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唐代服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唐代服饰

概述

⏹隋、唐、五代十国

⏹唐代承袭了先前历代的冠服制度,同时,又通过丝绸之路与和平政策与异族同胞及异域他国交往日密,博采众族之长,成为服饰史上的百花争艳的时代。其辉煌的服饰盛况是中国服饰史上的耀眼明珠,在世界服饰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祭服—冕服

•隋唐五代时期的祭服为冕服。

•隋初皇帝衮冕:冠十二旒,垂白玉珠,上衣玄色,饰山、龙、华虫、火、宗彝五章,下裳纁色,饰藻、粉米、黼、黻四章,衣裳共九章。大带,素面朱里,缘边上朱下绿。朱袜,赤舄等。•与汉服相比,变化较大的是玉具剑和饰有三环的小双绶,形成新的冕服装饰风格。•隋炀帝恢复皇帝的大裘冕和衮冕的十二章制度。

•唐代重视祭服,在承袭隋制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制定出君臣不同等级规格的祭服制度。•后改六种只适用衮冕作为祭服,天子的冕冠仍以白珠为旒,衣裳文章的布局为衣八章,裳四章,另外冕服多了一条环绕于冠顶,垂于身前的“天河带”。

•皇太子冕服为衮冕,用九旒九章,旒珠为白玉。

•五品以上官员冕服分为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五等,垂旒依次为:

•一品九旒九章衮冕,垂旒为青珠;

•二品鷩冕,八旒七章

•三品毳cui冕,七旒五章

•四品絺chi冕,六旒三章

•五品玄冕,五旒一章。

朝服

•朝服:为次于冕服的第二等礼服。

通天冠服:天子之最隆重朝服,主要用于冬至朝贺等活动。冠梁在唐代已被增至24梁,衣服包括绛纱质大袖袍,红罗裳,白纱中单,白襦裙,白袜黑舄等,再附以绛纱蔽膝,曲领等。•远游冠服:为皇太子及亲王的最隆重之朝服。

•朝中品官的朝服也称“具服”,沿袭北朝。皇太子的朝服也称“具服”。

•分文武两类:

•文官:进贤冠,以梁划等,分为三二一档,绛纱单衣,白襦裙,白袜,黑舄等,配有革带,方心曲领,蔽膝,佩绶,纷,剑等,六品以下去剑佩绶,七品以白笔代簪,八九品去白笔,以履代舄。

•武官,平巾帻,大袖衣,大口裤,乌皮靴。

•武官的专门戎服为缺胯衫,绣有各种纹饰。士兵的戎服用两种,一种是盘领窄袍,另一种就是缺胯袍。

•士兵的缺胯袍没有绣纹饰,头戴折上巾,唐代称幞(fu)头。

公服

•仅次于朝服的公事礼服。自北朝以来被称为“从省服”。

常服

•唐代百官常服(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布接成横襕,故称圆领襕袍。初唐、盛唐时受胡族风尚影响流行窄紧直袖式样,中晚唐以来胡风,流行传统宽衣大袖。与常服配套的首衣是幞头,足衣为乌皮六合靴,饰物有腰带、鱼(龟)袋等。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带钩。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

•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才确定了以紫为上品的服装色彩格局,至宋元一直未变。到明朝才被大红色所取代。

品色制度(兼及腰带制度)

•品色制度以官员散官品级的不同而配以不同颜色、质料、纹样官服的制度(兼以腰带饰物规定)。•颜色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绯——绿——青(后改为碧)。

•而腰带饰物从高到低依次为:玉——金——银——鍮石。

•至于黄,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章服

•章服制度是常服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官员随身配带鱼(龟)袋的制度。”随身佩鱼的目的,一是用它作为朝君应见的凭证,二是用来明尊卑、严内外。

•常服佩鱼自隋代已初具形制,在唐代却经历了一些有趣的变化

•玄宗时佩鱼范围扩大,后许终身佩鱼:“开元初,附马都尉从五品者假紫、金鱼袋,都督、刺史品卑者假绯、鱼袋,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中书令张嘉贞奏,致仕者佩鱼终身,自是百官赏绯、紫,必兼鱼袋,谓之章服。”——章服制度至此完善明确。

赐服

•武则天创造的新服,赐给朝中部分重要的大臣。

•圆领袍,但在袍的前后身和两袖一定位置施有铭文或其他图案,也称“铭袍”“绣袍”。

•诸王:盘龙或鹿

•宰相:凤池

•尚书:对雁

•左右卫将军:对麒麟

•左右武卫:对虎

•左右鹰扬卫:对鹰

•左右牵牛卫:对牛等等

唐代的男服

•唐代男子服饰,在延续传统的交领、对襟汉服的基础上,多了新的款式。其一是幞头,其二是圆领窄袖袍衫。

•唐时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从众多传世图画看来,这种圆领袍衫在非正式场合下流行一种“潇洒穿法”:不合颈下胸上的一段,让袍子前面的一层襟自然松开垂下,形成一个翻领的样子。

唐代的女服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唐朝女服较之其它朝代,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流行意识,更加追求大气飘逸与华丽绚烂。

襦裙

•襦裙服是汉族女子服饰中非常基础的一种款式,即女子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俗称上衣下裳)的传统装束。唐女的襦裙装在盛世的影响下充分发展,加半臂,佩披帛,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一)襦

•即上衣,一般只长到腰,很短,及腰处通常被收扎在裙线下。

•唐女的襦、褙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

•襦的领口又分为“交领”与“对襟”。交领襦衣领口似“y”字形,右襟在内,左襟在外,且左襟于右腰处收紧。对襟襦衣则左右对称,于腰部正中收束,中间空档处露出里面的交领里衣或者诃子(即抹胸)。襦衣外面套的半臂与褙子等的领口大多属于对襟。

•襦的袖口又分为“窄袖”与“宽袖”。民间下层妇女多为窄袖,与现代无异;上层贵仕则是方便的窄袖与华丽飘逸的宽袖并存。

(二)裙

•妇女下裳为裙。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