同?信号失真产生于哪个环节?14.为什么数字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比模拟通信系统强得多?15.模拟信号在抽样后,是否变成时间离散和幅值离散的信号了?为什么?16.均匀量化与非均匀量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7.结合通信系统模型,试以手机为例,指出信源、信道、信宿、编码、译码等各部分对应于手机通信过程的那些功能。

数字传播技术应用教学方案解析

数字传播技术应用教学方案解析

(三)手机传播技术与手机媒体
• 手机技术的发展 • 手机媒体的发展 • 手机传播的特点 • 手机传播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 手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媒体,但多数人的使用经 验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引导他们超出个人经验, 去认识更广阔的手机应用空间
• 与网络一样,手机也是多种属性、多种传播的复 合体
• 要引导学生关注手机发展的未来动向
(十)互动空间的组织
• 网络论坛与新闻传播的互动 • 博客与专业新闻传播的互动 • 微博平台的运用 • 手机平台的互动组织
• 即使课程的容量承载不了这个方面的内容,也需 要让学生形成新的观念—— 新媒体时代是传播者 与受众相融合的时代,互动是新媒体的本质特性 之一。不懂受众,不能将受众能量导入到专业媒 体,就不能成为新媒体中的强者
《数字传播技术应用》
教学方案解析
• 本课程的内容框架设计 • 本课程中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及教学思路 •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 • 本课程的实践案例 • 本课程的实验与作业设计 • 本课程的课件制作 • 与学生的互动 • 教学网站的设计
一、教学框架设 计
• 数字信息技术与数字媒体概述 • 网络传播技术与网络媒体 • 手机传播技术与手机媒体 • 数字新闻图片的加工与编辑 • 数字音频新闻的加工与编辑 • 数字视频新闻的加工与编辑 • 数字平台的新闻整合技术 • 网络平台的新闻编辑 • 移动平台的新闻编辑 • 互动空间的组织
• 以上教学框架只是一个理想的框架,应该根据本 学院(系)教学体系的需要进行取舍与组合
二、教学重点 与难点分析及 教学思路
(一)数字信息技术与数字媒体概述
• 数字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 数字信息技术的特点 • 数字媒体的概念与组成 • 数字信息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 •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 数字时代新闻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数字传播媒体技术

数字传播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大纲2007年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大纲【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领域的数字化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

原来界限比较分明的专业领域,如: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通信、家用电器等,已经在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出现了交叉和融合。

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即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以上领域间交叉和融合的技术基础。

本教材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就其在电子信息传播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能够从理论和技术的高度,对信息传播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得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从应用的角度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

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技术经历不同,应用的重点不同,教材尽量采用“具体——抽象——具体”的内容结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本教材内容涉及现代先进的或较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所以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

建议在教学中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验证理论,增强理解和记忆。

【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传播媒体的发展史。

作为传播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本章就信息传播媒体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介绍,学生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信息传播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今后发展的方向等。

内容要点:第一节人类的信息传播一、人类的信息传播发展阶段1、信息传播形式的萌芽阶段2、信息传播形式的起步阶段3、信息传播形式的发展阶段4、信息传播形式的电子技术应用阶段5、信息传播形式的综合化时期二、传播学与媒体的关系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2、媒体第二节媒体的功能1、大众媒体的功能2、新媒体的特殊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授课时数:2学时作业与思考:第二章数字技术基础教学目的:本章就数字技术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为以后学习数字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传播技术基础课后题

传播技术基础课后题

第二章15.音频信号的采样频率应达到什么要求?音频信号量化后的比特率如何计算?对于一个包含最高频率f0的模拟信号,如选择的采样频率f满足f大于等于2f0时,经过取样后的离散信号能够包含原模拟信号的全部信息,并且,经过反变换和低通滤波,可以不失真的恢复出原始信号。

如采样频率选用44.1kHz,量化位数n=16,采用立体声,采样后的比特率为:44.1kHz*16*2=1411.2kbps16.数字广播技术的标准是什么?数字广播技术包括那两部分?与模拟广播相比,采用数字发射技术具有哪些优势?1.Eureka 147标准,即数字音频广播(DMB)系统标准。

2.一部分是记录声音的数字音频技术,一部分是广播卫星和发射系统的数字技术。

3.(1)抗干扰能力强,收听效果好(2)发射功率低(3)发射带宽使用充分,扩充了频道资源(4)单频网结构,扩大电台覆盖范围(5)适合于固定、便携和移动收听,快速移动时接收效果好(6)除了音频节目,还可以提供数字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

17.网络广播的优势是什么?简述网络广播是制作过程1.(1)使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异步性”代替了“同步性”,网上可适时同步收听,也可下载异步收听。

(2)“互动性”改变了“被动性”,可主动与传播者沟通、聊天,使“受众”也可成为“授众”。

(3)人们可随时自由选择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在保存、查询方面非常方便,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是潮流发展的产物。

2.(1)确定广播音源和广播内容,这里要分音频文件和直播音频信号。

如果是直播,还要从播出系统引入音频信号到音频捕捉卡。

(2)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实现网上音频数据流的带宽,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会造成网络阻塞,过小会浪费带宽。

(3)准备网上广播服务系统的软件(4)通过音频压缩软件将实时音频信号或音频文件按一定的压缩率压缩成数据流文件。

17.音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音响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1.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2.音源、功率放大器(功放)、音箱(扬声器)和线材。

数字媒体基础及技术应用复习资料-1.0

数字媒体基础及技术应用复习资料-1.0

数字媒体基础与技术应用复习资料1.简述媒体、多媒体、数字媒体以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

P14 重点理解媒体、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技术描述各自含义。

①媒体:一般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众到承受者之间承载传递的工具。

(关键字:工具)②数字媒体:以二进制的形式来记录处理传播获取媒体,包括数字化文字、数字化图像、数字化声音、数字化视频、数字化动画等。

③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以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讯技术为主要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实现数字媒体的表示、传播、记载、显示、管理等。

它是一种可以感知、交互、管理的软硬件技术。

2.如何获得图像素材?/获得图像素材的途径。

①光盘素材②使用软件进行创作③利用扫描仪扫描④数码相机进行拍摄⑤静帧输出⑥搜索引擎并加上适当描述。

3.数字化媒体技术的三个主要特征与各自特点:①集成性②交互性③数字化(填空、阐述)4.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纯度、亮度(填空、判断)+各自概念5.简述数码相机CCD以与扫描仪的原理。

概述要点:①什么是数码相机②数码相机由什么构成③CCD概念④把光线变为电荷,通过模/数转换。

6.视频卡、音频卡、流媒体卡的概念,与其各自的工作方式和流程。

视频卡(接口)音频卡(概念、核心部件)7.什么是midi?它与波形音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①Midi:乐器数字接口;围绕“数据量小”阐述;易于编辑;音质不如波形文件②波形文件:数据量大;不易于编辑;8.阐述光存储和磁存储设备各自有什么特点?(简答、填空)[作业本]9.文本录入方式有哪些?①直接输入[图文输入软件、键盘、鼠标]②扫描仪识别(OCR识别技术)③语音输入④手势输入10.声音三要素以与其各自的特点。

11.流媒体系统组成包括那几个部分?P171①编码工具②数据③服务器④网络⑤播放器12.顺序流式传输和实时流式传输各自特点。

P169、17013.论述题、提问14.论述windows media管理器的基本工作方式。

西南大学《传播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传播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444)《传播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根据符号的分类标准,如按照符号的性质,符号作为实际存在物或一种通用的规约,可分为符号、符号和符号;按照符号在解释活动中分别表现为—种“可能”、“事实”、“原因”,又可分为符号、符号和符号。

词类符号、命题符号和论辩符号2、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

其媒介体制是负责制。

3、传播的原则有、、、、和。

4、信息论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它的任务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和。

5、传播的革命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它们是、、、和。

6、传播者角色可以分为和。

7、传播者的权利有、、、和。

8、守门人的特征有、、和。

9、信息的一般特征有、、、、和。

10、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符号学研究协会(简称IASS),定期出版学术性专刊《符号学》。

11、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有补充作用、替代作用、、、和。

12、任何传播媒介都由三个要素构成,它们是、和。

13、1975年,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把西方的受众理论概括为、、和。

14、受众动机的分类,可以分为和,和。

15、反馈的分类,可以分为简单反馈和复杂反馈,和,和,和。

16、从受者的接收方式看,非语言符号可分为、两大类。

17、通常,大众传播媒介的“大家庭”,可分为两支:“家族”“家族”。

18、自1998年5月起,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这标志着学术界对因特网的媒体身份的普遍确认。

19、一般来说,报社、杂志社的组织机构有3个部门:生产成品的、筹集资金的和经营成品的。

20、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核心工作是。

二、名词解释:1、传播者2、媒介组织3、守门人4、传播制度5、信息爆炸6、媒介7、受众8、个人差异论9、社会类型论10、反馈11、意见领袖12、传播效果13、魔弹效果论。

14、组织传播三、简答题:1、简述受众的心理特征2、个人层面的传播者有哪些特点?3、简述守门人的功能。

数字传播技术应用思考题

数字传播技术应用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化媒体?结合实例说明传统媒体如何应用社会化媒体。

一般认为,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

社会化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例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报纸与《博客天下》、《壹读》等期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纷纷通过新媒体方式(如微信公众号、APP等)传播媒介信息,并形成与读者互动、沟通的局面,通过这一相互交流机制的实现,为媒介信息的传播有针对性地作出改进。

而《壹读》更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视频化媒介传播、动画设计等,充分应用社会化媒体。

2.你认为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用手机媒体?第一,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培养互联网思维,开发相应的手机APP,实现在手机终端上进行传统媒体内容的传播。

第二,制作短小、精简的内容,以适应手机传播的特点。

在手机屏幕的方式下,对于新闻内容的要求更多地应侧重新、快、及时、精练。

传统媒体应当分出适当的人力资源从事手机媒体内容的生产与制作。

第三,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融合、取长补短、互补升级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传统媒体可以考虑通过手机媒体收获手机新闻的阅读受众,并与其充分、有效地沟通,弥补传统媒体近似向读者单向传播的不足,变单向传播为多向互动机制。

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在媒介品牌、媒介印象上的打造优势,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与深度。

3.你如何看待可穿戴终端的发展前景?可穿戴终端的理想形态应该是尺寸迷你、携带轻巧、贴身使用,真正“可穿戴”,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且不被感知。

未来的可穿戴终端应具有更自然的交互方式、更精确的数据信息、实时在线连接、与云端实时交互。

目前的可穿戴终端存在功能较单一、产品体验差等问题,未来随着关键器件技术瓶颈(如电池功耗、数据精度等)逐步攻克,单个可穿戴终端可解决多个需求,碎片化的可穿戴终端有望得以整合。

而随着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可穿戴设备和云端的交互日益密切,原来面向单一可穿戴终端的垂直孤岛式数据分布将被打破,用户的数据不再是一个个孤岛。

数媒考试题库及答案

数媒考试题库及答案

数媒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涉及哪些领域?A.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 艺术设计C. 信息与通信工程D. 以上都是答案:D2. 数字媒体技术的核心是什么?A. 内容创作B. 信息处理C. 交互设计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下列哪个不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A. 游戏开发B. 虚拟现实C. 传统出版D. 增强现实答案:C4. 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电子书B. 在线教育平台C. 虚拟现实教学D. 以上都是答案:D5. 数字媒体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远程诊断B. 手术模拟C. 传统手术D. 医学影像处理答案:C6. 数字媒体技术在娱乐领域的主要应用不包括?A. 电影制作B. 音乐制作C. 体育赛事直播D. 传统书籍出版答案:D7. 数字媒体技术在广告领域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互动广告B. 视频广告C. 社交媒体营销D. 传统报纸广告答案:D8. 数字媒体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虚拟旅游B. 增强现实导游C. 传统地图导航D. 旅游信息平台答案:C9. 数字媒体技术在零售领域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电子商务平台B. 虚拟现实购物体验C. 传统实体店铺D. 个性化推荐系统答案:C10. 数字媒体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3D打印B. 智能制造C. 传统手工制造D.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数字媒体技术在以下哪些领域有广泛应用?A. 教育B. 医疗C. 娱乐D. 制造业答案:ABCD12.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包括哪些?A. 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B. 丰富的交互体验C. 广泛的应用领域D. 低成本的传播答案:ABCD13. 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包括?A. 数字绘画B. 3D建模C. 传统雕塑D. 音乐制作软件答案:ABD14. 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包括?A. 网络新闻B. 社交媒体C. 传统报纸D. 移动新闻客户端答案:ABD15. 数字媒体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包括?A. 3D建筑模型B. 虚拟现实模拟C. 传统手绘设计D. 建筑信息模型(BIM)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硬件的进步。

多媒体思考题汇总 - 有答案版.doc

多媒体思考题汇总 - 有答案版.doc

形图像和视频与动画等。

3) 显示媒体多媒体课堂思考题汇总1. 什么是媒体,媒体是如何分类的?一、是承载信息的物理实体,如磁盘、光盘、半导体存储器、录像带、书刊等。

二、是表示和传递信息的逻辑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 “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一般指后者。

1)感觉媒体2)表示媒体4)存储媒体 5)传输媒体2.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哪些?(1) 多样性 (2) 集成性 (3) 交互性(4) 实时性3.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大容量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专 用芯片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4. 简述多媒体的主要应用领域,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育与培训、办公自动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网络通信、家庭娱乐、国防和军事领 域、影视制作等。

5. 简述多媒体系统的组成6.简述CD-ROM,CD-R,CD-RW的工作原理CD-ROM:CD-RW湘变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在固态时存在两种状态:非晶态和晶态。

利用记录介质的非晶态和晶态之间的互逆变化来实现数据的记录和擦除。

(物理变化,可逆)写过程:从晶态转变为非晶态擦过程:从非晶态恢复到晶态高能激光:写入••刻录时激光把刻录层的物质加热到500〜700摄氏度之间中能激光:擦除■■把刻录层物质加热到200摄氏度低能激光:读出7.简述扫描仪的分类,各有什么特点扫描仪种类优点缺点手持式扫描仪小巧灵活,价格便宜宽度窄,性能简单平板式扫描仪价格适中,使用广泛,整版分辨率不高,玻璃上精度高的划痕等会影响图像质量滚筒式扫描仪扫描清晰度高,彩色还原逼真,大幅画,超高分辨率价格贵,适用范围窄(扫描大幅图稿或大型工程图纸)胶片扫描仪 支持大幅面快速胶片扫 描,图像不需要拼接适用范围窄,主要用于扫 描透明胶片,目前用于工 业和医疗领域,最大扫描 4X5英寸的胶片音色:8. 触摸屏分为哪几类?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类别优点缺点红外线触摸屏价格便宜、安装容易, 能较好感应轻微触碰和 快速触摸对环境要求较高,不适 宜户外和公共场所电阻触摸屏对环境要求不苛刻,可 用任何不伤及表面材料 的物体来触摸不可用锐器触摸,会划 伤屏电容式触摸屏不怕尘埃稳定性易受周围环境温 度.湿度、强电场等影 响表面声波触摸屏性能稳定、反应速度快, 受外界干扰小,适合公 共场所易受声音干扰,易受表 面脏污及水分破坏近场成像触摸屏耐用,灵敏度高,可在 苛刻环境使用价格较贵9. 声音有哪几种等级?它们的频率范围分别是什么?亚音频0-20HZ 音频 20HZ-20KHZ 超音频 20KHZ-1GHZ 过音频1GHZ-1THZ音频又可分为电话语音(20Hr3・4kHz),调幅广播(50Hz-7kHz),宽带音频(20Hz~20kHz)10. 声音的三要素是哪三样?音调:音高,人耳对声调高低的主观感受。

单元五 数字媒体知识答案

单元五 数字媒体知识答案

单元五数字媒体技术应用5.1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思考与训练二、填空题1.数据冗余2.1.53.JPEG MPEG4.有损无损5.流式传输6.空间冗余时间冗余听觉冗余编码冗余7.图形图像动画8.MPEG视频MPEG系统9.MPEG-1三、简答题1. 一幅800×600分辨率、24位真彩色的图像,不压缩的数据量约为多少MB?800×600×24/8/1024/1024≈1.37MB2.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哪些(写出4个以上)。

答: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有:远程教育、可视电话、视频会议、交互式电视与视频点播、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图书馆、数字监控等。

3. 什么是超文本,超文本的主要成份是什么?答:超链接是一种按信息之间关系非线性地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信息的计算机技术,它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成网状逻辑结构的文本。

4. 简述JPEG和MPEG的主要差别?答:JPEG是针对静止图像的数据压缩技术,主要用于减少空间冗余信息;而MPEG则是针对运动图像的数据压缩技术,可用于减少空间和时间冗余信息。

5. 为什么要对数据进行压缩?答:在多媒体计算系统中,数字化了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数据量非常大,如果不进行处理,计算机系统几乎无法对它进行存取和交换。

为了解决存储、处理和传输大容量数据的问题,除了提高计算机本身的性能以及通信信道的带宽外,更重要的则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压缩。

6. 什么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系统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媒体,使之建立逻辑联接,从而集成人机交互系统的技术。

数字媒体系统开发应遵循的原则:(1)采用非线性超文本结构(2)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3)开发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7. 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是:先根据媒体数据冗余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压缩算法(即建立数学函数模型),然后进行复杂的数学变换,最终用硬件电路或软件(即编码器)来实现这些数学变换得到压缩的数据编码。

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

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

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1、大众传播参考答案: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宪章中。

根据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由于大众传播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反馈参考答案:反馈(feedback)是源于控制论的一个术语,原意是指控制系统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

在传播学中,反馈就是传播者接受到受众对传播讯息所做的反应的过程。

借助反馈,传播者可以对传播过程及时作出调整,从而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3、传播者参考答案: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活动中发出讯息的人或者组织。

它是传播活动的起点。

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指编辑、记者、主持人等组织化的个人,也可以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介组织。

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发布和控制传播内容,因此在传播学中,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为控制分析。

4、控制实验法参考答案:控制实验法(controlexperiment)是传播定量研究方法之一,由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和卡尔•霍夫兰引入传播研究。

它是指研究在实验室中进行,并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控制,进而探索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其步骤大体包括:(1)提出假设;(2)简化因素模式,确定自变量与应变量;(3)控制与实验;(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5、编码参考答案:编码(encode)是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

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数字媒介传播概论复习题

数字媒介传播概论复习题

数字媒介传播概论复习题数字媒介传播概论复习题第⼀章数字新媒体1.1数字新媒体的界定数字新媒体的特点数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1.2数字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数字新媒体与信息服务发展数字新媒体与媒体整合态势数字新媒体与经济增长潜⼒数字新媒体与政治环境构建数字新媒体与⽂化消费趋势第⼆章数字新媒体的传播分析数字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数字新媒体传播的基本模式数字新媒体的整合传播形态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与属性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征数字新媒体的传播属性数字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数字新媒体的受众分析数字新媒体的受众主体分析数字新媒体受众的价值分析数字新媒体受众的不断细分第三章数字新媒体的关键技术数字传播技术数字通信⽹技术(⼀部分)下⼀代⽹络NGN技术流媒体技术第四章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数字游戏数字游戏引擎技术数字游戏平台的发展趋势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的形态与发展⽹络出版⼿机出版数字⽹络社区数字⽹络社区的特征与形态微博与博客第五章数字新媒体的资产管理第六章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数字新媒体的产业经营数字新媒体产业链的形成数字新媒体的经营模式数字新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的产业结构第七章数字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融合是数字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数字新媒体内容的融合数字新媒体⽹络的融合数字新媒体终端的融合移动化和宽带化是数字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数字新媒体的移动化趋势数字新媒体的宽带化趋势内容第⼀章1.数字新媒体的特点A.数字新媒体的技术特点1)数字新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消解⼒量,数字新媒体正在消解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的界限2)数字新媒体制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正在引发内容制作⽅式⾰命。

今天的数字新媒体技术已经能提供优质、简便的数字媒体制作与传播平台。

各种数字产品及其技术使得数字媒体信息的制作和传播已经不再是诸如电视台、出版社和⽹站等专业部门的专利,⽽是每个爱好者都可以⾃⼰制作和发布相应的数字媒体作品。

3)数字媒体传播和存储技术的⼴泛应⽤也使得数字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的服务形式⽇趋多样化、多元化和个性化。

传播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传播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传播技术基础复习资料一.网络传播技术1.了解网络的类型、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特点①网络的类型:局域网、广域网、其它形式(校园网、城域网等)②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特点A. 星型中心结点是主结点,接收各分散站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的站点B. 总线型传输介质:单根传输线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结点控制C.环型每个站对环的使用权是平等的D.树型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E.全互联型网络中任意两站间都有直接通路相连F.混合型2. 了解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常用的网络设备及功能、常见的上网方式及原理①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②常用的网络设备及功能A. 中继器、集线器中继器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连设备,常用于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工作集线器是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最小单元,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

B. 网桥网桥是一个局域网与另一个局域网之间建立连接的桥梁。

C. 路由器、网关路由器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网关可以支持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实现不同协议网络之间的互连。

D. 交换机交换机提供了许多网络互连功能③常见的上网方式及原理A. ADSL采用DMT(离散多音频)技术,而该技术可以根据线路的情况调整在每个信道上所调制的比特数,以便充分地利用线路。

B. Cable ModemCable modem将电缆传来的调制在高频上的信号解调还原为基带信号,同时对上行数据信号调制到高频上传输。

3. 掌握OSI体系的七层计算机网络结构、TCP/IP模型,两者之间各层的对应关系①OSI 体系的七层计算机网络结构OSI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成七个层次,每个层次 完成不同的功能。

这七层由低层至高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②TCP/IP 模型TCP/IP 体系共分成四个层次。

它们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③两者之间各层的对应关系4. 掌握IP 地址的含义、子网的判断、DNS 域名的结构①IP 地址的含义每个主机都有唯一的32位地址,这个地址中不但可以用来识别某一台主机,而且还隐含着网际间的路径信息。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与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就是物理载体与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A:①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与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与意识形态。

②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就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人对符号意义的赋予与解读,与人的社会属性就是分不开的。

2、什么就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什么?A: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与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特点:①就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③就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就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就是一种系统。

3、传播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A: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就是纵向的,也可能就是横向的;它又就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与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与地位。

社会关系就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A:社会传播由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五种类型构成,每种类型都就是不同的传播系统。

人内传播表现在人体本身就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而人际传播则就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联结形成的新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则就是更大的系统,这里不仅存在多个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与群体价值。

而组织则就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

大众传播则就是伴随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任何传播活动都就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就是普遍存在的。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就是什么?A:①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就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联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传播技术应用》复习思考题1.从正反两方面简述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新媒体以数据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多媒体为代表。

主要有两类:一是传统媒体借助数字技术改造而演化出的新形态,比如数字电视。

二是由数字技术推动出现的新媒体形态,如互联网和手机媒体。

正面:1.促进了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信息的公众参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人们之前只能比较被动地选择是否吸收媒体中传递的信息,但新媒体让人们能够选择性的阅读和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并且可以发布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温州动车事故,人们最开始就是通过一个乘客的微博知道的。

2.促进了一些网络文化的产生,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如“囧”这个字就是由网民们创造并最终被广泛接受的。

3.使人们生活更加便捷,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几乎随时随地都能让人们获取新信息,以前出门要问路,现在直接百度地图。

4.与人沟通也能够通过网络跨越空间距离,使用QQ等社交工具,比手机和电话便宜,还能获得手机和电话上没有的视频、语音等功能。

5.新媒体的发展促使社会民主进一步提升,广大网民们通过网络围观、监督、召集等,既能够监督社会,还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吸引关注,从而让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

比如北京721暴雨的时候,就有很多北京市民通过网络自发组队去街上营救需要帮助的人。

反面:1.新媒体改变了媒介生态,对传统媒体的发行量、经营收入都有很大打击。

2.影响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方式,由于信息的爆炸性增长,浏览式、娱乐式阅读成为新媒体阅读的主要方式,经典读物被束之高阁。

3.在使用新媒体的人和很少使用新媒体的人之间产生了数字鸿沟,并逐渐扩大,如很多人并不知道网络词语“有爱”、“卖萌”之类是什么意思,沟通也会变得有些不方便。

4.网络上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信息和价值导向。

比如网络暴力、色情视频等。

5.网络上信息纷繁,普通受众根本就无法辨别真假,容易跟风,因此导致网络谣言的产生。

6.使人们对新媒体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如手机不离身、网络成瘾、游戏沉迷等,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不利。

7.使组织机构面临两大难题:1.正面宣传飞沫化,重磅炸弹成为空中飞沫。

2.负面危机常态化,舆情危机代替管理危机。

2.结合实际,简要分析数字技术(如3D技术、电子报纸、电子阅读器)与网络技术(如RSS、Widget、SNS、博客、微博客等)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1.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让信息传播更加容易便捷。

比如,手机通过3G技术实现的高速上网,使下载歌曲、传送彩信和浏览新闻的速度被大大改善,还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搜索信息或地图导航的功能。

便携式的信息终端如电子报纸、电子阅读器等使包括新闻在内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被获取,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

3.网络技术使新闻信源与新闻传播主体发生了变化。

过去,传统大众媒介基本垄断了新闻传播,承担采集与发布新闻信息的主要是职业新闻工作者。

但网络技术使普通受众也变为了信息的发布者,促成了公民新闻的兴起。

在“华南虎”事件以及“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传播活动中,来自微博的民众的信息和观点所激发的舆论威力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公民新闻的主要意义有: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和特权,碎片化信息还原真相,影响议程设置。

4.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能够更好地选择和掌握获取信息的方式,如RSS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既能多方面地获取最新的信息,又可以实现便捷的本地管理。

智能手机和其相关手机应用的诞生使新闻和其他信息都能更简单地到达受众,同时微信、QQ、飞信等手机应用也改变了人际传播的方式。

5.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促进新的媒体形式的发展,如3G技术促进了手机电视的发展。

6.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让信息的传播变得十分迅速,比如温州动车事故,在官方报道出现之前,微博上已经有了相关消息,并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人们纷纷转发。

7.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媒介融合。

如智能手机,将网络、广播、电视、电话集于一体,既能实现信息的接收,还能发布和传送信息。

3.从信息的采集、合成与发布模式等几方面预测在媒体融合时代多媒体报道的发展。

信息的采集:多媒体报道要求的不仅仅是文字信息,通常配有视频、图片、音频等的新闻会比较受欢迎,也会更具可信度。

所以采集信息的时候,就应该尽量多地使用各种手段记录新闻事件。

使用文字来做基本情况介绍和深度评论,图片和视频等还原事件本来面貌并提供证据,这会是多媒体报道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可能会根据不同情况,对新闻的素材做一些处理,但这些处理都必须符合事实。

如车祸现场的照片不能直接放网上,必须要经过马赛克的处理。

也可以在视频之外加一些音乐来烘托想要表达的主题。

在采集信息时,还应该对信息的真实性认真核实,特别是当不是第一手消息时,必须要认真核实才能采用。

信息的合成:信息的合成方式主要有时间线方式、层级方式和多角度方式。

在未来,多媒体报道也将依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选择这三种方式中的合适的方法对新闻素材进行整合。

时间线方式是各种内容按时间顺序整合起来,清晰地描绘出新闻事件起源、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时间线上的点应当是整个事件中的比较重要的环节,整条线要有逻辑的串联在一起,通过多个新闻稿件或素材的结合来完整地展现一个事件。

这种报道方式会比较适合时间上有延续性的新闻。

层级方式是对新闻素材进行层次化组织,用一些超链接把有关某个新闻主题的素材分层次地呈现出来,把标题和内容提要放在最醒目的位置,然后是新闻正文,再附上相关信息和资料的链接。

这样不同的读者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而浏览不同的信息,也能够使更多更丰富的相关信息都被呈现出来。

多角度方式:一个新闻主题往往存在多个报道角度。

这种方式就是记者在采访写作时,把新闻分解成几个不同的线索,并根据各个线索去采集相关信息,写成稿件。

这一系列稿件可以把一个与受众关系最紧密的角度设置成主干,其他的在此之下依次排列。

信息的发布模式:在flash新闻里,记者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如遇重大新闻、事件性新闻,就可以先采集一部分发出报道,一边采集一边发布,不需要等待事件结束才发布,可以随时更新随时添加内容。

并且,媒体可以选择最适合某特定的新闻事件的发布方式,并对其实现最大化的利用,来展现新闻的价值。

可以预见,在未来,多媒体报道定将更及时地发布传递新闻消息,综合所采集到的各种信息,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去发布,达到新闻的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4.信息接收终端及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的互联网及传媒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互联网的影响:由于信息接收终端的不断更新换代,可能会实现三屏融合。

用户在将来可能会使用一种新的终端,将电视、电脑和手机的功能融合在一起,随之而来的,这种新的终端也将促进三网融合的发展:电信网、互联网和电视网将会随着信息接收技术的发展走向融合。

互联网的使用和普及率将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终端的发展毫无疑问会促进网络的发展,拥有一个便捷的信息接受终端的话,人们对互联网的关注度也将有所提高。

在等车、等人、等上餐的过程中,人们会习惯于用智能手机等上网,获取信息和打发时间。

促进互联网的新发展。

终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着互联网也向前发展。

例如,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网络游戏使人们得到娱乐和休闲,更多的简化生活的网站如网络购物网站出现,人们对于网络的新需求也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大动力。

对传媒业的影响:新的信息接收终端和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使新闻的表达更多样化,使新闻事件能够得到多样化的再现。

在新的终端上,会产生新兴的、相应的广告和增值业务。

增强互动性成为发展趋势。

个人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人,发布信息、对网上的信息作出评价、选择自己关注的信息。

如IPTV的兴起,它的点播、互动的功能的得到了网民的欢迎。

对传统媒体造成一定打击,会改变当前传媒业的格局,报刊媒体、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可能只会在特定的场合发挥作用,如司机听广播。

而新媒体则会通过终端的更新换代,使信息获取更为便捷。

当前的主流媒介的格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报业可能会走向专业化的道路,普通的大众报纸要拥有一项专长,如深度报道、财经报道等,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一般的社会新闻将会主要通过新媒体到达受众。

同时,终端的更新对传媒业中的媒体人、记者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对新闻的时效性的要求也更高,因为网络上随时有网民通过各种终端发布消息,正式的、有权威性的媒体必须要紧跟新闻事件的脚步。

5.结合实例从选题、内容策划、信息采集、表现方式等方面说明如何进行多媒体新闻的策划。

腾讯专题:官方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为何仍被质疑数据注水选题方面:多媒体新闻的选题有3点要求:1.选题要有足够多的多媒体素材;2.题材要重大;3.互动性要求高的选题优先。

对于这篇报道来说,基尼系数是一个反映国家经济状况和收入分配情况的数据,关系到国计民生,往往是学者和金融人士们关注的对象,题材比较重要。

在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了十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

官方的基尼系数已经十年没公布了,而来自于不同的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非官方的数据普遍都高于0.5,与官方的数字差距很大,因此这个数据的公布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值得关注。

内容策划:开篇以一段短小精悍的导语引入主题,经过图文结合的正文的详细解释后,以两句话做结语结束。

从三大方面构造了新闻的框架:中国官方基尼系数本就有不少不完备的地方;基尼系数的局限性,加大了公众对数据的质疑;部分民众对基尼系数的错误认识,进一步扩大了疑虑。

全面策划了基尼系数的有关信息,包括测算误差、局限性等,把整个新闻的概况都表述出来。

在行文的过程中,除了采访得来的素材,还丰富地引用和举例,使文章内容充实,明朗易懂。

正反两个方面的声音都给予展示的机会,实现了报道的客观平衡。

信息采集方面:多媒体新闻的素材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文字素材能够及时全面地传递信息,突出主题,把其他形式的素材联系到一起并为图片视频等作补充,同时文字还有利于深度报道和评论。

图片素材能够补充解释新闻信息,并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同时也能对读者的视觉感受进行调节。

音频和视频则对于渲染现场感、全面形象地再现现场有很大帮助,但非事件性新闻一般不需要视频和音频的辅助,比如在这个案例里就没有音视频。

这个专题的文字信息量比较大。

文字内容中,既引用了官方的数据,也查阅了其他国家的数据做对比;既采访了统计局人员,也采访了学者和专家。

报道中也插入了几张图片,有表示统计数据的折线图,也有表现收入差距的漫画,将文字传达出的信息形象化,并为文字信息提供支持。

在新闻的最后,还有一项投票和来自社会各界网民们的声音,是与受众之间的一种互动,同时也反映了大部分普通人对这个新闻的看法。

表现方式:多媒体新闻的表现应当注意多种信息表达方式的整合,整合方式包括时间线方式、层级方式和多角度方式,这篇报道主要是采用了层级方式来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