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二答案

合集下载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形成性作业2答案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形成性作业2答案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形成性作业2答案第一篇: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形成性作业2答案形成性作业2答案一、名词解释1、功利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所谓“棱柱子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的。

形成性作业4答案一、名词解释1.单向沟通P190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2.主文化P228 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

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3.单环学习P212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显然,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提高组织能力,完成已确定的目标或任务。

这种学习的目标是适应环境,取得最大效率,学会如何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组织任务。

4.敏感性训练 P281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T-group training),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

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对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对3.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错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

\\错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对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

\\错7.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对8.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对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对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对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

\\对13.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错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

\\错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对16.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

\\错17.韦伯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与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与答案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对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对3.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错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

错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对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

错7.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对8.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对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对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对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

对13.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错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

错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对16.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

错17.韦伯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错18.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对2。

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对3。

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错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

\\错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对6。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

\\错7。

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对8。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对9。

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对10。

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对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对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对13。

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错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错15。

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对16。

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错17。

韦伯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XXX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XXX试验的基础上,XXX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2.XXX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3.XXX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XXX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

×5.美国学者XXX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XXX。

√7.XXX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8.XXX和XXX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XXX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

×13.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

×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16.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

(完整word版)《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对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对3.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错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

\\错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对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

\\错7.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对8.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对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对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对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

\\对13.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错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

\\错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对16.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

\\错17.韦伯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电大职业技能实训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2)

电大职业技能实训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2)

《行政组织学》职业技能实训形成性考核参考1(单选题)下列属于狭义上的行政组织的是(政府)。

2(单选题)在古埃及掌握着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的是(法老)。

3(单选题)在我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主管全国人事的是(吏部)。

4(单选题)在我国历史上提出政权和治权相区别,主张实行“五权分立”的是(孙中山)。

5(单选题)职位是(人、目标与权责的结合)。

6(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辅助机关的是(镇政府)。

7(单选题)影响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的诸方面中,最基本的方面是(经济环境)。

8(单选题)行政组织冲突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分配资源的有限)。

9(单选题)行政组织目标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制定目标)。

10(单选题)不属于行政组织变革的内部原因的是(执政党执政程度和方式的变化)。

11(单选题)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是(行政组织)。

12(单选题)行政组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具有(政治性)13(单选题)保护环境属于体现为行政组织的(文化功能)14(单选题)古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15(单选题)古罗马帝国时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是(皇帝)16(单选题)英国确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1688年)17(单选题)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为典型的国家是(美国)18(单选题)法国确立“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是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单选题)确立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是(秦朝)20(单选题)我国古代主管监察的御史台设立于(元朝)21(单选题)1949年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政务院)22(单选题)马基雅维利的代表著作是(《君主论》)23(单选题)主张扩大行政部门权力的学者是(汉密尔顿)24(单选题)《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泰罗)25(单选题)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罗)26(单选题)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德)27(单选题)提出“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三种行政组织模式的学者是(里格斯)28(单选题)认为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掌好舵而不是划桨的组织理论是(企业家政府组织理论) 29(单选题)荀子的行政思想是(仁)30(单选题)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强调组织中专业化分工的古代思想家是(墨子)31(单选题)主张政令统一,提出“尚同”组织原则的古代思想流派是(墨家)32(单选题)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行政组织体制是(混合制)。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对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对3.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错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

\\错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对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

\\错7.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对8.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对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对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对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

\\对13.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错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

\\错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对16.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

2022年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2022年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行政组织学》作业1: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6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6次政府机构改革状况进行简朴归纳,总字数不少于1800字。

答: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1982年1981年,国务院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最高峰。

臃肿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决策。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职数、年龄和文化构造,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本来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1988年1988年4月9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其内容重要是合理配备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节机构设立,转变职能,变化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营机制,加速行政立法。

改革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经济管理部门。

改革采用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行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长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国务院人员编制比本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1993年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

方案实行后,国务院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

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直属机构由19个调节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节为5个。

国务院不再设立部委归口管理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节为8个。

此外,国务院还设立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A 非正式组织B 企业组织C 行政组织D 正式组织答案:D解析: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A 非正式组织B 互利性组织C 规范性组织D 正式组织答案:A解析: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A 企业组织B 规范性组织C 强制性组织D 功利性组织答案:C解析:强制性组织是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A 服务性组织B 互利性组织C 群众性组织D 公益组织答案:B解析:互利性组织是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

5、行政组织是追求()A 公共利益的组织B 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 公共价值的组织D 行政权力的组织答案:A解析:行政组织的目的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和保障。

6、()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A 古里特B 怀特C 泰勒D 韦伯答案:C解析:泰勒通过科学管理原理的提出,成为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7、1911 年,泰勒发表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A 《公共组织理论》B 《科学管理原理》C 《组织结构与设计》D 《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答案:B解析:1911 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系统阐述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行政组织是追求()。

A 公共利益的组织B 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 权力最大化的组织D 效率最大化的组织答案:A行政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和保障。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A 罗森茨韦克B 卡斯特C 孔茨D 帕森斯答案:D帕森斯对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A 部门化B 层级化C 功能化D 专业化答案:B垂直分化导致了组织层级的出现,即层级化。

4、行政组织决策是以()为后盾。

A 权力B 组织C 权利D 行政权力答案:D行政组织的决策依靠行政权力来保障实施。

5、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

A 可以确定,没有风险B 不可以确定,没有风险C 有些可以确定,有些不可以确定D 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答案:D风险型决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承担一定风险,但结果是可以预测的。

6、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

A 适度冲突B 高度冲突C 低度冲突D 没有冲突答案:A适度的冲突有助于激发组织的活力和创新。

7、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

A 非正式沟通B 单向沟通C 双向沟通D 正式沟通答案:C双向沟通能够促进信息的充分交流和理解。

8、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

A 行政主体文化B 当代行政组织文化C 行政统治型文化D 权力导向型文化答案:B按产生时间划分,有传统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之分。

9、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

A 投入B 结果C 手段D 质量答案:A经济性指标关注的是投入方面的情况。

10、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 1967 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

最新2019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二

最新2019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二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二一、判断题1、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省级政府每届任期4年。

(×)3、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4个层次。

(√)4、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和民族乡三级。

(×)6、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信息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7、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

(√)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9、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

(√)10、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11、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12、领导者通过及时调整各种关系,使各项工作、各个部门、各种人员之间能够和谐地配合,顺利完成组织任务,达成组织目标,这是领导者在履行其监督职能。

(×)13、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14、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管理级别。

(×)、15、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正比例关系。

(×)1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1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

(√)18、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19、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0、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二、多项选择题21、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____。

行政组织学形考作业2指导

行政组织学形考作业2指导

行政组织学形考作业2答案(第一章~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础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即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比如组织目标、组织产品和服务的属性,组织内部的沟通网络及其过程,以及组织成员的教育背景等。

4、权力性影响:又称强制性影响,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

权力性影响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A2、D3、A4、A5、B6、D7、A8、A9、C 10、C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3、ABCD4、ABC5、ABCD四、简答题: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那些?(P97)答:(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诀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P109)答:启示是: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2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2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6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料,把6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总字数不少于1800字。

第1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82年。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干部年轻化。

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

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第2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3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

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

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4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 (第一~三章)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对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对3.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错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

\\错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对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

\\错7.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对8.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对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对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对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

\\对13.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错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

\\错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对16.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

\\错17.韦伯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国开电大行政组织学形考册作业2答案

国开电大行政组织学形考册作业2答案

国开电大行政组织学形考册作业2答案作业二一、名词解释组织∶是在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组织环境:从广义而言,组织的环境是无限的﹐包括组织外部的每—一个因素。

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二、单项选择题1.行政组织是追求( A )。

A.公共利益的组织B.利益最大化的组织C.公共价值的组织D.行政权力的组织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D )。

A.罗森茨韦克B.卡斯特C.孔茨D.帕森斯3.学者( A )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C.帕森斯和里格斯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A )。

A.《战略与组织结构》B.《组织管理战略》C.《战略管理》D.《组织与战略》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B )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B.自治州C.自治市D.自治地方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 D )两方面的内容。

A.人的能力B.气质C.性格D.个性心理特征7.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 A )。

A.人格魅力B.个人形象C.个人履历D.个性特征8.( A )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B.科学预测C.调查研究D.收集情报9.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C )的概念。

A.褒义B.贬义C.中性D.创造性10.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C)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二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
2.省级政府每届任期4年。

(×)
3.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4个层次。

(√)
4.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和民族乡三级。

(×)
6.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信息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
7.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

(√)
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
9.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

(√)
10.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
11.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
12.领导者通过及时调整各种关系,使各项工作、各个部门、各种人员之间能够和谐地配合,顺利完成组织任务,达成组织目标,这是领导者在履行其监督职能。

(×)
13.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
14.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管理级别。

(×)
15.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正比例关系。

(×)
1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
1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

(√)
18.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
19.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20.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21.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ABCD 。

A. 相对性
B. 开放性及变异性
C. 层级性
D. 稳定性
22.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______CD________两大类。

A. 组织的“职能结构”
B. 组织的“权力结构”
C. 组织的“潜结构”
D. 组织的“显结构”
23.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
_____ABCD__________。

A. 气质协调程度
B. 能力互补程度
C. 价值趋同程度
D. 目标认同程度
24.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_____AD_______。

A. 垂直分化
B. 交叉整合
C. 职能分解
D. 平行分化
25.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___ABCD_______。

A. 组织手段
B. 目标手段
C. 政策手段
D. 信息沟通手段
26.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

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种_____CD___。

A. 计划设计
B. 项目设计
C. 演绎设计
D. 归纳设计
27.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____BD____。

A. 由中共中央产生
B. 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
C. 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D. 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28.我国省级政府包括______ABCD______。

A. 特别行政区政府
B. 直辖市政府
C. 省政府
D. 自治区政府
29.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____ABC______。

A. 行政执行权
B. 行政管理权
C. 行政保护权
D. 制定行政规章权
30.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______ABD______。

A.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B. 立法权
C. 外交权
D. 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31.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_____ACD______组成。

A. 个体心理
B. 需要心理
C. 组织心理
D. 群体心理
32.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____ABCD________。

A. 动机
B. 需要
C. 反馈
D. 行为
33.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的是___AD________。

A. 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B. 监督
C.工作环境舒适
D.工作富有成就
34.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___ABD_________。

A. 目标的公平合理
B. 目标量化
C. 目标质的规定
D. 目标难度的确定
35.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_____ABCD_______。

A. 成熟阶段
B. 成长阶段
C. 磨合阶段
D. 形成阶段
36.群体意识主要包括_____ABD________。

A. 群体归属意识
B. 群体认同意识
C. 群体抵触意识
D. 群体促进意识
37.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____ABCD_________。

A. 综合性
B. 权威性
C. 时代性
D. 执行性
38.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____ABCD_________。

A. 法律
B. 职位
C. 习惯
D. 暴力
39.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______ABCD_______。

A. 才能因素
B. 情感因素
C. 知识因素
D. 品格因素
40.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___BCD______等类型。

A. 独裁
B. 放任
C. 专制
D. 民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