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二)》教学预案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可能性这部分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认识,感受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具体事件发生的情况,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如何让学生亲历探索过程,真正体验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设计时要体现以下特点:1、经历探索过程:学生对数学探索的过程,也是对问题的积极猜测和主动尝试的过程,学生通过猜测、摸球、验证、交流等学习活动探索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得出结论。
2、在活动中体验:经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经验的获得要靠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本课安排了这样的体验活动:一是猜测后摸球,这活动既是对前面知识经验的激活,也是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
二是学生按要求摆出黄、白球,让学生体验事件可能性的变化过程。
三是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例子,体验到数学生活化、生活化数学。
二、[案例描述](一)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师:同学们,在很多游戏之中也会藏着许多的数学奥妙,谁来介绍一下?(设计意图:谈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的可能性。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摸球游戏好吗?请同学们在袋子里装1个白球,3个黄球。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生:可能摸出白球,也可能摸出黄球,一共有这两种可能。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板书课题)(二)实验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1、预测师:在摸球之前,我们先猜一猜,在这种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回口袋里,一共摸20次。
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呢?学生猜测,并与同桌交流2、实验师:你猜测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一起把这个游戏做完。
⑴课件出示:小博士介绍游戏规则:袋子里放3个黄球和1个白球,每组几位同学轮流摸球,先搅动一下再闭上眼睛摸1个;摸出后放回,每人摸5次。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90-91页例题及“想想做做”,主要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学生也已经掌握了画“√”记录数据、涂方块表示数据以及分类整理数据等知识。
例题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围在桌边摸球的情景。
图中有一个透明口袋,口袋里放有3个黄球和3个红球,还有一个蒙着眼睛的小朋友正在摸球。
之所以让摸球的小朋友蒙上眼睛,目的是为了突出摸球活动的随机性特点。
在组织学生开展摸球活动之前教材首先启发学生思考:“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激活学生对可能性的已有认识;二是为了引出下一个问题,即:如果每次摸一个球,摸出后再放回,像这样摸40次,是摸到红球的次数多还是摸到黄球的次数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估计、做出猜想、开展实验。
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准确的记录摸球活动中产生的数据,教材还在这里结合介绍了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先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摸球结果,再把记录的结果填入统计表。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依据对实验数据的统计结果,进一步思考:“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口袋里摸球,尽管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略多一些,有的小组摸到黄球的次数略多一些,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与摸到黄球的次数恰好相等,但这些结果都可理解为“摸到红球的次数与摸到黄球的次数差不多”。
因此,在摸球活动前最合理的估计应该是“摸到红球的次数与摸到黄球的次数差不多”。
教材没有在这里给出“从这样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与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一结论,主要是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经历更多类似的活动后,再逐步明确“可能性相等”的含义。
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
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篇一」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初步学习了收集、记录、分类整理信息以及用简单的表格或涂颜色的方块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在摸彩球、玩转盘、抛圆片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单元继续教学可能性,让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是相等的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
把可能性的教学与统计方法密切结合是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
1、第90~91页教学等可能性,即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各种情况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
例题让学生玩摸球游戏,口袋里装了红球和黄球,这两种颜色球的个数相等,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体验摸到红球的机会与摸到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
例题首先明确游戏方法每次摸1个球,摸出以后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
然后明确记录方法把每次摸到的颜色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在《摸球结果记录表》里,摸了40次以后,分别统计摸到红球、黄球的次数,填入《摸球结果统计表》里。
例题还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任意摸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估计一下,摸的40次里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为了保证游戏结果的客观性,教学时要注意六点。
(1)每次任意摸1个球。
学生应该在看不到球的颜色的情境中随意摸;把摸出的球放回口袋后,要用力把口袋抖动几次,使不同颜色的球在口袋里随意分布。
(2)摸的次数要多。
因为摸的次数越多,摸到两种颜色的次数越可能接近。
如果摸的次数太少,就不容易显示出可能性是相等的。
例题要求摸40次,教学时只能多于40次,不能少。
(3)估计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时,要让学生在口袋里的红球和黄球个数相同的现实情境下,联系经验思考,不但要估计两种颜色的球可能各摸到的次数,而且说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估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统计表、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学会如何将数据整理成图表。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家庭成员的喜好”、“一周天气变化”等,运用今天所学的统计方法,收集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要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至少各制作一种,数据要真实可靠,图表清晰易懂。
2.结合可能性(概率)的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解答:
-抛掷一个骰子,出现偶数点的可能性是多少?
4.五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3.各小组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的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统计表、统计图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使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统计图表。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2)
十一统计与可能性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
本单元还首次安排了可能性问题,让学生初步接触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教材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1、让学生在“分一分”“数一数”的活动中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材通过数家禽这个活动唤起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自觉的进行数据的分类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简化象形统计图,使统计图逐步简明、抽象。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调查、统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调查每个同学喜欢的课外活动项目,并进行数据的分类和整理。
这些活动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可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可能习惯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产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发生的可能性。
3、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整理数据,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四、课时安排:共4课时:统计1课时可能性1课时练习1课时田园风光1课时第一课时统计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到生活中去调查、统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学会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2. 让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描述数据的方法3. 概率的基本概念4. 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5. 应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3.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概率。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与概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
4. 讲解: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5.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概念的理解。
2. 作业:布置有关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概率计算的练习题。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
4.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数据分析与解释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概念,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
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置信区间、假设检验。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利用计算器或统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4.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分析案例引入主题。
讲解:讲解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方法。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分析的实践操作。
讲解:讲解如何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
实践:学生尝试解释给定的数据分析案例结果。
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数据分析实践中的表现。
作业:布置相关的数据分析练习题。
统计与可能性讲课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大小,掌握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判断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方法、数据清洗、数据排序。
3.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概率。
4. 可能性的大小: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5. 运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抽样调查、概率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可能性的大小,运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知识。
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表格、统计软件等,辅助教学。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统计与概率的定义及意义。
(2)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3)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如调查方法、数据清洗、数据排序。
(4)讲解数据的描述与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讲解可能性的大小,引导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3)讲解运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抽样调查、概率计算。
(4)开展课堂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统计与概率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数据描述与分析方法、可能性大小的理解程度。
《可能性》教案2
可能性》教案教材分析:“可能性”是“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通过猜测——实验——推理过程感悟不确定事件结果的可能性,在统计得出的实验数据基础上验证这些不确定事件的结果。
将统计的知识与可能性的教学紧密结合是本单元的一个亮点。
实验中,一些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
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玩中学,通过亲身体会领悟,将不确定事件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1、在摸棋子的游戏中,初步体验身边一些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口头表达、逻辑推理、动手操作等能力,尝试进行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对一些可能性事件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黑、白棋子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出示课件:足球比赛开场抛硬币选择场地。
师:他们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法选择场地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活动一:通过摸棋子,体验“一定”不“可能”。
出示盒子,告知学生里面装的是棋子,让学生摸棋子,并记录。
(指学生读活动要求。
)汇报小组内统计出的数据,提问为什么摸出的都是白色的,为什么没有黑色的,为什么没有绿色的。
请学生猜一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可能会有学生猜到盒子里都是白棋子。
最后把盒子中棋子颜色进行公示,表扬和肯定学生通过记录结果进行的大胆猜测。
(板书:一定不可能)活动二:通过摸棋子(3黑3白),体验“可能”。
继续活动,取出活动一中的棋子,重新向里面放入3 个黑色棋子3个白色棋子。
小组合作进行,按照要求,组内同学一起猜测,轮流摸棋子,摸完棋子的同学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摸到这种颜色棋子的原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2—114页。
教材简析: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运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更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与反思。
1、近视原因调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一项近视原因的小调查,谁能回想一下我们都经历了哪些过程?(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是的,最后通过分析数据,我们知道了近视确实与看电视有关,那除了看电视,近视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研究成果跟班里的同学一起分享?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表通过完成这个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视力?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导致我们近视的原因,今后一定要避免这些地方,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三、讨论交流,体验区别1、区别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这三种数各有什么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2、完成自主练习2练习时先让学生自主分析,然后再对3个同学的分析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分别解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从而感受各个统计量在描述数据时的作用。
四、应用提高1、完成自主练习3引导学生分析,降水概率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利用经验根据降水概率判断出下雨的可能性大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统计与可能性(二) -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统计与可能性(二)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能列出简单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3)能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数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进行简单解释。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例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逐步掌握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根据数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列出简单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理解并掌握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例1: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有6个球,分别是1个黑球、2个白球和3个红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2)引导学生分析:哪种颜色的球的数量越多,摸出的可能性就越大;哪种颜色的球的数量越少,摸出的可能性就越小。
(3)教师提出问题:哪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可能性最大?哪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可能性最小?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简单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并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教师提出问题: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出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指导并总结: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3/6,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2/6,摸出黑球的可能性是1/6。
3. 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2) 学会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增强他们的数据观念。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数据收集的方法1.2 数据整理的方法1.3 数据描述的方法第二章:图表的运用2.1 条形图的绘制与应用2.2 折线图的绘制与应用2.3 饼图的绘制与应用第三章:概率的基本概念3.1 随机事件与必然事件3.2 概率的计算3.3 概率的应用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来学习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以检验学生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统计与可能性》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3. 教学素材:统计图表、案例分析材料六、第四章:统计量的计算与应用4.1 众数的计算与应用4.2 中位数的计算与应用4.3 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七、第五章:概率的拓展与应用5.1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的判断5.2 概率的乘法规则5.3 概率的加法规则八、第六章:统计与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1 统计与可能性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6.2 统计与可能性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6.3 统计与可能性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九、第七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7.1 随机变量的概念与性质7.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7.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十、第八章:统计与可能性在解决问题中的策略8.1 利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抽样问题8.2 利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估计问题8.3 利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决策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数据收集的方法:重点关注如何设计实验或调查来收集数据,以及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15篇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统计与可能性》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计与可能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四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个球:1号袋有4个黑球;2号袋有4个白球;3号袋有3个黑球和1个白球;4号袋有1个1个黑球和3个白球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统计与可能性(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会用分数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解决策略: 让学生明白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是有限的, 如 n 个;每个 试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 1 。公平的游戏规则的数学本
n
质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 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
胜的可能性(概率)相等。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即花落在每个人手
统计与可能性(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101. 例 2 及练习二十一第 1—3 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
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
人格的形成。
它的 m ,一个转盘被平均分成 18 份,红色的有 9 份,所以指针停留
n
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 9 ( 1 )。
18 2
教学准备:主题图、转盘。
教学流程图: 一、创设情境、 巩固新知; 引发思考,层层深入。 二、根据实际,探索新知。
三、及时反馈, 加深理解。
四、层层深入, 提高能力。
1、出示蓝色或红色区域的可 能性分别是 1/2 的转盘; 2、出示红色区域 4 块、蓝色 区域 2 块的转盘。 3、引发学生对转盘公平性设 计的思考。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促进思考; 4、分析道理。
1、了解游戏规则; 2、独立思考问题; 3、汇报学习成果。
完成课本第 102 页第一至 3 题,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谈感受
让能性与落在男生(或女生)手里的可能性的关系。
解决策略: 1、结合分数的组成,让学生体会 m个 1 就是 m ,一个转
小学数学二年级《统计与可能性》教案2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对“等可能性”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老师:同学们喜欢运动吗?(喜欢)老师:那么你们都喜欢什么运动呢?学生:……老师:运动能使我们强身健体,那么我们平时要多做运动。
老师:一天有些小朋友聚集在操场上,你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老师:(出示课件、展示ppt)学生:踢足球。
老师:这时他们正在发愁呢?到底谁先开球?这时候裁判就出来了(课件出示:抛硬币解决)老师:那么大家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老师:也就是说,硬币抛出后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老师: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老师:你是怎样想的?老师:那掷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板书:正面:1/2 反面:1/2)老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抛掷10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为什么?老师:同意他的说法吗?老师:那么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进一步说明了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呢?二、讲授新课(老师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三、例题讲解例1、光明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希望工程”捐款情况如下表所示:(1)哪个年级捐款最多?哪个年级捐款最少?相差多少元?(2)五、六年级共捐款多少元?(3)四年级比二年级多捐款多少元?(4)哪两个年级捐款的数量最接近?点拨: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一年级捐款148元,二年级捐款220元,三年级捐款167元,四年级捐款389元,五年级捐款492元,六年级捐款487元。
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
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2—114页。
教材简析: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运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更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与反思。
1、近视原因调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一项近视原因的小调查,谁能回想一下我们都经历了哪些过程?(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是的,最后通过分析数据,我们知道了近视确实与看电视有关,那除了看电视,近视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研究成果跟班里的同学一起分享?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表通过完成这个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视力?小结: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导致我们近视的原因,今后一定要避免这些地方,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再次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到统计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新课标第一网三、讨论交流,体验区别1、区别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这三种数各有什么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2、完成自主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自主分析,然后再对3个同学的分析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课堂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猜测—验证—结论”这一学习方法。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在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同桌两人准备3个黄球、一个白球,小正方体一个。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预设4分钟)
游戏规则:1、上抛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时“1”“2”“3”朝上的次数,大家轮流抛,一共30次。2、派一人用画“条形图”的方法来记录。3、一边抛一边填写统计图。
在每个数字个数不同的情况下,抛的次数越多,数字面数多的朝上的次数多。数字面数少的朝上的次数少。
2、放一放
想想做做2:在布袋里放4枝铅笔,怎样放才可能分别达到下面的要求?
2、放一放
师:刚才我们做了2个游戏,学到了不少知识,你们会不会用学过的知识动手放一放?
师:如果布袋里放6枝铅笔,上面的2题如何放?
【板块四】
1、学生先独立解答
2、教师多关注学困生,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3、先做完的同学,可以尝试做拓展练习,不要求全班做。
4、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一起分析纠正。
【板块五】
两项作业不作全班统一要求。班上的“数学尖子”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可以不做作业1中的★,可以直接做作业中的★★及★★★,其余学生只做作业1。
作业设计
五、家庭作业。
1、★《一课一练》P67第1、2题。
★★《一课一练》P68第3、4题。
★★★《一课一练》P68智力冲浪。
2、★★★《走进数学王国》相关的题目。
1、学生思考:
在怎样的情况下,一定能摸到红球。
在怎样的情况下,我可能摸到红球?
在怎样的情况下,不可能摸到红球?
在怎样的情况下,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2、学生认定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6分钟)
1、摸球游戏
(1)学生猜测:
生:3个黄球、1个红球
生:红球多。
生:黄球多。
生:黄球和红球的次数差不多。
(2)学生验证:
学生学习书上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块做记录。另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格做记录,涂成条形图。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学习菜单:
1、用喜欢的方法记录数据。
2、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
3、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游戏规则同上一节课。
(3)归纳
生:从装有3个黄球和1个红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黄球的机会多,也就是说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教师提供材料给学生提出要求,自主活动。
(3)归纳:
提问:统计的结果和我们的猜测差不多吗?我们将各小组结果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4)帮助学生反思方法
小结:猜测----验证----结论---分析原因
【板块三】
1、抛小正方体
提问:仔细观察统计图,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
【板块一】
1、师: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与可能性。
【板块二】
1、摸球游戏
(1)猜测:请大家看,老师口袋里放了几个红球?又放了几个黄球?(3个黄球、1个红球)如果每次摸1个球,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
(2)验证:
师: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测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
(4)反思方法:
(1)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的结果的?
(2)记录之后我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可见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通过试验和统计得到什么结论?用的是什么方法?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10分钟)
1、抛小正方体
做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写1,一个面上写2,一个面上写3的小正方体。把小正方体抛30次,在书上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1”、“2”、“3”朝上的次数。
《统计与可能性(二)》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
三(上)P92—93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执教日期
(12)月(8)日,星期(一)
三维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和认识条形图(1格表示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2、经历试验的具体过程,能对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1)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
(2)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相关习题。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
1、★《补充练习》P74第1、2题。
★★《补充练习》P75第3、4题。
★★★拓展练习:时代超市将举行庆元旦幸运摸奖活动,摸到红球得一等奖,奖品是29寸彩电;摸到黄球得二等奖,奖品是微波炉;摸到蓝球得三等奖,奖品是牛奶一盒。超市工作人员想让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很小,得二等奖的可能性大一些,得三等奖可能性大得多。下面哪个箱子里的安排符合要求。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