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第五课:危重患者 的院内安全转运(40分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课:危重患者 的院内安全转运(40分钟)
![第五课:危重患者 的院内安全转运(40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58694168f5335a8102d22051.png)
问问自己!
需要谁来陪同这个病人? 需要什么设备、设备是否已经检测和设 备是否正常运转? 你对你的病人病情了解程度以至于能在 运送途中预知与其相关的问题发生吗? 你已作好了一个运送计划吗? 你已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吗?
转运护送人员 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的医务人 员 据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人员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危重患者(成人)转运推荐设备
推荐设备 牙垫 舌钳、插管钳(Magil钳) 环甲膜穿刺针 氧气瓶及匹配的减压阀、流量表 、扳手 便携式呼吸机 听诊器 润滑剂
选配设备 便携式血气分 析仪
推荐设备 三通开关 皮肤消毒液 无菌敷料 其他 体温计 血糖仪及试纸 鼻饲管及胃肠减压装置
呼吸系统相关监测及护理
1、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 95-100%,痰液 能够自行咳出,痰液性状良好,路途20分钟 以内—-氧气枕(适当加压)/便携式小氧气 瓶 2、昏迷病人舌后坠明显 a、口咽通气管 b、头偏向一侧 3、呼吸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不平稳 a、行气管插管接氧气瓶,必要时 接便携式呼吸机转运 b、准备简易呼吸器接面罩
呼吸系统相关监测及护理
4、气管插管 a、妥善固定导管 b、吸净分泌物 c、评估自主呼吸情况,选择给氧方法 5、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 a、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症状 b、持续低流量鼻塞吸氧
转运前的患者评估
循环系统 ●评估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 ●有无持续性出血 ●输液通路是否通畅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 ●循环血量是否得到充足补充 ●尿量如何
推荐设备 气道管理及通气设备 鼻导管
选配设备 环甲膜切开包
推荐设备 循环管理设备 心电监护仪及电极
选配设备 动脉穿刺针
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 ppt课件
![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934559ddccda38376bafef.png)
◆ 气道管理
转运呼吸机连接通气15—30分钟,确定合适,气管插 管固定良好,吸尽痰液 ,保持气道通畅 。
ppt课件
25
◆ 途中监护及病人管理
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监护,意识、颅高压变化及对药 物的反应,每15-20分钟记录一次。
通气及氧合功能
监护设备工作状态:氧源是否充足,呼吸管路有无漏气, 呼吸道有无分泌物,及时清除,有无心律失常,如室颤,应 紧急停车给予除颤,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药物。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院际安全转运
◆ 转运人员组成 一名资深ICU专科医师,ICU护士,一名驾驶员组成,另
外根据病情需要增加其他专科医师。 ◆ 仪器准备
转运型呼吸机,氧气装置,电动吸痰器,微量泵,插管 装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血糖仪,血气分析仪。 ◆ 药物准备
血管活性药物、镇静、镇痛药物 、一般抢救药物 ◆ 静脉通路
ppt课件
14
标准转运床
ppt课件
要求的转运设备监护仪器:心电监护SPO2,
便携式呼吸机,呼吸气囊,吸引器,除颤仪,微量泵,氧气供应要充足, 尽量选用小氧气瓶,
ppt课件
16
◆ 药物准备
• 常用复苏、镇静、镇痛药,升压药,抗心率失常药,镇 静剂及充足液体
主要是为了使患者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 断和治疗或手术等。
ppt课件
6
院际转运
◆因病情需要从综合医院转到专科医院,或 因家庭及病人要求进行医院中的转运。也就 是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
主要是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更专业的诊 治。
ppt课件
7
转运过程中的风险
★转运禁忌 心跳呼吸停止!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ppt课件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b3da07a45177232e60a202.png)
ppt课件
29
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
ppt课件
30
总结
1.转运前病人病情越稳定越好; 2.技术是基础,制度是生命线,责任心是根本。
ppt课件
31
ppt课件
32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ppt课件
1
课程介绍
本课程内容:危重患者的定义,危重患者院内 转运的管理制度
ppt课件
2
学习目标
通过40分钟的学习
学员能够叙述危重患者的定义,转运禁忌症 学员能将危重患者转运管理制度运用到临床实
践中去
ppt课件
3
有文献报道
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 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并发症, 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 危险
内出血的患者有无休克发生重点观察患 者皮肤湿度,神志状况等。
ppt课件
24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转运中随时注意患者的呼吸状态。呼吸道分泌 物多时,将头偏一侧,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如:中毒、颅内高压的患者防止呕吐物引起窒 息,颅脑损伤及胸部外伤患者松开颈部和胸部 衣扣,清除咽喉部的异物、血块,舌后坠者采 用通气导管,呼吸困难予以氧气吸入。
ppt课件
12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等各种检查 急诊手术 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转科
ppt课件
13
转运的要求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转运人员的要求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ppt课件
14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 的可行性。
ppt课件
26
4. 保暖和安全
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PPT课件
![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c93a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c.png)
20
转运禁忌症
1.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者。 2.急性心包填塞可能引起心脏骤者。 3.呼吸道梗阻可能引起呼吸停止者。
21
安全转运原则
重症患者转运期间发生并发 症和死亡的风险大大增加,甚至 影响预后。转运前须对其利益和 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22
转运的先决条件
利益﹥风险。 因此,拟进行的检查、操作
▪ 静脉输注的液体、药物。 ▪ 其他药物:根据病人情况备用,如:
镇静剂、镇痛剂、麻醉剂
37
充分告知
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面临 较大的风险和法律纠纷,在转运前应 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意外,征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和支 持,并签字同意后才启动转运程序。
38
科室间协作
转运病人前和相关科室协调好。 如需送入专科住院者,应通知科室准 备好床位和相关抢救物品;去放射科 前应提前告知;去手术室者提前通知 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28
神经系统:评估病人的神志、瞳孔, 格拉斯哥评分;颅内高压患者脱水药 物的使用。烦躁患者应妥善约束,适 当应用镇静剂。
29
外伤患者: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 意观察伤口敷料的渗透情况,骨 折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
30
管道: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连接 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 曲滑脱,清空尿袋。
▪ 呼吸系பைடு நூலகம்:低氧血症、气道分泌 物阻塞。
▪ 神经系统:颅内压增高、脑疝。 ▪ 其他:高热、抽搐。
10
设备、药物因素
▪ 通气设备:呼吸囊漏气、呼吸回路断 开、氧气源不足等。转运途中部分病 人使用氧气枕供氧,由于氧气枕的氧 容量小,且氧流量难调节,不够准确。
11
躁动病人氧管或气管导管脱落、 呼吸回路断开未及时发现,都可 导致病人供氧不足或中断。
转运禁忌症
1.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者。 2.急性心包填塞可能引起心脏骤者。 3.呼吸道梗阻可能引起呼吸停止者。
21
安全转运原则
重症患者转运期间发生并发 症和死亡的风险大大增加,甚至 影响预后。转运前须对其利益和 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22
转运的先决条件
利益﹥风险。 因此,拟进行的检查、操作
▪ 静脉输注的液体、药物。 ▪ 其他药物:根据病人情况备用,如:
镇静剂、镇痛剂、麻醉剂
37
充分告知
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面临 较大的风险和法律纠纷,在转运前应 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意外,征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和支 持,并签字同意后才启动转运程序。
38
科室间协作
转运病人前和相关科室协调好。 如需送入专科住院者,应通知科室准 备好床位和相关抢救物品;去放射科 前应提前告知;去手术室者提前通知 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28
神经系统:评估病人的神志、瞳孔, 格拉斯哥评分;颅内高压患者脱水药 物的使用。烦躁患者应妥善约束,适 当应用镇静剂。
29
外伤患者: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 意观察伤口敷料的渗透情况,骨 折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
30
管道: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连接 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 曲滑脱,清空尿袋。
▪ 呼吸系பைடு நூலகம்:低氧血症、气道分泌 物阻塞。
▪ 神经系统:颅内压增高、脑疝。 ▪ 其他:高热、抽搐。
10
设备、药物因素
▪ 通气设备:呼吸囊漏气、呼吸回路断 开、氧气源不足等。转运途中部分病 人使用氧气枕供氧,由于氧气枕的氧 容量小,且氧流量难调节,不够准确。
11
躁动病人氧管或气管导管脱落、 呼吸回路断开未及时发现,都可 导致病人供氧不足或中断。
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PPT40页)
![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PPT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924ec7f376baf1ffd4fad2a.png)
❖重症监护治疗学(八)危重病人的转运 英国医学杂 志中文版2001年2月第4卷第1期
2020/4/7
最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 最安全的地方是在监护病房(ICU) ❖ 护士 ❖ 医生 ❖ 监测 ❖ 呼吸机 ❖ 输液泵 ❖ 各类抢救仪器
2020/4/7
2020/4/7
转运过程的危险因素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是急救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所转运的病人病情复杂、特 殊的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 、转运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给转运过程带来 困难,直接影响病情不稳定、再 损伤或死亡等现象。
1、规范病人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 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 全。 ●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稳定病情、全面监测 ●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直接交接、病历记录和审核
2、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需对病人潜在的利益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 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病人转运的可行性作 出评估和批准。
❖陈伟菊 张莉 危重病人转运指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广州华侨医院
❖卢勇 苏磊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探讨[J] .急救医学 杂志,2005,25(6):457-458
❖孟海东 何忠杰编译 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际转运指南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郑微艳 SICU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交接流程探讨[J]. 现代护理,2005,11(1):65
通气设备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器囊漏气,
密封不够,氧气源不足
输注设备 电池不足,药物不够
静脉通道 监护仪
断开,长度不足,堵塞 输液架出现问题
功能异常,电池不足,信号干扰看 不到屏幕,电极脱落
其 它 吸痰器没有吸引或吸引力不够,没
2020/4/7
最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 最安全的地方是在监护病房(ICU) ❖ 护士 ❖ 医生 ❖ 监测 ❖ 呼吸机 ❖ 输液泵 ❖ 各类抢救仪器
2020/4/7
2020/4/7
转运过程的危险因素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是急救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由于所转运的病人病情复杂、特 殊的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 、转运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给转运过程带来 困难,直接影响病情不稳定、再 损伤或死亡等现象。
1、规范病人转运制度
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 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 全。 ●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稳定病情、全面监测 ●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直接交接、病历记录和审核
2、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需对病人潜在的利益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 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病人转运的可行性作 出评估和批准。
❖陈伟菊 张莉 危重病人转运指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广州华侨医院
❖卢勇 苏磊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探讨[J] .急救医学 杂志,2005,25(6):457-458
❖孟海东 何忠杰编译 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际转运指南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郑微艳 SICU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交接流程探讨[J]. 现代护理,2005,11(1):65
通气设备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器囊漏气,
密封不够,氧气源不足
输注设备 电池不足,药物不够
静脉通道 监护仪
断开,长度不足,堵塞 输液架出现问题
功能异常,电池不足,信号干扰看 不到屏幕,电极脱落
其 它 吸痰器没有吸引或吸引力不够,没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ppt课件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03b2e95acfa1c7aa00cce1.png)
▲其他:状态良好的氧气瓶,备用电池
.
17
6、转运人员要求
★病人病情不稳定时,应由医师和护士 共同护送,要求熟悉病人的病情、各 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转 出前核对需要携带的药品、器材,认 真书写护理记录。
★负责转运的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 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 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
I C U 病房
李元菊
.
1
主要目标
▲了解影响急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 因素,加强转运制度的管理;
▲完善转运流程和转运技术培训,加强 护士的责任心及应变能力,确保安全 转运;
▲重视并研究危重病人转运实践中面临 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增强护理安全, 减少意外,提高护理品质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内容
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 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 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
.
21
(2) 监 测
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 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
22
8、交接与记录
★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 包括卧位、固定管道、吸氧等;
.
6
1、与病情相关的危险事件
循环系统 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 或过缓、心率失常
呼吸系统 低氧血症、高气道压、分泌 物阻塞、剧烈咳嗽
中枢神经 颅内压增高、烦躁、 系 统 抽搐 其 它 骨折、出血、宫外孕等
.
7
2、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
通气设备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器囊漏气,
密封不够,氧气源不足
输注设备 电池不足,药物不够
静脉通道 断开,长度不足,堵塞
.
17
6、转运人员要求
★病人病情不稳定时,应由医师和护士 共同护送,要求熟悉病人的病情、各 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转 出前核对需要携带的药品、器材,认 真书写护理记录。
★负责转运的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 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 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
I C U 病房
李元菊
.
1
主要目标
▲了解影响急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 因素,加强转运制度的管理;
▲完善转运流程和转运技术培训,加强 护士的责任心及应变能力,确保安全 转运;
▲重视并研究危重病人转运实践中面临 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增强护理安全, 减少意外,提高护理品质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内容
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 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 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
.
21
(2) 监 测
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 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
22
8、交接与记录
★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 包括卧位、固定管道、吸氧等;
.
6
1、与病情相关的危险事件
循环系统 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 或过缓、心率失常
呼吸系统 低氧血症、高气道压、分泌 物阻塞、剧烈咳嗽
中枢神经 颅内压增高、烦躁、 系 统 抽搐 其 它 骨折、出血、宫外孕等
.
7
2、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
通气设备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器囊漏气,
密封不够,氧气源不足
输注设备 电池不足,药物不够
静脉通道 断开,长度不足,堵塞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ppt)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a3634b453610661ed9f4e2.png)
转运中监护 与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 变化及心理安慰 2.保持原有的治 疗和监护 3.防止意外发生
转运后护理
1.与病房护士的 交接
2.回ICU后的处 理
认真全面评估病情
机械通气病人:
•标定气管导管刻度及固 定
•换用呼吸机仍给与相同 呼吸支持条件
•如做不到,试行替代参 数并观察保证通气及氧 合PaO2≥60mmHg , SaO2 ≥90%)
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5个问题
需要谁来陪同这个患者? 需要什么设备、设备是否已经检测和设备是否正 常运转? 你对你的病人病情了解程度以至于能在运送途中 预知预期相关的问题发生吗? 你已作好了一个运送计划吗? 你已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吗?
转运必要性
取决于转运利益与风险的综合评估 将要进行的检查、治疗和救治与预后无密 切关系,则重新评估转运的必要性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的转运需配备监护治疗设备 及抢救药品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确认设备备吸工氧作装正置常
便携式 呼吸机
充足的氧气(足够全程所 需并富余30 min以上)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u Satyadev Gupta, Aruna Bhagotra, Samrit, Gulat, Juhi Sharma.2004“Guidelines for the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K SCIENCE. 6 (2):109-110
其它
骨折、出血、宫外孕等
转运风险
与设备相关的危险因素
通气设备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气囊漏气,密封不够,氧 气源不足
输注设备 电池不足,药物不够
静脉通道 断开,长度不足,堵塞,输液架出现问题
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医学课件
![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6f133b79563c1ec4da7103.png)
19
导管类型
1.胃管和胃肠造瘘
转运前
除特殊病人需持续胃 肠减压外,用温开水 20~30ml封管后夹闭, 转运前30分钟停止胃 肠营养以防误吸
转运中
夹闭
转运后
发生滑脱后的处理
根据医嘱夹闭或开放 确保病人无误吸
准备氧气枕和简易呼 接氧气枕吸氧,简易 接氧气,气管导管内 打开气道,简易呼吸
2.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 吸器,必要时带便携 呼吸器备用,必要时 给氧或接呼吸机辅助 器经口鼻加压给氧,
6
按危重病人转运
• 生命体征不稳定 • 意识改变、躁动、抽搐 • 气管内插管 • 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 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率及呼吸方面等药物
7
转运前
8
减少风险发生的5个问题:
◆需要谁来陪同这个病人? ◆在运送途中气道、循环、药物支持等安
全吗? ◆你对病人病情的了解程度以至于能在运
2 烦躁以及不合作的病人:①评估病人烦躁程度, 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定剂。②评估病人肢体运动 情况,适当给予约束。
3 昏迷病人:①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 运动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②保持呼吸道 通畅,头偏向一侧,观察有无舌后坠,备口咽通 气管。
, 29
1.需要氧疗的病人 2.呼吸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不平稳的病人 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
26
注册医生或注册护士,要求熟悉病人的 病情、各种治疗,并能处理应急发生的 问题
在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下,至少转运小 组中一人精通气道处理
至少一人精通所有设备的操作和故障的 排除
至少一人精通心肺复苏
27
设备方面风险因素
▲通气设备: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 封不够、氧气源不足、电池不足
导管类型
1.胃管和胃肠造瘘
转运前
除特殊病人需持续胃 肠减压外,用温开水 20~30ml封管后夹闭, 转运前30分钟停止胃 肠营养以防误吸
转运中
夹闭
转运后
发生滑脱后的处理
根据医嘱夹闭或开放 确保病人无误吸
准备氧气枕和简易呼 接氧气枕吸氧,简易 接氧气,气管导管内 打开气道,简易呼吸
2.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 吸器,必要时带便携 呼吸器备用,必要时 给氧或接呼吸机辅助 器经口鼻加压给氧,
6
按危重病人转运
• 生命体征不稳定 • 意识改变、躁动、抽搐 • 气管内插管 • 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 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率及呼吸方面等药物
7
转运前
8
减少风险发生的5个问题:
◆需要谁来陪同这个病人? ◆在运送途中气道、循环、药物支持等安
全吗? ◆你对病人病情的了解程度以至于能在运
2 烦躁以及不合作的病人:①评估病人烦躁程度, 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定剂。②评估病人肢体运动 情况,适当给予约束。
3 昏迷病人:①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 运动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②保持呼吸道 通畅,头偏向一侧,观察有无舌后坠,备口咽通 气管。
, 29
1.需要氧疗的病人 2.呼吸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不平稳的病人 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病人
26
注册医生或注册护士,要求熟悉病人的 病情、各种治疗,并能处理应急发生的 问题
在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下,至少转运小 组中一人精通气道处理
至少一人精通所有设备的操作和故障的 排除
至少一人精通心肺复苏
27
设备方面风险因素
▲通气设备: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 封不够、氧气源不足、电池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不能维持有效气道开放、通气及氧合 ▪ 不宜转运 ▪ 立即外科手术干预的急症(如胸、腹主动脉瘤破
裂),视病情与条件可积极转运。 ❖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
❖决定—需要转运吗?
转运途中你最怕……?
氧气用完了 没有复苏囊
没有吸痰器
医护人员风险因素
❖由经验不足或者知识缺乏的年轻护士、护生 、实习医师陪送,当患者病情变化时未能及 时发现或者处理不当
感 谢 您 的 关 注
❖负压系统: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 ❖转运床:不能通过转运途中的通道,不能固
定必须的医疗设备
问问自己!
❖ 需要谁来陪同这个病人? ❖ 需要什么设备、设备是否已经检测和设
备是否正常运转? ❖ 你对你的病人病情了解程度以至于能在
运送途中预知与其相关的问题发生吗? ❖ 你已作好了一个运送计划吗? ❖ 你已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吗?
❖必须指定1名转运人员作为转运过程的负责 人
❖转运过程中所有决策均应由该负责人员做出 ❖如果没有医师参加转运,必须指定1名医师
作为紧急情况的联系人(此人通常就是决定 转运患者的主管医师) ❖患者到达接收科室后,应与接收人员进行全 面交接 ❖如患者未移交(如行CT检查等),转运人员需 要一直陪护患者直至返回病房
a 尽早心肺复苏 b 室颤、室扑立即用直流电除颤 c 心脏停搏、心室停搏立即 静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或)阿 托品,并尽快就近送回病房安置临时起搏器
循环系统相关监测及护理
❖3、BP不平稳,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 1)监测BP,最好监测Abp 2)备微量泵,备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确
保药物有效泵入;
❖陪送护士责任心不强,观察病情不仔细,急 救技能应急能力差,在转运途中突然发生病 情变化时,不能有效处理,引起纠纷
设备方面风险因素
❖通气设备: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 封不够、氧气源不足、电池不足
❖输注设备:断开、电池不足、长度不足、输 液架出现问题
❖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不足、干扰、看不 到屏幕
▪ 转运床应与救护车上的担架系统匹配院内转运 应配备基本的复苏用药
▪ 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 接收科室应配备更加全面的急救药物 ❖ 根据转运患者的不同病情,还应配备相应的药物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危重患者(成人)转运推荐设备
转运病人的首要任务
转运前的患者评估
❖呼吸系统 ●评估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
3)出现血压升高:明确引起原因,根据原 因处理
4)出现血压降低:酌情调整升压药剂量。 若判断有活动性出血应以就近原则送病房并 通知医生。
❖中枢神经系统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 ●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 ●有无颅骨骨折 ●有无颅内压增高、剧烈烦躁
❖心理评估 ●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紧张不安、恐惧等 ●评估家属的心理反应
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转运的特殊考虑 随着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
H1N1流感的爆发.传染性疾病重症患者越来越 多。此类患者的转运除遵守上述一般原则外, 还必须遵守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法规及原则。
总结
❖危重病人最理想的转运是把它当做一个“流 动的,但是无缝的、连续的ICU环境。
❖制定严密的计划是成功运送危重病人的良策 。
转运设备
❖ 所有设正常运转并满足转运要求 ▪ 电子设备都应能电池驱动并保证充足的电量
❖ 普通转运床不能满足重症患者的转运需求 ❖ 需要使用符合要求的重症转运床
▪ 应能携带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储氧瓶、 负压吸引设备、药品等、
▪ 所有设备应固定在与患者同一水平面或低于患 者水平面
只有正确系统的评估,才能预计途中可 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避免发生险情时毫 无准备而无法实施有效。
转运病人的管道护理
转运交接
❖ 到达接受科室后,转运人员应与接收科室负责接收 的医务人员进行正式交接以落实治疗的连续性
❖ 交接的内容 ▪ 患者病史、重要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 ▪ 转运中有意义的临床事件 ▪ 交接后应书面签字确认
3、呼吸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不平稳 a、行气管插管接氧气瓶,必要时 接便携式呼吸机转运 b、准备简易呼吸器接面罩
呼吸系统相关监测及护理
4、气管插管 a、妥善固定导管 b、吸净分泌物 c、评估自主呼吸情况,选择给氧方法
5、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 a、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症状 b、持续低流量鼻塞吸氧
转运前的患者评估
危重 患者 的院 内安 全转
运
❖循证医学/护理 ❖证据从何而来?
院内转运的目的
诊断和治疗、转科等。 寻求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
预后
安全转运的原则
------安全转运而不致引起病情恶化
转运 越快越好?
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
❖ 转运前应充分评估转运的获益及风险 ❖ 若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应重新评估转运必要性
❖循环系统 ●评估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 ●有无持续性出血 ●输液通路是否通畅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 ●循环血量是否得到充足补充 ●尿量如何
循环系统相关监测及护理
1、平稳者:心电监护(最好带血压监护) 2、曾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非窦性心律者: 1)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备多功除颤起搏监护
仪); 2)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时:
血气 ●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影响呼吸的危险
因素 ●是否需要气插管,机械通气 ●气管导管固定是否牢固 ●有无误吸的可能
呼吸系统相关监测及护理
1、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 95-100%,痰液 能够自行咳出,痰液性状良好,路途20分钟 以内—-氧气枕(适当加压)/便携式小氧气 瓶
2、昏迷病人舌后坠明显 a、口咽通气管 b、头偏向一侧
转运护送人员
❖ 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的医务人 员
❖ 据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人员
▪ 至少1名具备重症护理资格的护士 ▪ 根据病情配备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如呼吸治疗师、普
通护士等) ▪ 病情不稳定,必须由1名医师参与转运 ▪ 病情稳定,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完成
❖ 转运人员应接受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 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休克救治、心律失常识别 与处理等专业培训,能熟练操作转运设备
裂),视病情与条件可积极转运。 ❖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
❖决定—需要转运吗?
转运途中你最怕……?
氧气用完了 没有复苏囊
没有吸痰器
医护人员风险因素
❖由经验不足或者知识缺乏的年轻护士、护生 、实习医师陪送,当患者病情变化时未能及 时发现或者处理不当
感 谢 您 的 关 注
❖负压系统: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 ❖转运床:不能通过转运途中的通道,不能固
定必须的医疗设备
问问自己!
❖ 需要谁来陪同这个病人? ❖ 需要什么设备、设备是否已经检测和设
备是否正常运转? ❖ 你对你的病人病情了解程度以至于能在
运送途中预知与其相关的问题发生吗? ❖ 你已作好了一个运送计划吗? ❖ 你已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吗?
❖必须指定1名转运人员作为转运过程的负责 人
❖转运过程中所有决策均应由该负责人员做出 ❖如果没有医师参加转运,必须指定1名医师
作为紧急情况的联系人(此人通常就是决定 转运患者的主管医师) ❖患者到达接收科室后,应与接收人员进行全 面交接 ❖如患者未移交(如行CT检查等),转运人员需 要一直陪护患者直至返回病房
a 尽早心肺复苏 b 室颤、室扑立即用直流电除颤 c 心脏停搏、心室停搏立即 静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或)阿 托品,并尽快就近送回病房安置临时起搏器
循环系统相关监测及护理
❖3、BP不平稳,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 1)监测BP,最好监测Abp 2)备微量泵,备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确
保药物有效泵入;
❖陪送护士责任心不强,观察病情不仔细,急 救技能应急能力差,在转运途中突然发生病 情变化时,不能有效处理,引起纠纷
设备方面风险因素
❖通气设备: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 封不够、氧气源不足、电池不足
❖输注设备:断开、电池不足、长度不足、输 液架出现问题
❖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不足、干扰、看不 到屏幕
▪ 转运床应与救护车上的担架系统匹配院内转运 应配备基本的复苏用药
▪ 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 接收科室应配备更加全面的急救药物 ❖ 根据转运患者的不同病情,还应配备相应的药物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危重患者(成人)转运推荐设备
转运病人的首要任务
转运前的患者评估
❖呼吸系统 ●评估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
3)出现血压升高:明确引起原因,根据原 因处理
4)出现血压降低:酌情调整升压药剂量。 若判断有活动性出血应以就近原则送病房并 通知医生。
❖中枢神经系统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 ●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 ●有无颅骨骨折 ●有无颅内压增高、剧烈烦躁
❖心理评估 ●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紧张不安、恐惧等 ●评估家属的心理反应
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转运的特殊考虑 随着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
H1N1流感的爆发.传染性疾病重症患者越来越 多。此类患者的转运除遵守上述一般原则外, 还必须遵守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法规及原则。
总结
❖危重病人最理想的转运是把它当做一个“流 动的,但是无缝的、连续的ICU环境。
❖制定严密的计划是成功运送危重病人的良策 。
转运设备
❖ 所有设正常运转并满足转运要求 ▪ 电子设备都应能电池驱动并保证充足的电量
❖ 普通转运床不能满足重症患者的转运需求 ❖ 需要使用符合要求的重症转运床
▪ 应能携带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储氧瓶、 负压吸引设备、药品等、
▪ 所有设备应固定在与患者同一水平面或低于患 者水平面
只有正确系统的评估,才能预计途中可 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避免发生险情时毫 无准备而无法实施有效。
转运病人的管道护理
转运交接
❖ 到达接受科室后,转运人员应与接收科室负责接收 的医务人员进行正式交接以落实治疗的连续性
❖ 交接的内容 ▪ 患者病史、重要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 ▪ 转运中有意义的临床事件 ▪ 交接后应书面签字确认
3、呼吸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不平稳 a、行气管插管接氧气瓶,必要时 接便携式呼吸机转运 b、准备简易呼吸器接面罩
呼吸系统相关监测及护理
4、气管插管 a、妥善固定导管 b、吸净分泌物 c、评估自主呼吸情况,选择给氧方法
5、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 a、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症状 b、持续低流量鼻塞吸氧
转运前的患者评估
危重 患者 的院 内安 全转
运
❖循证医学/护理 ❖证据从何而来?
院内转运的目的
诊断和治疗、转科等。 寻求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
预后
安全转运的原则
------安全转运而不致引起病情恶化
转运 越快越好?
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
❖ 转运前应充分评估转运的获益及风险 ❖ 若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应重新评估转运必要性
❖循环系统 ●评估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 ●有无持续性出血 ●输液通路是否通畅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 ●循环血量是否得到充足补充 ●尿量如何
循环系统相关监测及护理
1、平稳者:心电监护(最好带血压监护) 2、曾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非窦性心律者: 1)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备多功除颤起搏监护
仪); 2)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时:
血气 ●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影响呼吸的危险
因素 ●是否需要气插管,机械通气 ●气管导管固定是否牢固 ●有无误吸的可能
呼吸系统相关监测及护理
1、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 95-100%,痰液 能够自行咳出,痰液性状良好,路途20分钟 以内—-氧气枕(适当加压)/便携式小氧气 瓶
2、昏迷病人舌后坠明显 a、口咽通气管 b、头偏向一侧
转运护送人员
❖ 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的医务人 员
❖ 据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人员
▪ 至少1名具备重症护理资格的护士 ▪ 根据病情配备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如呼吸治疗师、普
通护士等) ▪ 病情不稳定,必须由1名医师参与转运 ▪ 病情稳定,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完成
❖ 转运人员应接受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 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休克救治、心律失常识别 与处理等专业培训,能熟练操作转运设备