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童心 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
关于童心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关于童心的心得体会怎么写童心是纯真、善良且无忧无虑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拥有的一份美好感觉。
虽然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但保持童心可以让我们对于生活和未来始终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和希望。
首先,童心源于对于自我和外界的好奇心。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问题和挑战。
但是,我们不能失去对于事物本质和即将发生的变化的好奇心。
无论是从身体、思维、感受还是语言方面,都要不断寻求新的道路和途径。
人的一生中充满各种挑战和机会,我真切地认为保持好奇心是一个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当我们探索新的领域时,我们会发现世界并不像我们曾经认为的那样,而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美好。
其次,童心是悦纳世界的眼光与态度。
在童年时期,我们都有着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
然而,我们逐渐长大,逐渐清楚地意识到自我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相反,我们意识到其他生命也需要尊重和关爱。
童心就是这样一种内在的感觉,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处境和生命的价值,并以更加温和和善良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世界。
童心能帮助我们重新发现这个美丽的世界,并从中学到更多关于自我和他人的知识和经验。
最后,童心是保持快乐和创意的良方。
童年时期,我们总是充满一份乐观、自信和无畏的精神状态,享受每一刻的欢乐和美好,而且这种心境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当我们保持着童心时,我们会不断寻求新的创意和机会,给我们的生活和职业带来创新的动力。
童心让我们始终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发现新事物的激情。
它促使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奋发向前。
总而言之,童心是一份无价的资产和美好的内在财富。
它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世界和自我的能力,拥有一个乐观、积极和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心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保持它的存在,并尝试用每一个心动来感受这个世界。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保持童心的心境,一路欢笑、创新和成长。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教育孩子心得体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在当代社会中,教育孩子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却是一个复杂而又深思熟虑的过程。
除了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知识技能培养外,我们还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体会,并分享我们作为父母和教育者的心得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营造这样的氛围,父母应该:1. 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和支持,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的问题上。
与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并给予积极的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
2. 树立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家庭价值观是孩子成长的指南针。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讨论并确立明确的家庭价值观,如友善、诚实、宽容等。
通过身教和引导,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父母要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彼此尊重、理解和支持。
同时,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也需要倡导和谐、互助的态度。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途径,也是满足他们情感需求的重要手段。
1. 倾听孩子的心声: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倾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愿望。
通过真诚的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给予合适的指导和支持。
2. 鼓励表达情感:孩子可能会有各种情绪,无论是愤怒、悲伤还是快乐,我们都应该鼓励他们表达。
同时,教导他们正确的情绪管理方式,帮助他们学会情商的培养和情绪的调节。
3. 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也应该在家庭中有话语权。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决策权。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三、培养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教育孩子简短感悟心得(精品8篇)
教育孩子简短感悟心得(精品8篇)教育孩子简短感悟心得篇1在孩子一出生,我就对她充满了怜爱,她的每一步成长都让我欣喜无比。
对她的教育问题,我也不停的在总结和思考,我不期望她将来当官、发财,我不期望她大富大贵,我只有一个梦想,期望她做一个行为文明、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生活快乐的人。
所以,我的教育理念是育才必须先育人,凡事都要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待任何事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事情要有义务感。
对于这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1、关注孩子文明素质的成长。
老师每天要教几十名孩子,难免全都掌握孩子的思想,回到家里,我要询问孩子的学习进展情况,每当孩子提到老师时,我都要向孩子说要严格按老师的要求约束自己。
哪个老师都喜欢好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优秀的。
老师的严厉,辛苦教学那是对你的关心和爱护。
这一代孩子多数都是祖辈带大,自私浮躁。
我就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给父母最多的关爱,进行文明教育;如果说她不讲理,那就进行武力压服(命令形式,而不是打骂)。
同时,教育她凡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自己动手,自己要去尝试和体验,包括洗衣服等等家务我都要求她尽可能自己去做。
2、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边受到任何伤害,所以说,我经常告戒自己的孩子当同学中有人需要帮助时,你要伸出援助之手,学会宽容别人,不要计较一些小事,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努力培养孩子的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过去孩子总有这样的思想,她认为学习好的同学总是一开始学习就好。
我就给她举例子让她信服,鼓励她学习,让她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用积极的心态去思考问题。
3、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多与老师沟通。
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勤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学科中出现弱项马上查找原因,及时课外补习,让孩子在各方面齐头并进。
告诉她,课本知识是基础,及便是其它的知识学不到,只要认真听,积极思考,把课堂内的45分钟课程学好,就可以。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做到这一点:
1. 给予关注和关心:孩子需要感受到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用真诚的关心和爱心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被接纳。
2. 创建安全的环境:孩子只有在安全和放松的环境中才能敞开心扉。
创造一个没有批评、指责或恐惧的空间,孩子才能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
3. 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倾听他们说话的方式,不打断或批评他们的观点。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学习倾听技巧: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孩子的声音,还需要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意图。
倾听技巧包括积极聆听、发问和重述孩子的话语,以确保理解。
5. 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使与我们不一样也应该受到尊重。
它们展示了孩子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6. 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赞扬和认可他们的勇气,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声音是重要的。
7. 提供适当的支持:在孩子表达内心声音时,他们可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问他们是否需要我们做什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资源。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理解需求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
理解需求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理解需求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孩子的内心需求是指他们内心深处对于关爱、安全、归属感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需求。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理解并且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 关爱的需求孩子天生对于来自家人和爱护者的关爱有着强烈的需求。
关爱不仅仅是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更加重要的是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注。
在家庭中,可以通过亲密的沟通、温暖的拥抱以及赞美和鼓励来表达关爱。
在学校或幼儿园,教师可以提供安全、温馨的环境,倾听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合适的关怀和支持。
2. 安全的需求孩子们渴望在家庭和学校中感到安全。
这包括生理及心理上的安全。
在家中,家长应该创造一个稳定、有秩序的环境,建立家庭规矩和家规,使孩子明确什么是安全的行为。
教育者在学校中也需要提供一个友好、尊重的氛围,确保孩子的安全感。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如防止霸凌行为的发生。
3. 归属感的需求孩子们希望在家庭和学校里有归属感。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尊重孩子的声音和建议,并与他们分享快乐和困难。
在学校里,教育者可以设立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协作,培养他们的归属感。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提倡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部分。
4. 个人成长的需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人成长需求,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活动机会,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兴趣和技能。
在学校里,教育者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挑战,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目标。
总之,理解和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通过关爱、提供安全、培养归属感和支持个人成长,我们可以建立起积极、平衡的内心世界,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的挑战。
用心呵护用爱陪伴唤醒孩子内在力量
用心呵护用爱陪伴唤醒孩子内在力量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的学生没教好,那也是暂时的,是因为方法不对。
”这样一句质朴的话,像一盏明灯一直亮在我的心里。
当然“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最根本目的是不断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我有一些自己的教育感悟:一、散发自信,展现美丽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天赋,都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而善于发现这些长处,引导孩子长足发展,是我们教师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明白了,只有自信的孩子,才能真正学好。
无论是学习文化知识,还是学会做人的道理,自信的孩子,总有一种特别的神采,让人欣赏喜爱。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呢?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看课外书,开阔眼界,积极发展自身特长;可以组织孩子参加校内外各种中心活动;教育孩子相信自己,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各种困难,乐于接受各种挑战;教育孩子乐群,多交朋友,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身的不足。
其实培养孩子自信的方式是多样灵活的。
当我们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内心,认真倾听他们的感受,让他们在对话中得到尊重,当我们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有爱好会思考,让他们能够独立能够自强。
我想,这些一定都可以成为孩子自信的积淀。
在实践中,我也有所收获。
比如我们班的王梓薇,她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态度也端正,就是个性比较内向。
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其实她各方面能力很强,比如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只是因为个性的关系,没有主动展示的意识,请上台时就会显得很不自信。
所以我为她创造了很多机会。
学校的艺术节上,参加课本剧的表演;作为宣传委员,组织同学设计好每一期的黑板报;“一帮一”活动,她帮助后进生端正思想,这些锻炼的机会,果然让她勇气倍增,也让她得到了多样的成功体验。
《读懂童心》读后感
《读懂童心》读后感《〈读懂童心〉读后感》读完《读懂童心》这本书,我的内心像是被一场温暖的春雨洗礼过,清新而又充满了生机。
书中那一个个关于孩子的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也让我对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书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那些看似天真无邪,实则饱含深意的行为和言语。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去公园散步。
公园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在一片绿草地上,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
小男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个风筝,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爸爸,爸爸,我们快点放风筝吧!”小男孩迫不及待地说道。
父亲微笑着点点头,开始帮小男孩组装风筝。
小男孩在一旁蹦蹦跳跳,一刻也安静不下来。
风筝终于组装好了,父亲拿着风筝,小男孩则拉着线,准备放飞。
可是,试了好几次,风筝都没能飞起来。
小男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沮丧。
“爸爸,是不是我们放不起来呀?”小男孩的声音带着些许失落。
父亲蹲下来,轻轻地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说:“别着急,宝贝,我们再试试。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父亲赶紧把风筝往上一抛,小男孩拼命地跑着放线。
这一次,风筝终于飞起来了!小男孩高兴得又喊又叫:“飞起来啦!飞起来啦!”他的笑声在公园里回荡,那是一种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看着他那满是笑容的小脸,我的心也被感染了。
然而,好景不长,风筝在空中晃了几下,突然一头栽了下来。
小男孩的笑容瞬间消失了,他呆呆地看着掉在地上的风筝,眼眶里开始闪烁着泪花。
父亲再次安慰他:“没关系,我们找找原因,一定能让它再飞起来的。
”小男孩吸了吸鼻子,用力地点点头。
他们一起仔细地检查风筝,发现是线缠住了。
父亲耐心地解开线,然后又一次放飞。
这次,风筝飞得又高又稳。
小男孩望着天空中的风筝,脸上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他拉着线,不停地跑着,嘴里还念念有词:“风筝风筝,你要飞得高高的,不要掉下来哦。
”那一刻,我被这个小男孩的坚持和纯真深深打动了。
教育的理念──无痕教育
教育的理念──无痕教育滨海港经济区第二中心小学于豪在这次的学习中,我首次的听到了徐斌老师提到的“无痕教育”,在谈论中徐老师提出来几个简短的切身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无一不体现出无痕教育的优越性。
为此我特意买了一本书——《教育无痕》。
《教育无痕》是徐光通过总结12年的教子经验和亲身感受,从感悟童心、教育无痕、解放儿童、共同成长四个方面阐述了她的家庭教育观:要有儿童的心态,懂得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感受孩子内心的冷暖;要像珠宝专家发现宝石一样,发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
在她先进的教育观念、有效的教育方法下,她发掘了儿子的才华、天赋、闪光点,有效地激励儿子取得了进步!让孩子在适度的爱中健康成长!为家庭教育做出了贡献!我为她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宽宏的胸襟,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妙不可言的教育手段而折服!她把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诠释的那么具体生动!写作的最佳技巧应该是无技巧。
那么,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种“不露痕迹”的无声教育——无痕教育,应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
一、做孩子的朋友,感悟童心“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
”徐光同志强调要“感悟童心”,实质就是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奔放,做她的朋友,因此必须注重两点:(1)民主、平等尽管老师有教育学生的权力,但权力不是等级。
学生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学生也呼吁民主平等。
(2)谈话、倾听和孩子谈话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而且还在闲聊中和孩子拉近距离,知道彼此,并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如果一味地苛求、指责,不容倾诉和申辩,孩子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言语会越来越少。
这并非说明他不想谈,而是不愿谈,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说比说更好,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只会引来无休无止的“唠叨”。
教师保持一颗童心的感悟
教师保持一颗童心的感悟1. 哎呀,说到教师保持一颗童心的感悟,我可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呢!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保持童心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和智慧啊!2. 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突然灵机一动,我对孩子们说:"咱们来玩个游戏吧!大家想象自己是一粒种子,慢慢生根发芽,长高长大!"哇,你们猜怎么着?教室里立马热闹起来,孩子们兴奋地模仿起来,有的蹲下身子,有的慢慢站起来,还有的伸展双臂。
这一刻,我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棵快乐的小树苗呢!3. 有人可能会说:"老师要严肃一点,保持威严。
"我可不这么想!保持童心不等于幼稚,而是要用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就像小明有一次问我:"老师,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不会掉下来啊?"我没有立即给出科学解释,而是反问他:"你觉得呢?"结果这个小家伙居然说:"可能是因为星星们手拉手,互相帮助,所以才不会掉下来。
"听完我都惊呆了,这想象力简直太棒了!4. 保持童心,还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趣、更有创意。
有一次教数学,我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大超市,让孩子们扮演顾客和收银员。
你们猜怎么着?原本枯燥的加减法练习变成了一场欢乐的购物游戏!小红兴奋地说:"老师,我终于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了!"这句话让我感动得差点掉眼泪。
5. 童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绪。
有一次,小华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不敢进教室。
我蹲下身子,平视着他的眼睛,轻声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想办法,好吗?"看着小华慢慢露出笑容,我感觉自己的心都融化了。
6. 保持童心,还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好奇心。
有一次,我在讲台上不小心被粉笔盒绊倒了。
正当我尴尬得不知所措时,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喊道:"哇,老师在表演太空漫步呢!"全班哄堂大笑,我也跟着笑了起来。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走进童心倾听童声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走进童心倾听童声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幼儿教师师德的心得与感悟。
今天,我想以“走进童心,倾听童声”为主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一、用爱倾听,发现童心幼儿的世界充满了童真和幻想,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发现他们的童心。
用爱倾听,是我们走进童心的第一步。
有一次,班里的明明在画画时,突然哭了起来。
我走过去问他:“明明,你怎么了?”他抽泣着说:“老师,我不会画小鸟。
”我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老师教你。
”于是,我手把手地教他画小鸟,他渐渐地露出了笑容。
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依赖,我明白了,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关爱。
二、用心引导,培养童趣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童趣,他们总是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乐趣。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心引导,培养孩子们的童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有一次,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了一只蝴蝶。
他们兴奋地围过去,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我趁机引导他们观察蝴蝶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翅膀的摆动等。
孩子们在观察中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尊重个性,发展童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特长。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现他们的潜能,并帮助他们发挥出来。
班里的亮亮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他对篮球非常感兴趣。
我鼓励他参加篮球社团,并在训练中给予他指导。
渐渐地,他的篮球技能得到了提高,也在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我为他感到骄傲,同时也意识到,尊重孩子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责任。
四、言传身教,树立童德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到以身作则。
当孩子们犯错时,我耐心地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并鼓励他们改正。
在这个过程中,我让他们明白,诚实、善良、勇敢等品质是值得追求的。
慧爱孩子助其成长感悟
慧爱孩子助其成长,是一份深远的感悟。
它不仅涉及到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更关乎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连接。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首先,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孩子发现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
我们要帮助孩子开阔眼界,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文化和思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们的言行举止、态度和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孩子。
我们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用善良和爱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让孩子在我们的影响下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最后,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支持。
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总之,慧爱孩子助其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维护。
让我们用智慧和爱去陪伴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快乐和幸福中茁壮成长。
感悟童心,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
感悟童心,满足孩子的内心要求
——读《拥有一颗可贵的童心》有感今天看到这样一篇案例,题目是《拥有一颗可贵的童心》,看完这篇案例,联系自己平时的工作,感触很深。
这篇案例描述的是孩子们在玩最喜爱玩的玩沙活动中,一个小朋友不愿意玩平时爱玩的沙,而想和老师说话、聊天,不停地跟老师说一件件他认为重要的事情,这时老师猛然醒悟:是自己平时和他说话的机会太少了。
看了这篇案例,联想到自己班上的一个小女孩——秦子棋,她几乎每天尿裤子,老师只要带领小朋友们展开集体活动,她就开始哭闹。
为此,我也曾采取过一些措施,但见效甚微。
看了这篇文章,我想:可能自己平时和她交流的机会太少,她想以尿裤子、哭闹的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让老师在给她换裤子、安慰她、稳定其情绪的过程中获得与老师单独相处、亲近的机会。
于是,我就利用梳头、整理衣服、玩玩具等机会与她交流,让她说一说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并告诉她尿裤子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是一个坏习惯,如果真想小便能够去卫生间,而且天气冷了尿裤子会容易感冒的。
有什么心里话也能够跟老师讲讲、说说,把老师能够当做自己的妈妈,但是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新本领,这样老师会更喜欢你,小朋友们也愿意和你一起玩,你也会交到很多好朋友。
过了一段时间,秦子棋再也没有发生尿裤子的事情,变得活泼开朗多了,也能经常看到她的笑脸了。
我想: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内心需求,在活动中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要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就必须细致观察孩子的行为,感悟那颗童心。
演讲稿:用童心观察孩子的世界
演讲稿:用童心观察孩子的世界!今天,我想谈一下一个主题,那就是:用童心观察孩子的世界。
对于我们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已经对世界非常了解了,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感觉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和成熟的思考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像孩子一样,用童心去观察孩子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还有很多的事情和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我们要用童心重塑自己的思维方式。
儿童往往具有天真、开朗、善良、乐观的性格,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美和乐趣。
如果我们成年人也能像他们一样,让自己重新回到童年时那种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的状态,我们就会更容易发现孩子世界的独特之处。
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有着与我们成年人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他们往往能够从一些们看来不太重要的事情中获得乐趣和启示。
比如,我们成年人可能会觉得一朵花只是一个普通的事物,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可能会从一朵花中发现生的源泉和美妙之处。
我们要用童心去理解孩子的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行为和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的认知和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我们就会更能够体会到孩子们那种天真和可爱。
比如,孩子们往往会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开心或者难过,但是他们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因为他们的感受更加纯粹和真实。
我们成年人可能会觉得这些事情无足轻重,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十分关键的。
我们要用童心去与孩子进行交流。
如果我们观察到孩子们的行为和世界观与我们存在差异,那么我们就要和他们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减少误解。
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或者思维方式往往是很简单和不成熟的,但是我们要用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话语和思维,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鼓励他们去思考更加深入的问题。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通过故事、游戏、玩具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感悟童心》优秀读后感
《感悟童心》优秀读后感感悟童心童心,是一个纯净而真实的存在,它战胜了岁月的流逝,始终闪耀着温馨的光芒。
当我们回忆起童年岁月,不禁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那些朴实无华的情感。
读了《感悟童心》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力量,它给予我了许多启示,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书中的主人公小明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他的童心让我感动。
在困境面前,他总是能够积极向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
在书中,小明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从不气馁,而是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面对困境时的消极态度,我意识到了童心的重要性。
童心教会了我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真正成长。
童心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书中,小明总是充满好奇地探索世界,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抱有浓厚的兴趣。
他喜欢观察大自然和探索未知的事物,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对世界的好奇心。
长大后,我们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丧失对新事物的兴趣,而童心则能够让我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学习和成长。
正如书中所说:“当我们遗失童心时,我们也失去了一切。
”童心让我们保持纯真和善良。
在书中,小明总是尽力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他没有猜忌和偏见,只是真心地对待每个人。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童心的美好之处。
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很容易变得疑心重重和算计周围人。
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保持童心的重要性,只有保持纯真和善良,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与他人相处,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童心让我们保持乐观和快乐。
在书中,小明总是能够从微小的事物中找到快乐,他的乐观让我感动。
童心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寻找快乐和希望,而不是沉浸在悲伤和困难中。
正如书中所说:“童心的花儿,不会随风折断,它们傲然挺立,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日出。
”回想起自己曾经因为小事而愤怒的情景,我深感自己的无聊和短视。
通过读这本书,我学会了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将每一天都活成快乐的样子。
幼儿园教育随笔:用心走进童心世界
用心走进童心世界张店区实验幼儿园周丽娜有人说,在所有的艺术当中,唯有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
它虽然不像其它艺术那样扣人心弦、动人魂魄,但它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育人先育心,想要真正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不是件容易的事。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过:如果教师具有一颗挚爱的心,对幼儿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幼儿就会发奋图强,朝气蓬勃地对待学习和生活,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用心爱孩子,期待就会变成现实。
尊重与平等——叩响童心世界的敲门砖。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样。
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
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表现,也是正确爱孩子的一个重要内容。
尊重孩子使我和孩子间的距离拉近了,我是老师更是朋友。
怎样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呢?让我真正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通过圆圆的一双小手。
一次到植物园春游,我和几个孩子围坐在草地上分享着甜美的食物和开心的话题,圆圆小朋友来到我身边兴高采烈地给我讲在游戏中的趣事,我一边听一边给天天解纽扣、脱衣服、塞裤子,偶尔笑一笑、点点头表示我在听。
忽然一双小手伸过来托住我的脸,使我不得不看她。
这时我才看到一双渴求的眼睛,我有些疑惑:“怎么了?圆圆!”“老师,听我说了吗?”我的心为之一动,或者不是简单地需要我在听她讲话时看着她,而是在要求我尊重她。
我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点!于是我认真听她讲完后,搂着她亲了她一下,她才满足的走开了。
我这才反思我自己,在我多年的工作中有多少次这样无视过孩子的感情呢,这双小手使我从中明白了尊重的含义。
从此面对孩子们,我都会专注地看着他们,听他们把每件事、每个要求说完。
也许手中有许多重要的事要做,但是暂时放下它,用眼睛去面对需要你面对的孩子,用心去聆听需要你倾听的孩子,这更重要。
爱心和耐心——进入童心世界的通行证我们常用“爱孩子像妈妈”这句话来比喻我们这一职业的特殊性。
其实,教师的爱比妈妈的爱更科学、更广博和无私。
这种爱更能承受一切、接纳一切。
教师具备童心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童心的重要性。
童心,即保持一颗纯真、乐观、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具备童心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是多么的重要。
首先,具备童心可以让我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往往会失去那份童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会逐渐减弱。
然而,当我们以一颗童心面对学生时,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在我与学生的互动中,我发现那些拥有童心的孩子更加活泼、开朗,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
其次,具备童心可以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充满激情。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然而,如果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自身的情感投入,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当我以一颗童心去备课、上课时,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从而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者,具备童心可以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教师这个职业并非一帆风顺,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这时,如果能够保持一颗童心,我们就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我遇到困难时,我会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用童年的乐观心态去化解压力,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此外,具备童心还可以让我在与学生相处时更加融洽。
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纯真和善良,他们对待朋友、同学和老师都非常真诚。
当我们以一颗童心与他们相处时,我们就能更好地融入他们的世界,成为他们信赖的朋友。
在我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努力保持童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总之,具备童心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至关重要。
它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更加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童心,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童心教科学
科 学 大 众 ・ 学 教 育 科
20 年 第 8 09 期
童心教科学
缪 美 娟
( 阳 市西 平 小 学 。 苏省 23 0 ) 溧 江 13 0
摘 要: 解读《 科学课程标准》有一 句话一直萦绕心 头: , 感悟并理解孩子 的童心 , 关注并满足孩子的 内心需求。
关键词 : 学课 ; 感悟 ; 理解; 童心 科
中图分类号 :6 3 G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 3 1 (09 0— 2 —0 10 —3 2 0 8 04 0 1 5 J
什么是童心呢?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呢? 明代的李贽写 过一篇 “ 小豆苗的根又是什 么样的呢? 这时突然有个孩子说 :老师, ” “ 我
文章叫做《 童心说》他说童心就是真心 , , 他把这个童心是定义在 发现小豆苗的根像一条蜈蚣 , 我叫它蜈蚣根 。 太棒了 , ” 这是创新 真诚上 , 他认为我们要把 自己心里面的东西表达 出来 , 就好像是 的发现 ! 我笑 了。 孩子们 , “ 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名字 , 想不想知 童言无忌一样 , 这样才是好 的。那么这个 童心 , 又该如何表现在 道 ? 这时我随机介绍“ ” 须根” 直根” 孩子在获得知识 的同时 与“ 。 科学教学上 呢? 如何用一颗童心去教科学呢? 笔者在几年的实践 也丰富了想象能力。童心教学是一种交往 , 更是一种分享 。 中注意做到 了以下几方面: 三 、 心是 玩 。 大 家在 一起 共 享 快 乐 童 是
内, 让科学在孩子们的身边看得见 、 摸得着 。
二 , 心 是 多彩 的 梦 . 丰 富 的想 象 童 是
其实在上完这节课后 , 我也在札记 中这样写到 :
童心港湾活动感想感悟
童心港湾活动感想感悟在童心港湾,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挥洒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看到他们在沙盘上建造起自己的城堡,用玩具积木搭建自己的梦想家园,或者在画板上挥毫泼墨,将自己的心灵世界展现出来。
他们没有束缚,没有限制,只有自由和快乐。
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时光,那时候也曾经有过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
现在想来,或许正是因为这段童年时光,让我有了勇敢面对未来的能力。
在这里,我看到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和友爱。
他们在一起玩耍,互相帮助,共同挑战各种游戏和障碍。
或者在画画的时候,互相交流、学习、借鉴。
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和相互帮助。
同时,我也看到了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这些都是值得尊重和发展的。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攀比和嫉妒,只有真诚和友情。
作为成年人,我也应该学会和他们一样,去欣赏和尊重每个人的不同之处,而不是一味的去评判和排斥他人。
在童心港湾,我还看到了孩子们的勇敢和坚韧。
他们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尝试各种新的活动和游戏。
有的孩子在攀岩墙上攀登,有的孩子在乐园里开心地跳跃。
他们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只愿意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这种精神是多么的令人敬佩和值得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坚韧去面对和克服呢?这是我在童心港湾得到的又一次启发。
在这里,我发现童心港湾不仅是一个供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更是一个让成年人反思和成长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感受到他们坦诚和真诚的心灵,这些都是我们在成年后渐渐失去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孩子们身上学习到很多,学会欢快和快乐,学会团队合作和友爱,学会勇敢和坚韧。
我相信,当我们真正放下成人的包袱和冷漠,回归到童心的时候,我们也能重新找到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与此同时,童心港湾也提醒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规划。
我们作为大人,更应该重视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为他们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小朋友教育的心得与感悟
幼儿园小朋友教育的心得与感悟作为一名幼儿工作者,每天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纯真和善良所感动。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幼儿园小朋友教育的心得与感悟。
我认为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品德。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唱歌、跳舞、画画,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同伴,懂得分享和感恩。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有的孩子擅长唱歌,我们就让他们多参加合唱团;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就让他们多参加绘画活动。
通过这些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再者,我们要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在幼儿园里,我们会遇到各种性格的孩子,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害羞。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多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安全。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强和独立。
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的成长。
作为幼儿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
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未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满满的感动和幸福。
愿我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梦想起航!幼儿园小朋友教育的心得与感悟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的日子,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纯真和善良所感动。
每天,我都能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感悟,关于教育,关于生活,关于人生。
孩子们的品德教育是我认为最重要的。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唱歌、跳舞、画画,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同伴,懂得分享和感恩。
工作幼儿园四年的感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幼儿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
回首这段时光,我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对同事们的感激以及对孩子们的眷恋。
在此,我想用这篇感言,表达我对这段工作的深刻感悟和无限怀念。
一、幼儿教育,一份神圣的事业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
在这四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崇高和神圣。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灵纯净、思维活跃,正是塑造他们性格、培养他们兴趣的黄金时期。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始终坚守着“一切为了孩子”的信念,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
二、关爱孩子,用爱心温暖童心在这四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爱心的重要性。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始终把关爱孩子放在第一位,用心去了解他们的需求,用行动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每当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听到他们稚嫩的声音,我心中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1. 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幼儿园,我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问题。
每当孩子生病,我会关心地询问他们的病情,并提醒家长注意护理。
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我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2.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
我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同时,我还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光彩。
3.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幼儿园,我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文明礼貌、独立自主、团结友爱等。
我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团结协作,共筑教育梦想在这四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
1.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团队中,我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同时,我也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童心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
解读《纲要》,有一句话一直萦绕心头:感悟并理解孩子的童心,关注并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
那么,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玩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每周一次的玩沙活动总是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开始的。
当孩子们欢呼着奔向沙池的时候,睿睿却拉住了我的手:“老师,我不要玩沙,我只想留在老师身边和你说说话。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是什么原因令睿睿舍弃难得的玩沙机会而执意要和我谈话呢?“我们一边玩沙一边说话,好吗?”“不好,那样你就不会只听我一个人说话了。
”睿睿拉着我站在沙池边:“我有好多事情想和你说呢,过年的时候,我想打电话给你,可不知道你的电话号码。
后来,我爸爸妈妈的手机都被偷走了,我就没有办法给你打电话了。
我以前用珠子串了一条项链,下次我带过来送给你……”睿睿不停地跟我说一件件他认为重要的事情,我猛然醒悟:是我平时和他说话的机会太少了!我一个星期到他们班两次,每次都只能和孩子们玩一个小时,睿睿当然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了。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内心需求,在活动中就会有不同的表现,要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就必须细致观察孩子的行为,感悟那颗童心。
事例一:
晨间活动,来园早的小朋友自发地在玩具架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三三两两地玩了起来。
顺顺一会儿去拿花片,一会儿又去拿智高乐。
整个晨间活动,顺顺不停地变换桌面玩具,没有真正投入到玩具之中。
顺顺怎么会每次活动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看到别人玩得好就去拿,拿了又不玩,接着又换其他玩具。
我想,最关键的,是孩子内在的精神没有被一件事情所吸引,他不能从玩具中发现自己的需求,看到别人玩的很好就想要,不理解也发现不了别人为什么会玩的那么好。
追根究底,是因为顺顺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几乎所有的事都由爷爷奶奶帮着做完了,自己从来就不需要去做什么,也不会做。
幼儿园的玩具有很多,令顺顺无所适从,只能看到别人玩得好就去拿,又不知该怎么玩,便这样不停地变换。
我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利用玩具去发现自己,从而获得一种内在的精神愉悦,然后由一点而发过渡到对其他玩具的需求。
我选了平常孩子们玩得最多的链条,带顺顺一起玩。
玩链条其实很简单,只要一个接一个地串起来,就可以串成彩色的项链、腰带。
从随意拿取链条串成长长的一条开始,我和顺顺一起发现链条的连接方法,比较我和他串的项链的不同,让他逐渐发现可以有目的地选取不同颜色的链条串出不同排列的项链,这样就可以串很多不同的漂亮的项链,游戏结束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小朋友来挑选他们喜欢的项链打扮自己。
我看到了顺顺在玩链条中的变化,每次
串好一条项链,他都会满足地笑。
于是,我又把花片放到顺顺的面前。
开始的时候,他象玩链条一样玩花片,把花片插成不同颜色间隔排列的一长条。
我在旁边插出小花、小碗等简单的物品,让他观察花片的不同插法(插出圆形、梯形等等),再用这些基本的形状插出复杂的汽车、家具等等物品。
顺顺逐渐了解怎样玩出不同的花样,从中发现了玩的乐趣,并把这个乐趣慢慢扩展到其他类型的玩具中,再也看不到那种不停调换玩具的情形了。
事例二:
7:40,入园高峰,陆续来园的孩子在晨检处排起了一条长队,保健老师正笑眯眯地忙碌着。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这样排队要等到什么时候?”奶奶拉着孙子匆匆地走到队伍的前面:“插进去,让老师快点帮你检查!”孩子迟疑着往后退,拉着奶奶要排到队伍的后面。
“哎呀,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也不机灵点儿,插进去不就好了吗?”奶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再一次把孩子往队伍里推。
孩子急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猛回头对着奶奶拳打脚踢。
“这孩子,脾气好暴躁!”一旁的家长议论起来:“老师,你就先帮他检查吧。
”队伍中让出一个空,奶奶拉着孩子插了进去。
晨检完的孩子,依然是一脸委屈的表情,不停地用拳头捶打奶奶。
奶奶躲闪着,还在不停地责备:“傻瓜,以后就是要学得机灵点儿,不要那么傻乎乎的。
”
我迎上去,蹲下身帮他擦掉眼泪:“来,开心点儿,和老师一起到班里去吧。
”奶奶松开了手:“跟老师一起去吧。
”我牵着孩子的手,边走边聊:“让老师猜一猜,你是中(1)班的小朋友,是吗?”孩子点了点头。
“今天好多小朋友都在排着队等待晨检,你也想和他们一起排队等,是吗?”孩子再次点了点头。
“你知道是奶奶错了,坚持要排队等候,真了不起。
”我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的表情缓和了许多,有了一丝笑意。
“可是,要把你的想法告诉奶奶,奶奶才会支持你啊。
”我勾起孩子的小手指,“我们拉拉勾,以后心里想什么,就说出来,好不好?”孩子笑了,转身跑进了教室,回头对我说:“老师,再见!”
在孩子的心里,有着基本的道德准则──要排队等候;而奶奶却要求他机灵插队。
两者矛盾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心理冲突,使他无所适从,继而用捶打奶奶的方式发泄他内心的困惑和不满。
儿童脾气暴燥一般都是环境中缺少他所需要的东西,使他个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主要是精神的),于是就烦燥不安,甚至出现种种过激行为,这是儿童精神胚胎的一种特征。
一般的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愿望去要求孩子,往往就忽略了孩子个人的需求。
长此以往,就使得孩子不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独立,而一个正常的儿童如果不能达到这种功能的独立,就会发生心理歧变,出现乱发脾气等种种令我们成人困惑的举动。
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和家长一起,用我们成人的智慧给孩子巧妙的帮助,使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长。
事例三:
波波嘴里念念有词,从蜡笔盒里找出一枝黑色的蜡笔,挥舞着在纸上画出一大团乱乱的线条,
象一个张牙舞爪的黑影,然后把笔一扔,把身体缩成一团,哆嗦着,绕着桌子走了一圈,再次坐下来,用笔在纸上散乱地点出一长条弯弯曲曲的小黑点,嘴里不停地嘟囔着。
我很想过去问问波波正在画些什么,想些什么,又怕打扰了波波,让波波的想象突然中断。
波波正沉浸在他的梦幻世界之中,创造着只有他自己才懂的图画语言,展示着他内在的精神生命。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个人精神的成长密码,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成人无法完全了解的。
比如我们不知道一个两岁的孩子为什么蹲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一堆土块,然后毫无理由地站起来走掉。
我们也不知道一个三岁的孩子为什么突然躺在地上,一只手挥舞着做着奇怪的动作。
在我们无法解释这些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崇拜它,就像对大自然的伟大怀有深深的敬畏那样去敬畏孩子,因为那是人的精神生命的展示。
我们能帮助就去帮助,不能帮助就只好静观、倾听和安慰。
事例四:
老师正在给小朋友讲故事《春天的童话》,小朋友们都入神地听着,唯独飞飞不停地在座位上扭动身体,突然把两只手伸过头顶,嘴里“汪汪”地叫着,引得小朋友都转过头去,看着他大笑起来。
飞飞更起劲了,又弓着身子走下座位,伏在地上“汪汪”大叫。
老师无奈,走过去想制止他,飞飞“汪汪”叫着,手脚并用,沿着教室四周迅速地爬行,躲避着老师,整个班级都哄闹起来,老师束手无策。
我走进去,掏出手机给小朋友打电话:“喂,中1班的小朋友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草地上的小草绿了,花坛中的花儿开了,春天已经来了!”小朋友一下子被我吸引过来,回应着:“哦,我们已经知道啦!”“是吗?那我们一起打个电话给小狗,告诉他春天来了的消息,好吗?”“好!”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着,同时转过身面对着飞飞打起了电话:“喂……”我借机走到飞飞身边,示意飞飞跟我一起和小朋友打电话。
飞飞快捷地从地上爬起来,摸了摸头,回到了座位。
飞飞是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儿童”,不守集体规则,总是在集体活动中出现各种问题,是班级的特殊人物:任性,自制力差,喜欢攻击别人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感到被侵犯时就以武力反击。
而造成飞飞这些“问题行为”最根本的原因,是长期情感需求的无法满足。
飞飞父母离异,父亲性格暴躁,奶奶无暇照顾,就象一个野孩子一样得不到爱的滋润。
在班里,飞飞常常会突然就抱住某个女孩亲一口,或者腻在老师身边不肯离开,否则就制造事端让老师发现他的存在。
由此可见,飞飞的种种举止,都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得到成人的关爱。
因此,老师首先必须重视与飞飞的情感交流,在满足他情感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帮助孩子纠正行为偏差。
解读孩子是一项有趣而细致的工作,孩子只有被正确的解读后才能获得正确的帮助,如果孩子经常不能被读懂,就会变得心烦意乱,脾气暴躁,这时我们往往怪孩子不好而不是找自己的毛病,避免的办法只有一个,去学习观察孩子,尊重他们,然后再用心灵感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