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久唱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22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久弥新久唱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22首
合唱艺术历史悠久、异彩纷呈,由于它具有表现手段丰富、音乐风格多样、讲求和谐均衡的艺术特征,并具有规模可大可小、技巧可繁可简、伴奏可有可无(既可是无伴奏合唱,也可是由钢琴、手风琴或乐队伴奏的有伴奏合唱)的突出适应能力,以及凝聚大众心灵、适于大众参与、深受大众喜爱的普及化形式,使其成为了高雅音乐王国中的一朵格外引人注目的艺术奇葩。
1.《在银色月光下》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新疆民谣,源自俄罗斯民歌。1938年间,"西部歌王"王洛宾在新疆把这首曲子改编为华语歌曲,另也有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黎英海教授改编的版本。
歌曲《在银色月光下》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歌曲着重表现了新疆年轻小伙子对爱情的纯洁向往和无限怅惘。歌曲通过大提琴,长笛,人声及各种乐器的交相辉映,诠释了爱情这一永恒主题。歌词中通过许多景色的描绘:沙滩、月光、幻梦、踪影等,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著。五十多年来,《在银色月光下》由多位著名歌唱家演唱,经久不衰。其中脍炙人口的版本有老歌唱家朱崇懋所唱,既具中国韵味又含美声气韵。堪称经典。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由于他长期扎根西部(尤其是新疆),创作、收集、整理、翻译泛西部
各少数民族民歌,计有一千余首,被称为有“西部歌王”。王洛宾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代表作有《大阪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等。这些经典的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尤其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享誉世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在那遥远的地方》。
该作品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A)调性为降E大调,3/4拍子,带有2小节短小的引子。旋律富于激情,起伏较大,表现小伙子回忆往昔美好的恋爱时光,感叹时过境迁,心爱的姑娘已经不见踪影,小伙子要继续找寻自己已经失去的爱情等场景。
该乐段为收拢型乐段,非方整型乐段,三乐句乐段,由a、b、b1三个乐句构成。这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a、b)是对比乐句,第三个乐句明显变化重复b,又好像是平行关系的两个乐句。这种三个乐句的搭配十分有趣。
经过短小的5小节叠入式间奏(其目的是转为同名小调),音乐进入中部。该作品的中部类型是单一主题展开性引申型中部。
中部乐段转为同名小调降e小调。结构与第一部分完全相同,也由三个乐句构成,音乐充分表现了小伙子忧伤的心情与焦急的守候。该乐段采用同名小调,旋律上对比强烈,但旋法上又与第一部分统一,这种引申的写法常常运用在抒情歌曲上。
经过8小节间奏,音乐进入再现部分,转回降E大调。该作品的再现类型为完全再现,结构与第一部分完全相同。只不过在结尾的时候将某些音提高了一个八度演唱,其作用是表现声乐演唱技巧,暗示歌曲即将结束。这种手法也是声乐演唱中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曲的旋律在创作上采用了动机式发展手法与固定音型展开手法相结合的写作
2.《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本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1939年,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对西部音乐的整理时,搜集到这首新疆民歌,后将它改编成汉语歌曲。新疆民歌一般都很热烈,有舞蹈的感觉。《青春舞曲》的曲调是小调式,颇具新疆风格,适合表现奔放、开朗的情绪,很符合新疆维吾尔人的民族特征。
改编后的这首歌,具有“鱼咬尾”的特点,六句歌词中有三句的前面八个字都是同一旋律:“太阳下山明早依旧”、“花儿谢了明年还是”、“我的青春小鸟一样”;第一句与第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二句除前部分相同外,只有尾部不同。由于第一、二、四句都具有重复内容,则凸显出第三句的重要:“美丽小鸟飞去无踪影”,听众马上就能从旋律上感觉出这句是重点。
这种曲调的编排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格律诗歌中,绝句的押韵有两种固定格式,一种是诗中所有的双句都要押韵,第二种是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也就是说,第一句可
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第三句无论如何都不能押韵。这是古人对汉语进行了精妙研究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只有按照这种规律写作的语言,才能显得平仄起伏,琅琅上口。否则,总是不怎么对味。
王洛宾一方面深谙古典诗词的平仄规律,另一方面又受到“五·四”国语运动的影响,在把歌词和曲调结合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保持语言的线条。王洛宾非常赞赏一些音乐前辈,譬如肖友梅、赵元任、李叔同等,感觉这些音乐教育家同时都是中国的语言学家,因为他们不论写曲还是填词,都保持了民族语言的美,不丝毫损伤它的音韵。
这首《青春舞曲》采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使一、二、四句在格律上基本相似,而一、四句完全相同,第三句的格律完全不同,使这首歌有一种别致的韵味:看似简单之极,但却琅琅上口,欢快明亮。一年之后,王洛宾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可见,《青春舞曲》对于王洛宾后来的创作有深刻影响。
重复是民歌创作口头性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青春舞曲》中反复重复“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这种重复非但不让人感觉到多余,反而让歌曲在音韵上更加流畅圆转,表达上更加通俗明白、易唱易记、别有趣味。
3.《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由光未然、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
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4.《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正式名称为《春节组曲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它的旋律曲调雅俗共赏,加之其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盛大节日,因而从它诞生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附加在”春节”之上的小传统。尤其是电视春晚流行后,此曲也更加为人熟知了。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