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分析与对策

开题报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少年强,则国强”,信息技术课必然是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主阵地。信息技术课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为此,我国已将信息技术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更新快,操作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色,同时也存在着大量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其中,信息技术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包括的第一项内容就是信息技术教育。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体现在教育领域中的一大标志,也是信息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措施的施行,在实践环节上都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硬件要配套,二是人员要适应。这两个条件对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开设而言尤其显得重要。市、县教育局在“十一五

”期间在广大中小学中加大了教育的投入,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办学硬件有了很大改善。不少农村教师通过必要的岗位培训开始走上了信息技术课的课堂。几乎在信息技术课程进入农村小学课表的同时,广大农村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用起了电脑。在接触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同时,个体的好奇心往往是天性使然。农村的孩子刚开始接触到信息技术课程时,一定是非常兴奋的,甚至很多孩子还根本没有想象过课还可以不在原来的教室里上,可以由老师带着,来到满是机器的课堂里,来学习一门过去从未上过的课程。

提出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我们广大农村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过程中,会不会与原有课程教学有所改变?我们的假设是:如果仍旧用原有的一套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学生好不容易才生成的兴趣能维持多久?因为在本人所接触的一些农村小学教师和所亲历的一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情况并不让人乐观。

另外,我们学校是肥西县农远运用模式二示范学校,比积极打造“信息技术运用”特色学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大量投入、教育发展的需要及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的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接入宽带网,建成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同时软件资源不断丰富,教师基本的教育技能素养得以提高,我校出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潮,涌现出一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带头人,并在教学中发挥出重大作用,在各个领域争创了多项荣誉,同时还自制了一批优秀的教学软件。早在九十年代就对有效技能主要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美术、自然、英语等学科课堂教学的运用进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

果:两个县级课题《小学语文口语能力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一个市级课题《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已顺利结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优化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已被市级立项,正处于研究之中,这些都为我们在研究“农村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在各学科教学中,应用有效技能促进学生学习形态由低投入(被动型)转向高投入(主动型)的最终目标。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兴趣是一种与情绪紧密相联的心理倾向性,以趋于某种认识活动为主要行为特征。而兴趣的产生,又与参加相应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即个体在参加某种认识活动时,情趣的产生与维持与其在活动中取得积极情绪体验有着非常直接的相关。关于学习兴趣之于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有许多人做过类似的研究,基本的结论就是学习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进程和效果的重要变量。

兴趣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首先,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凡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认识它、研究它、占有它,从而获得有关方面的知识、技能,并使某种潜在的素质和能力道德发展。其次,兴趣能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促进个性的发展。第三,兴趣能促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走进了小学课堂,教师们在带领学生共同开展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否充分利用小学生对这门新课程的好奇,并直至充分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关键。在农村小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比有效地使用各种机器要“有效”得多。

本研究中所提到的有效的培养策略是与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向农村小学,开展一些研究,不可能脱离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而农村小学教师有效地发展自我、提高教学技能,又必须依托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来生成。通过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将这一培养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应当是一条追求教学高效益的好途径。

(二)理论依据

1、心理学中的心理倾向性和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动机和兴趣

等理论,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关于兴趣之于学习效果的功能,有许多现成的研究成果,在本研究中可以信手拈来。在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利用小学生刚刚萌生起来的兴趣,就需要我们的农村教师认真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所应产生的功效。在既不将课程功效放大、也不能缩小的前提下,来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学习的目的。这有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将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所应产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从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化。

2、教学理论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教学理论中的新观点被引入。这其中,“小班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等组织形式被大量采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机率要比其他课程教学中多得多。关于技能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大量使用。随着农村小学生人数不断地减少,过去在农村小学不易推广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也可以尝试着进行了,并且这也是受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特点决定的。

三、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努力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农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并维持学习兴趣,为验证课堂教学理论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2、进一步丰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践模式,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益。

(二)主要内容

1、对农村小学生关于信息教师课程学习兴趣作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的状况,时间分别选在2015年5月和2015年9月。5月的调查以现在的高年级的学生为对象,9月的调查以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并对调查结果作比较性分析,以期探求这一年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学习兴趣发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