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费孝通电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育制度》读书报告

《生育制度》是费孝通先生根据自己在授课期间的讲义和心得体会编纂而成,主要探讨了涉及家庭生育相关的理论问题。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下面将从三方面对本书的主要观点做清晰的梳理和自我思考。

一、性爱——生殖——抚育

费孝通认为,性欲是人的自然欲求,但不能说求偶和婚姻是满足这一欲求的需要。人类性欲的满足即使没有求偶、婚姻和家庭,同样是可以得到的。事实上,这些正是限制人得到性满足的方法。通过家庭和婚姻,将性的满足限定在一个被社会规范认可的范围内。而性爱并不必然引起生殖,这一点对于人类来讲,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人为手段避免生殖的发生。社会对于性的歧视是有原因的。就在于性威胁着社会结构的完整。性可以扰乱社会结构,破坏社会身份,解散社会团体。而个人的性欲不能不加以满足,社会结构也不能不维持。生活上密切合作的已有结构绝不容许性的侵入,于是发生了乱伦禁忌和外婚的规定。

针对上述观点,我想补充一点的是,社会歧视性,并不只因为性威胁着整体结构的完整,而应该还有文化话语的存在。文化元素中始终存在着对立和抗争。从古至今,文化始终被认为有高低贵贱之分。文化的三六九等决定了何种文化能够被统治阶级及社会所接受。性在文化中一直是被忽略和忌讳的话题,这种忌讳正好衬托其他文化的正统。

而对于生殖和抚育的差异,费孝通认为:生殖是新生命的造成,抚育是生活的供养。父母对于子女的抚育主要有两种方式:生理性抚育和社会性抚育。生理性抚育主要是为幼子的成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社会性的抚育主要是教导子女习得社会规范及必要的社会技能。社会习惯的养成是抚育作用的主要事务。社会性的抚育对孩子的长成,新的社会分子的培养,以及种族的绵续上,和生理性的抚育同样重要。

在这里,社会性抚育和“社会化”的概念比较相似。儿童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父母承担了社会性技能、知识和规范普及的责任。

从生物层面来讲,抚育作用是从单系开始的。子女由母体产生并在最初阶段依靠母体的营养和享受母亲的温暖。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亲对于子女的责任心时常以血统的观念来维持。因为被一个小孩称为“爸爸”“父亲”的同时,无论是基于血缘还是道义,都会促使父亲履行被认为应当的职责。如果一个父亲对孩子不管不问,那么便会遭到社会的批评和指责。因为要共同抚育儿女,所以两性间需要有持久的情感连结。在以性别分工来结构成的社会里,生活单位必须由男女合作组成。只有这种单位才能负起全部抚育的责任,因此称之为双系抚育。抚育作用能使男女长期结合成夫妇是出于人类抚育的两个特性:一是孩子需要全盘的生活教育,二是这教育过程相当的长。双系抚育能够确保子女的生物营养和社会化。

婚姻是确定双系抚育的手段。婚姻的目的在于确定社会性的父亲,对于生物性的父亲的确定,倒还属于其次。但是事实上,父亲与子女的生物联系的确定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规定。现在随着男女社会性别分工差异的不断缩小,特别是在劳动市场上性别意识日趋淡化,导致抚育失去双系性。此外,社会生活的日渐复杂,基于抚育需求已经产生相关的行业和组织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等集生理性抚育和社会性抚育于一体的机构。

在这里,我想说明一点的是,现代社会由于女性地位的提高,更多的妈妈在生小孩后仍然从事工作,把抚育小孩的责任交给保姆或者托儿所等。而父亲也因为忙于工作,缺乏对子女的关爱和社会性的抚育。这种状况是工具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种状况下,子女与父母缺乏一个持久深刻的情感连结,将对子女的社会化和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二、种族绵续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劳动效率不断提高,机器化、自动化生

产降低劳动力需求。虽然这种状况会减少维持整个社会结构所必须的基本人口,但不可能会出现整个社会只有一个人存在的状况。当然,一个人的社会也不能称之为社会了。

三、家庭三角

费孝通认为,稳定的家庭结构应该是由父母和子女构建的基本三角。孩子给夫妇以调试上的帮助,稳定夫妇关系的是亲子关系。父母和子女建立的三角关系对于稳定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男女组建家庭,确立婚姻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抚育的双系性,在于子女的养成需要双方共同担负。而恰恰是这种责任维持着双方持久的婚姻。一个没有孩子的家庭,在通常情况下是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也更容易陷入僵局甚至破裂。

在一个抚育是父母主要责任的社会中,父母就得代表社会来征服孩子不合于社会的本性,因此社会和生物的冲突转化为施教者和被教者之间的冲突,再化为

亲子间的冲突。这是家庭三角中极可能发生摩擦的根源。亲子间亲密的感情,使亲方会站在孩子本性的立场来体恤他的痛痒。这种痛痒相关的联系可说是生理性抚育中所必须的。当亲方把孩子当做自我的一部分时,这种个人和社会的冲突会使得社会性抚育发生困难。社会既把父亲拉入亲密的家庭中,又要和他的子女维持相当的距离,显然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矛盾设施。亲密生活不易绝然加以隔离,社会不能不在另一端施加压力,使做父亲的不得不勉为其难,执行他的社会任务。在父权社会里,父亲对于孩子的行为常要担负道德上和法律上的连坐责任。代表社会执行权力的是父亲,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给予私情慰藉的是母亲。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父亲在抚育子女中的重要地位。儿女日后步入社会的成就和表现,是与父亲的教导紧密相连的。对于母亲,最常见的是“打在儿身,疼在母心”。母亲对从自己身体中孕育出的子女往往表现出生理性抚育的特点,这也是母子情感连结更加紧密的一种表征。正是基于生理性抚育和社会性抚育,父母把子女看成痛痒相关的部分,而子女却并没有这种感觉。子女可以时常觉得父母的过分干涉,没有道理,甚至感到压迫,父母是代表着吃人的礼教。在父母看来,子女不能体恤他们,倔强,不肯顺服,进而觉得是悖逆,不孝。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就这样不易消除。亲子之间因为隔着一代的时间,他们很可能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而发生理想上的差别。借用尼采的一句话“要飞的,终于飞了”。

四、小结

费孝通在本书中以婚姻——生殖——抚育为主线,系统阐释了生育制度的理论观点。运用功能主义的视角,指出生育制度是为了保持社会结构的完整性,并就种族绵续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综合全书,形成了“个体的生活需要社会结构的完整——为了保持社会结构的完整性,就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而人口的世代继替有赖于双系抚育——为确保抚育,就必须建立以婚姻为基础的稳定的家庭三角结构”的完整逻辑体系。

虽然作者为我们细致阐释了生育制度,但是全书依然存在亮点不足。第一,全书运用功能主义视角分析生育制度为什么存在,过分重视社会结构,在论述时往往将人和自然界动植物进行类比,忽略人类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和意义的建构;第二,论述时缺乏具体的实证材料,在论述时过多运用了数学逻辑和推理,缺乏系统的资料和经验支撑。篇二:费孝通《生育制度》读书笔记

费孝通《生育制度》读书笔记

第一章、种族绵续的保障

生育制度的功能

生育制度,包括求偶,结婚,抚育,和性的关系可以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生育制度是用来满足人类性的需要;一是说人类性的需要是在生育制度中得到满足的。

婚姻,限制人类的性生活,限制性的满足的原因决不能是为了满足性生活。种族需要绵续,是发生生育制度的基础,那么,人类为什么要绵续他们的种族?从性爱到生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