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试题(历史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答案解析)

2019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答案解析)

2019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59 文学成就及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3颗星考点69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颗星 1到2题考点7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颗星 2到4题考点71 教育事业的发展 2颗星考点72 文学的主要成就 2颗星考点73 美术、音乐及影视艺术 2颗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1.【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商丘市2017届高三三模考点69 难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这评论的是我国A. “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B.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 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D. “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2.【来源】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17届高三选考科目12月联考历史试题考点69 难20世纪60—70年代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科技发明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②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③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A. ①②④③B. ②③①④C. ④①③②D. ③②①④3.【来源】【全国校级联考】江西金太阳2017届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考点69 难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 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 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 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4.【来源】考点73 广东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考考前冲刺难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

《高考真题》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高考真题》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母题来源一】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母题题文】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试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标中的“早期国家的特征”,题型是“反映类”选择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提供了商朝与西周王位继承的代际变化,要求深层次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考生通过王位代际的变化,找出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规律,从而得出历史结论。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考查了学生对商周时期的史实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通过史料理解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应对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掌握。

(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开创的一种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的权利, 同时又对周天子负有一定的义务。

被分封的并不都是具有王族血缘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它以血缘关系为维系政治统治的纽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均依附于嫡长子继承制。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三调考试- 历史试卷*命题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题1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尚书》栽:“臣不匡,其刑墨•”《礼记》软:“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 《物原》栽:“周宣王时的史籀始墨书于丝绸•”这些记载表明A.古代制墨技术高超B.墨的用途较为单一C.我国用墨历史久远D.周代书写材料广泛2.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

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

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这一做法A.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B.表明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D.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3.下图是秦靑铜半两钱母范。

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厲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 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罱铸钱•此事例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C.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D.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4.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某一简的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丑,迁陵掾讯捽(刑讯)蛮衿……(背面)鞠(审讯犯人)之,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14页)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5.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

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 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

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6.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 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旨在防范中央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7.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足德上,从而将全 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煅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徳的可能• ”这一制度 应是•A.郡国并行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唐朝诗人韩愈描述了他到今天广东省阳山县当县令的情形:“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全国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全国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4.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流畅。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冶铁技术的提高
B.绘画艺术的进步
C.佛教文化的影响
D.思想观念的变迁
【点睛】材料中立宪派之所以参加革命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立宪派中的一些人士对清政府失去了信心,思想上发生了变化,转而投入了革命这一方。“预备立宪”中的“皇族内阁”的闹剧,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这其中就包含部分立宪派人士。
12.1843年,上海县城和近郊人口仅20万,但是在五十年代后,大量杭州、苏州、扬州士绅移民上海,到1862年,上海仅市区人口就已达到300万,一跃而成特大城市。上海人口迅速增加的直接因素是
A.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洋务运动的广泛开展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五十年代后,大量杭州、苏州、扬州士绅移民上海”,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到1856年时,苏杭一带已经被太平天国占领,故大量人口转移到临近的到上海,故B项正确;上海通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商品贸易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方面,不会使人口增长如此之快,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故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两项。
11.清朝明确规定:人值军机参与机密的军机大臣必须在三品以上。皇帝在选用军机大臣时,必须顾及社会舆论和臣工态度。材料意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限制了皇帝的用人权
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导致了政治体制僵化

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材料表明A. 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B. 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C. 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D. 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庙制度,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贵族内部亲疏贵贱,把宗族关系同政治等级联系起来,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庙制度,不是分封制,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夏商周时期,中央政治权利尚未形成高度集中,D错误。

2.《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表明“小康”之世A. 国家统一安定B. 王权高度集中C. 实行血缘政治D. 违背历史潮流【答案】C【解析】根据“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可知,“小康”之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世袭制,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家统一安定、王权高度集中,排除AB;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错误。

3.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

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

材料反映了A. 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B. 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C. 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 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答案】C【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确立,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以政治制度的理性超越了信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考试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考试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01 CC'D 心A D D C C �DA C'D IBCCJ!ID D-DCOD
AOC区DABDD CCCAC
CBD “心补点r 政府注戏对民间伯仰进行引并;芬祀仔有地方f 祈福夺功利实用色彩曼(句点2分停共6分)
,优化官场风气已有利的及聚力:有利千
答出4点给1分)切变化,传绞自轻c i 先织拜遂渐走向哀劳叶文信仰在中jij .(蚝点2分旷共,分)
近代以来西方思想的影中1'的沾杲才戏文化运动的思也解放作用.
•1 (1)扭同职己理水平,.'句点2分,共8分)
为抗敌防诛及
6分)加强中央来仄多元化a 吁t,,有
(每点2分,.... f迷们活动育
政府权丘”另一日的是钳劓加强国民欢府的廿刓绫治.(奸点2分.共J 分}s ·1. U)通过立法彤式-·,统一税刚,秉中到过步开放�.(J点J分龟2点5分片J ,.点7分,(2')挖动了盐税体料的近代化,均加了政府
人;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芘劂有利于人平的提芘为日后改革所伍点2分.夕上片分)。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精选)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精选)

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7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4.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5.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 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 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6.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7.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2018-2019学年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温馨提示: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高考保持心平气和,不要紧张,像对待平时考试一样去做题,做完检查一下题目,不要直接交卷,检查下有没有错的地方,然后耐心等待考试结束。

答题卡上)1、《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君亲制祭,大人荐盎。

君亲割牲,夫人荐洒。

”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A.表达对周王虔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3、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

”下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A.均田制与井田制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C.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出现D.均田制全属中央政府,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5、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

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A. “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6、“孔子问老子,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

2019届河北省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河北省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河北省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 .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A.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C.西周的宗法制D.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2.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制度法令的统一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3. 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4. 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旨交皇帝御览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交法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5. 下表为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单位:%)统计表。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p6. 中国北部中国西部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两广地区云贵地区整体 1843年 4 . 2 4 . 9 4 . 1 4 . 5 7 . 4 5 . 8 7 . 0 4 . 0 5 . 1 1893年 4 . 8 5 . 4 4 . 7 5 . 2 10 . 6 6 . 4 8 . 7 4 . 5 6 . 0 A.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整体上发展较快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化比率最高C.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的商品经济发展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7. 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

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

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英语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 ere does the man want to go?A. A railway station.B.A post of f ice.C.The seaside.2. 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A. Sh e woke up late.B.She got to work late.C.She went to sleep late.3.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now?A.Baking cookies.B.Making a list.C.Shopping for groceries.4.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the zoo?A.Sad.B. I mpressed.C.Disappointed.5.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Young people lose their jobs easily.B.Young people are too quick in making decisions.C.Young people seldom stay long in the same job.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含答案.pdf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含答案.pdf

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材料表明A. 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B.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C. 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D.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2.《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表明“小康”之世A.国家统一安定B.王权高度集中C.实行血缘政治D.违背历史潮流3.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

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

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B.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C.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4.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

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

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

材料旨在说明A.“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B.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C.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D.“中国”已有了明确定义5.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中历史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A.分封制度,天下归帝B.宗法制度,天下归嫡C.井田制度,天下归私D.礼乐制度,天下归贤2.周代的分封制,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

这说明,分封A.体现了鲜明的血缘宗法性B.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C.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D.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3.“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A.商代B.西周C.春秋战国D.西汉4.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吸收各家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其多设耳目来侦查的方法创自墨家,其“循名责实”的方法采自墨家和名家。

据此判断法家重视A.人主驾驭群臣的方法B.人主的权势C.法律条文的制定和实行D.苦干和自我牺牲5.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

这些规定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6.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措施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7.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唐代的庙会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8.北宋文人王说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题(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满分100分,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2.“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C. 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3.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4.《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5.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

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材料表明隋朝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对殷墟卜辞的研究,商朝“周祭”与“特祭”并行,轮番而又周而复始地对先公先王先妣祭祀的制度,称“周祭”;只针对某些祖先进行的特殊祭祀,称“特祭”。

由此可知,商朝A.宗法制度较为完善B.保留浓厚原始民主传统C.儒家礼制得到尊崇D.“天人合一”的观念盛行2.秦朝时,奏事有面奏和书奏两种形式,只有具备一定身份等级的大臣和贵族才可以当面向皇帝反馈情况或请示皇命;书奏是具有上奏资格的官署或官员通过规定渠道呈递文书,请皇帝裁定审批。

这一规定A.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B.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力度C.对地方形成有效的管理D.旨在维护皇帝至上权威3.史载,古国高昌原本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

640年,唐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来又设安西都护府进行统辖。

自此以后,该地的土地自由买卖现象逐渐消失。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有利于回鹘发展B.国家经济重心向南方迁移C.经济区域化分工范围扩大D.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4.《徐霞客游记》中的《粤西游记三》记载:“既而又南一里,过按察司……转而西向后宰门内。

靖藩方结坛礼《梁皇忏》,置栏演《木兰传奇》,市酒传餐者,夹道云集,静闻果在焉。

”这一记载有助于了解明朝A.昆曲艺术的产生发展B.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C.地方监察体系的完善D.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5.19世纪40—60年代是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垄断时期,对于外报带来的影响,一代办报人戈公振说:“外报之目的,为传教与通商而宣传,其为一己谋便利,夫何待言。

当时教士与关吏,深入内地,调查风土人情,探刺机密,以供其国人之参考。

”戈公振的这番言论旨在说明近代在华外报A.旨在传播基督教教义B.推动了中国报刊业的兴起C.充当列强侵华的帮凶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6.20世纪30年代中期,四川地方当局曾拟议变卖成都皇城地产。

专题02 相互作用(测)(解析版)

专题02 相互作用(测)(解析版)

专题测试【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调研)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 、B 、C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C 水平,则弹簧A 、C 的伸长量之比为 ( )A .3:4B .4:3C .1:2D .2:1【答案】D【解析】将两小球看做一个整体分析,可知整体受到重力、轻弹簧A 、C 的拉力共3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将轻弹簧A 的拉力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可知水平方向上满足sin 30Ax A C F F F =︒=,故:2:1A C F F =,据题意可知三个弹簧的劲度系数相同,由胡克定律F kx =可知弹簧A 、C 的伸长量之比为2:1,故D 项正确,ABC 三项错误。

2.(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b 置于斜面上,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小盒a 连接,连接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连接a 的一段细绳竖直,a 连接在竖直固定在地面的弹簧上。

现向盒内缓慢加入适量砂粒,a 、b 、c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 对b 的摩擦力可能减小B .地面对c 的支持力可能增大C .地面对c 的摩擦力可能不变D .弹簧的弹力可能增大【答案】A【解析】盒子a 受重力、拉力和弹簧的支持力而平衡,随着沙子质量的增加;由于不知道b 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与细线拉力的大小关系,故不能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可能增加、可能减小,有可能先减小后增大,故A 正确;对a 分析可知,a 处于静止状态,加入适量砂粒后重力变大,弹簧弹力不变,绳子的张力变大;对b 与c 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故地面对c 的支持力一定减小,摩擦力一定变大,故BCD 错误。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历史)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历史)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通知周襄王参加。

孔子编修的《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王狩(一种以打猎为主的隆重礼仪)于河阳”。

孔子此举旨在A.维护传统秩序和价值观念B.坚持史官如实记述的职责C.发挥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D.反对晋文公破坏分封制度2.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不仅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时代风貌的宝贵资料。

乐舞图中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乐舞风韵。

“乐舞百戏”里音乐、舞蹈与杂技、魔术表演相结合的场景,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B.市民阶层壮大C.娱乐生活丰富D.石刻艺术高超3.糜竺原为徐州富商,后率二千“奴客”追随刘备,刘备“赖此复振’’;鲁肃原为淮南大户,后“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入吴,周瑜将之推荐给孙权并得到重用。

这些富商大户的南下A.导致了东汉政权名存实亡B.推动了南北之间经济交流C.有助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改变了中国古代历史走向4.宋太祖时规定,典卖人在典卖田地时,须向官府纳税,在契约上加盖红色官印,形成“红契’’,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办理即可。

这表明宋代A.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B.政府放松土地买卖的限制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D.赋税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5.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征江南夏税之制。

于是秋税止令输租,夏税则输以木棉布绢丝棉等物”。

政府在江南各地,“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元贞二年,诏各处孤老,凡遇宽恩,人给布帛各一”。

这说明当时A.南北农业发展趋向平衡B.南方棉花种植较为普遍C.南方农民赋税较为沉重D.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6.朱元璋一改汉唐以来“老人”(乡里年长的士绅代表)受县官领导、对县官负责的状况,赋予“老人”在关键时刻绕过知县直接与皇帝沟通之权,甚至下令让“民间耆年有德者,每里一人,以次来朝,既至,令随朝观政,三月遣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A.分封制度,天下归帝B.宗法制度,天下归嫡C.井田制度,天下归私D.礼乐制度,天下归贤2.周代的分封制,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

这说明,分封A.体现了鲜明的血缘宗法性B.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C.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D.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3.“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A.商代B.西周C.春秋战国D.西汉4.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吸收各家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其多设耳目来侦查的方法创自墨家,其“循名责实”的方法采自墨家和名家。

据此判断法家重视A.人主驾驭群臣的方法B.人主的权势C.法律条文的制定和实行D.苦干和自我牺牲5.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

这些规定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6.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措施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7.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唐代的庙会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8.北宋文人王说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

……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

”作者旨在说明A.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B.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C.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D.藩镇是平定叛乱主要力量9.(宋)王柏《鲁斋集》中说:“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材料反映了A.手工业商业获得高度发展B.农村草市已出现C.农民兼营农业之外的产业D.农工商地位改变10.“(元代)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据此材料,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A.中书省与行省制B.中书省和枢密院C.枢密院与宣政院D.行省制与御史台11.明朝初年,地方行政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

但在省级行政上,明朝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即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和刑名司法、都司掌理卫所军政,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朝廷负责。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提高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C.确保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D.解决废除丞相制度所带来的弊端12.黟县《环山余氏宗谱》中记载,明代商人余荷浦经商“二十余年,囊囊日实,良田美宅如愿以偿”。

这一记载反映了明代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封建礼教束缚解除D.传统观念受到冲击13.明代王艮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学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据此判断,对王艮思想影响深刻的学者应该是A.程颐B.朱熹C.王阳明D.顾炎武14.晚明时期,徐光启曾说:“私通者,商业。

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

又从而严禁之,则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矣。

”据此可知“海禁”政策A.导致了沿海地区的严重贫富分化B.严重阻碍了中外正常的文化交流C.有效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社会安定D.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发展15.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

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D.力图深刻反省明亡的原因16.康熙帝云:“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雍正帝则说:“楚地本产米之乡,素为东南所仰给”。

这说明江浙地区A.农业经济已经衰落B.经济结构变化很大C.出现新的经济因素D.不再种植粮食作物17.清代人口由清初的不足一亿,到1850年已达到约四亿三千万。

对于科举考试而言,从清初的顺治年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乡试的举人名额一般都在1000到1500名之间波动。

这表明A.清代人口总数的持续增长B.考试制度逐步完善C.科举制没有适应社会发展D.社会的流动性增强18.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

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反映了魏源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19.1844年,一个英国人搜集了中国生产的各式各样的土布布样送回英国,看能不能按照中国土布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按照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

”这主要说明A.英国机器大生产在中国优势不明显B.中国棉纺织技术优于英国C.传统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D.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0.徐继畲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

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21.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

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C.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2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23.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B.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C.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24.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之器”的工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A.使用“制造之器”的工厂B.与洋商争利C.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督商办25.《光绪三十三年福建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记载:“宁波、上海两处所出土布,运至本口(福建)销售,未见合算。

而本地用洋纱织成之棉布一宗,售价较为便宜,是以人多购置。

”这说明A.传统棉纺织业出现了异化 B.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加速C.西方侵华转向了资本输出D.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26.187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大学,即今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1906年,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教会在北京合办协和医学堂,即现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前身。

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有必要对传教士传教权的评价做根本性的调整B.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在日益加深27.“‘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

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

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A.经济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B.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C.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D.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28.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

该协议的签订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29.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95人题词,其中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18人,清国12人,中国、中华7人,不附国号者25人。

这反映出当时A.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B.革命发展引发知识分子分裂C.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D.朝廷腐败遭到爱国士人不满30.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31.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

《时务报》最多时日销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

材料主要反映了A.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C.中国办报深受西方的影响D.报纸具有宣传政治主张的功能32.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

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时期,总是通过吸取周边世界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但是,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

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33.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