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五言诗的平仄规则
![五言诗的平仄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414f183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0.png)
五言诗的平仄规则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2、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3、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对照例诗:李商隐《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五言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厉声教的《辛卯季春谒厉杭二公祠》等。
五言诗 平仄
![五言诗 平仄](https://img.taocdn.com/s3/m/ff6d3f5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9.png)
五言诗平仄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5、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6、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7、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4首五言绝句,4种平仄谱式——五言绝句近体诗的平仄谱
![【诗词】4首五言绝句,4种平仄谱式——五言绝句近体诗的平仄谱](https://img.taocdn.com/s3/m/c091355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f.png)
【诗词】4首五言绝句,4种平仄谱式——五言绝句近体诗的平仄谱前几日发平仄谱时,先发的七言律诗的,当时有朋友应该先学五言,我是想七言都会了,更何况五言呢?:)律诗都会了,更何况绝句呢?:)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创作五言绝句,有必要了解一下五言绝句的平仄谱。
先来回顾一下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型:五绝的平仄谱式五言的四种平仄句型组合而成,共四种类型:第一式:首句仄起不入韵式①②③④第二式:首句平起入韵式②④①②第三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③④①②第四式:首句仄起入韵式④②③④把五绝的这几种谱式,理解为五律四种谱式的开头四句,更便于记忆。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马诗》(其五)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十一尤)第二式:首句平起入韵式《白鹭》唐· 李嘉佑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
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
第三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听筝》唐· 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第四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塞下曲》唐·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五言绝句,每句字数比七绝少两字,首句用不用韵关系不大。
以上四种谱式中,第一式和第三式为不入韵式,较常用,为正格谱;第二式和第四式为入韵式,较少用,其中第四式最少用,它们都是偏格谱。
这些谱式与七绝正好相反,而与五律首句不用韵的谱式相合。
这里可以看出齐梁诗歌传统的影响。
题外话:很多人说这些东西太枯燥,愿意写就写,怎么高兴就怎么写,我觉得,对!没问题!文化嘛,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想怎么样都是对的。
但是如果想多了解咱们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倒是愿意秉着学习的态度,认真的了解这些知识。
还是之前的那个比喻:老师:学英语语法,是先有语法呢,还是先有语言呢?答:先有语言!所以,一开始的《诗经》就是无拘无束的,古体诗都是奔放自由的,但是由于后人不断总结提炼规范,才出现“诗词格律”,万事万物,出现即合理,学与不学在您,您说呢!今天内容参考《诗词格律精讲》《古代诗歌》等专业书籍,不足之处请指正!。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e043b71a37f111f1855b9f.png)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三字“石”,第五句第一字“竹”,第七句第五字“歇”,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空山新雨后”的原型句式“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杜甫《春望》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露”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寄”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天”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明”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竹”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莲”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一字“随”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王维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59179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f.png)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最新版】
目录
1.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概述
2.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起源和发展
3.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格律特点
4.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典范作品
5.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现代应用
正文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概述】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韵律形式,主要特点是每句五个字,每句中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每部分两个字,中间有一个停顿,形成“二、三”的节奏。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在唐代诗歌中达到鼎盛,被大量应用于唐诗创作。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起源和发展】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起源于先秦诗歌,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到了唐代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唐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人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魅力。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格律特点】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格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句五个字,共四句,形成四行的诗歌结构。
2.平仄相间,即每个字的声调为平声和仄声交替出现。
第一句和第三句通常以平声字为主,第二句和第四句通常以仄声字为主。
3.每句中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每部分两个字,中间有一个停顿,形成
“二、三”的节奏。
4.每句的句末字要押韵,即要求句末字的韵脚相同。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典范作品】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是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典范作品之一,全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现代应用】
虽然五律平仄韵律格式是古典诗歌的形式,但在现代依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一些现代诗人在创作古体诗时,仍然会采用五律平仄韵律格式,以展现古典诗歌的韵味。
五言绝句平仄规则
![五言绝句平仄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88a3057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1.png)
五言绝句平仄规则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押韵平仄有规律。
下面是对五言绝句平仄规则的一些列举,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什么是平仄平仄是指汉字的音调,每个字有平声和仄声之分。
平声字读起来音调平稳,仄声字读起来音调变化。
二、平仄规则1.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3.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4.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符合平仄规则的五言绝句1. 春风吹绿满庭芳,柳岸花丛醉人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2. 小楼吹笛夜风寒,明月如霜照人间。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3. 红尘随波浮沧海,白云苍狗伴长天。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4. 人生如梦难寻觅,繁华一梦又何因。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5. 清风徐来秋叶舞,明月高悬夜空明。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6. 风吹乌云散彩霞,雨后阳光点绿花。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7.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8. 九州春色泛琉璃,万象更新似水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9. 飞鸟归巢花自开,春风吹动草如海。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10. 钟声悠悠夜未央,星斗闪烁月华光。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以上是对五言绝句平仄规则的一些列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通过合理运用平仄规则,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在创作五言绝句时,我们可以根据平仄规则进行押韵,使诗句更加流畅。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意境和主题,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五言格律诗平仄韵表
![五言格律诗平仄韵表](https://img.taocdn.com/s3/m/b5eb4f1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4.png)
五言格律诗平仄韵表五律的平仄平仄是近体诗格律中最重要的因素。
五律平仄格式是近体诗中最基本的格式,掌握了五律的平仄格式,七律以及入律的五、七言绝句就容易得多了。
(一)五律的类型五律的平仄有四个类型,依次排列,恰好是五律的两联: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C平平平仄仄,D仄仄仄平平。
五律共四联八句,将以上形式重复一次,就是一首完整的五律,下面是五律的第一种格式: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点外加圈者表示可仄可平,以下相同。
)例诗: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第一句不入韵。
五律首句也可入韵,倘要入韵,只须将第一句换为第四句即可,其他不变,这就衍化五律第二式:D⊙仄仄平平,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例诗: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倒海隅。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将第一式一、三联与二、四联位置倒换,即成五律第三式: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例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同样的,将第三式的第一句换为第四句,使首句入韵,遂衍化为五律第四式:B平平仄仄平,D⊙仄仄平平。
A⊙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https://img.taocdn.com/s3/m/8dd562e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2.png)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平仄目的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
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
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
五言律诗平仄对照
![五言律诗平仄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6bf0d8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8.png)
五言律诗平仄对照
一、仄起仄收式,首句不起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二、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韵
中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以仄起平收,入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注:【中】为可平可仄,【平仄】为韵脚。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602a5e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c.png)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
五言律诗平仄规律是指在五言律诗中,每句五个字,平仄各占两个字。
具体规律如下:
平仄分布:
1、平平仄仄平(押韵格式为AABB)
2、仄平平仄仄(押韵格式为ABAB)
3、仄仄平平仄(押韵格式为ABBA)
具体示例:
1、平平仄仄平(AABB)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仄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平平仄仄平)
更上一层楼(平平仄仄平)
2、仄平平仄仄(ABAB)
青青子衿(平平仄仄平)
悠悠我心(平平仄仄平)
但为君故(平平仄仄平)
沉吟至今(仄平平仄仄)
3、仄仄平平仄(ABBA)
明月几时有(仄仄平平仄)
把酒问青天(平平仄仄平)
不知天上宫阙(仄仄平平仄)
今夕是何年(仄仄平平仄)。
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
![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6b1b9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f.png)
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分为一联之间和两联之间两个部分。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
五绝的“对”,只有两种形式,即:(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两联之间,上联对句必须与下联出句平仄相粘。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
“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每句的平仄是相重的,又是相间的。
相重相间交替使用,构成了近体诗长短升降的节奏。
五言每句三个节奏,如: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五言律诗特点结构
![五言律诗特点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4d242b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5.png)
五言律诗特点结构
五言律诗是指每句诗有五个字,而且按照平仄、韵脚要求编排的一种古体诗体。
五言律诗的特点和结构如下:
1. 字数和句式:每句五个字,一般按照1+1+3的句式构成,
即头一句两个字,第二句一个字,第三句三个字。
2. 平仄要求:五言律诗的平仄要求比较严格,通常要求平仄错落有致,使整体韵律更加和谐。
平指声调平缓,仄指声调拖长。
3. 韵脚要求:五言律诗是根据韵脚编排的,每句的韵脚要保持一致,一般有押韵的规定,如仄韵平平、平韵仄仄等。
4. 句与句之间的关联:五言律诗的各句之间通常有密切的关联,句与句之间通过意义、音韵、修辞等手法相互呼应或衔接,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5. 情感表达:五言律诗常常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情感,能够通过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总体来说,五言律诗特点鲜明,结构严谨,要求高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表达各种主题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言律诗平仄
![五言律诗平仄](https://img.taocdn.com/s3/m/cdd3c28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6.png)
1、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七言诗则依此类推。
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
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
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
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五言律诗对仗规则
![五言律诗对仗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b35779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f.png)
五言律诗对仗规则
五律的格律对仗规则是:
1、每句末字是平声即需要押韵。
2、第二、四、五字的平仄不能改变。
3、第一字的平仄规则,不能犯孤平。
4、第三字的平仄规则,不能有三平调。
注意:
1、律诗每两句合成一联。
第1,2句合称第一联(首联),第3,4句合称第二联(颔联),第5,6合称第三联(颈联),第7,8句合称第四联(尾联)。
2、除首联和尾联外的其它各联都必须使用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使两个句子形式上互相映衬,内容上互相补充。
通俗地说是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字词的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严格些说是词类相同或相近。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189cb7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0.png)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五律是一种古典诗体,其格式包括平仄和韵律。
以下是五律平仄和韵律的基本格式:
五律平仄格式:
* 平仄:五律是平起首句,仄起中句,平起尾句。
每句五言,一、三句平韵,二、四句仄韵。
* 例子: C opy code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五律韵律格式:
* 韵脚:五律通常采用押韵的方式,每句五言,一、二、四韵相同,三、五韵相同。
韵脚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搭配。
* 例子: C opy code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只是五律的一种基本格式,实际创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平仄和韵律进行一些灵活的调整。
这种古典诗体常见于古代的律诗,如唐诗、宋词等。
1。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4f7d952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5.png)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五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格律,它有着特定的平仄韵律格式。
五律的平仄韵律格式是指每句诗中的平仄声脚以及押韵的要求。
下面是五律平仄韵律格式的参考内容: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是以五个字为一句,每句用四个平仄声脚组成,还需要按照特定的韵脚进行押韵。
五律的平仄要求是,每句四个字的声脚排列顺序必须是仄平平仄(也可以理解为五律中的前三个字是平声,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这种平仄对仗的要求使得五律的韵律更加协调和谐。
五律的押韵要求是,每两句为一组,每组的四个字必须都押韵。
押韵是指两个字的尾韵相同,可以是双韵(aa),也可以是交韵(abab),这取决于诗人的创作意图。
在五律中,押韵的要求既加强了诗歌的声韵美,也对诗人的创作技巧提出了挑战。
五律的格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既可用于抒发个人情感,也可用于表达社会时事或讴歌英雄事迹。
五律的格式限制了诗人的字数和表达方式,使得诗人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思想和情感,达到“短篇精炼”的效果。
以下是一个五律的示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时。
相思自相绊,各自在心底。
昭昭夜不寐,皎皎星沉西。
凝眸望归船,沧海盼橡矢。
其中,每句都是五个字,按照仄平平仄的顺序排列,符合五律的平仄要求。
而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尾韵都相同,符合五律的押韵要求。
五律的平仄韵律格式在古代诗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要求诗人在五个字的有限空间内,既要符合平仄的要求,又要进行押韵,这对诗人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要求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律格式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也使得古代文学具有了独特的韵律之美。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https://img.taocdn.com/s3/m/39eff0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1.png)
五言律诗的平仄五言律诗的平仄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
仄,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日登楼怀旧宋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平仄对照
![五言律诗平仄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5d116d4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5.png)
五言律诗平仄对照
五言律诗是我国传统的诗体之一,通常每句由二至四字平仄组成。
平指平声,仄指仄声。
平声是指读音中的轻声音,仄声则是读音中的重声音。
下面是五言律诗平仄对照的示例:
古体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先秦时期的《山有木兮木有枝》: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
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元代郑光祖的《龙门记·雁字回时》:
一双双鸿雁,高飞去不回。
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
以上是一些五言律诗平仄对照的例子,给出了每句中的平仄排
列方式。
在创作五言律诗时,需要注意每句的平仄配合,以形成韵律优美的诗句。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c1f73b6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6.png)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介绍五律是一种汉字诗的形式,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平仄是指音节的声调,平声和仄声相间排列。
而韵律则是指诗句中的韵脚。
五律平仄韵律格式要求在这些方面都符合一定规则。
五律格式五律的格式要求如下:1.每句五个字,共四句,总共二十个字。
2.第一、第二、第四句为仄声,第三句为平声。
3.韵脚要求平仄相间排列。
举个例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千金散尽还复来,此事只应天上有。
在这首诗中,每句都是五个字,并且满足了平仄和韵脚的要求。
平仄在汉字中,有两种不同的音节:平声和仄声。
平声音节发音时声调不变,而仄声音节发音时有变化的声调。
平仄规则如下:1.平声包括: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2.仄声包括: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五律的平仄要求是,第一、第二、第四句为仄声,第三句为平声。
通过这种平仄的排列,可以给诗句带来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韵律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韵脚,也就是每个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音节。
在五律中,韵脚要求平仄相间排列。
举个例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千金散尽还复来,此事只应天上有。
在这首诗中,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因此它们的韵脚相同。
这种相同的韵脚可以增强整首诗的和谐感和连贯感。
结论五律平仄韵律格式是一种具有规则和限制的汉字诗形式。
它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二十个字,并满足了平仄和韵脚的要求。
通过遵守这些规则,可以创作出优美、有节奏感的五律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渔舟。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杜甫《月夜忆舍弟》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三字“一”,第三句第五字“白”,第七句第五字“达”,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戍鼓断人行”的原型句式“仄仄仄平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④五律首句仄起入韵式(五言a2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戍鼓断人行,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边秋一雁声。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露从今夜白,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月是故乡明。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有弟皆分散,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无家问死生。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寄书长不达,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况乃未休兵。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天”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明”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竹”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莲”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一字“随”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王维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②五律首句平起入韵式(五言b1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凄凉宝剑篇,பைடு நூலகம்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羁泊欲穷年。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黄叶仍风雨,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青楼自管弦。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新知遭薄俗,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旧好隔良缘。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心断新丰酒,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销愁斗几千?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露”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寄”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杜甫《春望》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感”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烽”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第一字“浑”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一般来说,通晓格律诗要具备两种修养:掌握格律诗的平仄字音和掌握格律诗的平仄体裁。两者兼备,可以互相促进,提高效率。前面,我们已安排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如何读懂唐代的平仄字音问题,有了这个基础,看到格律诗作品便应该了解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因而通过分析律诗来介绍律诗的平仄格式,估计读者能够接受。以下先介绍五律的四种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羁”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黄”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心”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李商隐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①五律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五言a1句式做首句)
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李商隐《风雨》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二字“泊”,第五句第四字“薄”,第六句第三字“隔”,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凄凉宝剑篇”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前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王维《山居秋暝》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三字“石”,第五句第一字“竹”,第七句第五字“歇”,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空山新雨后”的原型句式“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