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裂缝特征_概念和实际应用_刘恩儒_EAGE课程
地震 断裂识别解释 组合
地震断裂识别解释组合
地震断裂识别解释组合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解释地震数据中可能存在的断裂带或断层的技术方法。
该组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和分析手段:
1.地震勘探技术:通过使用地震波反射或折射的原理,对地下结构进行探测。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下岩层的速度、密度和反射界面等信息,有助于识别潜在的断裂带或断层。
2.地震层析成像: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差异,构建地下速度结构的三维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断裂带或断层的位置、走向和形态。
3.地震波形分析:对地震波在不同位置的传播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振幅、相位、频率等参数。
通过对比不同位置的波形差异,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变化,进而识别断裂带或断层。
4.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结合地震数据与其他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如地质图、钻井数据、重力和磁法测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地下构造和断裂带的特征。
5.三维可视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地震数据和解释结果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断裂带或断层的空间分布和形态。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提高对地震断裂的识别和解释能力,为地震灾害评估、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探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技术选择和应用会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和数据可获取性进行调整。
混凝土裂缝扩展的断裂过程准则与解析_徐世烺
第25卷增刊II V ol.25 Sup.II 工 程 力 学 2008年 12 月 Dec. 2008ENGINEERING MECHANICS20———————————————收稿日期:2008-06-16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9625814)作者简介:*徐世烺(1953―),男,湖北咸宁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混凝土断裂力学理论与应用及新型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工作(E-mail: slxu@);赵艳华(1974―),女,山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混凝土断裂性能的研究工作(E-mail: zyhua74@).文章编号:1000-4750(2008)Sup.II-0020-14混凝土裂缝扩展的断裂过程准则与解析*徐世烺,赵艳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摘 要:该研究工作对混凝土这一多相的复合材料,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科学手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描述混凝土裂缝发展的断裂理论以及分析方法。
根据实验观测结果提出了双K 断裂参数,可以反映混凝土裂缝发展特性。
在线形渐进叠加假定基础上,给出了双K 断裂参数的解析表达式。
根据分布于断裂过程区上粘聚力对裂缝扩展阻力的增强作用,得到了双K 断裂参数适用的解析解,并通过实验分析了各种可能因素对双K 断裂参数的影响。
在考虑粘聚力影响条件下,提出了裂缝扩展阻力的新K R 曲线,并将双K 断裂参数与之对应起来。
研究工作又通过能量的观点提出了与双K 断裂参数相对应的以能量释放率为参数的双G 断裂参数。
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分析证实了能量法和应力场法在描述混凝土断裂性能方面的等效性。
关键词:混凝土;断裂力学;断裂韧度;裂缝扩展;双K 断裂参数;新K R 阻力曲线;双G 断裂参数;裂缝粘聚力 中图分类号:TU528; O346.1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AND CRITERION OF FRACTURE PROCESS FOR CRACKPROPAGATION IN CONCRETE*XU Shi-lang , ZHAO Yan-hua(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China)Abstract: For concrete-like multi-phase materials, systematic theories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crack propagation were established by combing fracture theories and testing techniques. Double-K fracture parameters were therein introduc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hich could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crack propagation.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linear asymptotic superposition,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double-K fracture parameters was given, and a practical estimation of their values was also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reinforcement to the crack extension resistance by cohesive force acting along the fracture process zone. An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some possible influence factors on double-K fracture parameters. A novel K R curve was presented to depict crack propagation resistance. Parallel to double-K fracture parameters, double-G fracture parameters in the form of energy release rate were put forward.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verified that the two methods,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and energy release rate, are equivalent in describing fracture features of concrete.Key words: concrete; fracture mechanics; fracture toughness; crack propagation; double-K fracture parameters;new K R resistance curve; double-G fracture parameters; cohesive force断裂力学是研究结构裂缝发展规律的有效工具,其中适用于玻璃等脆性材料的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和完善,针对金属的弹塑性断裂力学(EPFM)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汶川地震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
2016年第10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16-04-28修回日期:2016-04-29基金项目: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SF2014123)。
第一作者简介:王浩男(1994-),男(汉族),山东德州人,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土木工程专业。
汶川地震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王浩男*,倪振强(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地裂缝是地震荷载下在地面造成的地面开裂或断裂现象,根据其特征与成因可以分为地震构造地裂缝和地震重力地裂缝2类。
通过对这些地裂缝集中区域的研究,总结出一般地震地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震源深度与断层滑移程度和地形地貌等有着密切联系。
由于地震裂缝的危害性,当我们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与施工中发现时,都应该予以重视,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裂缝;发育特征;治理方法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6)10-0015-031概述地震地裂缝指地震在地面上所造成的没有明显位移的裂隙,是地表岩土体在地震荷载的强烈作用下,或由于地表地震应力释放,导致地表或岩层中形成开裂或断裂的现象。
地震裂缝在6级以上强震中是一种常见的破坏现象,大都发生在现代松散沉积物中,有时密集成具有一定方向的裂隙带。
这些裂隙带的产生有的明显受地形控制,有的与构造活动有关。
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斜坡地带时,就可能发展成为滑坡、崩塌等山地灾害[1-3]。
2008年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8.0大地震,强烈的地震诱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地裂缝等次生山地灾害。
其中地震地裂缝是破坏最为严重的次生山地灾害之一,也是威胁灾区重建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地裂缝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集中在单个具体灾害项目上。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汶川地震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和发育特征为基础,对地震地裂缝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对策。
这对提高地震地裂缝的认识水平,对提高山地灾害科学的发展和指导地震地裂缝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4-6]。
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分析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WFSD-3)裂缝特征
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分析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WFSD-3)裂缝特征邹长春;刘东明;聂昕;项彪;牛一雄;孔广胜【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2(26)6【摘要】The borehole of WFSD - 3 is a main hol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Zone Scientific Drilling. The continuous coring( total length of 1,548. 44 m) and logging data of borehole WFSD -3 have been acquired. The image logging data of borehole WFSD -3 contain a mass of in-situ geological feature inform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fractures, fracture zones and in the analysis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Using the resistivity and acoustic image logging data in conjunction with core data,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trata of borehole WFSD -3 , high-angle oblique crossing fractures develop dominantly, followed by low-angle oblique crossing fracture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fractures are rare. The fractures particularly develop at intervals of 25 m to 200 m and 900 m to 1 ,000 m in borehole WFSD -3. The main dip directions of fractures at different depth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1) above 410 m the main dip directions of fractures are between 260° and 290° ; (2) from 410 m to 730 m, the main dip directions are between 330° and 360°; (3) from 730 m to 960 m, the main dip directions are between210° and 240°; (4) from 960 m to 1 ,185 m, the main dip direction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above 410 m; (5) from 1,410 m to 1 ,450 m, the fracture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depths above with the main dip directions between 180°and 200° Fractur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fracture zones and beddings , and the macro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is controlled by tectonics.%WFSD -3孔是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主要钻孔之一,全井段(终孔深度1 502.30 m)实施了连续取心(累计取心进尺1 548.44 m)和测井作业.采集到的成像测井资料包含丰富的原位地质特征信息,对裂缝、破碎带识别和构造应力场分析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该钻孔的电阻率成像测井和超声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岩心资料进行了裂缝特征分析.结果表明,WFSD -3孔岩层高角度斜交缝最为发育,其次是低角度斜交缝,垂直缝和水平缝极少;25~200 m和900~1 000 m深度范围内裂缝尤为发育;不同深度的裂缝倾向存在明显差异:410 m之上主要分布于260° ~290°,410 ~ 730m集中于330°~360°,730 ~960 m主要分布于210°~240°,960 ~1 185 m与410 m之上基本一致,1 410~1 450m与前述各深度段不同,集中于180° ~200°;裂缝与破碎带、层理密切相关,宏观分布受构造控制.【总页数】8页(P1146-1153)【作者】邹长春;刘东明;聂昕;项彪;牛一雄;孔广胜【作者单位】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相关文献】1.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断层泥孔段泥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 李之军;陈礼仪;贾军;尤建武;曹其友2.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三号孔(WFSD-3)事故处理与认识 [J], 张文生;张正3.四川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2号孔(WFSD-2)岩性特征和断裂带的结构 [J], 张伟;李海兵;黄尧;司家亮;刘栋粱;李勇;王焕;杨光;孙立文4.四川龙门山安县-灌县断裂带的特征——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WFSD-3)岩心为例 [J], 杨光;李海兵;张伟;刘栋梁;司家亮;王焕;黄尧;李勇5.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1孔成像测井岩心空间归位 [J], 聂昕;邹长春;肖昆;徐晋;牛一雄;孔广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H7活断层和地震工程地质研究-2
悬挂物微动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不稳定器翻倒
31
(22~44)
3
(2~4)
VI
惊慌失措,仓惶逃出
损坏——个别砖瓦 掉落、墙体微细裂 缝
轻度破坏——局部破坏、 开裂,但不防碍使用
0~0.10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饱和 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 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
发震断裂为乌兰乌拉湖-玉树第四纪活动断裂,具反扭压性活
动特征,以反扭走滑为主、挤压为辅。断裂带走向310°~325°, 呈左旋—逆冲特征,可见最大垂向位移57厘米,水平位移30厘米。 在主破裂旁侧发育斜交的分支张裂缝,在地表断裂附近的禅古村房 屋全部成为废墟。
发震背景为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导致地壳物质东向挤出
时间 1906.4.18 1908.12.28 1920.12.16 1923.9.1 1935.5.30 1970.5.31 1976.7.28 1990.6.20 2004.12.26 2005.10.08 地点 美国旧金山 意大利西西里岛 中国宁夏海原 日本关东 巴基斯坦基达 秘鲁安卡休州 中国河北唐山 伊朗鲁德巴尔 苏门答腊岛西印度洋 巴基斯坦客什米尔 震级 8.3 7.5 8.5 8.3 7.5 7.8 7.8 7.3 8.7 7.8 死亡人数 6 万 10万 23.4万 12.3万 5万 6.68万 24.2万 5万以上 近30万 7.3万
250
(178~353)
25
(19~35)
500
(354~707)
25
(19~35)
X
倒塌——大部倒塌, 0.71~0.90 不堪修复 毁灭 0.91~1.00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正数层逆牵地震引讲义模地型震解与释基地本方震法剖断层面
(2)逆断层与挤压褶皱
图a为逆断层与挤压褶皱构造的地质模型, 图b为逆断层与相应褶皱的地震响应。可以看出地震剖 面的形态复杂的多断面波偏向下倾方向与上盘反射相交, 上盘地层反射仅在1.5秒处显示微弱倾斜反射,来自断层 棱点的绕射波与凸界面反射波重叠形成较强反射,下盘受 断层牵引曲率加大出现回转波。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图3-26 相同断点的几种不同组合方案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二、断点组合的一般规律 1.先主后次: 断点组合应先组合断裂特征明显,断层
规模较大的区域大断层或者二级断层。区域大断层一般平行区域 构造走向,断层两侧波组有明显差异,对盆地和陷具有明显的控 制作用。
2.先简单后复杂;断点组合应先从上而下进行,其理由是: (1)上部地震剖面特征明显、断点较落实;(2)受构造运动 影响较少,断裂系统较中下部地层简单,便于组合。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图3-10 逆断层挤压褶皱地质模型与地震响应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图3-10 逆断层挤压褶皱地质模型与地震剖面
地震讲义地震解释基本方法断层
4.断层面影响
(1).断层面对反射波能量的屏蔽作用 由于岩层错断,断面两侧岩石波阻抗往往是不同的,有时 甚至差别很大,使断层面可能成为良好反射界面,使断层面以 下界面反射能量大大削弱。屏蔽常造成断层面下出现空白区。 (2).断层面对射线的畸变作用
角在测线上的表现就不同。例如当断层走向和测线夹 角在600至00时,视倾角逐渐变小,直到剖面上出现 水平的断层;而当测线和走向断层成弧形相交时(断 面是一个弧形曲面)剖面图上会出现“锅底或“反锅 底”状断层(图3—12)。
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
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
“裂缝洞型储层”经常被用作地震学中用于表征地层破裂度的一种重要参数,它不仅可以表征裂缝孔洞的分布特征,也能够反映地层结构的松散度、变形性能等诸多非常重要的物理特征。
鉴于此,研究者们着重研究了裂缝洞型储层对于地震响应的影响特征以及识别方法,以实现地层裂缝洞型储层的正确分析与认知,从而提高地震建筑的安全性能。
从地震响应的角度而言,裂缝洞型储层具有很高的可能性为非均匀地震反应提供增强的反射,其强度的变化与裂缝的规律出现有很大的相关性。
此外,在受到强烈振动时,裂缝洞型储层直接受影响的物理特性可能造成其变形性能降低,从而引起非常严重的结构破坏,如裂缝放大、层状储层脆性断层增加等。
针对上述裂缝洞型储层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识别方法,最为常用的有小波分析方法,通过采集地震作用下地层的声发射信号,利用小波分析把频率域的功率分布的变化作为特征,从而可以准确定位和分析出地层的裂缝洞型储层。
此外,针对复杂地质结构地质可以采用层位叠加模型方法,建立地层厚度和加载频率等参数,对地震作用下地层裂缝洞型储层的识别,从而更好地控制地震反应,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裂缝洞型储层具有在地质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特点,但在受到地震作用时,由于其内部物理特质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对于地震响应的理解与识别对其准确控制非常重要,而目前最为有效的途径则是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及层位叠加模型方法,有效地识别出地层中的裂缝洞型储层,从而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必将有助于地震防治工作的开展。
geoframe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井名 层段 深度
B55 B55
2013-7-26
T1 T2
500 600
B55
T3
700
18
加时深尺数据
将create control file改为 well checkshot survey,点 击create control file同上 方法填上Start Row,record length ,stop row Number of column 。 点 击 Add Array 加上TVD(垂直测量深度), TWOTIM(双程时间)其文件 格式为如: TVD 0 499 548
加载井的数据
2013-7-26
3
建立工区
单击此处打开软件
2013-7-26
4
点击此处
出现如下对话框 点击此处建立一 个工区
2013-7-26
5
在次框中输入工 区名字,密码, 并验证密码,点 OK(稍候)
2013-7-26
6
点击Display设置set unit 和set unit→Metric→OK set projection→create出现 Create Coordinate System对话框在其中的 Projection中选UTM Coordinate system.选中 Hemisphere 中的 Northern Tg. UTM zone number写50→OK
2013-7-26
32
2013-7-26
33
4、时深转换 Gridding - Grid Operation - Single - 选 择 Horizon和刚做的 时间网格,设置Scale、Bias值。- ok 后,出来深度网格,记住要保存!gridding - Save as 注:如果已知两口井的时间-深度关系,用二元 一次方程组解出a、b值: depth1 = a * time1 + b depth1 = a * time1 + b 菜单里的Bias = b ; Scale = a
第2课地震解释-地震层序
分辨率的不同定义
• 时差分辨率:根据两各反射同相轴的时 差能区分开的最小厚度。 • 振幅分辨率:根据反射同相轴的调谐振 幅所能区分开的最小厚度。
时差分辨率
地震波的垂直分辨能力可通过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 穿过地层的双程旅行时
Δτ = 2 Δh / υ Δt
与
的比较来解释。
当岩层较厚,地震子波的延续时小于穿越岩层的往返时, 即
2.1.1 地震子波的有关概念
地震子波: • 由人工震源所激发出的弹性波是一 个脉冲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大地 滤波作用,要发生复杂的变化,由 于高频成分受其影响最大,而低频 成分受其影响小,因此在传播一定 距离后,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 具有一定延续时间且相对比较稳定 的波形,称其为地震子波。
激发 接受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第2课
课件编著人:王英民、黄捍东
2008年4月29日
第二章
地震层序分析
• 2.1 地震反射波的基本特征 • 2.2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 • 2.3 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 • 2.4 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分 • 2.5 地震地层单元划分
2.1 地震反射波的基本特征
2.1.1 地震子波的有关概念 2.1.2 地震波在空间域的特征 2.1.3 地震波在时间域的特征 2.1.4 形成单道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 2.1.5 形成单道地震记录的绕射积分模型 2.1.6 地震波的分辨率 2.1.7 地震时间剖面的特征
子波的相位通常有:最小相位、最大相位和混合 相位三种,这些子波是单边的物理可实现信号。零 相位子波虽然是一种物理不可实现的子波,但在数 字滤波、反褶积和反演中经常用到。
最小相位子波:能量主要集中在前端。地震子波为一脉冲 波,一般是最小相位子波。
断层相关裂缝定性识别:原理与应用
断层相关裂缝定性识别:原理与应用的报告,600字
报告题目:裂缝定性识别:原理与应用
裂缝定性识别是一种用于识别地层裂缝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对地层的洞室、测量和观察来识别裂缝,从而进行对地层的评估和判断。
裂缝定性识别是一种技术,将地质中的裂缝定义为具有特定性质、形状、结构、分布等基本特征的实体。
裂缝定性识别主要是通过对地层的洞室、测量和观察来进行识别,以便精确描述裂缝的特征,如裂缝的类型、大小、数量,以及对地层的影响程度等。
裂缝定性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煤矿安全监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岩土及沉积岩土的分析识别等地质工作中。
煤矿安全监测中,裂缝定性识别技术能够及时识别裂缝的可能危害,有助于控制风险。
在石油勘探开发方面,裂缝定性识别技术可以提供更完整的 `裂缝系统信息`,有利于勘探准确性的提高。
在工程岩土和沉积岩土的分析识别中,裂缝定性识别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裂缝的存在、分布特征、结构状态等,为建筑施工工程、路基工程的安全性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裂缝定性识别技术是地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对
地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探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层中各种地质现象,从而促进地质调查、勘探开发、环境评估和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发展。
地震解释基础地震道形成纵横向分辨率课件
零相位
最小相位
1.2 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能力
1.2.3 地震子波与分辨能力的关系——相位特征对分辨率影响
零相位子波
最小相位子波
1.2 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能力
1.2.4 分辨能力与主频或最高信号频率的关系
对于雷克(Ricker)子波:
bt
1
2
f0t 2
exp
f0t
2
f0 为子波的主频
fm 38 Hz
2、褶积模型的假设和局 限——水平层状均匀 介质、无吸收衰减、 子波保持不变
3、褶积模型的应用—— 层位标定、反演
1.1 地震剖面的特点
1.1.2 地质层位与反射同相轴的关系
为什么并非每一个地质界面都对应一个反射同相轴?
1.1 地震剖面的特点
1.1.3 水平叠加剖面的特点
横向位置或CDP点号
地震剖面上有效波的标志 同相性 振幅显著增强 波形相似特征 时差变化规律
相对频宽相同,主频高(频带宽),分辨率高
1.2 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能力
1.2.3 地震子波与分辨能力的关系——主频、频宽
5-15-35-45(主频25、频宽20)
25-35-55-65(主频45、频宽20)
绝对频宽相同,子波的有效长度相同
带宽不变,主频增加,子波的有效长度不变,不能提高分辨率,容易产生 分辨率假象
1.2 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能力
1.2.3 地震子波与分辨能力的关系——主频、频宽、倍频程 小结
1)子波的频带不变,增加子波的主频, 不能提高分辨率;
2)子波的主频增高,带宽增加,则分辨 率增加。
1.2 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能力
1.2.3 地震子波与分辨能力的关系——相位特征对分辨率影响
第6课地震构造解释
整一
整一
整一
T53
右侧接触 关系 整一 削截 上超 削截 下超 整一 整一 整一 上超 削截 整一 整一 整一
界面性质
区域角度 不整合面 局部不整
合面 最大水进
面 首次水进
面 局部不整
合面 最大水进
面 首次水进
超层序 SSQ5
SSQ4
层序 SQ1 SQ1
SQ1
SQ1
T21 T22 T30
T10
界面名称
沉积背景
构造背景
②剖面解释
是构造解释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在时间剖面上确 定断层、构造、不整合面和地质异常体等地质现象。
③空间解释
主要是断层的平面组合、构造等值线的勾绘、等深度构造图 和地层等厚度图的制作。
3.1.4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具体步骤
①确定反射标准层,主要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选 择特征明显的反射同相轴,结合地质解释赋予其明确的 地质意义;
合。这种不一致就叫做地震数据的偏移效应。
将反射 B归位到B处,D归 位到D处的过程叫做偏移处理。
NE119剖面
3.2.4 地层褶皱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回转波
• (1)凸界面反射:
凸界面反射波的特点 •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凸界面 反射波同相轴显示的范围比 实际凸界面范围大; •凸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的 极小点是凸界面的顶点 •凸界面反射能量较弱。
P226
冀中坳陷荆丘潜P227
3.2.3 地层倾斜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偏移效应
O1
O2
O
D
D
B
B
BD为一反射界面(倾斜层),在均匀介质中传播,自激自收。BD界面 的反射同相轴 BD 。BD和 BD 分别定义在目标空间和象空间。
第9课地震解释-构造解释
别被走滑断裂分开成两个独立的部分,向上变缓,向外倾斜。
负花状构造一般与张扭性走滑断裂伴生,在走滑
断裂上部形成向形构造。
3)走滑带内部构造和夹块
(3)走滑构造的平面标志
1)线性延伸或带状展布
2)走滑带两侧地质界线的水平错开
3)斜列的盖层褶皱
(4)基底卷入的走滑构造
基底卷入的走滑构造中的 盆地基底与沉积盖层一起 发生走滑构造变形。
• 走滑断层位移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引起两盘 断块或走滑断层上覆地层的变形,所有这
些与这些变形与位移矢量近水平的剪切作
用有关的构造变形统称为走滑构造
(2)走滑构造的剖面标志
–1)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 –2)花状构造
–3)走滑带内部构造和夹块
1)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
海豚效应(dolphin effect): 断面倾斜方向相同条件下,在一 个横切面上表现为正断层,在另 一个横切面上表现为逆断层。 丝带效应(ribbon effect): 断面倾向的摆动现象。
1)海豚效应和丝带效应
2)花状构造
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
花状构造是与走滑断裂相对水平运动相伴生的构造样式。根据 其在剖面上的特征可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走滑断裂是指
地壳在扭应力或剪切应力场作用下,断层两盘在力偶作用下作相对 水平运动产生的断裂。
正花状构造一般与压扭性走滑断裂伴生,在走滑断裂上部 形成背形构造;背形构造不是一个连续的背斜曲面,其两翼分
• 在大陆伸展半地堑斜坡上、被动大陆边缘、大型 三角洲、大陆斜坡等不同的构造环境中都可能发 育薄皮伸展构造。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从陆向洋依次为:1)伸展构造区、泥岩底辟区,内 褶皱冲断带,滑脱褶皱区、外褶皱冲断带(Corredor,2005)。
裂缝几何参数 -回复
裂缝几何参数-回复裂缝几何参数是指裂缝在空间中的形式和尺寸特征。
裂缝是地质构造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地下工程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裂缝的几何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其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同时也为地质灾害预测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裂缝几何参数的问题。
一、裂缝几何参数的定义和分类裂缝的几何参数是从裂缝的形态和尺寸特征来进行描述的。
裂缝的形态特征包括裂缝的几何形状以及裂缝面的排列方式,而裂缝的尺寸特征包括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和倾角等。
根据裂缝的形态和尺寸特征,可以将裂缝几何参数分为以下几类:1. 裂缝面几何参数:主要包括裂缝面的排列形态,如裂缝面的平行排列、交叉排列和交叉的角度等。
2. 裂缝长度:指裂缝的线性长度,是衡量裂缝的整体规模的重要参数。
裂缝通常可以分为整体裂缝、分散裂缝和连续裂缝等几种类型。
3. 裂缝宽度:指裂缝的宽度和窄度,是衡量裂缝尺寸的重要参数。
裂缝宽度可以分为均匀宽度裂缝和变宽度裂缝两种类型。
裂缝宽度的变化对裂缝的稳定性和流体渗流具有重要影响。
4. 裂缝深度:指裂缝的垂直延伸深度,是衡量裂缝的垂直范围的重要参数。
裂缝深度的变化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5. 裂缝倾角:指裂缝面相对于水平面或者地表的倾斜角度。
裂缝的倾角可以分为平缓倾斜、陡倾斜和垂直倾斜等几种类型。
裂缝倾角的变化对于裂缝发育机制和地下应力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裂缝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测量裂缝的几何参数是了解裂缝形态和尺寸特征的基础,也是研究裂缝演化机制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裂缝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目视法:通过裸眼观察和判断测量裂缝的形态和尺寸特征。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室内和室外,但准确度较低。
2. 直尺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主要适用于测量裂缝的长度和宽度。
直尺法的测量精度较高,但只能进行局部测量。
3. 测距仪法:使用激光测距仪或者测距仪进行裂缝长度和裂缝宽度的测量。
地震裂缝预测识别技术的探讨
地震裂缝预测识别技术的探讨作者:王维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2期[摘要]地下裂缝识别和预测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已经证明裂缝诱发的各向异性会对岩石的地震波传播特征产生影响,通过地震资料识别和表征地下裂缝的走向、密度及分布范围是可行的。
地震识别裂缝方法具有费用低、覆盖范围广和探测深度大的优点。
[关键词]裂缝地震各向异性横波转换波纵波地震属性中图分类号:TE371 文献标识码:TE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582―011裂缝的地质特征裂缝是由构造变形作用或物理成岩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没有明显位移的不连续面。
裂缝的形成取决于岩石所受应力的类型以及岩石的性质,其丰度和分布与应力大小、岩石类型(脆性或韧性)、结构状态、深度(上覆压力)、岩性、岩层厚度、孔隙度、相、年代等因素右关。
1.1裂缝类型及其主控因素从力学成因的角度可以将裂缝分为剪裂缝、张裂缝和张剪缝。
从地质成因角度可以将裂缝分为构造裂缝、区域裂缝、收缩裂缝、卸载裂缝和风化裂缝等类型。
构造裂缝是指由局部构造作用形成的或与局部构造作用相伴生的裂缝,主要是与断层和褶皱有关的裂缝;区域裂缝是与区域应力作用有关的在大面积范围内切割所有局部构造的裂缝;收缩裂缝是由岩石干缩和脱水作用、矿物相变和热力收缩作用形成的裂缝;卸载裂缝是由上覆地层的侵蚀而诱导产生的裂缝;风化裂缝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与各种风化作用有关的裂缝。
1.2裂缝的描述爹数及尺度规模在利用露头或岩心对裂缝进行描述时,裂缝的基本描述参数是指裂缝的宽度、大小、产状、间距、密度和充填性质等。
裂缝宽度是指裂缝壁之间的距离。
裂缝的大小指裂缝的长度、切穿岩层与否。
裂缝间距为两条裂缝之间的距离。
裂缝密度反映的是单位长度、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裂缝的发育程度,分为线密度、面密度和体密度。
裂缝的产状指裂缝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裂缝的充填性质主要涉及裂缝的开启情况、充填情况、孔隙情况和渗透性能等。
裂缝识别ppt课件
FVTL 0.18592 1.92339 1.92339 2.99852 5.54031 5.57544 6.80944 7.81516 10.43534 14.14607 15.61006
15
FMI电成像测井是识别裂缝的一 种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在今后 的勘探中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结合其他资料(地震、岩性、物性 等)来做储层评价工作,会得到比 较准确的结果
十五863子课题验收汇报8二成像测井识别高角度裂缝高角度裂缝是指倾角在6090范围之内的裂缝这类裂缝由于倾角比较大所以丌易被压实具有良好的储集能力是重点需要识别的一类裂缝
利用成像测井识别裂缝
主讲人:李伟伟 小组成员:范坤宇、李勇军、陈强、刘田
1
利用成像测井识别裂缝
在储层评价中,裂缝识别是很重要的一个 环节。利用常规测井资料(Rlld、Rlls)可以识 别裂缝,但是所建立的模型一般都是在某一地 区适用,不具有一般性。
一、成像测井识别裂缝与层界面 二、成像测井识别高角度裂缝 三、成像测井计算裂缝参数
4
一、成像测井识别裂缝与层界面
在FMI电成像测井图中,裂缝与层界面都 显示暗色,即它们都是低阻。但层界面的暗色 条纹相对于裂缝比较宽,而且上下都有与其产 状基本相同的暗色条纹;而裂缝一般在成像测 井图上显示一条正弦曲线,且分布不均匀。
16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17
2
利用成像测井识别裂缝
成像测井(FMI、DSI等)是一种可以直观 快速识别裂缝的手段,它不但可以定性识别裂 缝特征,还可以定量计算裂缝参数。
FMI:Formation Micro Imager 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DSI:Diphole Sonic Imager 偶极子声波成像测井
裂缝探测新技术——地震数据体正交分解法
裂缝探测新技术——地震数据体正交分解法Ivan Priezzhev,Aaron Scollard摘要:斯伦贝谢公司的Ivan Priezzhev和Aaron Scollard提出,把沿目标层拉平后的地震数据体做3D正交分解后,可用来探测强噪声条件下的裂缝、隐蔽断层以及其他潜在特征。
该技术以主分量分析(PCA)为基础,使用了原始地震数据体3D自相关函数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每个正交分量也是一个数据体,而它们的总和非常接近原始数据体。
“正交”是指任意两个分量间的相关系数都几乎为0。
因为噪声和采集脚印与裂缝或断层、反射或其他隐蔽特征没什么关系,所以它们会表现为与之无关的正交分量。
通常需要利用井筒信息来选出一个有利于探测裂缝的正交分量。
可以在这个选出来的正交数据体上再应用蚂蚁追踪(Pedersen等,2002)等断层和裂缝自动追踪技术来改进裂缝成像。
1 引言这篇文章描述的是把地震资料做正交分解分析的后续研究工作。
2012年,Priezzhev等人提出要利用地震面(反射界面)正交分解技术探测裂缝和其他隐蔽构造(Priezzhev和Scollard, 2012)。
对地震数据体进行隐蔽构造分析,进行含噪声条件下的断层、裂缝和潜在反射波的探测,是油气勘探开发(E&P)的当务之急。
在非常规资源产层和碳酸盐岩油藏的勘探开发中,其分析结果可用来进行井位布设、地质建模、岩床分析、裂缝带或裂缝走廊探测等。
地震资料中的裂缝走廊或隐蔽断层在剖面上通常被识别为小振幅、自身不相干特征,而在切片和地震面上则被识别为构造轮廓。
行业内通常是用多个探边属性探测地震数据体或地震反射面上的这些特征。
最常用的有:局部角度和方位角(Dalley等,1989;Marfurt,2006);最小值、最大值、高斯曲率及其他方法(Flynn 和Jain,1989;Roberts,2001;Chopra和Marfurt,2007a);相干属性;3D曲率;谱分解(Chopra和Marfurt,2007b,2009)等。
地震裂缝预测技术在户部寨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152·文章编号:2095-6835(2015)16-0152-01地震裂缝预测技术在户部寨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李香芹,曹正安,王 健,孙宏伟,方 园,任 垒(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产销厂,河南濮阳 457001)摘 要:裂缝性气藏在世界天然气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裂缝性气藏裂缝是天然气主要的渗流通道,裂缝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决定了气井的产能。
以典型裂缝性气藏户部寨气田为例,运用叠后几何属性预测大裂缝和叠前各向异性属性预测小裂缝,综合分析裂缝预测结果,明确了裂缝的展布特征和发育程度,为优化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裂缝性气藏;各向异性属性;发育程度;方差体技术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16.152基于多个细小裂缝组成的裂缝系统或裂缝发育带会引起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振幅、能量、吸收衰减和频率等)和运动学特征(走时、速度和时差等)发生变化,根据岩石物理理论建立关键井的裂缝储层地质模型和岩石物理模型,运用地震波模拟技术模拟裂缝储层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地震响应,分析由裂缝引起的地震属性随偏移距和方位角的变化特征,并利用该技术分析裂缝产生的地震响应特征,从而确定裂缝的空间分布。
1 地震裂缝的预测1.1 基于叠后几何属性的大裂缝预测基于叠后地震属性预测大裂缝和断裂的地震属性通常有以下6种:①相干体属性。
相干体技术用于检测地震波同相轴的不连续性。
②方差体属性。
应用方差体技术通过计算道集内地震道与平均地震道之间的方差值得到方差体,从而突出了由断层或异常地质体所造成的地震反射异常。
③蚂蚁体属性。
蚂蚁追踪算法利用了仿生学概念,在相干属性样点处模拟放置蚂蚁,并且设置了不同的路径,在有断层存在时,蚂蚁会沿着断面追踪,并在断层终止处停止。
地质灾害——地裂缝(赵振振)
活 动 特 点 及 其 时 空 规 律 性
场 地 土 体 结 构 及 其 力 学 特 征
与 活 动 断 层 的 双 重 构 造 作 用
作 用 强 度 特 点 及 其 规 律
与 地 下 水 产 生 的 作 用 关 系
不 同 类 型 建 筑 工 程 的 适 应 性
4.5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内容,包括破坏损失调查与统计,地裂缝场地
2 地裂缝的分类
对不同成因的地裂缝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地裂缝按成因一般
分为构造地裂缝、非构造地裂缝和混合成因地裂缝三类。以上三种地裂
缝在北京地区均有分布,以混合成因地裂缝为主。
2.1 混合成因地裂缝
混合成因地裂缝主要受地球内动力控制,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裂缝的 发展。北京顺义地裂缝带、高丽营-土沟地裂缝带和羊房—庙卷地裂缝带 都属于混合成因地裂缝。
地质灾害
地裂缝
工程力学
赵振振
1 地裂缝的概念及其特征
1.1 地裂缝泛指地表岩土体 中产生的一种线形破裂现象。 地裂缝灾害是地质灾害中的地 面变形灾害之一。它可能造成 各类工程建筑的直接破坏,引 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的 生产和生活威胁极大。北京地 区位于燕山台褶带(山区)与 华北断坳(平原区)两个构造 单元交汇部位。历史上曾发生 过多起较强烈的地震,是地裂 缝灾害的发育区。
⑷建筑工程措施
①加强地基的整体性
②加强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和强度,抵抗差异沉降产生的拉裂。
(5)生命线工程的防灾对策
对于线形工程,当无法避免跨越地裂缝时,在跨越地裂缝地段可以采取预
应力拱梁、悬空式架设等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结构,或在管道底部铺设一
定厚度的碎石层,减小差异变形量,设置专门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地裂缝发 展变化,确保工程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Diffraction Imaging
Separation of diffraction from reflections
Imaging using diffracted Waves
1.9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Geophysical Techniques
• Geometrical attributes
– Curvature, coherency,, discontinuity, ant-tracking – Refer to the book by Satinder and Murfurt (2010, SEG)
?
? ShSh
Azimuth (degree)
?
?
ShSh
1.14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3C3D Example from the tight sand gas reservoir in the Piceance Basin, Colorado, USA
Diffraction Imaging
1.25 Miles
Diffraction Image
AVAZ Magnitude
1.13
Amplitude Curvature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Link to Piceance (Part 8)
1.15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Key Geophysical Challenges
• Data quality – Need to know if data have sufficient quality for prestack azimuthal anisotropy analysis, i.e. high fold, in particular if anisotropy effect is strong enough to be detected • Acquisition footprint – Need to have reasonably uniform azimuth-offset distribution and good coverage
5m
Typical examples of outcrop fractures as analogues to fractures in most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ll reservoir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fractured unless proven otherwise“ – Wayne Narr (2007, TLE)
EET 2013 Course Overview
• Fundamentals
– Seismic anisotropy (Chapter 2) – Fracture modeling (Chapter 3)
• Methodology
– P-waves (Chapter 4) – S-waves (Chapter 5)
1.8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illing Gaps
Well A Well B Well C
A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fractured sand-bodies in a tight sand reservoir showing that seismic data can potentially fill the gaps between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wells.
Marcellus Fisk Hollow: Shale gas
1.7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on-Geophysical Methods
• Using analogues: Producing field analogues; Fracture descriptions from outcrops
1.5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ll Reservoirs are Fractured”
Carbonates (Canyon Lake. TX) Tight gas sand (Piceance Basin, CO) Shale (Marcellus, PA)
Seismic fracture prediction provides the best opportunity for identify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pen-fractures (fracture corridors or clusters) for optimal well planning
Course Schedule
Topics
1 2 3 4 5 6 7 8 9 Introduction and course overview Anisotropy fundamentals Break Fracture modeling P-waves for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Lunch S-waves for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ase study 1: Physical lab data Break Case study 2: ME carbonates Case study 3: Piceance tight sand Course summary
1.6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Role of Fractures
Fractures can be both „good‟ and „bad‟
– Fractures as „sweet spot‟ in low porosity hard rock reservoirs, e.g. Kashagan, and TG, SG and TO reservoirs, e.g. Piceance – Fracture is thought to be responsible for early water breakthrough, e.g. Upper Zakum, or high water production, e.g. Piceance – Natural fractures also impact hydraulic fracturing design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S-wave splitting and multicomponent seismology
P-waves and conventional 3D seismic data
PP PP PSv PSv
SvP SvP SvSv SvSv
• Recognizing fractures from core and image logs: Core description and image logs; sealed vs. open fractures; natural vs. induced fractures; paleo-stress imprints and present-day stress effects
• Case studies
– Physical lab study (chapter 6) – Carbonate reservoir (Chapter 7) – Tight gas sand reservoir (Chapter 8)
1.3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ime
09:00-09:40 09:40-10:40 10:40-10:50 10:50-11:50 11:50-12:30 12:30-13:30 13:30-14:30 14:30-15:00 15:00-15:10 15:10-15:50 15:50-16:30 16:30-17:00
1.4
Unmigrated Stack
Diffractions
Formel, Landa and Taner, 2007
1.12
EET 8: Seism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Diffraction Image
Acknowledg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