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詞解釋
(狭义)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
施
1、教育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凡是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以及形成和改造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都是教育。
2、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3、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时间、课表进
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狭义):是把受教育着培养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他规定者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5、教育目的
(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生产怎样的结果。
6、我国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8、培养目标: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
9、教育制度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是一国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10、义务教育:依据法律此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11、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改造和征服客观世界能力的发展。
12、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
的
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13、网络教育:指两方面:(1)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不同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
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教育教育之中;(2)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
14、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
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品质等。
15、遗传因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
传素质)
16、环境:就是指围绕在身体周围,对个体产生自发影响的外部世界。
17、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统一原则的前提下,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集合起来,使学
生能扬长避短,得到充分发展。
18、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19、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受教育者。
20、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的带有规律性的特征就是~。
(广义:所有学科)
2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
动、教学分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狭义:一门学科)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22、显性课程/公开课: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3、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和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24、课程结构:是指课的基本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25、国家课程:是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规定学生应掌握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6、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县、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写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27、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
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28、教学:是指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统一的教育活动。
29、教育内容: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教育影响的集合。
30、教学内容:指学校的教学活动。
31、教学策略: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
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的意义。
32、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33、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
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34、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
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35、启发式教学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通
过独立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6、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
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37、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发。(讲述、讲演、讲读)
38、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进行探讨→作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
种教学方法。(传授新知识、检查和巩固、指导总结性的谈话)
39、讨论法: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准备,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40、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
识的方法。
41、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班级授课制、
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42、课的类型:是指课堂教学的授课的课型分类,也称“课型”。(综合课、混合课、单一课);(政治课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