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1人体的稳态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1人体的稳态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苏

教版必修3

1、描述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过程。(重点)

2、说出体温恒定的意义。

3、分析体温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机制。(重难点)

体温调节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1)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直肠温度(

36、9~

37、9 ℃)、口腔温度(

36、7~

37、7 ℃)和腋窝温度(

36、0~

37、4 ℃)来表示。其中直肠的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2)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日变化量一般不超过1℃。体温恒定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①产热②散热

2、体温恒定的调节体温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1)在寒冷环境中,一方面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

节,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骨骼肌的紧张性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增多提高了细胞的代谢水平,也引起机体增加产热量。(2)在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也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3、体温恒定的意义(1)体温过低―→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2)体温过高―→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异常。(3)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探讨: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易中暑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机体散热受阻,从而超出人体体温调节范围,导致机体体温升高。探讨:为什么人在剧烈运动后会“面红耳赤”?提示: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探讨:寒冷条件下,人体会不自觉打寒颤,起“鸡皮疙瘩”等现象的原因及意义是什么?提示:寒颤: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起鸡皮疙瘩:立毛肌收缩,以减少散热。

1、人体调节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

2、人体体温调节的特点(1)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2)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上,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

器官中。(3)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二者属于协同关系。(4)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一定是在“机体产热量等于机体散热量”的条件下。

1、下图是健康人由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所以“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当人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寒冷环境的初期,人体会迅速散热,而体温调节特别是激素调节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进入寒冷环境的初期,人体产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

【答案】

D

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人的体温来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体温昼夜温差________。保持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保持________的结果。(3)在炎热夏季15点时,人体体温约为________,写出此时体温调节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解析】

解答该题应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为基础,运用整体的观点和动态平衡的观点去分析人的体温调节。

【答案】

(1)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的热量(2)不超过1 ℃产热

散热动态平衡(3)

37、4℃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2)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2、尿液的形成(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2)尿液的形成过程

3、水分平衡的调节(1)引起调节的因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2)调节中枢:下丘脑。(3)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4)参与调节的激素:抗利尿激素。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②释放部位:垂体后叶。③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④作用效果: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

4、无机盐平衡调节: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完成的。探讨:夏季出汗多,冬季排尿多,其原因是什么?提示:夏季气温高,通过排汗可调节体温;冬季气温低,排汗少,所以通过多排尿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探讨:试分析人体失水与失盐的关系。提示:①失盐一定伴随失水,失水不一定伴随失盐。②排水和排盐的共有途径有三条:即肾脏以尿液的形式;皮肤以汗液的形式;大肠以粪便的形式。但主要途径均为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探讨:人体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一定会升高吗?提示:不一定,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发生: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失水的比例大于失盐的比例,结果是口渴、尿少。②细胞外液渗透压无变化:失水的比例等于失盐的比例,结果是尿液维持正常。③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失水的比例小于失盐的比例,结果是尿多。探讨:人体大量出汗后,会感到口渴,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提示: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可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1、尿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包括以下3个连续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一切水溶性物质都能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与血浆几乎相同。(2)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某些溶质被管壁上皮细胞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